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军神-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吟半晌,戏志才继续说道:“奉孝回来,可曾听闻边让之事?”

    听到这里,郭嘉脸色一沉,说道:“志才,你在兖州,又怎会让主公犯下如此大错?”

    “边让乃是闻名海内的名士,与陈留张邈,以及兖州很多豪门大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主公杀掉边让,兖州根基必定不稳啊!”

    戏志才咳嗽了两声,才说道:“杀边让,是我给主公出的计策。”

    郭嘉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

    戏志才撇了撇嘴,不屑的说道:“边让只是一介腐儒,徒有虚名,杀与不杀,本就无关紧要。”

    “然而,杀边让是假,除张邈以及兖州心怀不轨之辈才是真。”

    郭嘉是个聪明绝顶之人,他心念急转之间,就知道了戏志才的意思,当即就失声叫道:“志才,如此行事,稍有不慎,就会使得主公无家可归啊!”

    戏志才苦涩的笑了一下,说道:“本来我还不想这么快行动,但是并州陈文昭,却是给了主公太大的压力。”

    “主公又不能无故除掉张邈,我这才鼓动主公杀边让。”

    自古以来,华夏就讲究师出有名。张邈不但与曹操乃是至交好友,曾经更是尽心竭力的帮助过曹操。

    虽说张邈割据陈留郡,使得曹操没有彻底掌控兖州。然而,张邈名义上,仍旧是拥立曹操为兖州之主。

    若是曹操平白无故的杀掉张邈,必定会使得众人心寒。

    与之相反,边让自持名声,数次在众人面前诋毁曹操。曹操杀边让,至少还有借口。

    因此,戏志才就想要先除去边让,然后逼反张邈,并且引出兖州那些心怀二志的大族。

    如此一来,虽然兖州可能会起内乱。却可以破而后立,使得曹操彻底掌控兖州。

    现在的兖州,虽然名义上乃是归曹操管辖。但是他毕竟没有朝廷的正式的册封,名不正而言不顺。

    而且,兖州乃是富庶之地,境内世家大族多不胜数。

    并不是所有人,都以为曹操乃是一位明主,很多人心中并不愿意,让曹操占领兖州。

    虽然曹氏集团仗着兵锋,可以暂时镇住这些人。然而,若是兖州与其他诸侯交战,就难保他们不会勾结敌人了。

    现在,兖州南有袁术,东有陶谦,他们都与袁绍交恶。

    曹操唯袁绍马首之瞻,就连他的兖州牧之位,都是袁绍封给他的。他自然要为袁绍,抵挡这两路诸侯。

    是以,现在的兖州,可以算得上是内忧外患。

    戏志才的眼神有些迷离,他自顾自的说道:“如今正值诸侯奋起,势力膨胀的阶段。若是主公被困于兖州这个四战之地,待其余诸侯崛起以后,主公再有所想发展,势必难如登天。”

    “为今之计,只有快刀斩乱麻,迅速平定兖州后患,才能继续向外扩张。”

    这个时候,郭嘉的心也完全平静了下来。

    他思考了半晌,才继续向戏志才问道:“志才,彻底平定兖州之后,主公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放在哪里?”

    瞟了郭嘉一眼,戏志才有些似笑非笑的说道:“奉孝何故明知故问?”

    郭嘉正色道:“并非我明知故问,而是想听志才的高见。”

    话毕,郭嘉目光灼灼的望着戏志才。

    戏志才见郭嘉不似说笑,这才正色道:“如今袁本初与公孙瓒交战不休,主公既然暂时依附于袁本初之下,自然要与公孙瓒为敌。”

    “然,汝南袁公路,徐州陶恭祖,都与公孙瓒结盟。因此,这三路诸侯,都是主公大敌。”

    “幽州刘虞,素来与公孙瓒不合。他虽然贵为幽州牧,公孙瓒对于他的命令,却是从不遵守。某料定,着这两人早晚必有一战。”

    郭嘉点头道:“虽然如此,刘幽州不擅兵事,早晚必为公孙伯圭所败。”

    戏志才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纵观天下诸侯,袁本初、主公、幽州牧刘伯安、以及荆州牧刘景升,可以算得上是实际上的盟友。”

    “公孙伯圭、袁公路、陶恭祖,也算得上是盟友。”

    “然,汝南袁公路,虽然实力不弱,其人却是志大才疏。更兼袁公路与刘景升,屡次交战。有着刘景升的掣肘,袁公路将不足为虑!”

    “公孙伯圭虽然有着狼子野心,亦绝非成事之人,纵然横行一时,最终必为袁本初擒矣!”

