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氏家族全传-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让蒋介石留在自己身边,协助自己整编革命军队,维持上海治安并参予训练新
兵等。不久,陈其美向上海绅商募集4万元,组编沪军第五团,任命蒋介石为团长,
归黄郭的第二师辖制。
    陈其美与黄、蒋既是同乡,又是同学兼战友。三个人原就志同道合,关系密切。
经过沪、杭起义的战火锤炼,陈其美对黄、蒋二人更加赏识,为了培植个人的核心
势力,陈其美提议三人换帖拜把子,结为盟兄弟。蒋、黄二人欣然应命。
    应当说,蒋介石在辛亥革命初期的表现是十分英勇而且无畏的,杭州举事前,
蒋介石自知“敢死队”在起义中的重要作用,料到牺牲必多,他也是抱定了必死的
决心的。在率部攻打浙江巡抚衙门前,蒋介石给母亲写了一封《诀别书》,说他已
决心“弃学景从革命”、“誓为革命牺牲”。在这封《诀别书》中,蒋介石…一与
母亲王氏、大哥蒋介卿及发妻毛福梅宣告“诀别”,并交待了自己死后的相关的家
事。
    蒋母被儿子的这封信吓坏了。然而关山阻隔,她想去阻拦也不可能,只好写封
回信叫儿子不必掂念家里,自己则与媳妇毛氏到庵堂里拜菩萨许愿,每天在自家佛
堂里念经祈祷。
    不数日,杭州光复,蒋介石赴沪邀功去了。消息传到蒋家,丰镐房一片欢腾。
蒋母特备三牲谢神,同时也把从杭州回到奉化来的一些敢死队员请到丰镐房蒋家祖
宅吃了一顿庆功宴。原来蒋介石所率领的那一批敢死队员,是陈英士从奉化一带招
募的,计有一百余人。这些人大都是奉化桐照、松岱、马头、芜湖等地的渔民,骠
悍勇猛,忠直可信。在杭州举义时,这些敢死队员在蒋介石的率领下,个个冒死冲
锋,争先恐后,为革命军扫出了一条血路。为此,蒋介石十分感激他们。因为如果
不是这些“死士”奋勇争先,蒋介石的战功是无从谈起的。“一将功成万骨枯”,
蒋介石深明此理,他在上海初任要职时,曾意图挽留这些敢死队员们留在自己身边。
可惜当时大多数人都不愿久居上海,纷纷返回奉化家乡去了,只有少数人留了下来,
随侍蒋介石左右,如后来官至蒋家嫡系部队第二十六军军长的陈孔如就是其中一个。
    蒋介石从一个日军炮兵联队的实习生一跃升为统兵千余的团长,可说是一步登
天了。但是,蒋却并不满足于这个职务领兵率队、一呼百应的体验,使他初尝
了权力的滋味。从此,24岁的蒋介石的心中,一种叫作“权力”的东西开始萌芽了。
 
                        5.革命党杀了革命党
    中华民国的建立,令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但是,当时的中国,各种政治势力并
存,相互角逐十分激烈。陈其美在上海光复后虽然位居沪军都督,但当时的上海也
是内外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尤其是陈其美本人,他一向
就对光复会的人有很深的成见,起义成功后,他更逐渐暴露了江湖帮会头子的种种
陋习,竭力排挤上海光复会支部长李文和,多次制造各种矛盾。这时候的陈其美已
经越来越不像一个革命者,而逐渐还其帮会首领心地偏狭、短识陋见的真面目了。
    同盟会员们与光复会的嫌隙由来已久。
    1907年7月,徐锡麟谋刺安徽巡抚失败,秋瑾又在绍兴被捕,陶成章也遭清政府
通缉。在此情况下,陶成章出走南洋,在海外开展革命活动。1908年秋,陶想在南
