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逢大明乱世-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这么一会的功夫,待到他们反应过来时,已经又两人被砍伤了,而那名脸部红肿的小旗就比较倒霉了人一刀刺在了心口上,当场毙命。

    从人数上看,劫道的大汉人数不多,也就二十人左右,锦衣卫们自恃身手,心里倒不惊惧。若是他们知道,对方也全都是锦衣卫出身的话,恐怕就不会那么乐观了。

    在那名千户的指挥下,一众锦衣卫展开了反击,和这帮悍匪缠斗了起来。

    越打越是心惊,他们突然现,自己似乎有些低估了这些人的身手。只这么一接触的功夫,自己这边又有两人受伤,局势十分不利。

    虽说对手也伤了三人,可在人数上也还是占据着优势的。

    方宁此刻也已经跳下了马车,持刀冲上去劈砍了起来,颇有些身先士卒的感觉。

    孙传庭的马车就停在中间,根本没有人去理会他,就那么晾在那儿,显得有些孤零零的感觉。

    车厢里,孙传庭微闭着眼睛,像是根本就没有听到外边的动静一般。他早就察觉到了不同寻常之处,从中察觉到了一些端倪。

    这些人应该是来搭救自己的,对自己并没有敌意。至于那幕后指使之人,更是不用多加猜测,便已经心中了然了。

    除了李修文,谁还会在这个时候派人来救自己?

    孙传庭心里不担忧,他的夫人和孩子们却都有些害怕。耳边不断地传来喊杀之声,她们只能呆呆地坐在那儿,不知该作何反应。

    孙传庭的小儿子名叫孙世宁,今年才五岁,头一回碰上这样的场景,他吓得小脸儿都白了。不过他想到自己母亲说过,父亲功夫了得,心里又觉得没那么害怕了。

    看着坐在面前的父亲,孙世宁有些天真地想道:“只要有爹爹在,自己就不用怕外边的那些坏人了。”

    孙传庭轻轻睁开了眼睛,见到儿子正在望着自己,和蔼一笑:“世宁,你不害怕吗?”

    孙世宁摇了摇头,乖巧地答道:“不怕,有爹爹在,世宁就不怕。爹爹也和世宁说过,男子汉就要勇敢一点,世宁长大了也要和爹爹一样,做个顶头立地的男子汉!”

    孙传庭闻言,十分欣慰地点了点头,向儿子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到自己的身边来。

    “啊——”

    方宁很“不小心”地挨了一刀,登时惨叫了一声,

    捂着自己的左臂向后退出几步,指缝间鲜血渗透了出来。

    “嗤啦——”

    正在此时,蒙着面的赵元良从他身侧扑了过去,又是一刀划破了他的右臂。

    方宁挨了两刀后,立即冲着不远处正在各自为战的下属们喊道:“王八羔子,快过来保护老子!”

    立即又两名锦衣卫向他这边冲了过来,击退了围在他身前的三名大汉。紧接着,又赶来了三人,牢牢地护在了他的身周。

    如此一来,锦衣卫们战力大减,立马就处于下风,又有几人受了伤。

    “哥几个,杀了这帮狗娘养的!”

    赵元良一声大喝,众人立即向锦衣卫们冲了过去,口中跟着喊了起来:“杀!”

    方宁正在心里暗骂这小子不厚道,下手忒黑时,见到对方这阵势,“吓”得脸都白了,撒开了腿就往后跑了,口中喊道:“快撤,先保住性命再说!”

    锦衣卫们眼见上司都跑了,纷纷丢下了这群悍匪,跟在方宁身后逃命去了。

    一众蒙面大汉似模似样地在身后瞎咋呼着,吆喝了几句后便没有再追下去。

    赵元良向中间那辆车子走去,对着坐在车厢里边的孙传庭拱手道:“孙大人,此去京师太过凶险,您还是随我们回开封去吧,至少能暂时保住性命。”

    孙传庭掀开了车帘儿,叹息道:“果然不出所料!可犬子尚在京城,(wm若是老夫只顾自己逃命,岂不是将他陷于险境?”

