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身后的黄巾军,也都齐声高喝:“杀!”
刘岱昏迷,城墙上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守城的士卒,看到城墙下铺天盖地的黄巾军,以及凶神恶煞的典韦,全都惧怕不已。
这个时候,一个守城的偏将,眼神不停的闪烁。他将目光,投在了另外一个偏将身上,从对方的眼中,他也看到了相同的意思。
一时间,两人都暗自点了点头。
而后,他们拿起手中的武器,直接将刘岱的几个心腹,全都砍翻在地。
刘岱的心腹不在少数,两个偏将猝不及防之下,也没能将他们完全杀死。
看到袍泽倒在血泊之中,其余的人才回过神来。
这些人以前都是刘岱的心腹,作威作福惯了,何曾受过这等奇耻大辱?
他们怒吼一声,纷纷拿起手中的武器,就要上前杀两个偏将。
两员偏将眼看寡不敌众,急忙厉声喝道:“刘岱擅杀忠良,这才为昌邑带来兵祸。如今城外雄兵两百万,更有典韦这等绝世猛将。”
“我等若不献城投降,举城百姓,都将为刘岱殉葬。你们想要活命,就拿起武器,将刘岱的这些狗腿子,全部杀死。”
“而后,再绑了刘岱,献给黄巾军,我等性命才能得以保全!”
守城的兵卒,听到了两个偏将的喊话,脸上稍微犹豫了一下。但是他们看到城下密密麻麻的黄巾军以后,顿时目露凶光的看着刘岱。
刘岱的那些心腹,看见众人的脸色,心中大惊。一个亲兵头目大声喊道:“休要听他们两个妖言惑众,你们……”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身后的守城士卒杀死。
有了一个人动手,其余人也都像打了兴奋剂一般,纷纷杀向刘岱的亲兵。
没过多久,刘岱的那些亲兵,就被众人砍成肉酱。
守城士卒,虽然杀死了刘岱的亲兵。然而刘岱毕竟是兖州刺史,而且还是汉室宗亲。这些兵卒,看着昏倒在城墙上的刘岱,却没有一人敢上前。
最后,那两员偏将对视一眼,咬牙上前,将刘岱绑了起来。
旌旗飞扬,灰尘滚滚。
陈宫望着背后昌邑城的轮廓,心情非常愉悦。黄巾军不费一兵一卒,就攻破了兖州的首府昌邑。
破城之后,陈宫让典韦等人兑现诺言。对于城中所有的人,他们都是秋毫不犯,只是搬走了府库中的钱粮。
“唯一美中不足的,那就是没有活捉刘岱了。”
陈宫看着车上,那个被生石灰腌制过的脑袋,在心中微微叹息一声。
昌邑城投降,典韦第一个冲进城去。面对五花大绑的刘岱,典韦想起惨死的桥氏父子,顿时怒火中烧。
典韦是个粗人,却有真性情。他深受桥氏大恩,所以一直不忘回报。
捉到了刘岱,典韦直接拿来了一盆水,倒在刘岱的头上。现在天气本就寒冷,刘岱被冷水一浇,顿时清醒了过来。
醒来的刘岱,见自己已经成了阶下囚,顿时又惊又怒。
奈何典韦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将刘岱的四肢活生生地踩断。刘岱躺在地上,撕心裂肺的痛声高呼。
典韦久经沙场,是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猛将,对待敌人,又怎么会有仁慈之心?
典韦脸上带着残忍的笑容,直接将刘岱剜心剖腹。
当陈宫过来的时候,刘岱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
无奈之下,陈宫只好让人,将刘岱的脑袋用生石灰腌制了,而后带在马车上。
235。第235章 鲍信
兖州东郡,濮阳城,太守府。
曹操看着风尘仆仆的鲍信,急忙上前,挽住了鲍信的手臂,关心的说道:“允诚,你一路急行,身子肯定已经非常疲惫了。”
“我这就派人,去为你准备热水、宴席。到了晚上,咱们再抵足长谈!”
鲍信却是急忙说道:“曹东郡好意,我心中如何不知?然而现今,昌邑被贼兵围困,刘使君危在旦夕。还请曹东郡早日发兵救援!”
曹操听到鲍信的话,却是皱起了眉头,说道:“允诚,非我不愿前去救援昌邑。奈何贼兵势大,东郡兵微将寡,难以抵挡。”
“况且陈文昭陈兵壶关,虎视兖州。我若派兵,唯恐东郡有失啊!本初曾经也作书与我,让我不要阻拦黄巾军,从兖州借路。”
“若是贸然发兵昌邑,不仅得罪了陈文昭与袁本初,还不见得能够救援昌邑。而且稍有不慎,就会失去东郡这等根基!”
