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英雄志-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耳听卢云把下联说出,两人心中再无怀疑,霎时面面相觑,一齐抚掌大笑,都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卢云愣在当场,心道:“他们真是在称赞我么?还是取笑我不自量力?”眼看他两人神态如此,卢云心中反生害怕之情,往后退开一步,满面都是忧虑。

    “饮食欠泉,白水岂能日;磨石麻粉,分米庶可充饥。”

    顾嗣源与裴邺互望一眼,两人低声默念几遍,神色之间,却是有分惊叹,七分佩服。

    原来那上联“饮食欠泉,白水岂能日”中,前六字“饮食欠、泉白水”连环不断,卢云对的下联为“磨石麻粉,分米庶可充饥”,其中“磨”字拆为“麻”、“石”二字,“粉”字也拆开为“分”、“米”二字,成了“磨石麻、粉分米”六字连环,这六字接连不断,正对了上联的“饮食欠、泉白水”,一个接着一个,对仗为工整。

    其实这下联最为巧妙之处,不只是字余兴而已,乃是巧妙地回应了上联的疑问,以“分米庶可充饥”的法回应了那句“白水岂能日”的疑问。好似卢云与那老丐对面而坐,那老丐仰天叹道:“我穷困潦倒,饮食间连泉水也欠少了,唉呀!但光喝那白水,又怎能过日呢?”卢云这怀才不遇的书生却应道:“老兄啊老兄,你有什么好担忧的呢,如果找不到东西吃,只要将那麻粉放在石头上研磨,也能找出米屑来充饥啊!”

    这上联自命酸苦,下联却有贫贱不移的清高,以“颜回之志”巧应了“愤世嫉俗”,意巧合,对仗工整,堪称绝对。

    裴邺打量着卢云,嘻嘻一笑,对着顾嗣源道:“好哇!你这老家伙,几时收了这样一个俊秀的好徒弟,却又叫他装了书僮,躲在这戏耍我!”

    岂知顾嗣源心中的讶异,比之裴邺更甚,他忙道:“裴兄见笑了,这孩真是我的书僮。”

    裴邺啐了一口,道:“都到这当口了,你却还来瞒我,你还当我是老友么?”

    顾嗣源拼命解释,裴邺却哪里肯信,眼看卢云不过是个小小的研墨理书的书僮,岂能有如此巧妙的思?顾嗣源只说得口干舌燥,仍是难以取信于人。

    裴邺见顾嗣源仍是不认,便自一笑,道:“好啦好啦,无论这孩是谁,他终究解了这个上联,帮了我好大一个忙。”说着对卢云招招手,道:“孩你过来。”

    卢云依言走近,躬身道:“大人有何吩咐?”

    裴邺笑道:“难得你帮我这个忙,我很承这个情。你可有想要的东西,我这就赏给你。”

    卢云微微摇头,道:“小误打误撞,如何称得上功劳,请大人万莫如此了。”

    裴邺见他谦逊有礼,气非凡,哪里是个书僮,比起自己儿,还要像个朝廷士,不由得心下暗赞,心中更是喜欢。

    他见卢云坚不居功,只好对顾嗣源道:“喂!你想个法,赏点什么给这孩。我很承他的情。”

    顾嗣源点了点头,道:“这我理会得。”说着朝卢云望去,眼中却有纳闷之意,一时也猜不透他的来历。

    裴邺哈哈大笑,拍了拍卢云的肩头,笑道:“这回多亏这孩了,江南十余座堂全给那老丐难倒,却只有我修民馆能破解此联,哈哈,哈哈,明日看我将这老乞丐一军,要他知道一山还有一山高的道理!”说着站起身来,便要告辞。

    顾嗣源见老友心中喜悦,面上却不动声色,他起身相送,行到卢云身旁时,见他兀自呆呆站着,便吩咐道:“你先留下来,我一会儿有话问你。”语气颇见严肃,好似对他的来历有些怀疑。

    卢云面色惨然,心道:“惨了,我这回擅做主张,顾大人一会儿定要生气,这碗饭恐怕端不稳了。”

    过不多时,只见顾嗣源匆匆回到书房,迳自坐了下来,卢云见他面色不善,心下更怕,动也不敢动上一下。

    顾嗣源上下打量卢云,过了半晌,忽道:“听管家说你姓卢,单名一个云字,是不是?”

