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宇文明高奏凯歌之时,李渊也紧锣密鼓地向关中进军。他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西河郡留守高德儒。

    高德儒是已故隋朝名相高颎侄子,对隋朝忠心耿耿。在得知李渊起兵的消息,他领兵据守郡城,成为横在李渊军面前的绊脚石。

    李渊派遣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攻打西河郡,并派刘文静协助参谋军事。

    西河郡是一个小郡,兵微将寡,高德儒兵力仅有一万郡兵,他只能采取闭门坚守的办法,企图拖到援军到来。

    而李世民则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他所属的军队也秋毫无犯,郡内大户非常高兴。他和李建成一起,仅仅用了九天时间便攻下西河郡,杀死了高德儒。

    李渊随即命令开仓赈饥,招募士兵,并将军队分为三军。

    他自己为大将军,总揽一切军事。

    封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领左三军。

    封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领右三军。

    将军府和都督府均各置官属,形成了强有力的军事幕僚机构,各地贤士纷纷来投,力量更加壮大。

    五月,李渊亲自率军三万,在裴寂请来的西突厥兵协助下,向长安进发。驻守长安的杨广之孙——代王杨侑便派虎牙郎将宋老生和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抵御李渊。

    李渊南下逼进到霍邑(今山西霍县)之时,正赶上连绵梅雨,军队被宋老生挡在关隘外无法寸进。且由于军中人数增中太多,粮食缺乏。李渊便和裴寂商量,准备返回太原。

    这时,李世民便找到李渊哭谏道:“父亲大人,现在正是春粮收获季节,田野到处都是麦谷,何必担心粮食不够?如果我们一遇到顽强的抵抗,就立刻班师撤兵,恐会让投靠我们的将士失望,此消彼长之下,我军将大势去矣。”

    而李建成也支持李世民的主张,反对退回太原。

    李渊反复斟酌了一阵,又与刘文静商义之后,方同意与隋军在霍邑交战。

    在战斗开始之前,李渊在西北列阵,李建成在城东列阵,李世民在城南列阵,宋老生领军出战,取得了一定优势。

    但李世民却从城南率骑兵直冲隋将宋老生主阵,从背后夹击隋军。李渊与李世民合击,隋军腹背受敌,遭到惨败。宋老生被杀,霍邑也被攻克。

    随后李渊相继攻克临汾郡和绛郡(今山西新绛县),进逼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关中势力最大的一支武装孙华和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太守萧造投降了李渊。

    六月,李渊率兵围攻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隋朝名将之一的屈突通领兵固守,导致李渊久攻不克。

    上时,裴寂认为应不惜任何代价攻下河东郡,然后再进入关中,以免后路被屈突通截断。

    但李世民则认为兵贵神速,应该直捣关中,以免关中被薜举或梁师都袭占。

    而在李渊看来,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如果不消灭屈突通而直接入关,那么前面有长安隋军,后面有屈突通援兵,自己会腹背受敌。

    如果一直用老师疲兵围攻河东郡,关中隋军就有充分时间组织抵抗,甚至会得到来自东都的支援,失去战机。

    李渊权衡了两种意见之后,决定各取其长。

    他于是分兵两路,留下李神通和李孝恭围攻河东,牵制屈突通。而自己则率领李建成、李世民大军直接攻取长安。

    李渊率军从壶口渡过黄河,攻取了潼关,然后留李建成扼守潼关,阻挡关东隋军来援。而李世民则从渭北进入三辅,横扫关中各地。

    由于李阀在关中颇有声望,关陇地方豪强纷纷投降李渊,关中的局势迅速一边倒。

    七月,李渊汇合李建成、李世民、刘弘基之兵二十余万攻打长安。并下令军中士兵不许侵犯隋朝七庙和代王宗室,违令者夷其三族。

    然后,在一阵号角声中,李渊宣布进攻长安,第一个上城墙者提拔为亚将,城中隋军这时兵微将寡,早已人心惶惶,无力抵抗。李渊军的队正侯君集率先登上城头,西京长安被攻克。

    李渊于是便在长安迎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自任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加封唐王,并仿当年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之例,也与关中百姓约法十二条,得到了关中民众和关陇门阀的支持和拥护。

    同一时期,山东的王簿和徐圆朗两人,也占领了山东大部分郡县,只有北海郡尚在隋军手中。

    河北的窦建德也摧城拔寨,占领了除北平郡和涿郡之外的河北大部,大有席卷整个黄河以北之势。

    占据马邑的刘武周亦是连克定襄、楼烦、雁门、榆林四郡,控制了整个河东北部地区,并开始和李渊军发生交战。由于初战失利,他便也学李渊一般,表示愿意效忠突厥。

    而此时突厥内部处罗可汗已经战败身死。演变成颉利和突利的混战。颉利也巴不得有人投靠自己,以壮大声势。因此,对于前来投靠的刘武周,他也大大方方地封为定扬小可汗,并向其提供了一批战马。一时之间,在河东地区,刘武周和李渊倒是斗了个旗鼓相当。

