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州自从丁原带走了几万精兵以后,整个并州郡县之内兵卒的战斗力,可以说得上是不值一提。
在王延看来,以典韦、江武之勇猛,陈静之狡诈,再加上黄巾军之精锐,攻破一个小小的马邑城,完全不成问题。
所以对于典韦此次出征,王延倒也没有丝毫担心。
典韦带着五千士卒杀向马邑,他虽然智谋并不出众,但也是久经沙场,一路上小心翼翼,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来到马邑城下以后,典韦叫阵,城中一位少年将军带着几百人马出战。
少年与典韦交战不到十个回合,就开始力竭,而后虚晃一刀,拨马逃回本阵。
典韦趁势掩杀,少年将军拼死逃回城中,而后马邑城的官兵放下吊桥,乱箭齐发。
黄巾军冲突不进,不得不撤退。
204。第204章 张辽威武
少年将军侥幸逃得性命以后,典韦就带着江武、陈静在城外骂阵。
但是马邑的守将,似乎被典韦的勇武吓住了,一直紧闭城门,不敢再出城作战。
典韦无奈,只得下令手下士卒强攻马邑城。就这样,经过三天的猛攻,马邑城已经变得摇摇欲坠。
但是典韦带来的五千士卒,也伤亡了将近一千人。这不禁使得典韦,变得暴跳如雷。
今天,黄巾军再次攻城了一整天,所有人都变得疲惫不堪。
不仅是典韦帐下的士卒,马邑城中的守军更是如此。
他们的人数要远远少于黄巾军,几日惨烈的守城战,几乎已经快消耗光了城中的士卒。
这一晚,典韦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营寨之中,不久之后就呼呼大睡起来。
夜深之时,忽然火光大起,整个营寨之中喊杀之声震天。
典韦从梦中醒来,急忙拿起武器,还没来得及穿上甲胄,就看到一波兵马杀进营寨。
就着火光,典韦看到为首的那员大将,正是当日败在他手下的那员少年将军。
少年将军带着一千左右的马邑守军,直接杀向典韦。
典韦见状,钢牙咬碎。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马邑守军居然敢前来劫寨。
“马邑城不是已经摇摇欲坠了么?他们又哪里来的这么多兵力前来劫寨?”
现在不是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那个少年将军认识典韦。看到他还没来得及穿上甲胄,少年将军就带着帐下士卒,拍马直取典韦。
典韦见状,脸色一冷。
在他看来,哪怕自己现在没有骑上战马,也绝对不是这个少年将军所能匹敌的。
“擒贼先擒王!”
典韦与少年将军都是抱着这个念头,冲向了对方。
只不过典韦身无片甲,也无战马;少年将军却是甲胄齐备,骑着高头大马。
“嗬!”
典韦的一百多个亲兵,挡住了一千多马邑守军的冲锋。典韦却是挥舞着大戟,与少年将军的大刀撞在了一起。
“铛!”
双方交手,都是浑身一震,一脸的不可思议。
典韦没有想到,那天如此不堪的少年将军,今天居然展现出这么可怕的实力。
典韦与少年交锋一招,居然感觉手臂有些轻微的发麻。
那个少年将军更是心中大骇,当初在马邑城下的时候,他只是为了迷惑典韦等人,这才诈败,根本没有拿出全部的实力。
但是刚才,他已经爆发出了全部的实力,而且还仗着马势。饶是如此,前面的那个大汉仍旧纹丝不动。
少年将军不敢想象,若是对面的那个大汉也拥有战马,两人交锋会是什么情况。
“咚咚咚!”
沉闷的战鼓之声响起,黄巾军大寨的左边立起了一杆大旗。随着这杆大旗的升起,刚才还有些骚乱的黄巾军,纷纷开始向大旗下面汇聚。
“该死!”
少年将军看着手下一千兵马,居然被大汉的一百多个亲兵挡住攻势,不由暗骂了一声。
他没有想到,黄巾军居然会如此精锐,哪怕面临夜袭,也能够迅速反应过来。
少年将军不知道的是,陈旭为了锻炼麾下士卒,夜晚紧急集结的能力,经常半夜三更吹号集结。
正是如此,黄巾军在面对少年将军,带兵劫营的情况之下。在慌乱了没多久之后,居然能够迅速反应过来。
与典韦交了一手,少年将军就知道短时间内,不可能将敌军主将拿下了。
若是让大寨之中的黄巾军集合完毕,他们这些前来劫寨的士卒,也将成为瓮中之鳖。
心念急转之间,少年将军心中就已经有了定计。
他一拉缰绳,躲过典韦的攻击,而后大声喊道:“全军撤退!”
