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章 残酷的机会() 
在沔州,张德的幕僚集团多是江阴本家和曾经的学生,流外官虽然还没有进入高速发展期,但技术外包性质的幕僚团队,绝对不是张德首创。河北河南地方主官“劝课农桑”的农业技术指导,大多是交给五姓七望去做。

    固然有不得已而为之,但更多的还是五姓七望实实在在掌握着精准的农时计算,相对合理的种植技术,绝对优势的农业生产资料。

    老张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很多事情,不可能亲力亲为,只能依靠自己信得过的人。

    “先生,仡芈寨的头领求见。”

    “这回又要干什么?”

    仡芈寨是个大寨,更是獠人部族中,实力相对强劲,又相对汉化的寨子。算上奴隶,仡芈寨人口抵得上一个下县。

    而实际上,经过张德派人明察暗访,仡芈寨,或者说仡芈大姓,人口应该在十万以上,分布在李恪和李道宗的封地上。

    沔州境内的仡芈寨头领名叫仡芈大兴,汉姓龙,所以又一直被人叫做龙大兴。他这个名,是他爷爷取的,因为他爷爷隋朝的时候,去过大兴。

    一身常服,老张带着一个学生幕僚前往会客大厅。还没进去,就看到堂前台阶下,佝偻站着一个披肩锦绣戴帽插画的獠人老汉。

    “长史大人,我又来喽。”

    “说了多少回,不要叫我大人!”

    “诶,不得不得,长史在我们仡芈寨心中,那就和大人一样亲。叫一声大人,要得要得……”

    这是个卑微却又狡诈的獠人头领,有着小农式的小算盘,也不会在意脸面,却相当的实用,实用到让老张这样的江南土狗,不得不承认,这个獠人头领,可以用用。

    “这回又来作甚?”

    上了座,张德斜靠在太师椅中,看着龙大兴把帽子摘了下来,然后扣在胸前,原本佝偻的身躯,显得更加佝偻萎缩。黝黑且布满沟壑的脸庞,更是堆着令人感慨的谄媚笑容。

    “长史大人心善,不愿和别人一样老是对我们山寨喊打喊杀。更是教了我们修田蓄水,寨子分了地,都很高兴,又种了麦,种了豆,还种了糜子。现在水田又插了秧,今年寨子就能吃到白米饭……”

    “来作甚!”

    “我们仡芈寨想要买些猪仔养猪。”

    “你们不是一直养猪吗?”

    “城里人不吃寨子里的猪,都说寨子里的猪吃粪,不是人吃的,卖给胡人吃还差不多……”

    “……”

    城里人比较会玩,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老张心说这特么就算你抓了猪仔过去,养法不变有个卵用。

    不过龙大兴显然是早就盘算过的,他露着满口黄牙,豁口多的厉害,两排牙齿,多了一个又一个的黑洞,更显得可怜狡猾。

    “长史大人,寨子下面有个集市,做工的人多。仡芈寨去做苦力的也多,做工要吃肉,我们自己养猪,就能省点钱……”

    哇,好感动啊,省点钱。

    要不是老子知道你特么是属黄鼠狼的,老子差点就信了。

    张德没好气道:“要养猪,也不是不可以。你回去先问问,有没有愿意做侍妾的女子,有的话,凡是能进临漳山的女儿,都能养猪,汉水码头那里包销猪肉。而且怎么养怎么活,长史府幕僚亲自出马指点。”

    “长史大人当真?”

    “信不信由你。”

    “那……长史大人,这是仡芈寨满十四岁的女娃清单,大人过目一下。”

    “……”

    是在下输了。

    龙大兴是个有想法的人,他祖父是见过世面的,知道汉人江山有多大多富。中原的田地,没有山山坎坎,没有沟沟坝坝,一马平川,万亩良田。以往獠人同姓不禁婚姻,但是自从龙大兴的祖父去过大兴朝贡隋朝皇帝后,就明白了一些道理。

    于是和仡卡、仡莱寨子不同,他们现在同姓不婚。

    那么,适婚男子,怎么成家呢?

    买、换、抢。

    朝荆襄奴隶贩子买,朝实力相近的寨子换,朝弱小孱弱的寨子抢!

