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百里挑一对于杜如晦的推脱,感到理解。并没有丝毫的怪罪,毕竟如果换做是自己也一定会如此选择。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不光是杜如晦懂,他百里挑一也懂。
虽然说此刻的李承训还不是大唐帝国的皇帝,不是君主。但是在这南方,在帝洲。在国社党内,李承训不仅是一名君主,更是一个神。特别是百里挑一清楚,李承训对于军权的绝对掌控。
而这也是李承训敢放手让李靖节制诸军的根本原因,因为这些军队只听命于他,只忠诚于他。哪怕李靖有着无敌之资,也得不到他们的效忠。百里挑一如果是后世来客的话,他就一定会明白这是为什么。
这便是党军的强大之处!
这也是为什么李承训从一开始就建立国社党,建立党卫军的原因。由党控军,才是硬道理。也是经历过历史岁月检验的真理。
“克明,王爷如今北上长安,身处囫囵。这导致我们的举动都收到了不小的影响,如今楚帝林士弘投降。正赶上了这个时候,我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陷入了两难之中!”百里挑一目光闪烁,真诚的看着杜如晦道:“有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还请克明兄教我!”
由于这一招有拉杜如晦下水的嫌疑,百里挑一态度放的极其之低。这番话说出来,简直近乎恳求了。听到百里挑一如此说,杜如晦一直都是平淡的面容,首次出现了一抹苦笑。
杜如晦看着百里挑一苦笑道:“百里,你有不是不知道,我只是一个武人!对于政治上的事情一窍不通。而且王爷最是忌惮的便是军政握于一手,特别是你我二人。你这是要闲为兄于不义啊!”
听到杜如晦的话,百里挑一自然是从语气之中其松口的消息。闻言淡淡一笑道:“克明兄,此言大缪矣!王爷曾经与小弟说过,克明兄之才可为相!若是小弟遇事不决之时,可以找你商量!”
“哈哈,王爷缪赞了!”
百里挑一一看杜如晦就知道杜如晦没有相信自己说的话,他还以为这是自己为了恭维他而言的。但是百里挑一可是清楚的记得,当时李承训的神情,那绝对不是在玩笑,而是很慎重的去说一件事情。
杜如晦可为良相!
这就是李承训当初的原话,百里挑一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没有来小看过杜如晦。因为他相信李承训的眼光,随着李承训的崛起,一系列由李承训挖掘出来的人才,在这乱世大放异彩。
杜如晦,尉迟敬德,李靖,狄知逊,等等这就是证明。特别是杜如晦与李靖,就拿现下来说,天下各大势力,谁敢说他们麾下的将领能够与李靖相匹敌。百里挑一估计,就怕是天下最能征善战的秦王李世民也不敢说比李靖强吧!
有了前面的证明,百里挑一对于李承训的眼光之独到。根本就没有丝毫的质疑,既然他说一直担任参谋本部大佬的杜如晦有良相之才,那么百里挑一相信杜如晦就有良相之才。
感受着百里挑一热切的目光,杜如晦莞尔一笑。心里对于李承训对于自己的了解也是感到了一丝佩服,轻轻的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水之后,对着百里挑一道:“百里,你着相了!”
杜如晦看着百里挑一笑了笑道:“王爷虽然远在长安,有着陛下,太子,秦王的压制,但是你不要忘了,王爷麾下有着乞活,党卫,国防三军,近乎百万大军。再这个一统天下的锲机之时,陛下是不会贸然对付王爷的!”(未完待续。)
第214章 柴绍来访()
“所以百里你也不必忌惮什么,照着原来的降书递给陛下自然是不行的。”杜如晦看着百里挑一笑了笑道:“百里你可以将只降于楚霸王这一段删去,只留下林楚帝林士弘降唐,然楚军投降者甚重,林士弘目前无法北上长安面君。就可以了!”
杜如晦的计策很简单,那便是模糊歧义,留林士弘在南。自然而然的将一切问题给解决了。听到杜如晦的解决方案,百里挑一为之一愣。这个办法虽然粗浅,但是却极为的有用。
特别是百里挑一没有杜如晦跟随李承训时间长,不清楚李承训的底线在哪里,才没有想到这样的办法。百里挑一不由的为这个主意拍案叫绝,但是百里挑一一想到李承训就眉头一皱道:“克明兄,这个主意甚好,只是王爷哪里……”
明白百里挑一的顾虑,杜如晦笑着摆了摆手道:“百里,放心吧!王爷一定会同意这个方案的!”听到杜如晦的保证,百里挑一皱着的眉头才一一舒展了开来,起身对着杜如晦行了一礼道:“如此,百里在这里谢过克明兄了。来日王爷返回,百里设宴感谢克明兄!”
