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节决定成败ii-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的企业一定也会有很多的规章制度,管理者应该认真检查一下是否完善,执行者应自查一下是否执行的到位,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一件没有预料的事件可能引起故障。

一个长久被忽视的问题可能导致一次危机。——H.明茨伯格(加拿大管理学家)

2、重复建设问题多多——政府决策深究细节

决策问题在本书第五部分“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决策)”一节中已作了说明,这里专门谈谈政府决策中的细节问题。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工业领域里曾经历了三次大规模重复建设的阶段:第一阶段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各地竞相上马以彩电、冰箱为代表的家电制造业。10年间,全国涌现彩电生产企业上百家,彩电业总投资达280亿元。第二阶段贯穿于上世纪90年代,汽车、钢铁成为投资热点。1999年,全国汽车生产企业就有122家,年生产能力已达240万辆以上,但实际上l/3的产能闲置。第三阶段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为代表的“高新”项目成

了各地竞相争夺的焦点和招商引资的重点,结果导致高科技领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层次恶性竞争加剧。此外,轿车生产线和钢铁产业重复建设亦出现回潮现象。许多行业似乎正在出现重复建设迹象,人们对此担忧日甚。有关统计表明,在各地“十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中,集成电路产业的同构性达35%。纳米材料的同构性为48%,计算机网络为59%,软件产业为74%。而在长三角地区,有14个城市排在前4位的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趋同率达

70%……

当然,重复建设不只表现在工业领域,还表现在其他许多领域。

近些年的机场重复建设也不能不让人忧心。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机场建设大战即其一例。资料显示,到“十五”末期,华东地区将拥有运营机场36个,这些机场绝大部分汇集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预计到2020年,这一区域拥有的民航机场将达到48个,从而形成平均每间隔400来公里就有一个机场覆盖的布局,该地区每万平方公里的机场密度为0.8个,超过美国每万平方公里0.6个的水平。实际上,机场是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项目,客货运不保持一定的航班量、运输量,就会导致亏损。比如,江苏南通机场建成后,当地曾一阵欢喜,称:“南通,南通,不再‘难’通。”但事实上,南通机场开航至今,一直陷入亏损境地,成为当地的一个沉重负担。目前,华东地区已有3个机场停航,其中两个是因为航班量不足。

实际上,国内机场建设的重大失误早有福州长乐机场的前车之鉴,为什么有关部门不好好研究一下呢?

1997年6月通航的长乐机场,投资总额27亿元,包括利息达到32.28亿元,但通航后到2001年完成旅客及货邮吞吐量不到机场实际规模的l/3,通航5年,亏损ll亿元。

2001年11月,国家审计署对其进行审计后,定性为“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国有资产损失”。

审计组公布了机场亏损的四大原因:

一是项目决策不科学,可行性研究中市场预测论证不充分,基础数据采集不科学;

二是项目建设规模过度超前,大量举债加大运营成本;

三是项目建设管理混乱,未严格执行基建程序,资金损失和资产闲置浪费;

四是机构运营后体制不顺,管理不到位。

从国家审计署的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福建长乐机场建设中不论是前期决策,还是中期建设,还是后期管理等等诸多细节工作根本没有落实到位。如今长江三角洲又出现机场建设大战,我们的相关部门在决策时是不是应该细细考虑考虑呢?

决策过程可以概括为情报收集处理、拟定决策方案、选择评价方案和决策执行4个阶段。其中,情报收集处理是进行决策的第一步,如果情报收集不足,或收集的情报不准确,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政府的决策部门,|Qī|shu|ωang|在决策时这几个环节是否做到位了呢?

