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真要是不顾一切,还会等到现在?给你设琅琊定胡碑的时候,你回来就该问罪。再者,你我夫妇二人,真是没必要忧心忡忡。轮不到我们,魏徵、房乔、长孙无忌才应该急。”
话题聊着聊着,就有了偏差,李蔻心理面还是不爽,于是问张公谨:“阿郎,你说皇帝内帑,得有多少金银?去年迁都,居然打赏都是马蹄金,给李泰五百金,黄金。东海当真有运黄金白银的船?”
“有。”
张公谨点点头,“船队是大郎的人,做这件事情的,是杜如晦的儿子杜构。黑水靺鞨那里,眼下大概有一个团的‘飞骑’,眼下是羽林军。除此之外,还有徐州民团,打头的叫张松海,跟崔弘道和王氏有不少干系,总之,牵扯还是相当广的。”
“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黄金到手?”
“不然如何?难不成靺鞨人是猪,平白把黄金上贡过来?总要有怕处吧,高句丽还没死绝呢,不依赖东海水手,难不成让人走辽东幽州?当李客师是吃素的?”
“那银子呢?”
“我估算了一下,内帑现银,少说有三百万两。”
“这不可能!”
李蔻更是尖叫起来,“这怎可能?!要是有三百万两,怎会、怎会”
怎会了半天,也怎会不出一个结果,张公谨反而倒过来安抚老婆,一边拍着李蔻的手背一边道:“蔻娘你怎么如此惊诧?这三百万两,是往少了说。丰州银矿且不去说它,你可知道东海这几年在扶桑,难不成真就只是贩卖倭奴?金银铜才是真正要紧的,扶桑有两个银矿,比丰州银矿采挖起来,不知道便当多少。”
“这我只是阿郎,我只是,从未听说过,有这般富庶之辈。便是石崇复生,怕是连皮毛都沾不上吧。”
“皮毛?嘿。”
张公谨不屑地笑了笑,“适才说的牛羊马骡金银铜铁,为夫当真只是往少了说。待寻个日子,你同我一起去见一见窦诞,让他给你看看入库的珍珠有多少壶。你可知道皇后现在连吃个茶,都要碾碎一颗恁般大的珍珠?”
说着,张公谨比划了一个鹌鹑蛋,惊的李蔻更是眼皮直跳。
她以前只是觉得皇帝弟弟厉害,现在想来,还是太年轻,太幼稚
第七十章 分析()
嘎吱嘎吱,嘎吱嘎吱……
热风把磨面的风车吹的转动,发出了令人不快的声响。
碛西的天气依然炎热,野火扑灭之后,敦煌听从了程处弼的建议,设立了专门防火救火的马队。给了一个流外官的缺额,是博陵崔氏的子弟从程处弼这里拿一个崔氏女换来的。
而这一次,这个不过流外四等的“治安监察史”,却因为一个不经意的上报,引来了一场让博陵崔氏子弟,如何都忘不了的血腥杀戮。
当时那位名叫崔懂的“治安监察史”,只是发现草场以南,似乎有人迹的样子。为了防止有人纵火,他便带着队员,四处寻找。因为“治安监察史”有五十个人的配额,其中除了唐人,还有突厥人和疏勒人,当地人对地形相当熟悉,很快就找到了痕迹。
这是一支突骑施人的小部落,发现这片已经乌漆嘛黑的草场没了人烟,便想着在这里驻扎逗留。这是突骑施人的自来习惯,风俗和突厥人无二,往常来说,并没有不妥之处。
但是,崔懂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和和气气跟突骑施人说小心生火,收到消息的程处弼,却直接命安菩率领骑军,将这一支小部落团团包围。
“这里是唐朝。”
天气依然炎热,人们通过面具的孔洞,依然能够看到安菩眉眼周围的汗水。然而,他的话却充满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力量。
突骑施人解释这是一贯的习性,但安菩只有一句话:“这里是唐朝。”
恐慌蔓延开来,崔懂同样脸色发白,他本能地想要说些什么,但是根本等不到他说话,甚至跟他同来只是想要看看热闹的族内兄弟,都完全想不到,为什么安菩会一言不合就大开杀戒。
杀戮持续了一刻钟都不到,除女子儿童,尽数杀死……
“这、这是为什么?!这是……这是为什么?!”
