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此事我记下了。党项人确实被灭了一支,还是个大族,这阵子正作反闹事,朝廷派了兵在围剿。过几日就会有消息,若是有那些个被福威镖局逮着的,你得自己出价钱。”

    随吏一听,顿时大喜:“小的多谢张君关照!张君若是得空,今夜小的略备薄酒,还请张君赏光。”

    张乾正要拒绝,却见这随吏又小声道:“小的有一女子,今年十五了,早就听闻张君才华横溢,颇为仰慕。本来小的心想这女子蒲柳之姿,就算在坊间有个美人名声,又如何能入张君的眼?可实在是拗不过她……”

    “诶,我岂是哪等小瞧于人的?待忙完公务,再详谈一番。”

    “好、好……”

第四十三章 有点意思() 
“这个碛南军和且末军……和传言的西军,不太一样啊。”

    乔师望抵达敦煌的时候,本以为西军就是敦煌府兵那样的,或是侯君集的那些老部下。可眼见着碛南军和且末军,着实有些搞不清楚状况。

    “这些卫士,都识字。”

    在一旁沉默了好久的郭孝恪,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然后就看到一队碛南军的卫士,排着队伍一声不响地在街道上走过。随后,依次进入了食肆,店家见来的人多,正要清一张桌子出来,却见这些卫士,将两张条桌拼在了一起,接着或站或坐,就这么吃喝起来。

    “倒也不喝酒。”

    瞧见了那些卫士,乔师望眼睛一亮。

    “开打的时候也喝,朱俱……碛南城内的葡萄酒,都被他们喝了个精光。”

    这些大兵的气质非常独特,往来客人虽然敬畏,却也不像遇见兵痞那样慌不择路的逃窜,反而是战战兢兢地在一旁找个地方坐下,然后小声地叫着吃喝。

    “观落叶而知秋啊。”

    郭孝恪感慨万千,“能让百姓不怕士卒抢劫,便是强军。”

    有条不紊的吃喝,并没有暴饮暴食,控制着食量的什长放下碗筷之后,卫士们同样陆续放下,然后从独特的马裤裤兜中,掏出了一张布绢,擦拭完嘴之后,再将布绢折叠起来,放回了裤兜。

    “噢?”

    见到这个行为,郭孝恪和乔师望都来了兴趣。

    “素闻且末军好杀敢战,乃是陷阵死士一类。未曾想,竟是颇有礼数!”

    乔师望拍手称赞,然后才进一步观察着这些卫士,发觉这些卫士竟然仪容整理的极好,军装更是相当的整齐,并没有歪七扭八的累赘。佩刀或是箭囊,都保养的极好,这是一个平时极为规律的部队,哪怕是皇帝麾下的“万骑”,也不能如此时时保持着良好的军容姿态。

    “陆头,司马给俺们招了兵,说是淮南山南剑南的都有,咱们这是要扩军了吗?”

    “扩个甚,安校尉升官,司马要给他安排人手。”

    为首的什长站在一侧,其余的士兵则是老老实实排着队,并没有三五成群勾肩搭背,那种手掌时时按在刀柄上的姿态,任谁从他们身旁走过,都是小心翼翼低着脑袋,不敢随意瞄上一眼。

    连最不晓得事理的屁大点熊孩子,都知道且末军在敦煌,刀子就没说停下来,时不时地见血。别说党项、突厥、蕃人,就是皇帝的家奴,都死了一个。

    当然此时怎么揭过去的,没人知道,毕竟事情闹出来的时候,敦煌宫监也没出来阴阳怪气,反而还派人好声好气地安慰程处弼。

    有好事者甚至传言,是不是皇帝老儿绿了左领军大将军程知节,这程三郎其实是皇帝的私生子,将来要做“冠军侯”的。

    传的有板有眼,而程处弼剁了一个阉人也确确实实没事儿,这就耐人寻味,味道还非常的独特……

    “那陆头,你要升官么?”

    “我啊,想升,也不想升。”

    什长拍了拍腰间,“我这腰眼差点被突厥崽子扎了个对穿,不扎回来,这事情,不算完。”

    “俺还想当什长呢。”

    “就你?让你带着弟兄们走图伦碛,你他娘的连北斗星在哪儿都不知道,还什长。饭堂里的什长么?”

    一什的大兵都是哄笑了起来。

    那年轻的小子顿时憋红了脸,梗着脖子道:“怎地,俺就不能当什长?俺现在已经能认路了。”

    “你啊,早呢。”

    什长拍了一巴掌那小子的后脑勺,“这图伦碛,这茫茫沙海,是不一样的。”

    正说着,前方看到一队牵马的同袍,打头的是个精瘦大高个,见到这边,立刻招手喊道:“陆哥,你家旅帅要的条子,写了么?”

