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文精选-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饥,商贾无财则贫,人主失人心则亡。此必然之理,不可逭之灾也。其为 
可畏,从古以然。苟非乐祸好亡,狂易丧志,则孰敢肆其胸臆,轻犯人心? 
昔子产焚《载书》以弭众言,赂伯石以安巨室,以为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而孔子亦曰:“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唯商鞅变法,不 
顾人言,虽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使其民知利而不知义,见刑而不见 
德。虽得天下,旋踵而亡。至于其身,亦卒不免:负罪出走,而诸侯不纳; 
车裂以徇,而秦人莫哀。君臣之间,岂愿如此?宋襄公虽行仁义,失众而亡; 
田常虽不义,得众而强。是以君子未论行事之是非,先观众心之向背。谢安 
之用诸桓未必是,而众之所乐,则国以乂安;庚亮之召苏峻未必非,而势有 
不可,则反为危辱。自古及今,未有和易同众而不安,刚果自用而不危者也。 

… 页面 43…

                                上富丞相书 

     轼闻之。进说于人者,必其人之有间而可人,则其说易行。战国之人贪, 
天下之士,因其贪而说之。危国之人惧,天下之士,因其惧而说之。是故其 
说易行。古之人一说而合,至有立谈之间而取公相者,未尝不始于战国、危 
国。何则?有间而可入也。 
     居今之世,而欲进说于明分之前,不得其间而求入焉,则亦可谓天下之 
至愚无知者矣。地方万里,而制于一姓,极天下之尊,而尽天下之富,不可 
以有加矣。而明公为之宰。四夷不作,兵革不试,是明公无贪于得,而无惧 
于失也。方西戎之炽也,狄人乘间以跨吾北,中国之大不畏,而畏明公之一 
词。是明公之勇,冠于天下也。明公居于山东,而倾河朔之流人,父挈其子、 
夫挈其妻而自归于明公者百余万。明公人人而食之,旦旦而抚之。此百万人 
者,出于沟壑之中,而免于乌鸢豺狼之患。生得以养其父母,而祭其祖考, 
死得以使其子孙葬埋祭祀,不失其故常。是明公之仁,及于百世也。勇冠于 
天下,而仁及于百世,士之生于世,如此亦足矣。今也处于至足之势,则是 
明公无复有所羡慕于天下之功名也。五帝三代之事,百家之书,莫不尽读。 
礼乐刑政之大小,兵农财赋之盛哀,四海之内,地里之远近,山川之险易, 
物土之所宜,莫不尽知。当世之贤人君子,与夫奸伪险诈之徒,莫不尽究。 
至于曲学小数,茫昧 恍而不可知者,皆猎其华而咀其英,泛其流而涉其源。 
虽自谓当世之辩,不能傲之以其所不知。则是明公无复有所畏惮于天下之博 
学也。 
     名为天下之贤人,而贵为天子之宰,无贪于得,而无惧于失,无羡于功 
名,而无畏于博学,是其果无间而可入也?天下之士,果不可以进说也?轼 
也闻之楚左史倚相曰:“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犹日箴儆于国曰:‘自卿以 
下,至于官师,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朝夕以交戒我。’犹以为未 
也,而作诗以自戒。其诗曰: ‘抑抑威仪,惟德之隅。’”夫卫武公惟居于 
至足,而日以为不足,故其设也,谥之曰睿圣武公。嗟夫明公,岂以其至足 
而无间以拒天下之士,则士之进说者亦何必其间之人哉?不然,轼将诵其所 
闻,而明公试观之。 
     夫天下之小人,所为奔走辐凑于大人之门而为之用者,何 也?大人得其 
全,小人得其偏。大人得其全,故能兼受而独制。小人得其偏,是以聚而求 
合于大人之门。古之圣人,惟其聚天下之偏而各收其用,以为非偏则莫肯聚 
也,是故不以其全而责其偏。夫惟全者之不可以多有也,故天下之偏者,惟 
全之求。今以其全而责其偏,夫彼若能全,将亦为我而已矣,又何求焉。昔 
者夫子廉洁而不为异众之行,勇敢而不为过物之操,孝而不徇其亲,忠而不 
犯其君。凡此者,是夫子之全也。原宪廉而至于贫,公良孺勇而至于斗,曾 
子孝而徇其亲,子路忠而犯其君。凡此者,是数子之偏也。夫子居其全,而 
收天下之偏,是以若此巍巍也。若夫明公,其亦可谓天下之全矣。廉而天下 
不以为介,直而天下不以为汗,刚健而不为强,敦厚而不为弱。此明公之所 
得之于天,而天下之所不可望于明公者也。明公居其全,天下效其偏,其谁 
曰不可。 
     异时士大夫皆喜为卓越之行,而世亦贵狡悍之才。自明公执政,而朝廷 
之间,习为中道,而务循于规矩。士之矫饰力行为异者,众必共笑之。夫卓 
越之行,非至行也,而有取于世。狡悍之才,非真才也,而有用于天下。此 

