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军神-第4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父此时彻底放下心来,板着一张脸,显得颇为严肃,开始在陈旭面前装大方,显摆长辈威严。

    但他的话又让人啼笑皆非,好像在他眼中,买上几百只鸡就算有出息了一般。

    “噗嗤。”

    陈母忍俊不禁,白了陈父一眼,当即出去帮忙杀鸡。

    等待的时间如此漫长,这具身体躺在床上一个月,这些天每天只能以流食度日,醒来放松以后,顿时感觉饥肠辘辘。

    杀好鸡,陈虎便被陈母赶出了厨房,让他进来陪着陈父、陈旭闲聊,只剩陈母一人在厨房张罗做饭。

    陈母认为,‘君子应当远庖厨’,她虽说是一介农妇,但是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有出息,所以不愿陈虎在厨房帮忙做饭。

    虽说在普通家庭之中没有那么多讲究,但还是有很多家庭不愿让自家男子做饭,特别是对自己子孙期待较高的家庭,他们都想自己的子孙有所成就,不想因为做饭的事,让家中男子不‘君子’。

    其实,‘君子远庖厨’指的是一种不愿杀生的心态,讲究君子当仁义,需要远离宰杀鸡鸭的厨房。

    但是普通百姓家哪里懂那么多?在他们眼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想要成为君子,就不能到厨房做饭。至于让陈虎杀鸡已经相当于‘庖厨’之事,陈母却浑然不知。

    不多时,一锅炖好的鸡便端了上来,汉代的饮食相对于周时虽说大有改进,但是对于普通家庭而言,饭菜的制作方法仍然十分简单。

    陈旭跪坐在案几前,感觉颇不习惯,前世的他就对古时的跪坐礼仪感到十分惊讶,但是入乡随俗,再加上这具身体的本能,跪坐倒并不是太难接受。

    鸡是用水煮的,加了少许盐,一大碗热腾腾的粟米,吃在口中也显得颇为粗糙。

    陈旭看着陈父、陈母、陈虎三人,都是只顾吃碗中的粟米,对于案几上的鸡肉却不闻不问。只有陈虎偶尔偷偷看几眼案上的鸡肉,然后吞了吞口水。

    这个莽汉的一些小动作,自然逃不过陈旭的眼睛,他不禁为陈虎的可爱感到好笑。

    放下手中的碗筷,陈旭正色说道:“四人同案,案上有肉,只我一人食之,如何能够下咽?若叔父、叔母、阿虎不吃,旭绝不动箸。”

    当下,陈旭昂然跪坐于案前,不再言语。

    原来的陈旭义气深重,但凡有人相求于他,只要力所能及,陈旭绝对会竭力相助。

    更兼他为人至孝,前些天他母亲过世,陈旭就因悲伤过度而昏迷过去,这才让后世的陈旭鸠占鹊巢。

    因此,陈旭在乡间的名声极好,很多人愿意与他交往。

    融合了这具身体的记忆,后世的陈旭仿佛在这个时代又经历了十八年,不管是言语还是心性上,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眼看陈旭跪坐不动,陈母忙出言劝到:“大郎,你大病初愈,这只鸡本来就是给你补身体的,我们无灾无病,如何能吃?”

    陈父亦是相劝,只有陈虎眼巴巴地看着案上的鸡肉。

    陈旭也不答话,只是跪坐不语。

    见劝说无效,陈母叹息一声,说道:“哎,大郎脾气你们也知道,我们不吃,他绝不会独食,大家还是一起吃吧。”

    家中的女主人都发话了,陈虎自然不会客气,笑嘻嘻地夹了一块鸡肉,放到陈父碗里,然后又给陈母夹了一块。

    见到这一幕,陈旭并不惊讶,陈虎虽然贪吃,有时过年,甚至会厚着脸皮去抢小朋友的东西,但是却十分孝顺。

    ……

    吃过饭后,休息了一会,陈旭感觉浑身上下充满了力气,心中惊异不已。躺在床上一个月,只吃一顿饭就能恢复到这种程度,简直不可思议。

    而后陈旭带着陈虎去了县城里面,他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赚钱的工作,好给家中改善生活。

    从这具身体的记忆中得知,陈旭一家受到陈父太多的恩惠,这种恩惠直叫陈旭无以为报,他现在只想挣点钱改善一下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

    濮阳位居兖州,乃东郡首府,这里有衣着光鲜的达官贵人,也有衣不蔽体的平民百姓,路上车马川流不息,显现出一番病态的繁荣。

    士族子弟头戴高冠,腰悬佩剑,行走之间,龙行虎步。

    偶尔还能看到个别头戴纶巾,手拿羽扇的名士,过往之人都会尊敬的看着他们。

    羽扇纶巾,并非是诸葛亮的专利。东汉时期,但凡名士,很多人都是这种打扮,这也代表着一种潮流。

    突然之间,一位面色威严、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出现,路人们纷纷让道,脸色崇敬地看着这人。

