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氏家族全传-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抗战。四、加强军队之训练。五、分省物色品行方正之人才。”
  蒋介石口口声声要“物色品行方正之人才”,而他自己就算不上是个“品行方
正”的人。他表面上答应“今后决不剿共”,背地里却又指示属下“一国之中,决
不能有性质与精神不同之军队”,他“特赦”了张学良,却又将其“看管”起来,
而且一“看管”就是几十年之久,蒋至死也没解除。
  1937年2月,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开始,中共方面的谈判代表是周恩来。正式谈
判之前,中国共产党于2月10日致电即将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国
共合作抗日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五项要求是:一、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
一致对外;二、保证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三、召集各党各
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四、迅速完成对日抗战之一切
准备工作;五、改善人民生活。如果国民党“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中国共产
党“为着表示团结御侮之诚意”,作出以下四项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
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
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三、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施
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四、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之共同纲领。
  这四项保证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为取得国内和平、实现驱逐日寇出中国
这一任务而采取的重大让步。这种让步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充分显示出中国共
产党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局部权益的博大胸怀。这个让步,目的是取
消两个政权的对立,以便于加速实现对日作战,加速形成一致对外的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在作出重大让步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又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也即:中国共产
党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保持绝对的领导权。这一原则,关乎中国共产党的存亡,当
然是绝对不可轻言让步的。中共中央的电报发出后,立即受到全国各界民众的热烈
拥护。当时,连国民党内的许多党员和一部分上层人士也对此表示理解和欢迎。
  2月15日,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国共关系和对日关系问题。会上,国
民党同民主派和以江精卫为首的亲日派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宋庆龄、何香凝、冯
玉祥等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汪精卫则提
出坚持“剿共”的政治决议案。
  经过斗争,于2月21日通过了一个“根绝赤祸案”。这个决议案中,国民党虽然
没有确定坚定的抗日方针,但其对内外政策都作了一些改变。在对内政策上,基本
上确定了停止内战和国共合作的原则,表示要扩大民主,修改选举法。蒋介石还发
表了关于言论及出版的自由、集中人才、释放政治犯的声明。在对外政策上,蒋介
石表示“如果让步超出了限度,只有出于抗战之一途。”这是国民党第一次提出
“抗战”这个词,比起二中全会上蒋介石所说的“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
牲”是前进了一步。这次会议是蒋介石由内战独裁和对日不抵抗政策,向着和平民
