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就不说西辽了,现在来看大宋出使高昌回鹘的情况。

我们先来谈高昌的历史:

西汉宣帝时,朝廷派士卒携家属到车师前部屯田,实行且耕且守的任务。西汉元帝时,在当地建筑军事壁垒,取“地势高敞,人庶昌盛”之意,称为高昌壁,又称高昌垒。同时,设戊己校尉,治理高昌,主管屯田和军事。

东汉、魏晋时仍然沿袭这个制度。这一时期,高昌壁隶属凉州敦煌郡管辖。

西晋至十六国初期,高昌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开始具备了设置郡治的条件。前凉建兴十五年(327年)戊己校尉赵贞阴谋叛乱,朝廷派张骏将其擒获,接着,朝廷设置高昌郡,管高昌、田地等县。十六国时期,此郡先后隶属于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五国。

北凉承平十八年(460年),柔然攻高昌,灭高昌北凉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就开始建国。阚伯周死后,子义成继位。后阚义成兄阚首归弑义成篡位。不久阚首归被高车王阿伏至罗所杀。后来张孟明、马儒相继为王,被国人弑杀;高昌人推举马儒长史麴嘉为王,就有了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麴氏高昌四代政权,麴氏享国最久。麴嘉王时,恹挞伐焉耆,焉耆向高昌麴嘉王求救,麴嘉王派次子为焉耆国王,高昌势力开始壮大。

隋开皇中突厥曾破高昌城。大业五年(609年)高昌遣使朝贡,并出兵协助隋朝攻打高丽。

贞观初(626年)高昌王麴文泰来朝。后来麴文泰与西突厥结盟,唐太宗派遣侯君集、薛万均等大将证讨。贞观十四年(640年),高昌为唐所灭,置高昌县,后归安西都护府管辖。

我们知道,在以前,高昌人都是汉族人。

安史之乱时高昌为回鹘侵占。

回鹘。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民族。原称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唐初,漠北有九姓铁勒,回鹘即其中之一。

隋唐时期,回鹘受突厥政权统治。唐天宝三年(西元744年),以骨力裴罗为领袖的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国,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王庭(牙帐)设于鄂尔浑河流域,居民仍以游牧为主。

立国后,回纥因历史与唐朝的关系一直很好,不像其他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大都要对农业国进行骚扰与掠夺。回纥曾帮助唐平定安史之乱。版图最大时疆域东接室韦,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南跨大漠。

回纥后因长期与吐蕃战争,加上统治者无道,内讧不断,于846年被所部属黠戛斯所亡。灭国后,一支迁葱岭西楚河一带,称葱岭西回鹘。一支迁河西走廊,称河西回鹘,就是现在的裕固族。

848年(唐大中二年),率领西迁回鹘主要部分的庞特勤,在原唐安西都护府境内称可汗。他居住在焉耆城,统辖今新疆东部地区。这是回鹘在这一带建立政权的开始。唐咸通七年,回鹘的大首领仆固俊从北庭出击,打败吐蕃,取得西州(高昌)、轮台等城。他派手下的达干(官名)米怀玉朝见唐懿宗李璀,报告这一胜利。从此,这支回鹘逐渐以高昌为中心。

高昌回鹘国,所辖东抵哈密、西至库车、南达于阗、北越天山。首府位于高昌。国王称阿萨兰汗,意为狮子王。冬住高昌,夏居北庭。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五谷、棉花、瓜果(以葡萄最多)等作物。兼营畜牧。灌溉独具特色,以坎尔井闻名。

自从高昌被回鹘占有,这里的汉族人,就只能逆向与回鹘融合,后来成为维吾尔族人了。

辽朝建立后,高昌回鹘起先与辽朝的关系很密切,曾先后24次向辽进贡。924年(辽天赞三年)十月,契丹“遣兵逾流沙,拔浮图城,尽取西鄙诸部”。浮图城即北庭,在高昌回鹘境内。从此,高昌回鹘成为契丹(辽)“属国”。

在这个时期中,大宋也曾经向高昌回鹘派过使节,高昌回鹘也曾经向大宋敬过贡。但是大宋与高昌回鹘已经很少来往了,因为高昌已经成为辽国的属国。

然而,从10世纪末叶开始,其西疆便不断受到黑汗王朝的蚕食,疆域日渐促狭。

现在的高昌回鹘王国的国王是毕勒哥。

我们知道出使西辽的使臣钱宏,命令副使郑忠信出使高昌回鹘王国。于是,郑忠信就连夜抄好大宋在小赵皇帝的指挥下灭东路军、西路军恢复大宋国土,统一金国,西夏的战斗经过。抄好小赵皇帝与西夏皇帝的信。