洋华侨中募集捐款,资助江浙等省组织武装起义,因为孙中山未予支持,由此与同
盟会产生隔阂,陶成章负气不再用同盟会名义进行活动,而改以“光复会”名头继
续从事革命工作。他同李梁和等人联名发表了《七省同盟会员意见书》,攻击孙中
山侵吞华侨巨款,后又到东京要求罢免孙中山的同盟会总理职务。恰在这时,章太
炎也发表了一篇攻击孙中山的文章,于是,他们相互呼应,联手抵毁孙中山先生。
1910年2月,陶成章与章太炎在东京重建光复会总会,章任会长、陶为副会长,大力
发展党务,“有取同盟会而代之之势”。光复会与同盟会之间的嫌隙,虽然只是革
命党内部的矛盾,但陶成章却因此引起了陈其美等同盟会员们的忌恨。随着革命形
势的发展和陈其美个人权力欲望的膨胀,终于导致了一场流血事件。
    关于蒋介石暗杀革命党人陶成章的案件,一向是国民党当局讳莫如深、严禁谈
论的史实,是“国统区”史学家们的“禁区”。所以,几十年来,凡有关陶成章生
平事迹的史料,在“国统区”以至今日的台湾岛上是一律横遭封锁、湮没,偶或出
现,也必遭歪曲和篡改的。
    陶成章(1877…1912)宇焕卿,浙江绍兴人。他是清末著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的倡导者、革命家,是光复会领袖之一,著有《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和《浙案记
略》等书,他的活动对辛亥革命成功有着很大的贡献。
    陶成章早年曾受到良好的旧学教育,15岁便在家乡设馆任塾师,这一时期,他
开始接触一些新学书籍,思想逐渐转变。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激发了他挽救民族危
亡的爱国意识,与“推翻君主体制,建立民主共和”的民主主义思想逐渐合拍。19
02年,陶成章赴日本留学。1903年,“拒俄运动”爆发。留日学生组织“军国民教
育会”,陶成章结识该会会员龚宝控、魏兰等人,参与商议革命活动。1904年,陶
成章归国,遂积极奔走革命,联络会党,策划举事。他经常以麻绳束腰,脚穿芒鞋,
奔走于浙江各地“每日步行一百一十里,不辞劳瘁”。杭州离他家仅一水之隔,他
却“四至杭州而不归”。有一次抵杭时已是腊月二十六,魏兰劝他回家过年,他答:
“幸老父犹健,家计无忧,一至故乡,恐被人情牵累,不能复出矣!既以身为国奔
走,岂尚能以家系念耶!”陶成章每到一处,既联络会党、散发革命报刊,活动颇
有成效。1904年10月,陶成章和蔡元培、龚宝栓等在上海成立光复会。年底,陶成
章赴日本,在东京成立光复会分部,许寿裳和鲁迅就是在这时加入光复会的。
    光复会成立后,徐锡麟秋道等先后加入,革命形势有了迅速发展。1907年夏,
徐锡麟在安庆击杀巡抚恩铭,壮烈牺牲。不久后,秋瑾响应起义,事败,也从容就
义。案发后,清政府下令通缉陶成章,陶因此潜赴南洋,继续其革命宣传活动。19
08年秋,陶成章自日本再赴南洋,拟筹款在江浙一带举行武装起义。在筹款问题上,
陶与孙中山先生发生分歧,这种分歧加上章炳麟对孙中山的不满,导致光复会与同
盟会的分裂。事实上,这种分歧和裂痕属于革命党内部一些非原则性的利害冲突,
光复会分裂出去后,仍坚持革命,继续反清,革命性质并未发生变化,与同盟会仍
属同一阵营,在革命的大方向上是与同盟会保持一致的。因此,辛亥革命之际,光
复会与同盟会合作共进,同举起义大旗。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出,陶成章立即归国,
