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军神-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刘璋出兵八万,诈称十五万;刘表出兵五万,诈称十万;陈旭出兵六十万,诈称一百万。

    由于交通不便,汉中的侦查手段也并不十分高明,故此根本没有摸清这三路诸侯的真实兵力。

    张鲁咽了咽口水,嘶哑着嗓子说道:“陈文昭麾下兵马真的有一百万么?”

    也怪不得张鲁如此不堪了,百万兵马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整个汉中所有百姓加起来也不过一百万左右罢了。

    饶是如此,汉中也是整个大汉人口众多,屈指可数的郡城了。

    黄巾起义以前,整个汉中之地也只有不到三十万左右的人口。若不是关中、凉州连年战乱不休,不少百姓涌往汉中,这里的人口根本不可能膨胀到一百万。

    现在整个凉州所有汉人加在一起,人口也不足四十万。由此可以推测,如今汉中的百万人口,有多么恐怖了。

    纵然张鲁以五人抽一丁的征兵方式,也最多只能聚集二十万人马,又如何能够与关中的百万大军相抗衡?

    现在张鲁的心中非常恐慌,他已经后悔当初听从杨松的建议,在汉中称王了。

    阎圃脸色十分凝重,说道:“刘璋、刘表这两路兵马,应该是虚张声势,麾下真实的数量,可能只有他们所报的一半。”

    “然而,北方的关中兵却是铺天盖地,不计其数,根本没有办法估量详细人数。以我观之,纵然没有一百万人马,应该也不会少于五十万。”

    王府之内的众人闻言,全都面如土色,心中惧怕不已。

    张鲁有些失魂落魄的说道:“这,这到底该如何是好?”

    荆州兵攻打上庸,因为距离南郑太过遥远,张鲁尚且并不担心。然而益州兵攻打沔阳,张鲁却不得不派重兵把守。

    因为沔阳乃是南郑西边门户,只要沔阳城破,益州军就会立刻兵临城下。

    好在汉中地势险峻,张鲁曾经亦数次击退益州军,对于益州兵马也并不是十分忌惮。

    然而,现在张鲁要面对的是三路强大的诸侯,需要分兵把守汉中。这样一来,汉中的兵力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阎圃说道:“从北方攻打汉中的道路共有六条,陈文昭兵力众多,若是分出六路大军攻打汉中,情况会更加不妙。”

    阎圃的担心也并非没有道理,虽说关中兵南下的六条道路都非常险峻,易守难攻。然而,哪怕陈旭兵分六路,每路仍旧有十万人马。

    纵然这些道路再如何地势险峻,没有两万人马也很难守住。如此一来,只是抵御北方的陈旭就要十二万人马。

    虽说汉中极限征兵可以征得二十万人马,可是以前张鲁没有料到这种情况,境内兵马只有十万之众,这还包含了各个郡县的郡国兵。

    这样算来,张鲁能够调动的兵马也只有八万左右。再除去抵挡刘璋、刘表的人马,汉中能够调集五万兵马防御北方关中兵,都有些困难。

    也就是说,凭借汉中的一郡之地,无论如何都抵挡不住三路诸侯的围攻。

    张鲁想到其中的关键,脸色当即变得煞白。

    杨松见此情形,想起了临走之前董芬的话,脸色有些变幻不定。

    董芬也就是董昭的化名,他现在已经向杨松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且向杨松承诺:只要杨松能够劝说张鲁投降大将军陈旭,就可以保得汉中杨氏的荣华富贵。

    不仅如此,张鲁这个汉中之主也会得到大将军的礼遇。

    杨松当初听闻三路诸侯攻打汉中的时候,每日都是心惊胆战,得知了董昭的身份以后,他又如何不明白,自己已经中了董昭的圈套?

    可是现在汉中已经很难得以保全,若此时不趁机投降实力强大的陈旭,恐怕以后再无机会。

    念及于此,杨松心中自然就有了计较,而后将董昭奉为上宾。

    此时杨松见众人全都苦着一张脸,顿时上前说道:“如今三路大军压境,汉中已经难以保全,师君何不将关中献于大将军?”

    “大将军出身太平道的黄巾军,与师君的天师道颇有渊源。只要师君能够献城投降,相比大将军也不会再为难师君,反而会因为那段香火情,保得师君一生富贵。”

    杨松语音刚落,张鲁麾下的文武全都面露意动之色。也许现在的汉中文武,投降陈旭才是最好的选择。

    张鲁闻言一怔,而后说道:“吾现在称王,大将军又岂肯放我一条活路?”

