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到这种程度上,已经够严厉了,后面的话足以诛灭耶律铸的九九八十一族了,耶律铸扑在地上叩头,脑袋撞在生硬的地板上,发出咚咚的响声,不几下额头上就渗出了鲜血,赶紧表白,道:“皇上,臣不敢。臣是皇上地忠臣!臣就是做鬼还是皇上地忠臣!”

忽必烈的脸色稍好,冷冷地问道:“你说吧,你有什么事?”

“皇上,大事不好了!”耶律铸急急地道:“皇上,南朝地军队已经到了大都,请皇上早做准备。”

忽必烈稍霁的脸色又沉了下来,比刚才更难看,喝道:“耶律铸,你有完没完?中原还在吗?直沽寨还在吗?中原和直沽寨还在朝廷手里,南朝的军队怎么能到大都?”声色俱厉地道:“难道他们会飞?他们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从军事战略角度来说,南宋要想进攻大都,先要收复中原。才有那么雄厚的实力,才有可能办到。从战术角度说,南宋要进攻大都,先要拿下天津,才能把兵锋指向大都。

忽必烈这话非常正确,耶律铸愣了一下,才道:“可是。皇上,南朝地军队的的确确出现在大都!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是臣亲眼所见!臣敢以身家性命担保!”

“你看见的?你的年纪也不小了。”忽必烈阴沉着脸。没有把话说下去。其实,说与不说,后面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那就是你人老了,眼睛花了,或者是你昏庸了,不能明辨事非了。造谣生事,祸乱朝廷。如此一来,那罪名可就大了,足以杀他十回。

耶律铸毕竟是忠臣,此时早已把身家性命置之度外,冷静了一下,道:“皇上,南朝军队为什么会来到大都。臣无能,不能知晓。但是,臣可以肯定一点,南朝地军队真的到了大都。皇上就是要杀要剐,臣都是这句话!”

李隽地计划实在是太大胆,敢于投入一支为数不多的军队直扑大都。给忽必烈送上惊喜。这种事情,不要说百年难得一见,就是千年也不见得能遇到一次,忽必烈纵然聪明绝顶,才思敏捷,也是一时之间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不要说忽必烈难以相信,就是成吉思汗起于地下恐怕也不会相信!

耶律铸的话说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忽必烈的信心有点动摇了,问道:“你没说谎?”

“皇上。哎呀。臣就是有十颗胆子也不敢拿这种军国大事来开玩笑。”耶律铸马上表白,道:“皇上。臣就是在心里想一想,都是大不敬。”

忽必烈的信心再降一分,愣了愣,道:“有多少?”

“不算多。”耶律铸想了一下,如实回报道:“臣看见的也不过百十人。”

忽必烈地脸又沉下来了,喝道:“就这么一点人,你就没办法了?你还弄成了这样?一身的汗!五卫禁军是做什么的?朝廷养活他们难道是做摆设的?你为什么不调动?”说到这里方才记起,五卫禁军要他的手令才能调动,如此说是太冤枉耶律铸了。

一百来南宋军队出现在大都的话,还不够塞蒙古几十万精锐部队的牙缝,耶律铸居然气急败坏地跑来通报,还是硬闯,由不得忽必烈不发怒。要是真的只有百十人地南宋军队,要收拾他们真的是太简单了,正规军根本就用不着出动,只需要调动一批衙役就可以搞定。再退一步来说,耶律铸的家臣就足够了。

当时的蒙古在军事上极其强盛,征服了欧亚大陆,创建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蒙古大帝国,但是他们由于文化落后,还处在奴隶制时代,盛行蓄奴,象耶律铸这样的高官家里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家奴。要是出动地话,足以制服一百来人的南宋军队,他却当成天大的事情来向忽必烈报告,由不得忽必烈要发火。

“皇上,臣一面命人前去兵部请求协助,一面派耶律玉带人去处理。”耶律铸已经冷静下来了,忙汇报自己的处置方式。耶律玉是他家的总管,他的意思是说他一面派人去通知兵部,准备应变,一边派出家臣颗去为国出力。

他的话换一种说法就是我没有权力调动五卫禁军和怯薛兵团,只能一面派人去通知兵部,一面来向你报告。皇上,你看看,我把家臣都派出去了,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忽必烈念头一转就明白他的意思,道:“起来吧。”耶律铸的处置在当时的情况下,不是最好地方式,也是接近最好地处理方式了,忽必烈不得不承认这点。