… 页面 44…

古之全人所以坐而收其功也。今天下卓越之行,狡悍之才,举不敢至于明公 
之门,惧以其不纯而获罪于门下。轼之不肖,窃以为天下之未大治,兵之未 
振,财之未丰,天下之有望于明公而未获者,其或由此也欤?昔范公收天下 
之士,不考其素。苟可用者,莫不咸在。虽其狂狷无行之徒,亦自效于下风, 
而范公亦躬为诡特之操以震之。夫范公之取人者,是也,其自为者,非也。 
伏惟明公以天下之全而自居,去其短而袭其长,以收功于无穷。 
     轼也西南之匹夫,求斗升之禄而至于京师。翰林欧阳公不知其不肖,使 
与于制举之末,而发其猖狂之论。是以辄进说于左右,以为明公必能容之。 
所进 《策论》五十篇,贫不能尽写,而致其半。观其大略,幸甚。 

… 页面 45…

                                上王兵部书 

     荆州,南北之交,而士大夫往来之冲也。执事以高才盛名,作牧于此。 
盖亦尝有以相马之说,告于左右者乎?闻之曰:骐骥之马,一日行千里而不 
殆。其脊如不动,其足如无所著。升高而不轻,走下而不轩。其伎艺卓绝, 
而效见明著。至于如此,而天下莫有识者,何也?不知其相而责其伎也。夫 
马者,有昂目而丰臆,方蹄而密睫,捷乎若深山之虎,旷乎若秋后之兔,远 
望目若视日,而志不存乎刍粟,若是者,飘忽腾踔,去而不知所止。是故, 
古之善相者,立于五达之衢,一目而眄之,闻其一鸣,顾而循其色,马之伎 
尽矣。何者?其相溢于外而不可蔽也。士之贤不肖,见于面颜,而发泄于辞 
气,卓然其有以存乎耳目之间。而必曰:久居而后察,则亦名相士者之过矣。 
     夫轼,西川之鄙人,而荆之过客也。其足迹偶然而至于执事之门。其平 
生之所治,以求闻于后世者,又无所挟持以至于左右,盖亦易疏而难合也。 
然自蜀至于楚,舟行六十日,过郡十一,县三十有六,取所见郡县之吏数十 
百人,莫不孜孜论执事之贤,而教之以求通于下吏。且执事何修而得此称也。 
轼非敢以求知,而望其所以先后于仕进之门者。亦徒以为执事立于五达之衢, 
而庶几乎一目之眄,或有以信其平生尔。 
     夫今之世,岂惟王公择士,士亦有所择。轼将自楚游魏,自魏无所不游。 
恐他日以不见执事为恨也,是以不敢不进。不宣。轼再拜。 

… 页面 46…

                                上梅直讲书 

     轼每读 《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姡А罚G员芄挥觥!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 
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至此?”颜渊曰: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 
子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才,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 
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知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 
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 
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 
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 
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 
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 
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 
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盂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 
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闻 
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 
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 
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 
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 
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 页面 47…

                                答谢民师书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某受性刚简,学迂材下, 
坐废累年,不敢复齿摚稹W曰购1保缴拙桑蝗绺羰廊耍鲇胱蟆
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 
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 
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 
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 
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 
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 
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 
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 
堂有余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者甚众。可与知 
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 
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 
不已。 
     所须惠力“法雨堂”两字,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 
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 
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 
爱。 