前文所说的美国兰德公司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曾提出了“中国将出兵朝鲜”只有七个字的报告,但这简单的七个字却有380页文字材料的支持。想想看,这简单的七个字的后面凝结了多少精心细致的功夫。

还有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故事:

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工业电机发生故障,各方人士检查了三个月,竟然束手无策,于是请来了德国专家斯坦门茨。他经过研究和计算,用粉笔在电机上划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把划线处线圈减去16圈。”照此做了,电机恢复正常。福特公司问要多少酬金?他要一万美元。人们惊呆了——划一条线竟要这么高的价!他坦然地说:“划一条线值一美元,知道在什么地方划线值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

这故事原说的是知识的价值,如果换个角度从决策来说,就是决策的结果很简单,但决策的过程很复杂,需要人们做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此例来说,为什么要在此处而非在彼处划圈?为什么是减去16圈,而不是减去15圈或17圈?可以说,决策正确显本事,细微之处见功夫。决策的过程是一个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的过程。

决策关乎社稷民生,关乎国运兴衰,所以负责决策的政府部门,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把决策建立在扎实、细致的功夫之上,这样才会杜绝“决策拍脑袋、执行拍胸脯、结果拍屁股”现象的出现。

3、落实政府职能转变——细节见证服务品质

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是中国加入WTO的需要,也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增强我国的竞争力的需要。我国早就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在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又提出了“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目标,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作为一个战略决策,转变政府职能的问题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实际上,从2001年起,地方各级政府相继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上海、天津、南京、成都等在内,各大中城市都掀起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热潮,纷纷推出清理地方性法规,打造标准化、公开化平台,开展一站式服务等等。

内蒙古,彻底清理了30多万件地方性政策法规;

湖南,ll万份红头文件被废止;

江苏,废止地方性法规4件、省政府规章26件,规范性文件1136件;

深圳,4项地方性法规中,删除了要求“有深圳常住户口”的条款,户籍限制被取消;

一些转变政府职能的活动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比如,去年10月14日广东公安推出“父母一方有常住户口、子女未登记出生户口可给予户口登记”、“身份证办理报失即可申办新证”、“50张以上暂住证登记可预约上门办理”等23项便民措施,让人们感受到来自公安部门的服务。而且,如果这种服务真正落实到位的话,将会大大降低社会成本。比如,50张暂住证的登记,如果是外来人员个人去办理。那么50个外来人员为此耗费的时间、精力将远远大于一位行政管理人员上门服务所花费的时间成本。而新措施的出台,就是用政府服务的直接成本加大换取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去年8月初,安徽省档案局决定设立专门机构,向全社会公开79个省级部门的6418份“红头文件”。此举在社会上“反响很强烈”。服务中心开放的第一天,就有近50人前来查阅文件,之后一个月内,几乎每天都门庭若市。很多群众想通过这种渠道了解国家政策,维护自身利益。

但是,政府职能的转变远非出台一些政策就可以马上解决问题的。出台这些措施,从反映政府的意愿和改革方向的角度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实行起来,并不容易。正如我前面所举的戒烟的例子:下一个禁烟令很容易,但要真正达到戒烟的效果。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任何细节上的疏忽,都会使禁令流于形式。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会而影响政府的声誉和威望。

1998年底。中国电信总局和国家47个部委(直属单位)信息部门发起“政府上网工程”,启动了中国政府信息化的进程。但时过5年之后的2003年,有记者对某市几十个政府部门网站进行调查,向其中10个网站发出了咨询的电子邮件,结果只有五个部门给了回信,其它网站杳无音信。而接到的五封回信。也是惜墨如金,礼节性的成分也大于实用性,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样的网站有什么意义呢?

政府行为,事关大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细小的事情都会通过放大效应而突显其社会影响。就群众的生活来讲,细节的东西比国家重大的战略决策更能使人们切身地感受到,所以,在政府服务中,细节有其突出的重要性。

温家宝总理说:“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

就拿已令人们头疼的北京交通拥堵问题来说,北京200多万辆机动车,如果平均每辆车每天在路上浪费半小时,那么200万辆车加起来就是47000多天时间,相当于一个114岁的人白白地活了一生——还不算浪费掉的汽油的价值。

比如,在实行政府采购的行动中,辽阳市政府采购中心做出了实质性的举措:率先在全省建立了800平方米的办公用品超市,并规定,市直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到该超市统一采购办公用品,以减少因消耗巨大的办公费用而滋生的腐败。据悉,建立这一“防腐超市”,预计每年可节省约750万元的办公采购费。一个中等的辽阳市尚且如此,如果全国各地都采用这种办法,将节省多少经费!

