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北道、定襄都督府、辽东,北地的拼图就这么串联起来。工科狗把登莱、东海加上,称呼为环渤海经济圈。

    杜天王不知道什么经济圈不经济圈,但他知道几样东西,在这一块地方,因为石城钢铁厂,因为大洛泊,因为登莱沧州诸地港湾码头,使得这一个地区,不仅仅有便宜廉价的劳力,还有华润号这等惊人的财货,以及扔在那里数十年没人折腾的土地

    于是,尽管大唐的宰相没学过经济学,但他在长安城,也能搞明白万里之外的劳动、资本、土地三样东西的重要性。

    当张德还在养伤,担心着郑观音是不是要攀扯他的时候,朝廷又出了决议,赤山以北,大洛泊以

    东,增设松州饶乐水以南,辽水以西,增设漠州。二州草场重新编辑造册,以赏军士,制度有类永业田。

    这个政策对河北道以南的人并没有吸引力,但是对于河东河套河北早就见识过青料好处的燕赵幽冀之辈来说,不啻为一夜暴富的福音。。

第三十五章 朋友圈很重要() 
社会人都需要朋友,这跟古今中外没有干系,实在是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交和其他什么交都很重要。

    张德在养伤的时候,就能够看出来他的社交关系还是不错的,社交网络更是广博复杂。连维瑟尔这个谄媚胡人,也夹带了一票城西胡商,跑来拜门刷一下存在感。总之,张德自认在这个唐朝的日子里,朋友五湖四海啊。

    “噢?竟是要裁撤定襄都督府?”

    有些讶异的李震,眉头一皱,压低声音道,“操之,可是杜公同张公略有龃”

    “嗳,兄长莫要狐疑。”张德摆摆手,先是拿了一只锦盒,从桌上滑了过去。李震在桌子一头按住滑过来的锦盒,抽开滑盖,瞧见里面的一叠西市飞票,微微点头,然后继续抬头,听着张德说道,“督府裁撤,应有之意。叔父久在东关,数年经营,也算是妥当。”

    边陲治理,一般要把羁縻州转化为直属州,周期一般在五十年以上。比如黔中,三国是就已经统治,但南北朝时,什么洞主什么大王多不胜数。基本上南北王朝都是笼络威慑为主,直接统治因为迫于交通后勤压力,加上本地粮食产出实在是令人遗憾,也就很难消化。

    不过经过百几十年的琢磨,汉人的步伐有条不紊地渗透到山南以南,然后将西羌西南蛮的生存环境,压缩到了更加贫瘠的十万大山中去了。

    实际上,不是汉人如何如何的残酷,实在是中央王朝在昂扬发展的过程中,碾死了多少孱弱的小型民族,实在是很难察觉到。中央王朝不是刻意的要去打压他们的生存空间,仅仅是中央王朝在发展,然后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无意中被消灭。

    南北的情况都差不多,辽水两岸最是典型。炎汉时中央政府的触手就已经伸入到辽东,但要说有什么有效统治,谈不上。都是自古以来的以夷制夷外加官府仲裁,但又因为自古以来的,在生产力没有提升到可以让草原民族完全扫进历史垃圾堆之前,为了维护中央政府的统治,缓冲区就诞生了。

    这些缓冲区有许许多多的名称,都护府、长史府、都督府、羁縻州

    可是只要当财力物力人力足够,那么水到渠成的事情就和史书中的言简意赅差不多一个意思。总结起来就一句:兴王师以讨不臣。

    王师都是正义的,正义的铁拳在收回来的时候,攥着一把羊毛,那都是微言大义背后的故事。对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来说,高大全的主角才是爽点。而几千年以来都很低调的炎黄贵胄,就是最佳爽文男主角。

    用老张那破落不堪的眼光来看的话,大概这个主角有好多个爽点套路,打怪升级流、退婚崛起流、废柴逆天流、后宫养成流、霸道总裁流无数个套路中安排的压抑剧情,大概也有三五百年,而这三五百年,放在四五千年的剧情中,大概十分之一不到。

    于是乎,不管杜如晦杜天王如何看待政府运转国家统治历史定位,在老张这条三俗无比的江南土狗眼中,中土历史其实就是一本爽文。

    开头很好很强大,每隔三百年来个转折,压一下剧情,然后就是大杀特杀广开后宫无遮大会爽死了。

    由此不难看出,大唐宰相固然没有工科狗的见识,然而格局眼界上,却不是一个级别的。

    看一个人,可以先看他的朋友。老张的朋友,什么货色都有。而杜如晦,他的朋友不仅有山东士族,而且有关陇世族不仅有上品名士,同时有寒门贤良不仅有在朝重臣,更是有在野大才。

