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火烧新野-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渡江,奔沔阳州登陆,迎接主公。”“是。”“请二将军注意,如忘却这嘱语,主公命必休矣!”
  关羽答应过后,转身就预备走了。诸葛亮又想起了什么:“二将军,请稍等。”关羽站住了。诸葛亮对刘备说道:“请主公着手下人预备两辆轿车,请令弟二将军把二位夫人、一位公子先送往武昌夏口去住。”刘备一听,连忙摇手:“啊,军师,不能。新、樊两县的百姓也有妻室儿女,我先把自己妻儿送走,那便大为不义了。军师不必烦神,我的妻儿情愿夹杂在众百姓中和他们结伴同行。”他望望关羽:“二弟啊,你接军师令箭先去吧。”“是。”关羽嘴上答应,但是人没有走,因为是军师叫他站住的,他不能走。
  诸葛亮把主人望望,心里有话:主人,你是大仁大义,妻儿不先走,要跟百姓一起走。这个样子好是好极了,但你要苦坏手下人了。主人要顾大仁大义,诸葛亮不能叫主人不仁不义,非要把夫人、公子给关羽带走不可。诸葛亮只好对关羽说:“二将军,那请去吧。”“是。”关羽答应后,领着关平、周仓走了。
  关羽先到襄江渡口,会到张飞。照军师的吩咐,关切张飞调官渡、马渡、随舟等等,其余的船只渡百姓过襄江。关羽先调齐船只,渡过襄江,到了武昌夏口,会到公子刘琦,把来意一说,公子刘琦很好,说兵丁都在教场,随你调。关羽调了万把人,从汉津口渡江奔沔阳州,然后登陆,迎接刘备。到了下文接头时我再交代。
  关羽走后,诸葛亮又拿起一枝令箭:“赵子龙,令箭一枝。”是。”赵子龙伸手来接。诸葛亮见他伸手,把令箭朝后一收,朝公案上一摆,鹅毛大扇一拿。赵子龙令箭没有接到,一愣,把手收回头了。目梢子瞄着诸葛亮,心内有话:军师,发令啊,不可当儿戏!赵子龙再一想:不,军师不是闹儿戏的人。但他把令箭缩回头是什么意思呢?噢,我有数了,先前军师斟酌后准备把这一令一差交给我,等到令箭拿到手,喊我出班,一想,这差交给我又不合适,就把令箭收回头了。赵子龙想:军师,现在关、张两个人都有了差使,领令走了。如果我赵云出来代你办事你都觉得不合适,怕的就没得人给你用了。赵云手朝下垂,头低着,站在案前。
  诸葛亮拿起鹅毛大扇,一面扇着,一面望着赵云:“赵将军,亮出山日浅。”赵云心里有话:对,你自己倒爽快得很,你出来的日子是太浅了。在去年 这个时间,主人还认不得你,今年正月底你才出山的。赵云心里这些话,不好说出口,只能答应着:“嗯。”“亮到今天还不知道,你将军跟主公的君臣之份究竟打在哪一等之内?”赵云心里有话:奇怪了,军师怎么突然问我这句话啊?再说,我出来为将的日子也不少了,直到今天,我才听说这个君臣之间的等份。“军师,末将赵云是为将者,只知道君臣就是君臣,并不知道君臣之间还要分等份。请问军师,君臣之间共分哪几等?请军师明言。”“赵将军,君臣分的等数可多啦。有朋友君臣,有近亲君臣,有弟兄君臣,有父子君臣,有患难君臣,有生死与共的君臣……在这些等份中,赵将军应算在哪一等之中?”“噢,是……!”赵云虽然答应个“是”字,但心里有话:你讲的这几等君臣我全懂了。不过军师的学问高,在这些地方,我还要多听军师的。“军师,末将赵云是一武人,这几等君臣如何讲解,还望军师多多指教。”