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败家子-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宁姐姐,他打人……”谢小蛮一下子扑入李安宁怀里,大声哭诉。那日在淮阳县伯府拜年之时,他们是见过的。

    “一个大男人,对一个孩童,女子动手,是什么东西?”李安宁劈头盖脸便骂,英姿飒爽的小郡主相当有气势。

    “我哪里打他了,不过是欺辱我家幼弟,说说她们罢了,不想竟然故意倒地,污蔑本公子……”韦悦没想到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有过错的事情显然是不能承认的,这两年心中本来就压着火,被李安宁这么一骂,心中更是不服气。

    “我看的清清楚楚,你休想信口雌黄。”李安宁不依不饶,扶起武二娘子,柔声问道:“怎么样?”

    “没事!”武二娘子轻轻摆手,但踮起不能落地的脚却足以说明事实。

    “哼,还不快些道歉!”李安宁冷哼一声,提出一个合理要求,在她看来此事应该如此,也只需要如此。

    但韦悦却不愿意,本性要强的他哪里能容忍被一个女子吆五喝六?何况刚才的事情他并不觉得自己有错,反正至少是不能承认错误。

    更厌烦被一个女子这般指着鼻子责骂,所以愤愤道:“你谁啊?凭什么对本公子吆五喝六?”

    长安城里权贵子女甚多,男不识女乃是常事,韦悦不认识江夏郡王府的小郡主也不足为奇。(。)

第二五七章 并非不堪一击() 
本来只是小孩子家顽皮的小事,因为韦悦的冲动之举闹大了,当金城郡主和晋阳公主先后参与进来的时候,性质也就彻底变了。~頂點小說,

    李安宁并没有正面回答韦悦的质问,也许她是不想公然暴露身份,以免将江夏王府牵涉进去,或者不想仗势欺人。

    韦悦却以为李安宁有些怕了,来此之前他曾饮酒不少,这会子酒意上涌,难免更加张狂。

    可当他想要咄咄逼人之时,晋阳公主出现在面前,指着鼻子道:“你,给小蛮和武姐姐道歉。”

    总算韦悦还算清醒,认出了晋阳公主,没敢造次,但道歉的事情则免谈,他压根没有这样的打算。

    尤其得知小蛮和武二娘子出身淮阳县伯府后,新仇旧恨算在一起,态度便越发坚决了。

    因而有了僵持,因而有了围观。

    因为涉及亲妹妹,谢逸自然接到了消息,匆匆赶了过来,然而就在左近的魏王李泰却先一步到了近前。

    因为今日他投的是韦家,有存了些许拉拢知心,所以少不得维护韦家的面子,至少帮忙打个圆场。

    “兕子,只是误会而已,就此作罢可好?”李泰摆出一副兄长的姿态,前去劝导,想要就此息事宁人。

    不想晋阳公主却态度坚决,一点都不给面子,拉着李泰的手,控诉道:“四哥,他要打小蛮和武姐姐,让他道歉。”

    “兕子,都是误会,算了好吗?”李泰有些低估了妹妹的坚决,仍旧轻声劝道。

    晋阳公主坚决摇头道:“不行四哥,得让他道歉才行……”

    “兕子,给四哥个面子。”李泰有些艰难地蹲下肥胖的身躯,小声温言劝解。

    结果晋阳公主的头仍旧摇成了拨浪鼓……

    李泰有点尴尬。做兄长的低声下气劝慰,结果小妹子压根不买账,很受伤,很没面子啊!

    也就是在此时,谢逸来了。

    不等他询问,小蛮便哭泣着将情况道来,大约是受了惊吓,脸上兀自挂着泪珠,相当的伤心。

    谢逸心疼啊,在家里宠上天。舍不得说一句重话的妹子头一回这般伤心,出现此等情况如何能忍?

    “是你要对我家小妹动手?”谢逸看到是韦悦之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谁对她动手了,倒是你家女眷竟恫吓我家族弟,我不过是前来阻拦罢了,他们自己跌倒怪不得旁人?再说了,你家妹子也怎么伤到。”韦悦见到谢逸,,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哪里肯服软?