    总之,作为帝国的宰相,杜天王的朋友圈,含金量还是不错的。

    和梁丰县男不同,梁丰县男的朋友圈连管好自己的产业都不行。而杜天王的朋友圈,用来治国也是绰绰有余。

    这让工科狗不由得感慨万千:朋友圈能不能治国,才是衡量宰相牛逼与否的唯一标准。

    作为张德朋友圈一份子的李震听完老张所说之后,心中也有了计较。今年他已经十九,出仕这事儿因为他爸爸去年闹出来的事情,基本无望。仅仅是等着爸爸死了然后接班当个公爵,在有张操之的贞观八年,李大郎是玩玩不愿意的。

    就算不能像杜构一样在登莱东海做个弄潮儿,起码也得在内地做个小霸王啊。

    “操之,刘师立已经松了口。”

    岐州这事儿折腾了快五年,不过岐州也急不来。就好比青海湖周围那一圈矿业资源,你就是再眼馋,也变不出花样来。

    凤鸣岐州听着好听,然而这地界苦逼到极点。在交通不发达的当下,老张也只能说能挖点矿是一点,至于刘师立咬牙切齿是不是还妄想着在玻璃制造中捞好处,估摸着经过几年的蹉跎,也该认清现实了。

    “琉璃制备一事,兄长也早就熟络,不必盯着了。”张德给李震的锦盒,就是西市里面有些胡商的定金。

    这年头,定金很多时候只是为了一个口头承诺。实际上,以白手套为身份存在的大部分胡商,也是有点小追求的。

    比如维瑟尔,他肯定也想自己拿到大唐永久居留权的同时,能够赚取一笔可以照顾子孙后代的丰厚遗产。

    而从凯旋白糖中伸手,他是自寻死路。大唐这里,对待胡人是不需要和你讲道理和证据的。

    张德只要看到维瑟尔负责的业务在账目上没有稳定上涨,那么他就可以滚回南郊冻死在某个冬天。

    “操之,当真会向西用兵?”

    李震还是有些狐疑,毕竟,按照朝廷现在的节奏,那绝对是要玩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水。至于是不是打下平壤城,活捉高建武,那是另外一回事。

    这光景,突然调转枪头就朝着西边一枪扎过去,太过惊人。

    不过作为李绩的儿子,李震还是很清楚,吐谷浑残部肯定要打死。丝路事关长安权贵们的福利,不可能完全把守在尉迟恭和李思摩手中,甚至连和李思摩合作愉快的杨师道,也以前隋后裔的身份,鼓吹着“西出阳关”。

    “杜公差人过来说过。”

    张德爆了一个大料给李震,李震顿时震了一下,他是知道张德能跟房谋杜断说上话的,但万万没想到这种大政策大方针,居然也会跟张德露底。

    “朝廷怎会还留着高丽奴?”

    “打下高句丽不难,唯钱粮而已。只是,高氏经营甚久。杜公的意思,兵锋侵略鸭绿水即可,休整年余,乱其民心,震其国本。彼

    时再下平壤,不致烽烟四起。”

    杜天王考虑的不是军事胜利,而是考虑到高句丽经营了数百年,又有抗衡隋朝的光辉历史,民心还是心向高氏的,尽管在高句丽内部,还有权臣门阀的存在。而如果拿下辽东,先安抚鸭绿水以北之地,军事上又保持着随时进攻的姿态,高句丽一定会尽力备战,国家的资源会大量向军事倾斜。

    失去了辽东的高句丽,在没有消化完新罗故土的时候,防备唐朝灭亡其国,还要防备新罗余孽乘势搅动。同时杜天王也很清楚,没有辽东的高句丽,就直接从地区小霸沦落到地区小国的地位。

    而一个小国,因为军事上的威胁,不得不把国家资源转变成战争资源,对民力的压榨剥削,一定会提升到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

    这个时间不会长,当唐朝展现出军事文化的双重优越,又让高句丽贵族陷入到了自我孤立的地步,那么唐朝再以“兴王师以讨不臣”为理由,必然会出现高句丽人民群众喜迎王师,广大人民群众纷纷带路

    尽管暂缓了灭国进程,但财政上一定会更加轻松。或许一年以后,高句丽内部的某些权臣,就会为了家族的延续,暗中勾结唐朝,然后那些高句丽的门阀英才就会领着砍刀,跑到高建武的面前嘿嘿一笑:大王,天可汗陛下托我给您带个话,只要您献土投降

    这一切会不会发生,或者会不会按照杜如晦考虑的那样发生,对张德和李震来说,有很大的参考性。但这并不影响张德的朋友圈为了炫富而开始活动如何在丝路上做好老司机,并且能够带更多的妹子一起装逼一起飞。

    “若诚如杜公决断,伏允今年亡矣。”