“兴不义之兵,这是自取灭亡之道啊——”
崔氏完全不理解,他们的思维,跟程处弼完全不在一条线上。
很快,让他们更加不理解的事情又发生了。数百枚骷髅头,垒砌起来,而旁边,则是竖起了一块石碑。
上面刻着的,不是宣扬唐军的武功,也不是吹嘘大唐的富庶,而是简简单单明明白白地把进入唐境之后应该做什么的条款,一一列出。
向什么衙门报备,找什么部门盖章,要签什么字,按几个手印,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荒原之上,就这么一块碑,一堆骷髅头,再也没有多余的文字去叙述这里发生的故事,以及故事的过程。其中没有自吹自擂,也没有恐吓威胁。
然而,越是如此一板一眼地讲条款道理,越是让博陵崔氏的子弟感觉如在冰窖。
半个月后,疏勒王城,如今的碛西州城,操着各种口音语言,前来州城报备的大小部族首领,数量逾千。
哪怕是在州城脚下种地的疏勒人,想要在外放牧牛羊,也会本能地先去衙门报备,衙门会给他一张纸,上面会写着,某年某月某日,碛西州城某某氏,于某某地放牧。
然后上面会有两级单位负责人的签字,还有两级单位的印章,至于碛西州城某某氏摁的手印,那就不必多说。
至于最早的故事,被人传扬出去,编排成多少个传奇故事,那是后话。但是自此时起,崔懂作为“治安监察史”,很清楚草原上除了“孤狼”,大小部落,只要是迁徙,都会规规矩矩地前来报备。
没人会选择冒险,用自己的全族性命,去赌唐军的横刀会不会落下。
至于唐军所能触及的范围内,同样没人愿意拿本族的习性,去碰撞唐朝的“法度”。因为唐军不会听你的解释,也不会和你争辩,只会像安菩一样,扔出一句不带感情的话,然后再扔出一块石碑。
该镇的镇,该压的压,如果有本领挣脱唐军的镇压,那也是本事。当然,前提是要有这样的本事。
“让本督说个甚么雅文雅语,老子说不出。本督当年在务本小学都没正经听先生讲课,甚么‘仁义’,至今也不曾弄明白。但有一个,本督兄长说过,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法。对特殊的人,用特殊的法。”
程处弼大马金刀坐在上首,办公的地方是个透气的屋棚,四周都是大树,哪怕是白天,也能阴凉不少。倘使咬咬牙,再弄点冰块,那自然是更好。
冰块自然是没有的,不过穿的简单利落点,倒是可以。别说程处弼自己,就是跟着办公做事的博陵崔氏子弟,同样短袖短裤一双木屐。倘使要出去,至多就是罩的素色斗篷,也有省钱的,用麻衣披着,远远看去,仿佛家里死了亲人……
“现在那些个算学先生,讲甚么分析。老子也分析,也将算学,只不过,本督的账,算起来和你们是不一样的。我兄长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末,你们这些读过书的,便说说,对碛西,对西军,甚么又是问题,又该如何分析呢?”
看着博陵崔氏,以及和博陵崔氏一个性质被流放至此的年轻人,程处弼看到他们一脸复杂的表情,直接道:“你们眼里的问题,便不是为西军琢磨,甚至连给朝廷琢磨,都没有。至于分析,更是谈不上了。本督的兄长便不愿意和你们来去,你们是劳心者,劳心者只要去治劳力者,便成了好事,还要甚么分析?对不对?”
这话听着极为刺耳,然而不管是博陵崔氏还是别家,都没有开口争辩,哪怕心中不爽,也只是低着头,任由程处弼说话。
“形势比人强,你们也有低头的一天,还是在本督这个莽夫面前,唯唯诺诺伏低做小,俨然是妻妾,着实可怜。可见,也有说话不算的时候,也有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而我,在这碛西,偏又不用你们的故智,你们肯定是不痛快的,然而,不痛快憋着!”
程处弼嘲弄地扫了一眼:“唐朝法度,西域规章,你们家传的道德文章是做不了主的。在这地界,能做主的是本督,还有西军的刀,西军的箭。”
“眼见着突骑施人死了,你们心生怜悯,这个老子懂,君子远庖厨么。可你们给老子听着,将来不但有突骑施人死,还有疏勒人要死,甚至还有唐人也要死。你们哪怕无比不忍,也要忍着。因为,这就是本督的办法,也是本督的分析。”
啪,将茶碗随手丢在桌板上,程处弼环视众人,“你们可以不听不问不痛快,但是,谁敢不做,老子就分析谁!”
第七十一章 靠山吃山()
“韩五!有个女郎寻你,说是甚么慕斯部的。慕斯部是哪支胡人?”
“去去去,一边去,打听俺的私事作甚?滚滚滚,再看俺回来扒你裤子戳你腚眼!”
“好龟孙,老子站班给你带个口信,入娘的好心没好报,呸,滚你的鳖孙!”