“谢皇上。”耶律铸谢过恩,站了起来,接着道:“皇上,臣以为这事很不简单,还请皇上下旨,全城戒严,做好万一准备。”他说的万一准备,就是准备在大都打一仗地准备工作。

忽必烈点头赞同,道:“你的意思,朕明白。南朝不会无缘无故就派一百来人的军队到大都来,这里面大有文章,朝廷是该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样吧,朕这就下旨,要五卫禁军和怯薛兵团马上戒备,以大都为中心,在大都附近实施大搜索。”

在大都出现南宋军队,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震撼力的事情,不要说出现百来人,就是一个人都足以引起轰动,引起蒙古最高层的重视。如此处置,说明忽必烈已经做好了准备打一仗的最坏打算。

“皇上圣明!”耶律铸不得不赞叹忽必烈的应变能力,真的是很快。

忽必烈接着道:“还有,马上派人去直沽寨,查清那边的情况。特别要注意,那边的金库!”天津水陆交通便捷,不少战略资源正是从天津上岸运往大都,或是从大都运到天津再装船或是走陆路运往其他地方。

黄金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忽必烈在这里设立金库做为中转站使用,也就是情理中的事情,要是给天津出事了,金库给南宋发现了,后果是不堪设想。

XXXXXXXXXXXXXXXXXX

“金库!金库!”郑静和他们看着滚得到处都是的黄金,银子,一个个都变傻了,好象泥塑木雕似的,要不是他们的胸口因为乍见如此之多的黄金激动都剧烈起伏的话,肯定把他们当作雕像了。过了好久,他们才清醒过来,不由得兴奋地尖叫起来。

郑静和具有冷静沉着的可贵品质,就是泰山崩于前,也不会眨一下眼睛,然而此时的他,却是欢呼雀跃,挥着双手吼道:“弟兄们:我们找到了鞑子的金库!朝廷现在急需银子,我们立下了大功!大宋朝万岁!”

“大宋朝万岁!”士卒们蹦得老高,兴奋地吼起来。

那些为剧烈的冲击波掀在地上,滚得到处都是的黄金发出美丽的金光,是那样的诱人!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三十三章 大都风云(下)

“你们真是猪,给你们搞砸了。”赵佥阴沉着一张脸,恨恨地盯着林异迁,右手按在宝刀上,刷的一声响,宝刀已经抽出一截,喝道:“这么重要的事情,你们放在心上了吗?你们倒好,我们刚到大都附近,你们就把我们到来的消息通报给了鞑子。了不起啊!了不起!”

要是眼睛可以杀人的话,赵佥眼里射出的光芒足以让林异迁死一百次。赵佥是个极富胆略的人,即使出入千军万马中也不会皱一下眉头,要他如此发火的事情不会很多,但是眼前这事不要说他发火了,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会发火。

本次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建立在“出其不意”四字上,出其不意地攻击天津,让蒙古军队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遭到猛烈的打击固然是其中的一环。更重要的一环却是要保证消息不泄露,给从天津出发的南宋军队进攻大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让大都附近的蒙古军队在没有任何淮备的情况下遭到攻击。那样的话,也只有这样,本次行动才会成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郑静和派出了很多精锐的小分队,他们的任务不是参与进攻,而是截杀蒙古信使,不让天津陷落的消息送到忽必烈手里。这个林异迁就是一个小分队的负责人,他们负责截杀一个信使,但是这个信使太狡猾,他们一路追下来都没有成功,直到大都附近才成功截杀。

成功是成功了。但是却引起了蒙古巡逻队的注意,蒙古巡逻队追出来和他们打了一仗,好在蒙古巡逻队不是太多,给他们打败了。他们并没有做到全歼蒙古巡逻队,不少蒙古军卒逃回去了,这无异于把宋军到来地消息告知了忽必烈。

如此一来,无异于前功尽弃。可以想象得到。蒙古人得到消息后,会马上调动大军压上来。那样的话不要说赵佥他们的兵力有限,就是兵力再多些也不是对手,这毕竟是孤军深入,没有增援,难以为继,其后果非常严重,一个不好就会全军覆没。

一番努力。成功之际却遇到这种事,赵佥恨得牙痒痒的,恨不得立马把林异迁给杀了,咬着牙一字一顿地道:“几万大军的努力就给你们破坏了,你还有什么话说?”

“将军责备得是!”林异迁万分愧疚地道:“可是,鞑子也实在是太狡猾了。”

赵佥一下拔出宝刀,喝道:“你还嘴硬!”

