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сom书,再抛出几十丈远。即使离西夏兵远了一点,爆炸腾起的东西,巨大的爆炸声,还是让第一次看见的西夏兵魂飞胆丧。原来前线光打败仗,是由于武器不如人。
一会,各个城门先后被打开了。
有一个城门前面跑的几个士兵喊:“我们是汉族人,是我们先开的城门!”
小赵皇帝亲自看见这些前面的士兵,听见他们在喊。
城里的士兵,已经没有组织性了三三两两地出了城,一个时辰,估计西夏兵也出城完了。
小赵皇帝向吴革交代了:“还是按汉族兵,党项兵或者其他兵分开。汉族兵编入我们的军队,其他兵组织起来学汉语。”
说完,就带着自己的宫女、宦官、秘书、侍卫,进城。吴革见小赵皇帝要进城,马上派了一队士兵在后面跟着。
小赵皇帝见兴庆府的街道与大宋开封的街道是要差一点,也差不多。到皇宫,西夏的皇宫也有一定的规模。但是与开封大宋的皇宫、与后来阿城的金国皇宫还是差了不少。这就是国力的差别。
进了皇宫,西夏皇帝面前围了不少的人,有皇帝的皇后,妃子,还有听说皇帝已经自杀身亡消息的大臣。大臣们虽然今天没有来参加朝会,还是有许多大臣听说皇帝死了,君臣一场,要来看一看。
小赵皇帝也挤进人群,问:“乾顺皇帝有没有修陵墓?”
众人听见一个陌生的汉族青年在说话,懂得汉语的大臣问:“你是谁?”
小赵皇帝北伐是带了皇帝的龙袍、上战场的黄金盔甲。但是他看到解放军曾经有一位将军,因为戴了一个眼镜,在解放军的部队里有点特别,国民党军队的指挥官,看见他的年纪大一些,又戴的眼镜,认为肯定是解放军军队的军官。命令部队集中向他开火,差点丢了性命。所以,他在部队里,就是穿着与普通士兵一样的牛皮甲的服装。加上他很年轻,与普通士兵没有两样,不是认得他的人,还认不出他是皇帝。
一个宦官站出来说:“这就是我们大宋天子、大宋皇帝!”
“啊!他就是皇帝?”“是!他就是我们大宋皇帝!”
望见这个年轻人带了漂亮的宫女、还有宦官、以及大群的侍卫,肯定没有假。城外还有大量的大宋军队,谁敢冒充皇帝,这肯定就是大宋皇帝。
知道这是大宋皇帝,一个西夏皇帝的妃子愤怒地喊:“还我们的皇帝,还我的丈夫!还我们的皇帝,还我的丈夫!”
小赵皇帝的侍卫们忙向前拦住了这个完全疯狂的女人。可惜小赵皇帝不懂党项话。但是,这个女人的愤怒是可以看出来的。
一个西夏的大臣,看大宋皇帝不懂党项话,看来他不一定是讨好大宋皇帝,可能是有意让大宋皇帝听一听,用汉语对小赵皇帝说:“大宋皇帝,她说的是:‘还我们的皇帝,还我的丈夫!还我们的皇帝,还我的丈夫!’”
小赵皇帝说:“各位,朕需要在这里辩解一下!金国、西夏、大宋在这次战争发生前,都是友好国家。可是金国却去进攻大宋,十几万精锐的金兵,已经打到大宋的京城开封府。当然我们大宋也是不好惹的。朕带领大宋军队消灭了十几万金兵,还消灭了十几万大宋投降金国的军队,恢复了大宋失地。难道只准他们打大宋,不准大宋还击。在我们刚攻下云内城的时候,你们西夏兵就到了。我们打退了你们的进攻,还还了你们的伤兵。在这种情况下,你们应该好好地思考一下。我们大军一走,又派兵十万军队进攻已经属于大宋的云内州、奉圣州
,这就不怪大宋了。当我们打下黑山城,朕亲笔个乾顺皇帝写了信。你们还是不理睬。这根本不能怪大宋。”
小赵皇帝有转了一个话题:“请在这里的各位放心,我们大宋既不会砍诸位的头,也不会让你们坐牢。实现天下统一,实现和平,让人民过幸福富裕的生活,是人心所向。现在西夏已经灭国,我们要做的是善后工作。请问乾顺皇帝修有陵墓吗?”
