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主听后眼睛一亮,看向开封府知府,知府考虑了一下说道:“此计可行。”

    公主又问道:“好,那下一个呢?”

    张三说道:“开封下辖市镇还有地主雇佣人手都可依照此法。”

    公主又看开封府府尹,府尹拱手道:“此计可行。”

    公主高兴的说道:“来人看茶,张三公子继续说。”

    张三拱手道:“三就是可以在开封附近修整水利,道路,等等以工代赈。”

    府尹又点头说道:“此计可行。”

    公主听完又是一阵高兴,前面三策已经能解决大部分难民了,只是好奇最后一个是什么。

    这是下人送上茶水,张三谢过喝了一口,继续说道:“这最后一个就是,公主可以组织一些名流士绅,还有才子等等举办一个义卖,大家可拿珍玩,可以是一副字画,等等拍卖,拍卖所得全部用来供养那些老幼家中没有劳力,衣食无着之人。”

    公主听完思考一下问道:“我也曾号召大家捐款,只是收效甚微。”

    张三笑道:“此种拍卖,价高者得。又可以现场作诗,请大家留下笔墨拍卖,那些人可能说没有钱,但是总能捐出件东西,到时告诉他们会立碑留名,他们怕也不敢做的太过留下千古骂名。”

    公主听完眼睛一亮,这四条建议如果操作的好,确实可以让这些难民能够生存下来。

    公主不禁抬头仔细打量着张三,这一看确发现张三确实和其他人不同,虽然也客气但是却被有那种谦卑。

    再看张三只有十七八岁的年纪,和自己相仿。这些政策看似普通但是确正好解决眼下问题。

    张三正在想,自己献完计策,估计以后,难民生活都有了着落,到时想要再获得人品值就难了。想赚最后一笔,只是那里有钱?

    公主说道:“公子的这些办法正是解决难民问题的良策。明日我请开封府代为上书,若皇兄同意,则公子功劳甚大,不若本公主向皇兄进言保举公子一个出身可好。”

    公主原本以为张三会大喜谢恩,谁知道张三苦笑拱手道:“谢公主美意,只是我乡野村夫,粗鄙贯了,不堪造就,恐怕误了官家大事,坏了公主名声。”

    公主和开封府听了都很惊讶,这种事都是人家削尖脑袋求不来的,怎么他还不愿意。公主也不好说什么。只是一时不知该怎么奖励张三。

    这时开封府知府问道:“你这四策解了本府燃眉之急,本府也不好不赏,你可有什么要求?”

    张三见此机会,也不客气,就接着说道:“此次误进开封府,我那生意多有损失,也不怕大人笑话,那些钱财还是我出售祖产所得,只求大人垂怜,家中百十口人还等着衣食。”

    说完张三怕知府不答应就放出一个蜜罐说道:“小人一时愚见,入得大人尊耳,还请大人多多费心思虑周详,若有微末功劳,全赖大人指导有方。”

    张三这样说的意思就是,这功劳都是你的,我不要了,你赔我些银子和损失就好了。

    开封府听完,摸摸胡子说道:“嗯,你能关照贫苦,也算一善举,此次失误也怪梁指挥使没有调查清楚,既是善事,就当受赏,这样回去我奖励你一千贯用作安置难民之赏,另准你的生意免税两年,可好?”

    张三听了,欣喜道:“谢大人垂怜,只是小人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大人恩准。”

    开封府一听还有要求,暗道这人好不知进退,但是碍于公主情面,不好发火。只好点头;“你且说来。”

    张三拱手道:“小人等,吃喝全赖那一小摊维持,此次事件虽得大人明察秋豪还小人清白。但是乡野难免会有私下谣言。若是小人生意因此黄了,那这百多难民又会衣食无着。所以小人斗胆请求大人携衙们众贤沐修日莅临小店,也是给小人正名。”

    开封府听了这话才松了口气,原来是想让自己去给他站站台啊,本来想找个理由搪塞,但是公主在上面看着,也不是什么大事,就点头道:“如此,那我本月十日定然前往。”

    张三得了知府的承诺,也是心中大喜,此次事情也算是了结了。正在暗自高兴。

    堂上公主见两人话说完了,暗道我还以为这张三是个奇人,没想到话不三句,就暴露了市井本性。

    想到自己误抓人家又得了这么好的建议若不表示一下,也不好,只是最近救济难民手头拮据,既然开封府开始已经有了钱财赠与,想了一下说道:

    “此次也怪本宫唐突,让张三公子承受这不白之冤,来人取本宫名帖来。”