    卢云嗯了一声,点了点头,躬身道:“管家说得没错,小人姓卢名云,有辱大人清听了。”

    顾嗣源不置可否,又问道:“听说你是山东人士,怎会到扬州来的?”

    卢云心中害怕,想道:“现下衙门还在通缉我,我可别泄漏了身分。”便咳了一声,道:“我……我家乡收成不好,少了食粮,这才一流落到扬州来。”

    卢云见顾嗣源闭目沉思,神色难辨喜怒,一时心中更觉忐忑。

    过了半晌,顾嗣源道:“你过去可曾应试赴考?”

    卢云心下一凛,忙道:“不瞒大人,我自幼爱读书,没什么功名在身。”

    顾嗣源见他一问不知,不愿明说自己的来历,料知有异,便也不再多说,想道:“此人来历甚奇,可得好好查访一番。待我明日先试他一试,看他是真有本领,还是只有些小聪明。”当下心中盘算,口中吩咐道:“时候不早了,你先下去歇着吧!我们明日再说。”

    第二日清早,卢云又来到书房,打扫拂拭后,便盘膝坐下运习自己所悟的内功,虽然内力运行不能自如,但他每次修炼仍有舒适之感,至此已是不练不快。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听得脚步声响,知是顾嗣源来了,卢云忙开门迎上,口中道:“老爷您早。”

    顾嗣源走进书房,坐了下来,他神态严肃,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卢云望去,只见上头写着“论宋之兴亡起衰”几个字。卢云心中一奇,暗道:“顾大人想来是要著书立论了,这宋代兴衰,因果环环相扣,实非言两语可解。”

    顾嗣源忽对卢云道:“来,你坐下。”

    卢云依言坐在一旁,心中微觉奇怪,只听顾嗣源道:“这个题目深广渊博,我想考你一考。”

    卢云一怔,道:“老爷……这……”

    顾嗣源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尽力写,我只是想看看你的章,别无他意。”

    卢云呆了半晌,心道:“既然老爷叫我写,我写就是了。”跟着提笔凝思,过了一会儿,便振笔疾书。顾嗣源看了片刻,便走出书房,反手带上了房门。

    过了一个时辰,顾嗣源走回书房,见卢云呆呆望着窗外,他心道:“毕竟不是科班出身,知识有限,才一个时辰,便已才思枯竭。”当即问道:“怎么不写了?”

    卢云道:“禀老爷,我已经写完了。”

    顾嗣源点了点头,不置可否,接过他的章一看,只见卢云书法苍劲有力,纵横飞舞,不觉一惊,暗道:“好雄健的笔意。”

    再看章,只见卢云写道:“赵宋一朝,上接五代乱世,下接异族兴盛,历辽金元朝南侵。自来多言宋治弱,语涉严苛,但吾独不然。”

    顾嗣源心道:“这小口气倒不小。”便往下看去。

    “宋之亡,与其言之亡于武功废弛,不如论其一亡于燕云,二亡于气数,非战之罪也。

    盖北族强盛,武功更胜汉唐。辽金属国,凡六十余,东起高丽,西至吐番,何也?后晋捐燕云,北国无后忧,此一功也。胡人游牧,军民和一,此二功也。“

    顾嗣源心中暗许,又读了下去:“待得汉人而用汉制,军令一统,法出一门,此功也。宋虽有杨业、岳飞一、二名将,岂能久抗?令宋仿唐制,设节使,效其府兵,然无天险,又有何功?待南渡,虽君怯臣弱,恃长江之险,北抗蒙古数十年,纵观中外,除大宋抗铁骑,余国莫不一战即降,何能论宋治弱?是以论宋之亡,不可不知宋之失燕云,不可不知天命在北乎!”