诸葛亮微微一笑:我晓得,你赵子龙是文武双全、胆大心细、行方智圆的人,你明明懂得,但你不承认你懂,要叫我讲,我当然要讲了把你听。“赵将军,喏,如孙乾、简雍,跟主人先为朋友,后为君臣,这叫朋友君臣;如糜竺、糜芳二位,跟主公内连至亲,外托君臣,这叫近亲君臣。我们考究有个‘五伦’,就是君臣、父子、夫妇、朋友、兄弟,这个五伦也叫“‘五常’。赵将军!关、张二位,跟主公是义兼五伦之三,先为朋友,后为弟兄,再为君臣,这就是弟兄君臣;富贵君臣呢,那就不足取了,他们只能跟主人共富贵;患难君臣就可爱了,富贵同享,患难同当,这叫患难君臣;到了生死君臣,不但可敬,而且可佩了。君辱臣死,这叫生死君臣。这几等君臣,不知你将军打在哪一等之中?”“噢,是。”赵云想:你所讲的跟我心里所想的一样,但在这几等君臣中,我有的能够承认,有的不能承认。比方说朋友君臣,我能够承认。我本来是在公孙太守面前,是主人把我借去,跟他一起到徐州解围的。前《三国》有回书,叫“刘皇叔北海救孔融”,讲的就是这件事情。近亲君臣,这不能承认,我跟主人本不是亲。弟兄君臣嘛,主人时常说:“赵将军,我们相识太晚。如果早一点,桃园结义,就不只刘、关、张三个,要再多你将军一个了。所以主人时常以四弟呼之,但我不敢麻木,不敢承认。一定要我说的话,我也能够承认。富贵君臣,我自问还没有跟主人享过一天富贵。那末就是患难君臣,这我能够承认。我跟主公是患难与共的。生死君臣呢,我心里能够承认,我能够跟主人共生死,但不能说。如其说出来,旁人会说我赵云肉麻。所以赵子龙想想,照这个情形,我就跟军师说:有的能够承认,有的心里能承认,但嘴上不能承认。想到这里,赵子龙明白了,军师今天这一令一差,一定非常之难,因为他从出卧龙岗发令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陡然问我,分明这一差不但难,而且就难得很哪!在这几等君臣中,问我打在哪一等。我呢,也很难说,我顶好把我这一生的一言一行谈了把他听,请他代我斟酌下子,看他把我打在哪一等君臣之中?
  赵子龙想定之后,双手一禀:“军师,末将赵云见军师全礼了!”他撩开膝盖甲,双膝跪在案前。诸葛亮鹅毛大扇一抬:“哎,赵将军,有话请站起来说。”赵云站起身来:“军师,末将赵云乃北直正定府常山县人,自幼父母双亡,幸喜家叔携带,长大成人。因为家叔为人忠厚,又稍有家业,要叫俺赵云学一点本领,保家护身。就在俺赵云十一岁时,得到名师教习,学得一手梨花枪法。谁知学业初成,家遭不幸,叔父命危,临终前,他将俺赵云唤至床前,说道:贤侄,我叫你学习本领不是为了欺人,是要你不受人欺啊。我死之后,你要广交天下朋友,结识海内英雄。随后要贤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俺赵云将这几句话铭记肺腑。叔父死后,俺赵云遵照家叔嘱咐,广交天下朋友,结识海内英雄。待到一十七岁,俺已长大成人,准备投奔明主,建功立业。末将访了有二三年,访到河北袁绍,他是四世三公,虎踞河北,带甲百万,上将千员,要算是一等明主了。俺赵云就离开故乡,赶奔河北,投奔袁绍。谁知袁绍这个人眼力太差,不识俺赵云,叫俺赵云在他军中充当一名伙头军。俺赵云在袁绍军中不得其志,做了两个多月,遗书作别,离开河北,回奔故乡。大约一年之后,俺赵云访到公孙太守,他要算是当世英雄了。俺赵云即刻离开故乡,投奔于他。此时公孙太守在磐河跟袁绍交战,俺赶至磐河,适逢公孙太守遭败之际,只见河北名将文丑握枪追赶。