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4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因为船运发达,导致武汉度支衙门出现了误判,万万没想到陆路运输的生命力居然这么顽强。而“汉岳弛道”刚刚修通的时候,着实一口气把一个蹩脚的蒲圻县,变成了一个“上县”规模。

    蒲圻就是鄂州进出岳州的门户,环洞庭湖一带的獠寨,都愿意前往蒲圻县进行交易,有的甚至在蒲圻县置办了物业。随后通过物业,拿到了蒲圻县的户口。又通过蒲圻县的户口,拿到了前往江夏经营的资质。

    或许是船运对普通百姓的要求太高,也或许獠寨及长沙、巴陵的寻常百姓对坐船有恐惧,于是陆路畅通之后,接受度远比船运更加受欢迎。

    加上川马、滇马的存栏量上来之后,小有产者置办高头大马、战马是不行的,但弄一匹滇马、川马,咬咬牙也就上了。有了牲口,陆路运输的需求也就更加频繁。

    不同因素的催化之下,这就导致了“汉岳弛道”两年不到,就彻底超出了预计。通勤人次太高,路段时常要休整,两家衙门自然是互相指摘然后咬作一团。

    实在是武汉官场的“考绩”,对他们的压力太大,一旦受挫背黑锅,怎么地也要交代二三年冷板凳进去。

    至于盘外利益的争夺,那更是不必多言,两家衙门都有不同的红利,背后支持的商帮商团组成,也是不一样。

    这场被观察使府衙门禁止外泄的“内讧”事件,还是通过小道消息传了出去,一时间市场上众说纷纭。

    但都不在两家衙门本身,寻常百姓才会琢磨两家衙门到底背后是哪个“靠山”要倒台,但对商帮商团而言,这光景就是要打听消息,是不是要修路,是扩建还是重建,是增加还是翻新,增加的话要增加多少里程……

    武汉的大工程,和朝廷不同,什么都是跟钱挂钩的,连发动民夫都是如此,一应工程工具都是采购,工程支付也是现款,只是支付形式略有不同,多种形式组成。其中主要手段,就是柜面大额交易。

    对有些已经稍微能跟上武汉节奏的民间商帮而言,要是这光景能开个大型水泥厂,应该能赚上一笔,但如果工程离江夏太近,赚的又会不多,毕竟,江夏这里的水泥厂,实在是太多太多。

    “武秘书,小小心意,还望不要嫌弃……”

    江夏城内一座酒楼,约莫有五六层高,高楼能一眼望见大江。酒楼和别处不同,极为雅致幽静,是半点喧哗都没有,哪怕是车马汇聚,却连半点牲口的气味都闻不到。东家做事细致,可见一斑。

    望江的雅间中,身着绫罗头戴金钗的贵妇,正小心翼翼地将一只锦盒,向前缓缓地一推,她手中的丝绢,在推的时候,因为用力,被攥成了麻花。

    雅间外面,隔着一栏珠帘,有女子正在缓缓地弹拨琴弦,清新雅致的琴音,着实能涤荡心灵,让人不由自主地放空了思绪。

    “夫人何必如此,媚非官吏,当不得‘秘书’一说。”

    武媚娘英气勃发的姿色,让贵妇暗自赞叹羡慕,但她还是婉转轻柔道:“武秘书乃是女中丈夫,区区‘秘书’,不足尽显才能。小妇人虽为命妇,却是个闺中无知之辈,得见武秘书,好生羡慕……”

    饶是女子,说起罗圈话来,也不遑多让,武媚娘心中自然是知道对方目的是什么,换做别的女郎,肯定是各种扭捏,但她也着实当得起“女中丈夫”,于是起身迈步,到了锦盒跟前,手指一挑,却见锦盒之中,是几颗珠子。

    一颗珠子墨绿不见一点杂色,乃是冉氏的秘藏;一颗珠子雪白不见一点瑕疵,乃是西域珍品;一颗姹紫带红似有流光;一颗红似玛瑙却有一条如蛇白练;最后一颗,清透明黄,中央却裹着一只不知道什么年头的虫子。

    “好珍宝。”

    武媚娘面带微笑,转头看着贵妇,如是说道。

第二十二章 肉糜() 
    “夫人外交”是属于自古以来的名利场套路,饶是武媚娘什么头衔也没有,但因为她从代理江汉观察使秘书顺利转正,地位就不能用寻常“公侯之女”来对待。因为这个“秘书”,它是货真价实的“官”,在朝廷官僚序列中,比一些公署司局的大令还要权柄大一些。