    顾嗣源越看越是心惊,他出这题目,原只想看看卢云笔,料他会骈四骊六地作章,但料不到他真有其见地。顾嗣源暗暗点头,对这年青人更是刮目相看。

    卢云见顾嗣源不发一语,怕自己的章不入他的眼,忙道:“大人,我随意而写,没什么特别处,叫您失望了。”只想伸手取回章,免得遭人讥笑。

    哪知顾嗣源却暗暗想道:“这孩如此见识,实在是一等一的幕宾人才,我若让他埋没此处,天下岂不笑我顾嗣源无识人之明?”

    卢云见他神思不属,一时心中担忧,只躬身低头,不敢稍动。

    顾嗣源沉思良久,道:“你说从未入考,身无功名,可是实情?”

    卢云敷衍道:“启禀老爷,小人只读过几天书,没敢想过科考,却叫大人见笑了。”

    顾嗣源听他言不由衷,又见他眉宇间有股深深的悲愤,心中便想:“此人身世似乎颇为奇特,待我日后详查。”心念于此,便不再追问,只淡淡的道:“你这篇章写的很好,我为官多年,很少见到如此佳作。”他生性高傲,平素甚少称赞于人,此时能说出这几句话来,已是对人的最大赞誉了。

    卢云大喜,想不到世间还有人喜爱他的章,忙道:“大人谬赞。”心中隐隐对顾嗣源生出知己之感。

    顾嗣源望着卢云,心下暗自叹息,想道:“昔年有句古话,‘生当如孙仲谋’,我顾嗣源虽称江南才,直至今日,方知此意。”一时想起自己年老无,牵动心事,不由得叹了口气。

    卢云不知他为何感慨,不知如何是好。顾嗣源沉默片刻,忽道:“我明日要赴江夏,你与我同去,快去收拾。”

    卢云心中大奇,不知顾嗣源此举是何用意,但老爷吩咐,焉有不从之理,便回房收拾一应行李去了。

    第二日,顾嗣源带同卢云及几名侍卫,乘了大车,便要出城。夫人及二姨娘都来送行,顾家小姐则到裴邺家中去游玩,未在府中,是以卢云并未见到。那夫人和蔼可亲,圆圆胖胖的脸形,可那二姨娘却满脸精明强干,直盯着卢云打量,不知为何老爷要带这人同去江夏,只看得卢云心下发毛。

    卢云从未骑过马,在顾府大门闹了不少笑话,这才爬上马背。出了城后,好在卢云已练过一些内功,手劲已不小,过不久亦能驾驭自如。众侍卫见他的如此之快,莫不吃惊。

    行了良久,顾嗣源想找人说话解闷,掀起车帘,对卢云道:“孩,你在江南有多久了?”

    卢云道:“小人在江南已有半年。”

    顾嗣源微笑道:“不知这江南在你眼中如何?”

    卢云回道:“江南风景如画,人墨客,风采非凡。只是生活华奢,颇见淫糜。江南之地,依小人之见,乃是秀雅于外,势利藏中。”

    顾嗣源笑道:“秀雅于外,势利藏中,那不成了风尘女吗?”说着哈哈大笑,颇见欢畅。

    两人说说谈谈,顾嗣源听卢云所言颇多贫家疾苦,颇有仁人侠气,心下甚喜。他几个好友的儿,多半出身富贵,从不知姓苦楚,言谈间便少了这份骨气,更喜爱这个孩的胸怀见地。

    当夜众人同宿客栈,顾嗣源便与卢云秉烛夜谈。众侍卫都甚吃惊,不知这个年青人有何特别,竟能得顾大人如此的宠爱。

    行得数日,已到江夏。这江夏古来便是军事重镇,商业并不繁盛,至今仍有驻军,卢云跟着众人,来到一处军营,只见四处军旗飞舞,兵士来往,甚具威势。大旗上有一个大大的“柳”字,几面较小的旗上,却是个“左”字。