    “写个卵哟,甚么条子,那叫报告!”

    陆什长抓耳挠腮,“老子识得几个字,就开始提笔写,跟狗爬过的一样。娘咧,写了恁久,也不知道怎么写。你说上头怎就要甚条子,琢磨那些个蛮子作甚么!”

    “想着啥写啥,要不俺的借给陆哥?”

    “不敢借不敢借,还是自己写。”

    两边互相打趣着,却引起了郭孝恪的注意,临行之前,李绩对他的告诫嘱托,他是记在心里的。

    他听到了两个不同兵种的什长,分别说着同样的一件事情,顿时来了兴趣。

    “乔公,某去打问一番。”

    “且去就是。”

    乔师望并没有太注意士兵嘴里的“条子”,反而对两边大兵的气度更感兴趣。他竟是有点想让这些卫士,跑来都督府给他做亲卫。

    但是这种念头,几经翻转就打消了。程处弼和一般的膏腴子弟不同,他不是靠着父荫起家,交结的更不是狐朋狗友,领路人更是嚣张一时的安北都护府大都护尉迟恭。

    除了这些,西域真正的年轻“文官”,只有一个还在敌国周旋,大胆游弋的长孙冲。

    而长孙冲,却一直在配合程处弼。

    至于程处弼脑袋上顶着检校司马的头衔,那是对他的保护,免得被碛南都督府都督给瞎指挥带进沟。

    巧了,他乔师望就是碛南都督府都督……

    作为一个老油条,乔师望很清楚程处弼在皇帝和兵部、鸿胪寺眼中,简直是一颗大宝石。

    他乔师望作为一个靠着厚颜无耻发家致富的人,能没有眼锋?

    拂须微笑,乔都督他摆足了姿态。

    至于郭孝恪,大马金刀地跑到两个什长跟前,然后和和气气道:“适才听到你们说的‘条子’,是个甚么?”

    “某是郭孝恪。”

    见两边什长不但没有因为见到上官而畏怯,反而手指扣在刀柄上,一脸严肃地看着这边,郭孝恪就知道,这帮看上去遵纪守法甚至还有点知礼的士兵,没一个是善茬。

    听到是郭孝恪,两边什长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立刻行礼。

    “见过将军!”

    二十几条厮杀汉,陡然齐齐地喊了一声,把整条街都炸了起来。竟是小片刻的鸡飞狗跳,有个做面疙瘩汤的伙计,竟是一盆汤都洒了出去,吓的脸都白了。

    “呃……免礼。”

    郭孝恪一时也愣住了,半晌才反应过来。

    两边什长将条子说了说,郭孝恪又是讶异道:“你们还要写这个?”

    郭孝恪有些震惊,因为两边什长被旅帅要求写的“条子”,是将突厥、铁勒、波斯、蕃人、羌人、党项人、鲜卑人等等作战时候的表现描述出来。要将他们的优点列出,高矮胖瘦力大气长,使唤什么兵器趁手,射箭能有几步……

    这些东西,本来就不是大头兵该总结的,这是行军司马的差事,乃至是将军幕僚们的活计。

    “且末军……有点意思。”1

第四十四章 好本事() 
凉州,刺史府内李大亮皱着眉头压着一叠新出的山东报纸,多是洛阳、荥阳等地的物事见闻,公事结束或是休沐时,李大亮也对这种增长见识的方式,大为推崇。

    更何况,这报纸要是没有他儿子主持的“南山宣纸”,也是不能诞生。纸价如今压得很低,平民就算不能负担,但行脚商们,却也能承担一旬一次的“大报”开销。又听说山东河南淮南江南,大商号为了行走门路,多弄了“私塾”,以资学子。加上王学兴盛,“新学”传播,倒是也不怕看得懂的人太少。

    不过李大亮最近看的几份报纸,其中夹带的“一家之言”,实在是有些过了,而报纸上说,这是受了“凉州儒林郎”的启发……

    而所谓的“凉州儒林郎”,不是别人,正是李大亮的儿子李奉诫。

    “二郎,你在洛阳、扬州都待过。不是说大郎在做官么?”

    “早辞了。”

    正埋着头吃糕饼的年轻汉子听到凉州刺史说话,抹了把嘴,抬头回道,“俺在江都没地去的辰光,李家兄弟就辞了那鸟官,跑去洛阳做学问来着。嘿,老叔,你是没见着,俺这兄弟在洛阳,那是这个!”

    说着,年轻汉子伸出大拇指,一脸的羡慕赞叹。

    接着又道:“后来俺受了个贵人提携,拿了些盘缠,跑去武汉给人带个口讯。也是跑腿帮闲的干活,要不是在那地界吃了一碗豆腐脑,听了一段小说,也不曾想去投军。也是奇怪,那张观察居然还给了俺好些便当,在长安那叫一个横行无阻……老叔?”

