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文精选-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祸福,不愧古人,又可知也。 
     既已具言其文、其学、其议论、其材能、其忠义,遂又言其为仇人挟情 
论告以贬死,又言其死后妻子困穷之状,欲使后世知有如此人,以如此事废 
死,至于妻子如此困穷,所以深痛死者,而切责当世君子致斯人之及此也。 
      《春秋》之义,痛之益至,则其辞益深,“子般卒”是也。诗人之意, 
责之愈切,则其言愈缓,《君子偕老》是也。不必号天叫屈,然后为师鲁称 
冤也,故于其铭文,但云:“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铭不灭。”意谓举 
世无可告语,但深藏牢埋此铭,使其不朽,则后世必有知师鲁者。其语愈缓, 
其意愈切,诗人之义也。而世之无识者,乃云“铭文不合不讲德,不辩师鲁 
以非罪。”盖为前言其穷达祸福,无愧古人,则必不犯法,况是仇人所告, 
故不必区区曲辩也。今止直言所坐,自然知非罪矣,添之无害,故勉徇议者 
添之。 
     若作古文自师鲁始,则前有穆修、郑条辈,及有大宋先达甚多,不敢断 
自师鲁始也。偶俪之文,苟合于理,未必为非,故不是此而非彼也。若谓近 
年古文自师鲁始,则范公《祭文》已言之矣,可以互见,不必重出也。皇甫 
湜《韩文公墓志》、李翱《行状》不必同,亦互见之也。 
      《志》云:师鲁“喜论兵”。论兵,儒者末事,言喜无害。喜,非嬉戏 
之“嬉”,喜者,好也,君子固有所好矣。孔子言:“回也好学”,岂是薄 
颜回乎?后生小子,未经师友,苟恣所见,岂足听哉? 
     修见韩退之与孟郊联句,便似孟郊诗;与樊宗师作志,便似樊文。慕其 
如此,故师鲁之《志》,用意特深而语简,盖为师鲁文简而意深。又思平生 
作文,惟师鲁一见,展卷疾读,五行俱下,便晓人深处。因谓死者有知,必 
受此文,所以慰吾亡友尔,岂恤小子辈哉! 

…  7…

                           太常博士尹君墓志铭 

     君讳源,字子渐,姓尹氏,与其弟洙师鲁,俱有名于当世。其议论文章, 
博学强记,皆有以过人。而师鲁好辩,果于有为。子渐为人刚简,不矜饰, 
能自晦藏。与人居,久而莫知;至其一有所发,则人必惊伏。其视世事,若 
不干其意;已而榷其情伪,计其成败,后多如其言。其性不能容常人,而善 
与人交,久而益笃。自天圣明道之间,予与其兄弟交,其得于子渐者如此。 
     其曾祖讳谊,赠光禄少卿。祖讳文化,官至都官郎中,赠刑部侍郎。父 
讳仲宣,官至虞部员外郎,赠工部郎中。子渐初以祖荫,补三班借职,稍迁 
左班殿直。天圣八年,举进士及第,为奉礼郎,累迁太常博士。历知芮城、 
河阳二县,佥署孟州判官事,又知新郑县,通判泾州、庆州,知怀州。以庆 
历五年三月十四日卒于官。 
     赵元昊寇边,围定川堡,大将葛怀敏发泾原兵救之。君遗怀敏书曰:“贼 
举其国而来,其利不在城堡,而兵法有不得而救者。且吾军畏法,见敌必赴 
而不计利害,此其所以数败也。宜驻兵瓦亭。见利而后动。”怀敏不能用其 
言,遂以败死。刘涣知沧州,杖一卒不服,涣命斩之,以闻,坐专杀,降之 
密州。君上书为涣论直,得复知沧州。范文正公常荐君材,可以居馆阁。召 
试不用,遂知怀州,至期月,大治。 
     是时,天子用范文正公,与今观文殿学士富公,武康军节度使韩公,欲 
更置天下事,而权倖小人不便,三公皆罢去。而师鲁与时贤士,多被诬枉得 
罪。君叹息,忧悲发愤,以谓生可厌而死可乐也。往往被酒,哀歌泣下,朋 
友皆窃怪之。已而以疾卒,享年五十。至和元年十有二月十三日,其子材葬 
君子河南府寿安县甘泉乡龙涧里。其平生所为文章六十篇,皆行于世。子男 
四人,曰材、植、机、桴。 
     呜呼,师鲁常劳其智于事物,而卒蹈忧患以穷死。若子渐者,旷然不有 
累其心,而无所屈其志,然其寿考亦以不长。岂其所谓短长得失者,皆非此 
之谓欤!其所以然者,不可得而知欤!铭曰: 
         有韫于中不以施,一愤乐死其如归。岂其志之将衰?不然,世 
     果可嫉其如斯。 