    陈旭从记忆中得知,这人正是东郡太守桥瑁,他为人正直、体恤百姓,再加上出身不凡,因此深得东郡百姓、士人爱戴。

    然而,桥瑁虽是东郡太守,却处处被人掣肘。

    濮阳张家,乃是十常侍之一张恭的亲戚,势力极大,素来为祸乡里。

    就连很多郡中官吏都投在张氏门下,每次张氏做出违法之事,就有官吏帮他们打掩护。

    桥瑁虽然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这就使得他东郡太守的官职,有些名不副实。

    上流人物之间的争斗,对于现在的陈旭而言,还是太过遥远,现在的他只想找份工作。

    然而,东汉末年流民极多,大户人家招拢佃户、蓄养家奴更是司空见惯,大多都不缺少人,更兼家奴忠心可靠,一般也不会对外招募人手。

    陈旭与陈虎在市集上转了半天,除了少数几个商铺招募账房先生,并未找到其他工作。

    但是作为后世大学生的陈旭,却不认识汉代的字,想要当账房先生,却是不成。

    眼见天色渐晚,陈旭只好带着陈虎出城,朝家中赶去。

    至于赚钱之事,只能以后再说。

    陈旭从来没有一刻,拥有如此强烈学习的愿望。他深知,在这个乱世,若不能识文习字,武艺再高,也只能做一个冲锋陷阵的莽夫

    “阿虎,我想读书习字,不知可有方法?”

    现在是光和五年,陈旭虽说对汉代的年号不太熟悉,但是作为一个后世经常玩三国游戏的宅男,也知道光和五年离乱世不远,汉末黄巾起义、群雄割据、豪杰并起的时代即将来临。

    他虽然有远超这个时代几千年的知识,但是这世的陈旭只是一介布衣,甚至不认识几个大字。

    在这个士族、豪强势力极大的时代,以他的背景,想要揭竿而起、割据一方,无异于痴人说梦。

    陈旭只希望能够寻到一位明主,在其帐下混个一官半职,好让陈氏一族在乱世中得到庇护。

    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陈虎面露难色。对于平民百姓而言,想要读书习字,真如镜花水月一般,很不真实。

    “大兄,我们家中没有书籍,也请不起先生,想要读书习字真的非常困难。”

    陈旭闻言不由叹了一口气,这个时代的书籍非常珍贵,只有一些大家族才有藏书。

    普通百姓读不了书无法做官,士族、豪强却人才辈出,长久下来,强、弱两个阶级的对比愈加明显。

    陈旭拍了拍陈虎的肩膀,突然豪气的说道:“无妨,大兄我以后如果有出息了,一定收集很多书籍,让咱家的每个孩子都能读书习字。”

第891章 陷阵营

    官道之上,陈旭率领兵马南下宁阳,准备与曹操决一死战。

    大军正往前行驶,忽然看见前方灰尘大作,地面也有着轻微的震动,陈旭不由心中一凛。

    “报!”

    就在此时,正在侦查的斥候忽然拍马而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喜色。

    “主公,高将军率领陷阵营过来了!”

    诸将听见这个消息,都是面露激动之色。

    “哈哈哈哈,严正终于来了!”

    陷阵营乃是关中第一强军,陷阵营所向,无人能挡,陷阵营已经成为了关中士卒的精神寄托。

    可以说,每一个关中士卒,都以加入陷阵营为荣。

    事实上,这些年关中发展极其迅速,陈旭也让高顺扩充陷阵营的数量。

    虽说陷阵营士卒装备很贵,可是以关中如今的条件,负担三千人的陷阵营士卒,根本没有丝毫问题。

    至于兵源,更是小事一桩。

    虽说陷阵营士卒挑选十分严格,想要进去非常困难,可是陈旭麾下带甲之士,早就已经超过三十万。

    面对如此庞大的基数,想要挑选出一千五百士卒,将他们补充进陷阵营,却是易如反掌。

    这些被挑选的士卒,大多还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卒,每个人在军中,几乎都能担任百人将职位。

    就单兵作战而言,这些士卒不见得会逊色陷阵营多少。

    只不过,他们对于陷阵营的装备以及配合,并不十分熟练,这些都要从头开始训练。

    这些年来,高顺在陷阵营上付出了许多心血,本来因为添加人数,配合还有些生疏的陷阵营,如今也变得浑然一体。

    这次三千陷阵营士卒,每三十人组成一支小队,在河内郡与河南尹境内开始剿匪。

    三十人一组的陷阵营士卒,甚至正面击破过将近千人的盗匪,自己却无一伤亡,使得陷阵营名扬两郡。

    本来陈旭传檄这两个郡城,虽然有许多盗匪投降了,终究还是有一些盗匪首领,放不下手中权势。

    可是当陷阵营分成一百队,开始四处剿匪,见识过陷阵营的威势以后,其余抱着侥幸心理的盗匪,终于彻底屈服了。

    这也是为什么,高顺率领陷阵营,直到现在才抵达兖州了。

    “踏踏踏!”

