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田园大唐-第3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吃到一半的时候,张小宝和王鹃,还有何一伟就来了。

一见到毕老头和姚老头,何一伟马上就认出来了,他曾经也到京城去过,知道这二人是谁,没想到今天竟然一同到了县中,哪怕知道两个人已经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也不敢怠慢,正犹豫如何开口的时候。张小宝先说话了。

“毕爷爷好,姚爷爷好,张爷爷好,你们怎么跑到这里来了?我都想死你们啦,来了也不打声招呼,要不是县中的情报工作做的不错,还真得不到消息。”

王鹃也凑到近前,抱住毕老头的胳膊说道:“毕爷爷,吃的还习惯?不如我和小宝马上给你们做清蒸蛤蟆?”

“好,看到你们两个小家伙,吃什么都好。不用忙,怕打扰你们休息,这才到风物阁呆一晚,没想到这个院子还真不好进啊,得用鹃鹃你的画才行,让爷爷看看,瘦没瘦?

哦,小贝让带话了,说让哥哥姐姐快点把县中的事情做好,他们要来,如果有人碍事,绑起来堵上嘴,跟爷爷说说,有没有人碍事?县中还好玩吗?等治理好,说说想要几品官?不如带上柳儿馨儿还有微微他们,到地方去当刺史。”

毕老头心情一下子就变得非常好,边跟王鹃说话边看何一伟,他也知道何一伟是怎么回事儿。

何一伟吓坏了,心中又很不平静,自己辛苦地熬了很多年,还是个七品官,人家的官是看心情来当,可以从九品一下子就变成最差的下州刺史的四品官,多少人一辈子也别想熬过的五品坎,对人家来说根本不存在。

王鹃也看了何一伟一眼,说道:“毕爷爷,都好,主要是何县令一心为民,非常支持我和小宝的工作,又是在衙门外面亲自给百姓讲解衙门中的事情,又是到地方上下田干活,可谓是身先士卒,有何大人在,县中一切安稳。”

“哦~!何县令果然是劳苦功高,老头子我多谢何县令照顾小宝和鹃鹃了。”毕老头见王鹃夸人,就知道何一伟被收拾过,应该是人够聪明。不然早被小宝和鹃鹃给拿下了。

何一伟心中那个感动啊,鹃鹃果然是好人,连忙小心地回道:“毕大人赞谬了,下官只是因有王县丞和张主薄帮忙,才能去做事情,与王县丞、张主薄一同行事,下官受益非浅,还要多多学习。”

“恩,多学就对了,不要以为在县中做点事情就骄傲自满,能把鹃鹃与小宝的本事学到一二成,此一生当受用无穷。”

毕老头也不与何一伟客气了。

“是,是,毕大人说的是。”何一伟说的是真心话。

“姐姐,香儿也来了。”罗香儿此时忍不住叫道。

“看到了,看到了,香儿又变漂亮喽,听伙计说,香儿还给姐姐带了蛤蟆过来,明天让你小宝哥哥给你做红焖蛤蟆好不好?”

王鹃又跑到了香儿的旁边,搂着香儿说道,香儿小脸上被笑容占满了“好,多做几只,我给娘带回去吃,娘的病好了,需要调养,上次小宝哥哥给做的红烧肉,娘都舍不得吃。”

王鹃陪香儿说话,张小宝就得陪三个老头聊天,何一伟也坐了个位置,只半个屁股搭在椅子上,听自己的‘手下’王县丞和张主薄与三个老头说话。

听着看着,何一伟才真的明白两个娃子被宠到了什么程度,前户部尚书和前宰相,只要对两个娃子说话,必然是笑容满面,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娃子从楼上丢下块石头把一个无辜的人砸了,也是挨砸的那个自己不小心,再多辩解就容易被抓的那种。

忒儿不讲理了,两条,第一条两娃子不管做什么都是对的,第二条,如有不同见解,当参照第一条。

众人聚集在一起,也不想睡觉了,聊啊聊的,一直聊到第二天早上。

直接梳洗吃饭,正准备一同到衙门中去时,何一伟的管家匆匆赶来,小心地看着一屋子的人,说道:“老爷,银价又涨了,涨了一成,可刚刚涨起来,有人就说卖银矿,从别处运来的,一堆一堆儿地放在那里,让人出价来买。”

“哦?还有此等事情?如何买法?”何一伟大声询问,就是给别人听。

“老爷,我去问过,说是一堆银矿石可能出的银子或多或少,竞价而卖,价高者得,小的不会看矿,里面的又被挡住了,没敢买,听说以后还有金矿石,结果银价又有人说马上会降。”