    

第341章 江都事变

    当各地豪强开始攻城掠地,扩张势力的时候,隋朝现在的指挥中枢江都却被一片惨淡的气氛笼罩着。

    如果说宇文明进攻幽州还不足以让朝廷震动的话,李渊起兵进攻关中就让许多大臣和将兵惶恐不安了。因为不论杨广如何打压关陇集团,在禁军和大臣之中,出身关陇的人员还是占了半数以上。现在他们的老家关中,面临比当年独孤氏和元氏造反更大的威胁之中,你叫他们如何肯安心呆在江都啊?

    于是,在江都的隋军中出现了逃亡事件,开始只是一些小兵逃亡,后来发展到军官,再后来就发展到大臣出逃了。尤其是一些和李阀关系密切的家族,如李渊的妻子窦氏所在的窦家、李渊母亲独孤氏所在的独孤家更是出现了数十人联络一起逃亡的情况。

    这让杨广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凡是逃亡者被抓,无论官职高低,一律处死。同时,他为了让将士们安心,又下令他们可在江都娶未婚女子和寡妇为妻。凡是结婚者均赐于房舍供其安家。

    可这样一来,江都城的百姓就遭了殃,军队中的许多好色之徒趁机强抢民女,甚至连有夫婿的女子,见其有几分姿色也抢入军营之中。而那些想逃的人,往往都是在关中有妻儿老小的,他们如今哪有心思去娶别的女子?因此杨广的这项命令,可谓两面不讨好,整个江都城内都怨声载道。

    而到了此时,宇文化及认为自己出手的机会终于来了。

    江都城南门守将为司马德戡,此人心计极深,虽然早就对杨广不满,但却一直不露声色,反而得到了杨广的信任,将其任命为位置重要的江都城南门守将。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述和司马德戡的父亲是同乡,两人感情一直深厚,只是少为人知而已。宇文化及便想办法搭上了这根线,说服司马德戡投降了自己。

    江都城外许军大营内,宇文化及便在谋划,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攻破江都城,收服尚在城内的十万兵马。

    “大哥,我已经和宫中禁军统领窦毅说好了,只要我军到达皇宫门口,他便会打开城门让我们进去。不过他说了,他不会亲自动手弑君。”宇文士及沉声说道。

    “没事!亲自动手的事我也不会干,自然会叫死士去做!”宇文化及轻抚了一下颌下长须道:“窦毅还提其他要求没有?毕竟他和我们宇文家的关系仅是一般,应该不会答应得如此爽快!”

    宇文士及点了点头道:“窦毅希望我们放他和所有窦氏、李氏的弟子回关中去。他虽然没有明说,但谁都知道,他是想投靠李渊!”

    李渊的夫人就是窦家家主之女,窦毅的堂姐,窦家和李家的人想去投靠也很正常。

    “没问题!可以答应他!我宇文家也是关陇门阀之一,早晚也会打回关中的!”宇文化及淡淡一笑,然后又向自己的三弟宇文智及问道:“那个昏君这段时间在干什么?可有察觉?”

    宇文智及便是负责收集江都城内的情报,他嘿嘿一笑道:“杨广似乎已经完全放弃了大隋江山社稷,天天只是把自己关在御书房内,除了裴矩、裴蕴和萧皇后等人外,谁也不见。我收买了一个他身边的宫女,据那宫女称,杨广有一天早上,照铜镜之时,突然冒出一句:‘大好头颅,却不知何人来取’,将在场的萧皇后吓了一大跳……看来,昏君也意识到命不长矣。”

    宇文化及听得精神大振,随即又问道:“那江都城中兵马的情况如何?如果我们杀进城去,有多少人肯归顺我们?”

    对于杨广带来的十万兵马,他还是非常眼馋的,要知道这可是经过长期训练,且大部分出身关陇的精锐之师,并非临时征召的新兵啊!

    “大哥放心,这些将士多来自我关陇集团,都对杨广打压关陇贵族的行为非常不满。如若不是雁门关一战,禁军几乎全军覆没,杨广也不会把他们从长安调到江都来。如今出现这么多逃兵,就是因为他们思家心切,想回关中之故。所以,只要大哥以关陇第一大阀宇文家家主的身份振臂高呼,称可以带他们打回关中去,他们拥护我们宇文氏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反对我们呢?”宇文智及显然进行了周密的调查。

    “那就好!”宇文化及这时长身而立道:“择日不如撞日,为免夜长梦多,事情又生变,马上通知司马德戡和窦毅,就说我们明晚便动手!”