独特的号角之声响起,另外两支四处放火的马邑守军,纷纷开始向少年将军靠拢。
在临走之前,少年将军不甘的望了一眼黄巾军大寨,在心中暗暗想到:“我麾下的这些士卒,还只是刚刚招募来的,不够精锐啊。”
“不然的话,今晚绝对不会是这种结局!”
典韦看到马邑守军,全部撤出黄巾军大寨。他的脸上虽然充满恨色,却也没有追击。
对于黄巾军来讲,现在最重要的是灭掉营寨之中的大火,而后清点伤亡,救治伤兵。
典韦刚把甲胄穿在身上,陈静就带着收拢的黄巾士卒,来到了典韦面前。
“将军,你没事吧?”
典韦望着身旁伤亡过半的亲兵,有些低沉的说道:“没事。”
他帐下的一百亲兵,虽然挡住了马邑守军的冲锋,但是双方之见的人数差距,终究是太大了。
所以仅仅一盏茶的功夫,典韦帐下一百多个精锐的亲兵,就已经伤亡过半。
好在典韦自身武力强横,使得少年将军急切之间,无法将他拿下。
再加上少年将军惧怕黄巾军回过神来,反而将他们包围在山寨里,这才带领劫寨的马邑守军撤退。
可以说,若非那员少年将军,估计错了典韦的实力,想要擒贼擒王。
他要是带着那些马邑守军,在黄巾军大寨之中纵横冲杀的话,陈静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聚拢一部分士卒。
而黄巾军的伤亡,也会变得非常大。
没过多久,江武也带着一些士卒过来。只见他身上有两道伤口,一脸黑灰。
来到典韦、陈静面前,他急忙跪在地上,说道:“贼军分出一队人马,烧毁了我军的所有攻城器械。”
“短时间之内,我们无法攻克马邑城了。”
典韦、陈静闻言,脸色都是微微一变。
为今之计,他们只能向阴馆求援,重新运送一批攻城器械过来了。
清点完大寨的损失以后,典韦、江武、陈静都是默然不语。
马邑守军的这次突袭,使得黄巾军伤亡八百余人。攻城器械被烧毁,营寨也被烧毁大半。
可以说,自从陈旭掌管黄巾军以后,还从未因为被人偷袭,而拥有如此大的损失过。
哪怕陈静是陈旭族弟,典韦与陈旭亲如兄弟,对于这次大败,他们都要担起责任。
若是两人能够防守严密一些,这场失败完全可以避免。
但是,要说这件事也不能全怪他们,毕竟那个马邑守将太过阴险了。
他才开始出战,与典韦交战不到十个回合,就诈败而归。使得黄巾军上下,对于此人,都非常轻视。
在黄巾军后来的攻城战中,整个马邑城只投入了两千兵马。哪怕马邑城有好几次,都差点被攻破,城墙上的守军也从未增加过。
这就给典韦等人造成一个假象,城中的守军只有这么多的人马。
连续几日的攻城,黄巾军固然伤亡近千,但是那些刚刚招募的马邑守军,伤亡的人数也丝毫不比黄巾军少。
如此对比下来,就能够看出黄巾军的精锐。
在攻城战之中,双方士卒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攻城方的伤亡,往往会是守城方的四倍,甚至五倍。
但是黄巾军的攻城,双方伤亡的比例,却几乎达到了一比一。
从这种伤亡比例中可以看出,黄巾军的战斗力,几乎是马邑守军的四到五倍。
在典韦等人看来,马邑城中只剩下了一千多一点的守军,黄巾军只需第二日再攻城一日,就可以拿下这座县城。
而且那一千多疲惫不堪的马邑守军,典韦等人也并未放在心上,更没有想到他们胆敢前来劫营。
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会有所大意,让那员少年将军趁机攻进黄巾军营寨。
“如此看来,马邑城中原本应该有四千人的守军。但是一座小小的县城之中,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军队呢?”
陈静想起前因后果,在心中暗暗思量着。
晋阳城上,旗帜随风飘扬。
陈旭看到手中的战报,心中一惊:“张辽,他不是随着吕布投降董卓了么?为什么会在马邑城?”