第二天早上,钱宏与郑忠信各带几十个侍卫,把给西辽皇帝的礼物分了一半给高昌国的国王,就分道扬镳。钱宏向北,郑忠信向西。

郑忠信向西走了一百多里,就到了一个关卡,就是高昌回鹘的边关要塞。发现了郑忠信一行的官兵,知道是大宋派往高昌回鹘的使节。马上派人以快马的形式向朝廷报告。又派出一队士兵保护大宋的使节。

我们上面讲西辽对使节的态度,是因为西辽希望获得周围国家的承认。

那么高昌回鹘王国对大宋的态度是为什么呢?高昌回鹘历来把中原中央政府的任命看得十分重要。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任命的国王,老百姓是不承认的。原因一是高昌老百姓有许多汉族人,二是回鹘开国是得到唐朝的军事支持,唐朝朝廷的任命的。原来他们承认的辽国。现在辽国已经灭亡。老百姓从心里是承认的大宋朝廷,因为大宋是汉族政权。知道是大宋使节,边关的官员就知道重要性。

郑忠信一行又走了四天,才到达高昌城。城里,高昌回鹘国王,带领文武大臣出城迎接。迎接进城,城里的老百姓也出来观看,形成了夹道欢迎的形式。

在王宫,郑忠信送上礼物,国王接受后,将使臣让到与国王并排坐下。高昌国王说:“大宋朝廷的使臣还是在一百多年前到过高昌。我们后来没有到大宋进贡,完全是因为辽国的压制。请使臣回朝廷后,向大宋皇帝代本国王请罪。我们还是希望恢复向大宋朝廷进贡,希望朝廷对本国王下任命书,对本国王进行确认。”

郑忠信出使的目的,是要宣传大宋朝统一金国西夏的国威,宣传西夏国王拒绝统一的危害,希望和平统一高昌回鹘王国。现在当然不可能对高昌国王重新进行任命。

郑忠信说:“本使臣知道高昌回鹘王国与我们中原汉族政权历来友好。贵国的国王也历来受到中央朝廷的任命。以前,我们友好往来,受到了辽国的阻扰,放心,我们大宋朝廷也不会怪罪贵国和国王陛下。”

“本使臣前来贵国,是向贵国通报我们灭亡金国、西夏的经过。”

高昌回鹘的国王毕勒哥吃了一惊,下面的众文武大臣也吃了一惊。

国王前不久才接到情报,金国女真兵打到了大宋的开封城。大宋能够恢复自己的国土,就不得了了,现在说已经把金国、西夏灭亡了,谁能相信。不过不能无礼,就去打断大宋使臣的话。抱着怀疑的态度,就让郑忠信在那里讲大宋改变皇帝,原来的皇帝做太上皇,新皇帝歼灭金兵东路军、西路军、恢复国土。打到金国,消灭金国几十万大军。又谈到西夏两次派兵进攻大宋,大宋派兵灭亡西夏,小赵皇帝与西夏皇帝的信。

郑忠信把小赵皇帝与西夏皇帝的信也给高昌回鹘国王毕勒哥看。看完小赵皇帝与西夏皇帝的信,毕勒哥知道,大宋的目的是高昌回鹘国交出国土。交出国土这样重要的事情,能够随便、轻易地交出去吗?

把郑忠信安排到国宾馆住下,高昌国王又召开文武大臣的朝会,专门讨论大宋朝廷派来的使臣,大家对大宋朝廷使臣的话表示怀疑。

最后,有大臣建议:西夏与高昌交界,马上派人到西夏边境,看西夏是否被大宋灭亡。如果西夏边境已经是大宋军队驻守,就证明大宋已经灭亡西夏。再派王太子到大宋,一边进贡,一边派人了解是否灭亡了金国。如果属实,我们高昌就绝对打不赢大宋。我们再与大宋谈判。如果西夏都没有灭亡,就证明这个使臣是骗子,就可以拿下。

大家都认为这个建议很好。于是马上派一个武将快马到西夏边境,查看西夏是否被大宋灭亡。

这个武将带了几个随从,人人都骑三匹战马,随跑随换,跑了三天,到了西夏边境。看到西夏边境的城堡上飘扬的是大宋的旗帜。他还不放心,就大着胆子,到大宋的城堡去。在边境检查时被拦住,这个将军直接就说自己是高昌国的,受高昌国王派遣,来看西夏是不是被大宋灭亡。

守关的士兵都笑弯了腰,说:“高昌还不相信我们灭亡了西夏?”又把这位将军带到边关将军处。边关的将军知道朝廷已经派出使臣出关。为了表示友好,就写了一个便签:“大宋边关将士向高昌国的将士们问好!”写上年月日。盖上大印。

这个将军带上大宋将军的便签,自己写上一个说明。将军到了高昌国的边关,交给快马八百里加急送给国王。

高昌回鹘王国的国王毕勒哥,接到自己将军的报告,就不得不相信大宋已经灭亡了西夏。马上把使臣郑忠信请来,说了高昌国的决定。派王太子随大宋朝廷的使臣,到大宋进贡。又马上准备向大宋进贡的贡品。

