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宫沉浮之萧后野史-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前朝,只两月不到的功夫,就出了好几桩事情。李十洲因得宰相萧鼎仁提拔,到得都察院补缺,任职左侍御史一职。他为人勤谨,又暗得人在后指点,自上任初始,便将都察院近几年来案件一一复查一遍。这不查不打紧,一查之下,竟有十几桩案件,不是有断无听的,便是严刑逼供,有倚势凌人之嫌的,再不就是证据缺失,草率结案的。李十洲是个耿直之人,自然将其一一纠枉。正当此际,又有许多曾经都察院审理案件的人,跑到顺天府处喊冤。那顺天府尹,先道是这起刁民可恶,已是结了案子,怎可说翻就翻,且又时隔许久方才来报冤?然此人亦是个忠厚爱民之辈,并不肯滥施刑罚,强行驱散,便将这些人叫到公堂之上,细细询问,又仔细忖度其人神态言语,方才察觉是确有冤情的,又恰逢李十洲正复查旧案,便将这些案子一一归纳,转呈至都察院。

    其时,都察院左都御史徐空良先是讥刺李十洲新官上任,这三把火且是烧的旺盛,再是嘲讽他拿着鸡毛当令箭,暗地里又使了心腹挪换文书案卷,抵盗关键证物,与他下绊子,总让他复查不顺。然李十洲此时已非初入官场的意气书生,身后又有萧相等资深权臣指点,结纳了都察院中一起与徐空良不睦的、忠于朝廷的臣子同僚,一起追查。

    那徐空良观此局势,也着实慌了,忙调动一切可用人事,妄图阻挠。然这世上有句话,纸包不住火,假的终究真不了。不盈一月,李十洲便将那十几起冤案,尽数纠正,平复冤屈,关押的开了释,流放的发文召回,强行错判了财物的,也都一一追回发还。又将此间事宜整理成折,上奏御前。果然皇帝龙颜震怒,斥责徐空良玩忽职守,愧对朝廷,将其革职抄家,交由刑部查办,又暗下了一道密旨,意思是自徐空良身上掘出些荣亲王谋反的罪证。奈何这徐空良虽是荣亲王的表弟,却因荣亲王那信不过文臣的秉性,于他所谋知晓的也就极其有限,能供出来的皆无足轻重。

    但于刑讯之间,他倒另翻出一桩事来,乃是前番谨妃赵氏的侄子谋取朝廷功名,其父赵同钰串通主考、礼部尚书宋康安,联合作弊,窃取试题,倩人代考之事。其时,徐空良任副考,宋康安打通关节时,也曾打点过他,故而知晓。此刻为求保命,也就供了出来。

    事至此时,当真是牵出萝卜带出泥。刑部听闻这供述里,竟牵扯到一位尚书,两位国戚,不敢怠慢,慌忙上折报与皇帝。赢烈收了折子,自然怒不可遏,下旨严查。

    此事关系朝廷威信、皇室颜面、科考公正,非同小可,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三司会审。大理寺卿张炳仁、都察院左侍御史李十洲并刑部尚书孙绍中,同审此案。先是都察院查访捉拿一并涉案人犯,这世上也就有这样巧的事儿。当时与赵文广代考的,竟是李十洲昔日的同窗。

    这人姓叶,号叫做两淮,是个不第举子,虽有名士之称,奈何家徒四壁,两袖清风,家中将他送入京城已是倾尽所有,再无力量供其在京城的吃住盘费。这人平日里便只靠在街上卖些字画,代写些文书过活。怎料,临到科考将近,家乡遭灾,父母无以为继,只好一路讨饭进京投奔于他。

    他无力供养,又是个穷秀才的酸脾性,不肯受人接济,便是在李十洲这等好友跟前,也不肯低头下气。就在此时,赵同钰听闻他的名声,借了些关系,寻上了他,要他替子参考,允诺中不中举,都以重金酬谢,并先与了五十两银子。叶两淮正在艰难时候,又自谓便是中了举,那走马上任,请客摆酒的钱也拿不出,便点了头。他腹中本有材料,才学与李十洲只在伯仲之间,取个末等功名并不在话下。果然一试即中,金榜题名。

