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评价
有时光用动量值来分析研究,显得过于简单,在实际中再配合一条动量值的移动平均线使用,形成快慢速移动平均线的交叉现象,用以对比,修正动量指数,效果很好。
第十五节 震荡量指标(OSC)
震荡量是动量指标的另一表现形式,一般用百分比值来加以计算。其内涵是以当日收盘价除以N日前收盘价,再乘以100。
1.震荡量试算表
日期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十天前MTMOSC
收盘价动量值震荡量
5/136。7031。8035。101
35。3033。7034。602
37。4034。0034。603
35。9033。5033。804
34。0031。0033。405
5/835。7031。0032。606
34。7031。8034。407
35。2032。6032。908
36。0033。1035。709
35。8031。2032。4010
5/1530。3028。6030。001125。10…5。100。99
33。0029。8029。801224。60…4。800。99
29。6025。1027。501324。60…7。100。98
27。4023。0023。901423。80…9。900。97
22。5019。5019。901523。40…13。500。96
2.计算公式
OSC=(Ct÷Ct…n)×100
Ct为当日收市价,Ct…n为N日前收市价。
计算出的震荡量,数值在100在上时,在绘制图形时,即以100为基准横轴。当动量值在100以上,是为多头市场倾向,100以下则为空头市场倾向,运用原则与MTM公式一样。
第十六节 威廉指数(%R)
1.计算公式
威廉指数%R是利用摆动点来量度股市的超买卖现象,可以预测循环期内的高点或低点,从而提出有效率的投资讯号,%R=100-(C-Ln)/(Hn…Ln)×100
其中:C为当日收市价,Ln为N日内最低价,Hn为N日内最高价,公式中N日为选设参数,一般设为14日或20日。
2.运用原则
威廉指数计算公式与强弱指数,随机指数一样,计算出的指数值在0至100之间波动,不同的是,威廉指数的值越小,市场的买气越重,反之,其值越大,市场卖气越浓。应用威廉指数时,一般采用以下几点基本法则:
(1)当%R线达到80时,市场处于超卖状况,股价走势随时可能见底。因此,80的横线一般称为买进线,投资者在此可以伺机买入;相反,当%R线达到20时,市场处于超买状况,走势可能即将见顶,20的横线被称为卖出线。
(2)当%R从超卖区向上爬升时,表示行情趋势可能转向,一般情况下,当%R突破50中轴线时,市场由弱市转为强市,是买进的讯号;相反,当%R从超买区向下跌落,跌破50中轴线后,可确认强市转弱,是卖出的讯号。
(3)由于股市气势的变化,超买后还可再超买,超卖后亦可再超卖,因此,当%R进入超买或超卖区,行情并非一定立刻转势。只有确认%R线明显转向,跌破卖出线或突破买进线,方为正确的买卖讯号。
(4)在使用威廉指数对行情进行研制时,最好能够同时使用强弱指数配合验证。同时,当%R线突破或跌穿50中轴线时,亦可用以确认强弱指数的讯号是否正确。因此,使用者如能正确应用威廉指数,发挥其与强弱指数在研制强弱市及超买超卖现象的互补功能,可得出对大势走向较明确的判断。
3.评价
威廉指数属于研究股价波幅的技术指标,在公式设计上,它与随机指数的原理比较近似,两者均为从研究股价波幅出发,通过分析一段时间内高,低价位与收市价之间的关系,反映市场的强弱及买卖气势。不同的是,随机指数采样天数较短,计算结果更具随机性,而威廉指数的采样天数略容易错过大行情,亦不容易在高档套牢。但由于该指标敏感性较强,在操作过程中,如完全按其记号出入市,未免过于频繁。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最好能结合强弱指数,动向指数等较为平衡的技术指标一起研制,由此可对行情趋势得出较准确的判断。