鲍信闻言,只是不语。少年时期,曹操就与鲍信交好。
曹操这样对他说话,也是推心置腹,鲍信自己,也不是不知进退之人。
想了一下,鲍信终究是叹了一口气,说道:“孟德之困境,我何尝不知?但是现在,我蒙刘使君重托,前来求援。”
“若是孟德也不发兵,昌邑城必定会被黄巾军所破啊!”
曹操听到鲍信喊他孟德,不怒反喜。他与鲍信自幼交好,方才鲍信喊他曹东郡,已经有些见外了。
听到‘孟德’二字,曹操反而想起了,以前与鲍信交好的日子。
对与鲍信的才能,曹操早已知晓。鲍信此人,勇武果敢,并且目光长远,是个大将之才。
当初董卓进京,立足未稳之时,鲍信就向袁绍建议:“卓拥强兵,有异志,今不早图,将为所制;及其初至疲劳,袭之可擒也。”
那个时候的董卓,只带领了几千兵马进京,实力不算强大。若是袁绍听从鲍信之言,偷袭董卓,必定可以大破西凉军。
但是袁绍为人优柔寡断,并且他惧怕董卓的声威,所以没有采纳鲍信的计策。
鲍信见袁绍不是成事之人,而且知道若是继续留在洛阳,日后必被董卓所害。
所以,鲍信就引军还乡里。而后招募步卒二万人,骑兵七百,辎重五千余乘,开始筹备讨伐董卓。
果不出鲍信所料,董卓手下的其余兵马赶到洛阳,并且收编了西园八校,斩杀丁原以后,就开始独断朝纲,废立天子。
那个时候,袁绍却是悔之莫及。后来讨董开始,鲍信举兵呼应,与刘岱一同前往讨伐董卓。
当时诸侯讨董,光是兖州就有四路诸侯。他们分别是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
刘岱虽然身为兖州刺史,有监察兖州郡县官吏的资格。但是桥瑁素来与他不和,并且兖州人杰地灵,豪杰并起。
所以,当时刘岱怒而诛杀桥瑁,尽降其众,未尝没有震慑其余兖州诸侯的意思。鲍信身为济北相,自然就归属刘岱管辖。
历史上刘岱被青州黄巾所杀,当时天下诸侯,袁绍势力最盛,豪杰大多都前去投奔袁绍。
鲍信却对只拥有一郡之地的曹操说:“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毙。君殆天之所启!”
而后,鲍信就投奔曹操,引曹操取兖州。后来为了保护曹操,不幸战死。
鲍信不管是在洛阳,劝谏袁绍诛董卓;还是在曹操弱小的时候,就看中了曹操,认为他比袁绍更有前途。都可以看出,鲍信此人的不凡。
奈何鲍信,尚未在乱世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就战死沙场,真是令人叹息。
曹操知道鲍信,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一直想要将其招揽至麾下。奈何鲍信、曹操,名义上都要归刘岱节制。
所以,曹操也不好挖刘岱墙角。
现在既然知道刘岱必死,曹操自然又起了招揽鲍信的心思。
曹操对鲍信说道:“桥公诈作三公书信,才使得讨董师出有名。刘岱不顾盟友情义,擅杀桥公,才有今日之祸。”
“并州陈文昭,深受桥氏父子大恩,又岂会不为桥公报仇?”
“如今以典韦之勇武,陈宫之智谋,更兼张燕、管亥身为爪牙。就算我现在发兵救援昌邑,恐怕也已经晚了啊。”
鲍信闻言,默然不语。良久之后,才叹息道:“孟德所言,我又岂会不知?”
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重重叹了一口气,不再说话。
曹操想要使得鲍信对他倾心,再加上他也想趁机攻取兖州,就对鲍信说:“允诚,你若不信,我可以现在就点齐兵马,往昌邑赶去。”
“若是刘使君没有被杀,哪怕得罪陈文昭与袁本初,某也一定会救援昌邑。若是使君已经身死,那么允诚就先留在我这里如何?”
听到曹操的话,鲍信略一思量,就似笑非笑的盯着曹操,说道:“孟德救刘使君是假,取兖州才是真吧?”
被鲍信说破心思,曹操有些尴尬。
好在他的脸皮颇厚,立刻调整心态,正色说道:“董卓乱政,汉室衰微,某只想以满腔之热情,匡扶汉室。”
鲍信细细打量了曹曹一番,忽然跪在地上说道:“天下诸侯并起,各怀心是,能忠于汉室者,又有几人?唯使君耳!”
“使君若是不弃,还请收留鲍信!”