正文 第八十一章 高昌来朝

我们在前面讲了,小赵皇帝要求:“我们制定一部鼓励创新的法律的基础已经有了。朕建议,由李纲丞相负责组织,工部、礼部、户部共同出人,来制定一部大宋的鼓励创新法。”

下了早朝,李纲把今天早上朝廷里的记录拿来,先把早朝讲的建立创新法律的意见整理了一下,先有针对地提一些解决办法,把基础搞出来。

1、每年要拨出多少钱出来,支持搞研究,搞创新。

李纲写道:“每年在发行的交子中,拿出三百万两银子,用于搞研究。

2、各行各业都要总结自己原来的经验。

李纲写道:“每五年各行各业在原来总结的书籍上,各行业的顶尖人物总结新增加的新技术,修改原来的书籍,作为以后职业训练的基础。”

各地方也可以总结自己地方技术写出总结书籍。

出书,可以向国家申请资金补助。书可以卖钱。

负责编写的人员,可以由国家发工资。

3、我们要有专门的国家研究机关。

李纲写道:国家建立大宋皇家科学技术研究学院。

军队维持现在的新武器研究局,增加研究人员。

4、每十年,要制定后来十年,我们要新研究什么东西出来的规划。

李纲写道:把全国的顶尖技术人才集中在一起,提出我们最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形成全国的十年规划。

每一项,由研究人员自己要求,由最有本事的人来领头研究十年规划的项目。

5、每一个工业户,要鼓励他们搞研究。新东西,他们享受专利权,在一定的时间里,别人不能侵犯他的专利。只准他们自己搞。要搞就给研究的人给钱,要人家同意。这也包括国家的技术,工商业户的技术,个人研究的技术。

李纲写道:可能需要一部专利法,进行专门规定。

6、外国的东西,如我们没有的技术,我们没有的农作物,我们没有的文化成果,要引进来。

李纲写道:外国的技术、农作物,新文化。我们可以引进人才。可以买进来。或者组织商人、其他人采取各种手段获得,为我大宋所用。有功人员要进行奖励。

7、一定时候,要评最先进的东西,国家发奖。

李纲写到:在州或者路。可以一年一评比、奖励。国家可以五年进行一次评比,奖励。

8、国家要立法,防止外国人盗走我们的技术。

李纲写道:一、要制定一部新技术新方法保密法。二、要制定保密目录。三、要有违法的惩办办法。

9、文化上不能搞焚书坑儒。让人家知道法律,敢著书立说,敢阐述自己的学说。让文化上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

李纲写到:只要没有推翻政府的实际行动,任何著书立说不追究法律责任。

五月二十二日早朝,李纲把自己昨天对于昨天早朝的的建议提的意见,在早朝念了。争求大家的意见。

小赵皇帝说:“任何一个东西,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没有想到的地方,我们以后还可以进行补充、修改。你们就按这样去制定三部法律。”

小赵皇帝刚讲完,有宦官进来报告,西辽八百里边报。小赵皇帝接过一看,是钱宏写的与西辽谈判的经过和谈判协议。

钱宏说,在西域,有西辽还有高昌。已经派副使出使高昌。

小赵皇帝叫宦官把边报的内容在朝会上念了。朝廷上一片喜气洋洋,又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向中央政府归顺了。大宋的土地又扩大了。大宋的政权更巩固了。

小赵皇帝问大家对西辽归顺的协议有没有意见。大臣们都说:没有意见。

小赵皇帝说:“现在拟旨:朝廷朝会已经通过大宋使臣与原西辽签订的西辽归顺协议。朝廷将按照协议执行。”

小赵皇帝又说:“命令:住蒙古部队,派一万五千人的军队,进驻原辽国西北路。在进驻后与原有西辽住地部队联系后,脱离接触,自行驻防。同时听从钱宏使臣的指挥。”

小赵皇帝又说:“命令:吕好问少宰,带五千护送部队,到西凉府等秦凤路、永兴军路派来的官员,和二十万两白银,到西北路安排朝廷接受官员。安排西北路归顺的官员的移交,安排军队遣散,协同指挥军队的驻防。到西北路后一切事务由吕少宰负责。”

小赵皇帝又说:“指示:秦凤路、永兴军路立即组织官员到西凉府听从吕好问少宰安排。同时京兆府调白银二十万两到西凉交吕好问少宰。”

小赵皇帝又说:“指示:京兆府,耶律大石侯爷到后,事先准备住处。同时按二等侯爷的规模,修建侯爷府。具体地点,只要没有影响的地方,由侯爷自己挑选。”

