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亲自下保密令。大家都十分严肃,有的伸了伸舌头。如果皇帝不下令,还真不知道会出什么问题。因为有的人,就在心里计划回去告诉自己的亲人、朋友了。
虽然不敢让自己的朋友、亲人、同事、邻居享受这个消息的快乐,自己还是可以快乐的。
回城的路上,大家都十分快乐。
正文 第十一章 警惕危亡
良心炮已经试打成功,小赵皇帝松了一口气,但还有许多问题许多想法,没有解决。还应该继续试验。
回城一看校场,训练的人还是那样多。有的可以看出是吃了晚饭,自己出来训练的,人数已经是单个,几个人在训练。钱的威力还不能否认。除正常训练,自己也要训练了。
小赵看见一个妇女送饭来了。就问:“大嫂,他们军队有伙食,你又怎么自己送饭来了?”
那个妇女说:“兄弟,训练多辛苦。我家全靠我家那口子的薪俸过日子,训练不合格,就要少钱,我们生活怎么办?送点好吃的,补补身体。”
小赵又问:“皇上对训练不合格,要少薪俸,你反对不反对?”
妇女回答说:“兄弟,皇帝说的,我们老百姓敢反对吗?不过这次皇帝说的话,我们还是很欢迎。如果不训练就上前线,皇帝都说,那不是送死吗?训练了上前线,就是死了,多杀几个金狗,我们也光荣。多杀几个金狗,就是死了,也值了。没有杀金狗,死了才不划算。现在,就是不少薪俸,哪个不让我们训练,我们做家属的也不答应。”
妇女又说:“听皇帝说:过去一个汉族士兵可以抵五个匈奴士兵。我们现在五个士兵抵不了金狗一个人。我们这些家属听了也不是个滋味。兄弟,拿了国家的钱,打仗却不行。我们家属也没有面子。”
“大嫂,如果上战场,你那口子不在了,你们怎么生活。”
妇女回答:“当兵就要打仗,生死哪个也说不准。如果出了事情,皇帝说了,要替他养家。我们就只有盼朝廷了。”
小赵皇帝想:“一定要想办法,让士兵尽量少牺牲!他们都有父母、妻子儿女要靠他们生存。”想到这里。小赵忽然觉得担子更重了。责任重于泰山,真的,真的!
回到皇宫,洗了身体。又是吃晚膳。
小赵皇帝拉住皇后,一起用膳。看着几十种食品,小赵皇帝对皇后说:“皇后。我们现在正在打仗。多一两银子,就多一份胜利的把握。你看,这么多的食品,吃不完,多浪费!”
朱皇后说:“是呀,这样太浪费了。”
小赵皇帝站起来说:“传朕的旨意,从明天开始,朕的膳食。每顿四菜一汤一饭,花样进行轮换,数量不能超过,尽量食用便宜食品。全皇宫,除太上皇、母后保持原来的开支不变外,全皇宫,都必须注意节约,在保证吃饱的原则下,减少开支,支援战争。在没有赶走金国军队前,不能改变。在金国军队没有赶走前,皇宫不再搞新的建筑,不搞大修,不搞各种用俱采购,除与战争有关的开支,一律暂停采购。”
小赵皇帝一声“传朕的旨意”,就有宦官进来记录。
“皇后,明天你查一下,我们皇宫的开支,我们再来制定节约标准。”
小赵皇帝继续说:“同时告诉相关人员,以前的账目,我不过问。今后的账目,特别是战争期间,如有贪污,按军法处理,绝不轻饶。如果能够做到在战争期间,既能保证皇宫有充足的供应,又能比以前节省大量开支,有功人员,将按军功予以奖励。”
小赵想,一个普通老百姓,一年二三两银子就能生活下去;生活也不坏。皇宫的皇帝,一年的开支是上百万两银子。节约一下,军队又要添多少新装备。拿去救济老百姓,又有多少老百姓能够改善生活。遇到灾荒,又有多少老百姓能够活命。关键现在的打仗,没有银子就无法打仗。打输了,又要去受折磨,又有多少大宋的老百姓要面对死亡。只有不挨饿,节约也不要命。
用了晚膳,小赵皇帝到崇政殿去办公。
今天的各地的战报,太原各县城还在激战,西路军还在不停地攻城,还没有进攻太原城,太原城城高坚固,金兵对攻城还是缺乏战斗经验,一时也拿不下来。只是又有县城被攻破,看战报心里总是不舒服。金兵的东路军,已经全部占领燕京。占领燕京,又可以增加许多力量。再一路南下,华北平原,有利于战马奔驰。若有意避开坚城,南下开封就快了。
历史的车轮,还在按固有的轨迹在前进,自己正在做改变历史轨迹的工作,需要用力恰当,需要不懈地工作。
小赵皇帝的大腿,由于昨天,今天在马上折磨,加之赵桓万金之躯没有受过艰苦的磨练,有些受不了。好在老庞是受过苦的,神经的痛苦传到大脑,小赵皇帝还忍受得了。
今天的奏章,由于“大宋皇帝圣谕”、大练兵、打击汉奸、组织游击队、发行公债等等文件发下去,除了战报,其他奏折已经少了许多。看来下面已经开始执行这些文件,具体效果还不知道。
户部已经把发行公债的实施细则和公债印刷的图案送来了。小赵看了发行公债的实施细则,看了公债的图案,批准实行。
武器,骑兵的马刀,步兵的斧头刀也已经试制成功,不知道各五千把是否完成?完成了要发到军队里,让士兵及早训练。
火药、良心炮也试验成功。良心炮还要继续试验。相关的数据要测试。
