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氏家族全传-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等蒋介石下达密杀令。
  在刺杀汪精卫时机还未成熟之前,戴笠根据蒋介石的意愿,准备先期对汪精卫
在香港的追随者予以打击,以期对汪精卫发出警告,使其有所悔悟。
  汪精卫到河内以后,追随汪精卫的国民党委员一时先后纷纷到香港,观测风向,
互相串连,这些人原先大部分就是汪精卫“低调俱乐部”的成员,“亡国论”和
“速败论”的鼓吹者。戴笠经过侦察、监视,不禁吃了一惊,他发现这些人并不是
一般人物,而且这一时期纷纷到达香港,决不是偶然巧合,皆与汪精卫出逃有关,
并大都深居不出,行踪诡密。本在香港的汪精卫追随者也不断大造舆论。
  戴笠注视着这份名单上那些熟悉的名字和职务:
  陈公博:四川省党部主任
  顾孟余:铁道部部长。
  周佛海:中央宣传部代部长。
  陶希圣:艺文社主任。
  陈壁君:中央监察委员(汪精卫之妻)
  林柏生:中央立法委员、《南华日报》社长。
  高宗武:外交部亚洲司司长。
  周隆库:外交部情报司日苏科科长。
  梅思平:江宁县县长。
  肖同兹:香港中央通讯社社长。
  戴笠反复思忖究竟拿谁开刀,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严重后果,不光不能
“体谅领袖苦心”,也不能起到威慑汪精卫的目的。因为此时汪精卫还未公开投敌,
所以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人选予以制裁。
  此时,汪精卫集团气焰很高,活动也很频繁。尽管大部分人深居不出,但也有
少数人很活跃。经过监视发现,陈壁君在香港、河内之间来回穿行充当联络人,起
了传递情报的作用;高宗武、梅思平则负责在香港与日本人秘密接触。而林柏生则
公开利用控制的《南华日报》大造舆论,抨击蒋介石;肖同兹也公开写文章拥护汪
精卫的“和平救国”实则投降的主张。林柏生不仅在报上公开发表汪精卫的“艳电”,
还积极参预投敌活动,是汪精卫团集团的马前卒。但他的地位、声望并不高,戴笠
决定先拿他开刀,以敲山震虎,抑制汪精卫集团的投降活动。
  经过一番侦察和布置,已明了林柏生的行踪,在暗杀之前.戴笠先派人捎话给
林柏生,约其会谈。但林柏生不予理睬。他又亲自打电话给林柏生与肖同兹,谴责
二人不该大造汉奸舆论,并严重予以警告。但林柏生仍然我行我素,继续发表文章,
与蒋介石唱对台戏。
  戴笠忍无可忍,命令军统香港区书记刘云雄指挥杀手于1939年1月13日晚施实刺
杀,但却错杀了一个与林柏生长相差不多的人,使林柏生侥幸免于一死。实际林柏
生在报馆因事未归。戴笠只得另寻机会。
  l月17日中午陈壁君邀请周佛海、梅思平、陶希圣、林柏生小聚密谋。饭后,香
港警方约林柏生谈1月13日暗杀事件情况,并再三叮嘱林柏生小心。谈话后,因林柏
生约好梅思平等饮茶谈事,因地方不远,遂步行前往。监视、跟踪的刘云雄和两名
行动员,再次行刺林柏生。因不便带枪,行动员用袖藏铁棍猛击林柏生头部,但不
幸被当场捕获一名行动员。初以为林柏生已死,但实际未击中要害,后由香港警方
秘密保护起来住进医院。