    顾嗣源对卢云道:“我这次到江夏来,便是来拜访这位左从义左总兵。听说左总兵不日便要调到辽东,这几日若不见上一面,以后可就难了。”

    原来顾嗣源接到左从义的来信,说有要事相邀,顾嗣源丁忧在乡,闲来无事,便想结交这位总兵大人。

    “顾大人,何以克当!何以克当!让您老如此跋涉,末将之过啊!”

    左从义老远迎了出来,众人见他身穿金甲,容貌威武,脸上却堆满笑容;按官职名望,顾嗣源乃是六部大臣,远非左从义可比,只是左从义乃是当今征北大都督柳昂天的爱将,顾嗣源对之又自不同。两人寒暄一阵,便走入帐中。

    左从义席开二桌,他与顾嗣源不甚熟,见顾嗣源对卢云神色亲厚,又见卢云举止不凡,器宇轩昂,便呵呵笑道:“顾大人,你好大的福气,生了那么俊美的公出来。”

    卢云正要说明,却听顾嗣源摇头道:“唉!不是这样的,这孩是我的…我的下属。”

    他本想说卢云是他的书僮,但又怕左从义瞧不起他,便改称是他的下属。

    左从义自讨没趣,忙陪笑道:“是,是,大伙多亲近亲近。”他见卢云不是顾嗣源的家人,年纪又轻,便把卢云安排到下的位,哪知顾嗣源摇了摇头,对左从义道:“这孩是我的幕宾,左大人你让他坐我身旁。”

    左从义连着搞错顾嗣源的心意,不由胀红了脸,只有再换了卢云的席位。

    那边顾嗣源又是另一番心情,他自来无,只有一个独生女,这时听左从义这么一说,登时勾起心事。他眼望卢云,心中呒然。

    酒过巡,顾嗣源问道:“左总兵,不知你这次相邀,究竟是有何大事?”

    左从义点头道:“素闻大人熟知军务,当今天下官,无人可及,末将是心仪。再来我家长官柳昂天柳大人有件大事想询问大人,必需由末将面告,只是我军务繁重,不克离开江夏,只好劳动大人移驾了。”

    顾嗣源奇道:“我与柳大人仅有数面之缘,不知柳大人有何要务,要与我商量?”

    左从义微笑道:“待大人用过酒饭,再谈不迟。”

    顾嗣源曾居工部侍郎,如何不知左从义话外有话,当下心中一凛,暗暗留上了神。

    用过晚膳后,两人便到帅帐中谈话。左从义道:“实不相瞒,柳侯爷对大人是推崇,多次与末将谈及大人,都说当朝官之内,只有大人明了军务,我辈武人气运,全系于大人之手。”

    顾嗣源轻轻一咳,道:“柳大人过奖了,我此时无职在身,所能有限,不知柳大人何以如此见重?”顾嗣源心知左从义如此说话,必有什么用意,一时间实在猜想不透。

    却听左从义嘿嘿一笑,道:“恭喜顾大人了,我家长官柳大人已有消息,说顾大人明年已可北调京城,担任要职。”

    顾嗣源想回京师任职,已非一天两天的事了,只是他原任工部侍郎,旧职早已给人接去,一直担忧返京后有无职缺。此时听左从义这么一说,不禁大喜,说道:“这倒出了我意料之外,只不知在下所调职缺却是何职?左总兵可曾知晓?”

    左从义哈哈一笑,道:“恭喜大人。大人即将调任兵部尚书,接替原本李大人的缺。”

    顾嗣源从未听闻这等消息,此时不禁一颤,猛地站起身来,惊道:“左大人此言是真?”

    左从义道:“千真万确,假不了!”

