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译注-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汧、洛二渊、鸣泽、蒲山、岳山之属,为小山川,亦皆岁祷塞泮涸祠,礼不必同。
  ①《正义》解释说:夏禹先后建都于阳城、平阳、安邑、晋阳;殷商先后建都于毫、偃师;周先后建都于酆、滈、河南。都在河洛之间。②泮冻:《集解》说:“服虔曰:‘解冻’。”③秋季干旱和因早寒而结冰。涸冻,干涸和冰冻。④冬塞:冬季沍寒导致的冰雪塞径,道路不通。祷祠:由于以上原因有所祈祷,并加祭祀。祠,同祀。⑤牢具:与牲牢配用的器具。珪币:珪是玉器,币为金玉齿革泉布的杂名。一说币指帛。⑥《集解》引徐广语,说衰山是襄山之误。⑦清·梁玉绳以为“岳”为“垂”字误文,垂山在武功县境,为终南山一峰。是。⑧《汉书·郊祀志》为“吴山”胡渭《禹贡锥指》考证说,《禹贡》中的岍山,周尊称为岳山,俗称吴山,又合称为吴岳。所以两名皆是。⑨尝禾:祭名。《尔雅·释天》说:“秋祭为尝”。郭璞注:“尝新谷”。秋季,新谷登场,祭以报神,称为尝祭或称尝禾之祭。⑩尝醪:祭名。以酒醪飨神。
  而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逑之属①,百有余庙。西亦有数十祠。于湖有周天子祠。天下邽有神。沣、滈有昭明②、天子辟池③。于〔杜〕、亳有三〈杜〉(社)主之祠④、寿星祠⑤;而雍菅庙亦有杜主。杜主,故周之右将军,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各以岁时奉祠。
  唯雍四畤上帝为尊,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故雍四畤,春以为岁祷,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祠,五月尝驹,及四仲之月(祠若)月祠⑥;〔若〕陈宝节来一祠。春夏用骍,秋冬用。畤驹四匹,木禺龙栾车一驷⑦,木禺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黄犊羔各四,珪币各有数,皆生瘗埋,无俎豆之具。三年一郊。秦以冬十月为岁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见,通权火⑧,拜于咸阳之旁,而衣上白,其用如经祠云⑨。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亲往。
  诸此祠皆太祝常主,以岁时奉祠之。至如他名山川诸鬼及八神之属,上过则祠,去则已。郡县远方神祠者,民各自奉祠,不领于天子之祝官。祝官有秘祝,即有灾祥,辄祝祠移过于下。
  ①参(shēn,申):星名。在猎户座,二十八宿中的西宫七宿之一。辰:星座名。有多种解释:《公羊·昭17》说:“大火为大辰,伐为大辰,北辰亦为大辰”。大火指东宫仲星氐、房、心三宿;伐为参宿下三直立小星;北辰指北极星。他书又说:“日月之会谓之辰”,“东方七宿皆谓之辰”等等。大约辰星所指因时因地而不同。南北斗:南斗和北斗。北斗指大熊座;南斗为斗宿,是北宫七宿之一。荧惑:火星。太白:金星。岁星:木星。填星:土星。辰星:水星。二十八宿: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座恒星座,参见《天官书》。四海:四方边境的东、西、南、北海。见《礼记·祭义》。十四臣:《索隐》说:“九臣、十四臣,并不见其名数所出,故昔贤不论之也。”诸布:《索隐》引《尔雅》以为指祭星之处。按:以下均为地神之祭,布当指名瀑布。严:同。山之祭,如宋封峄山神庙为灵侯之类。逑:《汉书·郊祀志》作“逐”,一本作遂。同遂。地穴。郭嵩焘《史记扎记》以为合祭为遂,此处不取。②昭明:《索隐》引《河图》说“荧惑星散为昭明”。③《索隐》释为辟雍。详前洋注。④杜主:原为“社主”。《汉书·郊祀志》作“杜主”,且下句有“亦有杜主”文,故改正之。⑤寿星:《索隐》释为南极老人星;《正义》释为十二次之一的寿星次。《索隐》为长。⑥四仲之月:每季的第二个月。⑦禺:同偶。栾:同銮。悬玲的车子为銮车。《说文》:“人君乘车,四马镳、八銮玲,象銮鸟,声和则敬也。”⑧权火:即燎火。焚柴火以祭天,称燎。天子不亲至祭所,而行礼于宫殿之侧,自祭所至宫殿以燎火相通,如天子亲至。《集解》引张晏语说,由于是将火缚于桔皋上,形状类秤,因此叫做权火。误。古人以秤为衡,秤锤为权。又释权为举,亦不妥。权为爟(guàn,贯)字之误,形近而讹。《吕氏春秋·本咮》有“祓之于庙,爝以爟火”语。⑨经祠:常祀。
  汉兴,高祖之微时,尝杀大蛇。有物曰:“蛇,白帝子也①,而杀者赤帝子。”高祖初起,祷丰枌榆社。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衅鼓旗。遂以十月至灞上,与诸侯平咸阳,立为汉王。周以十月为年首,而色上赤。