俺赵云单枪匹马冲下山去,就凭这一杆枪,力战文丑。俺赵云就此投奔公孙瓒将军,随后,有幸识得主公。主公曾跟公孙太守借俺赵云解徐州之围。之后公孙太守屡败于河北袁绍之手,不听人谏,自缢而死。俺赵云顿失其主,再准备返回徐州,投奔皇叔,谁知主公弟兄已被拆散,不知去向。俺赵云即在卧牛山落草为寇。军师,俺赵云虽然落草为寇,但决不准啰兵下山剪径,打家劫舍。我就在卧牛山前,筑成土寨,安守本份,以待时机。这一天,忽然来了一个黑汉,与俺赵云动手,谁知这黑汉正是周仓周海峰将军。俺赵云跟周仓动手,他连中俺三枪。赵云正欲追赶,适逢皇叔弟兄到此。俺赵云连忙下马,弃枪归降。蒙主公盛情,将俺赵云收至面前。这一年来,主公待关、张怎样,即待俺赵云怎样。俺赵云跟随主公奔东走西,闯南击北,直至现在,均是此如。现请军师斟酌,这一令能给俺赵云,即给俺赵云; 不能给俺赵云,请军师另点旁人。俺赵云只要喉中还有三寸气,决不能辜负军师重托,不负主公知遇之恩。望军师三思啊!”
  赵云说完,诸葛亮点点头:“好!赵将军,如此讲来,你将军受亮一拜!”说着,站起身来,对着赵云朝下一跪。赵云一吓,朝下一趴。啊呀,没得命了!怎么没得命了?赵子龙心里有话:主人请他,登门三次,嗑多少头,淌多少眼泪,才把他请出来,拜为军师。现在他向我一跪,这不是分明要我的命吗?
  诸葛亮站起身,鹅毛大扇朝公案上一摆。令箭一拿:“赵将军!这一令,这一差,不难……”赵子龙把诸葛亮望望,鼻子两嗅,“唉!”一声叹息,心里头难受啊。把诸葛亮望望:军师,你啊,说得不好听,你这个人损德啦。如若这一令这一差不难,你能够向我一跪吗?这一令,这一差不但难,分明是难上加难。你现在却忍心害理,说这一令,这一差不难。赵子龙心里头这些话又不能说出口,所以鼻子两嗅,一声叹息,嘴里答应着:“是!”但他没有伸手去接令箭。因为头一次没有接得到令箭,接空了手,这一次他不伸手了。
  诸葛亮拿着令箭,望着赵子龙:“赵将军,你把这一枝令箭拿了,调三千马步兵各半,准备两辆轿车,预备二百名年老士卒,到主公那一边,把二位夫人、一位公子接上轿车,二百名老年士卒护在轿车左右;你将军带领着三千马步兵丁,保护夫人和公子,先到襄江渡口,会三将军要船只过江。你将军保护夫人公子,与众百姓夹杂其中,打伴同行。”“是!”赵云光答应,还是不接令箭。赵子龙想:听你军师这一篇话,乍听起来不难,就凭我赵子龙的这个声名,再加上三千马步兵,二百名老年士卒,保护二位夫人、一位公子过襄江,一路奔武昌夏口,不过几百里路,不致于出事。可你多了两句话就难啦!多两句什么话?“与众百姓夹杂其中,打伴同行”。这两句话犯难了。我如其单单保护公子、夫人,领着兵丁、二百名老年士卒上路走不难。上了路,我下个令,破站而行,最多十天,就能抵到武昌夏口了。我下了令,兵丁不作兴不遵守的。多了这两句话,与众百姓夹杂其中,打伴同行,难啦!跟众百姓一起走,我想快,想破站而行,想日夜兼程,百姓不行。他们一天只能走那么一点路,若在半路上遇到曹操的追兵,我保护一个,不能保护两个,保两个,就不能保三个。假如这三个之中损失了一个,我赵子龙有何面目向你军师交令?有何面目再见主人?到那个时候,我赵子龙只有一个字:死。我就是死后,还要被人骂。有句俗话:林大好支枝。你军师学问高,声名大,后人不会议论你军师这一令、这一差有多难,一定要责备我赵子龙没得本事,冒险贪功。赵云想到这个地方,目梢子把诸葛亮瞟了下子:军师啊,你要我的命不妨,但你不能毁了我的名声。这一令,这一差,我不能答应。赵子龙在这上时候心里想得非常之多。