    戏志才说公孙瓒狼子野心,倒也没有胡说。公孙瓒身为刘虞的下官,却居功自傲,不将刘虞放在眼中。

    并且他与袁绍交战之时,就自封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

    公孙瓒既没有袁绍的威望,也没有天子这个汉室正统在手中,居然胆敢擅自册封刺史这样的官职。

    由此可见,公孙瓒自大到了何等地步。

    他的如此行事,简直狂妄到了极致,并且将自己的狼子野心,表露无疑。

    “徐州富庶,东临大海,钱粮盈仓,盐铁充足,人口数百万,实乃天府之国。”

    “主公若取徐州,必定可以使得自身实力迅速膨胀。如此一来,才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

    郭嘉听见戏志才的话,脸色却有些阴沉:“徐州陶恭祖,素与主公不和。之前虽然有所交锋,战事却并未扩大。”

    “主公父亲,在董卓乱政之时,就已经避祸徐州琅琊国。自主公与陶恭祖交恶以来,主公之父,俨然已经成为了陶恭祖手中的人质。”

    “主公若是攻取徐州,太公等人的性命,必定难以保全啊!”

303。第303章 志才遗计

    戏志才眯起了眼睛,幽幽说道:“主公有吞吐宇宙之志,得失之间,必定能够有所选择。”

    戏志才的言下之意,就是让曹操舍弃自己的父亲,而后攻取徐州。

    郭嘉闻言,不可置信地盯着戏志才。

    也许,正是因为戏志才已经不久人世,他才敢献出这样的计策。

    不然的话,纵然曹操接受了这条计策,向曹操献计之人,日后必定也不会有好下场。

    戏志才在郭嘉的府上,与他交谈了很久,这才离开。

    随着边让的身死,整个兖州,都呈现出一阵诡异的平静。时间不停的流逝着,但是预料中的内乱,却仍旧没有出现。

    而一代顶级谋士戏志才,却没有等来所谓的叛乱,没有在生前,为曹操彻底清除兖州的内患,就溘然长逝。

    “志才!”

    当曹操得知戏志才的死讯以后,急忙来到戏志才的府中,抱着戏志才的尸体痛哭流涕。

    先有戏志才,后有郭奉孝,曹操手下这两个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都是英年早逝。

    特别是戏志才,史书中只记载: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

    依照曹操的识人眼光,能被他器重的谋士,又岂会差到哪里?

    历史上,戏志才去世以后,当时曹操的手下,还没有郭嘉。

    曹操在进攻徐州之时,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同谋叛乱,引领吕布进入兖州为主。

    一时间,兖州数郡郡守皆响应起事,仅余鄄城、范城、东阿三座县城尚属曹操领地。

    后来,经过将近一年多的激烈争夺,曹操再次取得了整个兖州。自那以后,曹操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兖州之主。

    直到曹操迎回献帝以后,感觉身旁没有一个,能够与他纵论天下之人,这才作书给荀彧,说道:“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荀彧这才举荐郭嘉,曹操将郭嘉召来,与他谈论天下事,甚喜之,这才说道:“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由此可见,在荀彧眼中,郭嘉可以与戏志才相提并论;在曹操眼中,郭嘉是接替戏志才的谋士。

    可以说,曹操的是一生之中,只有两个谋主,一个是戏志才,一个就是郭嘉。

    所谓的谋主,并不是单纯的谋士。

    曹氏集团的谋士,虽然也很有才华,但是除了戏志才与郭嘉,其他人所献的计策,曹操不见得会全部采纳。

    而谋主,就是深得君主信任,并且能够让君主言听计从的谋士。除此之外,谋主还要有着过人的才华。

    只有满足以上的三点,才有资格被称为谋主。

    谋主的作用,毋庸置疑。他们能够在自己主公有着错误决定的时候,劝说自家主公回心转意。

    正如赤壁之战一样,虽然曹氏集团,有很多人都劝说过曹操,认为不能妄自发动战争。但是曹操却没有听进去,一意孤行的想要一举消灭刘备、孙权。

    赤壁之战曹操兵败以后,他就曾经感叹过:“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这句话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若是郭嘉活着,必定能够劝说我不发动赤壁之战。

    第二种解释:若是奉孝活着,自己就不会中周瑜的计策了。

    正如前面所讲,谋主的作用,不单单是出谋划策,而是指他献的计策,能够得到君主的采纳。

    那个时候的曹操麾下,有着贾诩、程昱、荀攸、荀攸、刘晔、钟繇、司马懿这么多的顶级谋士,他们这些人比不上郭嘉吗?

    不见得!