    三千陷阵营奔跑的动静,甚至要超过一万骑兵,使得整个大地都在震动。

    事实上,陷阵营如今每人三匹战马,每一个真正的陷阵营士卒,都会配备一员辅兵。

    哪怕是这些辅兵,也有着极强的战斗力,都是曾经精锐的关中骑兵。

    当然,与陷阵营相比,他们还是相差甚远。

    这些辅兵,可以帮助陷阵营士卒照顾装备,在某种情况下,甚至能够充当主力兵种,辅助陷阵营作战。

    所以说,如今的陷阵营早已今非昔比,有了三千辅兵相助,他们更是如虎添翼。

    隔着很远,陈旭都能看到一抹黑色洪流,正往这边疾驰而来。

    一杆大旗随风飘扬,正中央写着一个‘高’字,在大大旗四周,却有许多虎狼的图案,寓意这支军队乃虎狼之师。

    陈旭看着高顺纵马往这边奔来,脸上不由露出了喜色,轻踢马腹就迎了上去。

    “严正!”

    两人还没走到近前,陈旭就勒住了缰绳,大声呼唤道。

    高顺见状,一直沉默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他扬起了手中长枪,厉声高呼:“全军止步!”

    “吁!”

    高顺话音刚落,六千骑士纷纷勒住战马,那整齐划一的动作,哪怕是陈旭都看得眼皮直跳。

    须知,战马可不是自行车,它们有着自己的生命,有着自己的动作。

    饶是如此,这支六千人的军队,还能保持如此整齐的队形,这不由使得关中诸将,都有些叹为观止。

    当然,所谓整齐也是相对的,相比起后世军队的方阵,高顺麾下士卒也算不上什么。

    可是与这个时代其他军队相比,完全不能同日而语,哪怕是赵云麾下的骑兵,也做不到这种程度。

    “下马!”

    高顺再次大喝一声,六千骑士齐刷刷跳下了战马。

    “行礼!”

    “见过主公!”

    六千人全都左手抚胸,眼神狂热的盯着陈旭,动作整齐划一,声音响彻天地。

    他们因为甲胄在身,并没有行大礼,而且陈旭曾经也说过,凡是陷阵营士卒,见到他以后只需抚胸低头即可。

    这就是陷阵营,是陈旭手下最锋利的一柄利剑,他们忠心耿耿,可以为陈旭清除一切敌人。

    所有关中士卒,都希望加入这支军队,因为这不仅代表了勇武,还代表了无与伦比的忠诚。

    可以说,每一个加入陷阵营的士卒,身份都必须清清白白,必须对陈旭绝对忠诚,才有资格进入陷阵营。

    每一个陷阵营士卒,都是陈旭的嫡系,是他最为信任的手下,哪怕年龄大了也能转行为陈旭的亲兵。

    故此,除了陈旭以及高顺之外,整个关中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调动这支军队,他们也只对陈旭与高顺负责。

    对于高顺的忠诚,陈旭也从来没有怀疑过。

    无论是历史对于高顺的记载,还是他对于高顺的观察,都使得陈旭对于高顺十分器重。

    当初陈旭还是一介反贼之时,高顺是第一个主动投奔他的历史名将。

    赵云虽然在他之前,却是陈旭用尽手段,才将其收入麾下,刘辟、龚都虽然忠诚,与历史名将比起来,终究还是要差上一筹。

    故此,陈旭对于高顺的感情也十分浓烈,对于他的信任,更是无与伦比。

    高顺也是那种知恩图报之人,再加上他本人洁身自好,从来不会拉帮结派,也不会前去刻意讨好别人。

    高顺的为人处世,更是得到了陈旭的赞赏。

    可以说,关中异姓诸将之中,只有典韦、高顺最得陈旭信任,他对这两个人的信任,甚至还要在赵云之上。

    六千人齐齐行礼,看到这幅情形,陈旭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起来。

    他深吸了一口气,朗声说道:“诸位都是关中最勇猛的战士,是我手中最锋利的宝剑,也是最忠臣的好男儿。”

    “只要有你们在身旁,哪怕再如何强大的敌人,也会被撕得粉碎!”