    赵元良回道:“将军早有吩咐,孙大人只需给大公子写下一封亲笔书信,我们自会将他救出京城。”

    孙传庭的眼底闪过一丝犹豫之色,却听赵元良说道:“将军还说了,孙大人不必为难,即使回到开封他也不会勉强于你。之所以出手相救,只是不愿眼睁睁地看着国之栋梁惨遭奸人陷害罢了。”

    这样的话语,赵元良本人自然是说不出来的,出前,李修文硬是逼着他一字不落地给背了下来。

    孙传庭闻言果然有些动容,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夫人和孩子们,这才点头道:“也罢,事已至此,老夫就暂且跟你们回去吧。”

    几辆车子再次上路了,不过这一回,是往开封方向而去的。

    车厢里,孙世宁睁大着一双澄澈的眸子,好奇地看着孙传庭,想开口询问却又不太敢,他有些害怕自己这位父亲,

    孙传庭常年在外征战,很少见到儿子,平日里又总是喜欢板着张脸,脾气也不太好。

    见到这小儿子欲言又止,他只好把脸色缓和了下来,笑道:“有话就说,身为我孙传庭的儿子,就连这点儿胆量都没有吗?”

    孙世宁让他这么一激,也犯了倔起来,一时竟是忘记了畏惧,问道:“世宁想问爹爹,方才那个叔叔口中的将军很厉害吗?是不是比爹爹还要厉害?”

    不得不说,父子俩人在脾气上是有些相似的。

    “哈哈哈——”

    孙传庭爽朗地笑了起来,看着他认真地点头道:“这位李将军可了不得,你爹我可比不上他。”(。)8

第三百一十二章 水德大帝() 
河1南境内,不知从何时起,出现了一些流言。这其中,流传最广的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十八子主”之说,所谓“十八子”,合起来便是一个“李”字,意思是说,将有一位李姓之人,登上皇位主宰天下。

    这个说法源自一位卜者的谶语,卜者名为宋献策,归德府永城县人,精通术数,是一名江湖术士,常年云游四方,为人占卜吉凶祸福。

    宋献策外“宋孩儿”,也有人称之为“宋矮子”,此次云游归来,发现开封府和河1南全境居然都换了主人。他大吃一惊,赶忙算上了一卦,结果得出了“十八子主”的预言。

    此人占卜算卦极准,远非一般的江湖术士所能相比,早年间便已经在家乡小有名气。他的这句谶语迅速地传扬开来,整个河1南的百姓都听说了。

    众人纷纷猜测,这位李姓之人究竟是何人?

    答案很快便揭晓开来,在这一亩三分地里,除了将军府的李将军,还有何人能应验这句谶语?

    其实十八子主一说,古已有之,并不是宋献策独创的。他只不过恰逢其会,将这则谶语运用到了李修文的身上罢了。

    这是一种怀有特殊目的性的造谣,可这年代的人,还偏偏就吃这一套,都相信所谓“天命所归”的说法。

    没错,宋献策已经决定要投靠李修文了,是经过牛金星引荐的。而牛金星,则是通过李岩的引荐,目前正协助着李岩,在洛阳操练兵马呢。

    除了李岩以外,其他两人都还没有见过李修文,不过李修文如此信任李岩,李岩为他引荐一两位人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牛金星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如李岩,想要得到新主子的,就只能是出奇招。他苦思冥想之下,便想到了这位“宋孩儿”。

    宋献策曾经为他算过一卦,十分精准,牛金星便想到,将这位奇人引荐给李修文,必然能加重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份量。

    他看得出来,李修文文治武功都十分了得,将来必能成事。

    开封府的许多老百姓可不知道这些,他们听了就信了,加上李修文占据开封以来,并没有大肆劫掠他们,李家以往又多有善举,百姓们倒是不介意让李修文来治理这个天下。

    随着消息的不断扩散,越来越多人认定了这个说法,只有少数人还抱有怀疑的态度。

    然而与此同时,另一种说法也悄然传播开来。

    “从古至今,但凡朝代的更迭,冥冥之中都在遵循着五行的规律,唐朝属土,宋朝属木,木能克土,因此宋朝取代了唐朝一统天下。而宋朝的外敌是金、元,两者皆是属金,金能克火,因此金国灭了北宋,元朝推翻了南宋。而如今的大明朝乃是火德,火能克金,所以顺理成章推翻了元朝。”

    这种说法是很有市场的,这年代可没人懂“事后诸葛亮”这样的话,再者你怎么挑,都没办法从这种说法中挑出毛病来。

    这样的说法,自然也是宋献策和牛金星俩人炮制出来的。首先引出前朝,将这个理给占住了,就不怕没人相信。

    大明朝如今战事失利,各地民乱四起,连年加征饷银,加上天灾不断,早已经引起了民怨沸腾,民不聊生。

    老百姓们连饭都吃不饱了,一旦碰上灾年,粮食歉收,便会出现吃观音土、吃树皮等现象,更有甚者,还有人易子而食。

    这样的现象,导致很多没了自己田地的佃户离乡背井,寻求出路。可以说,除了江南一带的百姓们生活还算好过之外,其他地方的百姓都过的很苦。

    如今听到这样的说法出现,很多人都认为大明朝的气数已尽,应该是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借着这样的大好机会,宋献策两人将李修文捧上了神坛。

    英雄,应运而生!

