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氏家族全传-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职,一直是幕中要角。
  顾清廉,是蒋介石在宁波箭金学堂就读时的老师,对蒋的思想影响较大。蒋介
石自认从顾清廉学习,受益非浅,因此对顾十分敬重,发迹后长期延揽顾于幕中掌
管文犊,待为上宾。
  蒋介石发达后,没有忘了宁波,奉化的一帮同乡故友,其中不少人得到了蒋的
提携。和萧王庙人孙星环、孙洞环兄弟,是蒋介石的幼年之交。孙星环一度与蒋在
浙江武备同学,二次革命时,蒋在陈其美手下沪军团长,孙星环为该团一营营长,
是蒋早期的得力助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孙一度出任南京宪兵团团长,后改任
镇海要塞司令及浙江省政府委员。其弟孙洞环,为留日学医官费生,是蒋的结拜兄
弟,北伐时蒋曾任他为总司令部军医处长,未到职,后一度任陆军医院院长,因吸
鸦片,蒋与他逐渐疏远,后来只任少将高参闲职。
  再有萧王庙人孙鹤皋,与蒋介石相交颇早,曾留学日本学经济。蒋在上海交易
所的买卖生意,多数委孙鹤皋为代理人,两人关系颇契。北伐军攻克武汉后,蒋委
孙鹤皋为武昌海关监督。宁汉分裂后,孙随蒋回南京任总司令部经理处副处长,旋
又调任为津浦铁路局长,又升交通部铁道司长。因染上吸鸦片嗜好,为蒋所弃,不
予起用。后投身金融界,抗战时为重庆四明银行总经理。
  蒋介石在奉化城内凤麓、龙津两校读书时,结识的同学和朋友,后来跟蒋做事
的有江怀清、张硕卿、陈泉卿、俞镇臣、俞飞鹏。朱孔阳等人。江怀清,奉化棠泰
人,本人早死,其子江庆格曾做了蒋介石的侍从秘书。张硕卿,奉化剧界岭人,担
任过北伐军总司令部港议,其子张纪云担任过总司令部秘书等职。陈泉卿,奉化封
责人,早年加人同盟会,此人绰号“刘山王”,其子陈式正,做过国民党军队师长,
解放后去台湾。朱孔阳,号守梅,商人出身,北伐时任军需处副处长,后任军需署
长及浙江省政府委员,朱在任职期间囊括极多,在奉化城内兴建宅第,称为“梅园”,
蒋介石以后有所闻,乃不再信任。俞镇臣,又名作屏,曾到广东,东征时曾任蒋的
秘书,又为蒋委为海山场场主任,不久提升为揭阳县长,在任身死,其次子俞国华,
后去台湾,官至蒋经国政府的“行政院”院长。俞飞鹏,则被外人视为奉化人中最
得蒋介石宠信者。俞年轻时做过体育教师,由周枕琴、张硕卿等人介绍,被蒋接纳,
以后官运享通,做到兵站总监,交通部长等要职。其族侄俞济时,黄埔一期生,原
任八十八师师长,后来做蒋的侍从室侍卫长,又做军务局长。在蒋的身边,陈布雷
和俞济时两人,是一文一武亲信人员。
  奉化畸山下人夏兰卿也是蒋的老朋友,此人热衷乡村教育工作,没有跟蒋去做
官人。奉化选“国大代表”时,蒋曾推荐夏兰卿列为候补“国大代表”。
  跟蒋发迹的人,奉化城里人比溪口人多,故溪口人自嘲说:“雷响溪口,雨落
城里”。
  蒋介石在宁波的早期朋友,后来同时留学日本的,有陈方之和林绍楷、林绍桶
曾兄弟。陈方之跟随蒋介石当过多年的军医处长及侍从医官。林绍楷于1927年任宁
波工务局长,林绍桶曾任台湾官员。
  另有陈云汀,是蒋介石在宁波箭金学堂的同学。知心朋友。俩人曾在文昌帝君
前叩头发誓,互换兰谱。以后陈云汀跟随蒋介石,曾任宁波洋广税务局长,旋调任
为镇海船货局局长,最后于海口第七区营业税局局长任上卸职后,与蒋疏远了。但
