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军神-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难怪益州将校毫无防备之心,在他看来,田丰肯定是益州某位名士,因为躲避战祸来到此地。

    武夫面对名士,天生就是低人一等,更何况,这员将校还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武夫。

    他根本没有想过,田丰会是关中军的细作,也不相信田丰这个文士,能够翻起多大风浪。

    既然如此,何不给眼前这人留个好印象,说不定只要此人动动嘴皮,自己就能够飞黄腾达了。

    田丰闻言默然不语,只是被众人簇拥着往前行走,过了两个时辰,却发现道路也变得越发艰险。

    这里几乎不能通过车马,就连徒步行走的众人,都感觉颇为费力。

    抬头望去,还能看见直冲云霄的山峦,其上有白雪皑皑,寒意逼人。道路两旁,更是飞檐陡壁,怪石林立,好不令人感到害怕。

    “这段路很通过,先生小心一点。”

    田丰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若非遇上你,我也许根本没有办法走到这里。今日滴水之恩,他日当涌泉以报。”

    将校闻言大喜过望,急忙说道:“多谢先生提携。”

    有了田丰的保证,这员益州将校对于田丰更是呵护备至,一路小心翼翼带他往前行走。

    一直走到夜幕降临之际,众人才来到一座营寨之内。

    直到此时,田丰还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不由在心中暗叹:“这条道路如此险峻,益州军又在此驻扎重兵,关中军想要通过此地何其难也。”

    “此人是谁?”

    一行人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营寨门口却被挡住了,守门将领指着衣衫褴褛的田丰,向斥候首领询问。

    斥候首领急忙说道:“这人乃是一位巴蜀名士,只因躲避战乱才流落此地。”

    “先生与主帅非常熟悉,所以才会被我带了过来。”

    斥候首领把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却给人一种言之凿凿的感觉,这其实也是斥候首领心中所想。

    守门将领听说田丰乃是巴蜀名士,又与主帅相熟,当即换上了一张笑脸,急忙让人放他们进去。

    田丰在众人的簇拥下,没过多久便已经来到了中军营帐,此时主帅刘循正与副将李恢商议军务。

    刘循乃是刘璋长子,却并不像刘璋那样懦弱,反而习文学武,精通兵法,才华出众。

    历史上刘备攻益州,先后击破张任、邓贤等人,随后却是在雒县,被刘循阻挡了将近一年之久。

    那个时候的刘备,率领精兵猛将强攻雒县,却仍旧付出极大代价才将城池攻破。

    须知,雒县既不是葭萌关那样的险关,也不是剑阁那种要塞,只不过是广汉郡首府罢了。

    根据法正传记载:“雒下虽有万兵,皆坏陈之卒,破军之将,若欲争一旦之战,则兵将势力,实不相当。”

    由此可见,当时雒县只不过有万余残兵而已。

    饶是如此,法正仍旧不敢轻视雒县,而是建议刘备一面围困这座城池,一面分兵夺取其余郡县,好使得雒县粮草后继乏力,也就不能持续抵挡刘备大军了。

    刘循如何丢掉雒县,详细经过史书没有记载,通过法正向刘备所献计策,大致可以估量出来。

    试想一下,雒县附近其余郡县都被攻克,雒县被围将近一年,粮草匮乏,又岂有不破之理?

    然而,哪怕雒县最终被刘备攻破,仍旧不能掩饰刘循的才能。

    如今刘璋麾下将领战死者十有**,几乎已经无人可用,再加上邛崃九折坡实在是个紧要去处,刘璋才不得不派自己长子,亲自领兵驻守。

    至于副将李恢,亦是一位名声赫赫之辈。

    李恢乃是建宁郡人氏,建宁郡又称益州郡,位于益州南部,大约相当于后世的云南。

    李恢在建宁郡为督邮,虽然才能出众,却还不至于被刘璋重用。

    但是如今益州已经没有可用之人,李恢得到别人推荐以后,这才被刘璋重用。

    历史上的李恢,先是说降马超,而后平定先零羌、再败南夷叛军。

    南夷降而复叛,李恢更是亲自统兵前往平叛,铲尽行凶做恶的夷人,并把他们首领迁往成都,手段可谓是十分狠辣。

    不仅如此,李恢更是从夷人中的叟、濮部落征收耕牛、战马、金银以及犀牛皮作为赋税,用以充实朝廷的军用物资。

    如此一来,既削弱了夷人实力,又使得当时蜀汉财物开支不会缺乏,可谓是一举两得。

    哪怕夷人心有不甘,可是碍于李恢威势,仍旧敢怒不敢言。

    李恢之威,由此可见一斑。

    邛崃九折坡有刘循与李恢驻守,也可以看出刘璋对于此地的看重。

第792章 田丰投刘

    益州军营帐之内,刘循正与李恢交谈,忽然有人来报:“将军,故人来访。”

    刘循闻言一愣,继而问道:“来者何人?”