在沪杭一带共谋举事。上海一役,便是两个会党合力的成果。先是武昌军政府派光
复会李文和为总司令,带敢死队到上海,李随陶成章同晤陈其美,双方约定u月5日
举事,不料陈其美召集亲信另行集会,说:“今日武昌为首义之区,南北两京尚在
清廷之手,各省自听命于武昌。而武昌起义者,又均系光复会人。长江广带,本为
光复会势力所弥漫,今以首义示天下,同盟会将无立足之地……今观武昌军政府,
令李和以总司令名义来沪,协助光复,其居心可知,况李和又为陶成章之亲信者。
吾同志中诸好友,能有出奇制胜之策否?”于是决定抢先发动。陈其美带了几十个
人,除少数同盟会员之外,其余多数是上海帮会的人,他们闯进制造局,企图抢夺
头功。不料陈其美未及开战便被擒住,李和闻讯,即刻率领光复军赴援,攻下制造
局,救出了被捆在厕所边的陈其美。光复军攻下制造局后,占领了弹药库,上海遂
告光复。
    虽然在光复上海之役中,陈其美的资望和战功尚逊于李和,但是,由于陈其美
热衷于揽权,原先就有抢先动手以夺取都督席位的意图,因此,在上海青帮势力的
支持下,他终于如愿以偿,被推任沪军都督。
    陈其美自任沪军都督后,不仅“成群结党,花天酒地”,还动辄对革命阵营内
部的同志施以暴力。如李和在吴凇成立军政分府时,有一天在吴凇车站乘车前往上
海,陈其美竟派人前去行刺,所幸未能杀死李,但却击毙了李的卫兵。另一桩暴行
就是非法枪决革命军参谋长陶骏茨,南京光复后,参与南京之役的陶骏茨因公抵沪
访谒宋教仁和黄兴,其后前往都督府拜会陈其美。陈却派卫兵将他逮捕,当场在沪
军都督府大堂上开枪将其杀害。
    在陈其美掌权后的多项逆行中,以他和蒋介石的共谋暗杀革命功勋陶成章事件,
尤为人道法理所不容。
    当时的蒋介石,虽然身在革命阵营之中,但实际上他对革命的认识却是模糊不
清的。在他心目中,所谓革命就是狭义的“打天下”。因此,当时的蒋介石可以说
是毫无政治立场可言,而是满脑子江湖思想既然崇拜帮会首领人物陈其美,又
同陈其美“金兰结义”成了拜把子兄弟,那么就一切惟陈其美之马首是瞻。因此,
蒋介石之杀陶成章,纯粹是一种江湖行为,与所谓政治理由完全无关。就个人关系
而论,蒋介石与陶成章素无恩怨,他完全是以他“大哥”陈其美的恩怨为恩怨的。
陈其美攫夺革命果实,以都督之尊而跃居上海帮会头领地位,出于派系纷争心理,
陈其美遂视陶成章为心腹之患。关于陈其美指使蒋介石枪杀陶成章的直接原因,是
因为浙江都督汤寿潜改任交通总长,举章炳麟和陶成章“代理浙江”。章炳麟却又
极力称赞陶成章说:“焕卿奔走国事,险阻艰难,十年如一日。”因而力举陶成章
“代理浙事”。而陶本人又力辞不受,并致电推荐革命党人蒋尊继任。但浙江士绅
沈荣卿等又联名致电敦促陶成章赴任,并“号召旧部”,听陶指挥。由于陶成章在
江籍人士中威信甚高,使陈其美人主浙江的谋图很难成功,于是,陈其美对陶成章
由嫉生恨二必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
    1912年1月15日,上海根立报》刊出一则消息:
    “会稽陶焕卿先生成章,尽瘁革命事业,历有年所。此次浙省光复,功绩在人
耳目。最近浙汤督改任交通总长,浙督颇有与公者,而公推让不退,其谦德尤可钦
佩。昨晚二时许,公在广慈医院医室静宿;忽有二人呼陶先生,公寤而外视,二人
即出手枪,击中公太阳部……”
    孙中山先生闻讯,“不胜骇异”,“非常痛悼”,立即唁电缉凶。十七日《民