一把拉起百里挑一,杜如晦眸子里面露出一抹责怪道:“百里,这是做甚。大家都是同僚,相互帮忙不是应该的么!”
百里挑一笑了笑,并没有争辩。只有他知道楚霸王对于军政分离的看重与执着,这一次自己欠杜如晦人情大发了。相互寒暄一会儿之后,杜如晦就起身告辞了。这里毕竟是政务院,自己这个军方的一把手确实不适合在这里多待。
杜如晦离开了,但是他的事情并没有结束。反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有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参谋本部解决。杜如晦离开政务院之后并没有回府邸,而是选择回了参谋本部。因为此刻留给他的事情还有很多。
第一件,那便是楚军降卒的问题!
二十万大军,由于林士弘投降的及时,还有着十五万大军的人。死伤仅仅只有五万人而已。这十五万大军,已经成了一种麻烦,必须尽快解决。
回到参谋本部,杜如晦翻看着由盖世太保与军统提供的详细资料。思考着解决的方法。
良久。
杜如晦才抬起了头,对着旁边的参谋人员喊道:“王亚峰!”
“到,请总参谋长吩咐!”
回了一个军礼之后,杜如晦看向了自己麾下的这个得力助手。帝洲军事军官学校,参谋系的尖子生。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杜如晦知道这个青年无愧于尖子生这三个字。
“如今楚帝新降,楚军降卒近十五万!本将决定由你带领这一期的陆军指挥系,前一千名毕业生下去庐陵,接受这支降军!”
“是!”
“李想鹏!”
“到!请总参谋长吩咐!”
杜如晦目光闪烁精芒,想着也是到了执行李承训北上长安时留下的那份文件的时候了。杜如晦从文件夹里面取出一个文件,上面印着漆黑的卍字。递给李想鹏道:“即刻拿着这份文件前往庐陵,将其交给李部长!”
“是!卑职保证完成任务!”
杜如晦看着离开的李想鹏心里轻轻的吐了一口气,在帝洲只有他知道哪里装的是什么。在李承训的麾下,只要印有卍徽章的文件,都属于绝密档案。
……
一人双王的消息刚过。就在人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的时候。林士弘的投降,与楚国国灭俱时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再一次在李唐达官贵族头上炸响。让这个时候的长安,因为楚霸王而沸腾。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灭掉了两个国家,三个势力。李承训的实力再一次让长安的各大势力为之咋舌,同时因为这件事,每一个势力内部都在商讨着如何站队,如何面对楚霸王的问题。
虽然对于李靖的才华甚是肯定,也想到了李靖一定会胜利。但是李承训绝对没有想到这场胜利来的如此之快。也来的如此之巧。先前有了李渊加封的一人双王,如今更是悍然而灭国。
李承训相信他的声望必定会达到一个顶点,如日中天。这场战争的胜利,也让李承训起了去萧瑀府。与之一谈的想法。 萧瑀是他在长安唯一的手下,极为的重要。
因为一旦萧瑀投向他人,那便说明李承训在长安的朝堂之上,没有一个发声之人,没有丝毫立脚之地。然后,就在李承训梳洗了一番。正打算出府前往萧瑀府上的时候。
“王爷, 右骁卫大将军,柴驸马前来拜见! ”李一拿着柴绍的拜贴,递给正要出门的李承训道。
听到李一的话,让李承训踏出去的步伐不由得一顿。接过拜贴,李承训扫了一眼呢喃道:“柴绍?”
“快请!”
既然柴绍来了李承训自然是息了去萧府的打算,相比于萧禹,柴绍夫妇更值得自己拉拢。虽然不知道自己这个从未相交的姑父来找自己的意图,但是李承训还是立即朝着大门口赶去。
“侄儿李承训见过姑父!”李承训几步之下便是走到了大门口,由于见过几次面。李承训对于柴绍还是能够认识的,刚一见面李承训便是对着柴绍拜道。
这样做,并不是没有目的的。如今李承训口喊柴绍姑父便是打着自己人,亲情的牌。通过这一个称呼来杜绝柴绍有可能带来的公事,这是其一!