  二年,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有司时祠,上不亲往。悉召故秦祝官,复置太祝、太宰,如其故仪礼。因令县为公社②。下诏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
  后四岁,天下已定,诏御史,令丰谨治枌榆社,常以四时春以羊彘祠之。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长安置祠祝官、女巫。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属;晋巫,祠五帝、东君③、云中〔君〕④、司命⑤、巫社、巫祠⑥、族人⑦、先炊之属⑧;秦巫,祠杜主、巫保、族累之属;荆巫,祠堂下、巫先⑨、司命、施糜之属⑩;九天巫,祠九天⑾。皆以岁时祠宫中。其河巫祠河于临晋,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秦中者,二世皇帝⑿。各有时(月)〔日〕。
  其后二岁,或曰周兴而邑邰,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⒀。于是高祖制诏御史:“其令郡国县立灵星祠⒁,常以岁时祠以牛。”
  高祖十年春,有司请令县常以春(三)〔二〕月及(时)腊祠社稷以羊豕,民里社各自财以祠。制曰:“可。”
  ①白帝:上帝有五,分主五方,西方为白帝,南为赤帝,东为青帝,北为黑帝,中央黄帝。②公社:公祭的社坛。《礼记·祭法》说:“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县如方伯与诸侯相似,所以县所立公社如同诸候为百姓立的国社。③东君:《索隐》注为日神。亦有指春神者。④云中:云神。⑤司命:主管寿命的星官。如北斗星下的三台星,《宋史·天文志》说:“上台为司命,主寿”;此外斗魁前的文昌六星中,第五颗(一说第四颗)是司命星;北宫虚宿以北的二颗星也是司命星,《宋史·天文志》说它“主举过行罚”,“又主死亡”。另据《礼记·祭法》孔颖达的解释,司命有两种,一是“天之司命”,如上述星官皆是;一是“宫中小神,司察小过”。⑥颜师古解释说:“巫社、巫祠,皆古巫之神也。”⑦《汉书·郊祀去》把族人与下条的先炊合为“族人炊”,释为“主炊母之神”,误。似是《礼记》所载“群姓七祀”中,主堂室居处的霤神。⑧《正义》说是“古炊毋神也。”即后世所祭“主饮食之事”的灶神。⑨《索隐》释为“古巫之先有灵者,盖巫咸之类也。”⑩《索隐》引郑氏语解释为“主施糜粥之神。”€(11)九天:《索隐》引《淮南子》释为:八方之天与中央天,合为九天。《正义》又引《太玄经》释为九重天。(12)颜师古引张宴的话解释说:“以其强死,魂魄为厉,故祠之。⒀血食:生食。祭祀用牺牲,不加蒸煮,贵其有血腥气。如《礼记·郊特牲》所说:“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⒁灵星祠:后稷庙。后稷是农神。所主星宿是龙星。就是角宿,今为室女座中的a星、ξ星。《正义》引《汉旧仪》说:“龙星左角(ξ星)为天田,右角(a星)为天庭。天田为司马,教人种百谷为稷。灵者,神也。辰之神为灵星”。
  其后十八年,孝文帝即位。即位十三年,下诏曰:“今秘祝移过于下,朕甚不取①。自今除之。”
  始名山大川在诸侯,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领。及齐、淮南国废②,令太祝尽以岁时致礼如故。
  是岁,制曰:“联即位十三年于今,赖宗庙之灵,社稷之福,方内艾安③,民人靡疾④。间者比年登⑤,朕之不德,何以飨此?皆上帝诸神之赐也。盖闻古者飨其德必报其功,欲有增诸神祠。有司议增雍五畤路车各一乘⑥,驾被具⑦;西畤畦畤禺车各一乘,禺马四匹,驾被具;其河、湫、汉水加玉各二;及诸祠,各增广坛场,珪币俎豆以差加之。而祝厘者归福于朕⑧,百姓不与焉。自今祝致敬,毋有所祈。
  鲁人公孙臣上书曰:“始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⑨,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黄。”是时丞相张仓好律历,以为汉乃水德之始,故河决金堤。其符也。年始冬十月,色外黑内赤,与德相应。如公孙臣言,非也。罢之。后三岁,黄龙见成纪。文帝乃召公孙臣,拜为博士,与诸生草改历服色事。其夏,下诏曰:“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⑩。朕祈郊上帝诸神,礼官议,无讳以劳朕。”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夏亲郊,祀上帝于郊,故曰郊。”于是夏四月,文帝始郊见雍五畤祠,衣皆上赤。