    顾嗣源心下起疑,他并未请人在朝中活动,却为何有这等重大缺职等着自己,实在是难以明了。

    左从义知道他的心意,说道:“大人这次调任,难得的是皇上钦点的。这次李大人告老还乡,空出了这么大的一个缺出来,满朝武莫不眼红,不论是江充还是刘敬,谁都是再请上奏章,推举人选。岂知皇上龙心所属,却是你顾侍郎一人,这下谁都没法了。”

    顾嗣源脸上老泪纵横,霎时便向北方拜了下去,垂泪道:“臣顾嗣源谢主隆恩,臣必竭心尽力,不敢有怠。”

    左从义笑吟吟的看着他,却不说话。

    这下顾嗣源心中恍然,已知左从义为何邀他前来了,他缓缓站起身来,道:“倘若这次调职之事成真,烦请左总兵转告柳大人,老朽虽然不才,却也不至与朝廷奸党为伍,请他不必担忧。”

    原来当今朝廷历经多年斗争,此时只剩下派,按察使江充是一派,东厂刘敬又是一派,这两派实力强大,拉拢大臣,无所不用其。另有一派较小,十余年来苦撑不倒,即使江充、刘敬想合力扳倒,却也无法如愿。这派全以武人为主,脑便是“征北大都督”善穆侯柳昂天。想来柳昂天得知顾嗣源北返京城的消息,便命人先行一步结交,以免兵部大臣为人所趁,反来制肘自己。

    左从义哈哈大笑,说道:“大人快人快语,我这厢先谢过了。柳侯爷希望大人能赴北京一叙,不知意下如何?”言语之间,果是希望顾柳二人多加亲近。

    顾嗣源虽对柳昂天较有好感,但自己一来不喜与武人为伍,二来他若入了柳系,只怕江充、刘敬会对他不利,一时沉吟未决。

    左从义也是个老江湖了,自知他初闻大事,举棋难定,便道:“顾大人,此间大计,你知我知。我家柳将军随时欢迎大人过访。”

    顾嗣源轻轻地点了点头,道:“左总兵切莫烦忧,年后若有闲暇,老朽自当北上,届时再说吧!”

    左从义笑道:“大人快人快语,到时还请不吝玉趾,到咱们侯爷府盘桓则个。”

    第二日左从义与顾嗣源不再谈论机密大事,便招待众人游历江夏。

    众人行出数里外,左从义指着长江道:“这江夏古来有一名人镇守,不可不知。”

    顾嗣源点头道:“是了,那便是东吴水军大都督,名满天下的周瑜。”

    众人都是一声惊呼,原来周瑜与江夏有此渊源。

    一行人观看古迹,左从义忽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可见他还是不如孔明远甚。”众人都称是。

    却听一人哈哈大笑,道:“这是后世杜撰之辞,左总兵位居高位,岂能妄言?”

    左从义心中有气,定睛一看,却是顾嗣源的下属卢云。他已知此人并非顾嗣源的家人,言语便不客气,冷冷的道:“诸葛武侯向有神机妙算之称,八阵图挡下江东陆逊万大军,辅佐先主,匡复汉室,实在了不起。你黄口孺,也敢大发议论吗?”

    左从义口气严峻,已有教训意味。

    顾嗣源正想趁机试探卢云,当下默不作声,看他如何应对。

    卢云笑道:“左总兵,诸葛孔明自有他的真才实,可是他与周郎两人向无仇怨,不知孔明何以远胜周郎?”

    左从义冷笑道:“便是岁小孩,也知道孔明气周公谨,赤壁借东风大破曹操。你连这种事都没听过,也敢当别人府中的幕宾?岂不笑掉人家大牙了!”

    左从义是四川人,生平最爱孔明,又加肚量略嫌不广,虽然为人正直,但却颇爱计较一些小事。这时他存心要让卢云下不了台,言语甚是尖利。

    哪知卢云只笑了笑,也不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