“住手!”赵良淳策马而来,喝住赵佥。道:“这事也不能全怪他们,他们也尽力了。”战场上的意外情况本来就很多,可以说多如牛毛,象这种全面截杀蒙古信使的事情难度就更大了,无异于大海捞针,出点意外也很正常。

赵佥狠狠地瞪了一眼林异迁。很不甘心地把宝刀插回鞘中。

“没你地事了,你下去吧。”赵良淳对林异迁道。

林异迁站着不动,道:“将军,都是我的错,是杀是剐,我都认了,请将军不要为难弟兄们,这事和他们没关系。”

“好样地,有种!这才象男子汉!”赵良淳大拇指一竖赞道:“你们从直沽寨一路追下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放心好了。我不会处罚你们。你只要记住今日这个教训就是了。”

赵良淳这话不似作伪。林异迁迟了一阵,才道:“谢将军。小的就是出生入死。也不能报答将军恩德之万一。”

“话不能这么说了。留得有用之身,多为朝廷,多为老百姓杀鞑子就是最好的报答了。”赵良淳语重心长地道。

林异迁给赵良淳叩了几个响头才跑走。

“就这么便宜了他。”赵佥很是不满,问道:“赵将军,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是撤还是打?我们还是撤吧。”

现在这种情况下,最万全的办法就是撤退。要不然的话,五卫禁军和怯薛兵团一压上来,什么都完了。

赵良淳想了一下,道:“这事着实不太好办。不过,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我在想,即使鞑子知道我们来了,他们也不会相信。即使相信了,他们执行起来也不见得很快,只要我们抓住机会以最快的动作发起进攻,胜利地把握很大。”

“理也是这个理。”赵佥话锋一转,道:“可是,要是鞑子的动作很快的话,我们的危险可就大了。这关系很大,最好是和郑将军商量一下。”郑静和足智多谋,在这种情况下听听他的意见会有很大的好处。

赵良淳沉思着道:“要是郑将军能来自然是好,可是他现在不是将军喽,成了财主,该叫他郑财主才对。他们在直沽寨发现了鞑子的金库,现在他坐镇直沽寨指挥运输这批黄金,没法来大都。再说了,和他商量的话,会坐失时机。我地意见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娘的!没错,我们这是在火中取栗,很危险,很烫手,但是一旦成功,将是惊天之壮举!”顿了顿,接着道:“发现现鞑子的金库是意外之财,我们小心行事,一见苗头不对就撤,无论成功与否,都是赚!”

他的话说得很平淡,但话里的意思却是不容置疑,赵佥受到感染,振奋起来了,道:“那我们就**娘的。说吧,我做什么?”

“你地目标,我给你想好了。”赵良淳回答说。

XXXXXXXXXXXXXXX

“各部各单位各个兵士都注意了,皇上有旨,马上回营,不得在街上逗留。超过一炷香时间没有回营者,斩!”一批批蒙古传令兵在大都街头上奔走不停。把忽必烈的旨意传达下去。南宋军队到来地消息来得太过突兀,不要说蒙古朝臣难以相信了,就是忽必烈都是几经周折才相信这是真的。

至于普通蒙古士卒和平常一样,要么在训练,要么上街溜达去了,忽必烈的旨意传下来也是没用,好多士卒不在营里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五卫禁军和怯薜兵团的将领只好派传令兵上街去传令了。

按理,五卫禁军和怯薜兵团这两支蒙古最为精锐的部队。被誉为蒙古的总预备队,拱卫着大都,外于高度戒备状态,只要忽必烈一声令下,随时都会投入战斗。

理是这个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一支军队进入战备状态。才会取消休假,才不会有士卒外面。但是,无论是从战略上,还是从战术上来说,南宋都不可能攻击大都,蒙古人上至忽必烈本人,下对普通士卒都是抱着这种心态,自然是不会处于全面战备状态。士卒不在营里又何足怪?

当然,这两支部队中总有一部分是处于全面战备状态,不会有士卒休假,那毕竟是一部分,数量不会很多。

从忽必烈几经周折相信了耶律铸地话,南宋打过来了。把旨意传达下去,直到传令兵走上街头去传令,这已经费了很多时间。

再说了,即使把士卒找回去了,要他们相信南宋已经打到大都了还真有点困难,据事后那些士卒回忆说“当时我们接到命令,要我们在大都和南朝军队打一仗,我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命令。可是,我们地心里却是知道,这根本就不可能。要是说天上会掉下馅饼。还砸进嘴里。我还相信有可能,要说南朝军队打到大都来了。那根本就是不可能地事情。直到南朝人的宝刀砍到我们身上,痛苦迫使我们相信这是真实地存在,战斗正在发生。可惜,已经晚了!”