蒋每年还饬令军需署送他一笔年节,直到1948年陈在宁波病死为止。
  溪口人毛颖甫,毛大昌酒店的老板,与王泰盐店是溪口镇上的同业。毛颖甫比
蒋介石大一辈。蒋在留日期间,曾得到过毛颖甫的多次资助,以后蒋介石就提拔毛
颖南的长子毛庆祥为北伐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后又升为军委会机要科长,成为蒋
的亲信。毛颖甫本人是宁波政学学堂出身,也当上了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在
家坐享“清福”。大陆解放前夕,毛庆祥携带家属十余人先在香港做寓公,继而到
阿根廷开办大农场,其子毛盛节,是台湾航空人员。毛庆祥胞弟庆善之子节夏,是
美国医学博士,在美国一家制药厂当工程师。
  前文提到曾为蒋介石修《蒋氏宗谱》的沙孟海先生,蒋介石也多次予以照拂,
欲委以实际职务。只因为沙孟海先生是一位学者,对为官之事不感兴趣,多次逊谢,
蒋介石的“报恩”之情才收了回去。
  蒋介石的家乡观念极重,早年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在世的时候,蒋介石东渡时
学习军事,便每每怀有“不孝之孤远离膝下”的歉疚,当时这种情感还只是限于母
子之情。
  王采玉辞世后,随着蒋介石逐渐发迹,他的桑榟之情更浓。在大陆期间,除特
殊情况外,蒋介石每年清明或自己的生日,总要回乡一两次。清明回乡是扫墓祭祖,
生日回乡是为了避寿。但不是清明、不是生日的时候,他也曾多次回溪口。这种情
况,更多地包含着一种寻根情结,当然有时也时以溪口为其政治斗争的避风港。
  1927年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于当年8月离开南京,回到溪口。这次回乡他从苏州
带了次子纬国回来,当日在丰镐房住了一晚,与毛氏会了面,并吃了毛氏为他做的
家乡菜。次日,辞驻文昌阁,祭扫蒋母墓后,又再移驻到雪窦寺。
  雪窦寺是四明山区有名的古刹,群山万壑,自北向南倾泻,在雪窦山的前坡,
形成一个大壑。有溪水两道,从山顶曲折而下,流到前面汇合成一荷花池。池边一
峰横陈,恰好像锁住这个大壑口一样。这座古寺,建筑在两溪之间,面对横峰妙高
台。寺始建于东晋。至今寺内有大小两株白果树。有四个人合抱那样粗。传说是汉
朝遗留下来的,迄今约有两千多年了。寺的规模不大,有20多间房,十来个和尚。
蒋介石及其大哥蒋介卿对这个寺是熟悉的,小的时候也都来过。庙里的和尚,对溪
口蒋家当然也是熟悉的。
  蒋介石这次回来,好象真的要解甲归田的模样,每天宽袍便服,携纬国至千丈
岩观瀑,临碧潭观鱼,畅游名胜古迹,晚上,听雪窦寺太虚法师讲解《心经》。并
且与蒋介卿计议在妙高台建一别墅,要把千丈岩瀑布、妙高台奇峰、三隐潭石笋这
些风景点联成一气,将崎岖山路扩建成石阶,以便游人上下。后来,蒋介石又移驻
蒋母故庄“慈庵”。
  蒋这次下野实际是以退为进,虽隐居溪口,但却频繁接待来访的客人。此间,
来溪口坊谒他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先后不断,如张群、王柏龄、刘峙、吴忠信、张
静江、蒋鼎文、卫立煌、杨虎这些拥蒋的人物都来过,上海的闻人帮会首领杜月笙、
王晓籁也来过,这自然都不是一般性的拜会。
  蒋在溪口住了一个多月,即赴上海去日本一个半月后回国,在上海与宋美龄结
婚。遂即踌躇满志地去南京重新上台。从蒋介石与他的妻子之间的关系上看,也可