    左右答道:“那人没有表明身份,只是要面见将军。”

    刘循眉头微微皱起,脸上却也没有露出不悦神色,急忙带着李恢走出营寨,前去面见所谓的故人。

    此时的田丰尚且没有更换装束,刘循却也没有因为田丰的落魄而心存轻视,因为他能感觉得到,田丰身上有种不怒而威的气势。

    这种气势必定要是那种长期身居高位,并且非常有涵养之人,才能拥有的东西。

    可是仔细打量过后,刘循却有些疑惑了,因为他根本没有见过此人,又何谈故人之说?

    刘循的目光沉静而敏锐,细细打量着田丰。

    华丽的佩剑,破烂而又材质非凡的衣衫,以及腰间那块蓝田美玉,还有身上飘逸出尘的气息,都彰显着此人的不凡。

    “此人一定是位名士,可是我却怎会没有丝毫印象?”

    刘循在心中暗暗想到,脸上却仍旧带着灿烂的笑意,主动上前向田丰施了一礼。

    “请恕我眼拙,未能认出先生,还望先生能够告知名讳。”

    就在刘循打量田丰的时候,田丰亦是仔细打量着刘循,关中军对于刘璋这位长子,也颇为重视。

    刘循身长七尺,面容俊朗,剑眉星目,唇红齿白。

    一身并不算华丽的盔甲,也不能遮挡他的锋芒,眼中偶尔露出的精光,也会让人不敢轻视此人。

    “此人身为皇族,更是刘季玉长子,日后的益州之主却能如此谦逊有度,礼贤下士,并无一丝倨傲、高高在上的姿态。”

    “此等风采,真是令人叹服啊。”

    “若此时益州之主并非刘璋,而是此人的话,主公想要夺取益州,恐怕会难上不少。”

    事实上,刘循不仅深得刘璋喜爱,而且在益州之地也颇有名望。

    也正是因为如此,历史上刘备俘虏刘循以后,并没敢贸然将其杀掉,反而对他好生招待。

    刘璋也因为自己这个儿子被俘,这才方寸大乱,献城投降。

    此时,刘循的一番话,却让那些跟随在田丰身后的士卒,全都变了脸色。

    他们本来以为,眼前这个看起来落魄而有气势的文士,定然是益州某位声名赫赫的名士,会是世子旧识。

    却不想,世子根本不认识眼前这人。

    如此一来,假如世子追究下来,他们这些人都会遭受牵连。

    念及于此,斥候统领以及其余斥候,却是变得惶恐不安起来。

    田丰虽然自诩为一代名士,如今更是名震天下,终究也没有太过拿捏身份,反而面含微笑的回了一礼。

    “巨鹿田元皓,见过世子。”

    “哗!”

    一言既出,四方皆惊,其中还夹杂着刀剑出鞘的声音。

    就连一直面含笑意的刘循,以及身后不苟言笑的李恢,脸色亦是微变。

    田丰乃是最早投奔陈旭的谋士,跟随陈旭南征北战这么多年,可谓是名声震华夏。

    很多人都说,世间若无田丰,很有可能就不会有今日之陈文昭。

    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却也可以看出田丰如今声威之重。

    可以说,如今世间,但凡对于天下局势有所了解之人,都不会没有听说过田丰的名声。

    在巴蜀之地,田丰更是赫赫有名。

    毕竟,田丰与甘宁偷袭广汉郡,以绝对弱势兵力两破蜀军的事迹,早就让许多人,听闻这个文士之名而勃然变色。

    眼前这个显得极为落魄的文士,骤然告诉众人他是田丰,不引起轩然大波才怪。

    刀剑出鞘的声音此起彼伏,甲士们更是迅速拿着武器,将田丰团团围住,面露警惕之色。

    田丰当初的一把火,在益州烧出了赫赫凶名,哪怕他如今只身一人,益州军亦是如临大敌,不敢有丝毫懈怠。

    “哈哈,这难道就是世子的待客之道么?”

    田丰见状却是丝毫不惧,反而捋了捋自己的胡须,仰天长笑。

    听闻此言,刘循才从惊骇之中回过神来,对着甲士们摆了摆手,道:“都退下,休要怠慢了客人。”

    众人虽然心中仍旧警惕,却也不敢不遵军令,当即收了武器,立于一旁虎视眈眈注视着田丰。

    一直沉默不语的李恢,却是忽然开口:“先生说自己乃是巨鹿田元皓,不知如何能够证明身份?”