曹操闻言,大喜过望,急忙扶起鲍信,说道:“我得允诚,何愁大事不成?”
鲍信起身,立刻改口说道:“主公,冀州袁本初,虽为讨董盟主,却心怀私心。如今他据冀州而伐幽州,大势已成。假以时日,必成董卓第二。”
“并州陈文昭,出身黄巾,本就是朝廷叛逆。接受招安,也不过是为了占据并州罢了。”
“汉室颓丧,奸臣当道,唯有主公,能够匡扶社稷。今日刘岱身死已成定局,若不趁势夺取兖州,以成王霸之志,岂不可惜?”
“主公若是有心,可以即可发兵,打着救援刘岱的旗号,前往昌邑。路途之中,却不与黄巾军交战。”
“某料定,黄巾军攻破昌邑,只为刘岱一人,必不会盘桓过久。待黄巾撤兵,主公就可以名正言顺进驻昌邑,而后据兖州为己有。”
“好好好!恭喜主公,又得一良才!”
幔之后,忽然有鼓掌之声传来。鲍信抬头望去,才发现几个文士从后面走了出来,为首者正是郭嘉、荀攸、荀彧几人。
鲍信的建议,可以说与郭嘉等人不谋而合。
就这样,曹操一方面在东郡留下少许的兵马,用来防备陈旭。另一方面,却是率领大军前往昌邑。
走在官道之上,曹洪向夏侯惇问道:“元让,主公在东郡,只留下那么一点兵马。若是并州军来攻,却是如何?”
夏侯惇神秘的笑了一笑,说道:“我听奉孝讲,陈文昭得到青州黄巾,以及泰山军,就相当于的到了半个州的地盘。”
“他现在应该忙着操心,去安顿这一百五十万人口,而不是扩充地盘。不然的话,并州必定根基不稳。”
“而且冀州的袁本初,以及长安的董卓。他们能够容忍主公取兖州,却无法容忍陈文昭占据两州之地。”
“陈文昭不是愚蠢之徒,这点事情他不会看不到。所以我们只要,不阻拦那一百五十万人马进入并州,陈文昭就不会兵犯东郡。”
一旁的夏侯渊,却是有些不忿的说道:“主公何等英雄,居然只有一郡之地。想那陈文昭,不过是一介农户,居然拥有一州之地。”
“而且不久之后,并州又要多上一百五十万人口,陈文昭的运气真是太好了!”
想到一百五十万人马,纵然除去老弱病残,也能够得到很多精壮能战之士,夏侯渊就有些眼红。
曹仁却是摇了摇头,说道:“陈文昭能够以一介平民的身份,打下今日这等家业,才能显示出他的不凡。”
“他如今占据并州,更是增添了这么多人口,他日必是主公大敌!”
夏侯惇、夏侯渊、曹洪闻言,都是默然不语。
陈旭的功绩摆在那里,纵然他们心中不愿,却也不得不承认,陈旭自身非凡的才能。身旁有这样一个强邻,换做是谁,心中都不会踏实。
曹操带着一彪人马,往昌邑赶去。行军一半,忽然看到前方灰尘大作,曹操派出去的斥候,忽然前来报告,说黄巾军正往这边赶来。
曹操闻言,脸色一变。
若是果真与黄巾军遭遇,恐怕少不了要交锋一阵。
曹操对着身后的将士,大声吼道:“全军南下,莫要挡着黄巾军西进的道路。”
吼完之后,曹操仍旧不放心,还派遣了使者前去面见陈宫,表明自己等人没有恶意。并且让使者告知陈宫,备言自己愿意借道东郡,让黄巾军前往并州。
在广阔的旷野上,没有人愿意,与一百五十万军队交战。哪怕这这军队,大多都是手无寸铁的流民。
真要交锋起来,曹操帐下的这点兵马,绝对不能剩下多少。
236。第236章 以工代赈
晋阳城,陈旭忙得有些头昏脑涨。
自从陈宫带领一百五十万兵马,进入并州境内以后,陈旭已经连续几日没有合眼了。
这一百五十万人口,骤然看来,好像是一笔天大的财富。但是若不将他们安顿妥善,恐怕就会在并州,掀起滔天巨浪。
张燕、管亥,都被陈旭封为了中郎将。而其余头目,也有很多被封为了校尉。
他们虽然都已经安顿好了,但是那些进入并州境内的庞大人口,却是让整个并州的官吏,全都忙得焦头烂额。
早在陈宫带领张燕等人,前来并州的路上,陈旭就已经开始准备,安顿这些人口了。
自从陈旭平定并州以后,先是招降了十几万的白波军。而后陈宫又带来了,一百五十万的人马。
再加上其余涌进并州的流民,以及太行山中的一百万人口,现在的整个并州,已经有些不堪重负。
如今寒冬已至,首先就要解决这些人的温饱。不然的话,今年冬天,仍旧会冻死很多人。
然而,贫瘠、荒凉的并州,根本无法担负,这多多人口所需的钱粮、衣物。
毕竟,一直到明年秋收以前,这些人都会成为并州的负担。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还没有开垦到土地,无法种植粮食。
没有办法种植粮食,自然就不会产生收益。没有了收益,也就表示,他们将会由并州供养着。
可是这么庞大的人口,现在的并州根本养不起。若是不能安顿好这些人,恐怕这些前来投奔并州的百姓,立刻就会转化成暴民。
田丰、陈宫全都满眼血丝,顶着一个大大的黑眼圈。
直到这个时候,陈宫才知道,自己有些太急功近利了。陈旭初得并州,根基还是太过浅薄,猛然招降一百五十万人马,很有可能会把并州撑死。
想到这里,他羞得满脸通红,来到陈旭面前说道:“主公,是我考虑不周,才给并州带来这么重的负担。”
陈旭摆了摆手,说道:“叔父的本意,亦是想要,使得并州变得更加强大。我又怎会怪你?”