有几个大臣说:“有!有!”
小赵皇帝说:“好!你们有修过陵墓的大臣,帮助我们一下。人死不能复生,入土为安!”
小赵皇帝对宦官说:“去把外面那军队的将军叫来!”
外面的将军进来了。小赵皇帝说:“西夏皇帝乾顺,你们就负责安埋。”
他又对西夏的大臣们说:“你们里面有哪些修过陵墓的,来帮助一下,让我们的将士安葬乾顺皇帝方便一些。”
有几个大臣出来回答,愿意帮助安葬乾顺皇帝。
小赵皇帝见安葬的事情也解决了,想趁热打铁。又说:“西夏已经灭亡,朕准备安排西夏有上朝资格的大臣,到开封府,我们每月发薪俸。你们去写西夏历史。对我们大宋的政策法规,你们认为不恰当的,可以与我们提,让政策对老百姓更有利。”
“还有,西夏既然已经灭亡,还有原来属于西夏的土地没有被大宋收复,为了减少死亡和牺牲,你们那些大臣愿意去随大宋军队去招降。实现和平地回归大宋。”
有这个大臣站出来,说:“我是西夏的兵部尚书,我愿意随大宋军队去招降那些还没有收复的的地方。我听过大宋皇帝的信,我认为,天下终究要统一,实现统一,才没有战争。我已经不计较名誉的损失,愿意为统一出力。”
小赵皇帝说:“好!谢谢您!”
这时一个乾顺皇帝的妃子说:“大宋皇帝,快把西夏丞相国舅爷去抓了,两次派兵,不与大宋谈判,都是他的主意。”
小赵皇帝说:“朕已经说过不抓人,就不必抓人了。”
那些西夏的大臣虽然不高兴,但是,大宋皇帝讲信誉是一定的了。心里反而放心了。
小赵皇帝见西夏皇帝的安葬、西夏的大臣们的处理已经宣布;还有西夏的兵部尚书愿意去招降;事情都很顺利,就走出皇宫,把负责安葬西夏皇帝乾顺的将军叫到一边,悄悄地对这个将军说:“安葬西夏皇帝,他还是让他穿皇帝的龙袍,棺椁还是按皇帝的规格。只是陪葬物品不能太多。贵重的东西不能下葬。死人埋得再多,后来都有盗墓的人光顾。”那个将军点点头,表示坚决照办。
小赵皇帝又派人通知吕好问、吴革来接受皇宫,接受西夏的银库,清点西夏的粮食草料,核对账目实物等等。
吕好问吴革以及一些文官都来了。西夏的大臣们,已经知道了小赵皇帝今后对他们的安排,对以后的前途也算满意。对大宋的接管十分配合。
小赵皇帝见西夏士兵的整编、接收西夏皇宫、接受西夏的金库等工作已经有人在做。自己不需要亲自去操办,又没有事情可做,就带领自己的侍卫宫女宦官一同到野外去郊游。
他不必害怕西夏的人对大宋还没有心服的人来攻击。城外驻扎了大量的大宋士兵。他看见野外有农民在收割小麦,感到很兴奋。自己就当过农民,对庄稼,对农民天然有一种亲切感。骑马走了一段路,他看离割小麦的农民比较近了。农田里也不适合骑马,就下了马。带了两个侍卫,到农民的农田里。那可能就是一家做活的农民,见有人走来,跑也不是,不跑也不是。
小赵皇帝与他搭话:“老乡,今年收成好哇?”
那家的农民,还懂得汉语,只得答到:“好!好!”