    不一会一个侍女就呈上一份名帖,公主说道:“今日我把这个名帖赠送给你,来日你若碰到难题,可持此名帖前来见我。”

    说完那太监就把名帖递给张三,张三接过之后大喜,暗道,这次也算是赚了。连忙拱手道:“小人谢公主殿下。”

    有了公主的名帖,张三以后就等于多了一张护身符。

    公主见事情都解决了,就招呼道:“这几日多谢大人费心,我代城外百姓谢过大人。”

    府尹连忙低头拱手道:“不敢。”

    公主见事情都已经解决就说道:“天色不早,阿福,替我送送大人和张三公子。”

    那管家弯腰道:“是”一拱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出了公主府,张三乘坐着知府大人的马车往开封府而去。

    府尹大人也是因为得了好建议,心情大好,也没有为难张三,到了府里立刻让府库支了钱财,还特意让府里的马车送张三回去。

    张三刚把钱搬上马车,那边孙定就走出来说道:“三哥儿,来我送送你。”

    张三连忙说道:“哪敢劳烦大人。”

    孙定板着脸说道:“我一个当案孔目算什么大人,我也是看你这份仁义,想交你这个朋友,你若认我,就喊我一声孙哥,若是不认我扭头就走。”

    张三连忙说道:“哥哥说的哪里话,如此小弟就高攀了。哥哥请。”

    说着张三就和孙定坐上马车,刚走没多远,就见路边有人喊道:“三哥,三哥……”

    张三撩开车帘看到是李四就招手让他上车。李四先上车跟孙定见礼,就说道:“我见兄弟们都回来了,怕三哥一人没有照应,就在此等三哥,三哥这是得了大人赏么?”

    张三笑着把自己去公主府的前后说了一遍,还拿出公主的名帖给李四看。

    李四把手在衣服上使劲擦擦才结过名帖道:“还是三哥厉害,这公主的名帖都能得到。”

第四十二章 回光返照() 
张三笑而不语,另一边孙定说道:“这都是三哥做善事修来的福分,我等羡煞啊。”

    李四问道:“三哥我们现在回去么?”

    张三想想说道:“既然做善事能有如此善果,我们不如今日再去城外在做些善事?”

    孙定说道:“呵呵,正好我也陪兄弟去看看这城外情况。”

    李四见两人都同意,也不好说什么,大家一起来到城外,张三等人又去买炊饼。

    孙定奇怪的问道:“三哥儿,为何我们不直接发钱给这些人,让他们自己去买?”

    张三笑笑说道:“这城外有时开封府难免照顾不过来,总有枭小闹事,若给了钱,说不得有人为了抢这几文钱做下何等恶事。”

    孙定听后,叹服道:“还是三哥儿思虑周全,真心为百姓考虑,吾不及已,受教。”

    张三连说不敢,众人连续买了几次炊饼包子并且招呼卖包子炊饼的老板帮忙,分别送给路过的难民,好在有孙定也招来附近衙役帮忙。

    张三一口气花掉了八百贯,每到一地就把周围所有包子炊饼铺子都买的断货了,然后只要看到难民每人就分两个。

    张三忙碌中听到系统说“完成千恩万谢”当时一直在忙绿,也没时间去看。

    孙定原本还只是觉得张三不过是一个市井混混偶然得了公主赏识,想结个善缘,没想到出来确看到张三如此仗义疏财的一面,不禁暗暗佩服,由开始的敷衍变成真心交张三这个朋友。

    孙定虽然被人换做孙佛儿,但是他自认,如果自己有一千贯,是绝不会拿出八百贯去施舍做善事的。

    张三见事情忙完就招呼帮忙的衙役和孙定前去喝酒,大家找了一家不错的角店,要来几坛酒十多样小菜开始吃喝。

    席间大家都佩服张三的义举,张三也是真心想结交这些开封府的衙役,自然吃的是宾主尽欢。吃完饭孙定等人告辞。

    最后,车夫把张三和李四送到巷口,张三摸出百十文钱谢过车夫,车夫得了赏也很高兴。

    张三回到家,早有杨泰等人在家等待,张三于是又把这次的事情和大家说了一遍。

    见大家都在,张三说道:“今日谢谢各位,明日我们照常开业,明晚兄弟们聚聚,为大家洗洗霉气。”