  刘备在旁边听了半天,唉,为来为去是为了我的妻儿。刘备把诸葛亮望望:“军师,备刚才就说过了,我的妻儿不用军师烦神,赵将军也不要为难,我刘备亲自领此差。”说着,朝起一站,伸手要接诸葛亮手中的令箭。诸葛亮把主人望望,手一挡,意思是:你想自领这一差?连你的命还要人保呢!刘备没有拿到令箭,复行坐定。
  诸葛亮瞄着赵子龙,心内有话:赵云啊,你不接我令箭,我晓得,这一差是难啊!正因为我晓得这一差非常难,所以想之再三,这一令、这一差非你不可。你不接令箭我也有数,你是想,不出事便罢,出了事,你的声名、性命都没得了。不过,赵云啊,这一令一差非你不可啊!你再不接,我请将就不如激将了:“赵将军,请你斟酌,这一令,这一差能领则领;不能领,将军尽管回。只要你将军回一个‘不’字,赵将军,你莫以为亮是个读书人,我就代主公领此差遣,保护夫人、公子前往夏口。”
  你们想,赵云听到这句话如何能忍?凭他这位一等大将军,诸葛亮叫他回,并且说只要他回下来,他不领这个差使,诸葛亮就自领此差。赵云情愿名也不要,命也不要,情愿死,他绝不能回个“不”字。赵子龙这刻就想了:领下这个差使,路上没得追兵便罢;遇到追兵,能保夫人和公子就保,不能保就拼。人生总归要死的。有句俗话:树长千年劈柴烧,人长千岁总要死。死也就罢了,一世声名没得就算了。我在世一天好日子也没有过过,我死后何必要这点虚名呢?我就以“名”、“命”两个字报效主人吧!赵子龙想到这里,不由一阵心酸,虎目中含泪,伸出双手:“俺赵云遵令!”从诸葛亮手中接过令箭。
  诸葛亮心里稍微安定一些了。好,令箭接过去了:我是用激将法把这件万难的差使交给他的,但是我要把个底把他。“赵将军,请稍站。”赵云才预备退下去,听到呼唤,连忙转过身。诸葛亮鹅毛大扇拿着:“请赵将军谨记,二位夫人,一位公子,这三个人当中,最要紧者是公子阿斗。因为主人年将半百,膝下凋零,只有公子是刘氏门中一条根,主公的骨血。你将军能将公子阿斗保得完完全全,就算是将军一大功劳!主人要感激你将军的大恩大德,刘氏门中祖宗要感激你将军的大德,亮也要感激你将军大德!”赵云这个时候实在忍不住,一阵心酸,热泪直洒:“俺赵云多谢军师三个‘德’字!”说完,转过身大踏步走了。
  看着赵将军的背影,诸葛亮舍不得赵子龙啊!也忍不住眼泪直流。诸葛亮既然这一刻舍不得赵云,为何这一令,这一差又非点赵云不可呢?因为他想过了。主人面前不过这几个人,关、张都有了差使走了,这一令一差非赵子龙不可。他也晓得赵子龙这个人胆大心细,行方智圆,与主人情深义厚,堪当此任。只好叫他领这个令,领这一差。这一刻怎么又舍不得赵云?因为他晓得,赵云这一差要吃大苦,说不定根根毛孔要出血汗,万一出了大事,赵云不保怎么办?所以他心里伤悲舍不得赵云。看着赵云已经下去远了,过了甬道钥匙弯,看不见了,诸葛亮才止住了哭。随即叫人拿暖布来,擦了擦脸。“主公!亮同主公收拾收拾,我们一起奔襄江渡口,过襄江,领百姓逃难。”刘备点点头。
  先生就叫童儿代他收拾,外面有人代诸葛亮把四轮车准备好。刘备呢,他的行囊箱笼,自有人收拾齐全。几个文人,也各自收拾,都有挑夫担着。先生这一刻查点了:“官儿,还有多少兵丁?”“还剩四千人。”怎么还剩四千人?你这个帐算错了。刘备共有八千兵,张飞调走三千,赵云调走三千,去掉六千,该派还剩两千。不,诸葛亮上场发令是在新野县发的,现在在樊城发令了。樊城有守城兵二千,并在一起,共计一万。所以现在去掉六千,还剩四千。