  暗杀林柏生虽未获成功,但确威慑了在香港的汪精卫集团成员,气焰有所收敛,
再也不敢公开活动。但却使汪精卫提高了警惕,一再更换住址,并有近期离开河内
的企图。这些迹象及其它情报,均被戴笠分析得知:汪精卫确有近期离开河内的企
图,戴笠迅速上报蒋介石请其定夺,并报告布置情况,同时附上一封截获的汪精卫
致龙云的信,信中暴露了汪的叛国之心。蒋介石终于下了决心,批准戴笠的行动计
划,于3月19日电令行动组:“着即对汪精卫予以严厉制裁。”
  尽管汪精卫比较狡猾,但他所更换的住址还是被军统潜伏人员不断发现,并且
随时随地有军统人员监视。在军统人员两个月的监视下,汪精卫后来搬进高朗街27
号朱培德夫人宅寓中。此时,余乐醒一直主张用毒药暗杀汪精卫,但绞尽脑汁,却
无结果。试验了诸如在面包中注射毒液、在浴池中施放毒气等办法,但都困难重重。
此时正好接到戴笠“予以严厉制裁”的急电,只好放弃用毒药的计划,准备实弹狙
击暗杀。于是,二人拟定3月22日的午夜袭击汪宅,强行杀死汪精卫。
  但3月20日上午监视汪宅人员报告;汪精卫正打点行装,似有全家离开河内迹象。
实际是汪精卫等要到距河内市区数十公里外的丹道镇三岛山麓旅游,也不排除汪精
卫已有试探之意。但陈恭澎等真以为汪精卫要逃往西贡再赴日本。所以他当机立断,
率领行动员追踪而去。
  在河内市区达莫桥头发现了汪精卫等人乘坐的两辆黑色轿车,但等靠近之后,
却引起怀疑。两辆车掉头回原路疾弛而去,等陈恭澎掉头追赶时,因过桥车辆很多,
被夹在中间。这时其实有个机会,就是可以下车去枪击也正停车等待过桥的汪精卫。
但陈恭澎担心无法逃离被捕,便决定过桥后再行动。谁知汪精卫车过桥后,陈恭澎
的车却赶上红灯。等再过桥时,汪的车早已不见踪影。
  后来,戴笠很不满意,但其实大家都明白,机会的丢失是行动人员不敢放手干。
在国内杀人,即便被捕也会相安无事,因为戴笠总有办法将人保释出来。但在河内
戴笠根本无能为力,所以行动员们也唯恐失手被捕。
  当大下午,其实还有一次机会。汪精卫回家后,大概因此事与陈壁君发生争吵
或争论,就在门前草坪上。但等陈恭澎率行动员疾驰而至时,汪氏夫妇早已回房。
这又是布置的失误。原来殖民当局规定任何人不准携带枪支,所以为避免麻烦,监
视汪精卫的军统人员都不带枪支,只负责报告情况。这样一天之内丧失了两次机会。
不过,这也表明了军统人员没有境外暗杀经验,也不适应境外环境,再加总是心惊
胆战,所以屡屡失手。
  但是,军部内部的制裁纪律也是异常严厉的,完不成任务尤其是这次重大任务,
放跑了汪精卫,按军统纪律,很可能“殉法”而死。所以,陈恭澎见汪精卫已发现
异常,决定提前于当日(21日)夜间行动,强行行刺。
  汪精卫所住的高朗街27号,位于河内哥伦比亚路,是一栋三层楼房,外面有一
人多高的围墙。三楼正面有两间房间,一大一小。大间里面有床铺,汪精卫白天多
在北房起居会客,行动组经过长时间观察,断定大间为汪精卫的卧室。其实,汪精
卫为人狡猾,他白天在大间睡觉,其实夜间则去小间睡觉,这样就给行动组造成了
错觉。
  当晚N点半,陈恭澎等6名行动组成员按预定计划来到汪宅。按原定计划,王鲁
翘、唐英杰、余鉴声、陈邦国四人从后门越墙人宅上楼至汪的卧室行刺。陈恭澎二
人在外巡哨接应。本来有翻墙走壁之功的唐英杰翻人墙内,但却打不开后门,只好
让墙外三人搭人梯,一个一个爬人墙内。上楼后,门踢不开,只好用斧砸开缺口,