管家把所见所闻说出来。

何一伟哪知道为什么有人要这般做,只好看向王鹃和张小宝。

毕老头三人也同样不了解具体情况,想知道小宝和鹃鹃会说什么。

“小宝,难道涨价就是为了银矿?”王鹃把事情理了理问道。

张小宝用手敲着脸,过了会才说道:“他们太过分了,真以为在四海书院偷偷利用手段学点皮毛就当自己是天下无敌了,冲击经济就冲击经济,何必把吕宋岛牵扯进去?还想做一个大的布局,相互关联,环环而扣,就不让我消停会儿。

有人觉得自己本事大了,想要和我玩一次跨地域跨行业的游戏,可偏偏他们用的手段并不是非暴力,骨子里的东西果真改变不了,既然如此,咱们就陪着玩。”

*******

今天没了,谢谢支持

边种田来边建房 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堆矿石如山卖

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堆矿石如山卖

张小宝的反应实在是太过激烈。听到此话的人除了王鹃之外,都不明白,三个老头知道小宝口中的吕宋岛是哪里,正是朝廷所说的新缘岛,就是那个资源很多的岛子,也非常大。

“小宝,银价上涨,卖点银矿石和新缘岛有什么关系?又如何是暴力?”毕老头不懂就问。

“当然有关系了,前一段日子我还琢磨,四海书院的人过来干什么,又是收稻草,又是买地,接着银价上涨,如今我知道了,千不该万不该,他们就不该提什么金矿石。

日本有多少金矿?他们就是白银多,还非要提一句金矿石,哪来的金矿石?总不会是他们有去打朝鲜,哦不,是新罗去了吧?那就只有一个地方,新缘岛。怪不得那里的人都联合起来了,这样做是不对滴。”

张小宝给毕老头分析。

王鹃已经听明白了,很多时候只要一点点的信息就足够把背后给显露出来,自己经张小宝一说都能想通,更何况张小宝这个对任何事情都非常敏感的人。

但毕老头还是想不懂“为什么不是新罗的人过来了?一定是日本人?”

“因为新罗没那个本事,我不是瞧不起他们,比起日本他们差远了,日本这个地方的人需要正视,至于新罗,他们离的太近了,陆军说过去就过去,他们不敢,也没有日本人的想法多。”

张小宝继续讲解。

“日本也没什么,说打他就打他,他莫非还想发动经济战?”姚老头打心里瞧不起日本那个小地方。

“他们没准备打什么仗,就是想偷偷摸摸地占点好处,这个民族非常好学,也非常能忍,现在让他打我朝,借他一百个胆子,我估计他们是想弄点好东西回去,换成以前他们不会如此费劲,技术我朝不怎么保密。

如今好东西他们学不去了,应该是在四海书院发现想要学到好技术,得花许多许多钱,而且未必能学到,就得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我估计他们学了点经济上的皮毛,就想要通过手段来把国内的银矿石弄出来卖钱,于是就选择了褒信县。”

张小宝以前专门分析过日本,最后发现,他们其实和中国人差不多,都是那样的好战,有时又非常软弱,很矛盾的一个综合体,历史方面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一部历史就是一部充满了血泪和权利交替的战争史。

非要说区别,那就是他们的生存环境不怎么好。

张老头这时点头附和着说道:“哦,我想清楚了,原来他们是想打败小宝你才选择了褒信县。”

“张爷爷,不是,他们闲的非对着我来?他们是想离洛阳近点,但又不能是太繁华和紧要的地方,紧要的地方管的太严,繁华的县根基又太稳固,选择褒信县正好,这不就来了,只不过他们的情报收集方面或许因为在大唐的人员少。把我给忽略了。”

张小宝也挺郁闷的,自己在县中坐镇,竟然有人敢过来打主意,真不拿豆包当干粮啊。

“你确定是日本?”姚老头问道。

摇摇头,张小宝回道:“不确定,只能说可能性非常大,从他们的手段上能看出,他们并不是想打什么大规模的经济战或者是货币战,他们只不过是想培养一个更合理卖出银矿的温床,就是环境。”

“不想打?那他们还去新缘岛组织人闹事儿?”毕老头不相信地问道。

“没确定呢,只是这样猜测,只有他们有如此的动机和实力,他们需要粮食,需要人口的补充,那里不着急,谁也掀不起风浪,我现在是觉得他们影响到我了,褒信县的发展我还没进行完,他们就来了。”

张小宝心中其实已经非常确信,就是日本人在背后操作,并且还知道他们想干什么,还以为过几天可以把小贝他们找来,估计又得耽搁。

毕老头三人互相看看,发现没自己什么事儿,有小宝和鹃鹃在,谁闹事儿谁倒霉,等着看吧。

一行人出风物阁回到衙门,何一伟连忙把今天的图表让人贴出去,站到外面开始给百姓讲衙门还有多少钱。又准备做什么事情,衙门里的钱如今多了,张小宝和王鹃把各地方的模型项目确定下来,该给衙门的钱已直接打到账上。