    “你胡说,武姐姐只是护着我,没动手,是你要打人。”童言无忌。却最为真实,小蛮的控诉顿时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不管怎么说,一个大老爷们对女子与孩童动手,哪怕其中有误会情节。现在也说不清了,韦悦已经失了先机,在众人面前已经矮了三分。

    谢逸皱眉道:“混账。什么叫没伤到?孩童受到惊吓,武娘子崴脚,还不算伤到?我不想听你说什么解释,道歉即可,我当没发生过。”

    “逍遥切莫动气,都是误会……”李泰仍旧出面打圆场,也许是想要维护韦家,也许是觉得谢逸该卖几分面子,也许他觉得这是再给谢逸一次机会。

    今日局面莫名到这个地步,谢逸也不想在虚以委蛇下去,没有竟银牌投向李泰,便已经算是背道而驰了,何须再遮遮掩掩?至于所谓的机会,他真的不稀罕。

    “魏王殿下见谅,纵是误会,也该有个对错,错了就该道歉。”

    “逍遥,就不能让一步吗?”李泰的声音并不高,却又几分威胁之意。

    不等谢逸说话,身后有人喊道:“既然错了,道个歉便是了,四弟何必为了旁人纡尊降贵呢、”

    这一遭,说话的却是太子李承乾。

    太子发话,李泰自然是不高兴,但韦悦那边却有压力了,尤其是韦家人见势不妙给他施加压力。毕竟现在太子、晋阳公主和金城郡主都“得罪”了,魏王不过是从中斡旋,不会帮忙太多,现在不退一步,恐怕不好办。

    无可奈何,韦悦没有别的选择,只有低头道歉。

    谢逸没有多说话,抱起小蛮转身便走,至于武二娘子则由李安宁相扶离开,郑丽琬已经唤来淮阳县伯府的马车,一行人当即驱车离开。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实在是闹心,谢逸心里有些窝火,今日当真是无妄之灾,这下子当真是没有丝毫退路了,一下子把太子和魏王彻底得罪了。

    谢逸并不觉得李承乾最后是出言帮助自己,仔细说起来应该算是挑拨离间,迫于压力,韦悦不得不向自己低头道歉。

    但事后呢?

    心里不爽,心有怨恨是肯定的,他们不能把太子怎样,所以这许多怨恨只能落到自己头上。

    最终不过是让更多人仇恨自己,然后来找麻烦罢了!

    堂堂太子,亦是不安好心,没什么肚量啊!

    至于魏王李泰,也是个阴险小人,现在肚子里不知道在打什么鬼主意呢?至于肚量,肯定不能与他肥胖的身体成正比。

    也罢,反正从来没有将心思放在他们身上过。至于往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了,手中的王牌必须得握紧了。

    ……

    谢逸走了,马球赛也开始了。

    但是已经没有多少人将马球赛放在心上,胜负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莫名其妙,谢逸出了莫大的风头,当然都是被迫的,在旁人看来也都是天大的麻烦。

    当然了,也是无妄之灾。

    程处亮有些后悔,也许当初不该邀请谢逸,否则何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至于当事的李承乾和李泰等人,心情也高兴不到哪去,最终可谓是不欢而散。

    当然了,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那就是对谢逸的记恨。

    很多人看在眼里,不禁摇头,似乎颇为同情谢逸的悲惨处境。

    但也有人却看到不一样的地方,谢学士背后的实力也不弱啊,晋王和晋阳公主的力挺是一方面,那金城郡主在某种程度也代表了江夏郡王府。

    这些力量加在一起,不弱啊,并非不堪一击!(。)

第二五八章 谢逸难封() 
太极宫里,李世民放下了今日的最后一本奏疏。

    因为高昌之乱的缘故,近日兵部、工部和户部,以及鸿胪寺与军中将领递送的奏疏不少,纵然是年节期间,也根本闲不下来。

    侯君集出征的事已经定了下来,他只在承庆殿召见了一次,尚未完全说明白,侯君集便抢先一步主动请缨。

    不过李世民却明白,说是主动,实际是被迫。

    召见的旨意一下达,侯君集便明白这趟高昌之行他非去不可,与其让皇帝拉下脸语重心长,还不如主动些。

    如此不让君臣彼此为难,面子更好一些,当然了,郡王心中的歉疚也就更多一些。

    出征的人选定了,兵马数量也定了,堪堪六千兵马而已。

    如果人数更多,祁连山下运送粮草的兵丁民夫便需要成倍增加,显然不是大唐目前所能承受的。

    所以只能指望侯君集率领这六千精锐兵马,穿越数千里戈壁荒漠,顺利平定高昌之乱。

    吐谷浑那边的配合虽然尚未有回话,但考虑到两边的关系,想来没什么问题。

    目前最紧要的便是保证好行军线路,以及粮草供应,李世民正为此忧心之时却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不知不觉,兵部和户部,已经陇右河西突然多了一匹基层官吏,而且都积极地行动起来,在侯君集平定高昌做准备。

    如此情况,有点惊喜。

    李世民眼前一亮,旋即便好奇这些人的身份,大唐的官吏几时有了这么高的觉悟和积极性?