    杨松心中一喜,急忙说道:“今日大将军使者已经来到我的府邸,告知与我,只要主公能够除掉王爵献城投降,必会得到大将军优待。”

    “若是使君不信,不妨现在就将关中使者召上来,仔细询问一番。”

    杨松说这话的时候得意洋洋,却没发现张鲁、张卫、阎圃已经变了脸色。

    关中的使者进入汉中没有直接拜访张鲁,反而先去面见杨松。再加上之前,杨松一力建议张鲁称王,现在又劝谏张鲁投降陈旭,却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张卫猛然拔出腰中佩剑,指着杨松厉声说道:“你这贼厮,莫非早与关中有勾结,想要将汉中卖与陈旭?”

    话毕,张卫就挺剑上前,准备杀掉杨松。

563。第563章 调兵遣将

    杨氏乃汉中名门望族,把持着汉中的军政大权,哪怕张鲁想要动汉中杨氏,也要忌惮三分。

    这也是为什么,张鲁占据汉中以后,大肆提拔重用杨氏中人了。其中杨松乃是张鲁的谋士,杨昂、杨任、杨柏都是汉中统兵大将。

    张卫要上前杀杨松,杨昂等人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全都过来架住了张卫。

    杨松虽然贪财忘义,没有什么才能,终究是汉中杨氏的重要人物,自然有着属于世家子弟的傲气。

    当初张鲁入驻汉中,若非借助杨氏,不见得能够在这里站稳跟脚。再加上杨氏庞大的势力,故此杨松并不十分忌惮张卫。

    今日他没有想到,张卫居然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要来杀自己,当即勃然大怒。

    杨松指着张卫,怒声喝道:“师君在此,又岂容你这这里放肆?莫要以为你乃是师君的胞弟,就可以如此肆无忌惮。”

    斥责完了张卫以后,他当即脸色一变,哭丧着脸来到张鲁面前说道:“某忠于师君之心,苍天可鉴。张卫却不明不白的想要当众杀我,还请师君能够为我做主。”

    张卫被杨昂等人拦住挣脱不得,听见杨松的话以后,当即怒声说道:“当初若不是你极力劝谏主公称王,又怎会招来此等大祸?”

    “现在你又勾结关中使者,想要卖主求荣,难道还不当杀?”

    抓住张卫的杨任闻言,却是脸色一沉,说道:“饭可以乱吃,话却不能乱说。吾兄长只是一心为师君考虑,投不投降大将军,也是看师君的意思,又何谈卖主求荣?”

    “你当初不也是一力劝谏师君称王么?”

    张鲁看着强势的杨氏众人,眼中闪过一道微不可察的厉色,只不过被他很好的掩饰过去罢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若不是非常强势的诸侯,都要受到当地豪强、以及世家大族的掣肘。纵然是那些雄才大略的君主,亦是不能完全消除当地世家大族的影响。

    就好似袁绍为了在冀州站稳跟脚,就重用冀州本地人氏沮授、审配,让他们一个掌军事,一个掌内政。相比较而言,许攸等人的权势就要逊色许多。

    张郃、高览这两个冀州本地人氏能够得到重用,也未尝没有他们家世的缘故。其他诸如曹操、刘表、孙策等人,也都受到了当地世家大族的严重掣肘。

    张鲁虽然名义上乃是汉中之主,然而杨氏的影响力遍布整个汉中,张鲁却一直没有彻底掌控汉中。

    以前杨氏之中的几人,对于张鲁倒还十分谦卑,没有想到在汉中四面楚歌的时候,他们居然变得如此胆大妄为。

    强行压住心中的怒火,张鲁斥责张卫道:“杨长史对吾忠心耿耿,一心想要为我出谋划策,公则又怎能对杨长史如此不敬?”

    张卫正要反驳,但是看到张鲁阴沉的脸以后,只得低头不语。

    他也知道杨氏在汉中势力极其庞大,现在正是汉中生死存亡之际,与他们闹翻没有什么好处。

    张鲁对于如今的局势也非常无奈,正皱着眉头思考该如何的时候,忽然有人急匆匆的闯了进来。

    信使大声说道:“师君,关中大将徐晃率领五万人马,从凉州绕道直接领兵抵达阳平关城下。那徐晃放出话来,说五万大军只是先锋,若是师君不早日投降,破城之日鸡犬不留!”

    张鲁闻言失声叫道:“从凉州绕道抵达阳平关城下,至少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徐晃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兵临城下?”

    信使的话,在汉宁王府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任谁也没想到,关中兵既然这么快就抵达了阳平关城下。

    若是关中大军从子午谷、骆谷道、斜谷道、陈仓故道兵临城下,众人也都不会这么惊讶。

    然而徐晃走的这条路线,乃是关中通往巴蜀距离最远、最靠西边的路线,也就是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路线。

    若非关中早就觊觎汉中之地,绝不可能这么快就兵临城下。想到关中兵这次的南征蓄谋已久,众人都感觉到了深深的寒意。

    杨松趁着张鲁六神无主的时候,再次谏道:“关中兵蓄谋已久,师君若不趁早投降大将军,待城破之日悔之晚矣!”