    这叶两淮却是个有些心机的,知晓此事无论成与不成,这赵家只怕都饶不过自己,一出考场便即带着父母离了京城,远逃而去。赵氏听闻此事之时,只恨的连连顿足,却也不可奈何。此时,他听得昔日好友已贵为都察院大吏,又奉旨查办此案,便带着一应证物进京出首。

    李十洲忽得此人,如同天上落下一般,连忙在都察院堂上问讯。叶两淮口齿清楚,将此事一字一句的说了个明白,又将当时往来字帖、赵同钰抄录出来的科举试题一并拿出。有此二物,此案已是铁证如山,那字帖一经验证,正是赵同钰的字迹,而不串通主考,断无事前取得考题、混入考场行替考之事。刑部立即便将宋康安、赵同钰、赵文广一干人等收监下狱,择日开审。

    审案这日,赵同钰、赵文广、宋康安、徐空良并叶两淮五人,在堂上各怀鬼胎,先是赵家父子并宋康安一口咬死并无此事,指责徐空良与叶两淮栽赃陷害。进而李十洲将叶两淮前番所呈证据拿出,当堂公示。赵家父子与宋康安无话可说,又开始窝里反的狗咬狗起来。宋康安称此为赵家父子逼迫所致,赵家父子则反说是宋康安自送上门,索取贿赂。这般在公堂上辩驳了一番,那宋康安是个心中有鬼的,他早年在工部任职之时,有些贪墨事宜,为谨妃拿捏了把柄,不敢与赵家父子狠命相争,唯恐一时撕破脸面,抖出旧事,罪上加罪。那赵氏父子,也知此刻已是辩无可辩,便都俯首认罪。却均不肯带出谨妃。原来赵文广也罢了,赵同钰却是心中明白,谨妃若在,他赵家或许还有翻身之日,如若谨妃也败了,那赵家也就一败涂地了。宋康安为自保起见,自然也是缄口不言。

    张炳仁、李十洲与孙绍中见案情已然清楚,便即下了结案陈词,因这几人除却那叶两淮,一位是朝廷重臣,另两位是皇亲国戚,倒也不敢擅专判决。当下,三人商定,由李十洲起草,将此案巨细无遗的书成奏折,上奏于皇帝。

    赢烈收到折子,见此案人证物证俱全,已是无可翻案,便即下旨:宋康安、赵同钰、赵文广行贿纳贿,因私舞弊,革职抄家,发配充军;徐空良玩忽职守,渎职枉法,又行作弊一事,流放边关,无诏不得回京;叶两淮,代考舞弊,本应一同流放,然因其检举有功,特赦其罪行,逐出京城,满门三代不得再行参试。

    此案落定,朝里一气儿去了两位重臣,一位国戚,众臣子心中均各自明白此为何故,见皇帝行此雷霆手段,都有些惴惴。荣亲王至此时,虽心有不甘,但也无法可施,兼且近来又意图与女婿保举职务,只得丢车保帅,暂且按下。又私下送信入宫,安抚谨妃。

    谨妃在宫中收到消息,听闻哥哥与侄儿满门都被发配,气了个仰倒。她本已打点了,令兄嫂选了一容貌美艳,言行端庄女子,豢养家中,待今年大选之时,便假托是自己侄女儿,送进宫来。哪知这关头上,却出了这样的事儿,既痛恨可惜,又挂心兄嫂侄子远去安危,又庆幸自己未被连累,心中七上八下,坐卧不宁。文乐眼看主子如此,便宽慰道:“娘娘稍安,虽是赵大人遭祸,好在娘娘还是娘娘。只要娘娘能拢住圣心,大人与公子,就还有起复的一日。”

    谨妃摇头叹道:“谈何容易,好容易皇上现下又优待于本宫,竟出了这样的事。皇上嘴里不说,只怕心里也要落下些骨鲠。眼下本宫,是什么也不敢做啊。”说着,步至窗前,望着坤宁宫方向,口里狠狠道:“那小丫头偏就有这样的好命!本宫只道她才小产,总要再拖些时日,谁知才两月的功夫便又怀上了!皇上虽常来本宫这里,那心却还在她那儿,当本宫看不出来么?这还没生呢,若是到生了那一日,丫头也就罢了,若是个皇子……”她言至此处,便闭口不说。