    ……

    第二天黄昏时分,裴矩率先发现了异常,他每天晚饭后都要到江都城东区的利人市逛逛,一边散步,一边看看有没有海外运来的珍宝。

    江都的利人市多为外国人或者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在此摆摊销售。由于语言不通,交易时常有纠纷发生,打架斗殴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利人市也是城卫军重点关注的地区,常年有两百名城卫军驻守巡逻。

    可如今正是夜市的销售旺季,利人市却只见摆摊的商人和买东西的顾客,鲜有城卫军值守,这让裴矩大吃一惊。

    他于是便气呼呼地到了利人市的城卫军卫所,准备好好训斥值守军官一番。但到了卫所却发现,里面只有两名卫兵在值守。其余的人皆不知去向。

    裴矩一问之下,才得知负责城东区域防御的司马德戡称,奉了皇上圣旨,给大家放假三天,因此在东城门、东城区留了几名值守士兵外,全都放假回家了。

    裴矩听闻之后,惊讶无比,因为草拟的圣旨大多都要经过他手,而他根本不记得什么时候批过给城卫军放假的圣旨。

    于是,他立刻敏锐地感觉到:情况可能不大对劲。

    裴矩当即便一路飞奔到皇宫门口,正欲进宫时,却惊讶地发现,在皇宫门口值守的禁军士兵也比过去少了大半。而往常为挣表现,一直在门口巡逻的禁军统领窦毅也不知去向。

    裴矩心中更是感到不妙,他可十分清楚,李渊的妻子便是窦毅的堂姐,之前他便向杨广建议,将窦毅调换岗位,不能再让他担任禁军统领这样重要的职位。但杨广却担心如此行事,将让关陇出身的将士人人自危,将他们赶去投靠李渊或宇文化及。所以一直拖着没批准,而现在果然出问题了。

    此时,杨广正坐在御书房内看着奏章,眼下还能将奏章送到他这里的,除了朝中大臣外,便只有江淮地区的数十县了。河南、巴蜀和关中的许多郡县虽然还在朝廷控制之下,却也和江都断了联系。这让杨广心中不禁有些怅然。

    “陛下!有事情发生了!”

    裴矩以极快的速度冲进了御书房,此刻他心中焦急万分,也顾不上让太监通报了。

    “裴相国,出了什么事?”杨广一脸不悦地站了起来,沉声问道。

    裴矩也意识到自己没有通报,有失体面。

    他忙躬身行礼道:“陛下,微臣是想问问,您有没有下旨让城卫军和禁军放假休息?”

    杨广听闻之后一怔,连连摇摇头:“如今城中士兵多有逃亡,正是加强巡逻防守之际,朕怎么可能下这种圣旨?对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裴矩一听顿时急了,连忙道:“陛下,微臣刚才从利人市回来,发现那里的城卫军仅有两人值守,据值守者称,是司马将领接了圣旨说放假了。微臣发觉不对,便马上回宫禀报陛下,可在进皇宫之时,却发现宫外的禁军守卫少了一大半,窦毅统领也不在门口值守。这种情况实在太过诡异了!”

    “什么!竟然有这种事?”

    杨广听闻之后,顿时又惊又怒,暗忖竟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发生了假传圣旨的事,这还了得?

    他立刻怒气冲冲地问道:“裴相国可知是谁传的圣旨?”

    裴矩摇了摇头道:“微臣也不知道,圣上可从能接触到圣旨的几人中调查一下!”

    杨广点了点头,他亦知道事关重大,马虎不得,必须从速调查。

    他正欲叫人之时,却听见外面有卫兵禀报道:“陛下,王公公来了!”

    “快让他进来!”杨广沉声说道。

    片刻之后,王公公便急匆匆地走进御书房。他焦急地禀报道:“陛下,大事不好了!宇文化及勾结了司马德戡和窦毅。他的叛军从东城门进了城。城中的军队和宫中禁军已经被调走,现在皇宫内外已经全是他的军队。陛下快逃吧!”

    杨广顿时脸色大变,高声问道:“王公公,此话当真?”

    王公公急不可耐道:“陛下,形势万分危急,如今叛军正向陛下这里杀来,宫内的侍卫只怕挡不了多时,陛下可从地道速度离开,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杨广呆立半刻,又问道:“你说司马德戡也投靠了宇文化及?”