用手电看见有人,便以为是汪精卫,连开三枪。这时河内警方警车来到,唐英杰携
王鲁翘越墙逃跑,而陈、余二人因无法翻墙,被河内警方捕获。
  陈恭澎等人以为汪精卫必死无疑,兴奋异常。谁知天亮后探听得知死者是汪精
卫的秘书曾仲呜。
  原来上午行动组追踪汪精卫的汽车,一场虚惊,曾仲鸣前来探询情况,当夜便
留宿于大间室内。其实如果不是曾仲鸣来访,行动组发现大间无人,必然会到小间
搜寻,汪精卫仍不免一死。所以说,巧合之中曾仲鸣成了汪精卫的替死鬼。
  暗杀事件之后,一时哗然。河内当局立即调派大批警察日夜保护汪精卫的寓所。
  陈恭澎等已知道再也不能有机会行刺汪精卫了,只好向戴笠发电告知,并派王
鲁翘急赴香港当面向戴笠汇报行动全部过程。
  戴笠在了解了全部细节之后,也感到再不可能天赐良机。他只好下令撤回河内
行动组,香港指挥中心也撤回国内。
  这次暗杀汪精卫的行动是戴笠以往暗杀行动中最费心血的一次,其竭尽全力、
耗尽脑汁的程度简直是空前。而且耗费精力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他几乎日夜坚守
香港调度指挥,连春节也未归与家人团聚。因为这次行动,不仅是蒋介石极为重视
的一件任务,而且戴笠早就明白,如果让汪精卫活下来出逃,肯定要投敌组织伪政
府,其政治损失更是难以估量。事实证明了戴笠的预计。就在汪精卫被刺后,日本
马上作出反映,立即召开五相会议,制订营救汪精卫的计划,并专派轮船,在越南
当局配合下,将汪精卫接到上海。
  多年以后,戴笠一想起这次失败便极度伤心,他在总结经验教训时说:“民国
二十八年(1939年)3月21日,在越南河内,我们因制裁汪精卫,被当局捕去的两位
同志,至今还关在河内。我们检讨当时的得失,是计划不周密,以致汪逆漏网,只
打死汪的副手曾仲鸣。汪精卫后来在南京组织伪政府,危害国家民族,这实在是我
们的遗憾。当时,应该在达莫桥把他打死。不在桥上打,而在晚上行动,已经失策。
但当天晚上,我们的同志还勇气甚足,敢于去打,而在法国人统治下的河内,我们
能够造成有声有色、轰轰烈烈的一幕,也总算难能可贵了。”
  刺汪行动失败,蒋介石未如愿以尝,颇不满意,对戴笠有所指责。戴笠则认为
行动人员如王鲁翘等是英勇的值得表扬,而具体负责人因贻误战机是有责任的,如
余乐醒被撤职,下放到军统炼油厂挂职。陈恭澎则一直闲置听候处理。对有功人员
如驻河内总领事许念曾,则后来援手推荐他为驻埃及公使。
  戴笠是一个记耻的人,此后他一直念念不忘继续筹划刺杀汪精卫。就在刺汪失
败后,他立即派王鲁翘潜往上海,继续跟踪行刺汪精卫。但事泄被捕,以后坐了六
年监狱,五十年代后任台北市警察局长,1947年死于车祸。
  在河内损失两员干将(一直被殖民当局关押)、在上海损失王鲁翘之后,戴笠
愈加愤怒。他从此始终把暗杀汪精卫列为军统暗杀名单上的第一号人物,不惜以极
大的代价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投进去,使自己能在蒋介石面前失去面子找回来。
  1939年5月,戴笠派军统特务戴星炳伪装投靠汪精卫,密谋行刺。但一因戴星炳
地位不高,无法与汪精卫接近;二因汪精卫河内遇刺以后,警惕性极高,也无法下
手。戴笠却决心不惜代价,增派最受戴笠器重、凶悍无比的老资格特务、军统局书
记长吴赓恕率领10名行动员到上海,配合戴星炳密谋继续暗杀汪精卫。