    显然不大可能,李世民并没有那么好的自我感觉。

    身为皇帝,想要查到这些信息很容易,很快最终结果便指向了东宫,指向了李承乾。

    看到这个最终结果时。李世民笑了。

    他的想法很简单,他觉得李承乾长进了,在用这种方式来为朝廷,为自己分忧。至于儿子默默培植自己势力这事,他也看在眼里,但并未有过激反应。

    都是从皇子过来的,有点亲信没什么奇怪的,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便没什么要紧的。

    李世民相当欣慰,他并未想到儿子有更为叵测的居心。并非他的帝王心术不够,而是作为一个父亲,他对自己的儿子尚有信心。

    太子长进了!

    很好!李承乾心中暗喜,觉得自己先前的做法凑效了,唯有增加压力,才能让李承乾着急,不断长进。

    所以这个磨刀石计划可以继续进行,李世民下意识打定了主意。

    放下朱笔,李世民笑问道:“临幸魏王府之事可准备好了?”

    承庆殿里的一个角落下。走出一个不起眼的宦官,低声道:“回陛下,宫里已经准备好了,魏王府那边也在积极准备接驾。并无差错。”

    “赏赐呢?准备好了吗?”

    李世民问的有些突兀,所以宦官略有惊讶,微微迟疑道:“给魏王殿下,王妃和世子的赏赐已经准备好。不知陛下可还有旁的吩咐?”

    李世民沉吟道:“给延康坊的长者们也备一份礼物,然后在准备一份中旨,临幸魏王府之日宣布。免除延康坊百姓一年赋税。”

    “是!”宦官眼皮微动,显然是有点小新惊讶,但还是当即应允,他很清楚这些东西意味着什么,最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皇帝不糊涂,做出这样的安排自然是有道理的,所以他不会有任何的怀疑,只有遵从和服从。

    “对了,听说承乾和青雀今日都去了少陵塬?”李世民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

    宦官低头道:“是的,有马球比赛,现在已经结束,太子和魏王,以及各府人等都已返回。”

    “情形如何?”

    “这……”

    李世民原本只是随口一问,但见宦官微微迟疑,顿时眉头皱起,追问道:“可是发生了什么?”

    “是……”宦官不敢隐瞒,当即将少陵塬上的事情一一道来,没有遗漏任何一个细节,不偏不倚,清清楚楚。明明不在现场,但他的一番言辞却好似身灵其境,让人很惊讶他的消息来源和准确性。

    “承乾和青雀投注不同?雉奴也参与了?”李世民皱眉追问。

    “是,太子押了杜家,魏王押了韦家,晋王则投了平局,不过晋王殿下投注,大概是为了帮谢长史解围。”宦官倒也算是直言不讳,想到什么也不曾隐瞒。

    “雉奴这孩子……”李世民轻轻一叹,没有再说下去,只是一双眼睛格外深沉,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谢逸和韦家冲突又是怎么回事?”沉吟片刻,李世民旋即又问起另外一世。

    “原本是因为小孩子……”宦官随即将情形徐徐道来,仍旧是力求详细。

    “江夏王府的安宁丫头参与?兕子也牵涉其中?”

    “是,江夏郡王府的金城郡主出面维护武二娘子和谢小娘子,晋阳公主与谢小娘子素来熟络,所以也出面了。”

    李世民继续问道:“青雀出面维护了韦家?没有帮兕子?”

    “魏王殿下从中说和,也许是想要缓和冲突。”宦官这次没有斩钉截铁,而是给出了一句

    有些莫名的假设。

    李世民淡淡一哼,没有接话,看着有些不大好高兴。

    如果李泰看到此情此景,一定会惊吓不易,当时他只想着维护韦家,却忘了一件很紧要的事情。

    那就是晋阳公主的感受,更忘记了这个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在皇帝心中的分量。

    息事宁人,为他人说情不算错,但身为兄长,枉顾事实,委屈妹妹那就不对了,加之与李承乾争的过分。

    李世民隐约有种感觉,在兄友弟恭这方面,李泰做的并不好。

    而李承乾的表现似乎不错,也许太子殿下当时并无此想法,只是为了挑拨离间,但不经意间维护了妹妹是不争的事实。

    这是李世民希望看到的局面,心中又多了几分好感。除此之外,今日的事情似乎也有些复杂,还有许多事情需要考虑。

    比如谢逸,按理说出使薛延陀归来,算是有功于国,该论功行赏的。但现在这个局面,李世民不禁有些迟疑,该如何封赏他呢?(。)