… 页面 48…

                              答张文潜县丞书 

     轼顿首文潜县丞张君足下。久别思仰。到京公私纷然,未暇奉书。忽辱 
手教,且审起居佳胜,至慰!至慰!惠示文编,三复感叹。甚矣,君之似子 
由也。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 
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作《黄楼赋》,乃稍自振厉,若欲以警发愦愦者。而或者便谓仆代作,此尤 
可笑。是殆见吾善者机也。文字之衰,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实出于王氏。 
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己。自孔子不能使人同,颜渊之 
仁,子路之勇,不能以相移。而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地之美者,同于生物, 
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近见章 
子厚言,先帝晚年甚患文字之陋,欲稍变取士法,特未暇耳。议者欲稍复诗 
赋,立《春秋》学官,甚美。仆老矣,使后生犹得见古人之大全者,正赖黄 
鲁直、秦少游、晁无咎、陈履常与君等数人耳。如闻君作太学博士,愿益勉 
之。“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爱莫助之。”此外千万善爱。偶 
饮卯酒,醉。来人求书,不能复缕。 

… 页面 49…

                                答李端叔书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 
足以仿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犹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 
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 
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足 
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不 
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 
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 
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 
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 
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 
过矣。妄论利害,谗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 
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得罪 
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 
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 
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 
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绵故我,非今我也。无乃 
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 
尽。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累幅,亦不须示 
人,必喻此意。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 页面 50…

                          答秦太虚七首 (之四) 

     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 
复辱教,感愧益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轼寓居粗遗。但舍弟初到筠 
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 
中逝去。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 
且喜复健。 
     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 
无事,颇窥其一二。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 
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 
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 
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 
废矣。此书到日,恐已不及,然亦不须用冬至也。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孋孋焉来逼人矣。如我辈亦不劳逼也。太虚未 
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 
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但旋 
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此书若成,聊复相示,当有知君者,想喻此意也。 
     公择近过此,相聚数日,说太虚不离口。莘老未尝得书,知未暇通问, 
程公辟须其子履中哀词。轼本自求作,今岂可食言。但得罪以来,不复作文 
字,自持颇严,若复一作,则决坏藩墙,今后仍复衮衮多言矣。 
     初到黄,禀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 
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 
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度囊 
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以此,胸中都 
无一事。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 
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 
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柑橘椑柿极多,大芋长尺余,不减蜀中。外县 
米斗二十,有水路可致。羊肉如北方,猪、牛、獐、鹿如土,鱼、蟹不论钱。 
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疱馔, 
喜作会。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济矣乎!欲与太虚言者无穷,但纸尽耳。 
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 
     子骏固吾所畏,其子亦可喜,曾与相见否?此中有黄风少府张舜臣者, 
其兄尧臣,皆云与太虚相熟。儿子每蒙批问,适会葬老乳母,今勾当作坟, 
未暇拜书。岁晚苦寒,惟万万自重。李端叔一书,托为达之。夜中微被酒, 
书不成字,不罪!不罪!不宣。轼再拜。 

… 页面 51…

                              拟孙权答曹操书 

     权白孟德足下。厚书开示祸福,使之内杀子布,外擒刘备以自效。书辞 
勤款,若出至诚,虽三尺童子,亦晓然知利害所在矣。然仆怀固陋,敢略布。 
     昔田横,齐之遗虏,汉高祖释郦生之憾,遣使海岛,谓横来大者王,小 
者侯,犹能以刀自刭,不肯以身辱于刘氏。韩信以全齐之地,束手于汉,而 
不能死于牗下。自古同功一体之人,英雄豪杰之士,世乱则藉以剪伐,承平 
则理必猜疑,其受韩信之诛,岂若死田横之节也哉。 
     仆先将军破虏,遭汉陵夷,董卓僭乱,焚烧宗庙,发掘陵寝,故依袁术 
以举义师,所指城邑响应,天下思得董卓而食之不厌。不幸此志未遂,而无 
禄早世。先兄伯符嗣命,驰驱锋镝,周旋江汉,岂有他哉?上以雪天子之耻, 
下以毕先将军之志耳。不意袁术亦僭位号,污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