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文精选-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史与经皆忧小人而作,其义一也。其义一,其体二,故曰史焉,曰经焉。 
大凡文之用四:事以实之,词以章之,道以通之,法以检之。此经史所兼而 
有之者也。 
     虽然,经以道法胜,史以事词胜;经不得史无以证其褒贬,史不得经无 
以酌其轻重;经非一代之实录,史非万世之常法。体不相沿而用实相资焉。 
     夫《易》、《礼》、《乐》、《诗》、《书》言圣人之道与法详矣,然 
弗验之行事。仲尼惧后世以是为圣人之私言,故因赴告策书以修《春秋》, 
旌善而惩恶,此经之道也;就惧后世以为己之臆断,故本周礼以为凡,此经 
之法也;至于事则举其略,词则务于简,吾故曰“经以道法胜”。史则不然, 
事既曲详,词亦夸耀,所谓褒贬论赞之外无几,吾故曰“史以事词胜”。使 
后人不知史而观经,则所褒莫见其善状,所贬弗闻其恶实,故曰:“经不得 
史无以证其褒贬。”使后人不通经而传史,则称谓不知所法,惩劝不知所沮, 
吾故曰“史不得经无以酌其轻重”。经或从伪赴而书,或隐讳而不书;若此 
者众,皆适于教而已,吾故曰“经非一代之实录”。史之一纪、一世家、一 
传,其间美恶得失固不可以一二数,则其论赞数十百言之中,安能事为之褒 
贬,使天下之人动有所法如 《春秋》哉!吾故曰“史非万世之常法”。夫规 
矩准绳所以制器,器所待而正者也。然而不得器,则规无所效其圆,矩无所 
用其方,准无所施其平,绳无所措其直;史待经而正,不得史则经晦,吾故 
曰“体不相沿而用实相资焉”。 
     噫!一规一矩一准一绳足以制万器,后之人其务晞迁固,实录可也。慎 
无若王通、陆长源辈嚣嚣然冗且僭,则善矣。 

… 页面 20…

                                   明 论 

     天下有大知,有小知;人之知虑有所及,有所不及。圣人以其大知而兼 
其小知之功,贤人以其所及而济其所不及。愚者不知大知,而以其所不及丧 
其所及。故圣人之治天下也以常,而贤人之治天下也以时。既不能常,又不 
能时,悲夫殆哉。 
     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常也者,无 
治而不治者也;时也者,无乱而不治者也。 
     日月经乎中天,大可以被四海,而小或不能入一室之下,彼固无用,此 
区区小明也。故天下视日月之光,俨然其若君父之威。故自有天地而有日月, 
以至于今,而未尝可以一日无焉。 
     天下尝有言曰:叛父母,亵神明,则雷霆下击之。雷霆固不能为天下尽 
击此等辈也。而天下之所以兢兢然不敢犯者,有时而不测也。使雷霆日轰轰 
焉,绕天下以求夫叛父母、亵神明之人而击之,则其人未必能尽,而雷霆之 
威无乃亵乎?故夫知日月雷霆之分者,可以用其明矣。 
     圣人之明,吾不得而知也。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约,而成功博也,吾 
独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劳,而功不成也。是无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 
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粗。及之而精,人将曰:是惟无及, 
及则精矣。不然,吾恐奸雄之窃笑也。 
     齐威王即位,大乱三载。威王一奋,而诸侯震惧二十年。是何修何营邪? 
夫齐国之贤者,非独一即墨大夫明矣,乱齐国者,非独一阿大夫欤?左右誉 
阿而毁即墨者,几人亦明矣。一即墨大夫易知也,一阿大夫易知也,左右誉 
阿而毁即墨者,几人易知也。从其易知而精之,故用心甚约,而成功博也。 
     天下之事,譬如有物十焉,吾举其一,而人不知吾之不知其九也。历数 
之至于九,而不知其一,不知举一之不可测也,而况乎不至于九也。 

