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上海之红色特工-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这段日子,这边的工作怎么样,一切还顺利吗?”

没想到,听到施良提起这事,姚万清的表情更加难看,脸上也露出了几分难堪的神色,支吾着没有说话。

“姚局,到底出什么事了,您还要瞒着我吗?快说吧,是不是还有什么需要我去做的?”施良马上让自己从对李海英的怀念中脱离出来,主动的追问道。

“唉,是关于婧雯同志的情况。”姚万清长叹了一口气之后,向施良说道。

“婧雯,她怎么样了?”从姚万清讲话的语气中,施良本能地有了一种不祥的感觉。

“放心,她现在倒是没事,南造云子和你都不在上海,土肥原倒是不会把她怎么样,可是我组织了两次营救行动,却都失败了。最后的这次,还遭到了土肥原设下的埋伏,小杨和另外一位同志没能撤出来,牺牲在松岛公馆里了。”姚万清先是安慰着施良,随后强忍悲痛讲出了当时的情景,而泪光已经开始在他的眼中闪动……

为了营救王婧雯,姚万清进行了精密的安排,第一次行动,是由地下党员温向阳扮成送菜的小贩混进了松岛公馆的厨房,然后潜伏下来,准备趁夜色寻找王婧雯被关押的地方。却没想到,在他行动的时候,惊动了院子里的狼狗,被发现后,仓皇逃跑,结果被日本人的乱枪打死。

第二次行动,姚万清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不敢在轻易派人混进松岛公馆,而是从外部下手,先破坏了松岛公馆外部的电话线,使松岛公馆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然后由杨国强和另一名地下党员孟涛化妆成电话局的工作人员去进行检测维修,却没想到李士群当时竟然也在松岛公馆内,眼尖的他认出了杨国强,立刻要带人抓捕,两方展开激烈枪战,结果杨国强与孟涛也壮烈牺牲。

听完了姚万清的讲述,施良的双眼中也是开始用泪光闪动,他完全可以想象出,三位同志为了营救王婧雯而壮烈牺牲时,是何等的惨烈。

“施良,你也别太着急了,现在你回来了,我们再要进行营救行动就方便多了,你先设法找到王婧雯被关押的地点,我们再从外部打入,里应外合,这样行动成功的概率就高得多了。”姚万清看到施良沉默不语,还以为他是在为没能营救出王婧雯而不快,赶忙安慰着他。

施良沉默了好一会儿,却突然开口说道:“姚局,不要再去救王婧雯了!”

姚万清听到这句话先是一愣,随后明白了施良的意思,马上说道:“施良,我知道你是怕再有同志们为这件事牺牲是吗?可王婧雯毕竟还是掌握着非常重要的铀矿线索,我们如果不救她,那……”

“姚局,您说的话我都理解,可为了救她一个人牺牲这么多同志,我心里实在是难受的很。而且土肥原现在处心积虑的想要得到铀矿的地址,对王婧雯的看守一定是非常严密,我们想要救人非常困难,所以我恳求组织上暂时放弃营救的计划,不要再冒险了。”施良态度诚恳地对姚万清恳求着。

“前两次行动,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计划不够周详,如果我们可以……”姚万清还是有些犹豫,施良却一把拉住了姚万清的手:“姚局,请你相信我的话,接受我的建议,不要在为了婧雯冒险了,我相信,她也不愿意我们的同志为了她,一次次冒险牺牲的。我会努力去打探消息,等到我们有了绝对能成功的把握,再去营救她,而不要在现在做无谓的牺牲了。”

“这……”姚万清看着一脸诚恳且严肃的施良,终于点了点头。

施良看着姚万清,却忍不住流出了热泪。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要施良自己做出放弃营救王婧雯的决定,这是非常痛苦,也是非常无奈的。但是做为革命战士,在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他却必须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施良的心里默默地说道:婧雯,不要怪我,我不是不爱你,不想救你,可我现在必须要这么做,请你原谅我……

施良只感到心痛欲裂,可他又必须在姚万清面前表现出坚强的一面,他强挤出几丝笑意,对姚万清说道:“姚局,那我就先回去了,有什么新的情况,我会随时向您汇报的。”

姚万清看着眼前的爱将,心里也是说不出的痛苦和怜爱,他能够体会到现在施良的内心中是多么痛苦,但是做为一名领导,他更需要对所有的人负责,所以他也能理解施良最后做出的选择。他重重地拍了拍施良的肩膀,这其中有安慰,有鼓励,更多的却是共/产/党/人之间的一种无间的信任与理解。