  ①朕:义为我。始皇二十六年(前219)定制“天子自称曰朕”。以后相沿不改。②按《齐悼惠王世家》载:“齐文王立十四年卒,无子,国除,地入于汉”。时在文帝十五年(前165);又按《淮南衡山列传》,文帝六年(前174),淮南王刘长以罪废死,以列侯礼丧于雍。《正义》说:“齐有泰山,淮南有天柱山,二山初天子祝官不领,遂废其祀,令诸侯奉祠。今令太祝尽以岁时致礼,如秦故仪。”③艾(yl,义)安:治理得好,安定无事。艾同义。④糜疾:无疾。⑤登:成熟,收成好。⑥路车:大车。参见《礼书》注。⑦驾车及被服所用器具。指车的配用具。⑧厘:福。《说文》:“厘,家福也。”⑨按五行生克理论:土能克水。秦为水德,汉灭秦而有天下,所以说为土德。⑩意思是岁岁有好年成,得丰收。有年,五谷熟为有年。《谷梁·桓3》:“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其明年,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①,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②。或曰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③。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应。”于是作渭阳五帝庙,同宇,帝一殿,面各五门,各如其帝色。祠所用及仪亦如雍五畤。
  夏四月,文帝亲拜霸渭之会,以郊见渭阳五帝。五帝庙南临渭,北穿浦池沟水,权火举而祠,若光辉然属天焉④。于是贵平上大夫,赐累千金。而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⑤,谋议巡狩封禅事。
  文帝出长门,若见五人于道北,遂因其直北立五帝坛⑥,祠以五牢具⑦。
  其明年,新垣平使人持玉杯,上书阙下献之。平言上曰:“阙下有宝玉气来者。”已视之;果有献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寿。”平又言“臣候日再中⑧。”居顷之,日却复中。于是始更以十七年为元年,令天下大酺⑨。
  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东北汾阴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其出乎?兆见不迎则不至。”于是上使治庙汾阴南,临河,欲祠出周鼎。
  人有上书告新垣平所言气神事皆诈也。下平吏治,诛夷新垣平。自是之后,文帝怠于改正朔服色神明之事,而渭阳、长门五帝使祠官领,以时致礼,不往焉。
  明年,匈奴数入边,兴兵守御。后岁少不登⑩。
  数年而孝景即位。十六年,祠官各以岁时祠如数,无有所兴,至今天子。
  ①望气:占卜术。认为物分阴阳。阴阳必上聚为云气,所以望云气可知万物。②冠絻:即冠冕,帽子。③《集解》引张晏语说:“神明,日也。日出东方,舍谓阳谷;日没于西,墓谓蒙谷也。”古有“日出于阳(一作旸)谷,入于蒙谷”的说法,所以以阳谷为日(神)之舍(居住处),蒙谷为日之坟墓。④辉然属天:光辉上照,与天相连属。⑤刺:颜师古注:“刺,采取之也。”⑥直:同值。全句意思是,就其值立处立坛祭祀。⑦五牢具:牺牲为牢。用五头牺牲以及配用具祭祀五帝坛;是坛各一牢的意思。⑧意思是,新垣平由测候知道,日将再中。即太阳过午后还会逆行到中天,使一日之中出现二个中午。候,测候,候望(即观测)。⑨大酺;聚饮。古禁聚饮,只有喜庆等日,天子下诏书,解除禁令,百姓才得聚饮。⑩少:同稍。少不登就是收成少差些。
  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元年,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艾安,摚鹬艚酝熳臃忪恼纫并伲舷缛迨酡冢邢土肌U早骸⑼蹶暗纫晕难洌楣帕⒚魈贸悄希猿詈睢2菅册鞣忪睦挛淳汀;狁继笾位评涎寓郏缓萌迨酰谷宋⑺诺谜早旱燃槔拢侔哥骸㈥埃骸㈥白陨保钏宋苑稀
  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①改正度:改正度数。度,指律度,律度变化1各种度量单位就会随之变化。②上:指皇上。乡:同“向”。全句意思是皇帝心向儒术。③黄老言,黄帝、老子之言,指道家学说。