    众人轰然叫好,各自散去,张三到厨房打些水,洗了把脸开始询问李四家里的情况。李四逐一道来。

    那日张三等人被带走后,李四正好溜回,连忙招呼大家收拾东西回家等着消息,李四就开始去打听,中间跟士兵使了一贯钱,得到事情经过,又连忙去牢里。

    到了上堂又找了孙佛儿,孙佛儿指点李四给衙役了好处,才免了张三的杀威棒。后来张三又塞给孙定一百两银子才求的他开口求情。

    后几日,李四一直安排人帮忙照看两边的人,但是开封府案子没结,他们也不敢继续开张。

    张三听完问道:“家里还剩下多少钱?”李四看着杨氏,杨氏说道:“叔叔,家中还有八十两银子和一些铜钱。”

    张三把今天剩下的一百多贯拿出来说道:“这里还有一百多贯,先一并交由嫂嫂保管。”

    张三想了想说道:“家中虽然余钱不多,但是足够周转。想来不用几日,我等就能恢复往日的生意。到时自然大家都有饭吃。”

    李四见这边没事就去显宁寺那边去安排,杨泰等人也开始准备明天应用之物。

    张三见大家都忙,想到这几日都没有去看老吴,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想着就向双儿家走去。

    另一边,今日公主派出去施粥的家人早早就回来禀报公主,今日有人已经给难民分发过炊饼包子。

    公主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是张三做的,公主不禁奇怪,那家伙刚刚在自己这还像一个见钱眼开的势力之人,为何一转身就拿出自己得到赏钱的十之八九去分给穷苦百姓。

    看来是自己误会他了,这张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公主不禁好奇起来。

    张三走到双儿家的时候,看到双儿面色苍白的坐在床沿,两只眼睛哭的跟金鱼似的,顿时心疼的不得了。

    双儿也没在意外边的来人,一颗心都系在病床上的父亲身上,眼泪也已经哭干。张三在转头去看,老吴比前几日又严重了许多,张三轻声对双儿说道:“双儿,三哥来了。”

    双儿这才转头,看到张三“哇”的一声扑到张三怀里。痛哭起来。

    张三安慰道:“不哭了,不哭了,有三哥在会好起来的。”

    张三安慰了好一阵,双儿才停止哭泣,张三问道:“德才去哪了?”

    双儿抽噎着:“德才出去找活干了。”

    张三又问道:“赵太丞可来过,怎么说。”

    双儿眼泪吧嗒吧嗒的掉着:“赵太丞说,回天乏术,让准备后事。”说着又呜呜的哭了起来。

    张三一听这话也没了主意,只好陪着双儿坐在老吴床前。

    不大会吴德才从外边回来,看到张三也在说道:“三哥,谢谢你刚出来就来看我爹。德才无以为报,这里给你磕头了。”

    张三连忙去扶,吴德才也是泪流满面,张三叹了一口气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正在大家都不说话的时候,突然床上的老吴一阵咳嗽,大家慌忙围上去看。

    老吴缓缓睁开眼睛,吴德才激动道:“爹,我是德才。”

    老吴眼珠子转转,看了看床前的三人,想张嘴确说不出话来。

    老吴抬起一只手指了指吴德才,又指了指张三,吴德才也知道,自己父亲这是回光返照交代后事。

    吴德才跪下说道:“爹,我以后一定听三哥的话,好好做人,再也不做偷鸡摸狗的事了。以后我把三哥就当我亲大哥一样。”

    说着吴德才就给张三磕头,张三也围上来握着老吴的手说:“吴叔放心,今后,只要有我张三一口吃的,断然不会少了他们兄妹,我一定带着德才学好,好好做人,娶妻生子。”

    老吴微微点头,歇息了一会,又把眼睛看向双儿,又拿手指着双儿,又指了指张三。

    双儿这时已经泣不成声,哭着说道:“爹,我以后也一定把三哥当亲大哥一样对待。你就放心吧。”

    老吴听了双儿的话,微微摇头,双儿看了痛哭起来。

第四十三章 我娶她(为感谢无束之风加更一章)() 
张三也明白,老吴这是要在临终前把双儿托付给自己,当下也不在犹豫,跪在床前,握着老吴的手说道:“叔,我虽然往日不成器,但是已经决定痛改前非,我会娶双儿过门,以后好好待她。您就放心吧。”

    老吴听完张三的话脸上露出了微笑,缓缓的闭上了眼睛,手突然垂下。

    吴德才和双儿立刻痛哭道:“爹……”

    张三站在一旁,一时也是心酸,招来邻居让人去喊李四等人过来,准备后事。

    第二日张三买来棺材,在自己家门口搭了灵堂,吴德才和双儿一身孝服跪在堂中,街坊邻居还有平日里的玩伴都来祭拜。张三又在郊外请人寻了一处坟地,算算第三日正好黄历合适,贫苦人家也没有那么多讲究,简单的吹吹打打就带着大家给老吴入土。