从现在的情况看,政府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职能转变,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从观念上、从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体制改革上等方面着手,实实在在地从细节做起。

高京华先生供职于Z…公司。该公司是著名的无线局域网全系列产品提供商,创建于美国硅谷,现在“江苏软件园”投资落户。高先生在硅谷工作了lO年之久。谈及中国软件企业的生存环境与硅谷的差异,他对国内硬件环境表示满意,但认为软环境——金融、保险、物流等,也包括政府服务——就“差了许多”,让人感觉在中国内地办企业“太累,无效劳动太多”。

他举了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企业发工资、缴保险的成本。“我们在硅谷做这件事的全部运作成本只有25美元:美国银行下面有一个叫ADP的专业服务公司,你和它签个合同把发工资的事交给它就行了。美国的工资结构比中国这边复杂得多,它会帮你把该交的交,该发的发,包括各种税费各种保险都给你处理得好好的。你每个月要做的事只有一件,就是通知它工资额有没有改动,如果接不到你的通知,ADP会在最后期限打个电话再确认。一个电话10秒钟,一切都搞定。但在中国内地就没这么轻松了。缴纳社会统筹养老保险金,得派一个专人跑政府相关部门,为一件事跑好几个来回是常有的事,而且经常莫名其妙地交滞纳金。我经常想,为什么就不能有人来做这些‘软的事情’,让企业专心经营?我们办企业,每一分钱都要花在研发上,算得非常细。从美国过来,就是看好这里的劳动力成本低,但如果社会成本居高不下,其他优势会被抵消的。”

第二个例子是软件出口退税的事。去年初国家某部委就软件出口的具体办法发了一个红头文件,大家都很重视,省里、市里和软件园层层转发。我立刻指定秘书办这件事,小伙子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办事认真,从区里问到市里又问到省里,最后往省经贸委的一个数据处理中心交了2800元钱,说是上网登记费用。但是到今天为止已经过去了一年,出口退税这件事也没办成,2800元白交。后来才知道此事在我国海关现有的对软件出口认定的条件下还行不通。既然行不通,为什么还叫企业办?我们一个高材生跑了整整两个月!你说这是多大的浪费?

上述两件事所反映的问题并不全都是当地政府的错,而南京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决心和成就在全国都是有名的(深圳的媒体曾在“走出深圳看全国”的栏目中专文提出向南京市政府学习),可以想见其它各地政府的情形。

老子曾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将治理比作烹调小鱼一样,只能将调味、火候放得适中,文火烹煮,不急躁,不躁动;这样煮出的东西,色鲜味美;如火候不对,调味不对,心烦躁,下锅后急于翻动,东一下,西一下最后煮出的东西“一包糟”,色、香、味什么都没有了,肉也碎了。可见,细微之处方见真功夫。

细节考量着每一个政府公务员的素质,考量着每一个政府公务员的服务水平,细节造就现代服务型政府。

每一个大问题里。都有一系列的小问题露面。——H·豪利(美国管理学家)

4、开发区如何招商——城市竞争力引出出的话题

2002年11月,网上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引出了城市竞争力的话题。目前,在发展经济的大主题下,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是每一个城市决策者都在关心的话题。那么怎样才能增加城市的竞争力呢?