    隋唐两代对獠人的残酷镇压讨伐,将那些具备反抗精神的死硬分子彻底打垮,獠人丢失了大量已开发的熟地,人口锐减的同时,更是彻底放弃了继续对抗。

    这需要一点点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智慧,龙大兴有个佝偻的身躯,却有个挺直的灵魂。尽管永远透着一股子猥琐可怜的味道,但其本质,张德自认没有看错。

    龙大兴想要改头换面,想要三代人之后,不再是獠人,而是沔州治下一汉民。

    所以他从来行走时只说自己姓龙,当然跟脚来历没甚讲究,更遑论堂号。对于别的士族而言,这种货色就是垃圾,早点死了算了。最多就是养寇自重的时候,当作抹布拿来用用。

    而张德不同,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不会因为你是汉人机器就不坏,也不会因为你是獠人机器就不转。

    作为“消耗品”,汉人獠人没什么区别。

    这不因张德的意志发生转移,就好比长安那些煤球作坊的工厂主,十二岁的童工用起来,不会因为他们年少就会体谅。十二岁做工然后十八岁过劳死,长安的工厂主们不会有半点良心上的愧疚。

    因为他们会掏出一把开元通宝,找到下一个愿意每天做工五六个时辰的童工。

    李承乾这个暖男写过一封信给张德,当时他在淮南道东视察,皇帝迟迟没有下旨让他回京,于是暖男心塞的同时,又深入到了基层。去那些光鲜亮丽的地方豪门看了看,江东豪族没有让他失望。

    长安土豪用童工每天是六个时辰?我们江东土豪用童工六个时辰的同时,还能让他们一边流泪一边由母亲喂饭!

    新型织机扩展开来的那一年,不是只有缫丝倭奴的双手让人看了作呕……

    那一次,暖男太子信中有了一句感慨:古人云“君子远庖厨”,今日方知其意。

    张大安小朋友当年死缠烂打要看怎么做工,最后粉嫩的脸蛋出来时候惨白,三观被碾碎,也就是一个眼神的事情罢了。

    但是,这样残酷的事情,却因为地位的极大悬殊,却又引来了大量的贱籍子女,甚至是良家子,咬牙坚持着投入其中。

    只因为一样,再没有人性的工厂主,他掏出来的开元通宝,能够买他们在家中田亩一年产出的数倍粮食。

    而仡芈寨的头领龙大兴,就是在给寨子的族人,争取这么一个令暖男太子感慨的残酷机会。

第十一章 公关() 
“今年棉花苗涨价,沧州种比太原种还要贵一些。”

    “沧州二号苗什么价?”

    “甭管什么价,先来一顷地。都要入夏了,再不种来不及了!”

    “抢甚,抢甚?!再抢老子明年也去洛阳,跟那些做相公的说给皇帝上书,把棉花也拿去官营!”

    “入你娘的,放你娘的狗屁!打他!打死他!”

    春夏之交种棉花,今年的棉花苗多了不少,愿意种的人更是多。主要籽棉价钱就算低,卖出去也比种麦种糜子获利大。差不多能有三倍到五倍的利润,全看田伺候的好不好。

    最好的棉花苗是沧州二号,高产区在无棣沟附近,套种小麦亩产还能达到四石,这是籽棉产量。皮棉能有一石六,不过能加工的地方不多,还是薛大鼎主政时期办了一个棉花厂。

    好些地方直接就是手工撕,皮棉产量相当低,籽棉二十取三甚至更低的产量也有。但棉花真是好***白糖还要紧俏。

    可以说洛阳前脚糖市兴建,后脚那些没争夺到“产本”高门小户之流,立刻投钱到了棉花上。

    可惜这棉花苗也不是那么好培育的,怎么施肥补肥,都是华润号的人说了算。再一个,华润号从海外弄来的一种粉末,混合粪肥,棉花亩产最高居然爆到过十二石,简直是灵丹妙药,连精于农事的贾氏,都说闻所未闻。

    那粉末来自海外,只有登莱港可以进口,石城钢铁厂的码头也是不进的,于是五姓七望那些大户,也只能干瞪眼。

    一时间也有谣言传出来,不外是海外神仙的法术,域外高人的本领,和“苦聊生”的故事,大致上也是类似。

    “老客,对不住,今天的苗卖光了。改日,改日。”

    “哎,且住!改日是几日?我这可是从河东过来,太原都没去,一路奔来河北,要是买不到,我回去路过黄河就跳河寻死。你不能这样,华润号恁大铺面,怎地还要欺生的?”

