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氏家族全传-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蒋经国一家乘坐的汽车驶进溪口镇时,手执彩旗的武岭学校师生一拥而上,
鞭炮声、欢笑声把溪口古镇都震动了。车到丰镐房大门口,蒋经国敏捷地跳下了汽
车,向迎候在门口的亲朋好友依次行礼,并将爱妻及孩子介绍给大家。然而在欢笑
的人群中,独不见朝思暮想的母亲,蒋经国的笑容渐渐凝住:怎么到现在还见不到
妈妈?莫非是她老人家生气了?
  毛福梅的确有几分气。她认为,儿子回来应当先看看娘。一别12载,娘想儿都
想出病来了,哪怕早一分钟见到也是好的啊!可是,这个“不懂事”的儿子到了上
海都不急着回乡,而是住在那里忙着与那些不相干的人周旋,害得老娘熬了星星又
熬月亮地苦等。
  其时,毛氏有所不知,蒋经国也是身不由己。
  蒋经国携妻子芬娜、儿子爱伦(蒋孝文)乘船抵达上海后,才知道父亲已另娶
了宋美龄为妻。他一下船,立即陷入了父亲精心布置的包围圈。陈果夫、陈立夫、
张静江、杜月笙等人轮番给这位“太子”做思想工作,劝他说“认下”蒋介石这个
父亲,再认下宋美龄这个“妈妈”,然后再回溪口去探望生身之母。在众人的劝说
下,蒋经国总算“想通了”,他决定先去向10年来一直被自己视为“敌人”的父亲
请安、告罪、赔情。他之所以如此决定,并不仅仅是出于骨肉亲情的考虑。当时的
蒋介石已经决定接受“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被
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所掩盖,呈现“转变”的迹象。父亲可以变,儿子为什么不可
以变呢?于是,蒋经国决定求得父亲对自己的宽容,他以先行开口称呼宋美龄为
“妈妈”的良好表现,获得了蒋介石的宽容。父子相认之后,蒋经国表示愿意在国
内工业建设上略尽绵薄。蒋介石也就顺水推舟,让他先到溪口去“补习国文”,其
他的事放一放再说。这样,蒋经国才如蒙大赦,急忙打点行装,奔回家乡来看望阔
别12载的高堂老母。
  毛福梅的心里埋怨儿子失礼,不由得犯起了女人家的“小性子”,她想考验一
下儿子,看看他究竟还认不认得亲娘。于是,她事先把她的亲姐妹、义姐妹、兄嫂、
小姑、大姑等等都请到佛堂里来,团团坐下,只等经国过来,要考较他还认不认识
亲娘。可惜,她设计得挺好,到头来却是白费了心思,因为当她一眼见到门外那个
方面大耳、被自己朝思幕想的亲骨肉时,她心中的怨愤、气恼,所有的精神防线立
即就崩溃了。当下毛福梅热泪如泉,蒙住了双眼,只觉得一个热呼呼的人影扑了上
来,跪倒在自己膝前,并听见一声便噎着喊出的“娘”旋即母子二人抱头痛哭。
一时举座皆啼泣有声,屋子里溢满了浓浓的亲情。芬娜与经国长相厮守,已经学会
了不少常用汉语,遂泪眼上前盈盈一拜,叫了声“婆母”,又代儿子叫了声:“拜
见阿娘。”
  毛福梅这才止住了哭声,慌忙把跪在地上的芬娜母子拉了起来问:“这孩子叫
啥名字?”经国在一旁答道:“在国外叫爱伦,阿爹说,回到祖国要按中国的习惯
取名,阿爹替他取名叫孝文。”
  毛氏又问儿媳名字,经国代答:“她在苏联名字叫芬娜,阿爹替她改名叫方良,
蒋方良。”
  毛福梅熬了12年,终于苦尽甘来,把宝贝儿子盼了回来。按奉化风俗,游子携
卷来归,必须补办婚礼,否则族众不承认这桩婚姻,子孙就没法进宗谱了。蒋经国
为讨母亲欢悦,欣然同意补办喜宴、重做新郎。于是择定黄道吉日,经国与方良按
中国传统习俗补行婚礼仪式,了却了母亲的一桩心愿。
  经国携妻挚子返回溪口,按照蒋介石的安排,住进了武岭崖侧的一幢名为“小
洋房”的别墅式建筑。这是蒋介石为了清除经国旅苏期间所受的思想影响而替他安