施良转身开门出去,姚万清送到门口,看着施良消失在夜色中,这才发现,两行眼泪也已经挂在了他的脸上……

松岛公馆的后宅,土肥原脸色阴沉地坐在塌塌米上,一言不发。南造云子则坐在他的对面,低着话,也不说话。尽管刚才在众人面前,土肥原情绪高昂地“赞扬”了施良与南造云子此次重庆之行的成果,对他们最后“除掉”龚书友和黑室记了大功,但实际上,土肥原心里明白,失去了丘成这个大内线,他们绝对是得不偿失,吃了大亏的。而南造云子显然也更明白这一点,也感到十分的羞愧。

沉默了好一会,土肥原才开了口:“好了,你也不必过分自责了,这也许就是天意吧,不管怎么说,还是除掉了国民党的黑室,也算是不虚此行了。”他明白对于南造云子这样的骨干,有些时候,还是需要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的。

“是属下无能,才导致行动的失手。我恳求长官责罚,不然我心里实在难以原谅自己。”南造云子却不领情,坚持要领受惩罚。

土肥原也了解南造云子倔强的脾气,也不再坚持,开口说道:“那好吧,我就暂时撤去你特高课一课课长的职务,但代行其职位的工作,等到日后立功,再官复原职!”

南造云子这才恭敬地低头:“哈依!誓死为天皇效忠!”

处理完了所谓的公事,土肥原换了一副嘴脸,口气低缓地说道:“你不在的这些日子,我对王婧雯进行了多次的审问和劝降,但她的态度却表现的很顽固,还是坚持说,自己上次提供的就是确切的铀矿地址,弄得我也是没有办法。共/产/党方面也两次派人来营救,好在都被我们及时制止,反而打死了三个共党分子,我想短时间内,他们应该不会再来冒险,可我们也必须要尽快采取行动,争取撬开她的嘴巴。现在日本的战线全面拉长,早一天研究出新式武器,对我们非常重要!”

南造云子马上说道:“请允许我再设法去劝服她试试。另外,我想动用一下河南那条线,毕竟前段时间,他们曾经跟前圆取得过联系,汇报说在赵理君的控制范围内,有可能有铀矿,只是因为沈醉的破坏,才使我们暂时放弃了这条线。而前不久我们派到甘肃的小分队也没了消息,估计是遭到了共军的围剿。既然这样,现在不如双管齐下,一方面由我想办法攻克王婧雯,另一方面也可以派人到河南去查找下铀矿。”

第十卷 中原之行

第一章 军统杀手王

土肥原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有些担心地说道:“尽管中原一带不断传来赵理君与他们暗中接触,并且互通往来,甚至帮助我军走私物品的消息。但是他毕竟还是军统的官员,又是戴笠手下的头号爱将,他会是真心要跟着我们做事吗?我对此始终是持怀疑态度。如果贸然派人,说不定又是中了圈套。”

南造云子马上说道:“我看可以派施良去,云南、重庆两次行动,虽然最后我们都没有取得全胜,但施良的能力和忠心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检验,而他的头脑和反应能力也绝对不在我之下,由他前去,应该没有问题。”

土肥原点了点头:“这么说起来,施良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好吧,我明天安排一下,毕竟他刚刚从重庆回来,先让他短暂休息一下,在带队动身前往河南。”

南造云子点了点头,没有在说话。土肥原却上前将她拉了起来:“好了,一走这么多天,你肯定要很辛苦了,今天就早点休息吧。”

南造云子从土肥原的眼睛中看出了他话里的另层深意,点了点头,和土肥原一起向着卧室走去……

“你要去河南见赵理君?”听完了施良的汇报,姚万清十分惊诧地站了起来,表情非常的紧张与不自然。

“是,土肥原今天亲自找我谈了话,说赵理君早已经暗中和日本人勾结,做了叛党卖国的汉奸,利用他在军统的特殊地位,以及戴笠的宠信,在河南做了土皇帝,表面上为国民党做事,暗中却一直与日本人有往来,帮助日本人走私军火、鸦片等违禁物资。”施良向姚万清汇报道。

“土肥原的意思是要你带队到河南找他,然后在河南一带寻找铀矿?你对这事有什么计划?”姚万清镇定了一下情绪,然后说道。

“这是一个好机会,一可以查探一下河南是否真的有铀矿,二可以利用我现在与军统的特殊关系,设法搜集赵理君做为叛徒的证据,上报给戴笠,将这个大汉奸处决。”施良显得非常的兴奋,显然是没有将赵理君放在眼里。