    “不是欺生啊老客,这苗儿在苗圃里,也得长几天才行,不到辰光是不让出苗的。俺有心给老客便利,可俺现在干了这事,明天就要被辞工,老客也是有家小的,体谅难处则个。”

    “那你给个准信,我实在是等不住了,天未开光就起了身,这地界又是城外,不需甚么宵禁。可没曾想还有比我起的早的,这要是再没有苗种,我这回去,只怕是甚么都种不了,要是种不了,我跟钱庄举的债,当下就要了我的命。与其被人逼死,不如跳河死的干净……”

    “准信倒是没有,老客不如三天后再来打望。总计就是三天四天的光景。”

    “那成,我就三天后再来。”

    仿佛是互相体谅了一般,结果第二天凌晨,这河东人就到了苗园外候着。然后天一亮,他头一个跳将出来,开门的还是那个伙计,二人互相对视一眼,都觉得尴尬无比。

    “老客精到。”

    “承让。”

    拿着华润汇票,兑了十顷地的棉花苗,那河东人开心地去了。

    河东人租了顺丰号的车马,天不亮就往家里赶,又请了个“跑马”,先行去河东老家报信。

    “跑马”是骑马送信的人,顺丰号中有不少残疾的老卒或者刀客,由人作保,收入麾下。将消息传回河东,那边也组织了人手,先从太原请了华润号专管农业的大管事,调了贾氏张氏的好手,先行布置土地规划。

    八牛犁、曲辕犁、打坑机……有的家什要租,有的家什要买,什么时候灌溉浇水,什么时候施肥驱虫,都要花钱听贾氏的人安排。

    这两年贾飞的族兄弟,除开在某些州县混个从九品或者流外官之外,这些额外的收益,较之一州刺史也不差,可见棉花的利润何等厉害。

    “这棉纺和丝纺差别有点大。”

    “大兄,去年染的棉布,青色容易上色,黑布也还可以,就是这紫色,反不如丝绸好上色。”

    贾飞点点头,手中有一支玻璃试管,晃了晃里面的液体,慢慢地变成了孔雀绿。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这我也没甚办法,不过张公曾说青布用的人多,朱紫让长安人去印,我等不必掺合。”

    “对了大兄,我从太原听说一件事情。且末都尉斩突厥首级一千五百,拓地百里,那里欲建一新城。有个消息传来,说是棉花易种。”

    “玄奘法师倒是用过白叠布,张公也说西域棉花成色品相要更好,等‘黄冠子’真人今年的消息传来,要不要去种棉花,到时候再说。”

    “也是,听说那里汉胡杂居,若是成色好,只怕胡人要作反。”

    “怕甚,且末都尉是自己人。”

    “嗯?”

    “这话你当没听到,算我多嘴。”

    贾飞闭口不言,他那兄弟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我醒的。”

    棉花种植不是一个地方的事情,因为去年棉花大卖,今年本来就有很多人想要入手。加上糖市成立,“产本”争夺战又异常的残酷血腥,那些无力再战以及从未参战的,几乎一窝蜂地投钱到了棉花上。

    以黄陂县为例,不管小白师兄如何劝说,黄陂县都有十五万亩地要空出来种棉花。更让小白师兄郁闷的是,这些地主拿了一大笔钱来游说他,希望小白师兄作为黄陂县主官,帮忙去梁丰县男张德那里跑跑关系,弄十五万亩地的棉花苗来。

    本来陆飞白是不答应的,钱他又不缺,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小白师兄居然从了。

    “陆郎,你那师弟当真这般厉害?”

    黄陂县衙署,陆飞白一副圣贤附体的模样,搂着宛若白条一般光洁的妙龄女郎,然后失神地点点头:“何止是厉害,大人身体这几年都不好,若非京中名医维护……我告诉你,便是御医之流,在操之那里,也用之如奴仆。”

    “嘶……”

    女郎顿时哑然失神,久久说不出话来。

    陆飞白又道:“黄陂这里想要种棉花,不是我说了算,其实操之说了也不算。成与不成,要看地质如何。棉花不是什么地都能种,更不是种活了就算。就比如河北的沧州猪,其肉质鲜美,较之羊羔都要胜上三分,无牛羊腥膻,简直是极品。可为何河南土猪就贱如泥呢?”

    “此乃不传秘法?”

    “哪有甚么不传,操之光明正大让人看,又有几人学得会?”

    “陆郎所言,岂非夸大?”

    “夸大?你可知‘围圩造田’之法,早在贞观六七年就提了出来,可为何成效得见的地方甚少?而操之不过就任长史一年,沔州今年就多了二十万亩良田?你们不在京中,哪知道他的厉害。”

    说罢,陆飞白拍了拍女郎的雪白背脊,“莫要打听了,睡吧。”

第十二章 养猪县令() 
在实现养殖工业化之前,养殖业想要达到一定的收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农业收益达到一定程度。

    只有当农业产出富余,养殖户不会担心饿死的情况,才能大规模或者较大规模地从事养殖。富余的农产品,就能加工成饲料,给牲口提供能量。转化出来的牲口肉食,就能进一步获得更大利润。

    而在隋唐这个年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中原。此刻的罗马土地产出相当的低,二十斤种子,亩产可能也就六十斤左右,这也是为什么罗马人口始终无法和东方相提并论。至于波斯,碎片不连续的耕地,先天不足,仅有的新月地带,却因为肥沃,地区强国不断地争夺这块土地。

    “饲料麦豆可以占五成,贝壳粉、蛋壳粉占半成,豆粕、骨粉、醪糟、豆叶、豆杆,你们自己配。”

    “是,庞主事。”

    翻着日志,庞缺揉了揉眼睛,然后问道:“昨天土霉出了吗?”