“俺日你的亲妹,下旬轮休,俺请你吃葡萄酿,这总好了吧。老子这光景得攒钱,得省着话。”
“骡子弄的东西,你比我还多拿二贯贴补,吃个葡萄酿还恁般抠搜,去你娘的!”
两个大兵互相对喷着垃圾话,却都是没个正形,换岗下来的大兵随便洗漱了一下,倒头就睡,只片刻,就在大通铺上鼾声大作。
天气虽然热,但兵营和别处不同,休整的干干净净,又是通风,还专门垒砌了遮荫的高墙,虽然是夯土的,却也有用。加上兵营下方还有“井渠”通过,倘使绕着台阶,从“地下室”走过,便能发现,这“井渠”俨然就是地底的街市一般,只是没有人罢了。
“井渠”主要是为了灌溉,又避免了太阳直射让水份蒸发的太快太过,同时还降低了附近的温度,使得西军子弟,多少日子要好过一些。
那些原本哭哭泣泣的“崔氏女”,嫁给某些西军大兵之后,才三天光景,就再也不哭了。至于自家丈夫是不是能吟诗作赋,还是说能仪表堂堂,不重要,一点都不重要。
能在碛西有一套“冬暖夏凉”的房子,有公务员或者国家编制,有国家干部补贴和福利,还要啥人文情怀?
贞观十七年依法“卸甲归田”的西军人员虽然不多,但总归还是有的,其中还有校尉、旅帅一级的军官。
通常情况下,这种人都是要去京城找“太尉”送个礼啥的,然后送礼不成,就到街上卖个祖传宝刀,再然后碰上牛二牛三牛四牛五啥的,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西军中下层大多数都没什么江湖地位,家门要么不幸要么破落要么压根就不存在破落的机会,总之,和“万骑”不一样,边军底层是真屌丝。
唯一不同的是,边军的屌丝特么的能打,这就有点不一样了。
即便是高层,比如说像安菩,他爹有首倡反突厥之功,性质不同,属于当年长安城竖起来的胡人典型。没有安西里这样的典型,后续比如像斛薛少年历险记,就很难上映。
至于夷男那个倒霉蛋,是真撞在了一帮莫名其妙的铁板上。毕竟,在某条土狗非法穿越之前的时空,这光景,哪有这般坚硬的煎饼摊子?
西军中坚的骑兵主力安菩尚且是个复杂的屌丝二代,何况别人?于是,不管是不是因为“崔氏女”,也不管是不是因为滚回京城没门路进入兵部坐班,总之,西军中原本应该回老家务农的屌丝们,选择了留下。
迁户口嘛,这一点程处弼还是能做到的。
即便是程处弼不帮忙,通过华润号或者敦煌方面,照样可以混入“粮食换产本”的队伍中去,就是名声不好听,商贾贱业。
于是为了保证自己“农民阶级”的纯洁性,在落户碛南碛西的时候,这些个娶了“崔氏女”的牲口们,在户口本的成份上,填的是“世代务农”。
毕竟,没有汉人经营的田地,在西域这地界,和刀耕火种也没什么区别。为数不多的水利系统,还要上溯到西汉年间,简直卵痛。
打一口井挖一条沟,可谈不上什么水利系统。程处弼驻军之地,工程队整理“井渠”的地界,基本就是在汉朝遗迹之上,进行开发、强化,然后出高爆率的装备
水利系统,的的确确是亩产一千八的重中之重,在农业上,其重要性,还要在化肥之上。
硬要做个比较,水利工程是雪中送炭,化肥工业是锦上添花。
在碛南、碛西的治安环境逐步稳定的当下,加上一场天灾导致的“收买人心”,敦煌方面用“以工代赈”的方式,使得碛南、碛西的水利设施得到加强、拓展。而正是有了这个基础,身处西域多年的西军子弟,才深知留在西域“务农”是有前途有门路的。
否则的话,无论如何,退伍复员之后,姨娘养的才留在这地方跟胡人一块吃沙子。
而实际上“转业”之后的西军大兵,还真没有少赚。“务农”自然不必多说,哪怕只是从关内招募农工,一年一结,也有劳力来维持几千亩地。
但实际上这些转业军人主要的收入,并非是田地,粮食大部分都拿到了敦煌,或者直接在碛南碛西且末诸地的敦煌方面衙署交换了“盐业产本”。
有了“盐业产本”,就能合理合法地倒腾盐巴。
然而盐对于转业军人来说,利润依然不大,毕竟,谁能保证一定买你的盐呢?军队里面用的都是青海盐,还是青海军自己产的,兄弟部队,得优先照顾。
再说了,青海军的上峰,脉络上来说有两个,一个是李靖,一个是侯君集。后者跟西军交情又这么深,还是老领导,眼下还是京城首长,首都首长的面子,你不能不给吧。
所以,倒腾盐给蛮子胡人,才能弄点牛羊马骡什么的。
可这个对专业军人来说,一年两三千贯的,有啥折腾的意思?没劲。
旁边就是军营,老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不是很科学很合理的事情吗?