    双儿这几日都不吃不喝的,张三每日哄了又哄劝了又劝,才能吃上一碗或半碗粥。满以为等下了葬会好些,谁知双儿和吴德才非要再灵堂守孝七日。

    张三怎么也劝不动,只好安排吴德才在一旁看着,照顾着。

    那边的小吃摊点这两日张三一直没空打理,全是李四一人操持,趁着老吴入葬后的这段时间,张三把自己记得的几种小吃的做法交给大家。

    戏台那边也初具规模了,但是表演的节目还没有着落。

    虽然戏台决定免费演出,但是张三还是希望他们最好还能盈利。

    既然免费演出,那么所有收入都要来自于打赏,但是想让人家打赏,自然需要有叫好的节目。

    张三也看了自己招募那些人的水平,都是中人之资,唱的曲子,说的段子也都是一些平日里最常见的。

    想要依靠这些得满堂彩等等赏赐,显然是痴心妄想。

    张三考虑了一下,就给他们写了一些戏曲段子,相声,还有说书的曲子让他们去试。

    如果是以前张三虽然记得很多戏曲的故事梗概,也经常跟爷爷一起听过,但是自己确没有本事编成曲子。

    但是张三自从得到了举人学识之后,很多戏文竟然能记起大概,记不得也能编出来。

    反正记得的都是经典唱段,其他的内容可以慢慢磨合。

    至于说书的段子,张三也是看过封神榜,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一大批电视剧的现代人。

    水浒传当然不能说,但是封神榜,西游记,三国演义,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加上张三小时后听的什么隋唐演义啦,罗成算卦啦,吕洞宾戏牡丹啦之类的大鼓书和评书。

    张三也是能编出一部分,张三计划先编个开头,后边的再慢慢补充。至于加一些相声,也是为了活跃气氛。

    张三记得不少有名的相声段子包袱,写下来一部分先用着。

    张三这几日一边陪着双儿守灵,一边绞尽脑汁的编写戏曲唱段,说书的节目,和相声台本。

    张三一边编节目一边让他们试着演,有问题在一一指出改正。

    又过了两日,双儿已守灵到第五日,戏台那边已经开始收尾,张三这边差不多也准备停当。

    张三让这些人在家又排练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才让大家回去休息明天准备开始登台表演。

    明天正好是十号,也是张三和知府大人约定的日子,张三又梳理了一遍,跟李四确认没有疏漏也就去休息了。

    第二日一早,张三特地换上一身定做的衣裳,各个摊位也都收拾的异常整洁。大家一般忙活一边等待着。

    知府大人今日正好沐修,左右无事,就和几个府里的押司孔目一同来张三这边看看。

    知府等人虽然都是便装,但是那车马阵仗让人等闲不得轻视。路过的人都纷纷让道。

    张三见马车来了,也是连忙站在车旁恭候,先下来的是孙定,下车看到张三立刻热情的招呼道:“张三兄弟,来来来,我与你引荐知府大人和府里的众位。”

    说着孙定和张三把大家迎下来,介绍以毕,张三引导着大家到戏台前排就坐。

    前排位置,张三早让人准备了几张桌子,府尹做下后,张三给李四招招手,笑着说道:“众位大人百忙之中光临小店,实在令小店蓬荜生辉,我给众位大人介绍下本店的特色小吃。大人可以一边吃着小吃一边观看节目。”

    说完张三示意台上开始表演。

    表演之前先敲半分钟的锣鼓,这是暖场,为了集聚人气,果然大家一听这边锣鼓响都好奇的围拢过来。

    首先上场的是一个中年人手里拿着一对铜板一架小鼓唱到:

    铜板催,战鼓敲。

    恁听我唱段忍字高。

    忍字高来忍字高,忍字头上一把刀。

    哪个不忍把难招,唱段忍字供参考。

    我说这话你不信,几笔古人对你说。

    姜公能忍把鱼钓,活到八十又保朝。

    苏勤能忍把鱼钓,六国成相他为高。

    伍胥忍能锥刺骨,挨门乞讨品玉消。

    韩信能忍钻胯下,登台拜将保汉朝。

    张良能忍汉不保,脚踏祥云任逍遥。

    ……

    这一段是张三在后世听过的一个《忍字高》的大鼓书,曲子很顺口,也很适合开场来唱。

    一段忍字高唱完,大家轰然叫好,知府和押司等人也点头聊天,表示对这个曲子的认可。

    既然开场博了一个满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