    “出了,已经喂了猪崽。”

    “那就好,这个月甲级圈栏的猪崽,都是给竟陵县的,记得盖章。”

    “是,庞主事。”

    作为张德的学生,从专业摊煎饼转变为专业养猪,庞缺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和留在长安进入民部做计吏的同学不同,他脑子转的不快,只能按部就班,可又因为脑子转的不快,做事一板一眼,反倒是鲜有出差错。

    “主事,码头又运来了一批海菜,正在卸货。”

    “清点好了登记一下。”

    “是。”

    海菜不是一千多年后的海菜,而是琼脂。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做土霉素的培养基,土法制备土霉素,这不是张德开的脑洞,而是当年老张在海上跟领导吹牛逼的时候,领导自己吹的牛逼。

    那个因为生活作风问题下台的领导,他爸爸起家,就是靠土法制备土霉素,然后从农业口为了革命跑步前进……

    和那些诗词比起来,这个牛逼老张个人觉得,是吹的最好的。诗词有个卵用,激励大头兵奋勇杀敌的时候,“抢钱抢粮抢女人”,远比什么“与子同袍”来的给力。这就是为什么张大象的铁哥们儿薛仁贵超不喜欢程处弼的原因,因为程处弼太粗鄙,没有气质。

    虽然吹了这个牛逼,但土法制备土霉素,老张这条机械工科狗,实在是把仅有的生物实验知识喂了自己,于是为了弄出来这玩意儿,从163座养猪场开始,到去年才实验成功。

    期间因猪瘟死亡的大猪小猪,怕不是有三四万头,肉痛的张公谨看到脱了衣服的老婆都不忍下嘴。毕竟,张叔叔后来可是为了养猪,豁出老脸带头吃红烧肉的。

    红烧肉多好吃啊,希木叶尔人沙欣,现在打回老家的念头为什么那么强烈?因为他想给他的兄弟姐妹们,都来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肉。

    猪肉便宜又好吃,棒极啦。

    原本老张弄琼脂的时候,还琢磨着是不是搞点海肠粉来当味精用。后来一想,妈的智障啊,关中吃的菌菇就有几十种,哪种没有鲜味?

    于是此事作罢,不卖给中国土豪,而是做成粉末后,卖给胡人。

    “黄冠子”真人跑去勃律的时候,就有好几头骆驼背的玻璃瓶中,装的就是这玩意儿。

    开水变鲜汤,多牛逼的道术。每次李道长使出这一招,那些勃律没文化的下层土鳖,立刻就大叫“太昊天子万岁万万岁”,气势恢宏,绝对大场面。

    “庞大郎,怎地圈舍场外还要开渠?”

    “好叫明府知道,此间养猪和别处不同,圈舍成本极大,时常用水。若是不开渠的话,就要打井。只是打井的话,就专供圈舍牲畜,照顾不及周遭田产。”

    “还要种地?”

    “要的,蚕豆黄豆都是要的,噢,蚕豆就是胡豆。”因为竟陵离得近,从沔州去竟陵,乘船一个半时辰就到了。李德胜眼下就一门心思搞特产,暂时不去折腾地方大户,反正衙署里面告他刁状的坐地户,全部被吴王李恪给清洗了,他怕毛?

    或许别人会担心坐地户概不合作,跟他玩阳奉阴违玩下马威,可有吴王李恪做后台,这些坐地户随时可以戴个“阴谋作乱”的名头,而且根本不需要废话,直接带人就抄家。

    为了保证竟陵县的安定团结大好局面,县委书记李德胜,把某些破坏干群关系的坏份子,统统打倒……

    最拔尖的四个大户,全部被判了流放。这四个大户也不是没有关系通到长安,有一家还能和李靖杜如晦攀上关系。可惜啊可惜,找错了人。李德胜是谁?李靖的侄儿。李靖不是不想弄死他,可他真要出手,问题就大了,上头皇帝盯着呢。

    李天王关起门来修仙念佛好些年,皇帝还给了跟拐杖让他走路,瞧着特恩宠,可这不也说明李天王时时刻刻被盯着吗?所以,李天王不能犯错,犯错就会被打倒。

    于是那些求到他门下的人,被轰走了。

    至于杜天王,不管是李德胜还是李德奖,他都不掺和。再说了,谁举荐的李德胜?吴王李恪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