    但是他们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却是肯定比不上郭嘉得。同样一条计策,也许郭嘉献给曹操,曹操会采纳,其他人献给曹操,他就不见得会采纳。

    可以说,戏志才死后,才有郭嘉;郭嘉死后,曹氏集团再无谋主。

    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过戏志才的光辉事迹。但是凭借曹操与荀彧的评价,可以看出戏志才非凡的才能。

    如今戏志才不幸早死,却是断了曹操一臂。

    郭嘉立于戏志才的尸体旁边,对曹操轻声说道:“主公还请节哀!”

    话毕,他从怀中拿出了一封书信,双手奉给曹操,说道:“主公,这是志才临死之前给我的书信,他让我务必将书信转交给主公。"

    虽然对于书信中的内容,郭嘉能够猜到。但是他却是装作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

    曹操抹了一把眼泪,接过郭嘉递过来的书信,打开之后,看见了书信上面,有些斑斑血迹。

    看到这里,曹操的眼泪,更是忍不住流了下来。他可以想象,在戏志才死前,强撑着病体,给他写了这样一封书信。

    仔细看完了那封带着血迹的书信,曹操没有说话,只是将它折了起来,慎重的收进怀中。

    戏志才的死亡,使得远在并州的陈旭,心中松了一口气。

    曹操所占领的整个兖州,仍旧是一片祥和,丝毫没有出现,戏志才所预料中的动乱。然而,曹操与郭嘉却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罢了。

    这一日,曹操召集帐下文武,对他们说道:“我虽然得到了兖州,但是兖州牧的名号,却不是天子册封。”

    “志才死前,曾写过一封书信,让奉孝代他交给我。书信中就已经指出,若想成就大事,必定要名正言顺。”

    “因此,我欲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觐见天子,好落实兖州牧的职位。”

    曹操帐下文武,闻言都开始窃窃私语。只有郭嘉一人,立于一旁,不发一语。

    刘晔率先出言:“主公之言大善,然欲要前往长安,就必须要先经过河内郡或是河南尹。”

    “如今这两个郡城,都被并州军占领,想要借道西进,必先征求陈文昭的同意才行。”

    荀彧亦是出言道:“李傕、郭汜狼子野心,威逼天子,与董卓无异。兖州派出去的使者,纵然能前去长安觐见天子,得到册封,亦是李傕等人的授意。”

    “主公曾经身为讨伐董卓的首倡者,如此行事,冀州袁本初,以及天下诸侯,又会怎么看待主公?”

    荀彧说的不错,曹操派遣使者进入长安,虽然名义上是觐见天子,却也要接受李傕等人的册封。

    自从诸侯讨董开始,曹操一直都是唯袁绍马首是瞻,以前的东郡太守,以及现在的兖州牧之位,都是袁绍册封的。

    曹操若是派人前去长安觐见天子,恐怕就会引起袁绍的不满。

    荀攸心中一动,在心中暗暗想到:“莫非主公想要摆脱袁本初,自立门户?”

    现在的曹操,虽然也算得上是一方诸侯,但是他的地位,却是非常尴尬。

    就如同青州刺史单经一样,他接受的是公孙瓒的册封,即便是一方诸侯,也是公孙瓒的部下。

    曹操不管是接受袁绍的册封,还是帮助袁绍抵挡袁术、陶谦,他都在自己身上,打上了袁绍的烙印。

    虽然智谋之士,都能看出曹操早晚都会自立门户。但是曹操现在尴尬的位置,仍旧会给他招募人才,带了一定的困难。

    曹操坐在主位上,冷眼观看帐下文武的议论。过了一柱香的功夫,他才说道:“此次前往长安,是接受天子的册封,而非接受李傕等人的册封。”

    “我意已定,尔等休要再言!”

    曹操的魄力,毋庸置疑。一旦他下定了决心,就很难再改变心意。

    况且,戏志才在遗书中说得非常清楚,前去长安觐见天子,有三个好处。

    第一,正如荀彧想的那样,可以摆脱袁绍的控制,自立门户。

    其二,有了朝廷的册封,曹操才能够名正言顺的成为兖州牧。

    其三,自从诸侯讨董开始,关东诸侯对于朝廷的任命,都有些不以为然。就像袁绍、公孙瓒那样,没有经过朝廷的同意,就随意册封官职。

    哪怕董卓身死,李傕、郭汜执掌长安以后,这种现象仍旧没有发生改变。

    若是曹操能够第一个派人前往长安,觐见天子,接受朝廷的册封,就会在天下人面前,表露出一副忠于汉室的样子。

    如此一来,那些对于汉室心怀忠诚之人,势必会前来投奔曹操。

    就这样,曹操一面派人前往并州,向陈旭商议借道河内郡之事;一面派遣使者,准备给天子带去贡品。

    兖州的使者离开没多久,袁绍在界桥大败公孙瓒、以及公孙瓒逃回幽州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与这个消息一起过来的,还有袁绍的一个使者。

    袁绍的来使正是曹操的好友许攸,曹操见到许攸以后,非常高兴,拉着许攸说了很多话。

    两人交谈很久,曹操才问道:“子远,本初谴你过来兖州,不知有何事情?”