建立京城保卫战的指挥部也可不容缓。没有恰当可以胜任的总指挥,自己先担当起来。自己没有当过兵,没有指挥过军队,古代的兵象个什么样子,武器有那些,军队的军官名称,军队的结构都不知道,还要去指挥军队。小赵皇帝摇摇头。只有在敌人没有到来的时候,尽快熟悉。现在不想了。
战备,京城的战备,从明天开始,自己去视察。带上各军队的头头,一路去看,让他们提意见,让自己发现问题。
还有没有现在需要发的指示?
“哦,想起了。如果打仗,肯定有不少的伤员,需要战地抢救人员,护理人员。我们皇宫有那么多宫女,宦官,如果不训练,肯定不行。训练了好几千人,上万人的抢救护理人员。我们的士兵就可以减少死亡人数。”
小赵皇帝下了一道诏书:
鉴于金兵有南下的迹象,为了加强战备,皇宫的宦官有必要进行战地抢救受伤人员的训练,宫女有必要进行伤员护理的训练。训练的教官,由太医院负责。宦官宫女分两班,分别训练,以不影响皇宫的日常工作。训练后要考核,不合格的要增加训练时间,直到合格为止。
接着,小赵皇帝又下了一道诏书:
太学院要立即组织老师学生,收集北部野蛮民族,侵犯我边境、抢劫我财物、屠杀我人民、奸淫我妇女、烧毁我房屋、奴役我汉民的罪行。使我汉民族对野蛮民族对我侵略的危害,提高警惕。使我大宋的民众人人产生奋勇反抗侵略的民族气概。
同时,太学院要组织人员,收集我们汉族在历史上的英勇杀敌的英雄事迹,以鼓励我们当代大宋人民敢于反抗强敌金兵的野蛮进攻。同时也要收集我大宋朝的英雄将军、英雄战士,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英雄事迹。收集我大宋边民在敌人血腥屠刀下,英勇反抗野蛮民族的英雄事迹。刊印成册。
太学院要组织太学院的学生利用这些文字材料,到京城附近的县镇、到京城各街道去宣讲,到我们军队去宣讲,以提高我们民族民族危亡的警惕性,以提高我们民族习武的风气,敢于反抗民族敌人的勇气,提高军队将士,不怕敌人,敢于杀敌的斗志。
小赵皇帝想,置于死地而后生。在一次战场如此。在民族历史的危难面前,如果这个民族知道自己的危险处境,激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也是置于死地而后生。二十世纪初,在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前,在西方的物竟天择,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理论面前,中华民族,知道自己的民族存在着生死存亡的危险,终于奋起战斗,才有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现代中国的国歌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现在的大宋,汉族,将受到女真族、蒙古族的屠杀,也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据历史记载,金、元灭两宋1122年全国人口9347万,到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损失率高达91%。蒙古人灭花剌子模,屠寻思干(撒马尔罕)城约百万人口;灭西夏,屠八十余万。蒙古人数次西征,凡有抵抗即屠城,共屠数百城,包括屠杀了巴格达的数十万人口,整个中亚一片废墟。忽必烈屠杀了中国人1800万人,中国北方90%汉族平民惨遭种族灭绝。四川在蒙古帝国屠杀前,估计有1300-2000多万人,屠杀后竟然不满80万人,几乎成了无人区。在蒙古人杀戮和统治下,中国丧失了7000多万人口。蒙古帝国在中国境内的种族灭绝,作为世界记录放在《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1985年版。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杀蒙古人偿命,杀回回罚银八十两,杀汉人罚交一头毛驴价钱。汉人村里新媳妇的头一夜一定要给蒙古保长,中国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武器,只能几家合用一把菜刀。
打赢开封保卫战,可以避免汉民族惨遭历史性的大灭绝。打赢开封保卫战可以避免自己的家乡四川成为无人区。打赢开封保卫战,可以避免自己去受三十年的折磨,最后被战马踏为肉泥。还有现在赵姓的朝廷统治者,我现在已经是他们的儿子、兄弟。与将要受到侮辱的皇室宗族的妇女,我已经是他们的哥哥。与皇后,我已经成为了她的丈夫。历史的悲剧绝对不能重演。