于是,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程处弼就通过华润号、顺丰号还有安利号,弄了一个临时被服厂。当时被服厂的工人,主要都是胡人,原材料主要是羊毛、驼绒、西域麻以及少量的碛北生丝。
在贞观十七年,几个旅帅、校尉“退役”,又打下了疏勒,驱逐了西突厥最后的碛西主力,碛西南被服厂,正式成立。
这一年,在碛南已经种植了两万亩左右的棉花,全是河北在贞观十六年弄出来的“沧州三号”棉,棉丝更长,皮棉增产百分之五。
程处弼能够弄到两万亩的棉种,在当时,震惊了整个棉花市场以及民部各司衙门。要知道魏王李泰本想在河北说“给本王一个面子”,结果别说棉种,一百棵苗树都没弄到。为了此事,李皇帝在君臣小会议上,还发了脾气,说河北道是不是藐视皇族。
后来还是马周从中调和,才没让这件事情扩大化。
而西军的转业军人真正捞钱的地方,就是在这里,整个西军,尤其是野战部队的“衣食住行”消耗是相当惊人的。西域又没有称心如意的衣裳吃喝,有了“自己人”,那肯定是美滋滋了,至于价钱抬个采购价一倍,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西军的大头兵属于“有钱花不出去”,而又被严格禁止赌博的蛋疼群体。有心揣着几个银元出去“花天酒地”,面对皮肤粗糙头发焦枯的寻常胡女,根本是下不去屌,硬都硬不起来,就这种档次的,还不如自己的战友好看,凭啥还掏钱?
有些“带路党”本想对症下药,给“皇军”整点上档次的“花姑娘”,奈何没门路不说,因为战事频繁,为了防止奸细,程处弼怎么可能让大兵们去找胡女发**力?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关起门来划拳谁做攻谁做受的好。
有鉴于此,转业军人想袍泽之所想,急袍泽之所急,碛西碛南的“临时婚姻介绍所”,就应运而生。
不敢说效果斐然,但多少让程处弼要放心一些,只是军府参军三令五申要注意要深思熟虑,可还是有大兵真动了感情,从“纳妾”升格到了“娶妻”。
程处弼大发雷霆,但崔经作为江湖老鸟,就建议程处弼不如顺水推舟,竖几个典型,以示唐朝亲善。
原本程处弼想说你个老东西懂个卵,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武汉来了一封信,居然和崔经的意思一样。
于是就竖了两个典型,一个道上大哥们都认识,独臂将军王祖贤,他老婆就是羌女,眼下还在长安城带孩子。不少羌人跑去怀远找活干,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另外一个就牛逼了,乃是韩擒虎之后,人称“韩五郎”,他不但是寻了个胡女,而且根本不顾诸多“世伯”托人带话训斥,堂而皇之地宣布,他在年底结婚。
而且这个胡女还不是和疏勒、且末那种“有类中国”的人种,连黑发黑瞳都看不到,直接就是红发碧眼。是吐火罗的一个名叫慕斯部的小部落出身,而且老家还是山区,之所以到这里,纯粹是“捕奴队”的功劳。
正所谓你情我愿,程处弼尽管明知道韩擒虎之后弄个胡女,哪天回到长安洛阳,他肯定是要被人狂喷的,但韩五郎自己都没意见,他有什么办法?
硬着头皮顶着关内的万千口水,程处弼就把韩五郎竖成了典型。
尽管不少人都觉得韩五郎有点“重口味”,但一想到他是韩擒虎之后,连虎都能擒,何况是一个红毛碧眼的胡女?
第七十二章 办事()
慕斯部是一个极小的部落,严格地说,他们被称作吐火罗人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唐朝为了方便,懒得去区分他们到底是突骑施人还是吐火罗人还是突厥人或者土鳖人。类似的小部落,大概两三代人左右,就会灭亡然后重组。
即便是突厥阿史那氏,尚且都不能保证能够继续保持氏族流传下去,何况这种蝼蚁一般的袖珍部落。
所以,哪怕是遭遇了“捕奴队”,慕斯部和大多数的吐火罗部落部族一样,有着严格的流程。
首先是激烈的反抗,这很重要,吐火罗各部的生存环境相当恶劣,比黑水靺鞨的生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