    窦毅叛变在他意料之中,他亦是作了相应防范,只给了他五百人以下的调兵军,且只能调动禁军。可杨广没有想到司马德戡也叛变了。

    “是的!老奴听说现在司马德戡已经关闭了江都城,正在城内大肆抓捕大臣官员和皇室成员。陛下,赶快走吧!”王公公大声回答道。

    

第342章 杨广之死

    就在这时,从远方传来了喊杀声,而且越来越近。杨广再也坐不住了,他立刻对王公公道:“王公公,你速度带萧皇后、杲儿和两位皇孙,从皇宫后门出去。”

    王公公点了点头,随即便转身离去。

    这时,外面的喊杀声已经到了御书房外,杨广心中十分紧张,他抱起装有玉玺兵符的金盒,然后向外走去,裴矩和几名侍卫跟在他身后。一行人刚走到院子里,便只听到“轰隆”一声巨响,院落的大门被撞开了,四周传来一片惨叫声。

    此刻,一名侍卫身上带着鲜血和刀伤,跌跌撞撞地跑进来,惨叫道:“陛下,叛军已经杀进宫了,皇后被叛军抓住了,赵王和燕王被宇文智及杀了。”

    杨广大叫一声,顿时晕厥过去,赵王杨杲是他现在唯一活着的儿子,燕王杨倓是他最喜欢的皇太孙,皇后更是他的爱妻,没想到如今竟然全部或死或被擒。

    裴矩这时也有些心慌意乱,顾不上君臣之礼,喝令侍卫将杨广背上,然后向宫外奔去。

    而此时,司马德戡和窦毅已经率军在城内和宫中搜捕要抓的各位重要人物。今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数万士兵点着火把,将江都皇宫照得如同白昼。

    宇文化及已经得到一个又一个的好消息:萧皇后被抓住了,杨倓被杀了,杨杲也被杀了,城中的守军已经全部投降于他,皇族数十人都被擒下。朝中大臣皆被拿下……

    但让他心中焦急的是:杨广却未见踪影。而如果皇帝跑了,那他代隋自立的事,就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先把所有皇族之人全部杀了!一个不留!大家掘地三尺,也要把皇上给我找出来!”宇文化及怒气冲冲道。

    裴矩虽有心将杨广救走,但他还是晚了一步,他带着杨广刚刚奔出皇宫后门,便被在宫外巡弋的士兵发现,上千人在宇文智及的带领下,将他们团团围住。

    此时杨广已经醒了过来。失去儿子和孙子的哀痛使他变得垂头丧气。

    他默默注视着四周手持兵器围过来的士兵,不由长叹了一口气。

    “杀了这昏君!我们要回家!”士兵们高声呼道,越逼越近。

    裴矩在他面前跪下,泣不成声道:“老臣没能救陛下脱离险境,实在罪该万死。”

    杨广摇了摇头,他抱着一线希望,对着周围的士兵大声喝道:“朕是大隋皇帝,你们胆敢以下犯上,作乱造反吗?”

    周围的士兵一片寂静,毕竟他们长期在杨广积威之下,有着一股对帝王天生的恐惧感。

    杨广一见有戏,方大声呼道:“你们若放下武器,朕便赦你们无罪,现在你们有什么要求,可以尽管向朕提……”

    此刻,刚刚接到底下士兵报告的宇文化及,带着大队骑兵轰隆隆赶了过来。他听见杨广的话后,生怕情况有变,当即便大喝道:“圣上,你还有脸继续当皇帝吗?你抛下宗庙不顾,常年在外巡游,对外穷兵黩武,对内大举修建,十几年来从未停歇过,致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盗贼四起,田地荒芜,难道陛下不知自己罪大恶极吗?”

    杨广默然了片刻,方说道:“你们不就是想回关陇吗?现在朕同意带你们回去!将大隋都城重新定在长安便是!”

    宇文化及哈哈笑道:“不用再演戏了,今天陛下必须一死以谢天下,臣自会另立皇帝,重振江山。”

    杨广看到宇文化及的那张脸,心中不由长叹一声,然后惨然一笑,对着周围正张弓搭箭的士兵道:“朕就在这里站着,你们放箭好了!”

    宇文化及这时抬起了自己的右手,用力往下一挥道:“放箭!”

    “嗖!嗖!嗖!嗖!”数十只利箭飞也似的射去,大隋一代雄主就此死于非命。皇宫外的街道顿时一片寂静。

    ……

    此时,刚刚占据幽州的宇文明,却正在整编部队。现在幽州军合并进辽东军后,不光士兵要打散重新整编,将领也要重新任命,这样才能消除两军的隔阂,将其拧成一股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