排的修身养性之所,老蒋不论初衷,他要按照自己既定的模式重新教育儿子,以便
将来有一天能够“子承父业”,替他们蒋家王朝坐江山。
  蒋介石聘请徐道邻做经国补习国文的教师,并把当年顾清廉亲自圈点过又送给
自己的一套《曾文正公集》和朱子《通鉴纲”目》、《阳明全书》等送给经国,让
他潜心研读。此外又请了一位姓董的女教师,专门负责教授蒋方良学习中文。
  小洋房周围环境极为幽雅,依山傍水,古木参天,的确是一处上好的修身养性
之所。蒋经国读书之余,常常偕妻子游山玩水,领略家乡的大好河山。有时还骑马
到葛竹、萧王庙和岩头等地去拜望长辈。
  奉化溪口以南十五公里的岩头友称岩溪,千载古村,钟灵流秀。旧有“岩溪书
屋”四字的门额,款署“晦庵”,是南宗朱熹(号晦庵)为浙东儒学提举出巡过境
时所题。宋元间隐居邻村榆林的著名文学家戴表元诗云:
  “已扫轩前壁如练,
  待宾醉墨照岩溪。”
  林首的西峰寺,是创建于唐代的十方禅刹,明代名士罗抱灵曾在此隐居讲学。
村口有“狮象守门”的形胜,狮山、象山分峙左右。晚清时善作的大字、“名冠两
浙”(翰林孙镪的评话)的书法家毛玉佩所作“石泉”两个大字,凿于象山临溪的
石壁上,笔锋苍劲。由此而人,便是蒋经国的外婆家毛姓世居的岩头。
  岩头是在山峦重叠间的一个长谷,一弯溪水,岩上奔流,破村而出。居民分居
两岸,村首到村口,石版砌成的平桥有三,拱桥有一,往来便利;上村的街道在溪
之东,下村的街道在溪之西。昔时就有钱庄、南北杂货、绸布、粮食、糕饼、中药、
鱼、肉、烟、酒等大小店铺二三十家,是附近数十个山村的供销集镇。货物运输,
全靠肩挑和竹筏载运。
  岩头和附近的石门等山村的居民,毛姓居多,都是同宗。宋时迁自江山石门乡,
后裔繁衍,秀士名宦,代不乏人,有一“父子登科”的扁额,至今犹悬于岁时祭祖
先合族共有的大厅堂上。出身于此地毛氏族内的近代人物有:毛思诚,是蒋介石十
六岁在岩头读书时的塾师,在蒋介石得势后,历任至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撰
有《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卜书。毛景除毛景彪昆仲,都毕业于陆军大学。
毛景麟北伐时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交通处长、军长和军参谋长;毛景彪任“国
防部”第一厅厅长。毛邦初、毛流初昆季,毛邦初毕业于黄埔军校二期,曾任杭州
览桥航空学校校长、“空军”副总司令;毛流初,毕业于金陵大学、船空军校二期、
美国空军参谋大学,曾任国民党空军第四大队长、空军第四军区副司令,去台后任
“空军作战署”署长,“空军学校”校长、“国防大学”教育长、“国防部”参谋
次长、“空军作战司令部”司令、“联勤”副总司令,现任“民航局”局长。毛景
彪的长子毛高文,也在台湾,现任台湾“教育部”长。他们都是蒋经国外婆家的同
宗本家。蒋经国初回家乡,就常常到岩头去与这些亲旧们叙谈。同他的父亲一样,
蒋经国的乡土观念和亲情观念也很重,回国后,他每次回到溪口都不忘到岩头去走
访一遭,有时还带着妻子蒋方良一起前往,以示重视。
  蒋方良初到中国,深受语言障碍的困扰。她跟随丈夫拜见公爹蒋介石的时候,
内心是十分忐忑不安的,生怕因为语言交流的不便而遭歧视。蒋介石初见这位异国
儿媳时,也对她的高大身材,金发碧眼的相貌感到别扭,但相处几个月后,蒋介石
才发现这位外国儿媳的性情十分温柔婉约,又很会孝敬公婆、体贴丈夫、关心儿女,
完全符合中国传统妇女的标准。于是,老蒋心满意足,为儿媳赐名“方良”,对她
所生的两个孩子,老蒋也允准“认祖归宗”,分别取名蒋孝文、蒋孝章。
  由于有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加上聪颖好学,蒋方良的中文学习取得了事半功倍