…  8…

                          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 
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 
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 
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 
君之文,博辨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 
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 
君子也! 
     曾祖讳祐,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三世皆不显。职方君 
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 
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 
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 
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材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 
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 
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粹精,涵畜充溢, 
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 
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志也悫,故得之精。 
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 
号“老苏”以别之。 
     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遂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 
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 
辟同修礼书。为 《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君以疾卒。实 
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天子闻而哀之,特赠光禄寺丞,敕有 
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 
     君娶程氏,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三子:曰景先,早卒;轼,今为殿中 
丞直史馆;辙,权大名府推官。三女皆早卒。孙曰迈、曰迟。有《文集》二 
十卷,《谥法》三卷。 
     君善与人交,急人患难,死则恤养其孤,乡人多德之。盖晚而好《易》, 
曰:“《易》之道深矣,汩而不明者,诸儒以附会之说乱之也;去之,则圣 
人之旨见矣。”作《易传》,未成而卒。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 
镇乡可龙里。 
     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知我者惟吾父与欧阳公也。”然 
则非余谁宜铭?铭曰: 
         苏显唐世,实栾城人。以宦留眉,蕃蕃子孙。自其高曾,乡里 
     称仁。伟欤明允,大发于文!亦既有文,而又有子。其存不朽,其 
     嗣弥昌。呜呼明允,可谓不亡。 

…  9…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 
谢氏亡矣。”乞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 
谢氏铭为言。且曰: 
     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 
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 
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 
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法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 
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 
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 
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闲则尽能商 
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 
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 
一时贤隽,岂其屈己下之耶?惟以道得焉,故合者尤寡。今与是人饮而欢 
耶?”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 
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 
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 
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 
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若此,予忍不铭? 
     夫人享年三十七,用夫恩封南阳县君。二男一女。以其年七月七日卒于 
高邮。梅氏世葬宛陵,以贫不能归也,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润州之某县某原。 
铭曰: 
          高崖断谷兮,京口之原!山苍水深兮,土厚而坚!居之可乐兮, 
      卜者曰然。骨肉虽土兮,魂气则天!何必故乡兮,然后为安? 

… 页面 20…

                              夷陵县至喜堂记 

     峡州治夷陵,地滨大江,虽有椒、漆、纸以通商贾,而民俗俭陋,常自 
足,无所仰于四方。贩夫所售,不过鱐鱼腐鲍,民所嗜而已;富商大贾皆无 
为而至。地僻而贫,故夷陵为下县西峡为小州。 
     州居无郭郛,通衢不能容车马,市无百货之列,而鲍鱼之肆不可入。虽 
邦君之过市,必常下乘掩鼻以疾趋。而民之列处,灶廪叄Ь抟煳唬皇抑
间,上父子而下畜豕。其覆皆用茅竹,故岁常火灾。而俗信鬼神,其相传曰 
作瓦屋者不利。夷陵者,楚之西境,昔《春秋》书荆以狄之,而诗人亦曰蛮 
荆。岂其陋俗自古然欤。 
     景祐二年,尚书驾部员外郎朱公治是州,始树木,增城栅,甓南北之街, 
作市门市区;又教民为瓦屋,别灶廪,异人畜,以变其俗。既,又命夷陵令 
刘光裔治其县,起敕书楼,饰厅事,新吏舍。三年夏,县功毕。某有罪来是 
邦,朱公于某有旧,且哀其以罪而来,为至县舍,择其厅事之东作斯堂,度 
为疏洁高明而日居之以休其心。堂成,又与宾客偕至而落之。 
     夫罪戾之人,宜弃恶地,处穷险,使其憔悴忧思而知自悔咎。今乃赖朱 
公而得善地,以偷宴安,顽然使忘其有罪之忧,是皆异其所以来之意。 
     然夷陵之僻,陆走荆门、襄阳,至京师,二十有八驿;水道大江,绝淮, 
抵汴东水门,五千五百有九十里。故为吏者多不欲远来,而居者往往不得代, 
至岁满或自罢去。然不知夷陵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今之日食有稻与鱼,又 
有桔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美秀,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是非惟有罪者之 
可以忘其忧,而凡为吏者莫不始来而不乐,既至而后喜也。作至喜堂记藏其 
壁。 
     夫令虽卑,而有土与民,宜志其风俗变化之善恶,使后来者有考焉耳。 