第十七节 成交量比率(VR)
成交量比率(简称VR),是一项通过分析股价上升日成交额(或成交量,下同)与股价下降日成交额比值,从而掌握市场买卖气势的中期技术指标。主要用于个股分析,其理论基础是〃量价同步〃及〃量须先予价〃,以成交量的变化确认低价和高价,从而确定买卖时法。
1.计算公式
VR=N日内上升日成交额总和/N日内下降日成交额总和
其中:N日为设定参数,一般设为26日。
2.运用原则
(1)将VR值划分下列区域,根据VR值大小确定买卖时机:低价区域40-70可以买进;安全区域80-150持有股票;获利区域160-450根据情况获利了结;警戒区域450以上伺机卖出
(2)当成交额经萎缩后放大,而VR值也从低区向上递增时,行情可能开始发地劝,是买进的时机。
(3)VR值在低价区增加,股价牛皮盘整,可考虑伺机买进。
(4)VR值升至安全区内,而股价牛皮盘整时,一般可以持股不卖。
(5)VR值在获利区增加,股价亦不断上涨时,应把握高档出货的时机。
(6)一般情况下,VR值在低价区的买入讯号可信度较高,但在获利区的卖出时机要把握好,由于股价涨后可以再涨,在确定卖出之前,应与其他指标一起研判。
3.功能分析
(1)成交量比率是须先于价格的指标,在分析低价区域时可信较高,观察高价区域宜参考其他指标。
(2)一般情况下,VR不能明确买卖具体讯号。
第十八节 均量线
均量线是一种反映一定时期内市场平均成交情况亦即交投趋势的技术性指标。
1.计算方式
将一定时期内的成交量(值)相加后平均,在成交量(值)的柱条图中形成较为平滑的曲线,即均量线。一般情况下,均量线以10日作为采样天数,即在10日平均成交量基础上绘制,亦可以同时选设10日和30日的采样天数绘制两条均量线,其中10日均量线代表中期的交投趋势,30日均量线则代表较长期的交投趋势。
2.运用原则
在有均量线的成交量图中,可以看出均量线在成交量的柱条图之间穿梭波动,从而扒动股价变动的趋向。在上涨行情初期,均量线随股价不断创出新高,显示市场人气的聚集过程。行情进入尾声时,尽管股价再创新高,均量线多已衰退疲软,形成价量分离,这时市场追高跟进意愿发生变化,股价接近峰顶区。
在下跌行情初期。均量线一般随股价持续下跌,显示市场人气涣散,有气无力。行情接近尾声时,股价不断跌出新低,而均量线多已走平,或有上升迹象,这时股价已经见底,可以考虑伺机买进。
对设有两条均量线们成交量图,当10日均量线在30日均量线上方并继续上扬时,行情将会保持上涨势头;反之,当10日均量线在30日均量线下方继续下跌时,显示跌势仍将继续。而均量线不论是向上或向下拐头走势,都预示着行情可能转势,是一种警戒讯号。当10日均量线与30日均量线交叉而出现移动平均线理论中的黄金叉或死亡叉时,则是对行情转势进行的确认,这时应配合其他技术指标一并研判,作出有利的投资抉择。在盘局时,10日均量线与30日均量线表现出纠缠不清,而最后10日均量线向上或向下突破30日均量线,则可预示行情打破盘局的方向,是一种较为准确的突破辅助讯号。
3.功能分析
在研判均量线时,需注意均量线的波动并不提供所谓程式买卖中的买进或卖出讯号,亦不具备移动平均线那种对股价助涨或助跌的功能。均量线反映的仅是市场交投的主要趋向,对未来股价变动的大势起着辅助指标的作用。
第十九节 抛物线转向(SAR)
抛物线转向也称停损点转向,是利用抛物线方式,随时调整停损点位置以观察买卖点。由于停损点(又称转向点SAR)以弧形的方式移动,故称之为抛物线转向指标。
1.计算方法
(1)先选定一段时间判断为上涨或下跌。
(2)若是看涨,则第一天的SAR值必须是近期内的最低价;若是看跌,则第一天的SAR须是近期的最高价。
(3)第二天的SAR,则为第一天的最高价(看涨时)或是最低价(看跌时)与第一天的SAR的差距乘上加速因子,再加上第一天的SAR就可求得。
(4)每日的SAR都可用上述方法类推,归纳公式如下:
SAR(n)=SAR(n…1)+AF〖EP(n…1)-SAR(n…1)〗
SAR(n)=第n日的SAR值,SAR(n…1)即第(n…1)日之值;
AR;加速因子;
EP:极点价,若是看涨一段期间,则EP为这段期间的最高价,若是看跌一段时间,则EP为这段期间的最低价;
EP(n…1):第(n…1)日的极点价。
(5)加速因子第一次取0.02,假若第一天的最高价比前一天的最高价还高,则加速因子增加0.02,若无新高则加速因子沿用前一天的数值,但加速因子最高不能超过0.2。反之,下跌也类推。
(6)若是看涨期间,计算出某日的SAR比当日或前一日的最低价高,则应以当日或前一日的最低价为某日之SAR;若是看跌期间,计算某日之SAR比当日或前一日的最高价低,则应以当日或前一日的最高价为某日的SAR。
2.运用原则
买卖的进出时机是价位穿过SAR时,也就是向下跌破SAR便卖出,向上越过SAR就买进。
3.评价
(1)操作简单,买卖点明确,出现讯号即可进行;
(2)SAR与实际价格,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可适应不同型态股价之波动特性。
(3)计算与绘图较复杂;
(4)盘局中,经常交替出现讯号,失误率高。
第二十节 逆势操作系统(CDP)
一种极短线的操作方法,即当日内同时买进卖出。
1.计算方法
(1)先计算CDP值(需求值)
CDP=(H+L+2C)÷4
H:前一日最高价,L:前一日最低价,C:前一日收市价
(2)计算
AH(最高值)=CDP+(H-L)NH(近高值)=CDP×2-L
AL(最低值)=CDP-(H-L)NL(近低值)=CDP×2-H
则此五个数值的排列顺序为(从最高到最低):AH,NH,CDP,NL,AL。
2.运用原则
找出这五个数值之后,即用前一天的行情波动来将今日的未来行情做一个高低等级的划分,分析者可利用这个高低区分来判断当日的走势。研判的关键是开市价在CDP五个数值的哪个位置,因开市价通常由市场买卖双方心理期望合理价的折衷后形成的,影响当天的走势。
(1)在波动并不很大的情况下,即开市价处在近高值与近低值之间,通常交易者可以在近低值的价们买进,而在近高期的价位卖出;或在近高值的价位卖出,近低值的价位买进。
(2)在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即开市价开在最高值或最低值附近时,意味着跳空开高或跳空开低,是一个大行情的发动开始,因此交易者可在最高值的价位去追买,最低值的价位去追卖。通常一个跳空,意味着一个强烈的涨跌,应有相当的利润。
3.功能分析
(1)CDP最适合于上下振荡的盘局行情,选择高卖低买的区间赚取短线利润。
(2)对于大涨大跌的行情,尤其是冲破阻力价和支撑位时,为避免轧空或横压,需设停损点,防止突发性利多或利空的影响。
第二十一节 成交笔数
成交笔数分析乃是依据成交次数,笔数的多少,了解人气的聚集与虚散,进而研判价因人气的强,弱势变化,所产生可能的走势。
一般成交笔数分析要点如下:
(1)在股价高档时,成交笔数较大,且股价下跌,为卖出时机。
(2)在股价低档时,成交笔数放大,且股介上升,为买入时机。
(3)在股价高档时,成交笔数放大,且股价上升,仍有一段上升波段。
(4)在股价低档时,成交笔缩小,表即将反转,为介入时机。
(5)成交笔数分析较不适用于短线操作。
亦可采用平均量指标研判
运用原则
平均量就是每笔交易的平均成交量,它是用来测知大户是否进场买卖股票的有效方法,从平均量的变动情形将可以分析股价行情的短期变化,其研判原则如下:
(1)平均量=成交量÷笔数。
(2)平均量增大表示有大额的买卖,平均量减小表示参加买卖的多是小额散户。
(3)在下跌行情中,平均量逐渐增大,显示有大户买进,股价可能于近日止跌或。
(4)在上涨行情中,平均量逐渐增大,显示有大户出货股价可能于近日止涨下跌。
