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能说明他智商低罢了。

    张三是不打算跟他们聊天子贤愚的问题,跟古人聊这个简直如同找死。天子也不是那么好见的,特别是这太后,每日都生活在后宫,除了个别大臣,或者皇亲国戚谁有资格去见。

    张三想到皇亲国戚,张三突然想到了公主殿下。自己手里还有一个名帖呢!张三立刻问道:“周老爷子,我有一事想问问各位,这德国公主在宫中是否得宠?”

    周侗问道:“可是德国长公主?”

    见张三点头,周侗又接着说:“神宗陛下长公主皆早夭,独德国公主性子淡泊,喜节俭,宅心仁厚甚得当今官家和诸王喜爱。”

    张三看着周侗奇怪的看着自己当下说道:“我前一阵子因为给公主殿下献策,公主曾给过一本名帖,言道若有事可找她。今日我突然想起,不如我去求见长公主殿下问问此事可好?”

    周侗等人一听到高兴极了,周侗上前握住张三的手说:“哎呀,如此我当代宗知县谢过张三郎大恩啊。”

    张三笑着说:“我等听闻山东有此强项令,实乃百姓之福,此事义不容辞,不如我立刻就去找公主说说此事。”

    反正张三觉得自己跟那公主也没什么交集,能用这一张名帖结交好周侗等人还有宗泽还是非常划算的。再说咱就是去问问,公主办不办也不能怪咱。这么宝贵的东西咱都拿出来了,以后要是让周侗教武功你还好意思藏私么?

    这时平时最不爱说话的杨泰扯了扯张三的衣角说道:“三哥上午怕是去不了。”

    张三奇怪的问道:“哦,为何?”

    杨泰转着眼珠子说道:“那个,那个上午不是还要去义兴和记见兄弟们么?再说总要打听公主在不在府上,不如我回去取名帖,顺便让四哥和猴子去打听一下,三哥先去义兴和记那边,到时我们再去那边找你。”

    张三听完觉得杨泰似乎说的也有道理,虽然觉得哪里有点不对,但是一时也想不起来那里的问题?当下点头说道:“周老爷子,今天上午我先找人打听一下公主可在府中,下午我再去拜见公主。”

    周侗拉住张三的手感动的说道:“如此,就拜托三郎了。”

    周侗林冲送张三出了拳馆,张三自己就往义兴和记走去,杨泰也急急忙忙的往庄子上赶去,到了庄子上杨泰先让一菲拿过名帖揣在身上,然后就叫上刚刚从外边回来的猴子一起往公主府奔去。

    到了地方正看到李四还有吴德才正在门口徘徊杨泰立刻上前问道:“怎么样了?”

    李四一看是杨泰和猴子奇怪的问道:“你们怎么来了?三哥呢?”

    杨泰说道:“三哥答应周老爷子上午要来见公主给那个胶州的都头求情,我请他先去义兴和那边等着,我好来通知你们。你们这边怎么样了?”

    李四一听事情如此之巧,立刻说道:“话已经递上去了,公主府的侍卫大哥很好说话,已经去内院通传。让我们在此等候。”

    正说着内院走来一个侍女装扮的人,看看门口竟然围了三四个人说道:“你们就是吴双姑娘的亲戚么?”

    吴德才连忙说:“正是,我是她的哥哥吴德才,这位是李四,杨泰,还有侯正,都是邻居。”

    那姑娘说道:“我是公主身边的侍女翠竹,吴双姑娘正在和公主聊天,公主让你们在前厅稍后,双儿姑娘随后就到。”

    说罢翠竹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引到着吴德才四人往府内客厅就座,给他们上了壶茶就走了。

    翠竹回到后堂禀告公主道:“回公主的话,他们中有吴德才的哥哥还有邻居那张三没有来。”

    公主点头道:“这样的话,你就去找双儿姑娘,跟她说清,也让她跟家人说说话。”

    翠竹下拜说了声:“是。就退出公主房间。

    不一会翠竹就引着吴双出现在前厅,吴德才一看吴双出来,立刻上前握住吴双的手说道:“妹妹,你瘦了,跟我回家去吧!三哥很想你!”

    吴双看着吴德才眼圈也是红红的,倔强的摇头道:“不了,哥哥你在三哥身边要多照顾他,”

    吴德才急道:“你不知道,你走了以后,三哥日思夜想都想去当和尚了。不信你看。”

    说着吴德才就把手伸向李四,李四立刻把那张纸从怀里拿出来,递给吴德才,吴德才递给吴双。

    吴双打开皱巴巴的纸,只见上边写着“曾虑多情损梵行……。”

    看完之后吴双吓的后退两步坐倒在椅子上,手里的纸也掉到地上都不顾,抓住吴德才问道:“怎么会如此?不是让你照顾好他么!”