原来,典韦等人被劫营以后,才开始重视起马邑的守将。
多方打听之后,他们才知道那个少年将军叫做张辽,表字文远。
张辽少年时便已举郡吏。东汉末年,并州刺史丁原以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并州从事。
在陈旭的记忆中,张辽随着丁原进京。吕布杀丁原以后,张辽就投降了董卓。
后来吕布杀董卓,张辽就待在吕部帐下用命,一直不得重用。直到吕布战死白门楼,张辽投降曹操以后,才开始展露自己的才华。
其实,历史上的张辽,并未跟随丁原进京。他早在何进没死的时候,就赶去了洛阳。
何进爱慕张辽才华,就让他往河北募兵。张辽募兵还未完成,何进身死、丁原被杀的消息就先后传来。
可以说,不管是丁原还是何进,都对张辽有知遇之恩。面对两人被杀,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无奈之间,招募了三千余人的张辽,就只能先带领这些士卒,前往自己的家乡马邑。
他却没想到,在这里碰到了黄巾军传来的檄文,这才有了后来的一切。
田丰、程昱、高顺传阅着陈旭递给他们的书信,看完之后,脸色各异。
田丰、程昱都有些惊讶,他们没有想到,名不见经传的张辽,居然这么厉害。
就在此时,高顺‘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面伏于地说道:“主公,雁门张文远乃我至交好友。”
“文远年少不懂事,冒犯主公虎威,还请主公莫要放在心上。”
205。第205章 罢兵
听到高顺的话,陈旭先是一愣,而后心中大喜过望。
对于张辽此人,陈旭垂涎久矣,曾经还特意派人前往雁门郡找过此人。
奈何当时张辽太过年幼,名声未显,所以并未找到他。
陈旭一直认为自己会与张辽失之交臂,却没想到,现在居然于马邑城碰到此人。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张辽虽然让黄巾军损失了几千人,但若是能够得到此人,这些损失又算得上什么?
不是陈旭自己冷血,而是他知道张辽此人的价值。历史上他以几千守军,大破东吴十万大军,威震逍遥津。
自此以后,几十年以来,东吴不能北上一步。
张辽拥有如此骄人的战绩,如此出色的统帅,以及如此过人的胆识。
可以说,每一个热爱三国历史的人,都不可能不对张辽敬佩不已,陈旭自然也毫不例外。
大帐之中,高顺看着陈旭沉默不语,急忙说道:“还请主公让我带上陷阵营,前往马邑城,说得文远归降。”
“若是文远执意抵抗,不用典将军动手,某愿意带着陷阵营攻上城墙,活捉文远献于主公帐下!”
陈旭闻言,大喜过望,将高顺扶了起来,说道:“张文远之名,某早已闻之,奈何一直不得相见。”
“若是严正能够说张文远前来投降,军中官职,某必定不会吝啬。”
高顺自是大喜过望,点齐陷阵营以后,带上副将陈青,星夜赶往马邑城。
却说王延得知典韦军被劫营,损失兵马将近千人,并且攻城器械全被烧毁以后,大惊失色。
他一边派人将战报送于晋阳,一边命令刘辟、龚都领一万五千人守阴馆,他亲率一万大军前去支援典韦。
上次张辽率军劫营,已经暴露了马邑城守军的实力。现在他完全没有必要,像以前那样隐藏实力。
黑压压的黄巾军,将整个马邑城团团围住。张辽帐下的副官,看到眼前一幕,心中惧怕不已。
王延驱马上前,以剑遥指张辽,厉声说道:“我等奉并州牧军令,攻取雁门诸郡县。你却不识抬举,胆敢抵抗天兵,以卵击石。”
“若我大军攻城,顷刻之间,整个马邑城都将变成粉末。城中百姓,亦将为你愚蠢的举动而招致兵祸。”
“尔等现在打开城门,出城纳降,尚可活命。若是冥顽不化,执意对抗天兵。待城破之日,尔等必将命丧黄泉!”
王延一番话下来,马邑城中所有兵卒尽皆变色。众人望着立于墙头的张辽,希望他能够开城纳降。
此时张辽心中亦是暗暗叫苦,丁原死后,他就成为无根的浮萍,不知道该投奔谁才好。
吕布曾经几次三番作书与他,让他带兵归降董卓。说实话,现在的董卓权势滔天,归降董卓倒也是个好的归宿。
但是丁原毕竟对他有恩,他死于董卓、吕布之手,这多少让张辽心中有些芥蒂。
张辽正犹豫间,忽然听闻黄巾军首领陈旭,被封为并州牧,晋阳侯,领征北将军职位。
如此一来,张辽就起了其他的心思。
陈旭自从投奔黄巾以来,屡战屡胜。
特别是他斩杀皇甫嵩、击败鲜、杀掉和连、攻破弹汗山之后。陈旭的威名,更是震动北方。
可以说,抛开陈旭黄巾军的身份来讲,很多人都对他佩服不已,就连张辽也不例外。
张辽虽然有投奔陈旭的心思,但是忽然想到自己的至交好友高顺,就是在陈旭帐下效命。
如此一来,他又有些犹豫了。
张辽是个非常骄傲的人,高顺投奔黄巾军的时候,他并不看好黄巾军的前程。
但是现在,他若是主动投奔黄巾,岂不说明自己的眼光比不上高顺?