    杨松话音一落,就有不少文武也都纷纷应和。

    就在此时,又有信使来报:“关中细作已经得到消息,北面的关中大军全都往凉州绕去,很有可能会走徐晃的那条路线,攻打阳平关。”

    张卫当即说道:“陈文昭若是兵分六路,吾尚且有些忌惮。现在他合兵一处,准备带领大军攻打阳平关,吾却是丝毫不惧。”

    “阳平关险峻无比,纵然关中兵大军压境又有何妨?兄长还请与我两三万兵马,某定然要让那陈旭有来无回。”

    张鲁有些犹豫的说道:“关中兵实力强盛,贸然与之为敌恐怕会自取灭亡啊。”

    张卫当即奋然说道:“若是某兵败身亡,兄长再投降不迟;若侥幸击破关中兵,兄长休要再提投降之事!”

    张鲁禁不住张卫的苦苦哀求,只得答应给他三万兵马前去防守阳平关。在张鲁心中,也未尝没有一丝击败陈旭,名扬天下的侥幸心理。

    只要张卫能够守住阳平关两三个月,关中的百万大军,必定会因粮草不济而不战自退。那个时候,刘璋、刘表也都不足为虑了。

    见兄长同意自己领兵拒敌,张卫当即大喜过望,就要点齐兵马杀奔阳平关。

    杨松却忽然谏道:“吾素闻关中兵骁勇善战,猛将、谋士不计其数,张卫将军既然决定与关中兵决一死战,不妨多带几员将领前往,好倚为臂膀。”

    对于杨松的好心提议,张卫虽然感到不可思议,仍旧觉得有些道理。他正准备讨要几员大将随他一同前往,就听到了杨昂、杨任请战的声音。

    张鲁思量半晌,终究还是同意了两人的请战。

    一直站在旁边不说话的阎圃,眼中忽然闪过一道莫名的光芒,上前说道:“主公,某愿意随军出征,为张卫将军出谋划策。”

    张卫闻言大喜过望,当即说道:“若有阎主薄一同前往,此次必定能够大破关中兵!”

564。第564章 密谋

    阳平关城下,徐晃挥舞着手中的大斧,遥指城中守军厉声喝道:“天兵到此,逆贼何不早降?如若不然,待我大军破城之日,鸡犬不留!”

    徐晃连续叫阵几日,阳平关守将都不敢答话,更不敢出战,只是高挂免战牌紧守城池。

    刘辟忍不住说道:“徐将军,我等抵达阳平关已经有五日之久,这段时间只是每日叫阵也不攻城,这却是何道理?”

    龚都亦是说道:“现在阳平关的守军尚且不多,纵然城池险峻易守难攻,我等也未尝没有希望将其攻下来。若是待汉中援兵抵达,再想破城恐非易事啊。”

    徐晃抬头望着依山而建,城墙高大的阳平关,微微摇头说道:“想要强行攻破阳平关绝非易事,主公让我兵临城下,只需给城内的守军造成压力即可,无需攻城。”

    话毕,徐晃看了看天色,当即下令鸣金收兵。

    阳平关守将见徐晃领兵撤退以后,这才常常舒了一口气。虽然阳平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然而每当他看到城下精锐的关中兵以后,都会觉得有些害怕。

    徐晃这次带领的五万大军,可不是文昭新招募的军队,而是关中真正的精锐部队。

    这些士卒很多都经历过几场战事,浑身上下杀气腾腾。他们排成整齐的方阵,只是那种气势就令人畏惧。

    回到营寨之后,没过多久龚都就急匆匆跑到了徐晃面前,焦急的说道:“徐将军,汉中援兵已经抵达阳平关,城内又多了三万守军。”

    徐晃闻言却是眼睛一亮,而后微微颔首,说道:“我知道了。”

    看着徐晃云淡风轻的样子,龚都当即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道:“我等既然身为先锋,自当逢山开山,遇水搭桥,为主公攻城略地。”

    “可是现今,我等率领五万精锐之师,却每日在阳平关外空耗钱粮。若是主公带大军抵达此地以后,岂不会怪罪我等?”

    徐晃也知道龚都一心为公,倒也没有在意他的话,反而说道:“此次夺取关中的战略,主公早已布好了大局,吾现在的举动亦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

    “临走之前,主公曾经说过: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上策。此事你休要再问,城破之日已经不远矣!”