  诸葛亮跟主人带着众人出外。先生上车,刘备上马,众人上骑,赶奔教场,把四千兵丁带着,还有偏牙将佐跟着,担夫担挑着他们的行李箱笼,他们一路出城了,赶奔襄江渡口。

四、携民渡江
刘备、诸葛亮率领众文武,带领四千兵丁出城上路,看着新、樊两县的百姓携家带眷,在往前奔走。众百姓见了刘备、诸葛亮的车马,就有人喊了:“皇叔到,让让啊!”百姓让出一条路来,让刘备、诸葛亮通过。他们到了襄江渡口,有张飞前来给哥哥跟军师见礼。张飞已把官座、马渡、随舟准备好了。人上人船,马上马渡,糜竺、糜芳、孙乾、简雍都随刘备登上官座。随舟中还有空着的,当即多带一些百姓渡过去。
  在官座船头,有人摆了马扎子,刘备、诸葛亮坐定,糜竺、糜芳、孙乾、简雍跟偏牙将佐两边站立。船夫不敢耽搁,立即拔橛,解缆,撤跳,开舟。哗——,船奔中流。
  刘备坐在船头望得清楚,只见江面上实船过去,空船过来,猛然听得一声吵嚷,刘备一望,捶胸顿足:“唉,惨啊!”什么事?到了大难临头的时候,逃难的百姓都想早一点上船,早一点逃命。比方一家五口,有三个跑得快的已经上了船了,还有两个不得上船。这两个在岸上的,望着船上的三个人号啕大哭:“你们先上去啦!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跟船走?”船上的人也望着岸上的人号啕大哭:“你们怎么来得这么迟的,我们一家五口,要死死在一起,要活活在一处啊!这个时候分手下来,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啊?”因为新、樊两县百姓有几十万,这一散,到什么地方去找?于是娘哭儿,儿寻娘,夫寻妻,妻寻夫,这哭声就大了。刘备看到这幅凄惨景象,也忍不住热泪横流:“唉!都是我刘备一人无能,累及两县的百姓抛家别舍,妻离子散,我好无用啊!也罢,待我刘备投江一死,以报效两县百姓。”刘备说着,站起身来,奔到船头,低头哈腰,就预备投江了。
  他要投襄江,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依我看,假的。怎么见得他投江是假的?你见几个寻死的人寻死之前,先高声喊叫:我要寻死啊!他喊得这么高,就是想人来拉劝他,来救他。所以刘备高喊要投江一死,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刘封他们都是人啊,诸葛亮在他旁边也不是根木头,不要阻挡吗?首先诸葛亮把他挡住了,刘封、孙乾、简雍、糜竺、糜芳都来把刘备的袍角、袖子抓住,异口同声说:“主公,切不可如此灰心。”诸葛亮又劝解说:“汉朝无主公一人,曹贼必生篡逆之心。再说主公若投江一死,两县的百姓反失其主。主公还要以百姓为重啊!”刘备仍然不依:“列公放手,不必阻挡,休要让我刘备留下不义之处。”他一定要投江,左右文臣武将这块拖住他,他们就在船头上这么一拉一扯。我上文已经说了,有些随舟上还带着兵丁百姓,这些兵丁、百姓看见刘备非要投江不可,纷纷喊起来:“不好了,刘皇叔要投江了!他老人家是个主啊,他一死,我们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