… 页面 21…

                             上皇帝书 (节选) 

     嘉祐三年十二月一日,眉州布衣臣苏洵谨顿首再拜,冒万死上书皇帝阙 
下。……臣自惟疏贱,未敢遽言,而其近而易行,浅而易见者,谨条为十通, 
以塞明诏。 
     其一曰,臣闻利之所在,天下趋之。是故千金之子,欲有所为,则百家 
之市,无宁居者。古之圣人,执其大利之权,以奔走天下,意有所响,则天 
下争先为之。今陛下有奔走天下之权而不能用,何则?古者赏一人而天下劝, 
今陛下增秩拜官,动以千计,其人皆以为己所自致,而不知戮力以报上之恩。 
至于临事,谁当效用,此由陛下轻用其爵禄,使天下之士,积日持久而得之。 
譬如傭力之人,计工而受直,虽与之干万,岂知德其主哉!是以虽有能者, 
亦无所施,以为谨守绳墨,足以自致高位,官吏繁多,滥于局外,使陛下皇 
皇汲汲求以处之,而不暇择其贤不肖,以病陛下之民,而耗竭大司农之钱谷。 
此议者所欲去而未得也。臣窃思之,盖今制天下之吏,自州县命录幕职而改 
京官者,皆未得其术,是以若此纷纷者。今虽多其举官而远其考,重其举官 
之罪,此适足以隔者而容不肖。且天下无事,虽庸人皆足以无过,一旦改官, 
无所不为。彼其举者曰:此廉吏、此能吏。朝廷不知其所以为廉与能也。幸 
而未有败事,则为廉与能矣。虽重其罪,未见有益,上下相蒙,请托公行。 
莅官六七考,求举主五六人,此谁不能者?臣愚,以为举人者当使明著其迹。 
曰:某人廉吏也。尝有某事以知其廉;某人能吏也,尝有某事以知其能。虽 
不必有非常之功,而皆有可纪之状,其特曰廉能而己者不听。如此,则夫庸 
人虽无罪而不足称者不得入其间,老于州县不足甚惜,而天下之吏必皆务为 
可称之功,与民兴利除害,惟恐不出诸己。此古之圣人所以驱天下之人而使 
争为善也。有功而赏,有罪而罚,其实一也。…… 
     其二曰,臣闻古之者制爵禄,必皆孝弟忠信修絜博习闻于乡党而达于朝 
廷以得之。及其后世不然,曲艺小数,皆可以进。然其得之也,犹有以取之, 
今弊不若今之甚也。今之任人,最无谓者,其所谓任子乎!因其父兄之资以 
得大官,而又任其子弟,子将复任其子孙,孙又任其子,是不学而得者尝无 
穷也。夫得之者也易,则其失之也不甚惜。以不学之人,而居不甚惜之官, 
其视民如草芥也固宜。朝廷自近年始有意于裁节,然皆知损之,而未得其所 
损。此所谓制其末而不穷其源,见其粗而未识其精,侥幸之风少衰而犹在也。 
夫圣人之举事,不惟曰利而已,必将有以大服天下之心。今欲有所去也,必 
使天下知其所以去之之说,故虽尽去而无疑者。何者?恃其说明也。夫所谓 
任子者,亦犹曰信其父兄,而用其子弟云尔。彼其父兄固学而得之也。学者 
任人,不学者任于人,此易晓也。今之制,苟幸而其官至于可任者举使任之, 
不问其始之何从而得之也。且彼任于人不暇,又安能任人?此犹借资之人, 
而欲从之匄贷,不已难乎?…… 
     其三曰,臣闻自设官以来,皆有考绩之法。周室既亡,其法废绝。自京 
房建考课之议,其后终不能行。夫有官必有课,有课必有赏罚。有官而无课, 
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无官无课,而欲求天下之大治,臣不 
识也。然更历千载,而终莫之行,行之则益以纷乱,而终不可考。其何故也? 
天下之吏,不可以胜考,今欲人人而课之,必使入于九等之中。此宜其颠倒 
错谬,而不若无之为便也。臣观自昔行考课者,皆不得其术。盖天下之官, 
皆有所属之长,有功有罪,其长皆得以举刺。如必人人而课之于朝廷,则其 