    田丰故作惊讶的问道:“田丰又不是声名赫赫之辈,世间难道还有有人冒名顶替?”

    众人闻言都忍不住有些抓狂,现在的田丰说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倒是有些夸张,说他声名赫赫却根本没有人会反对。

    但是眼前这人,反而不屑一顾的样子,岂会不让人抓狂?

    “莫非此田元皓并非彼田元皓?”

    这一刻,所有人心中都浮现出了这个想法。

    刘循却没有感到诧异,第一眼看到田丰的时候,他就知道此人极度不凡。

    故此,在田丰自报姓名以后,他在惊骇过后并没有质疑其虚实。

    因为眼前之人,根本没有假冒田丰的必要,刘循想要查清一个人的身份,却是非常容易。

    整理了一下衣装,刘循敛容再次向田丰作了一揖,正色说道:“先生之名何人不知?先生又何必如此自谦。”

    哪怕处于敌对方,在面对这种名扬天下的名士之时,刘循心中仍旧感到有些激动。

    他不仅没有一丝愤怒情绪,反而以一种仰望的姿态,来观看田丰。

    不要觉得不可思议,汉代风气便是如此。

    一个名扬州郡的名士,就能使得一方诸侯折腰,更不用说是田丰这种名扬华夏的名士了。

    他们骄人的战绩,不但不会成为自身的污点,不会得到敌人的怨恨,反而会得到众人的敬重。

    田丰却是再次回礼,道:“世子身份尊贵,何必如此多礼?”

    “更何况,我从来不认为自己乃是声名赫赫之辈,关中似我这等人物,岂不如过江之鲫?”

    刘循摇头道:“公道自在人心,先生无需自谦。”

    想起了当初在巨鹿隐居之时,自己虽然有些名声却毫无作为,田丰忽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沮授当时名气要远远高于田丰,可是论起两人如今的名气,田丰却是强过沮授太多。

    念及于此,田丰难得有些真情流露,道:“我居于乡间之时,并无半点名声,若非大将军启用我于微末之中,天下人又有谁知道田丰这个名字?”

    刘循没有接话,反而右手一引,说道:“先生还请进入营帐之内,我让人为你准备衣物以及洗澡水,洗漱过后再交谈不迟。”

    身位名士,自然会十分在意自己外表,田丰亦是毫不例外。

    若是套用后世的一句俗语,那就是:头可断,发型不可乱;血可流,皮鞋不能没有油。

    别看田丰现在仍旧是一副风淡云轻的模样,可是对于自己的这副落魄形象,心中多少有些腻歪。

    故此,听见刘循之言以后,田丰当即欣然允诺。

    好生洗漱了一遍,田丰头发尚且没有彻底干,散乱的披在肩膀之上,脸上带着一丝红晕。

    田丰如今四十岁左右,正值壮年,再加上自身气质非凡,洗漱过后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刘循再次看到田丰的时候,不由暗暗想道:“如此出尘的气质,果真不愧为天下名士典范啊。”

    “也不知道先生此来,究竟所为何事。”

    如果说只是私下相会,哪怕两人处于敌对方,刘循也很愿意与田丰高谈阔论,纵然执弟子礼他也心甘情愿。

    可是如今两军交战,田丰却只身进入益州军营寨,却不由不让刘循有所想法了。

    “元皓先生乃是陈文昭左膀右臂,纵然将其强留在营中会背负骂名,我亦在所不惜。”

    刘循虽然敬重田丰,可他毕竟乃是刘璋之子,又是驻守邛崃九折坡的主帅,不可能不为大势考虑。

    “不知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刘循只是在心中思索,并没有开口,李恢倒是目光炯炯的盯着田丰,直言相问。

    田丰端着一碗热羹,抿了一口答道:“我此行前来,乃是为了投奔刘益州耳。”

    这一句话,再次让刘循、李恢凌乱了。

    他们想过,田丰可能会是前来招降,可能会是前来下战书,亦或是前来威逼利诱。

    可是无论两人再如何想,都未曾想到田丰居然会来投降益州。

    没有理会凌乱的两人,田丰自顾自的说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大将军以前虽然礼贤下士,如今却有些失去了本心。”

    “我此行前来,正是为了投奔刘益州,不知两位可愿代为引荐?”

    刘循、李恢两人,仍旧没能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只是死死盯着不紧不慢喝粥的田丰,一时间居然忘记答话。

    田丰等了半晌,却没有得到回复,脸上不由露出了不悦的神色。

    他放下手中的碗,开口说道:“若是两位以为某才能不够,不愿代为举荐,田某这就离开,转投他处。”

    刘循此时才猛然惊醒,急忙上面抓住田丰衣袖,说道:“若是先生来投,家翁定会扫榻相迎,又岂敢怠慢?”