    眉眼一挑,却见李大亮黑着脸,这厮顿时压低了声音:“咳嗯,俺在长安倒是分外安生,学了李家兄弟三分功力。于是和武家的两个哥儿,结了伴,跟着华润号的商队,投奔西域且末军去。”

    “二郎,武家的两个子弟,什么来头?”

    李大亮拿起一盏茶,浅浅地饮了一口。

    “说是远房子侄,见他们喊武二娘‘孃孃’来着。俺听说武二娘有两个亲兄弟,就是不知道在哪里当差。不过听跟俺来的武家子侄说,那两个武家叔叔,差点没死在渭水。去河套又被人沉了黄河,幸亏遇上一窝放牛的匈奴崽子,把这两个倒霉蛋给救了。听说屁股上还中了箭,走路跟瘸子也似……”

    李大亮眼睛一闭,烦躁的厉害。眼前这个杨二郎,他才说一句话,杨二郎就一连串的废话冒了出来。

    他李大亮要知道武士彟的儿子死活作甚?难道他作为李奉诫的老子,还不知道武家两个女郎跟梁丰县子张德的勾当?难道他不知道武氏女借着张德的势,不但把武士彟捞回京城养老,还准备弄死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

    “二郎,若在西军有难处,来某这里寻个庇护就是。”

    “嘿,这好,这好!有老叔这番话,俺去图伦碛,那是大大的有底气。老叔宽心就是,俺到了那里,定要好好地做事。有碛南都尉护着,砍十个八个胡狗脑袋,还不是手到擒来?俺也不想擒虎,擒狗就行。听说好些长安人跑去碛南屯田,说是能换甚么票引,那个有甚用,才几个钱?俺跟老叔说,‘人无横财不富’啊,万里沙海,甚么才是横财?那必须是吃卡拿要拦路抢劫,那些个胡商,但凡有三五条骆驼的,那叫一个富,兜囊里都揣着金子,那成色,啧啧……”

    李大亮顿时无语,这种货色,跑去西域能成什么事体?

    韩擒虎?韩擒狗?

    这他娘的连“犬子”都谈不上啊……

    至于旁边斟茶倒水上菜甜酒的侍卫,已经跟木头一样,心里默念: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这韩二郎真他娘的会说,前后使君才说了五句话不到,他都快把老子说哭了。真他娘的废唾沫!”

    “走走走,莫去理会这淮南来的夯货。甚么名将之后,这世上的名将之后,我看也就碛南都尉算一个,其它的……不成。”

    侍卫们都是摇头,而跟着韩二郎作伴的武家子弟,正在厢房里吃着肉汤,酒虽然没有,倒是能有一碗醪糟。

    “兄长,‘细孃孃’说咱们兄弟两个,是跟着华润号去的敦煌,跟长安别家投军的不一样。有甚么不一样的?”

    “细孃孃”说的是武二娘,这武家两个兄弟,堪堪压着五服,来京城投奔,武士彟可没那个本事安顿他们。要是谋个小吏,倒也没问题。可要想在军方当差,那还是歇歇吧。

    只要武士彟干这么敢,铁定第二天会有人过来传旨,说是太皇特别想他,想念老哥们儿一起扛枪奋斗的岁月……

    那滋味,不好受。

    好不容易脱离苦海在长安养病,学太皇那般苟延残喘,他又何必自讨苦吃?

    再说了?武士彟自己也心知肚明,没有自己两个闺女,他死在荆襄是毫无疑问的。李皇帝看见他爹的老兄弟,就是心烦意乱。

    也就是这两年,才算是放了他一条生路,由他去养病。

    至于武家门庭?靠俩儿子是没辙的,武士彟琢磨着,就是跟老婆才努努力,争取响应国家号召,再生个一胎,然后指着俩姑娘的门路,传递武家的家业。虽然也没什么家业就是了。

    于是乎,凡是武家子弟,来京城投奔,也形成了一个共识。

    找武老头没卵用,要想发家致富升官发财死老婆,必须得找武大娘子和武二娘子。

    “二弟,你没瞧出来?咱们到凉州,华润号那大通铺,都比这刺史府还要严实。大车行贴着华润号,瞧见里面的骡子没?少说三十头!”

    武大郎竖起三根指头,然后小声道,“你再看那个韩二,听说是拿了江汉观察使的手书,这从长安到凉州,沿路不管是州县军寨,谁不是好吃好喝供着?长安到处都说‘细孃孃’……那什么,就是江汉观察使。我原先不信,眼下琢磨,人言总有三分样,要不然,凭啥就传‘细孃孃’,不传别人?”

    “不是说还有长乐公主殿下么?”