原本应该慢慢地讲上两个时辰的事情,何一伟用半个时辰就讲完了,其中没有插入任何鼓励的话,也没讲什么故事,对未来的畅想也是一句带过,他就有匆匆赶到张小宝和王鹃呆的屋子。

百姓今天没过瘾,他们现在只要没事儿的人都养成习惯了,早上到衙门门口,听县令讲事情,每当县令一说将来县里会如何如何,他们就跟着高兴,看见衙门账上的钱多了,同样开心。

百姓不再觉得衙门和自己很遥远,已经把褒信县当成自己家一样来看待,但今天实在太短了,百姓们兴匆匆地来,又闷闷地回去了。

张小宝把地图拿出来,准备问王鹃,突然看到何一伟过来了,先问他“何县令。外面的图?”

“讲完了,今天先大概介绍下,明天再详细说。”何一伟有点心虚地回话。

“哦,也好,那何县令不如到近前一同谋划?”张小宝知道何一伟是心中有所惦记,既如此,不如大方点。

何一伟高兴地点头“好,好,如此就好,哦,谈不上谋划。学学,是不是要抓他们,不让他们卖矿石?”

“那倒是不必,就是得破坏下环境,看看什么地方周围近处没有人家,划出来,有用,鹃鹃,咱们这边离着不算远的地方有没有煤矿?”

张小宝把地图展开,让何一伟和王鹃看。

王鹃指着上面两寸的位置说道:“这里就有一个煤矿,河南怎么可能没有煤?”

何一伟也找到了一块周围近处没有人烟的地方。

张小宝这下放心了,说道:“一会儿都去看看银矿的买卖,准备吞货。”

******

褒信县原来做为集市的地方此刻已让人围的是水泄不通,有商人,有百姓,还有文人,好奇地观看四海书院的人叫卖。

一堆一堆的银矿石让专门懂行的人验看过,确实是不错的矿,随便拿出来一块,都能看出是能炼出银子的,唯一让人不舒服的地方是一旦矿石从车上卸下堆成堆儿,就不允许别人翻看了。

毕竟有很多经验丰富的人可以通过拿在手中的重量与体积来估算出某一块矿石的含银程度。

张小宝一行过来时,百姓看到后纷纷让路,让张小宝等人很轻松地来到近前,香儿也跟在王鹃的旁边,手中还捧了一杯葡萄粉冲的饮料,这回不是酒了,见一堆一堆的石头放在地上,怎么看也看不出有银子,好奇地问道:

“姐姐,你说他们会不会把破石头放在堆中,就说是银矿石?谁买谁上当的那种?”

“他们不敢,现在我就可以用行政手段收拾他们,私下买卖银矿,还肆意定制货币规则,再卖假货,他们不要命了?”

王鹃搂着香儿。眼睛四下里扫上一遍,解释道。

香儿抿一口葡萄汁,又问“那姐姐为何不收拾他们?”

“因为我朝缺银子,政治在姐姐的眼中就是通过制订规则来让百姓过好日子,因制订规则时的各自想法不同,这才演变成政治斗争,所以在我朝缺银子的情况下,需要给予一定政上面的倾斜。”

王鹃觉得香儿这丫头不错,开朗又好学,而且没有别的村子中孩子那种非常拘谨的样子,就想多教教她。

香儿此时哪里能听懂这样的事情,疑惑地看着王鹃。

王鹃把香儿又紧搂了下说道:“想不明白不要紧,只要知道姐姐是在帮小宝哥哥给本朝多弄点银子就好了。”

“能弄到吗?”香儿期待不已。

“能,先弄点税,买卖可是要交税的,他们要是说银矿石是货币,姐姐就直接查封他,要说银矿石是货物,那就必须要交税,又没有什么固定的税,姐姐给他们定十税一,买卖中的一百贯收他十贯,这才是你小宝哥哥的阴险之处。”

王鹃笑着用脸在香儿的脸上蹭蹭,香儿迷茫地看看张小宝,无论如何都没有从张小宝的身上看到阴险的样子。

四海书院因里面的人杂,不都是专门学文的学子,更多的外国人都是去学技术,还有唐朝的人也有在里面混事儿的,相对其他书院的学子来说,他们更加地外向,受世俗规矩影响最小。

这时有人站在一大堆的银矿石前面对围观的众人说道:“银子的价钱越来越高了,但银矿石的价钱便宜,不如买来银矿石炼,有没有要的?我身后的这一堆底价只需二百贯。”

“那一堆的银矿石能提炼出二百两?”张小宝扭头问一个衙门曾经奖赏过的工匠。

工匠的眼睛一直就盯着一堆堆的矿石看,听到张小宝问,恭敬地回道:“方才我随便拿了几块看,这次的矿石还真不错,那一堆估计最少能炼出二百六十两到二百八十两银子,也不知他们在何处弄来的。”

边种田来边建房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万骑军中少热血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万骑军中少热血

张小宝确实不懂冶炼的事情。望向小山般的矿石堆,左右看看,来到王鹃的近前,嘴唇动了动。

“你说日本一年的产银是多少?”