    吴德才呐呐的不知道该怎么说,这时李四上前说道:“双儿妹妹,自从上次拆碑之后三哥性格大变,平日里只有你最了解他,你的话他也愿意听,不如你跟我们回去劝劝三哥可好?”

    吴双犹豫着思考,这时一边的翠竹趁他们不注意捡起地上的纸,往后院跑去。

    跑到后院公主寝宫就叫道:“公主!公主!”

    公主正在看书看着她气喘嘘嘘的跑来,笑骂道:“疯丫头!天天这么风风火火的!慢慢说什么事?”

    翠竹喘口气递上纸说道:“你看,那张三要当和尚了。”

    公主听罢夺过纸仔细看了起来,想了一下问道:“他们还说了什么?”

    翠竹想想说道:“没说什么,我没来得及听。”

    公主指着外殿说道:“那你再去听听他们说什么,马上在来跟我说。”

    翠竹走到外殿的时候,吴德才等人还在劝双儿回去,只是双儿一直没有同意,劝了一会大家看双儿一直不松口,吴德才就问道:“双儿,下午三哥要来拜会公主,他还不知道你在公主府上,要是他知道了在这边闹起来,事情不就不可收拾了。你还是跟我回去吧,免得三哥在公主府里着急闹出事情来。”

    双儿想想摇头说:“我这两日也见过几次公主,觉得公主很好说话,我马上会去请她不要说我的事情就是了。”

第一百零六章 公主殿下() 
当公主得到张三要来的消息,也很意外,微微一笑的说道:“如此下午直接问他就是了。”

    张三在义兴和记转了半天,杨泰和李四才姗姗来迟,张三上前问道:“怎么样?”

    李四点头说道:“已经问过了,公主一直在府中。”

    张三听罢微微点头,想着接下来就是思考一下怎么跟公主说了,这公主既然性格淡薄,节俭仁善。那怎么才能讨好她呢?叙述一下胶州人民的苦难?这个应该可以试试,她对自己应该还有点印象吧?上次西山赏菊会还请自己来着。

    张三突然后悔起自己赏菊会上中途离场的举动,不知道有没有人去禀告她。想来自己这样的小角色应该不会被人注意吧?万一真被举报会不会落个轻狂的印象。

    张三纠结了一会想到:“管她作甚,爱咋咋地吧,成了是那家伙命好,不成也是天意,如果不是自己的出现说不定他也是死,所以他的死又不怪我。”

    张三想通了这些就不在纠结了,这边的事情弄好了,正好来到这边,张三就干脆去找江南绸缎庄的老板去商量买布的事情,自己得到他的庄子钱还没有付齐,答应的生意可是要履行的。

    张三到了地方老沈还是在躺在椅子上睡觉,张三上前拍拍手,老沈起来一看立刻上来迎接,张三也没有和他客气,当下让他先送一百匹麻布到自己庄上。用完再继续招呼他送去。老沈见等的生意终于办成也高兴的保证晚上就给张三送去。

    张三已经从猴子那里知道,老沈养的外室已经住到了自己的宅子上,老沈最近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和他调笑了两句就告辞了。

    下午的事情既然不是武力能够解决张三就让杨泰先回庄子上了,毕竟庄子上的那些家伙还需要杨泰去教,张三也怕把他们放在家里惹出事情。杨泰回去也好镇住场子。

    大家在义兴和记简单的吃了些拉面就各自去忙,张三和李四晃晃悠悠的往公主府走去。张三怕耽误公主午睡不好,就算着时间一路上东游西荡的乱逛,直到时间差不多有下午三点多了才往公主府上走去。

    来到门前李四拿出公主给张三的名刺上前跟侍卫说道:“我家公主今日拜见公主,劳烦通报。”说罢双手递上公主的名刺。

    那禁军看看两人拿过名刺一看正是公主所有,立刻客气的说道:“二位稍待,我这就去通禀一声。”

    说着那禁军小跑着往里面行去,不一会一个老者上前说道:“吆,这不是张三公子么?今日怎么得空,快里面请,我已派人禀报公主殿下,公主且随我到前厅就坐。”

    那老者正是上次送自己出去的那个,张三不禁感叹这大人物府上的管家就是素质高,自己这样的小人物人家都还记得。张三被他引导到前厅就坐喝茶。

    张三一碗茶没有喝完就听到一阵脚步声,张三往外边看一个绿衣打扮的女孩带着连个穿红衣服的女孩从外边进来,看见张三先行一礼,说道:“公子,公主在书房等候,请公子移步。”