主和抗日的方向转化的开始。至此,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初步形成。
  国民党三中全会后,周恩来于3月下旬去杭州,与蒋介石谈判。周恩来表示了共
产党愿与国民党合作的诚意,重申了关于两党合作的原则立场,向蒋介石提出了十
一项书面要求和六项口头声明。蒋介石则竭立回避应解决的具体问题,只表示原则
上同意国共合作。他提出不要提国共合作,只提共产党与他合作;要求共产党拿出
一个与他永远合作的办法;并示意可以把共产党合并于国民党。他说,这个问题解
决了,其他问题都好办。周恩来明确表示,国共两党合作到底的最好办法是制定一
个共同纲领,作为双方行动的准则。蒋介石让周恩来起草这个纲领。周恩来遂返回
延安,起草共同纲领,并与蒋介石约定在庐山商谈。
  国共两党合作问题虽然没有具体达成协议,但内战是可以停止了。因此,中共
中央于4月15日发表了《告全党同志书》,明确指出“全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停止
内战’的目的已经实现了,中国革命新时期的第一阶段,基本上已经结束,今后发
展阶段的任务是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权利,实现对日抗战。”
  6月4日,周恩来到庐山与国民党会商国民大会代表问题。并在宋子文、宋美龄、
张冲参加下,与蒋介石谈判。蒋介石根本不提共同纲领问题,而是提出:一,两党
合作的形式问题。由他指定国民党干部若干人,共产党提出同等数量干部,共同组
成一个国民革命同盟会,他任主席,有最后决定权;两党一切对外行动与宣传,统
由同盟会讨论决定,然后执行。共同纲领亦由同盟会讨论;若同盟会工作顺利,将
来可视情况,扩大为国共两党分子合组之党,并与第三国际发生关系,代替共产党
的关系。二、军队问题。由共产党根据以前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先发表对外宣言,
然后南京政府发表三个师的番号,并委任师长。三个师仍照十二个团编制,人数可
容纳四万五千人。在三个师之上设政治训练处,负责部队指挥。朱德、毛泽东离开
红军出国留洋。南方各游击区由共产党派人联络,经国民党调查后,对部队进行编
遣。原领导人离开部队。三、陕甘宁边区问题。蒋介石坚持由国民党方面人员担任
边区政府的正职长官,副职由边区自行推举。
  蒋介石提出可由林伯渠担任。另外,蒋介石还表示,狱中共产党员,可由国民
党分批释放;由共产党提定共产党出席国民大会代表人选,但不能以共产党的名义
出席;共产党干部可以参加国防会议等。周恩来当然不会同意蒋介石的无理要求。
16日,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汇报谈判情况后,即返回了延安。
  6月25日,中共中央重新拟定与国民党谈判的方案,在一些问题上作了让步。原
则上同意组织国民党革命同盟会,但要求先确定共同纲领、以便奠定同盟会及两党
合作的政治基础;在承认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同意国共两党各推出同等数量的干部
组织最高会议,以蒋介石为主席,承认其依共同纲领有最后决定权;对同盟会将来
发展趋势及与第三国际关系,不加反对,但必须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思
想上的独立性。并提出,从张继、宋子文、于右任三人中选一人任边区政府正职长
官。还提出红军改编后,朱德为指挥官等。此方案电告蒋介石后,蒋介石仍坚持红
军改编后设立政治训练处,负责指挥部队,因此谈判始终未达成协议。
  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国民党内部高层人士就国共合作问题发表了不少高
论,国民党各派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人提出的
“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的三大政策案”中明确指出:“近半年来,送接中国共产党
致我党中央委员会书函通电,屡次提议国共合作,联合抗日,足证团结御侮已成国
人一致之要求……应乘此机会恢复总理三大政策,以救党国于危亡,以竟革命之功
业。”宋庆龄还曾以《实行孙中山的遗嘱》为题在会上发言,斥责了患有“恐日病”
的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一些政客,指出,为了抗日,必须实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同
时,她严厉驳斥了“抗日必先剿共”的滥调,她说:“这是多么荒谬!我们要先打
断一只手臂之后再去抗巳吗?”
  这次全会,虽然不得不声明了对日要抵抗。对内要和平的主张,但在对待共产
党的态度上,国民党及蒋介石个人实质上并无根本转变,只承认国共两党可以在
“目前最低限度之办法”之下进行一些“商榷”。这一态度,蒋介石国在日记中有
所反映。他在1937年2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编共而不容共,抗日而非排日,外交