  明年,今上初至雍,郊见五畤。后常三岁一郊。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观。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见神于先后宛若①。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往祠,其后子孙以尊显。及今上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②、谷道、却老方见上④,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舍人,主方。匿其年及其生长⑤,常自谓七十,能使物⑥,却老。其游以方遍诸侯。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余金钱衣食。人皆以为不治生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尝从武安侯饮,坐中有九十余老人,少君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⑦,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识其处,一坐尽惊。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⑧。”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一宫尽骇,以为少君神,数百岁人也。
  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⑨,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⑩,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⑾。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⑿。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
  ①先后宛若:颜师古说:“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俗呼之为妯娌,音轴里。”又孟康解释说:“宛若,字也。”妯娌二人都以宛若为字,故称先后宛若。②祠灶:在丹灶旁祭祀老君的仪式。③谷道:《武帝本纪》《集解》引李奇的话说;“食谷道(按:读如导)引,或曰辟谷不食之道。”其实二者是一回事,由导引而渐至辟谷不食,径称谷道为辟谷可也。④却老方:长生不老的方术。⑤生长:指出身经历。⑥使物:役使鬼物。⑦大父:祖父。⑧柏寝:柏寝台,齐国台榭台。⑨通过祭灶招致来鬼神,保护丹灶,炼丹才能有成。丹砂化为黄金,就是把丹砂(硫化汞)加热分解出汞,将黄金或铜溶解成为固态汞齐,外观具有黄金的物理性质,而实非黄金,称为伪黄金或药金,丹家称为还丹。⑩《汉书·郊祀志》“巨”作“臣”。是。€(11)齐:同剂。(12)黄锤史:黄锤县的小官吏。史,吏职。《集解》引徐广语以为黄锤是指黄县、锤县。郭嵩焘《史记札记》说:“《始皇本纪》‘过黄锤’,疑初为一县,后乃分治也。”此言甚是。又“史宽舒”《孝武本纪》《正义》解释说:“姓史,名宽舒。”按:宽舒之名以下尚五见,皆不作“史宽舒”,可知《正义》误。宽舒姓宽名舒,史为官职名。
  亳人谬忌奏祠及一方①,曰:“天神贵者太一②,太一佐曰五帝③。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④。”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于忌太一坛上,如其方。后人复有上书,言“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⑤,祠黄帝用一枭破镜⑥;冥羊用羊祠⑦;马行用一青牡马⑧;太一、泽山君⑨,地长用牛;武夷君用干鱼⑩;阴阳使者以一牛⑾”。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于忌太一坛旁。
  其后,天子宛有白鹿,以其皮为币,以发瑞应,造白金焉。
  ①《孝武本纪》《索隐》解释说:“姓谬,名忌,居亳”。②太一:北极星座五颗星中的第二颗星,也是最亮的一颗,名为帝星的,又称为太一星。《史记·天官书》认为,这里是太一神的长住处。③《孝武本纪》《正义》解释说:“五帝,五天帝也。《国语》云‘苍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矩,黑帝叶光纪,黄帝含枢纽’。《尚书帝命验》云‘苍帝名灵威仰,赤帝名文祖,黄帝名神斗,白帝名显纪,黑帝名玄矩’。佐者,谓配祭也。” ④意思是祭坛八方都有通道。《索隐》引《三辅黄图》说:“上帝坛八觚,神道八通,广三十步”。⑤解祠:《索隐》解释为:“祠祭以解殃咎,求福祥也。”⑥枭破镜:《孝武本纪》《集解》说:“枭;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物祠皆用之。”⑦冥羊:神名。⑧马行:神名。⑨《孝武本纪》“泽山”作“皋山”古通。⑩武夷君:武夷山神。€(11)《孝武本纪》《集解》引《汉书音义》说:“阴阳之神也。”
  其明年,郊雍,获一角兽,若麃然①。有司曰:“陛下肃祗郊祀②,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