    国朝有“秘书监”,乃是五省之一,虽说如今只说“三省”,乃至三省也即将“名存实亡”,但这种“贵重”,还是可见一斑。

    如今尚书左仆射、江西总督房乔,就同样设置了“秘书处”,是总督府官方正式向下级部门传达政策的要紧衙门。

    虽说谈不上政策执行,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武媚娘能做官,这个不稀奇,国朝女郎大批量为官,并非是张德开的头,而是“二圣”在夫妻店里的买卖。

    严格地说,长孙皇后她本身,就是一个“官”,职责是“后宫表率”,后来家大业大,就从“后宫表率”变成了“管理后宫”。再后来皇后自己手上的钱也越来越多,后宫中诸妃嫔的家世已经没什么“威慑力”,又从“管理后宫”,变成了“统治后宫”。

    期间内府的权力,逐渐滑入皇后手中,东宫利润,七八成为皇后控制,夫妻店的规划,就成了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

    店面规模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原本那点伙计忙不过来,就要请人。然而请人要承担风险,家族企业嘛,信不过外人,于是夫妻店就自己办了学校,要不然就从家仆中招募亲族。

    于是阴阳人死太监也有了学堂,宫中女婢有才能者立刻脱颖而出。旧时掖庭宫中吃苦耐劳又肯动脑子的人,立刻成为了皇后手中的“官”,不但能操持宫局事物,还能在外监督,着实巾帼不让须眉。

    上行下效,为了拍马屁,各衙门也是绞尽脑汁,如何配合“二圣”,好留个好印象,其中做得最好的,就是太医署。

    武汉培养出来的大量“小手助产士”,其中不小的一部分,被征用到了太医署。

    当然了,太医署也不敢放肆,直接强索,而是禀明皇后,然后皇后派出天使,前往武汉做了个调查,再跟“小手助产士”们签了个“就业意向”,这才回京复命。

    “女护士女医士”能够名声大噪,跟太医署拍马屁有极大的关系,依附皇权的勋贵们发现了便利,获得了好处,在大大降低夭折率还保住产妇之后,女官中最大的一个群体,算是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然而医者地位并不高,社会主流倒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独独类似武媚娘这种“女中丈夫”行径的,才为时人惊愕。

    在闺中女子,或是朝廷命妇群体中,武媚娘、李婉顺都是各自地区中响当当的人物。而后者因为其父的特殊性,正经愿意吹捧她的人,倒是并不多。反而武媚娘因为没什么身世障碍,武汉地方可以甩开腮帮子狂吹。

    各州县官吏一开始也只是以为张德心血来潮,要宠一下小老婆,但万万没想到武媚娘主管桑蚕织造时,业绩极为抢眼,不但桑林面积大大增加,还吸纳了黄州二三千织女进入沔州上工。

    这份业绩,随便挑个县令,都是考绩中上,有缺位肯定能上升。

    之后武二娘子又调回府内任用,这一回众多官吏都闭了嘴,没有谁不服帖的。等到房玄龄赴任南昌,上表新设“秘书处”之后,江汉观察使府的“秘书处”秘书正一职,就顺利落到了武媚娘手中。

    虽说是个朝廷批复的从八品,但显然比武昌、永兴、江夏、汉阳等县令还要权力大,仅仅是“消息通达”,就足够让一干县令直接跪舔。

    只是吏部公文还没有正式下来,武媚娘虽然已经操持业务,但到底还不是“官身”,而这个空窗期,简直让武汉官场乃至扬子江两岸各路土豪,都是心潮澎湃。

    因为若是公文下来,武媚娘就正式成了“武秘书”,到时候给她送礼,那叫行贿。但此刻还没有“官身”,给她送礼,那叫拉拢感情。

    恰逢“汉岳弛道”出现了“力不从心”的迹象,武汉“大兴土木”是有极大可能的事件,但具体到如何“大兴土木”,却就有说道了。

    在老张招来江南官僚及技术部门连饭开会的同时,武媚娘的应酬也逐渐倍增,从早到晚要应付“慕名而来”的“郡夫人国夫人之女”,多到令人目不暇接

    礼物的多样性稀缺性,也当真是让武二娘子开了眼界,她头一回知道,原来“官”的权力,比“一家之主”的权力,大这么多,爽这么多。

    怪不得那么多人想要做官。

    “夫人外交”无比忙碌的情况下,武二娘子不但没有精疲力尽,反而因为权力的滋润,精力无比充沛地投入到应酬中。应酬不可能是独角戏,既然是双向试探,对武二娘子来说,给扬子江两岸诸多豪族“摸摸底”,也不过时顺手之举。

    “怎地有恁多?”