  因戴星炳事机不密,被江伯特工逮捕,后被处决。戴笠闻讯继续电令吴赓恕继
续寻找机会刺汪。吴在临来上海前,曾向戴笠发誓,不杀汪精卫决不回重庆。因而
吴积极活动,找到一位在伪政府任职的老同学预谋用炸弹暗杀汪精卫。不料此人向
江精卫告密,致使吴赓恕被捕惨遭杀害。
  吴赓恕之死使戴笠极为伤心,也更加愤怒。他不甘失败,再一次布置新的行动。
这次他起用了河内刺汪行动失败而闲置的陈恭澎,接任上海区区长,统筹加强暗杀
汪精卫行动的领导力量。并成立北极冰箱公司,做为刺杀汪精卫行动的秘密据点和
联络站,由军统行动人员陈三才担任指挥,配备穿甲枪,计划阻击汪精卫的汽车。
但由于内部人员出卖,陈三才被捕,密点被搜查,所有材料、枪弹均被查抄。这次
行动计划时间长,也极机密,戴笠本来寄予极大的希望。但仍然付之东流。
  但是戴笠百折不挠,仍然绞尽脑汁、不达目的不罢休。他总结多次经验,认为
刺汪行动要长期准备,却经常在过程中出问题而导致失败。他决定简化步骤,减少
在长期计划、筹备过程中暴露的风险。经过考虑,他决定采用侠客行刺的办法,不
用枪械之类,只凭拳脚功夫致汪于死地。
  经过物色,找到一名大力士黄逸光,曾徒手打死过老虎,抗战前曾任童子军徒
步旅行团团长,在南京受到过汪精卫的接见。黄逸光愿意以民族大义为重,舍身除
奸。黄逸光到南京后,拿着当年与汪精卫合影的照片求见。但汪精卫很狡猾,在接
见之前,先派特务搜查黄逸光的住房,搜出小型电台、密码本等物,于是黄逸光亦
被捕,立即被枪决。汪精卫在批示枪决黄逸光后,也批示枪决了上次刺江被捕的军
统行动员陈三才。
  蒋介石在此期间一直关注着军统局的刺汪行动,对戴笠组织暗杀行动,每每失
败而深感失望。戴笠也运筹无措,因为在1939年至1940年的近一年时间内,戴笠在
河内失败以后,连续五次组织刺江行动,不光投人极大精力与财力,而且连损干将,
未获寸功。戴笠承认这是他们遇到的最难对付的老狐狸,他不得不暂时放置,开始
策动高崇武、陶希圣脱离江伪集团,获得成功。使蒋介石稍感满意,对协助有功的
杜月笙发给奖金法币20万元,发给军统局有关人员奖金港币五千元。
  刺汪虽然失败,戴笠却并没有停止对其它汉奸的追杀。在抗战期间,戴笠指挥
军统人员,共暗杀了数百名汉奸(包括投降  日伪的军统特务)。对整体暗杀活动
来说,除刺汪一案,蒋介石总体上还是很满意的。相比较而言,蒋介石对中统除奸
活动不得力是不太满意的。
  当然,在暗杀汉奸的同时,戴笠奉蒋之命,也不忘反共任务,绑架、逮捕、破
坏、暗杀过中共地下党员。
  但总的来说,蒋介石、戴笠的除奸活动应该说是抗日行动,而汉奸被严惩,也
是罪有应得的。
 
                           5.戴笠之死
  1942年,蒋介石发现戴笠势力大为膨胀,这是他参加军统局成立10周年纪念大
会时感觉到的。
  戴笠本意是通过大会展示军统实力,蒋介石虽然很满意,但是蒋介石同时也感
觉到,戴笠的军统组织发展得太快,势力也越来越大。军统远远超过中统,军统的
力量已由原来的纯粹特工组织渗透进军事、党务、政治、行政、经济文化、教育、
警察、交通、财政、税务、外交、邮检、水路航运等各个要害部门,在国际上也很
有影响。军统不仅有自己的武装部队、交通警察部队,还能调动税警、缉私部队,
由军统掌握的武装有几十万人,而且大都是美械装备。军统组织严密,号令迅捷严