略知蒋的性格的一面。宋美龄之前的妻妾姑且勿论,蒋与宋美龄,确是真心的,这
一点,孙宗宪曾有记述: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起初,两人的生活习惯,志趣爱好,各有不同。比如:
蒋惯于吃中菜,宋却喜西餐,吃饭时各吃各的;有时意见不合,引起争吵。因蒋杀
害邓演达事,两人闹得最烈。宋美龄每每一气之下,就驱车走上海。每次都由宋母
或姊蔼龄(孔祥熙夫人)对双方进行劝解,促宋回去或电蒋来接。以后二人的关系
逐渐和睦,同吃中菜,宋母死后,相处更为亲呢,互称“大令”(洋人夫妇间的爱
称),宋对蒋的生活起居,关怀照顾,无微不至,犹如护士,蒋有胃病,不宜饱食,
宋加以限量,每餐二小碗,有时蒋还是想添,宋每劝止;蒋办公之后,宋常为之整
理案头文件。公余时联袂散步于官邸(军校内)小花园。一次假日,宋高兴地提出
去野餐,蒋欣然赞同,就命准备简便炊具、餐具和必要的食物、调味品,驱车到中
山陵园,搬石架锅,宋亲自煮菜。因火太猛,鸡蛋炒得焦黑不堪,宋向蒋表示歉意
说:“我不会烧菜,鸡蛋炒得不能吃了”,不愿拿过来。蒋说“好吃的”,一定要
她拿来吃。于是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还连称“好吃,真好吃”,竟一扫
而光。我们在旁看了,不禁暗暗好笑。
  蒋介石夫妇的膳食费,每天三元,包括男、女佣各一、厨司一在内,有一处理
私人信件的钱姓女秘书伙食自理,招待客人时另加。菜肴之中,每天有新鸡一只,
做汤吃两餐。蒋不吃点心、不吸烟、不饮酒、不吃茶和牛奶咖啡,渴时喝白开水。
每晨四时起床,做体操,洗澡;晚上十一时洗澡就寝;中午睡四十分钟,睡起喝鲜
桔水一杯。宋的生活也并不特殊,当年上海小报载她用牛奶洗澡,我们无人知道有
其事。
  上海法租界迈尔西爱路九号,有三间二楼小洋房,后面有小花园,是宋美龄经
手买的公馆。平时由副官蒋富寿(蒋本家)看管,宋常去小住,并从其兄弟宋子安
或宋子良家接宋母来同住。去时,由侍卫长王世和派我等九人便衣带枪随往保护。
宋美龄对我们生活待遇,颇为优握,每人每月补贴伙食费九元,还常到厨房看看,
关注过问。小花园的花木,她有时亲手培植,徘徊观赏。
  起初,宋曾向蒋提出“最好用几个女卫士”。蒋笑笑指着我们对她说:“他们
都年轻活泼、有文化、又会打枪,不是很好吗?”宋也颔首,不再提了。
  蒋介石性情急躁,好发脾气,一不称心,就要骂人打人,一拳一脚,非常熟练,
侍卫长王世和、侍卫官竺培基是常挨骂挨打的对象。按军规,长官打时,只有挺胸
而挨,不准退避。一次在打竺培基时,宋美龄进来,对竺说:“你为什么这样呆,
还不快走!”从此以后,竺见蒋发怒要打,拔腿就逃,并顺手把门带上,蒋也就罢
了。别人也相与效法。
  大家知道,宋在的时候,蒋很少发火,因宋经常向他规劝:“像你这样的身份,
还能随便发人骂人打人吗?”平常,侍从人员听到蒋的喊声,进去时不免心悸,见
以宋在,就如有了保护。她对人的态度和蔼,甚为大家尊敬。
  还有孔二小姐(孔令俊),打扮得不男不女,怪态可憎。起初,因宋美龄的关
系,她来时,门岗向她敬礼,后来有意给她难堪,不再敬礼,她气愤地去告诉宋美
龄,不料家的回答是:“你不是政府官员,何必向你敬礼?”反而讨了个没趣。
  一次蒋去湖南,先向侍卫长王世和告诫:“你们到了那里,切勿大吃大喝,叨
扰何云樵(湖南省主席何键)先生。”何招待我们的菜肴丰盛,中餐从十一时吃到
下午三时,接着就是晚餐,吃到九时才结束。真是山珍海味,我至今难忘,当时未