打赢开封保卫战,甚至是对世界的贡献。可以避免金国到蒙古去杀人减少蒙古人口。可以避免蒙古人杀西夏人口、杀欧洲人口。
我们现在常常说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人民。其实爱好和平的是汉族人,因为他们受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的影响,也爱其他民族的人。大宋时北方的民族实际是野蛮民族。只有他们接受了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后,他们才能叫爱好和平的人民。当他们接受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后,他们也就被“同化”了。他们就不是野蛮民族了。
我们现在常常不能接受西方有的人“黄祸”的思想。如果我们是西方人,东方人两次杀到西方去,进行屠杀,在他们面前,匈奴人、蒙古人犯下了种族灭绝的罪行。黄种人对他们确实是黄祸。当然,这种罪行不能由汉族人负责,不能由所有的黄种人负责。
小赵(老庞)思想又打敞放了。因为他在穿越前,正在准备写一些文章,在收集资料。
小赵皇帝思想回到现实。我还需要为动员人民参战,做什么事?
我刚才是让太学院搞好宣传,提醒人民注意危险性,提高奋勇杀敌的勇气,斗志。在这方面,好像还存在不足。
抗战的时候,活跃着许多文艺宣传队。我们现在也需要宣传队。人从那里来?
据说,大宋的时候,人民听歌曲,看舞蹈,要到勾栏去。实际是到妓院去。妓院充当了娱乐的功能。先皇赵佶就爱到勾栏去,我看主要是去娱乐。嗯!妓院也要为抗战出力。我们要妓院出人组织文艺宣传队。
小赵皇帝又下了一道诏书:
现在金兵入侵,在大宋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时候,我建议勾栏也要为抗战出力。勾栏有大量娱乐人才。各勾栏应该将娱乐人才组织成文艺宣传队,宣传、鼓舞军人抗战。用你们的歌声、舞蹈、戏曲为抗战出力。
文艺宣传搞得好的勾栏,今后朝廷将进行奖励。在颁发勾栏娱乐牌照的时候,将予以优先。盼开封府予以组织。
小赵把这个诏书写好后,想起了抗战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英勇的八路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我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杀!”
这一首歌有些词不能用。“鬼子们”?用“敌人们”替代。“英勇的八路军”,八路军大宋没有,改为“前面有英勇的禁卫军”。“我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改为“我们大宋军队勇敢前进”。
嗯,这一首歌这样唱:
“大刀向敌人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英勇的禁卫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我们大宋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杀!”
小赵皇帝把修改了的歌词记下来。这一首《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也就借鉴成功了。歌名改为《大刀向敌人的头上砍去》
嗯!还有《义勇军进行曲》我干脆也来改一下,成为一首大宋抗战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做奴隶”,一般北方的野蛮民族,抓住汉族的俘虏就是做奴隶。用在这里很贴切。“中华民族”改为“大汉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也十分正确。人口损失达百分之九十一,还不是最危险的时候?!“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炮”,哪个时候敌人还没有,要改。改成什么?小赵皇帝想起那些小娃儿乱唱的,“砍着敌人的脑壳”,对于冷兵器时代也很贴切。干脆改为“砍着敌人的脑壳”
改了就成为这样了: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大汉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砍着敌人的脑壳,前进!前进!前进进!”