况且,依照高顺的性格,张辽若是前去投奔黄巾,高顺必定会在陈旭面前,大力推荐自己。
所谓‘举贤避亲’的这个说法,在高顺面前,没有丝毫作用。
高顺一直都是那种严肃的人,他知道自己的武艺与才能,所以绝对不会避讳这些。
能够得到好友的推荐,换成其他人,自然是欣喜异常。但是换做张辽,他却觉得心中有些别扭。
这个时候的张辽,只有二十二岁。
他的出身不错,少年时期就被丁原、何进看中,被任命为并州从事。论起职位,还要在战功赫赫的吕布之上。
年少而居高位,并且得到并州牧与当朝大将军的赏识,张辽可谓是正值春风得意。
却不想,两个赏识他的上官先后死去,这就使得他有些迷茫。
这个时候的张辽,他虽然迷茫,却还没有被磨去自身的棱角,心中还有着自己的骄傲。
所以说,他不愿意因为高顺的缘故才被陈旭看中。他想要凭借自身的才能,令陈旭对他刮目相待。
这也是为什么,当王延的檄文传到马邑城的时候,他会拒绝投降,并且扣下传信之人了。
上次的那次劫营,他就是打着生擒黄巾军主将的想法。待彰显了自己的勇武与胆识之后,再投降黄巾军不迟。
如此一来,依照陈旭爱才的性格,他根本不需要高顺的推荐,就可以得到陈旭的赏识。
然而,他高估了自己帐下士卒的勇武,也低估了黄巾军的凶悍。
在黄巾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他劫营并未取得较大的战果,更没有抓住黄巾军的主将。
如此一来,他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现在投降的话,心高气傲的张辽根本无法接受;不投降的话,面对强大的黄巾军,心中已经产生畏惧的马邑守军,一定无法抵挡。
依照马邑守军低落的士气,黄巾军若是凭借人数优势,不惜代价的猛攻四门的话,马邑城一日可破。
就在此时,有数骑打着黄巾军旗号的信使,冲到了王延面前,把陈旭的书信交给了他。
王延看完书信以后,眉头紧紧拧在了一起,而后他对着城墙上的张辽大声喊道:“张文远,你可认识高顺高严正?”
张辽气沉丹田,大声说道:“严正乃我至交好友,我岂不认识?”
王延听到张辽的话,哈哈大笑,说道:“高顺将军现在乃是荡寇中郎将,他听闻张将军在马邑城与我军作对,在主公面前极力保你。”
“我家主公素来爱惜人才,听闻你很有才华之后,亦是欣喜非常。”
“你若是现在开城纳降,往事我等绝不追究。若是执意抵抗,那么高顺将军,就会亲自带领陷阵营,前来攻取马邑城。”
王延的话传入马邑城,引起了一丝轻微的骚动。
所有守城士卒,全部把目光方到张辽身上,希望他能够开城投降。
这些士卒见识过黄巾军的勇猛,再加上王延率领大军围城,使得他们完全没有心思作战。
却不想,张辽听到王延的话,脸色一沉。
若是王延说些好话,张辽也不是个不识时务之人。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肯定会开城纳降。
但是王延后面那句稍显威胁的话,却是激起了张辽心中的豪气。
他立于城墙之上,大声喝道:“要战便战,说那么多废话干什么?”
而后他对着身后的士卒说道:“我军占据城墙,拥有地利,贼人虽众,亦不惧之。”
“尔等莫要忧心,某向你等保证,只需防守两日,某自有妙计破敌!”
马邑的守城士卒,听到张辽的话,心中有些疑虑。
但是张辽毕竟给了他们一个希望,再加上张辽的勇武深入人心。所以这些士卒,暂时被他安抚住了。
王延看着城墙上的张辽,仍旧不肯投降,脸上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他扬起手中的长枪,对着身后的黄巾军说道:“马邑小城,一日可否攻破?”
一万多名精锐的黄巾军士卒,全部举起自己手中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