立报》第六页刊出孙中山的电文:
    陶君抱革命宗旨十有余年,奔走运动不遗余力。光复之际,陶君实在巨功,碎
遭惨祸,可为我民国前途痛悼!岂容不轨横行,戮我良士……
    关于蒋介石行凶的经过,当时亲闻者的记载史料中,以马叙伦、张空溪及黄炎
培等人的记述较为具体。如马叙伦的记述:
    盖是时,有陈英士与成章争浙督之说也。成章之被刺于上海法租界之广慈医院,
余时为大共和报主笔,余闻诸介石乡人曾与介石共作北里游之某,谓成章死之前夕,
歇于福州路之四海升平楼,介石来,持银饼二百元,怀手枪一具;某即以指蘸茶书
三点水旁于桌示蒋,介石摇首,某又蘸水书耳旁,介石领之。盖水旁谓汤寿潜,时
寿潜任浙督也。耳旁则成章也;次展而成章以被暗杀告矣,然下手者王某也。
    黄炎培则有如下记述:
    辛亥十一月甘五日夜;革命大领袖之一陶成章在上海广慈医院被人刺死。……
我是认真写日记的,根据我的日记:一九二七年六月三日上海澄衷中学校长浙江人
曹慕官和我漫谈,曹说:“我民元病卧广慈医院,一日傍晚,蒋介石来谈,临行说:
我们今晚将做一件大事。夜半,忽闻枪声,别室陶焕卿中枪死了。”有深知其中秘
密的告我:“陈其美嘱蒋介石行刺陶焕卿,蒋偕光复会叛徒王竹卿执行。”
    事实上,陶成章之被凶杀确是由陈其美授意,由蒋介石执行的。蒋是主凶,王
竹卿为助凶,这方面,蒋介石本人早有供述。蒋家王朝对此案的公开解释是:
    陶成章回国,蓄意破坏同盟会,拥戴章炳麟,抹杀孙黄历史,并谋刺陈其美……
孰权公私利害,决先除陶,以定革命全局,事后自承其罪。
    这是案发20多年后蒋介石编造出来的理由,是严重歪曲历史,诋毁真正的革命
党人的诬谤之辞!尤其是蒋介石居然冒天下之大不违,颠倒黑白,明明是陈其美指
使行刺陶成章,竟反诬陶成章意欲行刺陈其美!蒋介石自陈“除陶”后要“自承其
罪”。而实际上,他枪杀陶成章后却立即畏罪逃亡到日本。
    陶成章遭谋杀的消息传出,杭沪舆论沸腾。陶成章遇刺一周后,上海各界人士
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追悼会,计有四千余人参加祭典。追悼会上,群情激愤,与会者
纷纷发表演说,慷慨陈词,语意激烈。有人痛言:“陶公之死,非死于汉奴,非死
于私仇,必死于怀挟意见之纤竖”。有人明言:“陶公之死,必死于争竞权利之徒,
如嗣后有挟利害公者,当以手枪杀之”。言讫竟“掷手枪于案,颇为激烈”。
    追悼会后,陶成章的骨灰被迎回杭州,杭州民众也举行了追悼先烈的大会,与
会者多达万人,群情之激愤,由此可见一斑。
    陶成章遇刺身亡后,被蒋介石后评为“好尚权术”的陈其美一面假惺惺地参加
祭礼,一面表示将“严饬碟报科缉凶”。谁都知道,当时的上海在陈其美的管辖之
下,案发地法租界的探目头于又是蒋介石的老师,大流氓黄金荣,故尔所谓“缉凶”
自然就是虚应故事。
    但陶成章毕竟是政治领袖,是当时一种政治势力和军事实力的代表人物。他的
不幸遇刺,除了引起民众的不满和舆论的激愤之外,更直接地造成了杭沪之间的紧
张空气,光复会拥有光复军和骁勇善战的敢死队,他们的存在,使陈其美、蒋介石
深感朝不保夕,时时产生极度的恐慌感。陶公遇刺后,跟随蒋介石参与杀害陶成章
的助凶王竹卿旋即被杀,这使主凶蒋介石更加惶恐万状。为了保命,蒋介石拿着陈
其美犒赏给他的大量金钱匆匆潜出国门,逃往日本。关于这段历史,蒋家王朝后来
的官方说法是:“民国元年:是春,公(蒋介石)以陶案之故,为免除反对党以此
为攻击……乃避往日本”。台北正中书局出版的《蒋总统年表》则进一步淡化蒋的