    张三听了就和李四正准备起身,这时那女孩对李四行了一礼说道:“还请先生稍待。”

    李四一听也是知趣,就坐下了,张三看到只请自己觉得有些不悦,那女孩看了说道:“还请公子见谅内宅男宾不便私入。”

    李四说道:“三哥尽管去,不必管我,正事要紧。”

    张三点头道:“那你在这稍后我去去就来。”

    那女孩引导着张三不知转了多少回廊,来到一处小院,只见小院中心是一片荷花塘,东南角是一处假山,院子的北边一半地方是一栋两层小楼。

    张三被那女子引导着从侧边的楼梯上了二楼,楼上四周都围着竹帘,楼上的各个房间也是都用竹帘隔开想来是一处纳凉的地方,中间最大的厅堂里放着一主两次三张矮桌。而公主殿下正坐在主位上。

    张三整理了一下衣物下拜道:“见过公主殿下。”

    公主轻声说道:“免礼,请坐。”

    张三听罢又整理了一下衣物跪坐下来。

    公主见张三坐下就问道:“不知张三公子今天来这边有什么事情么?”

    张三被莫名其妙的带到这么私密的地方正在心里嘀咕,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听到公主询问张三决定还是先说事情以免节外生枝。

    当下张三点头说道:“公主殿下,小人有一朋友名曰宗泽,前几日接到圣喻让在山东采买牛黄,只是胶东素来贫苦依山靠海……。”

    张三就捡好听的话说了一遍事情的经过,并小心的看着公主脸上的表情,怕公主露出不悦,见公主一直认真的倾听,张三就慢慢讲完了事情的经过最后说道:“所以小人想请公主殿下去于太后说明事情前因后果,请太后从轻发落此事。”

    张三把事情讲完,心里暗舒了一口气,正准备回答公主的询问,或者其它的话,只见公主说道:“恩,如此明日我去宫中请安时会说起这事。”

    张三听了觉得这事情也就算成了,当下说道:“公主传话之恩,小人感激不尽,小人告辞。”

    说完张三就要起身退走,公主微微一下说道:“张公子且慢。”

    张三听了立刻站住听公主将话,公主微笑着说:“我也有事想请张三公子帮忙,不知张三公子可愿帮?”

    张三立刻拜下说道:“小人自当尽全力而为。”张三心里嘀咕着这公主办事怎么还跟自己将条件?不会是要跟自己要好处吧?我可是没钱了。

    公主微笑着说:“张三公子请坐,前几日西山会上,公子两首佳作恰好被我的侍女拾得,我观张公子风采非常敬仰,只是两首诗词没有落款留名实乃遗憾,今日公子正好在来此做客,不如补全落款可否?”

    张三一听暗道怪不得要在这么高雅的地方接待自己,原来是当自己是文化人了,不就是留个名么?那有何难。当下说道:“敢不从命。”

    公主示意身边的翠竹去把诗词取来,趁着这个时间,公主就问道:“近来我研读佛家清规戒律,不知张三公子对佛家戒律有何看法?”

第一百零七章 放下最难() 
张三奇怪公主怎么会聊这样的话题,当下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佛家引人向善,清规戒律也多是为了使人避免作恶,坚持守戒也是为了降低作恶的可能性,我想人只要一心向善,心中有佛就好,不必刻意遵守。”

    张三也很纠结这话怎么说,不吃肉肯定是不对的,缺乏氨基酸呗,你怎么解释?再说古人不吃肉的人多了去了,自己也没有什么例证证明所以只有这样含糊其词的应付一下了。

    公主见张三说的含糊,也不介意就接着问道:“我时常想佛家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既然世间万物皆有生命,那我们吃肉吃素都是杀生,佛家为何不荤素都戒呢?”

    听了公主这个近乎白痴的问题,张三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就回答道:“公主有所不知,以前佛家确实有一派是荤素皆戒的,他们名为敬生派,讲究的是万物平等,凡是生命都应尊重,后来……。”

    公主好奇道:“好来呢?”