的效果。一年之后,她就可以用标准流利的国语同人交谈了。
  蒋方良来到中国后的另一大难关就是对中国的气候不适应。尤其是1949年随夫
迁到台湾后,因为台湾属于亚热带,四季不分,使自幼在苏联长大的蒋方良感到极
为不适。但是,每当她感到与丈夫的恩恩爱爱,想起丈夫在西伯利亚荒原上所曾承
受的冻馁和熬煎,就觉得自己眼下的处境实在是算不上什么。善良的蒋方良就是这
样一个人,善于为别人着想,会体贴别人的苦楚,从不给丈夫制造麻烦。在蒋经国
任职赣南专员期间,蒋方良因为没去随任,夫妻间相见的机会很少,但她都绝不因
此而对夫君提什么要求,而是默默地承爱着孤独寂寞的折磨。除了每日孝敬婆母外,
她还开始学习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艺术,用以排遣孤寂、打发时日。
  直到抗战胜利后,蒋经国举家从重庆迁到上海,夫妻二人相聚的时间才多了起
来,这一时期,蒋方良又为蒋经国生了第二个儿子蒋孝武。1948年,蒋家王朝
崩溃在即,军事上连连失利,国民政府的经济状况也濒于彻底崩溃的边缘。上海的
经济状况受到影响,物价飞涨,蒋经国这时正在“打老虎”,试图挽救行将崩溃的
经济形势,为了“以身作则”,他的家庭生活一度也很清苦,蒋方良这时已怀了孕,
一日三餐不丰,身体大受影响。分娩时,因失血过多,蒋方良一度昏迷不醒,后经
输血才抢救过来。这个诞生于王朝末日的蒋氏家族的第三代子孙,就是蒋孝勇。据
说,蒋家王朝败走台湾之后,在蒋孝勇10岁生日的那天,蒋经国曾特意买了一个三
层大蛋糕送给这位三公子,说:“这是我对你的一种补偿。你出生的时候,我没有
时间好好照顾你们……”
  蒋方良随丈夫初到台湾时,住在台北市中山北路,房子并不算宽敞,是一幢旧
式建筑,住家附近都是些寻常百姓。到了60年代末期,台湾经济有了起色,他们才
搬到一处比较宽敞的别墅里。
  在台湾的几十年,可说是蒋方良嫁给经国之后所度过的最平和安定的时期。所
谓“平和安定”,非特指政治方面和“国事”,而是指他们夫妇间情感的危机而言
的。蒋经国在赣南任职期间曾移情别恋,这一风流韵事被当时居住在陪都重庆的方
良知晓后,对爱情一向执著专一的蒋方良气得几乎晕过去,她不敢以这种私情琐事
去搅扰担负着“党国大任”的公公蒋介石,只好去见宋美龄,向她哭诉自己相夫教
子、贤良淑慧却换来如此报应的委屈,并表示要亲赴赣南同蒋经国理论一番。宋美
龄当即劝止她说:“一切我都知道了,我一定代你转告,自有处理。”蒋方良当然
不敢不听,她也不敢把这件事扩大到满城风雨的地步,只好默默而退。
  这场感情的风波使经国与方良之间的关系出现裂隙,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赴
台后,这裂隙才逐渐弥合。蒋方良平时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在家里却是个标准的
贤妻良母,为了丈夫的事业,她默默地奉献着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夫妻俩风雨同
舟数十载,老来岁月,感情却是愈见深厚了。
  有一件事,足见方良对蒋经国的感情之诚挚与深厚。
  1970年4月的一天深夜,蒋方良突然被卫士从睡梦中唤醒,卫士惶急地报告说:
刚接到美国打来的长途电话,说是蒋经国在访美途中,在纽约普莱兹大饭店门前遇
刺,所幸子弹射偏,打中了饭店大堂的玻璃旋转门。蒋方良闻言,立即向纽约打电
话,对饱受惊吓的丈夫进行慰问,并再三嘱他今后要特别小心,还表示:等丈夫结
束访问返回台湾时,她一定要亲赴机场迎接。不久,蒋经国归来,蒋方良果然不负
前约,亲往欢迎,在欢迎的人潮中,她上前与蒋经国热烈拥抱。据当时在场的人估
计,两人拥抱的时间至少长达20秒钟!