“避往日本”并粉饰为:“国内粗定,‘总统’功成不居……重游日本’。
    蒋介石于1912年春天逃往日本,深居浅出,躲了半年多的光景,一直到当年冬
天,“缉凶”风声逐渐消落,他才又偷偷潜回宁波乡下。
    在中国的辛亥革命史上,蒋介石原来默默无闻,无论政治还是军事方面都无大
建树。而暗杀革命党人陶成章,却使他的名字头一次写进了历史。
    刺杀陶成章事件对蒋介石的政治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蒋介石正式在中
国的政治舞台上亮相之前所进行的一次“演练”。从实质上说,这应当是一件反革
命分子杀革命者的罪恶行径。但从形式上看,这又是典型的“革命者杀害革命者”
的内部火拼案。
    无论案件性质如何,总之这一次“杀陶”行动,使蒋介石从此更加博得了陈其
美的赏识与信任。而陈其美又是当时江浙财团的政治代表人物,通过陈其美,蒋介
石逐步接近了江浙财团,并在其后的政治和军事生涯中仰仗江浙财团的倾力支持,
最终实现了军事独裁和政治独裁。上海帮的财经集团及帮会组织也成为1927年蒋介
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蒋记独裁政府的最强有力的经济后盾。
 

       



                     第四章“昂昂千里之资”
               1.讨袁失利的副产品接近孙中山
  蒋介石一枪掀掉了革命党领袖陶成章的天灵盖,也就此揭开了同盟会与光复会
之间积怨既久的矛盾盖子。这个矛盾盖子一经揭开,就再也捂不住遮不住了。蒋介
石的这一枪,固然是沉重地打击了光复会,可是他本人甚至连主使他枪杀陶成章的
“义兄”陈其美都没有想到的是:打击了光复会,非但没能使同盟会成为“永占优
势之政党”,相反却大大削弱了革命的力量,致使后来在反袁的二次革命中失去了
光复会这一重要支柱,结果被袁世凯轻易击败,弄得陈其美、蒋介石在国内无处安
身,连孙中山也不得不亡命海外。
  蒋介石的这一枪,于敌于友都是至关重要。
  杀了陶成章,蒋介石被陈其美送出国门,逃到日本。陈其美送蒋介石的理由很
简单:留学深造。这个借口几乎欺骗了所有的人。连和V护山都一直被蒙在鼓里。而
蒋介石虽然在多年以后自吹自擂,说他杀害陶成章是“辛亥革命成败的最大关键”。
可是,一向喜欢邀功、居功的蒋介石却始终不敢拿这件“丰功伟绩”作为向孙中山
讨赏的资本。孙中山在世时,蒋介石和陈其美对这件案究竟是何人所为一直缄口不
言,直到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才“想起”这件事来。
  蒋介石亡命日本,一边学习,一边担任了《军声》杂志的编辑工作,并且亲自
为这本杂志撰写了《发刊词》,指明办刊宗旨为:“将欲揭破各国之阴谋,而晓音
暗,警告国人以未雨绸缎之计者”。这一时期,蒋介石大有“弃戎从文”的劲头,
先后发表了《蒙藏问题之根本解决》、《战后军政之经营》、《巴尔干战局影响中
国与列国之外交》、《军政统一问题》等一系列文章。他撰文向往一个大同的世界,
幻想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上,全世界各种族和睦相处,没有战争,也就不需要军队,
只需警察来维护社会秩序即可。他还在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