其二,自然是为了拉近关系了!要知道无论是柴绍还是李秀宁这两个夫妇,可都不是什么简单的货色。
“王爷,这柴绍如何敢当啊!”柴绍看见李承训的下拜,连忙离开原位避过了李承训。柴绍心里清楚,虽然自己取了李秀宁也算是李承训的姑父。但是这不是普通人家,是晚辈就得给长辈行礼。
李家是皇家!
甚至于就算是在皇家,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的儿子们见到自己都得口称姑父行礼。但是这里面绝对不包括眼前这个笑意盎然,显得和善无比的少年。
通过柴绍的观察,他发现这个少年时比秦王李世民更加危险的人物。本来他李建成兄弟几人里面,与李世民关系最好。因为他柴绍也是一个武将,自然喜欢开疆扩土的主公了。
本来柴绍正要选择李世民的时候,就是眼前这个少年横空出世,其崛起的速度之快,让人目不暇接。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柴绍的这一次过府相见。在柴绍观察李承训的时候,李承训也在观察柴绍。两个人大眼瞪小眼,就在门口发呆。
柴绍,汉族,晋州临汾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建国以后封为霍国公,食邑封一千二百户。《新唐书列传第十五》中载:“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幼矫悍,有武力,以任侠闻。补隋太子千牛备身。高祖妻以平阳公主。”
《旧唐书列传第八》中载:“祖烈,周骠骑大将军,历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慎,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柴绍出身将门,自幼勇武。隋义宁元年四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并秘密派人召当时还在长安的柴绍夫妇。柴绍路遇自河东出发的李建成、李元吉二人,说服李建成打消落草的念头,赶往太原与其父会和。李渊起兵后,柴绍屡次建功,帮助李渊连败宋老生,屈突通大军。
武德元年五月,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柴绍拜左翊卫大将军。此后柴绍随秦王李世民参加统一战争。平薛举父子,破宋金刚,败王世充,擒获窦建德洛阳、虎牢之战,屡立战功,因此封为霍国公,赐食邑一千二百户,并转为右骁卫大将军。?
武德六年四月,吐谷浑侵扰芳州,唐芳州刺史房当树逃奔松州,五月初五柴绍岐州刺史奉命率兵前去救援。六月,柴绍军进至岷州。二十九日,柴绍吐谷浑作战,被围困在一山谷中。吐谷浑军据高临下射击柴绍军,箭如雨下,形势危急,柴绍则临危不惧,安然而坐,让人弹奏胡琵琶,使二美貌女子翩翩对舞。
吐谷浑士卒非常奇怪,都放下弓矢驻足观瞧。柴绍见吐谷浑军阵容不整,乘其无备,暗遣精骑绕到吐谷浑军背后,突然袭击,大败吐谷浑军,斩首五百余级。八月,吐谷浑归附唐朝。后人评价,“美人计虽在历史屡次被使用,但像柴绍这种用法,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矣。”
武德七年到八年,突厥多次侵唐,柴绍两次领命出征,配合李世民将其败退。又一次独力将侵扰渭州的突厥军在秦州打败,凯旋而归。其后贞观年间,更是多次击退突厥军,屡立战功,又于贞观四年,与李道宗、卫孝杰、薛万彻、李绩、李靖合共五路行军正月出征,最终灭了掉东突厥。
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柴绍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四名。
这便是李承训记忆里面的柴绍,犀利的简直一塌糊涂。更别说,柴绍的身后还有着一个娘子军帅李秀宁。可以说得到他们的支持,李承训就有了在朝堂上直面李世民等人的实力。
就这么一瞬间,李承训便是决定了要交好柴绍的想法。这个人,太有大用了!(未完待续。)
第215章 鸡蛋不放在同一篮子里()
“姑父,里面请!”
李承训回过神来便是伸出左手虚引,神色热情。虽然他不知道柴绍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但是绝对与自己有关。心里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以后,李承训也是彻底的起了拉拢之心。
“哈哈,王爷请!”
书房内。
等到柴绍落座之后,李承训更是亲自沏了一壶茶来招待柴绍。有些时候,人与人的这个初见,会决定以后得很多事情,有句话不是叫做人生若是如初见。这便说明了很多的东西。
后世而来的李承训更加的比任何人都知道初见这个东东,印象分是很重要的。而表达看重一个人,莫过于亲手施为。多少年过去了,随着乱世浮沉,李承训也明白了太多东西,掌握了很多手段。
“姑父请,尝一下小侄的手艺如何?”这个时候李承训目光闪烁了一下,便是对着柴绍开口道。一点也没有丝毫的着急,既然柴绍前来,必然是有事。但是李承训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不能先问出来,不然就会失去了先手。
这便是谈判的技巧!