以独立自主为基础。”2月18日的日记又说:“共党非人伦、不道德的生活,与无国
家、反民族的主义,必须根绝净尽。”全会闭幕后,蒋介石在对新闻界发表谈话时,
也是一面主张开放言论,一面禁止宣传共产主义;一面主张集中人才,一面抵毁共
产党和其他抗日党派;一面主张释放政治犯,一面又强迫被捕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向
国民党当局自首。
  可以说,西安事变固然改变了蒋介石的一些做法,但却丝毫未能改变他的政治
立场。
 

       



                     第十二章  抗日‘统帅”
                          1.抗战爆发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之后,1937年4月1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议决准蒋介石请假两个月,以资休养。5月“蒋公病愈回京销假”,接着就上庐山;
并同汪精卫一起召集学术界名流开谈话会,同时举行军事人员训练班。在此期间,
中日外交交涉濒临破裂。日本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要求“一、中国应承认‘满洲
国’存在之事实,并承认‘满洲’为已失之领土;二、中国应与日本签订特殊协定,
保证于将来不侵犯日本在华权益……三、中国应同意日本在华北享有之特权,关于
内蒙问题,中国应注意日本意旨。”对这种公然视中国为“子国”的态度,蒋介石
也十分气愤,说“倭寇向外侵略,已至满溢时期,物极必反,其败可立待也。”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方诡称他们在北平近郊卢沟桥的驻军中一名士兵在军事
演习中失踪,悍然发动了对中国守军的进攻。守卫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国民革命军第
二十九军二一九团奋起抵抗,“七·七卢沟桥事变”就此爆发,中国人民从此开始
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同时也最早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东方战场。
  冯玉祥将军曾记述“七·七事变”的情况说:
  那天(1937年7月7日),是日本的军队在河北省宛平县卢沟桥附近,同二十九
军宋哲元的军队发生冲突。宋军的团长吉星文(吉鸿昌将军的侄子),看着日本人
处处都欺侮中国人,并且以为中国军队决不敢抵抗日本军队,吉团长下令他的全团
官兵说:“若日本人有一点越轨行动,无论官兵都要排命牺牲保持国家的体面,万
不可怕发生事端。”因此日本人硬要进卢沟桥的地方,就发生了战事。果然是愈打
愈厉害,日本人死在吉团长这一团人的炮火之下的人不少。到了九日,日本的军队
更增加了。十二日,日本人就占了天津车站。二十六日,日本军队占领廊坊。日本
人香月向宋哲元提了最后通碟,宋哲元拒绝日方要求,北平四郊发生激战。
  日本人轰炸南苑的时候,副军长佟群阁、师长赵登禹同时阵亡。都是蒋介石预
先有命令:不要抵抗,不然的话,这两位高级将领,就是死也应当打死好些日本人,
绝不会就被日本飞机炸死了。这是一件使我最痛心的事情,当时我作了一首哭传、
赵的诗。
  北平城里,因为宋哲元的军队撤走了,留下张自忠将军;张自忠后来也走了。
他有一个旅长要留在北平,张自忠的一个团长(刘汝珍)说:“我们要向日本鬼拼
死命,为什么留在这里等死。”马上带着他的一团人出了德胜门向北走了,很有意
思的是另一团人也跟着刘汝珍走了十分之九。日本军队在后面追着打,他们还是很
勇敢地退到南口以北同刘军联合起来。由此可见他们的旅长虽想要苟且偷安;但一
般的官兵能够很勇敢地不听他的乱命。这就是他们的军队,平素里有一种无形的精
神教育。到了重要时候,他们能够分别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更能认出来,
什么是治命,什么是乱命。
  到了七月十九日,蒋介石、张冲、邵力子为国民党的代表,同共产党周恩来。
博古、林伯渠,在庐山开谈话会。蒋介石允许承认陕甘宁边区,从此才算是国内的
党派斗争要停止了。团结一致,抵抗日本的事情有了很大的希望。当时我对蒋介石
说:“只有这一件事,你办得好。”蒋回答我说,以后他愿意更要本着这个意思,
继续努力下去。我说:“应当如此,我要恭贺你。”
  想不到二十九日那天,汪精卫在南京广播,题目是最后关头。那天汪说的完全
是宣传民族失败主义。由此可见,汉奸的作用,汪蒋两个人是一致,蒋介石刚刚有
了千分之一的团结内部、抵抗日寇的打算,马上这个卖国贼汪精卫又在那里胡说起
来,又加上蒋介石的心腹刘峙,从平汉路一直向后跑,弄得大局只看见坏,看不见
好。他们因此好宣传:你们看抗日不能成功吧?为了用种种方法,证明不能抗日,
粮食、弹药、交通,什么都没有一点准备。我问过蒋:“为什么不准备呢?”蒋说:
“若一准备,日本人就知道了,日本一向我们进攻,那还不亡国么?”他没想到他
没准备,日本就不向他进攻么?