被蒋所知道。临行前,何键还送给我们每人洞庭湖的水鸭绒被一条,枕一对,蒋微
有所闻,就向王世和追问,命他向何婉谢退还。
  再有一次,蒋夫妇到杭州澄庐休假,浙江省会公安局长何云,是黄埔军校一期
学生,以六大盆的佳肴招待我们。正在进膳时,蒋夫妇来了,蒋介石一见大怒,用
手杖打碎了几个菜盘,对何大骂一通。
  还有在汉口,住于恰和村,是租用教会的房子。津汉铁路局长何竞武,也是黄
埔军校一期学生,送来一卡车的西瓜,屋内无处放,卸在门外。蒋回来一见,问知
是何送来的,马上打电话把他叫来,大骂道:“我只要你把事办好,谁要你送东西……”,
也把西瓜打破了好几个,命他立刻运走。
  在与闽冯战争时,蒋坐镇开封指挥。一天傍晚,他穿长衫,戴礼帽,坐了铁路
的手摇车出巡,部分随从另坐一部在后。离站不远,有某师的上士班长(排副)与
几个士兵也坐手摇车迎面而来,我们喊他们抬出车轨让路,他不但不让,还手舞足
蹈的高喊要我们让。当两车相近时,蒋问他是哪个部队的?他还高声回答:“是某
师某团的排副。”蒋含笑说:“我指挥百万军队,倒还没有像你这样神气。”那班
长听了,已看出是蒋总司令,吓得慌忙跳下车来,与士兵把自已坐的手摇车抬出轨
道。蒋一笑而过。
  在一般情况下,蒋介石每年清明要归故乡祭扫祖先、父母和祖父母的坟墓,并
游览名胜古迹以及探亲,溪口上游的剜源,有前、中、后三川,他外婆家在后川葛
竹,岳父家在前川岩头,连襟宋孟固家在中川华驻,都可行竹筏,在急流中,其疾
如飞,惯坐者为之快意,偶坐者未免惊骇。1932年,他与宋美龄同游雪窦山回来时,
从后川的亭下坐竹筏顺流而下,当竹筏飞驰簸荡时,宋吓得连呼“大令”。蒋哈哈
大笑,招呼她不必害怕。
  这位孙宪宗是奉化萧王庙大埠头人,曾做过蒋介石的带枪内卫,他的回忆,当
是十分准确翔实的。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最初确是一种政治的联姻,没有什么
感情可言。但是,婚后的感情有所发展,直至相互爱慕厮守不离的情况也是世间常
有之事。从蒋介石与宋美龄的情况看,就属于这一种。连当初激烈反对蒋宋联姻的
宋庆龄女士也于“西安事变”后感慨地承认这一对政治夫妻“开始有了爱情”。
  另外,从孙宪宗的回忆中亦可看出,蒋介石的桑榟情重,除了源于对故乡的眷
顾之外,也有私心目的。蒋介石自从经历了“东坡楼”事件以后,深恐再发生类似
的刺杀事件,所以,他挑选卫士,多以奉化籍同乡军人中选拔,对于贴身内卫,蒋
介石更是亲自点名询问年籍和家庭状况,这种做法就不能说是重视乡情乡亲了,而
应视为一种政治的安全的考虑从感情上讲,蒋介石毕竟还是比较信任“同乡”
的。
  1934年蒋介石回溪口过生日,前三天就通知丰镐房,到各村去布置赛会,这是
奉化民间习俗上的一种灯会,有龙灯台阁、旗锣鼓伞等杂艺表演。通知并且说,老
龙要多要几条。蒋介石童年是欢喜盘龙灯的,溪口武岭学校师生和丰镐房执事人等,
就大忙起来了,除准备灯会外,特派人赴宁波定购油包馒头,蜡烛,以便在蒋生日
那天夜里,玩个通宵达旦。
  生日之夜,溪口前面的一个溪滩上,10多条滚龙盘来滚去,煞是热闹。蒋介石
和宋美龄坐在文昌阁台阶上凝神观看,甚为满意。耍毕,蒋叫副官每条龙赏洋10元,
宋美龄在旁说了一声:“也颇吃力哩!”蒋马上又传令每条龙加赏10元,合20元。
蒋每逢回乡过生日,对同族五服以内的贪苦年老穷而无靠者,每人给10至20元,博
得们老恤贫的赞誉。溪口武岭农场的水蜜桃很有名,蒋这次回乡,特吩咐送一些水