“你们的麦子大多已经黄了,怎么没有多少人出来收割呢?”
哪个农民说:“长官,你不是没有看见现在在打仗吗?”
小赵皇帝又问:“你怎么又来收割呢?”
这个农民说:“小麦已经黄了,我还不是麻起胆子出来收割。没有办法,如果不即时收割,又害怕影响水稻栽插。如果水稻收成受到影响,今年我一家吃什么?再说,我也是汉族人,如果抓到大宋军营我也要辩解辩解。”
小赵皇帝说:“是呀,水稻栽插这一季,又要收,又要栽,辛苦啊!”
那个农民高兴地说:“长官也知道这些道理啊!”
小赵皇帝说:“我也当过农民,怎么不知道这些道理。”
那两个侍卫反而吃了一惊!皇帝还当过农民?不过他们马上就想通了,皇帝为了拉拢与这个农民的距离,有意编的。不过也难为皇上了。
小赵皇帝又继续跟那一家农民说话:“老乡,现在仗已经打完了,叫乡亲们不要怕,季节不等人。”
小赵皇帝又问:“老乡,现在大宋打赢了,你高兴吗?”
这个老乡说:“我是一个汉族人,大宋打赢了,我还不高兴?如果不是我有几亩薄田,我早就跑到大宋去了。”
小赵皇帝又说:“老乡,你听到大宋皇帝的诏书了吗?”
老乡问:“长官,大宋皇帝怎么说?”
小赵皇帝说:“长城外,要比原来减少三成的税。”
老乡说:“真的?太好了。”
正文 第五十四章 班师回朝
第五十四章班师回朝
小赵皇帝说:“老乡,你们有没有多的镰刀?”
这个老乡说:“我们出门的时候,多磨了一把镰刀,有!”
小赵皇帝说:“让我来帮你割一点,行吗?”
老乡说:“你想割就割吧!”
小赵皇帝拿起镰刀看了看。与四川的镰刀不同。四川叫镰子。与共产党的党旗上的镰刀一样。这里的镰刀,口子是直的,在石头上磨过的。四川的镰刀用钝了,是铁匠再重新崭成锯齿一样的口。
反正都是割小麦,应该技术是一样的。小赵皇帝开始小心地割,算来也有三十年没有割过小麦了,今天割小麦算是一个享受。很快就掌握了要领,小麦割得又快又整齐,后面很快就放了一把又一把的一大溜。
这个老乡开始埋怨自己的儿子了:“你看,你还是个农民。人家长官割得多好。”
那两个侍卫,见皇帝亲自割小麦,真是新奇。看皇帝割小麦像一个真正的农民,不由得佩服起来。见小赵皇帝用袖子擦着汗水,就跑过来,说:“皇上,你歇一会,让我们这些侍卫来干!”
“啊!您是大宋皇帝?”这个老乡惊呆了。忙跪下,说:“小民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他一家人都来跪着。
小赵皇帝说:“哎呀!干得好好的,又叫你破坏了。”说完又把老乡扶起来。说:“老乡,现在在田里,礼节就免了。”
小赵皇帝手里的镰刀被侍卫夺过去了。小赵皇帝也没有办法,干脆叫另一个侍卫:“去,叫那些侍卫来帮忙割小麦,让他们休息一下。”
那一群侍卫来了,割小麦的割小麦,帮忙捆小麦的捆小麦。工作进度一下就加快了。
侍卫们在干,小赵皇帝对这个老乡说:“老乡啊!回去告诉大家,要即时收割小麦栽插庄稼,不能误了季节。如果今后这里官员不按朕说的办,没有减税三成,还可以到京城开封来向朕告状。朕认得你。”
可惜这个农民没有多少田地,这个农民家在他们来之前先就割了一些。小赵皇帝来继续又割了一些,侍卫们来又割,最后割完了。农民要请他们去吃饭,小赵皇帝说:“你看看,这么多人,怎么能行?”