    看着武媚娘统计出来的一叠“送礼名单”,老张虽然有心理准备,可还是有点小惊讶,万万没想到这一回“汉岳弛道”能引出来这么多人。

    “送礼名单”被武媚娘分门别类,哪些是在乡籍中混不下去的,哪些是政争败犬之家,哪些是有钱任性之辈……都被武媚娘一一分拣出来。

    “我还觉得少了呢。”武媚娘有些骄傲地扬了扬下巴,因为操持家务,也使得她原本有些圆润的身材,几年下来也变得“削瘦”了一些,虽说下巴没有变成锥子,不过原本下巴尖上的“婴儿肥”,却是彻底消失了。

    “这还少?怕不是沿江两岸的大户,能说上话的都来了。”

    “你这是‘何不食肉糜’啊。”

    武媚娘看着老张,摇头叹了口气。

    “我还‘何不食肉糜’了?”

    被武二娘子逗得笑了出来,老张问她道,“说说看,我如何‘何不食肉糜’了?”

    “你久在武汉,修桥铺路,乃至修筑塘坝修建水库,都不觉得如何。一应武汉本地所产的石料、水泥、精钢、精铁,有个大工程,就能用个干净。故而武汉本地涉足诸业的大户,因为不愁销路,生意自然是好的。”

    一边说话,武二娘子一边给老张揉捏着肩膀,两人在夜里睡觉之前,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默契。到了而立之年,尽管经常撸铁、深蹲,但“职业病”还是出来了,典型的就是颈椎病。

    只有对准穴位舒缓揉捏,才会觉得舒坦。而这种私密之事,显然不可能扔给外人去做,老张答应,家里一窝的女人都不会答应。

    “兴许长安、洛阳、苏州、杭州、扬州也是如此,但到底不如武汉这般蒸蒸日上。他处修桥铺路,其初衷,未必和武汉类似。”

    “有道理,但这和‘何不食肉糜’有甚干系?”

    “怎地没甚干系?你只当水泥、精铁等紧俏之物总归不缺行市,我只说水泥这一样,譬如去了荆州,也不过时紧俏了一阵罢了。多是权贵大户拿来自用,你见着哪怕有半个拿去修桥铺路,或者只是盖个校舍的?”

    “什么意思?”

    “权贵要的急切,也就是一时的量,可唯有‘大兴土木’,才是长久的需求。那些个建了水泥厂的,给权贵们发卖了一阵,便彻底没了去处,于是要拼命把水泥运到长安、洛阳、武汉去,可山高水远的,彼处还缺这一星半点的量么?”

    忽地,老张有点明白她的意思了:“你是说,这些个置办了水泥厂的,其实是想把物业都搬来武汉?”

    “正是这个道理,你见武汉水泥有多少消耗多少,便觉得别处也是如此,只是别处哪有恁多‘修桥铺路’?唯有武汉这里,才是马不停蹄,一刻也不得休息地在开工。所以这些个送礼的,不过是想要谋个长久罢了。说你‘何不食肉糜’,说错了?”

    “废话,当然说错了。这帮人不来武汉照样饿不死,哪家不是万贯家财?”

    “我就是这么一比,你怎地胡搅蛮缠?”

    “我哪里胡搅蛮缠了?”

    “不按了!”

    武二娘子柳眉倒竖,一拍手,直接不给老张揉捏肩膀,杏眼圆瞪盯着他看。

    “嗳,我错了我错了,我错了。我‘何不食肉糜’,你再按两下,我这几天酸的不行……”

    “呸!没脸皮的……”

第二十三章 厚积薄发() 
    随着“汉岳弛道”的“不堪重负”,武汉的大工程的的确确就要上马,而且还不是一个两个,张德带人几次论证过后,决定在鲁湖以南贴着“汉岳弛道”,再扩大一条堤坝。 .更新最快

    此时的长江南岸和后世有点不同它几乎是贴着“汉岳弛道”,鲁湖下来,就是一片连绵极广的滩涂地,大量的芦苇、泥沼在这里成片。但是多年冲刷,江水已经逐渐走靠北的一方,泥沙淤积之后,逐渐形成了面积不小的沙洲。

    而这块沙洲的中央,就是一条水道,水道的南侧,就是一片广大的水域,形状像个斧头。故而有称“斧头湖”的,但因为开了口子入江,也有称“斧口”。

    张德这一次要做的大工程,是直接把沙洲用堤坝圈起来,让“斧头湖”彻底远离长江,再由长江分出来的狭窄水道,来联通鲁湖。

    其实这几年已经陆续做了类似的前期工作,在“斧口”西南,陆续围了两个湖泊出来,清淤平沟之后,增加田亩二十余万,属于武汉地区最大的一块“农场地”。蒲圻县大户采买的粮食,这几年就是从“鲇渎农场”购入。