… 页面 22…

长将为将安用?惟其大吏无所属而莫为之长也,则课之所宜加。何者?其位 
尊,故课一人,而其下皆可以整齐,其数少,故可以尽其能否而不谬。今天 
下所以不大治者,守令丞尉,贤不肖混淆而莫之辨也。夫守令丞尉贤不肖之 
不辨,其咎在职司之不明。职司之不明,其咎在无所属而莫为之长。陛下以 
无属之官,而寄之以一路,其贤不肖当使谁察之?古之考绩者皆从司会而至 
于天子,古之司会,即今之尚书。尚书既废,惟史可以总察中外之官。臣愚, 
以为可使朝臣议定职司考课之法,而于御使台别立考课之司,中丞举其大纲, 
而属官之中,选强明者一人,以专治其事。…… 
     其六曰,臣闻法不足以制天下,以法而制天下,法之所不及,天下斯欺 
之矣!且法必有所不及也。先王知其有所不及,是故存其大略,而济之以至 
诚,使天下之所以不吾欺者。未必皆吾法之所能禁,亦其中有所不忍而已。 
人君御其大臣,不可以用法,如其左右大臣而必待法而后能御也,则其疏远 
小吏,当复何以哉!以天下之大,而无可信之人,则国不足以为国矣!臣观 
今两制以上,非无贤俊之士,然皆奉法供职无过而已,莫肯于绳墨之外,为 
陛下深思远虑,有所建明。何者?陛下待之于绳墨之内也。臣请得举其一二 
以言之。夫两府与两制,宜使日夜交于门,以讲论当世之务。且以司知其为 
人,临事授任,以不失其才。今法不可以相往来,意将以杜其告谒之私也。 
君臣之道不同,人臣惟自防,人君惟无防之。是以欢欣相接而无间。以两府 
两制为可信邪?当无所请属,以为不可信邪?彼何患无所致其私意?安在相 
往来邪?今两制知举,不免用封弥誊录,既奏而下,御使亲往莅之,凛凛如 
鞠大狱,使不知谁人之辞,又何其甚也。臣愚,以为如此之类,一切撤去, 
彼稍有知,宜不忍负。若其犹有所欺也,则亦天下之不才无耻者矣。 
     …… 
     其十曰,臣闻古者所以采庶人之议,为其疏贱而无嫌也,不知爵禄之可 
爱,故其言公,不知君威之可畏,故其言直。今臣幸而未立于陛下之朝,无 
所爱借,顾念于其心者,是以天下之事。陛下之诸臣所不敢尽言者,臣请得 
以僭言之。陛下擢用俊贤,思致太平,今几年矣!事垂立而辄废,功未成而 
旋去,陛下知其所由乎?陛下知其所由,则今之在位者,皆足以有立,若犹 
未也。虽得贤臣千万,天下终不可为。何者?小人之根未去也。陛下遇士大 
夫有礼,凡在位者不敢用亵狎戏嫚以求亲媚于陛下,而谗言邪谋之所由至于 
朝廷者,天下之人皆以为陛下不疏远宦官之过,陛下特以为耳目玩弄之臣, 
而不知其阴贼险诈,为害最大。天下之人,无由至于陛下之前,故皆通于宦 
官,珠玉锦绣所以为赂者,络绎于道,以间关龃龉贤人之课,陛下纵听不用, 
而大臣常有所顾忌以不得尽其心。臣故曰,小人之根未去也。窃闻之道路, 
陛下将有意去而疏之也。若如所言,则天下之福。然臣方以为忧而未敢贺也。 
古之小人,有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为天下之祸者,臣每伤痛之……。 
     曩臣所著二十篇,略言当世之事,陛下虽以此召臣,然臣观朝廷之意, 
特以其文采词致,稍有可嘉,而未必其言之可用也……。 