    龚都虽然仍旧满心狐疑,却没有再继续追问。

    目送龚都离开以后,徐晃才喃喃自语道:“希望军师的谋划不会出现什么纰漏。”

    当初徐晃如同神兵天降一般,抵达阳平关城下,见城中只有三千守军,未尝没有蠢蠢欲动的心思。

    然而,当他详细查看了一下阳平关的地势、城防之后,当即熄灭了强攻的念头。

    阳平关实在太过险峻了,若非逼不得已,徐晃绝对不愿意手下这些精锐士卒,因为强攻死在城墙之下。

    而且依照徐晃的推测,若是让他带领三千兵马守阳平关,纵然有十万大军来攻他也毫不惧之。

    徐晃现在带领五万兵马,而且没有携带攻城器械,想要打下阳平关却是有些不太现实。

    却说张卫带领阎圃、杨昂、杨任,以及三万兵马抵达阳平关之后,才长长舒了一口气。他唯一害怕的就是,在自己领兵抵达阳平关之前,这个关隘就已经失守了。

    现在有了三万兵马的入驻,张卫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守住阳平关,将关中大军全部挡在城外。

    大军入城休整了一番之后,杨任当即说道:“兵法云:久守必失。我等何不趁着关中大军尚未抵达之前,先挫掉敌军士气。如此一来,阳平关才能更好的守住。”

    张卫来了兴趣,问道:“如何挫掉敌军士气?”

    杨任道:“贼军现在只有五万人马,彼见我等每日不敢出城迎战,必定以为我等心有怯意,防备松弛。若是我等趁夜劫营,未尝不能大败敌军。”

    张卫闻言,脸上当即露出了意动的神色。

    阎圃却是厉声说道:“贼人得知我等援军已至,必定心中警惕,若是贸然出城劫营,必逢败绩。”

    “更何况,徐晃乃是关中名将,兵法韬略出众,勇武过人,绝非易于之辈。愚以为,出城劫营之事不可为。”

    相比起杨任,张卫还是更加信任阎圃。况且阎圃之言也非常有理,张卫遂否决了杨任出城劫营的建议。

    次日一大早,徐晃再次领着关中兵前来叫阵,并且派遣士卒在阵前对张卫百般辱骂。张卫闻言当即勃然大怒,就要出城迎战。

    张卫、杨昂对视一眼,亦是纷纷在后面鼓动张卫出城作战。

    阎圃却急忙抱住张卫,苦口婆心的说道:“关中兵骁勇善战天下皆知,张将军深得主公器重,才能够领兵前来阳平关御敌。”

    “若是因为一时冲动而贸然出战,使得阳平关失守,那么整个汉中必定不保矣,还请将军三思而后行。”

    阳平关距离南郑并不太远,只要这个关隘失守,关中兵就可以长驱直入,旬日之内兵临南郑。

    也正是因为两个城池相距很近,张卫才能够迅速领兵前来支援。

    故此,阳平关对于汉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整个汉中的生死也都寄托在了阳平关身上。阎圃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极力劝谏张鲁死守城池,莫要轻易出战。

    张卫愤怒的脑袋忽然清醒了,虽然心中仍旧恼怒,却也不再言出城迎战之事,只是咬牙切齿看着在城外骂阵的关中兵。

    就这样,无论关中兵如何辱骂、叫阵,张卫只是死守城池也不出战。他最后被骂得忍不住了,索性将让阎圃守城,他却跑到城中四处巡视。

    徐晃也一直没有领兵强行攻城,这段时间他已经能够感觉得到,士卒们的锐气快消消磨殆尽了。

    这一天晚上,杨任、杨昂两人在一个隐秘的位置密谋。

    杨任道:“临走之前,大兄让我们找准时机献城投降大将军。可是张卫、阎圃盯得十分紧,关中兵也没有攻城,现在想要献城恐怕不容易啊。”

    杨昂却是说道:“大将军尚未领兵到来,纵然此时献城投降,我等所得到的好处恐怕也不会太多,还是再等一段时间吧。”

565。第565章 刘袁之战

    陈留外面,袁军黑压压的一片。

    他们带上自己战死袍泽的尸体,默默往后面退去,脸上布满了疲惫。

    夕阳西下,晚霞布满了天空,整个战场都被鲜血染成了红色。鲜血与天际红彤彤的晚霞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惊心动魄的美丽。

    袁绍右手紧紧握住剑柄,手上青筋暴起,脸色阴沉的看着远处的城池。

    一个多月了,袁绍领兵南下攻打刘备,已经耗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再加上远征公孙瓒所消耗的时间,袁绍今年已经连续征战了半年之久。

    虽说冀州富庶,人口众多,却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啊。特别是前几年席卷大汉的饥荒,就连冀州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