  人们曾把蒋氏两代夫人作过比较,说:“婆婆本事高,媳妇本质好。媳妇比婆
婆可喜得多。因为蒋老夫人以一个中国人而醉心于西化;而方良夫人是个西方妇女,
却一意把自己投入东方的染缸,使自己成为一个标准的中国人。”
  的确,蒋方良虽为异国妇女,都处处表现出传统的中国妇女的贤淑美德,相夫
教子,淳良和善,从不张扬自己的“夫人”身份,却由此而得到人们的尊重。尽管
方良不惯于社交场合的往还,更不愿卷入政治风浪的漩涡,但她晚年已贵为“总统”
夫人,为了维护丈夫的尊严,她不得不出现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配合丈夫进行各
种各样必须的“表演”。
  作为一个母亲,蒋方良对膝下三儿一女也是极尽了爱护与养育之责的。女儿蒋
孝章是经国夫妇的掌上明珠,深得他们的喜爱。1960年,23岁的蒋孝章出嫁,结婚
那天,蒋方良紧紧抱着蒋孝章,母女俩相拥而泣,哭成了一团。长子蒋孝文长年卧
病,则是蒋方良的一块心病。如果说蒋方良也有愁眉深锁的时候,那么她一定是在
为孝文而发愁了。时常出入蒋家的台湾国民党政要来时选曾对方良作如此评价:
“她的脑筋里,恐怕只有先生、孩子,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要干什么。”
  1988年,蒋经国病重期间,蒋方良随侍照拂,不离左右。由于紧张和劳累过度,
致使她心脏病发作。1988年1月13日下午,与方良风雨同舟半个多世纪的蒋经国与世
长辞,那一时刻,蒋方良却因为心脏不好,正在隔壁房间内吸氧,因此未能与丈夫
诀别。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蒋方良都无法从哀痛中解脱出来。她常常独自前
往慈湖,在丈夫灵前孤坐哀悼,以寻求心灵的慰藉。
  1989年和1991年,方良的两个爱子蒋孝文、蒋孝武又相继病逝,蒋方良尚未从
亡夫之痛中解脱出来,却又一次再次地陷入了亡子之痛的巨大悲哀之中。
  然而,蒋方良这位来自异域的“标准的中国妇女”却没有被接踵而来的巨大的
感情创伤所击倒。也许,正是俄罗斯民族的坚强与中华民族的坚韧给了她双倍于普
通妇女的精神力量,支撑着她几十年如一日地为蒋氏豪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1994年11月14日,正在北京进行学术交流的台湾海基会董事。东吴大学校长章
孝慈先生因脑溢血被送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急救。其正在美国的胞兄、台湾“侨委
会”委员长章孝严接到从台湾打去的电话,闻知此讯悲痛欲绝,即与各方联系,终
于获得“个案”处理的待遇,于11月16日飞抵北京,赶赴医院探望。
  章孝严望着昏迷中的弟弟,轻声呼唤着孝慈的名字,然而孝慈却安卧病榻,没
有丝毫反应。章孝严心里十分难过,他们兄弟俩的出生时间仅相隔几分钟,可以说
是同时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一对孪生兄弟自幼命运坎坷,几十年来一直相依为命,
手足之情十分深挚,如今,弟弟却倒下了,章孝严怎能不悲痛莫名,思绪万千。
  11月18日,章孝严抽空离开弟弟的病榻,飞赴桂林,来到其生母章亚若墓前。
他献上花圈,点燃了九柱香,以表他与孝慈两家共计九口人的心意。随后,章孝严
鞠躬如仪,焚烧纸钱。这时,一直竭力控制感情的章孝严终于控制不住了,他失声
痛哭,倒在母亲章亚若的墓前叩首连连,边哭边诉:“母亲大人,我回来看您!我
来迟了,求您保佑弟弟孝慈平安度过难关。您的养育之恩,50年来我们无时不在思
念!”