    文乐听出关窍,便说道:“待皇后生下了皇子,有些事怕就难挽回了,娘娘还是早些筹谋的好。”谨妃道:“你道本宫没想过?那坤宁宫里防的如铁桶也似,叫人插不下手去。再则,便是她又滑了胎,能怎样?她还年轻,还能再生。只要她一日在那后座上坐着,本宫便一日不得安宁!”言至此处,她眸中精光一闪,将荣亲王送来的信纸随手掷在一旁的香炉内,眼看着那字纸烧成了灰。

第一百四十八章() 
时进六月;天气一日热过一日;宫里群妃皆避暑不出;一时玉苑之内;清净了许多。

    一日,正是晌午时候,红日当空,一丝风儿也没有。坤宁宫内静悄悄的;不闻人语;那不该当值的自然趁空躲凉去了,正当班的也都怏怏的。

    萧清婉吃了一盏解暑的凉汤,只穿着一件藕荷色对襟半臂罗衫;下头笼了一条水绿色潞绸裙子;躺在床上养神;一旁明月缓缓的替她打着扇,两人说些闲话解闷。

    明月便笑道:“近来天气越发热了,奴婢听闻有几位娘娘那里都用上冰了,这还不到七月呢。”萧清婉阖着眼睛,嘴里说道:“一早一晚倒还好,有些凉风,就是这正午头上,实在恼人。”明月笑道:“奴婢记得,娘娘往年是最怕热的,今年又怀了孩子,怀孕的妇人火力要旺些,只怕就更要嫌热了呢。就不知道,还敢不敢用冰了。”萧清婉叹道:“怀了这小东西,自在日子也不得过了。话又说回来,既然坐了这个位子,又哪能事事都随性儿呢?”明月看了看外头的天,随口说道:“这天有些闷了,该下场透雨了。娘娘睡会子罢,待会儿女史就要过来了呢。”萧清婉微微颔首,又轻声道:“她们念得那些劳什子,在家里父亲早逼着本宫与姐姐,背的烂熟了。这时候,又听她们来念,实在叫人好不耐烦。”明月嬉笑道:“便是如此,才能生下一位聪明伶俐的小皇子啊,娘娘就耐着些性子,熬过这几个月就是了。”

    这话说得倒是极是中听,萧清婉心里舒坦,也没再多话。正朦胧着要睡去,忽听得外头一阵吵闹声响,就听一人压低了声音喝道:“娘娘在养胎,这些事儿告与皇宸妃娘娘就是了,又跑到这儿来闹什么!”声量虽不高,却还是传到了屋里。听那声音,却是青莺。萧清婉心中微有愠意,也没睁眼,只向明月说道:“去瞧瞧什么事儿,倒叫她们在院里大呼小叫的。”明月点头,放了手里的纨扇就去了。好片刻功夫,才又转了回来,进来便道:“娘娘,是四皇子有些不好了。”

    萧清婉闻听此言,登时睁开了眼睛,坐直了身子,问道:“怎么个不好?”明月赶忙上前,拿过引枕垫在她腰下,方才答道:“是四皇子被猫给抓了脸,绛雪轩正乱着请太医。就打发人来,告与娘娘。”说着,便将那其中原委,一五一十的道来。

    原来绛雪轩往日里养着一只猫,乃是番邦进贡的,毛色油亮,身轻体健,周身乌黑没有一根杂毛,四足却是雪白无比,因而唤作个四蹄踏雪的名号。虽不算什么名种,幸喜其灵活矫健,乖巧讨宠,着实招人喜爱。文妃初入宫得宠之时,皇帝便将此猫赐与她豢养。文妃也极爱的,日常行动坐卧都抱着。落后因她怀胎,养猫多有不便,宫人就将这猫抱到了后院饲养。谁知,这日一早,人没看好,那猫跑到了前头,还溜到了四皇子日常睡觉之所。又恰逢看养的宫女、奶母都不在身侧。那猫一蹿而起,越到炕上,见一个白净婴孩儿裹在红菱被里,两只藕节似的胳臂戴着个金镯子舞舞旋旋,正不知何物。那红菱被又似极了日常宫人喂它时,用以裹鱼肉的红手帕子,便用爪子去挝。那猫爪何等锋利,婴儿皮肤又极其娇嫩,只轻一划拉,便在这小殿下面上、胳膊上划出几道血痕来。