明,其调动灵活迅速,火力装备之强,已超过他手下的任何一支正规军队。戴笠在
国民党中上下左右关系无所不至,还要问鼎海军,连蒋介石的警卫部队也由戴笠控
制。这已引起了蒋介石的戒备和警惕。
  蒋介石是一个猜忌心极重的人,他用人的历来作风是,防止部下和他的系统形
成尾大不掉之势。他一生最重视特工和军事,也最怕这些部门的人权重震主。
  对特务工作,蒋介石一生中控制最严。其次是军事和财政,但后者他还能轮流
交给别人掌管。但对于特工,他从来不交给别人,从不让给别人过问,只能自己去
掌握。由此可见他对特工的控制。
  蒋介石对特工重视,视为生命,所以也想出不少办法控制,以免出问题。
  一是灌输忠诚思想。他后来极力学习德、意特工组织的经验,加强法西斯教育,
使特务们对他产生崇拜心理,极尽忠诚。1933年,蒋介石派复兴社军统头目都梯、
唐纵任驻德大使馆武官、副武官,一再交待要学习希特勒的组织方法。言外之意,
就是让特务们学习仿效德国特务如何效忠希特勒,用法西斯精神驾驭特务。但德国
特务组织头目如希姆莱等位高权大,蒋介石又想出办法,那就是对特工头目可以给
权,但决不给高位,这就可以防止他们在政治上崛起,威胁自己。
  而且,特工的一切重要事情、任命都要由蒋介石亲自决定,以防止擅权坐大。
以戴笠而论,干了10年军统头目,论职不过副局长,论街不过少将,而且始终是内
部任命,直到1945年3月8日才由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可见蒋介石的工于心计。
  戴笠一开始就被蒋介石牢牢控制住。十余年来,蒋介石也明白,他与戴笠的合
作还是很默契的,作为戴笠靠蒋发家,报蒋知遇之恩,是绝对拥蒋、忠实于蒋的。
蒋介石也很欣赏他的政治头脑、才干和善于揣摩自己心理的长处。所以,戴笠住院
期间,蒋介石委派来美龄去看望,表明蒋介石对戴的器重和关心。在戴笠看来,这
是“旷世恩典”,在国民党内部是没有几个人能享受到的待遇。
  另外,戴笠也明白,以他自己的资历、水平、能力绝对斗不过蒋介石,一是没
有这样的胜望,二也跳不出蒋的手心。戴笠曾经看过多少与蒋介石抗衡的英雄豪杰
们,还不是一个个败在蒋的手下?既便军阀们集体联合起来,也还是被蒋…一击破。
所以,戴笠早就看透了,他惟一的出路只能必须得到蒋的信任,否则没有任何出路。
戴笠多年来对蒋介石的思想、行动、心理、好恶、性格等无不研究透彻,揣摩迎合,
所以一直得到蒋的欣赏;也在所有的特务组织中,最得蒋介石的信任。
  戴对蒋的忠诚也是无可挑剔的,“西安事变”后冒死进入西安就是一个证明,
这连蒋介石也不否认。
  戴笠确实有野心,他自认为有“治国平天下”的本事。他曾与胡宗南计划,将
来接蒋介石的班。但在蒋介石活着的时候,他并不敢推翻老蒋。他还要依靠蒋去发
展势力。
  但蒋介石并不是等闲之辈。他决不肯让一只猛虎睡于卧榻之侧。
  当蒋介石逐渐怀疑戴笠有功高权重震主之威时,便逐渐有意识的采取措施加以
抑制。他首先任命唐纵为军统局帮办,加以牵制。同时还借口抗战胜利,撤去戴笠
的兼职,如缉私署长等职,防止他继续渗透。在军统与中统其它派系的斗争中也稍
稍抑制一下军统,如枪毙活埋中统人员的戴笠亲信赵理君等。
  戴笠从蒋介石对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