  章孝严在母亲墓前长跪不起,上苍为之动容,山河为之饮泣,墓地长风忽起,
被焚化了的纸钱随风飘舞,漫天挥洒,消失在山石树木之间。望首那飘忽远去的纸
灰,如烟往事又浮现在章孝严的心头。
  1942年农历正月27日晨,一对男婴降生在广西省立桂林医院妇产科病房。这两
个孩子是不足月出生,生下来时体形十分瘦弱。
  这一对双胞胎的生身之母就是章亚若,而他们的父亲便是蒋经国。
  关于章亚若生子的经过,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的一级教授、著名
妇产科专家李瑞麟曾以“接生婆”的身份予以详述。李瑞麟早在30年代即以医名显
于一时,她所著《我的自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一九四二年初,时任广西省立医院妇产科主任的李瑞麟,接待了一位手持蒋经
国名片、自我介绍为新闻记者、操着江西口音的青年孕妇。她来自江西赣州,表示
要在省立医院生产。经李瑞麟检查为双胞胎后,她就不时到医院来作检查。孕妇自
称在江西已与蒋经国结婚,但她从不夸耀,很朴实也很节俭。约三星期后,她在省
立医院产下了不足月的双胎男孩。因她客居桂林狸狮路,故为孩子分别取乳名“狸”
和“狮”
  事隔几十年,李教授对孕妇的姓名已毫无印象,但对狸、狮这双胎男孩却是记
挂心中。因为出院后一个多月,该孕妇曾带着两个孩子来作过检查,这也就是李教
授与狸、狮的最后一面。孩子的妈妈当年秋季因发烧入院不久即去世。以后在衡阳、
上海等地,李教授与蒋经国多有接触,但始终没有听到过蒋经国谈起此事。
  那当年在广西省立医院的孕妇难道就是章亚若?狸、狮就是当今台湾“外交部
常务次长”章孝严和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章孝慈吗?我追根寻源,访问了居住在上
海浦东新式工房中的74岁老人桂辉女士。
  操一口江西普通语、身体健朗的桂辉老人,谈起狸狮兄弟俩,不禁老泪纵横,
心情激动。她说,当年那持名片求医的女子,正是由她陪同前往的义妹章亚若。她
们由小学、初中到高中都在一起,亲如姐妹。以后到了江西,在蒋经国办的三青团
干训班一期时,又为同期同队同室的知交。章亚若这然而逝时,桂辉相伴在侧。蒋
经国在接到噩耗的电报后,迅即委派了时任职于盐务处的王制刚协同桂辉料理后事。
事毕后,狸狮二儿即由桂辉及章亚若胞妹章亚梅送到江西万安的外婆家。
  1987年秋,台北市近郊北安路的大直官邻里,蒋经国正因持续的高烧而昏迷沉
睡,他的家人和“国府”要员们陪侍在侧,眼看着蒋经国被病痛折磨,只好把期待
的目光投向紧张忙碌着的医务人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