    虽然刘循心中仍旧疑惑,虽然猜测田丰可能另有算计,甚至有可能是假装投降。

    可是只要有千分之一的希望,刘循都愿意赌上一把。

    如今益州局势已经糜烂不堪,武将或死、或降、或逃;文士更是心中慌乱,恨不能劝说刘璋投降。

    真正才华横溢,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谋士,却是找不出一个。

    现在的刘璋,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诸侯身上,希望关中会被攻破,然后陈旭领军撤退了。

    可是求人终究不如求己,假如田丰乃是真心投降,凭借田丰的才能,以及他对关中军的了解,未尝不能帮助益州军反败为胜。

    退一步讲,就算不能反败为胜,想必也能够帮助益州挡住关中军。

    田丰看到刘循的举动,脸上才露出了笑意,捋着胡须说道:“刘益州若是愿意接纳田某,我自会效犬马之劳。”

    对于田丰投降益州之事,刘循不敢怠慢,一面派人快马加鞭将此事报于刘璋,一面派遣心腹之人护送田丰前往牦牛。

    一路之上,田丰看见了邛崃大山的险峻,心中更是唏嘘不已。

    就在田丰尚未赶到牦牛之时,新建的州牧府内,众人却已经吵翻了天。

    不少人更是脸红脖子粗的大声吼道:“田丰投降,这怎么可能?此间一定有诈!”

    又有人说道:“纵然有诈,田丰只是一人,又能翻起多大风浪?”

    刘璋看到争论不休的众人,疲惫的揉了揉眉头,继而摆了摆手说道:“此事待田先生抵达以后,再作商议。”

    在刘璋心中,他也奢望田丰能够投奔自己。

    都说刘璋不会用人,其实并不是他不想用,而是没有识人之能。

    看看刘璋所启用的那些文武,历史上大多都主动投降了刘备,就可以看出他眼光究竟有多差了。

    可是田丰早已名扬天下,乃是众人公认的顶级谋士,刘璋哪怕再不能识人,也知道田丰非常厉害。

    假如田丰真心投降,刘璋却也绝对不会吝啬自己的器重。

    田丰抵达牦牛以后,刘璋待其甚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并且赠送给了田丰一座很大的府邸。

    不仅如此,官爵、金银、珠宝、美人、家仆、护卫,刘璋毫不吝啬自己的赏赐。

    刘璋对待田丰,哪怕较之历史上曹操对待关羽,亦是不逞多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田丰,刘璋本人亦是执礼甚恭,完全没有摆州牧的架子,使得益州文武眼红无比。

    然而,刘璋心中少还有些警惕,至少在没有弄清楚田丰是否真降之前,他也不会真正信任田丰。

    刘璋所要做的,就是不停施恩义,仅此而已。

    又过了一段时间,刘循发来密信,信中讲述了当时在关中军营寨之内发生的事情。

    当刘璋得知陈旭准备撤兵,然后杀奔凉州为自己族弟报仇的消息以后,不由大喜过望。

    对于田丰屡次劝谏陈旭莫要退兵,虽然心中有所不喜,却也对于田丰投降之事,有了些许相信。

    (今天的章节提前发,顺便再唠叨一下,起点那边能领大神之光的书友,麻烦帮忙领一下,这样虽然没有什么实质东西,却会比较好看。)

第793章 法正献策

    刘璋并没有高兴太久,就传来了关中军非但没有撤兵,反而率领大军屠掉临邛,随后连克汉嘉、徙县、严道数城之事。

    这个消息对于刘璋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本来计划之中,至少能够抵挡关中军半年的防线,却是如此轻易崩溃,刘璋更是勃然大怒。

    他下达命令,将那些没有守满十日,或者投降关中军的守城将领家眷全都处死。

    哪怕黄权等人再三劝谏,刘璋却是恼羞成怒,丝毫不听。

    直到盛怒的刘璋拂袖离开以后,黄权才脸色灰白,痛哭流涕的说道:“我当初向主公献这条计策,也不过是为了鞭策守城将领罢了。”

    “然而陈文昭行那屠城之举,致使诸城皆降,又岂是守城将领战之罪?”

    “主公如此不近人情,把那些将领家眷屠戮殆尽,岂不会使得其余诸将心寒?心若冷了,又有谁会拼死作战?”

    “因我当初一言,而使得数百无辜之人亡命,我又有何颜面继续待在此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