    。。。

    。。。

第二五九章 悠然见南山() 
贞观十四年过的很快,恍惚间便到了五六月间。

    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侯君集带着大军踏上了远征高昌之路,胜败尚未可知。

    皇帝李世民临幸了延康坊魏王府,对魏王李泰编撰《括地志》的进展大加赞赏,多有赏赐。

    世子李欣更是备受宠爱,据说皇帝有意给其郡王头衔,但被李泰婉拒了。然而此举传出消息,仍旧更让人大为惊讶。

    很多人不由自主想到了当年皇帝还是秦王时,其子李承乾和李恪分别爵封中山郡王和长沙郡王。(李泰当时由李渊做主过继给李世民五弟李智云,得封卫王)

    当年秦王时因为赫赫战功,诸子才能早早封王,如今魏王李泰做了什么?《括地志》尚未完稿,算不上于国有大功,就算是完稿,也不过一本书册而已,自己受些赏赐也就罢了,凭什么恩荫儿子呢?

    如果要皇孙幼年封王,太子之子倒是有这个资格,但如今东宫的皇孙李象压根没有封王,反倒是魏王府先传说此等消息。

    皇帝陛下糊涂了吗?

    但凡在太极殿上李世民,谁人敢说英武睿智的皇帝陛下犯糊涂?

    既然不糊涂,那么皇帝陛下为什要这么做呢?难道只简简单单是因为宠爱?恐怕不是这简单吧!

    有鉴于长安城里疯传的各种消息,很多人似乎都心领神会了皇帝陛下此举的意图。尽管只是提了提,并未落实,但仍旧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皇帝有意册封李欣,李泰理所当然需要谦虚推辞。问题的关键在于,李泰谦虚推辞之后,李世民没有再坚持,顺水推舟便答允了。

    皇帝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似乎有些耐人寻味。

    但很多人被下一则消息迷惑了,也就将此事抛诸脑后了。因为李世民当众宣布。免除魏王府所在的延康坊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给年六十以上的长者赏赐。

    皇恩浩荡啊,延康坊的百姓简直是感恩涕零,虽然只是一年的赋税徭役。但皇帝亲口赏赐,算是莫大的荣耀。尤其是那些得到赏赐的长者,老泪纵横,简直有种光耀门楣的感觉。

    不过他们,以及长安城里的官员们都知道。皇帝不会莫名其妙给延康坊百姓赏赐,还不是因为魏王府在这里。

    所以与其说赏赐是给延康坊百姓的,还不如说是给魏王殿下的。

    然后众人便有了一种感觉,魏王府旁边的寻常百姓都能得到如此厚重的赏赐,那魏王府的属官呢?

    等编撰完《括地志》,魏王府那些文人骚客肯定会得到重用,前程似锦。所以啊,现在归于魏王府门下,将来……

    动了这样的心思,魏王府顿时又一轮宾客络绎不绝的风潮。声势更加浩大。

    至于东宫,似乎门可罗雀的情况越发严重。

    不过太子李承乾似乎一点都不着急,表现的相当淡定,东宫依旧平稳如初,但在外人眼里不禁显得有些落寞。

    魏王取代太子的传言越发甚嚣尘上,长安城里也越发“热闹”了。

    ……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比较轰动的事情便是宰相房玄龄请辞一事。

    某日的朝会上,左仆射房玄龄突然向皇帝李世民递交了辞呈,声称要辞去宰相之职。

    此言一出,顿时满朝哗然。

    为什么会这样?好好房玄龄到底是为什么。要做什么?没听说房玄龄犯什么重大失误,更没有听说皇帝对他有什么不满,好好的为什么要请辞呢?

    就连皇帝李世民本人都有些许惊讶,有些不太理解房玄龄的做法。

    房玄龄对此的解释是。自己身居相位十五年之久,曾于国有共,但如今年级渐长,精力不济,恐怕有负皇帝嘱托和恩赏。

    这话说得,不对头啊!

    房玄龄好像还不到六十岁。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没看出什么精神不济的地方啊!更没有什么失误,用这个理由请辞似乎有些不充分。

    可以肯定,这不是他的真心话。

    有心人则注意到了,房相似乎话里有话,也许后半句才是他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身居相位十五年,这是个要点,一个人身居中枢要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十多年,这可是过往从未有过的事情。

    仔细想想,着实有些可怕。

    至于可怕在何处,有心人显然明白,毕竟宰相和皇帝历来就是一对潜在的敌人,君臣虽然可以相得益彰。但是现在的矛盾和威胁,或者让皇帝产生猜忌,可就麻烦了。

    再者,房玄龄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