“你以为戴笠会那么容易就相信你的话,去处分赵理君吗,这个赵理君可是跟随戴笠多年,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的军统杀手王,是戴笠的头号干将。别说你这初入军统的小人物,就是中统的徐恩曾数次在蒋介石面前弹劾赵理君,都是无济于事,想要搬倒他,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姚万清看出施良对赵理君的轻视,马上提醒着他。

“哦,这赵理君有这么深厚的背景?我对他还真的是不太了解。”施良这才意识到自己低估了对手,赶忙向姚万清请教道,“姚局,看您刚才提到时神色大变,似乎对他十分了解,能否介绍一下他的情况,也使我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去对付他。”

姚万清点了点头,说道:“这赵理君成名极早,沈醉和他比起来,就是个孩子。要说这赵理君出道之后,干的第一件惊天大案,就应该是在1933年刺杀爱国人士杨杏佛先生了。”

姚万清叹了口气,怀着无比怀念的心情讲述起了发生在数年前的那起惊天刺杀案……

杨杏佛,从20岁就跟随孙中山先生,并就任总统府秘书处收发组组长。袁世凯上台后,他愤而辞职,赴美留学,先后在康尔奈大学、哈佛大学深造。孙中山逝世后,他任“总理丧事筹备处”总干事,为筹办丧事、建造陵墓四处奔走,不遗余力。1928年,蔡元培创办中央研究院,他担任总干事。后宋庆龄、蔡元培等人创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他出任总干事。

由于同盟以保障民权、促进法治为宗旨,处处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做对,使得蒋介石对此同盟恨之入骨,但由于宋庆龄的特殊身份,使得他不敢对宋庆龄下手,而戴戴笠深知主子的心事,决定刺杀杨杏佛,达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所以亲临上海,指挥刺杀行动,而当时担任行动组组长的就是赵理君。

1933年6月18日,星期日,杨杏佛与儿子杨小佛决定去大西路骑马场游玩,父子俩谈笑风生,全然没想到,死神已经在向他们逼近。马路旁突然冲出4个人,围住汽车疯狂射击。司机身中两声,直接倒在了血泊中。

杨杏佛一闻枪声,立刻知道了这一切都是冲着自己来的,立刻将儿子压在了身下,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儿子。赵理君拉开车门,对着杨杏佛连开数枪,再确定杨杏佛已死后,这才招呼部下们撤退……

“真是没想到,这赵理君居然如此了得,出手凶残,难怪他被称为军统四杀手之一,是戴笠手下的头号王牌了。他跟沈醉真是不可相提并论。”听完姚万清的讲述,施良也忍不住赞叹道。

“当然了,沈醉虽然也是出手狠辣,但是心中尚有良知,赵理君则完全是凶残成性,不光是杨杏佛先生,我们党内多名进步人士都是死在了他的手中,他的手上沾满了我们共/产/党/人的鲜血。”姚万清说到这里,牙根咬的很紧,显然是对赵理君充满了憎恨。

“姚局,你放心,这次我到河南去,一定要想办法除掉他,即使不能利用军统进行制裁,也绝对要除去这个恶贯满盈的刽子手。”施良向姚万清做着承诺。

姚万清点了点头,随后提醒施良道:“赵理君一直就在我们的黑名单上,如果你此去中原,能够将他除掉,对于我们在河南一带开展地下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但我也要提醒你,不能操之过急,注意自身安全更为重要。”

随后,姚万清站起来说道:“另外还有件事我要提醒你,虽然日本人声称赵理君与他们有私下往来,并且愿意配合做事,但这其实都是建立在金钱的利益关系上,所以,你的安全问题必须要注意,小心赵理君出而反而,将你们当做他加官进爵的铺路石,那样你的处境就将非常危险。”

“恩,有关这个问题,土肥原在交代我去河南的时候,已经跟我谈过。而且他还交代我说,尽管赵理君现在有心投诚,但毕竟之前曾经也杀过多名日本高官,以及有心投靠日本人的汉奸,对他们的打击很大,所以现在对于赵理君,更多的是用利益关系来达到目的即可,不可深信。”施良对于姚万清提出的建议,全盘接受,并把土肥原对他的忠告也都说了出来。

“恩,其实对于赵理君这个人,虽然他杀害了我们很多党内人士,但由于戴笠在指挥军统时的指导方针,赵理君确实也曾经杀过很多汉奸,比如在1938年的时候,他曾经奉命上演过一次除杀汉奸的好戏,而这个被杀的汉奸就是唐绍仪。”姚万清又提到了数年前赵理君所亲自执行的一次行动……

1938年的深秋。

上海亚尔培路13号,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本来就已经十分豪华阔绰的公馆内。正是人来人往,门庭若市。原来,这一天正是唐绍仪的寿诞之日,唐府上下张灯结彩,都在为他庆贺。