城市竞争力不是我研究的问题,但我可以从营销的角度来谈一下开发区的营销问题。开发区能否开发好,这也是城市竞争力的一个表现之一。2003年11月,我应河南安阳工商联的邀请,就营销问题做了专题讲座,事后应邀就城市开发区如何招商问题,写了“为安阳招商引资进一言”一文。现抄录如下:

中央电视台2003年12月3日的《央视论坛》节目,题目是《开发区该降温了》,自然不能不引起各级政府和各类投资企业的关注。

我国的开发区建设始于1984年,1988年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14个。到2003年增至54个。加上省级、市级、县级乃至乡镇级的开发区,便很难准确统计了。广东一省,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3个,软件或出口基地8个,863转化基地12个。

今日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三个开发区集群,昆山、深圳和吴江成为中国开发区的样板模式。世界500强254家进入珠江三角洲,今年“非典”期间广州开发区每个工作日平均引进1个项目。地处苏州和上海之间的昆山(县级市),台湾前百名的企业25家落户于此,常驻台商超过千人。深圳高新开发区,2002年比1996年,产值7。2倍、出口22。6倍、税收10。8倍,成为深圳的第一亮点。

但中国如此之大,各地极不平衡。不少地方的开发区除了征用了大片农田,什么也没开发出来。各地开发区的缺陷多集中于3个方面:招商优势片面强调地价和税收、产业结构不合理、因配套不到位导致商业成本偏高。作为河南安阳地区工商联的特聘市场营销顾问,觉得安阳的开发区建设也不尽如人意,招商引资同样存在不足。我想站在营销人的角度提点建议,供地区领导参考。

调查研究是一切营销工作的基础,花大力气了解外商投资的决策程序和对投资地的考察内容,是必不可少的。不了解别人投资时考虑什么,怎么能招商呢?

国外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世界级大企业,在选定投资地点和分厂的厂址时,有一整套的评价和决策模型。在全球化因素的带动下,企业在别国设立办公室、工厂、零售店和银行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种甄选过程一般分为三步,首先是挑选进入国,其次挑选进入的地区或社区,最后确定具体地址。

在挑选进入国时,外企的挑选参数包括:

(1)政府法规的规范

(2)政府对企业的态度

(3)政局的稳定程度

(4)文化事件

(5)经济事件

(6)市场的位置分布

(7)劳动力的可获得性

(8)劳动力的劳动态度

(9)生产力

(10)生产成本

(11)供应商的便利性

(12)交通条件

(13)能源状况

(14)金融汇率

在决定进入哪一个地区时,外企一般考虑以下因素:

(1)该地区企业的愿望

(2)地方文化的吸引力

(3)税收

(4)气候条件

(5)劳动力成本

(6)劳动力可获得程度

(7)劳动者对工会的态度

(8)公共设施使用的成本

(9)该地区对环境的管制和保护

(10)地方政府的倾向性

(11)原材料供应的距离

(12)与消费者的距离

(13)土地费用

(14)建设费用

在选定一个确切位置之前,大企业的经理们一般要考虑以下几点:

(1)初选位置的可伸缩性

(2)火车、飞机、高速公路

(3)地段的限制

(4)所需的服务商、供应商的配合程度

(5)环保问题

以上就是我们常常提及的投资者考虑的33项。

一般说来。外企在进入某一市场时,优先或重点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一、劳动生产率,这里相关的概念是劳动力成本(工资)与生产力的相关系数。比如说:一个工厂其系数可由以下公式推出:

每件成本=每日劳工的成本(主要是工资)/每日的产量每日的产量又取决于劳动力教育水平、培训的水平及工作习惯。换句话说,如果劳动力的工作态度不认真或不负责,那么即便不要钱,外企也不会进入。

二、外汇:我国地方外汇政策与国家是同步的,如果国家没有大的动作的话,某地在这个领域的运作空间不是很大。

三、地域成本:其中又分可见成本与不可见成本。可见成本指的是那些看得见而且可以精确测算出来的成本,如劳动力、原材料、税收、折旧等;不可见成本指的是无法量化的成本,如教育的质量、公共交通设施、社区对产业或商业的态度,还包括生活质量的变量,如气候、体育发展、报纸等媒体的发展情况。

四、观念:包括国家、盛市对私有财产、污染、员工稳定性的观念。这种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