    张三摇头叹惜道:“后来他们都饿死了,这一派就没有传下来。”

    公主一愣,见张三说的认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帘子后边先是噗的一声,接着剧烈的咳嗽起来,公主这才反应过来,白了张三一眼。微微翘起了嘴角。

    张三说完才觉得自己说这个有些孟浪了,当下组织言语说道:“这天下万民,从事各种职业,有农夫种田,有猎人打猎,有渔夫捕鱼,有菜农种菜。所以我等食肉吃鱼他们才能卖鱼卖肉得以维持生计,反之天下人若都不吃鱼肉,那他们就难以生存,所习吃肉也是行善。”

    公主听着张三这歪理更加无语,这比那都饿死了还不靠谱,只是说的又好像又一点点道理。公主接着问道:“公子可有遁入空门的打算呢?”

    张三被公主问的一愣指着自己问道:“我?”见公主点头,张三立刻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张三说道:“我这人,六根不净,最是贪吃,几乎无肉不欢,让我当和尚还不如杀了我!”张三心里碎碎念道“我还要取老婆呢!鬼才当和尚,老子跟和尚有仇!跟粪坑也有仇!”

    公主奇道:“既然不想出家为何写……。”公主见差点说漏嘴,见张三注意听着眼珠一转说道:“怎么写西游释厄传这样的小说?”

    张三听了笑着说道:“那个只是写些神话鬼怪故事,当不得真。”

    公主点头想想又问:“小时候我因为贪玩,找来两只兔子养在寝殿,只是后来两只兔子都生病死了,我就常常为此事耿耿于怀,不知坐下这等恶事佛祖会不会怪罪?”

    张三只得在脑中思考着怎么安慰这个莫名其妙的公主,自己又不是和尚,今天怎么老是问自己佛家的事情,想着想着张三想起一个佛教小故事,就跟公主说道:“公主殿下,不如我给你讲一个小故事吧。”

    公主一听有故事要听,立刻高兴起来,睁着眼睛看着张三,张三感叹毕竟还只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当下开始说道:“从前有一对和尚师徒,路上老和尚都在跟年轻和尚讲要如何遵守清规戒律,否则佛祖怪罪什么的,年轻和尚用心记下,两人来到一条河边要涉水而过,这时岸边站着一个要过河的年轻女子,女子请求和尚背自己过河,年轻和尚摇头不愿意,并说出家人不进女色,背了佛祖会怪罪,老和尚确没有说什么,背着女的就涉水而过了。过河之后年轻和尚一直在老和尚身边说,老和尚不应该背女子,这样是不守清规,破戒等等话,一直说了一路,老和尚一直微笑不语。直到到了庙门前,老和尚转身说道“我早已放下,你为何没有放下”。”

    公主一开始没有听明白张三在讲什么,直到最后一句才知道,原来张三是要自己放下,这个故事很有禅意,公主听过觉得自己想通了很多东西。

    这时翠竹已经回来,手里捧着纸,身后两个侍女捧着笔墨砚台,翠竹把纸在张三面前摊开,动手帮张三磨墨。张三提起笔才想起自己这么土的名字怎么拿的的出手,微微思考了一下在坐下脚提上中隐居士的名字,都题好后翠竹把两篇诗词分别呈给公主。

    公主看着张三的题字自然知道中隐居士的意思,如今朝堂上党同伐异,失意者颇多,公主也不想太多参与国事。见已经有了张三的题字,在读张三的词竟然有种不一样的味道。

    公主收好纸说道:“昨日我一个姐妹回京看我,给我带来她收集的汉瓦制的砚台,还有一副她画的长乐未央图。只是一时没有合适的诗词。今日想问问三公子可有佳作。”

    公主又示意,翠竹又退下去取,公主就接着说道:“我那姐姐最好金石,远赴长安本为收集长安各处汉碑文,偶然听闻汉未央宫遗址。前去凭吊,那里已是一片土堆瓦砾,我那姐姐就作了一副长乐未央图想再现大汉长乐未央盛况。”

    公主正和张三聊着不一会,翠竹抱着画卷,展开后张三看到一副在群上环抱之下,宫殿巍峨华美的图像,心中思索了一阵确实想到了有一首词比较合适,只是不知道公主是否会喜欢。

    张三见公主一直期待的看着他,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公主殿下,小人有一首词,只是……。”

    公主奇怪的问道:“只是什么?”

    张三说道:“只是不知是否合适。”

    公主微笑着说:“张公子的诗词必然都是佳作,你尽管写就是。”

    张三暗道一声你敢死我就敢埋,大笔一挥就把山坡羊潼关怀古改成长安怀古写了上去。

    当张三写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之后题上自己新起的名号,算是顺利交差。

    公主见张三写完,示意翠竹把画拿来,只见画上写着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公主看着画又看了看张三说道:“公子好一副忧国忧民的热心肠,只是为何要做那隐士,不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