士卒回营后还要整顿,准备,部署,这又要花时间。一算下来,时间已经用去了不少。

东汉名将吴汉号称“朝受命,夕引道”,意思是说早上接到出征的命令,他下午就能出发,这已经为后人很是称赞,被后人视为楷模。他从接到命令到出发也要花差不多一天的时间准备,而蒙古人在这种情况下要花的时间只会比他长,不会比他短。赵良淳考虑的情况与实际情况相差不远,他们需要地就是这时间差,只要抓住这时间差,一切都会成真。

自从成吉思汗攻占大都以来,蒙古军队走上街头大声传令,弄得大都战云密布的事情很少发生,特别是忽必烈定都大都以来,承平生活非常的宁静,如此折腾可以说是几十来的第一次,不要说大都的老百姓难以相信,就是那些蒙古士卒也不大相信。

不少老百姓驻足围观,窃窃私议,多所猜测,要不是害怕蒙古人,肯定是上去问个明白。

至于那些士卒的表现说起来就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不少人问道:“兄弟,你们搞什么鬼?谁打来了?南朝人?他们还在江南呢,怎么会到大都来,你发什么神经!你看你们,给你们一闹,都成什么样子了?”

传令兵的回答也很妙,道:“他娘的,你问老子,老子问谁去?你想知道,回去问你地老娘吧,她给你老爹干的时候是不是稀里糊涂。”

受辱的士卒当然不服气,只是碍于他们是传令兵,有公务在身,惹不起,要不然肯定是冲上去狠揍一顿。当然,他们心里把国骂甩给了传令兵,在盘算如何用黑拳收拾传令兵。

不明所以的蒙古士卒们很快就明白过来了,因为最正确的答案就在眼前。这答案不是别的,就是南宋军队整齐地队列,在日光下闪闪发光的宝刀,如虹的气势,漫天的杀气,还有他们经过之处留在他们身后的尸体。

“大宋朝万岁!华夏万岁!”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响起,一道黑色的水线出现在视线里,这道水线非常优美流畅,就是最优秀的丹青国手也不可能画出水线的气势与神韵。

随着水线的流动,还有如雷地蹄声。惊天动地地呐喊!正是自从临安保卫战以来屡建奇功的玄甲骑兵,他们在赵佥地率领下,好象一股黑色的旋风出现在大都街头。他们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等他们消失后,那些传令兵和在街上溜达的蒙古士卒已经倒在地上,他们身上的鲜血证明他们地生命已经被终结了。

玄甲骑兵的呐喊仅仅是个开头。与他相互呼应地呐喊声从大都各处响起,发自不同地方的“大宋朝万岁!华夏万岁!”的呐喊声汇成一首惊天动地的壮歌!

在这一刻。大都为之震颤!

这是个历史性的时刻!大都结束了几百年没有华夏军队的屈辱历史!

一说大都,可能有人不知道,但是一说北京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元宋之际的北京就叫大都。大都作为都城地历史并不长,差不多七百年,但是并不是说北京的历史就不长,相反北京的历史可以考证到三千年去。(按:北京的历史变革在本书的后面会有介绍。)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近七百年才开始崛起。那是由中国的历史所决定。先秦汉唐之际,中国的中心是在关中之地,长安为首都便是最好地说明。到了两宋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开始向东转移,一个原因固然是因为唐末战乱,长安损毁严重,难以恢复旧观所致,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东部的开发程度比西部更好,更成熟。

到了宋元明清之际,北京的政治地位大幅提高,元明清把首都定在北京,其目地是为了强化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因为这里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让人头痛的问题。那就是“北方问题”,所谓的北方问题就是北方少数民族不断侵扰中原一事。秦汉之际为匈奴所苦,秦始皇派蒙恬收回河朔之地,“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8226;贾谊),随后修了著名的长城。汉武大帝的做法更加直截了当,派大军越过“瀚海”,发起“漠北决战”,上演了“单于夜遁逃”和“封狼居胥山”的壮举,对后世影响极巨。

匈奴在遭到两汉王朝的沉重打击后。发生分裂。一部内附,一部西迁。(西迁一部的故事。将在本书后面有介绍。)造成了漠北地空,鲜卑随之崛起,占领了原匈奴地广漠草原。到了隋唐之际,突厥又在北方草原崛起。值得庆幸地是,中国当时有一个伟大的君主,就是唐太宗,他地做法和汉武大帝如出一辙,那就是派李靖夜袭阴山,灭了突厥。

到了唐末宋初,出现了契丹,后来又有女真,蒙古的先后崛起。

在宋以前,除了鲜卑因为崛起于“五胡乱华时代”,中国当时处于战乱年代,无法与之抗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