  蒋介石对日本人的侵略行径虽也十分气愤,说日本人“其败可立而待也”,但
一到了日本人拿刀动枪真杀真打的时候,他就又开始“不抵抗”了。这一个“不抵
抗”,害了佟、赵两位将军的性命。据说,因为当时蒋在庐山,得到消息已是7月9
日,而他的对策都是“不屈服不扩大之方针”。蒋介石这种一味妥协的方针实是其
来有渐的。
  早在1927年5月,当蒋介石的北伐第一路军进入山东时,日军即在青岛登陆,7
月曾一度侵占济南,屠杀过中国人民。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召开
了“东方会议”决定:一、保护在中国的既得利益,为了自卫,虽出兵亦在所不辞;
二、对中国东北将负起整个治安之任,并使满蒙脱离中国而独立。臭名昭著的“田
中奏折”就是这时提出来的。田中内阁的侵华政策,遭到了日本国内进步人士和旅
日华侨的反对。为此以田中义一首相为首的军国主义分子杀害了千余名进步人士,
逮捕了三百余人,野蛮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1928年4月18日,田中内阁为了阻止国
民党北进,再次决定出兵山东。4月26日,日军斋藤旅团六百六十人作为先遣队到达
济南,占领了西城门外的商埠区,构筑工事,架设铁丝网,封锁交通。日军曾策动
张宗昌出面向日本政府提出派兵保侨的要求,以掩盖其侵略行径。但张宗昌拒绝了。
他一跑了事,把济南城完全让给日本人,叫日军与国民党军直接交锋。
  5月1日夜,蒋介石率总司令部到达济南城,在旧督署设立总部。5月2日上午,
日军福田彦助中将率领的第六师团 3000人开进济南,在正金银行楼上设立了司令部。
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明目张胆地武装挑衅,不作任何防范,只叫他带来的外交部长
黄郭去和日军谈判。日军为了麻痹蒋介石,派特务分子佐佐木去见蒋介石。蒋介石
向佐佐木保证国民党与日军和平相处,只请日军拆除工事。佐佐木“欣然”应诺。
日军果然拆除了障碍物,撤去了哨兵,同时还放出表示与国民党军友好的气氛。对
日本充满幻想的蒋介石完全丧失了警惕。
  5月3日上午,日军突然对国民党第四十军第三师第七团的两个营发起攻击。当
时蒋军营长均去师部开会,无人指挥,顿时大乱,损失惨重,其中第二营全部被日
军歼灭。九十二师因被指定为济南卫戍部队,奋起反击日军,九十三师亦参加战斗,
一下子压倒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敌军师团长福田立即派佐佐木去见蒋介石,逼迫蒋
下令停火。威胁说,如不停火,中日将全面开战。蒋介石立即派出10个参谋组成的
传令班,打着白旗,到各部队传令停止对日军还击。同时派黄部到日军司令部交涉。
  黄郭到了正金银行,福田只派参谋长黑田与黄郭相晤,以示对国民党军的轻蔑。
黑田向黄邦提出,蒋军仍有在抵抗的部队,必须立即停火,并一律退出日军警戒区。
蒋介石立即照办,严令蒋军不许还击。日军趁蒋军停止抵抗之机,开始对中国军民
大屠杀。商埠区的华军全部被日军缴械。外交部长黄郭设在津浦路局的办公处,被
日军占领。黄郭及其卫士被缴械,徒手退出,迁往总部办公。尤其惨无人道的是,
日军公然破坏外交惯例,冲进外交公署,将新任驻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及16名随
员,捆绑毒打。蔡公时当即向日军说明身份,日军毫不理睬,并残暴地割耳鼻和舌
头。其余16名随员也遭百般蹂躏后,与蔡公时同被日军杀害。其状之惨,目不忍睹。
日军炸毁济南电台,连同邮电局里的职工一起轰击。在邮电局里避难的居民,被日
军当作俘掳抓起来毒打。中国军民,无论在马路上行走,或是在商店里买东西,甚
至在澡堂里洗澡、理发店理发,只要被日本大兵碰上,立即遭到杀害。日军在普利
门至济南车站各马路,任意开枪,截扣车辆,断绝交通。并制造借口,以抓便衣队
为名,挨家挨户地搜,百般折磨,直至杀害。居住在济南的一些日本人还组织义勇
团,对早时有反日言论或者取缔过日华的中国学生、工人、店员进行杀害。据事后
不完全的统计,这次惨案,日寇共杀害了中国军民3254人。
  日军在济南的所有暴行,蒋介石身临其境,耳闻目睹。对事件的处理,都是蒋
介石亲自指示的。5月3日蒋介右严令他的军队停止对日军还击之后,日军开始大屠
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5·3惨案”。日寇在蒋介石的眼皮底下肆意捕杀他的官
员,攻击他的士兵,污辱他的人格,他一概能忍受。对于日军屠杀民众,蒋介石更
是不闻不问,却在5月4日下令蒋军全部撤出商埠区,还不许怠慢。蒋介石所能做的
事,就是不断地派“日本通”去与日军谈判。5月3日派黄郭、陈韬,4日改派熊式辉,
5日换成赵世暄,6日派王正廷、崔世杰。希望日寇能从其中选择一个比较喜欢的人,
以达成某种妥协。但这些“日本通”皆道日寇凌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