    四皇子受惊吃痛,又生来胆小,登时呱呱大哭,引得一众宫人慌忙来看视。那猫也受惊不小,在屋里上蹿下跳,赶人进来的功夫,就夹在人腿缝里,跑掉了。

    明月说毕,又道:“皇宸妃娘娘已赶去料理了,娘娘不必挂心。”萧清婉细细思忖了片刻,方才说道:“皮肉伤也还罢了,就是四皇子素来胆小,吃这一唬,还不知要怎样。”心里却暗道:这事儿蹊跷,好端端的猫怎么会跑出来,又蹿到上房里去。就是不知是谁下的手了。文妃树敌颇多,我有了身孕,无暇顾及。姐姐恼了她,懒怠理会。她眼下外头看着风光,实则如砧板上的鱼肉。得空儿,人就下手了。想至此处,她心念一转,又忖道:姐姐早对文妃怀恨在心,得了这样的好机会,还不知会如何处置呢。

    明月见她面色不愉,默默无语,便道:“娘娘别为这些事劳神了,文妃自己养的猫抓了她的孩儿,横竖怎样都不与外人相干的。且有皇宸妃娘娘在,娘娘就安心养胎罢。”萧清婉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却说四皇子嬴纫为猫爪所伤,伤势虽浅,但他生来便胆子极小,略有风吹草动便会受惊啼哭,今番突遭如此惊吓,直唬的双眼翻白,口角流诞,四肢抽搐不已。文妃心疼孩儿,忧心如焚,搂着孩子一面泪流不止,一面喝骂宫人,一面赶人去请太医。绛雪轩众宫人见此情状,都不知要受多少牵连,又看皇子那副模样,想必是救不活了,各自慌乱不已。倒是巧慧,心里颇有些主意,先使了翠儿去请太医令前来诊治,又悄使了两个伶俐内监,一个往坤宁宫去,一个便去与皇宸妃报了信儿。

    不多时,王旭昌便到了,文妃也顾不得什么规矩忌讳,就叫他进去与嬴纫医治。王旭昌眼看四皇子已是出的气多,进得气少,哭声微弱,不敢怠慢,先诊了脉相,又翻看了眼睑口舌,心中正自思忖。外头人便报,皇宸妃到了。

    皇宸妃在门前下轿,快步走进轩内。文妃虽是心中不耐,但她位份低萧清婳一等,也免不得上前行礼。谁知,皇宸妃才踏入屋门,也不待她说话,便劈头斥道:“好端端的,怎么叫猫抓了皇子?你自己的孩儿,你自己倒不上心看养?这是皇室血脉,不是外头那三不知的小户顽童!倘或有个好歹,你能担待的起?文妃你素日里也是个仔细谨慎的人,怎么做了娘了,反倒毛糙起来?这叫人怎么放心的下!”文妃被她当面训斥,忍气吞声道:“娘娘教训的是,是嫔妾照顾不周,劳娘娘费神了。”皇宸妃正色道:“皇后正在养胎,本宫既然受命协理六宫,少不得要好好管管这些事了。”说毕,又问那王旭昌道:“皇子怎样了?可有大碍?”王旭昌愁眉道:“小殿下面上这皮肉伤倒也罢了,只是为惊吓伤了肝胆,故而有此抽搐惊悸之态。若是旁的孩子,原本血气旺盛的,倒也易于调养。只是四皇子生来底子就弱,易为邪崇所侵。眼下,也只好先开些安神养气的丸药,吃吃看罢。”二人听王旭昌这话,竟似是全无把握,瞧造化的意思,均自吃惊不小。文妃更是慌了手脚,拉扯着王旭昌的袖子,连连哀求。