    “对啊,这不是更显得江汉观察使有本事么?这世上,哪有传了公主绯言绯语,还浑然无事的?”

    “兄长说的是啊。”

    二人正说着,却见外头有个老倌儿喊他们,答应后,老倌儿进来,端了个盘子笑呵呵道:“两位都是中国俊杰,使君甚是欣赏,明日远行,山高水远,特奉上些许盘缠,莫要推辞……”

    “这……这如何使得,这如何使得……”

    推辞不过,待老倌儿出去之后,武大郎才拳头击掌,赞道:“‘细孃孃’好本事,居然能上张江汉的榻!”

第四十五章 画风() 
♂!

    吭哧!吭哧!吭哧……

    十五式武汉象机冒着浓烈的蒸汽,远远地围观的苦力们都是觉得神奇。︾|更神奇的是,这物事不需要人来肩挑手提,光靠永兴煤矿运过来的煤,就能烧着开水,把泥塘里的积水抽出来。

    “先生,这是新的织机。”

    “谁想出来的?”

    “同学一起琢磨出来的。”

    略显腼腆的学生下意识地搓了搓手,然后道,“试制了一台,汉阳大兴号的东主投了钱,这机子现在就是他在用。”

    “嚯,不错不错……”

    老张连连点头,这批学生是真的不错。能把“珍妮机”和大河工坊水力织机结合起来,攒机攒出这么个物事,就足以证明,是真的活学活用。

    有点像“骡机”,结构上是和“骡机”相似的,只是传动方式少有不同,本质上来说是一回事。

    “大兴号的东主,我记得是李景仁家的大管事?”

    “是,同学都叫他老李叔。”

    “这机子不错,既然是李景仁投的钱,你们就专门做这个机子的生产、维护。也不必再去卖给别人,免得坏了名声。至于价钱,李景仁怎么也不会亏待你们。”

    “先生说的是,李公子确实没有亏待我们。这次的机子,主要是要拿到交州去,听说是原先的太子左庶子要。”

    “杜正伦跟李道兴还有这交情?”

    老张愣了一下,交州眼下专营“特供”,“卡瓦哈”是一个重要的物资,然后就是传统的土贡。当地的蛮子发展水平太低,加上雨林密布,导致很多时候,投入远不如产出。

    交州、欢州、爱州,这三个地方眼下能维持财政不崩溃,除了有广州冯氏、冼夫人地方集团支持之外,更有大量的船队、船团在这个地方作为避风港、中转站。

    而南天竺到唐朝的南海航线,以前并不在这里停留,眼下却是有了一个非常合格的补给站。

    李道兴、杜正伦“教化”土族的财力,也是来源于唐朝的对外贸易和番邦对中央王朝的朝贡。

    “能用来织麻,交州有几种麻料,比巴蜀火麻还要好一些。”

    “那就好。”

    听到有加工原料,也有销售的市场和渠道,老张更是满意。研发这种事情,很多时候,还是市场导向,至少在这个初级阶段,是这样的。

    十五式武汉象机的定型生产,其需求在于武汉录事司或鄂州地区对“围圩造田”的极大需求,以及地主豪强和土族头领对修建灌溉渠灌溉池的要求。至于修建塘坝这种大工程,已经是属于政府工程的范畴,往往不计成本。

    就算有人心疼投入,可武汉录事司或者其它录事司,都会把反对者灭杀在萌芽状态。

    好不容易能找到一个“不计成本”的路子,谁他娘的干塌架?这不是找死么?

    至于行省方面吃不吃得消?管得着么?

    那些个成天盯着诸州县资金流向的朝廷牲口,你说你一个月才一两贯的工资,操什么三省六部的心?

    于是乎,在这么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以及非常特殊的地区,早就了非常特殊的研发需求。

    武汉录事司需要十五式象机,管你叫往复式蒸汽机还是大力往复式蒸汽机,这不重要,你只要是活塞运动的机器,你就是好机器。你创造的价值,会增加武汉录事司同僚们在另外一个活塞运动上的价值……

    双赢,双赢啊!

    当然老张是万万没想到会闹成这样一个地步的,也万万没想到贪官污吏也成了发展生产力的一个推动源泉。

    这尼玛上哪儿说理去?

    老子当年在长安偷鸡摸狗哆哆嗦嗦好些年,都特么是干了啥?!

    悲哀,悲哀啊。

    感慨万千的江南土狗将学生们送走,正要给“苦聊生”同志写一封大力抨击科学人才不平等遭遇的檄文,结果“苦聊生”同志因为中午又吃了一桶醋,让某条土狗竟然连房门都不得进入。

    无奈之下,张德便去找人打听,这特么又是怎么了?

    结果不打听还好,一打听,老张嘴都抽歪了。

    “什么?!武家子弟在丝路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