    李震兴致勃勃,将锦盒收好,然后道,“操之,我这便去见一见大人的旧部。少则三日,多则半月,定有消息。”

    “兄长不必这般急切,此事陇右道多有助力,若是招摇,恐引非议。小心行事即可。”

    “我醒得。”

    李震点点头,别了张德,兴冲冲地琢磨着,当伏允被弄死之后,这丝路之上的商队,定然是有他李大郎罩着的。

    在这个皇后以身作则勤俭节约的时代,大唐并没有禁止功利享乐。贵族们需要体面需要攀比,但无权的贵族,就需要尽快地将开国十几年以来的面子和关系,变现成开元通宝,变现成西市飞票,变现成华润飞票,变现成华润金元。

    李震这等公爵之子且如此,甚至身体力行,又遑论那些将将失势,或者已经失势失宠的家族子弟。。

第三十六章 高句丽君臣() 
东关城,高句丽在太白山和鸭绿水之间的一座小城。军事上的溃败,加上辽东城扶余城玄菟城等城市的迅速陷落,使得高句丽的上层体制遭受了外力清洗。于是高句丽东部大人,同时也是高句丽最大权臣的渊盖金,将曾经用来守卫长城的军队,一起控制在了自己的领地。

    作为高句丽五姓大族之首,渊氏掌握了高句丽最精锐也是最强大的军队。高建武作为高句丽大王,忌惮的同时,又无可奈何。

    而随着辽东局势糜烂,高句丽王族宗室不得不狼狈逃窜,一口气从辽东城逃到了东关城。转进千余里,顺利依托在了曾经最忌惮的人背后。

    “渊盖金,唐人兵锋锐利,我军抵挡不得,眼下当如何?”

    高建武屡次想要请降,宗室并没有因为觉得有失脸面而阻止,反而认为大王高瞻远瞩能屈能伸。

    然而当时在巩固长城防线的渊盖金,却不得不因为唐军两路进攻,北方扶余城金山城接连失守,于是放弃了和唐军厮杀,转而退守辽东城。

    渊盖金不可谓不当机立断,唐军占据辽水以西的同时,他就下令坚壁清野。按照以往的经验,唐军将会在春季的泥泞和糟糕的后勤中难以发挥出战力,最后只能跟背靠国土的高句丽军硬耗。

    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唐军和隋军既然不同,由兵部书侯君集亲自领军的征辽大军,就像是老牛犁地一样,慢悠悠慢悠悠地结硬寨打呆仗。

    就这么磨着,磨着磨着,唐军的营寨就直面辽东城。到了这时候,就是高句丽人傻眼又急躁不堪的时候。

    然而渊盖金当时还是没有担心,自古以来十倍兵力才能围城,唐军战兵区区数万,还夹杂了大量契丹室韦靺鞨杂牌军,相持日久,定然是自身要出问题。

    然而又让渊盖金万万没想到的是,辽东城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城门全垮了。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要不是高建武和他跑得快,恐怕都得留在辽东城。

    渊盖金过往的骄傲,在此时,面对陌生的唐军,有些无所适从。他完全搞不明白唐军在做什么,更加糟糕的是,唐军并没有急着追击高建武这个高句丽王。反而是四散游骑,到处抓捕“细作”,这些“细作”一抓就是十余万

    “大王,汉人大军驻留鸭绿水北岸,驻足不前的缘故,应当是汉人皇帝的旨意还没有下达。这次汉人出兵,名义上是为黄头室韦”

    渊盖金说到这里,总觉得哪里不对,可唐军的作风,实在是太让人意外,太让人想不通。

    “新罗故土未统御,如今内外交困,如之奈何。唉”

    高建武一声长叹,忽地又想请降,对渊盖金道,“如今汉人皇帝,北胡多有称天可汗者,孤不若效仿先贤,再行称臣,以粪土王号之。”

    听到自己的王如此没志气,尽管是一个权臣,但渊盖金还是勃然大怒吼道,“大王,祖宗抗击汉皇,方有如今基业。怎可未至绝境,便自甘堕落!况我河山百族,有数十万军民,十数万虎贲。方尽天下,焉知唐皇非隋皇?!”

    被自己的臣子这样奴喷爆吼,高建武虽然心中不快,却还是悻悻然道,“孤只是随口说说。”

    “有我渊盖苏文一天,高句丽绝不做亡国奴!”