    王旭昌也是为难至极,张口又道:“四皇子本就身体虚弱,又服食过朱砂。朱砂此物,虽能镇静心神,安抚幼儿,治疗小儿惊哭夜啼之症。但服食过多,便易伤了肝肾。四皇子似是曾被人灌下大量朱砂,肝肾皆有损伤迹象,如今又遭逢此等惊吓。臣也只好尽力而为之了。”说毕,便径去开方调药了。

    此事大出文妃意料,她既惊又怕,且悔且恨,跌坐在地,直惊得玉容失色。原来,文妃恐四皇子身体虚弱之事为皇后等人侦知,以此为借口,不与她看养,便少传太医与四皇子看脉。但逢皇子惊啼,便以朱砂灌之。她只知此物能使小儿安宁,外间孩子也多有吃的,却哪里知晓其中分量轻重及利害关系?这一招之错,竟害了自己的亲生孩儿。算起究竟,也是她那一味趋利避害的性子所致。

    皇宸妃听闻此言,便向文妃厉声喝问道:“此为何故?!自来皇子药饵必要经太医院存档,你作何解释?!”文妃泪流满面,只是趴伏在皇宸妃脚下,连连叩头泣道:“只求娘娘勿将此事告与皇上。”皇宸妃将袖一甩,满面正色道:“你这是什么昏话!宫里规矩森严,你叫我徇私枉法,替你隐瞒不报?!那却是不能够!”文妃抽抽噎噎,还只顾央求。

    两人正在嚷乱之际,外头忽然传来一声:“皇帝驾到——!”

    却原来,皇宸妃自得了这消息,又转使人去御前报信,自己先来了。

    赢烈迈步进门,见这一屋子人人惊惶,各个失色,文妃又跪在皇宸妃脚畔,手里扯着皇宸妃的裙摆,哭得面红脸胀,花容不整,心里又惦记孩子安危,连声喝问道:“这是做什么?!纫儿如何了?!”皇宸妃赶忙上前,向皇帝行毕大礼,便将此间事由一字一句的说了个明白。赢烈听见奏报,脸色登时阴沉不已,上前抬脚就将文妃踢翻在地。屋中众人见皇帝动怒,人人自危,都跪在地上,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只听赢烈怒斥道:“朕,素来道你沉稳谨慎,心细如发,才许你亲自抚养皇子。谁知,你竟如此糊涂昏聩!身为孩子的生身母亲,这般不知检点。皇子不适,不知延医吃药,却自作主张,险些毒杀了孩子!如今又不仔细看养,能让一只孽畜与皇子挨身,抓伤皇子。你,不配为人母!”说着,便即下令道:“文妃柳氏,忝居妃位,德行不端,今贬为宝林,迁居永巷。”随即又补了一句道:“今后,不准再见四皇子的面儿!”

    文妃本已是泣不成声,伏在地上没了动静,忽闻得皇帝再不许她亲近孩子,猛地便扑了上来,揪着皇帝龙袍下摆,苦苦哀求道:“皇上就是把臣妾废成庶人,也求皇上不要分离我母子二人。”因着此事,赢烈早已对她心生厌弃,眼看她自地上起来,身上衣衫沾染灰尘,一头乌发散乱,面上泪痕交错,很看不上这幅模样,便叫张鹭生带人过来,将她扯了开去。

    一时,王旭昌又上来回禀事由,不知此番四皇子生死如何?

第一百四十九章() 
王旭昌先使人往太医院取了几丸子药丸过来;以温水调和了;与皇子服下;又用伤药替皇子擦了身上抓伤之处。他既能任太医院首脑;自是有些超群的本领,这几丸药皆是他亲手调配而成,颇有灵验。四皇子服下药水,果然那抽搐流诞之态渐渐止了;却仍然是气息奄奄;甚而已是无力啼哭。他知此乃精气亏虚所致,一时也急不得,又看皇子暂已脱离险境;便上来与皇帝答话。

    待报过四皇子病情;他又奏道:“臣已为皇子服下安神凝气的药物;暂止了那惊悸之症,一时尚无大碍。但四殿下先天不足,体质虚弱,又为朱砂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