“我又问一下,”小赵皇帝说:“你们怎么这么一点土地?”
那个农民说:“我家据说祖辈还不止这些土地,后来党项族来就给我们占去了,仅仅剩这么一点。”
“你们不去开垦田地,我看见大片大片的土地?”小赵皇帝说
“党项人要畜牧,你敢去开垦?即使开垦了,也不属于我们。”
小赵皇帝说:“如果朕以后给你们分五十亩田地,你们家够不够。”
老乡说:“够了,我们吃不完了。”
小赵皇帝问:“吃不完不要紧,还可以卖,关键你们种不种得完?”
老乡说:“如果有耕牛犁头,五十亩田地哪有种不完的?”
小赵皇帝说:“好,每丁分五十亩土地。可以先分二十亩,再自己开垦三十亩。”
“二十亩产的粮食你们家够吃了吗?”
“够了。够了。”
“嗯。”小赵皇帝点点头。
小赵皇帝挥挥手,说:“老乡,再见。”
告别了割小麦的老乡,小赵皇帝的游兴未尽。站在路边一个高一点的地方用望远镜看风景。小赵皇帝用望远镜四下观看,还真看见一处风景。就是在十几里外的地方,看见许多塔子。样子很好看。如果是一个塔子倒没有多少景致,这么多塔子,肯定好看。
这是个什么地方?小赵皇帝问自己随行的侍卫、宦官、宫女,“你们谁知道十几里外的地方那么多塔子,是什么塔子?”
大家都面面相觑,互相看着,互相摇着头。
正在这个时候,有几个当地的老百姓过路。一个侍卫拦住他们问:“老乡,十几里外的许多塔子是什么地方?”
有一个老乡说奇怪地说:“你们怎么看见的,还远着呢!”
小赵皇帝说:“用这个东西看见的。”指了指望远镜。
一个老乡说:“我只知道皇陵在那边,还没有看见,这里怎么看得见?”
一个年轻一点的人说:“我看一下行吗?”
有一个侍卫说:“不行不行!”
小赵皇帝说:“看一下有什么要紧,来看。”
那个年轻人接过望远镜,向皇陵方向看去,边看边说:“皇陵好好看!平时看不到,有兵守着,不让进,住在附近,也没有去看过。爸爸,你来看!你来看!”
那个老头对小赵皇帝说:“先生,我看一下可以吗?”
小赵皇帝说:“可以,可以!”
一会,老乡们都看了,接着就都走了。走了一段路,老汉对他们说:“我听说只有神仙才有千里眼。十几里路。哪有看得这样清楚。大宋这次打西夏,肯定有神仙帮忙,西夏灭得也不冤。”
大宋有千里眼,可以平地打雷,声音招魂,这次西夏灭亡,是上天帮忙,老天要西夏灭亡的传言在西夏越传越凶。
宫女说:“皇上,我们到西夏皇陵去看一看。”
小赵皇帝马上想起了西夏皇上乾顺正在安葬,自己去不是变成去祭奠他了。唉,我不能去祭奠一个亡国之君。“算了,朕估计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不去了,回城。”
回到兴庆府,吕好问吴革将清点西夏的金库的情况报告小赵皇帝。西夏王国有黄金三十万两,有白银五百万两。西夏的皇宫,小赵皇帝看也没有多少贵重的艺术品。吩咐他们选艺术价值高的东西带一些到开封。其余的东西,还是按原来的样子保留,派一些人管理。小赵皇帝想建立一个西夏故宫博物院。以后搞旅游。东有辽国故宫博物院,东北有金国故宫博物院,如果以后有大理的西辽的旅游资源就多了。
至于西夏的皇室也要抄家。把多的东西没收了,归朝廷所有。给他们少留一点,分点土地,让他们自谋职业。至于西夏的丞相国舅爷,大臣们、老百姓都有意见,人也跑了,干脆也抄家,家产归朝廷所有。
皇室,小赵皇帝想了一个主意,干脆在西夏皇陵附近给他们一定土地,让他们种庄稼,西夏皇陵让他们卖票让人家参观。管理、整修他们自己负责,收入归他们自己。小赵皇帝想到的是旅游。到兴庆府看西夏皇宫,再看西夏皇陵。再参观河套的水利工程。这样,旅游就成套了。
说完了接受西夏朝廷的财产,小赵皇帝又来讨论对西夏还没有完全接受地区的问题。
小赵皇帝说:“现在还有卓啰、西凉府、宣化府、肃州、瓜州、沙州和黑水没有收复。基本都在一条线上。原西夏兵部的尚书愿意去招降,这对我们是有利的。带上他,对他好一点,像对我们自己的官员一样。看来我们在最热的夏天前完成统一西夏全境是有希望的。”
吴革问:“皇上,我们是不是乘胜向西域进军?”