… 页面 23…

                                上韩枢密书 

     太尉执事:洵著书无他长,及言兵事,论古今形势,至自比贾谊。所献 
 《权书》,虽古人已往成败之迹,苟深晓其意,施之于今,无所不可。昨因 
请见,求进末议,太尉许诺,谨撰其说。言语朴直,非有惊世绝俗之谈,甚 
高难行之论,太尉取其大纲,而无责其纤悉。 
     盖古者非用兵决胜之为难,而养兵不用之可畏。今夫水,激之山,放之 
海,决之为沟塍,壅之为诏沚,是天下之人能之。委之江河,注淮泗,汇为 
洪,潴为大湖,万世而不溢者,自禹之后,未之见也。夫兵者,聚天下不义 
之徒,授之以不仁之器,而教之以杀人之事。夫惟天下之未安,盗贼之未殄, 
然后有以施其不义之心,用其不仁之器,而行其杀人之事。当是之时,勇者 
无余力,智者无余谋,巧者无余技,故其不义之心,变而为忠,不仁之器, 
加之于不仁,而杀人之事,施之于当杀。及夫天下既平,盗贼既殄,不义之 
徒,聚而不散,勇者有余力,则思以为乱;智者有余谋,则思以为奸;巧者 
有余技,则思以为诈。于是天下之患,杂然出矣!盖虎豹终月而不杀,则跳 
踉大叫以发其怒;蝮蝎终日而不螫,则噬齧草木以致其毒。其理固然,无足 
怪者。 
     昔者刘、项奋臂于草莽之间,秦、楚无赖子弟,千百为辈,争起而应者, 
不可胜数,转斗五、六年,天下厌兵,项籍死而高祖亦已老矣。方是时,分 
王诸将,改定律命,与天下休息,而韩信、黥布之徒,相继而起七国。高祖 
死于介胄之间,而莫能止也。连延及于吕氏之祸,讫孝文而后定。是何起之 
易而收之难也。刘、项之势,初若决河,顺流而下,诚有可喜。及其崩溃四 
出,放乎数百里之间,拱手而莫能救也。呜呼,不有圣人,何以善其后!太 
祖、太宗,躬擐甲胄,跋涉险阻,以斩刈四方之蓬蒿。用兵数十年,谋臣猛 
将满天下,一旦卷甲而休之,传四世而天下无变,此何术也?荆楚九江之地, 
不分于诸将,而韩信、黥布之徒,无以启其心也。虽然,天下无变,而兵久 
不用,则其不义之心,蓄而无所发,饱食优游,求逞于良民。观其平居无事, 
出怨言以邀其上,一日有急,是非人得千金,不可使也。往年诏天下缮完城 
池,西川之事,洵实亲见。凡郡县之富民,举而籍其民,得钱数百万,以为 
酒食馈饷之费,杵声未绝,城辄随坏。如此者,数年而后定。卒事,官吏相 
贺,卒徒相矜,若战胜凯旋而待赏者。 
     比来京师,游阡陌间,其曹往往偶语,无所讳忌,闻之土人,方春时尤 
不忍闻,盖五六月矣。会京师忧大水,锄、耰畚筑,列于两河之壖。县官日 
费干万,传呼劳问之声,不绝者数十里,犹且睊睊狼顾莫肯效用。且夫内之 
如京师之所闻,外之如西川之所亲见,天下之势,今何如也。御将者,天子 
之事也;御兵者将之职也。天子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与天下为喜乐者 
也。故其道不可以御兵。人臣执法而不求情,尽心而不求名,出死力以捍社 
稷,使天下之心,系于一人,而己不与焉。故御兵者,人臣之事,不可以累 
天子也。今之所患,大臣好名而惧谤。好名则多树私恩,惧谤则执法不坚, 
是以天下之兵,豪纵至此,而莫之或制也。顷者,狄公在枢府,号为宽厚爱 
人,狎昵士卒,得其欢心,而太尉适承其后。彼狄公者,知御外之术,而不 
知治内之道,此边将材也。古者兵在外,爱将军而忘天子;在内,爱天子而 
忘将军。爱将军,所以战;爱天子,所以守。狄公以其御外之心,而施诸其 
内,太尉不反其道,而何以为治?或者以为兵久骄不治,一旦绳之以法,恐 