小赵皇帝又说:“命令:御驾亲征吴革参谋长,在安排完青海驻防后,派一万军队修膳扩宽到逻些的原有道路。其余部队到京兆府休整训练。”

朝廷的官员听小赵皇帝的命令、指示不停地下达。每完成一个就派人送出去。才知道,前线的胜利来之不易。

早朝结束,小赵皇帝又接到高昌回鹘使臣王太子和出使高昌回鹘的大宋副使已经出发。同时还接到郑忠信出使高昌,国王和众文武大臣普遍不相信大宋有那么大的能力灭亡金国。说了也白说。所以他们派王太子,一方面是进贡,还要求大宋对他们的国王下委任书。其目的还是不愿意交出土地,与大宋统一。只想维护现在的大宋属国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要实地考察大宋的实力。

小赵皇帝想到《三国演义》里张松出使,曹操在校场阅兵,实际就是显示实力。不相信我们有这个实力,我们就要给他们演示这个实力。

小赵皇帝叫两个宦官去通知李纲、种师道来一下。

两个宦官知道涉及军事的问题,马上骑马去通知去了。用不了多少时间,李纲、种师道就来了。

小赵皇帝把高昌要来使臣朝贡,大宋出使高昌的使臣的给朝廷的报告给他们看了。如果是在以前,高昌来进贡应该是一个好事,现在大宋是统一天下的国策,进贡就不是好事了。

小赵皇帝说:“他们实际就是不相信我们有这个实力。我们当然不能去打高昌来显示我们的实力。”

李纲说:“圣上,他们来了后,我们可以先让他们参观我们京城保卫战的几个战斗的战场。找士兵将军给他们讲解。知道十多万金兵在开封失败的经过。还有我们可以通过演习,给他们看我们的新武器。希望不战而屈人之兵。”

小赵皇帝说:“这很好!朕希望借这个时机,把我们的兵练一下。”

种师道说:“臣回去就抓练兵!”

小赵皇帝:“先还是单兵练习,做到各自的兵种一定都要合格。再是合成演习,诸兵种协同作战。比如:守城、夜晚包围敌营,半渡而击,攻城,分割歼灭敌人。还有遇敌撤退。打了败仗,后退再重新组织反攻。你们可以多想一些战场可能发生的战斗场景进行练习。”

“练兵的口号是,练好兵,迎接高昌使臣!要给战士们讲,高昌对我们打败金国持怀疑态度,我们要好好练兵,让高昌王国归顺大宋。”

种师道说:“是!臣回去就布置练兵,演习的事情。”

小赵皇帝送走了李纲、种师道,就带着侍卫到青城寨去。他牵挂着热气球的空军,和空降兵。

到了青城寨,小赵皇帝见朱慎身穿战士的铠甲,已经像一个将军了。朱慎见小赵皇帝来了,就行了一个军礼,单腿下跪,说:“叩见圣上。”

小赵皇帝笑着说:“朱将军,请平身!”

朱慎说:“谢皇上!”

小赵皇帝说:“朱慎,我们去看一下热气球。”于是朱慎派人去牵了一匹战马,跟在小赵皇帝身边,一起到黄河边上去看热气球。

现在,十个热气球已经全部装备到了空军。黄河的天空上很热闹了。

等小赵皇帝到了黄河边,已经有热气球降落了。小赵皇帝叫已经下地的热气球不要飞了。他带着朱慎去看热气球。小赵皇帝说:“我们不是有空降兵吗?我们的热气球在天上,空降兵怎样下地呢?”

下地可以热气球落地。但是有的时候,有的地方没有办法降落,就需要一个挂绳子的地方,要承重,上面的燃烧盘无法系绳子。还有人可以抓住绳子降落,东西就需要滑轮进行放。

小赵皇帝说:“我们的热气球马上拿到后苑造作所进行改装。改后,你们的训练,空军就改为投弹练习。空降兵就马上练习从热气球上降落的训练。现在高昌国的使节已经快来了。我们就要我们的空军、空降兵表演给他们看。给他们一个震撼,让他们主动交出土地。实现与大宋的统一。”

朱慎就命令:“已经下地的热气球,就不上天了。把火灭了。冷了装车到后苑造作所去改装。”

热气球运到了后苑造作所。小赵皇帝就叫来铁匠师傅,画了一根比燃烧盘的尺寸长一点,打一个粗的圆铁棒。在铁棒上做一个滑轮。小赵皇帝考虑到在大宋的时候,铁还比较值价,就叫李德全去叫一个木匠师傅来。

木匠师傅来了。小赵皇帝把要做的木滑轮的直径,厚度,滑轮的槽子的深度,中间的孔径,告诉了木匠师傅。要求用耐磨的木料来做十个木滑轮。木匠记录了各个尺寸就走了。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十个铁棒,十个滑轮都做好了。

小赵皇帝把铁棒的两头各栓了三根绳子固定在燃烧盘的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