    大明朝气数已尽,谁能克火,将会有一个属水的朝代来推翻这个朝廷。谁来建立这样的朝代呢?

    李修文!

    这么说可是有根据的。

    两年前,李修文曾在开封府遭遇仇家埋伏,马车径直冲入了运粮河,却能够大难不死,这说明了甚么?

    遇水则兴,化险为夷!

    李修文,开封府人士。早年曾身中寒毒,下身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正所谓“寒者,冰也,冰融即为水”。这样的顽疾都能康复,再一次验证了遇水则兴的说法。

    此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开封府,唐时称为“汴州”,后来又称“汴京”,乃是北宋的京师,“汴”字五行属水,此为李修文的龙兴之地!

    于是乎,又有许多一些好事之人,自动自发地深挖出了李修文和“水德”有关的事迹。比如李修文曾经穿的蟒袍,就是玄色的,玄色大体上便是黑色,水为玄色。

    五行属水居北方,色黑。将军府位于开封城北,这不又验证了李修文命为水德的事实?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反正只要和水能沾上点关系的,全都被加在了“水德大帝”李修文的头上。

    水德大帝的说法传遍了整个河1南,闹得沸沸扬扬时,“水帝”本人李修文却还不知情,因为他此刻正据守磁州,忙着抵抗洪承畴呢。

    严格的说起来,李修文并不太擅长带兵。老道留给他的《百战奇谋》,他并没有研究透彻,只是简单地知道一些战略性的东西,而神机营所运用的三段击和三列式,还是在前世时就了解到的。论起冷兵器作战,他可能连自己属下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将领都不如。

    否则,又如何会以一万精锐的兵力,和孙传庭打了那么久?

    最后还是依靠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加上贺人龙的反水,才彻底击溃了孙传庭。

    如今的洪承畴兵精粮足,又擅于领兵作战,李修文除了那次的夜袭以外,根本就没敢再贸然出战,全凭着磁州城的坚城,来抵御着洪承畴。

    洪承畴其实也很无奈,U看书(。om)自己就那么点儿兵力,虽说能够围困磁州城,却是没办法真正起到作用的。李修文早有准备,就是打算和自己打持久战的,他有钱有粮,这是成心要耗死自己啊。

    朝廷可不像他那么有钱,别说粮饷难以维持,就算朝廷真的拨付下来,也不可能会如数发放的。再这么让他给拖下去,最先耗垮的恐怕会是自己的人马。

    可人家据城而守,你又能拿他如何呢?

    攻城?

    很难打进去,白白耗损兵力。

    绕过去?

    绕过去就要脱离官道行军,这么多人加上粮草辎重,行军不便且不说,若是被李修文打了埋伏,自己后悔都来不及。

    不过洪承畴也并不是毫无办法,他已经遣人绕路前往开封城了,只要诏书交到小王爷朱伦坤的手上,就有可能分化李修文的势力敌军从内部溃败。(。)<;!……fg039……>;

第三百一十三章 特来拜会() 
杨嗣昌到达襄阳后,先召集了众将到中军大帐,第一个命令,便是将熊文灿拿下,解送京师。

    随后,他祭出了天子剑,在场的诸位将领都慌了,看来这回皇帝已经龙颜大怒,准备拿他们开刀了。

    看着那柄代表着天子权威的宝剑,左良玉忍不住打了个激灵,被吓了个半死。

    若是放在以往,这剑所斩的对象绝对不会是自己,因为自己打张献忠那叫一打一个准儿,从来就没输过。就是自己现在这总兵的职务,都是因为不断击败张献忠,才赚来的。

    可如今不一样了,自己刚刚吃了个打败仗,还把官印都给丢了,能没事儿么?

    左良玉心里在暗自祈祷着,希望这位督师能够留自己一条小命,就算是撤职他也认了。

    看着一个个将领都被拉出去斩了,其余罪行较轻的,也是撤职了事,左良玉的心在不断地下沉,紧张地着同样的命运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结果,人的名字都被杨嗣昌点了一遍,该杀的杀,该撤职的撤职,就是没有点到左良玉的名字。

    正在这时,杨督师慢悠悠地念道:“左良玉。”

    “末将在!”