约在上午11点30分左右,一辆最新式的美国派克小轿车开进了公馆。两名举止敏捷的年轻人走下车。他们西装革履,各抱着一个古色古香的花瓶,从肉眼看去,看只花瓶一样大小、高矮,一看就知道是绝妙的一对儿。两个送礼者直接穿堂过院,朝客厅而去。

唐绍仪本人就极爱爱好古玩,一生中收集了众多名贵古玩、字画。所以今天一见到这两件花瓶,他立刻就判断出,这绝对是价值连城的珍品。而赠送古瓶的两个年轻人,似乎也是有意炫耀,主动地向着宾客们做着介绍。

就在唐绍仪全神贯注,欣赏花瓶的时候,个子稍高一点的客人,又将手伸进花瓶,取出了一件物品,不过这次不再是什么红绸子卷,而是一把闪亮的斧头。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寒光一闪,唐绍仪直接倒地,脑袋被一分为二,脑浆血水喷射了一地,眼见是不能活了。

宾客们大惊失色,谁也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的结果,一下子全都愣住。接着,就是炸窝一样的混乱和尖叫,人们四散奔逃。两名杀手却非常从容,混在慌乱的人群中轻松离去,而那个手持利斧劈死唐绍仪的人,就是赵理君……

“如此说来,这个赵理君和日本人应该是有着很大矛盾和仇恨的,他又怎么可能去帮日本人做事?”听完姚万清的讲述,施良皱起了眉头,他有些想不通,一个辣手杀了无数汉奸的军统大特务,现在会又和日本人扯上了关系。

“你以为赵理君真的是因为民族大义去杀的唐绍仪和其他的汉奸吗?那不是奉命行事,而且每次行动之后,他都得到了重金奖赏,现在又被戴笠封为地方高官,名利双收。日本人对于我们国人的态度,是只要能为之所用,才不会去计较过去的出身,赵理君能够主动为他们做事,他们自然是求之不得。赵理君则是个有奶就是娘的人,他们自然是能一拍即和了。”姚万清轻蔑地说道。

第二章 秘密会面

“我明白了,看来这次洛阳之行,真的要远比我想象的要艰难很多了。”施良感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深沉地点了点头,心里也开始盘算着到了河南之后,应该如何开展行动……

抗战初期赵理君因在上海无法立足而被戴笠调到重庆,最初任局本部行动处行动科科长。因山西土皇帝阎锡山与蒋介石不和,蒋为了控制阎锡山,下令戴笠封锁晋南到河南洛阳的通道,监视控制人员往来。戴笠以防止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渡黄河到晋南转进延安为借口,保举赵理君为第一战区少将编练专员兼洛阳专区行政督察专员,严密控制从洛阳到山西的黄河渡口。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特殊的权利和地位,赵理君在黄河渡口以检查为名,敲诈勒索,胡作非为,稍不遂意,轻则打骂,劫夺财物,重则把人打死投入黄河灭迹。国民党中统特工人员多次夹在渡河群众中搞特务活动,竟也遭赵理君及其手下抢劫或打死推入黄河。

在洛阳,赵理君又兼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华北战地督导团督导专员,这个督导因是戴笠于1938年10月伙同天主教神父、比利时人雷鸣远建立的,其成员除天主教徒、军统分子外,吸收了许多三青团员、红枪会徒,以及地痞流氓,在豫东沦陷区及晋东南一带活动。他们以抗日为幌子,干着刺探八路军情报、制造摩擦的勾当。该团表面上属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管辖,实际上由军统局直接领导指挥。

中统特务曾有计划地把赵理君的所作所为拍成照片,搜集整理成揭发材料,向第一战区长官部控诉。但赵理君有戴笠撑腰,更是变本加厉,大施杀手,同时也寻找着报复中统特务的机会。

中统与军统,乃是国民党蒋介石的两大特务机关,斗争由来已久。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国民党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的特务组织,这样,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相继出现,两强相峙,互相攻讦,争功邀宠,斗得是难解难分。

以上这些情况,都是施良在去往洛阳的路上,听随行的76号特务中,刚刚从河南来到上海不久的段小建说的。对于赵理君,他又多了一层新认识,而中、军二统的明争暗斗,似乎也使施良看到了借刀杀人除掉赵理君的机会……

洛阳西郊原飞机场的军事委员会战时华北督导团的营区,正急匆匆地走着一个人。此人大高个儿,细长条儿,内穿一套中式白短褂。瘦削的长脸,突出的颧骨,鼻梁上架着一付白金丝眼镜,从外貌上看去,既斯文,又高雅,完全是一副阔商人模样。因为他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