(5)在上海或下跌行情中,平均量没有显著的变化,表示行情仍将继续一段时期。
(6)在一段大行情的终了,进入盘局时,平均量很小且无大变化,则表示大户正在观望。
第二十二节 指数点成交值(TAPI)
TAPI(TotalWeightedStockIndex)意即:〃每一加权指数点的成交值〃。其理论依据是认为成交量是股市发展的泉源,成交量值的变化会反映出股市购买股票的强弱程度及对未来股价的展望;简言之,TAPI是探讨是每日成交值与指数间的关系。
1.计算公式
TAPI=每日成交总值/当日加权指数
2.运用原则
(1)加权指数上涨,成交量递增,TAPI值亦应递增,若发生背离走势,即指数上涨,TAPI值下降,此为卖出讯号,可逢高出脱或于次日获利了结。
(2)加权指数下跌,TAPI值上扬,此为买进讯号,可逢低买进。
(3)在上涨过程,股价的明显转折处,若TAPI值异常缩小,是为向下反转讯号,持股者应逢高卖出。
(4)在连续下跌中,股价明显转折处,若TAPI值异常放大,是为向上反转讯号,持股者可逢低分批买进。
(5)TAPI值无一定之高点,低点,必须与大势K线或其它线路研判,不能单独作用。
(6)由空头进入多头市场时,TAPI值需超越110,并且能持续在110以上,方能确认涨势。
(7)TAPI值低于40以下,是成交值探底时刻,为买进讯号。
(8)TAPI值持续扩大至350以上,表示股市交易过热,随时会回档,应逢高分批获利了结。
(9)TAPI值随加权股价指数创新高峰而随之扩大,同时创新高点,是量价的配合。在多头市场的最后一段上升行情中,加权股价指数如创新高峰,而TAPI水准已远不如前段上升行情,此时呈现价量分离,有大幅回档之可能。大势在持续下跌一段时间,接近空头市场尾场时,TAPI值下降或创新低值的机会了也就愈小。
第二十三节 宝塔线
(虚体,实体)的实体棒线来划分股价的涨跌,及研判其涨跌趋势的一种线路,也是将多空之间拼杀的过程与力量的转变表现在图中,并且显示适当的买进时机,与卖出时机。
它的特征与点状图类似,亦即并非记载每天或每周的股价变动过程,而乃系当股价续创新高价(或创新低价),抑或反转上升或下跌时,再予以记录,绘制。
运用原则
一般宝塔线分析要点如下:
(1)宝塔线翻白(红)之后,股价后市总要延伸一段上升行情。
(2)宝塔线翻黑之后,股价后市总要延伸一段下降行情。
(3)盘局时宝塔线的小翻白,小翻黑,可依设定损失点或利润点之大小而决定是否进出。
(4)盘局或高档时宝塔线长黑而下,应即获利了结,将手中持股卖出;反之,翻白而上,则是介入时机。
(5)宝塔线分析若能再与K线,移动平均线等共同运用,效果更佳。
(6)宝塔线翻黑下跌一段后,突然翻白,须防范为假突破之现象,不可马上抢进,须察3天。最好配合K线与成交量观察再作决定。
第二十四节 逆时钟曲线
它是利用股价与成交量变动的各种关系,观测市场供需力量的强弱,从而研判未来的走势方向。在图表上绘出一逆时钟方向的线图,故称之逆时钟方向曲线。
1.绘制方法
(1)以数学的座标绘制逆时钟方向曲线,垂直纵轴代表股介,水平横轴代表成交量。
(2)周期参数:期间的长短,因个人操作不同而异。通常采用的期间为25日或30日(6周)。
(3)计算股价和成交量的简单(算数)移动平均值。如采用25日的周期参数时,须计算其股价(或指数)的25日简单移动平均价及成交量的25日简单移动平均量。
(4)座标的垂直纵轴为移动平均价,水平横轴为移动平均量,两者的交叉点即为座标点,座标点间的连线呈逆时钟方向变动。如果我们以具体的方法说明,定Y轴为股价,X轴为成交额,且在图表中记下25天的移动平均点。假设某一天25日的移动平均股价为加权指数312点,移动平均成交额500万股,我们就可将之记录在座标上,两者相交于一点,如此每天记下交叉点,即可描绘出逆时钟曲线。
2.运用原则
(1)逆时钟曲线走势变动的三种局面:
①上升局面
股价随着成交量的增加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