小赵皇帝说:“在我们完成西夏全境的接受后,将进入夏天。而西域在夏天,天气比我们这些地方气温还高,许多沙漠戈壁地带,可以说气候恶劣。现在辽国的一帮人,在那里搞统一,等他们搞好了,我们再去接受,就容易得多了。朕了解了我们的部队武器方面火药、炮弹、箭矢都不多了。既然是这样,我们等天气好的季节再考虑统一西域的事情,就更有利了。”
吕好问说:“既然是这样,圣上,收复西夏西部的事情就交给吴革将军和臣们去办。朝廷肯定还有许多事情等着皇上去解决。”
小赵皇帝说:“朕还是完成统一西夏再回去吧!”
吴革说:“皇上,最后那些地方,有原来西夏的兵部尚书去劝降,解决肯定不难。我们出来时间也不短,朝廷许多事情需要皇上去解决。皇上您就回去吧!”
小赵皇帝见他们都劝他回开封,点了点头,说:“那好吗!军事上的事情吴革将军负责,地方上的事情吕爱卿负责,另外还有王勇将军,遇事你们三人商量解决,西部接受的事情就委托你们负责。”
“河西走廊,历来是我们汉族政权走向西域的重要通道。还是历来防御西部少数民族政权向东部进攻的重要防线。你们完成了收复西部后,要在西边多安排一些驻军。同时还要考察原来的防御关卡等是否完善,为朝廷整修历史的防御工事提供方案。要在防止西辽向东的进攻设置几道防线。”
兴庆府西夏实际也没有多少西夏兵,只有二万五千人。有一万汉族兵,一万五千党项兵,吴革已经将这一万汉族兵编进大宋的军队。那一万五千党项兵已经让他们住进军营,准备派人教汉语。兴庆府的守卫问题,吴革派了一万大宋兵。周围的县也由吕好问派了地方政府官员,吴革派了军队。兴庆府的三万多匹战马全部分给了洛阳的军队。
四月二十四日上午,小赵皇帝带领二万军队,带着西夏缴获的黄金、银两,从兴庆府出发。所有的部队将军文官都到兴庆府的城外来送行。
兴庆府城外,旌旗招展,锣鼓齐鸣。小赵皇帝告别了自己带领的大部队,带领二万军队,向兴庆府的文武百官挥手告别。
从早春开始出发北伐,金国灭亡,到天气已经开始热起来灭亡西夏。在历史上这是一场快速的战争。如果不是靠战马托着大宋军队,要靠人走路,就难了,可能丧失许多战机,暴露许多消息,可以使敌人从容组织防御。回去一定要大臣们好好总结,形成对后代有益的历史经验。
黄金,白银,都用麻袋装了两层,用战马驮了,对行军速度没有大的影响。
在战马上,小赵皇帝过了兴庆府,就看见在山峦上延绵的长城。长城对保护汉族的生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小赵皇帝又想,我们如果抛开长城来说,长城上要驻扎许多部队,要消耗大量的军需物资。如果我们用来对周围少数民族的战争,再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