蜜桃罐头到庐山军官训练团,分给正在受训的学员吃,以表示他对部属的关心。
  蒋介石在大陆统治20多年,除特殊情况下,基本上每年都要回乡一两次,或省
亲、或走访亲友、或稍息小住。作为一个政治集团的总代表,他在中国现代史中的
地位已有定评,无须多论;作为一个“自然人”,我们可以说:蒋介石是一个很传
统又很“老旧”的中国人。
 
               3.叛逆的女婿
  在上海淡水路一座清幽雅静的住宅里,居住着一位已届九旬高龄的独身老人。
这位老人就是蒋介石的义女蒋(后改姓陈)瑶光的丈夫陆久之。按辈份、论常理,
这位陆久之应当算是蒋介石的“女婿”。
  1946年冬,正是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疯狂叫嚣“五个月之内打垮共军”的最
后的日子。那是蒋介石的军队最为强盛的时期,在美援的支持下,蒋介石下令对东
北各解放区再次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并动员大军包围了陕甘宁边区,妄图一举攻克
中国共产党的腹心,彻底消灭中国共产常及其所领导的军队。
  这样,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怂恿下,蒋介石挑起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面
大内战。
  1946年冬,是蒋介石“平生最快意”的日子之一。蒋介石被全面进攻所取得的
“胜利”冲昏了头脑,急不可待地召集“国民大会”欲使自己的独裁地位得到“宪
法”的认可。就在这时,陆久之与陈瑶光举行了婚礼。
  众所周知,蒋介石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蒋经国、一个是蒋纬国,没有亲生女儿。
但是他有三个义女。
  第一个是蒋建华。她的父母不知是何许人。一天清晨,蒋介石的发妻毛氏打开
丰镐房后门,忽闻门边有婴儿啼哭之声,低头一看,原来是刚出生的弃婴。她抱起
一看,小孩嗷嗷待哺,顿生怜悯之心,即抱人家中,找人喂奶,收做养女。成年后,
由毛氏作主,亲上加亲,嫁与蒋介石同父异母胞姐蒋瑞春的孙儿宋明义为妻。1938
年初,蒋经国主攻江西赣州,即把宋明义带在身边工作。1949年随去台湾,宋曾任
台湾中小企业银行董事长。蒋建华抗战胜利后即患肺病去世。
  第M个是蒋瑶光。她是广东一位华侨的女儿。1924年9月出生于广州平民医院,
其母生了多胎,都是女儿,见生下的又是女儿,不想再要,意欲送人。适廖仲他夫
人何香凝到这所医院参观,闻此讯息,知陈洁如没有生育,希望领着一个孩子,就
马上打电话给她。陈洁如赶到医院,见婴儿白胖可爱,征得蒋介石的同意,抱回家
中,当作女儿。陈洁如给他取了一个形如奶名,叫“陪陪”;以后蒋介石以一星座
之名名之,称“瑶光”。瑶光刚满3岁,蒋、陈离异,陈洁如赴美“考察”,蒋瑶光
由外婆抚养,改姓为陈。瑶光长大后,嫁给一个姓安的朝鲜人,生下两个儿子,抗
日战争胜利后,安某不知去向;以后由好友周安琪(国民党第三方面军主任秘书胡
静如之妻)介绍,再嫁于第三方面军汤恩伯的高参兼《改造日报》社社长陆久之。
  第三个是毛信凤,她供生于奉化县岩头村的一个富裕家庭,与毛福梅同族。蒋
介石与岩头有很深的渊源。他曾两次在岩头就学,岩头又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