“我哪知道?干什么?”王鹃嘴唇也跟着动两下。

“若是按如今的情形看,对方一次至少运来可提炼出三千两银子的矿石,数目是不是太大了?”张小宝又问。

“估计人家还觉得少,银矿石不是银子,提炼需要很多的辅料,就算是三千两的矿石,两千两买下,最后用的本钱估计也有两千五六百两,全提炼出来,能赚四百两就不错了,这还没算耽搁的人力。”

王鹃打听过大唐的年金银产量,不多,尤其是黄金,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张小宝微微点下头“我明白如何做了,收,全收,为新货币做准备。”

说过之后,张小宝回到前面。见众人都在观望,说道:“二百贯我要了。”

张小宝给的是一个底价,周围正犹豫的商人一见张主薄出价了,纷纷打消买这堆银矿石的想法。

四海书院的人愣了,这与他们估计的情形不一样啊,怎么就没有人出价了?喊过几遍,依旧没有人加价,一大堆的银矿石被张小宝买下,让人用车推来一百二十贯的铜钱,还有四百匹的帛。

这是规定,大批交易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帛,哪怕帛已经磨损了,依旧可以做为货币存在,朝廷有时为了维护这个,收税的时候还专门收破旧的帛。

平常张小宝不爱这样干,能用铜钱就都用铜钱,今天不能便宜了别人,于是早早便让人准备好帛,一匹等于二百文。

这笔刚刚交易完,王鹃又站出来“按本县临时税率,十之取一,六成钱,四成帛,收税。”有刀笔吏就带衙役过来查钱,从四海书院的钱财中拿出来十二贯铜钱和四十匹帛。

看上去没什么,很正常。但四百匹的帛全是从衙门库房中拿出来的,张小宝用铜钱兑的,一转手,六十匹的帛就变成了钱,帛占的地方大,损耗氧化也快,根本就比不上铜钱。

四海书院的人再如此情况下,把衙门的帛给更新了百分之十五。

四海书院的人也不傻,不然岂不是白学这么几年了?略微一计算,发现赔了,不仅仅是搭进去一个运费,还要加上一个帛的养护费,更何况价给的太低。

最开始过来的一个日本人和一个大唐人凑到一起商议起来。

“山本兄,我就说了吧,既然前几天都打听出来怎么输的,输给了谁,又知道这个人以前的事情,就换个地方,张小宝不是咱们这样的人可以对付的,如今怎样?又输了,第一堆便赔进去不少。”

大唐的人前几天输了一次之后。就多方打听,终于是被他给知道让自己输掉近六千贯钱的人是谁了,当然,当地同样买银子的富户也跟着输了不少,赢家就是风物阁和拿出最多钱的人。

是的,打听出来了,褒信县主薄张小宝,跟他来的还有褒信县县丞王鹃,连他们家中情况也问清楚了,那真是一个又一个的传奇,人家做事情基本上都是处在危难之时,然后力挽狂澜。

当时对张王两家的评价是,遇强更强,从不退缩。

自己就劝其他人,换地方吧,惹不起,赔几千贯就认了,结果都不听,非要按计划行事,说来一次大的,此番如何?第二次刚一出手,又赔了。

日本人紧抿着嘴,说道:“风腾兄,我还是不甘心,娃子,小娃子而已,让人帮忙。”

于是第二堆面前又有人站到那里说道:“这一堆,还是二百贯,价高者得。请出价。”

“二百贯我要了。”张小宝得意地晃荡着脑袋再次出价。

周围想买的人同时管好自己的嘴,让场上出现了非常诡异的情形。

就在众人以为此堆还会被张小宝买走的时候,突然有人出声加价“二百二十贯。”

大家一同扭头,只见一个骑在马上的人,居高临下地扫视着场中的情况,此人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傲慢,似乎没把大家放在眼里。

“二百四十贯。”张小宝还价。

“二百八十贯。”马上的人又说。

张小宝这下没有直接说话,而是扭头看身边的工匠。

工匠懂什么意思“张主薄,此堆大概也就是如此。”

微微颔首,张小宝又开口道:“三百贯。”

“三百五十贯。”马上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清楚一堆能有多少银子,还是估计较劲,又提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