歌名还是叫《义勇军进行曲》。为国家为民族就是“义”,奋勇杀敌就是“勇”。
是呀!大宋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为了这两首歌,小赵皇帝下了诏书:
全国军队:
北方野蛮民族的进攻,我们大汉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了鼓舞全国军民抵抗敌人,奋勇杀敌的勇气,现在我们推荐两首歌,在全国军队推广。我们大宋军人必须人人会唱。
正文 第十二章 获得军权
十二月十五日早朝,在三跪九叩,三呼万岁仪式后,小赵皇帝正式当皇帝第三天开始了。
还是先念最新战报。
金兵东路军十天之内已经完全占领燕京。这些都是汉奸与郭药师出卖燕京有关,金主待药师甚厚,给这个汉奸极大的恩宠,赐其国姓完颜氏,并赐以金牌。金兵东路军由郭药师带路,完颜宗望统帅。十二月十四日,金军不顾是严寒,敌东路军由六万余骑组成的金军重甲骑兵自涿州倾巢南下,直接进攻我大宋河北三镇。
金兵西路军由完颜宗翰率领,正在向太原城进军。
小赵皇帝说:“大家已经听了战报,金兵正在向太原、河北三镇进攻。各位爱卿,在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支援太原、河北三镇,请大家发表意见。”
一个兵部的官员出来说:“皇上,我们京城在前年曾经调兵十五万参加对辽国的战争。这部分兵力一直没有回到京城,京城的防务已显得空虚。京城已经没有兵力调出支援太原、河北三镇。还由于金兵进兵快速,远水难解近渴。调兵支援太原,可以从临近的延安府出兵。河北三镇本来兵力充足,加强防务可以由当地由民兵解决。”
小赵皇帝说:“好!请拟旨:
“由于金兵进攻,着延安府派兵五万,救援太原。延安救援军队要避免与金兵正面冲突,主力应进入太原城,保卫太原城,利用坚城保护自己。还应该派部分兵力支援太原府的州县中的坚城,以分散敌人对太原的攻击力量。同时派少数部队组成游击队,利用夜晚骚扰敌人。太原府各处的粮食,要迅速运往太原和其他容易守的城市。河北三镇要迅速组织附近民兵支援。临近县的粮食要运往三镇,方便长期抗战。”
小赵皇帝的诏书,没有反对意见,马上发往太原、延安、河北三镇。
小赵皇帝不知道三镇的情况,只知道三镇拦不住金兵的进攻。
这里顺便介绍河北三镇的情况让各位读者清楚。
首先遭到金兵打击的便是河北三镇。中山、真定、河间这三座军事重镇,位于河北中部,其分布态势犹如一个正三角形(品字形),其顶端是中山,两个底端便是东面的河间与西面的真定了。在北宋建国相当长的时间里,三镇都属于宋辽边境城市,宋人认为河北三镇乃国之藩篱,无三镇则无法立国。
自宋初以来,历尽一个多世纪的经营,这三座互为犄角的军事堡垒城市,依托边境外围的三关,(瓦桥关、益津关、淤关)被构筑为一个统一的要塞区,它就像是一根楔子牢牢的楔在河北中部。一百七十年来,它承受着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军事压力,三镇防线实际上是赵宋王朝在华北平原上的一道国防生命线。
不过,进入十二世纪以来,这道生命线越发显得脆弱了。说到三镇就不能不提到三关,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境内)、益津关(今河北文安县境内)和淤关(今河北霸县境内),这三个宋朝边关,从名字上看去,都离不开一个“水”字。由于古代黄河在中下游地区,数次泛滥改道,从而在华北中北部低洼地区形成了一大片由河泊塘泺组成的水网地区。中原王朝在这片水网地带,构筑城关,设兵守御,控制水陆交通,号为“平曲水塞”,从而形成了一道阻止游牧民族寇马南下的自然地障,所谓三关由此而来。对于丧失燕云险要的中原王朝来说,这当然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这道水网防线也并非牢不可破,其坚固与否与季节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利在于春夏涨水泛滥,而弊在于秋冬枯水冰封。关于这道水网防线,北宋大臣李纲曾经形象的论述道:“河北塘泺东据海,西抵广信(河北徐水以西)、安肃(河北徐水),深不可以涉,浅不可以行舟,所以限隔胡骑,为险固之地。而比年以来,淤泥干涸,不复开浚,官司利于稻田,往往泄去积水,堤防弛坏。”可见北宋末年,由于水源枯竭,连这一道水网防线都已经是形同虚设了。
如果把北宋末年的三关与三镇防线,做一个形象地比喻的话,那么它就像是大户人家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