    言罢,渊盖金抱拳行礼,面色铁青地离开了东关城大王行宫。

    待他离开之后,有身着白衣近臣小声道:“大王,大对卢貌似义正言辞,实乃嚣张跋扈啊。唐军未抵达辽水之时,大对卢言必称兴筑长城乃是万全之策,辽水一线固若金汤。安市城梁氏子弟多有规劝,望其设一营寨于河西,以为依仗。谁料梁氏长子梁万春竟遭其鞭笞”

    听得白衣近臣的话,高建武恨恨然道:“孤虽有心杀贼,奈何渊氏实力强大,非孤能抗衡啊。”

    最重要的是,高句丽五姓大族,其实就是原先的扶余部落联盟中的五大部落。真要说王族如何如何的压倒性实力,倒也谈不上。再者,不服王族的不仅仅是渊氏,白衣近臣刚才所说的安市城梁氏,同样如此。

    高句丽虽然是地区小霸,而且还飞快地学习中土的先进文化。但是高句丽还保留着大量原始社会时候的痕迹。高句丽是一个带有封建制度却又施行部落联盟的特殊农耕国家,甚至要不是百济早早地接受到了中土文明的熏陶,否则也很有可能成为高句丽部落联盟中的一员。

    “大王,适才大王所言请降唐朝之策,实乃上策。唐朝乃上国,我等乃小邦。此刻若是称臣纳贡,大王依然是高丽王,要知道容留七年,大王可是受唐皇册封为辽东郡王啊。”

    言罢,那近臣更是压低了声音,“大王乃是唐朝上柱国,武德七年更是贤明之名由刑部书传达中原。唐皇多有称赞,言大王乃一代名王。如今辽东尽失,大王若是遣使称臣,上表言黄头室韦一事,乃弱邦权臣所为,非大王之意也。君弱臣强,想必唐皇听之,定然感同身受。”

    都是一国之君,理论上,肯定受不了这种君弱臣强的事情。

    只是,高建武还是小声道:“奈何孤身在东关城,若是亲信离境,只怕为渊氏所知。彼时渊盖金震怒,恐生巨变。”

    “大王,若是差遣自己人,固然是风险重重。不过,若是大王派出去的,不是高句丽人,而是靺鞨人鲜卑人呢?”

    “嗯?”高建武猛地一愣,“此为何意?”

    “大王难道忘了,百济诸地,多有靺鞨商人。其护卫多是吐谷浑人,乃是鲜卑后裔。所谓商人,只要价钱合适,什么事情都可以做的。”

    听罢,高建武顿时意动:“只怕风险。”

    “神不知鬼不觉,便是略施小计,岂能让尔等蛮夷知晓此间干系?”

    “好!”

    高建武不由得用力点头:“好!”

    然后他转身激动道:“此事,速速办来,须知唐军亦不远,恐其再度追击。”

    “大王放心便是,此事定然妥当。”

    说罢,白衣近臣告退。。

第三十七章 莫名其妙的差事() 
皇后的宴会还没有开始,天可汗陛下大概又哪里不爽了,把江南土狗叫到了皇宫里,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点了他一些人生经验。

    “为臣者,当为君分忧。难道张公谨没有教过你吗?”

    李董有些不耐烦,甚至还有些暴躁。不过张德却没有像以前一样对天可汗感到惶恐,他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有点想笑。

    特么的老子又不是傻逼,怎么可能这光景还跳坑里让你揉搓。天可汗了不起啊,工科狗政治智慧低真是对不起了啊!

    “说话。”

    “”

    老张抬头有些纠结:“陛下,要臣说甚么?”

    “”

    李董瞪着张德,估计是在释放王八之气或者千古一帝的死亡凝视,然而张德现在是死狗不怕开水烫,了不起回江阴种田。回江阴老子也是混江龙坐地虎,比在长安也差不了多少。

    “朕现在需要你。”

    “”

    张德瞪大了一双狗眼,很是不可思议地盯着李董的腰带,盯着皇帝看是不行的,会被旁边那些近侍吐槽,而且有可能被喷甚至被打。

    “臣恭听圣训。”

    “”

    这就很尴尬了,一般这时候电话回答,不是“臣愿效犬马”或者“臣甘为驱策”,凶残的直接就是“愿肝脑涂地”。恭听圣训?圣训个屁啊圣训!

    入娘的。

    李董内心骂了一声,又再次肯定了一个事实:南方人真坏。

    “朕欲扩建太极宫。”

    “堂皇尊严,方显大唐气度,陛下圣明。”

    “”

    这个马屁毫无技术含量,甚至有点馊,然而李董要的就是这个。

    当然了,李董不会让张德去督造太极宫扩建。毕竟太极宫是他的地盘,至于他爹那间大概几年之内都看不到工期完结的烂尾大明宫,他完全不放在心上。

    “执戟士甲胄鄙陋,朕要你检校武器监丞,受将作监少府节制,如何?”

    正七品上,可以的。当然了,老张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识时务。公司老板把自己叫到办公室,给自己一个集团总公司安保子公司装备开发部主管的职位,情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