    而这个鲇渎镇,就是武汉治理江夏湖泊、沼泽的西南重镇。从鲇渎镇开始,整个江堤的走向,都是尽力在沙洲上巩固,先向东,再向西北。这使得鲁湖以西长江段,鄂州有一块突出的沙洲滩涂,像一根舌头,在疯狂地舔着江北……

    江南诸州县,都没有这个能力来发动这样巨大且难度系数极高的工程,唯独武汉具备这个资格。

    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武汉方面可以发动的民夫,其数量质量,外界根本不能够理解。

    按照武汉现在的人口输入速度,要不了十年,膨胀到两百万常驻,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当然在籍人口依然是非常的扯淡,不管汉阳还是江夏,在民部的案头,依然就是个上县。

    能被称作“地上魔都”,自然也是具备了“都”的规模。

    有些颇有家资的外地二世祖,如今最愿意干得一件事情,就是“腰缠十万贯,浪漫云梦洲”,这是一个可以让人浪的飞起的地方。

    “鲇渎镇”的江堤巩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让下游靠近鲁湖一带的沙洲滩涂越来越肥厚,通过调动大自然的伟力,再增加几十万亩土地不成问题。

    只是想要土地能够被开发,还需要时间的沉积,人力的投入。

    但对武汉而言,把“斧口”彻底变成“斧头湖”,已经可以开工。

    江汉观察使府的短期目标,就是把“鲇渎镇”扩大规模,依托“鲇渎农场”,在斧头湖封口的南部地区,也就是贴近“汉岳弛道”,直接建个市场。

    而这个市场的规模,是一个县。

    也就是说,江汉观察使府的目标,就是直接生造一个县出来,只是因为上报朝廷要走流程,暂时定位一个“市镇”。

    如此以来,“汉岳弛道”的压力,可以得到极大释放,这个“市镇”的作用,除了调剂中转物流货贸之外,还能起到积蓄人口的用处。

    饶是整个武汉官僚团队已经对未来进行了预判,规划上都是极大的超前,但因为时代的特殊性,加上掠夺人口的肆无忌惮,常驻人口的扩张速度,已然超过了城市扩张发展的速度。

    若非武汉对中下层的管理极为严格,而不是“皇权不下乡”那种放养式管理,整个武汉地区按照历史惯例,早就开始了自爆,然后祸害整条扬子江。

    张德最庆幸的一件事情,就是当年还没动身去长安之前,就开始了非主流人才的培养,到抵达长安之后开始挖帝国主义墙角,重点也一直在帝国教育权的裤裆里掏两把,并没有掺合到帝国高层的奇葩权力斗争中去。

    “武汉系”官僚或者说人才的风格,在这个时代是如此的鲜明,但时至今日,老张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却也敢说一句,若论世家名门,他“武汉系”就是当世第一家。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武汉系”的大量官吏遴选人才库,压根就没有门第。朝廷还能从“寒门”中挑三拣四,但武汉若是要扩张到百万级人口的大都会,靠有门第的团体,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大部分情况都算是自我培养自我输血,这就导致“武汉系”不得不抱团,不管是抱团取暖还是抱团群殴,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武汉之外的天地,想要给他们施展抱负,只有两条路,一是自己家世好,不怕没有“知己”去帮自己行卷,二是全面跪舔,只求一官半职。

    老张二十年辛苦,才折腾了这一坨那一坨的“上升渠道”,“自己人”自然也见不得外人空降过来“摘果子”,抱团的状况,自然也就越发加深。

    但不管怎么说,整个武汉官场的活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针对大工程,各部门虽说“狗咬狗”现象时有发生,但故意“扯后腿”这种状况并不多见。毕竟武汉本地很多职位,理论上只算是“吏”,甚至只是观察使大人的“幕僚”,并没有直接从朝廷拿到官身。

    一旦犯错,根本不需要经过吏部,府内稍作讨论,勾了也就是勾了。

    这一次由“汉岳弛道”引发的事端,府内有司都是忙碌开来,虽说不知道府内高层到底定下了什么个章程,但市面上的动作,已经让不少人更加激动起来。

    “居然要征发恁多民夫?”

    “连工场也要按比例出人,这一次是按批次征发,头批民夫、脚力、大小工,居然有五万人之巨!”

    “五万人……”

    “已经开始划分片区,各分包干,大中小队长已经准备开始遴选,监工已经到位,‘斧口’那里已经多了不少房屋、物料。”

    “‘斧口’东南的采石场已经辟了好大的一条路出来,这是要多大动静?”

    正跟着“前辈”们实习的上官庭芝和李元祥在通告处一脸的疲惫,从震惊到麻木再到机械式的工作,连半年都没有。

    换做从前,李元祥一听说上来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