… 页面 24…

因以生乱。昔者郭子仪去河南,李光弼实代之,将至之日,张用济斩于辕门, 
三军股栗。夫以临淮之悍,而代汾阳之长者,三军之士,竦然如赤子之脱慈 
母之怀,而立乎严师之侧,何乱之敢生?且夫天子者,天下之父母也,将相 
者,天下之师也。师虽严,赤子不敢以怨其父母;将相虽厉,天下不敢以咎 
其君,其势然也。天子者,可以生人,可以杀人,故天下望其生,及其杀之 
也,天下曰,是天子杀之。故天子不可以多杀。人臣奉天子之法,虽多杀, 
天下无所归怨。此先王所以威怀天下之术也。 
     伏维太尉思天下所以长久之道,而无幸一时之名,尽至公之心,而无卹 
三军之多言。夫天子推深仁以结其心,太尉厉威武以振其惰,彼思天子之深 
仁,则畏而不至于怨;思太尉之威武,则爱而不至于骄。君臣之体顺,而畏 
爱之道立,非太尉吾谁望耶! 

… 页面 25…

                                上富丞相书 

     相公阁下:往年天子震怒,出逐宰相,选用旧臣,堪付属以天下者,使 
在相府,与天下更始,而阁下之位,实在第三。方是之时,天下咸喜相庆, 
以为阁下惟不为宰相也,故默然在此。方今困而后起,起而复为宰相,而又 
值乎此时也,不为而何为?且吾君之意,待之如此其厚也,不为而何以副吾 
望?故咸曰,后有下命而异于他日者,必吾富公也。朝夕而待之,跂首而望 
之,望望然而不获见也,戚戚然而疑。呜呼!其弗获闻也,必其远也。进而 
及于京师,亦无闻焉。不敢以疑,犹曰,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数十年之间, 
如此其变也,皆曰,贤人焉。或曰,彼其中则有说也,而天下之人则未始见 
也。然而不能无忧。 
     盖古之君子,爱其人也,则忧其无成。且尝闻之,古之君子,相是吾也, 
与是人也,皆立于朝,则使吾皆知其为人皆善者也,而后无忧。且一人之身, 
而欲擅天下之事,虽见信于当时,而同列之人一言而疑之,则事不可以成。 
今夫政出于他人而不惧,事不出于己而不忌,是二者惟善人为能,然犹欲得 
其心焉。若夫众人政出于他人而惧其害己,事不出己而忌其成功,是以有不 
平之心生。夫或居于吾前,或立于吾后,而皆有不平之心焉,则身危。故君 
子之出处于其间也,不使之不平于我也。 
     周公立于明堂以听天下,而召公惑,何者?天下固惑乎大者也。召公犹 
未能信乎吾之此心也。周公定天下,诛管、蔡,告召公以其志,以安其身, 
以及于成王。故凡安其身者,以安乎周也。召公之于周公,管、蔡之于周公, 
是二者亦皆有不平之心焉。以为周之天下,公将遂取之也。周公诛其不平而 
不可告语者,告其可以告语者,而和其不平之心。然则非其必不可以告语者, 
则君子未始不欲和其心。天下之人,从士而至于卿大夫,宰相集处其上,欲 
有所为,何虑而不成。不能忍其区区之小忿,以成其不平之衅,则害其大事。 
是以君子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