    “而我陈旭,也要带领你们,在这个乱世之中,闯下赫赫威名,名垂青史!”

    陈旭并没有扯着嗓子大喊,可是他的每一句话,都能清晰传到众人耳中,听得陷阵营士卒目露狂热之色。

    他们本来只不过是最普通的百姓,可陈旭的出现,却让他们生命发生了改变。

    如果没有陈旭,这些人可能早就饿死了,或者在战乱之中被人杀死,或者被其余诸侯拉去充当壮丁,拿着简陋的武器战死沙场。

    现在的他们,却是关中几十万士卒崇拜的对象。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他们亮出陷阵营士卒的身份,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哪怕是那些豪门大族,都不敢轻慢他们。

    曾经就有一个陷阵营士卒,他父母被一个本地豪强欺负,此人假期回到家中,得到这个消息以后怒发冲冠,就要为父母报仇。

    可是他父母却害怕把事情闹大,制止了儿子的举动,反而让他委曲求全。

    他虽然冲动,有热血,却也知道豪强势力太大,再加上父命难违,也只能默默忍受。

    假期满了,他回到军中之后一直闷闷不乐,高顺对于每一个陷阵营士卒,都非常熟悉。

    他察觉到了此人的不对,就开始询问发生了什么事请,士卒据实以告。

    高顺得到消息以后,直接点齐兵马杀到士卒家乡,将那些欺凌、殴打士卒父母之人,全部杀死。

    那位陷阵营士卒,当即感激涕零,而又担心的问道:“将军,这样做可是违法的。”

    高顺却面无表情的说道:“汝之父母,就是我陷阵营所有兄弟的父母,辱我父母者,哪怕违背律法也要将其击杀。”

    道德与律法,又产生了一次无形的碰撞。

    可是高顺的话,却得到了所有陷阵营士卒的认同。

    后来高顺亲自向陈旭请罪,陈旭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并没有惩罚高顺。

    他反而说道:“陷阵营士卒都是我最忠实的属下,是我的手足,你们父母也是我陈旭的父母。”

    然而,高顺终究违反了律法,陈旭身为关中之主,既然推崇法家,自然不会徇私。

    可是陈旭本人,却将罪责都揽到了自己身上,要求夏侯兰处置自己。然而法不加至尊,这件事情最终也只是不了了之。

    从那以后,陷阵营就连成了一个整体,再也没有人敢轻慢陷阵营士卒。

    纵然是一个最普通的士卒,也没有人敢侮辱。

    高顺收敛了笑容,挥舞着左臂喝道:“愿为主公效死!”

    “愿为主公效死!”

    “愿为主公效死!”

    “愿为主公效死!”

    六千道声音汇聚在一起,声如巨雷,势若奔马,陈旭身后的关中士卒见状,都被这种气势所震慑。

    继而,他们眼中都露出了狂热之情。

    “这才是关中第一强军,不加入陷阵营者,就不配称为勇士。”

    每个关中士卒心中,都发出了这种呐喊,他们也恨不得加入这支军队,成为其中的一员。

    ……

    我看到总是有书友,在书评区说小猫、春草如何如何,不知道写他们有什么用,还有人说我是为了凑字数、骗钱。

    那么我就为大家解释一下。

    其实小猫与春草这两个人物,有很多人非常喜欢,我写他们的目的,是想通过另一种视角,描写陈旭对于百姓生活的改变。

    如果说写陈旭争霸天下,能从宏观上改变整个历史进程,那么小猫与春草命运的改变,却是以底层人物的身份以小见大,见证滚滚历史车轮。

    两人一开始只是无家可归的流民,稍有不慎都会饿死在荒郊野岭,自从投奔陈旭以后,命运就开始发生改变。

    从勉强能够果腹,到衣食无忧,再到怀着感激之情,无怨无悔响应陈旭号召,而后几次舍弃家业进行迁徙。

    甚至于,在陈旭最困难的时候,小猫甚至愿意舍弃妻子参军,并且将家中粮草贡献出去,帮助官府渡过难关。

    他们的忠诚,也终于得到了回报,小猫以大龄男子身份,进入太学又得到器重,继而改变了一生。

    他们虽然都是小人物,剧情却贯穿了整本书,与主线相辅相成,一如我当初刻画的一个又一个小人物那样。

    陈旭争霸天下,是一个草根崛起的发家史,小猫其实与陈旭一样,也是一个草根的发家史,换一个角度来看,小猫也是一个主角。

    如果看不懂的话,可以看看书评置顶区的致所有书友,不喜欢的话直接跳过就好。

    可以说,这本书每一个出现的小人物,都有我所要表达的思想,至于你们能不能看出来,那就不是我的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