“现在,也只能先想办法,安顿好这些百姓了。不知你们两位,是否有什么好的计策?”
田丰、陈宫闻言,都是沉默不语。
就在此时,一个高大的身影走了进来。陈旭抬头望去,发现来人正是程昱。
由于并州,陷入了人口太多的困境。所以,陈旭就急召程昱从上郡返回。想要听听程昱的想法,看他有没有好的计策。
骤然看到程昱,陈旭有些激动,急忙来到他的面前,拉着程昱的手说道:“仲德,并州困境,我早已在书信中告知与你,你可有好的应对计策?”
程昱先向陈旭行了一礼,而后说道:“依照主公的说法,面临如此困境,不外乎是开源、节流。”
“百姓太多,主公可以消减他们的口粮,只需保证这些人不被饿死就行。这就是主公以前说的节流。”
田丰却是摇头说道:“这些人,不远千里前来投奔我等。若是让他们,过着流民一样的生活,岂非辜负了他们的拳拳之心?”
陈宫亦是皱眉说道:“消减口粮,恐怕这些百姓会有暴动啊!”
陈旭也考虑到了这点,对程昱说道:“是啊,若是几百万人口暴动,恐怕并州基业,就会毁于一旦!”
程昱却是说道:“对于这些百姓,无非是恩威并施。主公可以先派人,向这些人宣传并州的困境。”
“而后,主公再向他们承诺,日后可以分给他们田地。”
“这些人,以前大多都是贫穷百姓。听到主公的许诺,只要他们心中有个盼头,不会被饿死,就能够忍耐下来。”
陈旭闻言,暗自点头。
若是宣传到位,并且给这些人,勾勒出美好的明天。那么这些淳朴,而又吃苦耐劳的百姓们,必定不会说些什么。
田丰却是意有所指的说道:“恐怕有些人匪气不消,若是再有人挑拨,必定会酿成动乱。”
陈旭闻言,心中一凛。
田丰说的没错,这些人以前要么是泰山军,要么是青州黄巾军。他们劫掠这么多年,已经不是当初那些淳朴的百姓了。
对于流民,程昱的方法可能管用,但是对于这些人,恐怕就不行了。
程昱却是淡然一笑,说道:“纵然再怎么改变,他们的本性却是不会变。”
“主公可以先将这些人,分散到并州的各个地方,而后给他们荒地,让他们开垦荒田、建造房屋。”
“有了良田、房屋,就代表这些人有了家。主公再告诉他们,只要熬到开春,就分发给他们种子,让他们耕种土地。”
“这样一来,这些人又岂会反叛?纵然有个别人心怀异志,但是他们分散开来,却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而后,若是有人叛乱,主公可以再派遣张燕、管亥平叛。他们身为泰山军、青州黄巾军的统帅,在这些人中有很高的威望。”
“只要他们出马,任何叛乱都是不值一提。”
陈旭几人闻言,这才恍然大悟。程昱对人心的把握,整个并州集团之中,无人能与其相提并论。
凭心而论,若是那些百姓,真的有了房屋、田地。
恐怕他们,一定会咬牙熬过这个冬天,然后满怀希冀的等待开春播种。有了田地,播了种子,他们就会继续期待着秋收。
只要这段时间,官府能够保证他们不被饿死,这些人对于明天,仍旧会是充满憧憬。
没有流浪过的人,永远不知道无家可归的苦楚。若是能够重新安家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