… 页面 21…

                                 画舫斋记 

     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之居,而名曰画舫斋。斋广 
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温室之奥,则穴 
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达,则栏槛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 
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崒,佳花美木之植列于两檐之外,又似泛乎中 
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险难而 
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况予 
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自汴绝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峡;转而以入于汉沔。 
计其水行几万余里。其羁穷不幸,而卒遭风波之恐,往往叫号神明以脱须臾 
之命者,数矣。当其恐时,顾视前后,凡舟之人非为商贾,则必仕宦。因窃 
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 
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时山川所历,舟楫 
之危,蛟鼍之出没,波涛之汹歘,宜其寝惊而梦愕;而乃忘其险阻,犹以舟 
名其斋。岂真乐于舟居者邪! 
     然予闻古之人有逃世远去江湖之上,终身而不肯返者,其必有所乐也。 
苟非冒利于险,有罪而不得已,使顺风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 
则舟之行岂不乐哉?顾予诚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斋,奚 
曰不宜。 
     予友蔡君谟善大书,颇怪伟,将乞其大字以题于楹。惧其疑予之所以名 
斋者,故具以云;又因以置于壁。 
     壬午十二月十二日书。 

… 页面 22…

                               王彦章画像记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 
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梁、晋之争数百战,其为勇将多矣;而晋人独畏彦章。 
自乾化后,常与晋战,屡困庄宗于河上。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 
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 
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 
亦亡矣!悲夫!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 
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 
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然而然。予于五代书, 
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 
之事。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 
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 
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 
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是时,梁兵尽属段凝, 
京师羸兵不满数千;公得保銮五百人,之郓州,以力寡,败于中都。而史云 
将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 
     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 
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 
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今国家罢兵四十年, 
一旦元昊反,败军杀将,连四五年,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尝独持用奇 
取胜之议,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 
虽予亦感不能自信。及读公家传,至于德胜之捷,乃知古之名将,必出于奇, 
然后能胜;然非审于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伟男子之所 
为,非拘牵常算之士可到也。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 
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丞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 
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 
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 
之节使然欤?画已百余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 
不存也。而予尤区区如此者,盖其希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 
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 
人,使藏之。 

… 页面 23…

                                 吉州学记 

     庆历三年秋,天子开天章阁,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 
于今者宜何先,使坐而书以对。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言此非愚臣 
所宜及,惟陛下所欲为,则天下幸甚。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责吏课,举 
贤才。其明年三月,遂诏天下皆立学,置学官之员,然后海隅徼塞,四方万 
里之外,莫不皆有学。 
     呜呼盛矣!学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记》 
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此三代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 
宋兴盖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岂非盛美之事!须其久而后至 
于大备欤。是以诏天下之日,臣民喜幸,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其年十 
月,吉州之学成。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李侯宽之至也,谋 
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事方上请而诏已下,学遂以成。李侯治吉,敏 
而有方,其作学也,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用人之力,积二万 
二千工,而人不以为劳。其良材坚甓之用,足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不以 
为多。学有堂筵斋讲,有藏书之阁,有宾客之位,有游息之亭,严严翼翼, 
壮伟闳耀,而人不以为侈。既成而来学者,常三百余人。 
     予世家于吉,而滥官于朝,进不能赞扬天子之盛美,退不得与诸生揖让 
乎其中,然予闻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其勉于人者勤, 
其入于人者渐。善教者,以倦之意,须迟久之功。至于礼让兴行,而风俗纯 
美,然后为学之成。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亲于教化也。故李侯之绩, 
及于学之立,而不及待其成,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怠以中止。幸 
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竭于学门,将见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 
问于其俗,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入于其里,而长幼相孝慈于其家。行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