如同两虎相斗,比拼气势。先出招无疑会是那个气势不足的那只,更何况气势这种东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个时候谁先出声,就代表着谁在这场比拼中落得了下风。
谈其他而避目地!
这便是李承训此刻使用的手段,可以和你拉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是不问你为何而来。这一招虽然简单,但是胜在于无解。
“好茶!”
柴绍也是这里面的各中高手,听到李承训的话,接过茶杯抿了一口之后,做品尝状。良久之后回答道。随之目光炯炯有神的看着李承训试探道:“久闻炒茶工艺,出自楚王府,不知是不是真的?”
不愧是能够确定李秀宁的男人,柴绍当真是不同凡响。虽然对于李承训的意图清晰的明白。一声不吭之下反击的如此犀利。
李承训闻言眉头一挑,随之哈哈大笑道:“姑父当真眼贼!连这都被你看出来了,小侄还以为自己隐藏的多么巧妙呢!”
一问一答之间,交锋不断。一小一大两只狐狸尽然都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说的跟真的是的。李承训由于早就知道柴绍的难缠,故而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
但是柴绍对于李承训的了解,仅限于表面。表面上李承训战功赫赫,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天下间少有人能够匹敌。但是李承训其在政治上。却鲜有建树。故而刚开始的时候,柴绍明显的有着轻敌。
两个回合之后,柴绍便是将心中的那么轻视抛到了九霄云外。通过交锋,柴绍明白李承训这个人的政治智慧并不下于军事才能。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柴绍看着李承训的双眸里更加的热切。
因为他今日来找李承训便是为了证实这件事,作为世家出生的柴绍知道,作为一名帝皇,可以对于军事不太精通,但是却要无比的精通政治。古来,这样的例子再多了。其中最经典的就是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
汉高祖当初屡战屡败,要知道当初还有着陈平,张良这两个绝世谋主的铺佐。刘邦都能够每战必败,由此可见汉高祖的军事才能没有到负数也差不多了。反正绝对不是正数!
项羽百战百胜,可最后却输给了刘邦,将大好河山拱手让人。留下了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下场。这件事情就充分的说明了一件事,那便是作为一名上位者,政治能力远比军事才能来的重要。
此前柴绍没有来找李承训,乃是因为当初李承训名声不显。相比于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而言,能够登上帝位的几率简直微乎其微,甚至于比齐王李元吉还要来的小。
但是这都不是定数,在这三年之中出现了一个最大的变数。这个变数就是眼前的少年。一人双王的李承训。三年内,南方横定,特别是现在有消息传来,林士弘投降,楚国被灭。李承训彻底的成为了南方第一大势力,拥兵之重。堪比李渊。
最重要的是,李渊在其次之前,加封楚霸王李承训为一字并肩王。彻底的让李承训的名望如日中天,彻底的响彻天下。也使得李承训在各个方面,能够匹敌秦王,甚至于太子了。
世家大族就是这样,他们永远都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三国之时的诸葛家就是最大的代表,兄弟三人,分侍魏蜀吴三国。声明显赫,天下无量。
此时此刻的柴家也是如此,以前李承训名声不显,可以无视之。但是此刻李承训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自己,在座的世家大族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柴绍目光一闪看着李承训隐晦的道:“王爷,以前事情有所忙碌,没有太多的联系。如今同殿为臣,当好生亲近一番!”说完这句场面话之后,柴绍还觉得有些不稳妥。对着李承训笑道:“你姑姑时常念叨你,王爷若是有的空闲,还请过府一叙!”
“哈哈,小侄也是仰慕姑姑大名久已。一直没有机会亲近,若得空闲,小侄必定上府拜访姑姑和姑父!”李承训听闻柴绍的话,轻轻一笑道。
两个人郎有情来妾有意,一唱一和之间便是达成了一个隐晦的同盟。李承训目光闪烁着,看着柴绍。他知道柴绍的意思,也不介意柴绍打亲情牌。反正柴绍想要放蛋,他也并不介意。
正好李承训也想要攀上柴绍与姑姑李秀宁,加重一下自己在大唐朝廷之内的话语权。特别是自己的这个姑姑并不是一个寻常的妇道人家,根据李承训的观察,李渊对于李秀宁的宠爱更加的甚于其他人。
因为当初为了他的霸业,牺牲了李秀宁的幸福。再加上李秀宁虽然是一介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