    左良玉赶紧恭敬地应了一声,行了个军礼,发出来的嗓音都在颤抖着。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意想不到的是,杨嗣昌只是打量了他一会,竟然说道:“本官有样东西要送给你。”

    话落,只见杨嗣昌向亲兵打了个眼色,那名亲兵便取来了一个黄色的布包,递给了左良玉。

    左良玉见到这个黄布包裹,便已经能够猜到里边的东西是甚么了,应该是官印。

    杨嗣昌再次出声道:“左大人打开来看看吧。”

    左良玉双手颤抖着,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布包,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正是官印无疑。可当他看到那官印上刻着的字以后,心里开始颤抖了起来,十分激动。

    因为杨嗣昌带给他的,不是总兵的官印,而是——平贼将军印!

    左良玉当即就给杨嗣昌跪下了,郑重地保证道:“下官得蒙杨大人厚爱,必当竭尽全力,大破敌军!”

    “嗯,如此甚好!”

    杨嗣昌满意地点了点头,亲自将对方从地上扶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现在能够倚重的,也就只有这么一位将才了。

    ————

    ————

    “轰——”

    磁州城,攻城再次展开了。

    除了开始那几天,洪承畴特别卖力地攻城以外,其他时候基本上都是出工不出力。没办法,李修文凭借坚城据守,兵力充足,根本就难以攻破这座城池。

    洪承畴总算是明白了,这李修文确实是有两下子的,人家主要以火器为主,偏就不和你在野外正面交战,而是凭借着坚城实行火力打压,自己根本就难以寸进分毫。

    明军这段时间一直都在不断地进行攻城,损失惨重,洪承畴终于不敢再轻敌了,认真地将李修文当成了自己的对手。

    他很明显地能够察觉到,李修文和其他的乱军不一样,从不跟你玩甚么流动作战,完全依靠着城池据守,只要自己不增加兵力攻城,对方守上几个月根本就不成问题。

    洪承畴只好换成了佯攻的方式,尽量地吸引着李修文的注意。

    若是消息传回,朱伦坤接受招抚,并成为自己的内应的话,这磁州城立马可破。若是朱伦坤不接受招抚,那么自己也只能是派人向朝廷,或者是杨嗣昌求助了。

    只要再增加一万人,洪承畴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攻破此城,击溃李修文,虽然伤亡可能会很大,但只要自己胜利了,

    朝廷就不会追究。

    说起来也真够倒霉的,洪承畴头天攻城时,还没开上几炮呢,一门红夷大炮就炸膛了,炸死了自己不少人,好大一个“开门红”!

    李修文可就没有他这种烦恼了,这佛郎机炮虽然在威力和射程上不如红夷大炮,可好就好在不容易炸膛,发射的时间间隔也短。

    李修文从京城带出来的佛郎机炮有三门,红衣大炮块头太重,便懒得带了。后来炸毁了孙传庭一门佛郎机炮,缴获了其余的两门。

    如今,从京城又暗中买到了一批火药,有这五门佛郎机炮加上鸟铳守城,基本上是没问题了。

    磁州城可不像延津县那种小县城,城墙防务还是可以的,加上李修文从情报中提前得知了明军的行军路线,早早地就找人把磁州城的城防再次加固了一遍。只要自己打起精神来认真对待战事,洪承畴在短时间内想要打进来,可谓是难如登天。

    攻城战役进行了好几个时辰,洪承畴再次撤兵了。

    李修文的心都在滴血,这打仗打的就是银子,U看书(ww。ukashu。cm)和平常养兵的花销见状就是天差地别。士兵们守城受伤了,或者是阵亡了,都是需要发大笔银子来抚恤的。这些日子以来,这钱花的像是流水似的。

    不过李修文自信,在财务上大明朝绝对远远比不上自己,真要打上个把月的话,朱由检怕是比自己还要心疼,到时候发不出饷银了,搞不好敌军会哗变都有可能。

    李修文有点幸灾乐祸,若是坚守上三五个月,怕是朱由检都要当掉裤子了吧?

    正在这时,开封那边的消息传过来了。磁州城并不小,洪承畴的兵力不足,根本就无法将此城给围个水泄不通,李修文想要得知外边的消息并不难。

    一名亲兵来到身前,向他禀报了关于“水德大帝”的事情。李修文不由得愣住了,这是哪个家伙搞的鬼?

    我有说过自己要当皇帝,或者是表现出来过么?

    不过仔细想想,自己都造反了,又在河南境内大肆练兵,若说不想称帝,怕是也没人愿意相信吧?

    他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过是穿凿附会,欺哄那些无知的百姓罢了,这样的瞎话还能唬德了人?”

    “李将军此言差矣。”

    一名矮小,身穿一身破旧道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