    许攸说道:“这次大败公孙瓒,冀州终于可以腾出手来了。吾主任命袁伯业为扬州刺史,派其前往扬州任职。”

    “扬州距离冀州太远,吾主不能发兵相助,还请孟德派兵助战,帮助伯业坐稳扬州。”

    伯业正是袁遗的表字,他是袁绍的堂兄,素来与袁术不合。袁绍任命他为扬州刺史,就是想要与袁术争夺扬州。

    曹操听见许攸的话,心中却是极度不满。

304。第304章 曹嵩

    扬州的两袁之战,毫无疑问的爆发了。

    被袁绍寄予厚望的袁遗,却是被袁术摧枯拉朽一般消灭,就连袁遗本人,亦是死在了乱军之中。

    曹操虽然不愿意成为袁绍的打手,但是现在,他还需要多多仰仗袁绍。因此,曹操也不得不派兵,准备与袁术一决雌雄。

    袁遗的突然败亡,却让曹操心中窃喜不已。他自忖,现在兖州终于不用出兵扬州了。

    然而,大败袁遗的袁术,却是有些自信心膨胀。

    初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93年。

    袁术以曹操的兖州牧名不正言不顺为借口,联合朝廷册封的兖州刺史金尚,悍然出兵攻打曹操。

    金尚乃是献帝委派的兖州刺史,字元休,京兆人也。他被封为兖州刺史的时候,曹操已经实际掌控了兖州。

    金元休前往兖州任职,却被曹操拒之门外。金尚无奈,只得流离失所,几至灭亡。

    当袁术找到金尚,说要帮他夺回兖州之时,金尚虽然明知这是袁术想要攻打兖州,仍旧同意了袁术的要求。

    袁绍拥有金尚这个正牌的兖州刺史,占据大义名声,与曹操战于匡亭。

    然而曹操帐下兵精将勇,谋士出众,双方交战没有多长时间,袁术就被曹操击败,只得退保雍丘,南回寿春。

    奈何守将陈瑀不让其入城,袁术只得退守阴陵,集合军队攻击陈瑀,陈瑀逃回下邳。

    而后,袁术自领扬州牧,又兼称徐州伯,封部将张勋、桥蕤为大将军。李傕等攻入长安后,想结交袁术,于是封袁术为左将军,假节,进封阳翟侯。

    自此,袁术占领淮南富庶之地,更得朝廷册封,名正言顺,虎视兖州。

    却说冀州袁绍,在界桥大败公孙瓒,公孙瓒虽然退守幽州,两方诸侯仍旧屡有交战。

    李傕、郭汜掌权以后,派遣太傅马日磾持节,以及太仆赵岐为副手安抚天下。太傅马日磾前往扬州之时,被袁术扣押。

    反观名士赵岐,却是深得曹操、袁绍敬重。两人听说赵岐来了以后,都停止作战,率军在数百里外迎接赵岐。

    最后赵岐仗着自己的名望,分别说服袁绍、公孙瓒两人停战。持续了一年多的北方战事,就这样暂时平息了下来。

    赵岐虽然在其中起了一些作用,但是公孙瓒与袁绍两人交战太久,全都士卒疲惫、粮草不济。纵然没有赵岐的出现,两人早晚也会罢兵。

    赵岐的出现,只不过是给两人一个台阶下罢了。然而,两人既然结怨已久,纵然暂时罢兵,早晚也会继续开战。

    袁绍、公孙瓒罢兵,曹操、袁术休战,一时间,似乎整个大汉,诸侯之间都开始了和平相处。

    然而,诸侯境内的内乱,却是此起彼伏。为了平定内乱,绝大多数诸侯在这一年之中,都并未安定下来。

    转眼又过了半年,兖州昌邑城,曹操拿出了戏志才临死前写得书信,仔细看了很久,最终将其烧了个干净。

    曹操起身,脸上露出了复杂与不忍的神色,他在房屋之内,不停地来回走动着。

    走着走着,他的脚步,不由停在了大汉的地图之上。

    “兖州北方有袁本初,南方有袁公路,西方有陈文昭,东部有陶恭祖。”

    “纵观这四路诸侯,只有徐州陶谦实力最弱。兖州若想打破四面掣肘的局面,若想趁机扩大自身的势力,就必须先取徐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