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嘉施展驱狼吞虎奇计,使得兴汉军不费吹灰之力全歼张济两万贼军,并使得李傕、郭汜两军损兵折将无数,势力大减,可谓功勋显赫,特封为尚书令,兼领侍中,赐阳翟亭候。
兴汉军麾下一众将士都各有擢升,赏赐无数,战死将士列入国士名单,刻碑留恋。
第一百一十九章 颍川书院
值得一说的是,在一众兴汉军将士的强烈要求下,汉朝廷迫于压力,另下一份诏书,册封刘凡为兴汉王,食邑一万户。
刘凡自出仕以来,一路荡黑山,扫白波,诛何进,灭十常侍,破匈奴,杀董卓,平贼乱,促成利汉的汉匈条约,可谓立下赫赫功劳,封王无可厚非,天下人皆欢呼雀跃。
贾诩成为将军府长史后,刘凡顿时一身轻松,兴汉军的大小事宜皆交由贾诩处理,他只做最后的决策。
刘凡除了教授一众弟子武艺外,偶尔出府找典韦喝喝酒,累了便会到蔡府听才女蔡琰弹琴,晚上又有娇*妻陪伴,日子倒也过得逍遥自在。
如今,天下诸侯并起,虽然名义上是听从朝廷号令,但除了司州、并州、豫州三州外,其余诸州早已不再上交赋税,要想真正统一全国,只能靠武力征伐。可以说,刘凡与天下诸侯的大战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不过,要想真的一统天下,绝非那么简单,须两手准备。一手练兵,一手恢复生产,只待兵强马壮、国库充盈之日,才能挥师八面,一统中原。
元宵过后,张辽返回长安坐镇,周勇坐镇并州,张燕、于毒回到函谷关驻守,徐晃则前往荥阳,亲自镇守虎牢关,防止关东诸侯西进。
赵云、高顺、马超、庞德等将领则各领一支重新编排的军队,紧张训练。
除此之外,刘凡命大司农派人下到各地,给百姓们分发种子,指导百姓恢复农耕。
冬去春来,春风习习,转眼,已是到了公元191年的春天。
这一夜,将军府书房里,刘凡秘密会见许劭兄弟。
许劭兄弟从远方归来,这一次他们远行到了江东,建了几间酒楼和药铺后便赶了回来,向刘凡汇报商社这一年来的盈利情况。
刘凡本不想千里召回许劭兄弟,奈何朝廷揭不开锅了,他要练兵、要研制各种武器,要建立洛阳书院,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朝廷暂时没法资助,他现在唯一能依靠的便是商社了。
商社的大权全部掌握在许劭兄弟手里,刘凡从未过问。因此,连他也不知道这一年以来商社规模扩张到何处,又赚了多少钱。
刘凡抬头细细打量面前的许劭兄弟,见他们清矍的面容上挂满了沧桑,身材也消瘦了许多,心中不由一阵感动。这一年以来,他们两兄弟为了商社的事四处奔波,着实辛苦了。
这两兄弟不求高官,没有厚禄,隐于幕后,默默经营商社。兴汉军的军饷以及兵工厂的军费皆是由商社提供。可以说,没有许劭兄弟,兴汉军就不会崛起得如此迅速。
“你们辛苦了!”刘凡诚挚地望着二人,嘴角微微抽动。
许劭拱手道:“当初劭和从兄选择了公子,今生便注定跟随公子,为公子效劳,我们兄弟不觉得辛苦!”
刘凡点了点头,直入主题道:“这一年来,商社除去各项支出外,盈余多少?”
许靖恭声道:“十五万贯。”
刘凡皱了皱眉头,低声自语道:“十五万贯,若只是练兵和研制武器还勉强够,不过要创办一间书院的话,似乎还少了点……”
许靖注意到刘凡的神色,回道:“现在商社的大多数店铺才刚刚起步,盈利并不明显,等再过一段时日,商社每个月的盈余都不止这些。”
刘凡点点头,这点他何尝不知。
许劭拱手道:“若是暂时冻结江东一代的酒楼和药铺,并将库存的汉宣纸尽数卖出,还可凑到五万贯钱。”
刘凡面上一喜,道:“那便这么办,江东那边的商铺等商社有了多余的资金再开始运转,这二十万贯钱留出来,我还有用。”
许劭兄弟也不问刘凡如何用这笔钱,恭声应诺。
“你们下去吧,朝廷对你们的册封应该马上就会出来。不出意外的话,许家很快便会多出两个亭侯!”
许劭兄弟大喜,躬身拜谢退下。
资金有了着落后,洛阳书院的创办事宜便提上章程,最后选在洛水河畔的一块空地上开工。
书院的建造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不过,书院的先生都必须是大才华或者是精通某一领域之人,还需要花大力气寻找。
郭嘉对刘凡创办书院一事极其兴奋,表示愿意出力,更指出,颍川书院那边有许多他的好友,可以邀请一些人过来,让他们为书院贡献一分力。
刘凡听了大喜,抱住郭嘉一阵乱啃,口中大呼:“嘉弟,我爱死你了!”
他这一举动,直让郭嘉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心中暗呼:“大哥不会有龙阳之好吧,若是硬来,我该从还是不从?”
刘凡却没注意到郭嘉的这些小心思,将一众事务托付给贾诩等亲信后,便拉着郭嘉,跨上俊马,往颍川书院疾驰而去。
这一日,刘凡和郭嘉来到了颍川郡的阳翟城外,两人牵着马走入一座山庄。
山庄依山伴水,草木高深,庭院林立,可谓一风水宝地。刘凡闭目养神,感受着颊边吹来的暖暖春风,忍不住深呼吸一口,顿觉满鼻芳香,心旷神怡。
春日的朝阳格外的温暖,照得人心里暖洋洋的,山脚下的那泓清水,淡淡的氤氲着一股蒸腾的雾气,似乎要把整座山庄都笼罩在飘渺的仙气中。
沿着山路一路前行,才发现这被烟雾缭绕着的山庄有几分破败,庭院多有破损,甚至出现残垣断壁,但山道上偶尔来往的书生打扮的行人还能说明这确实是一座书院。
颍川书院坐落于山庄深处,紧靠着一座青山,旁边被一湾清水环绕,环境清幽。当刘凡和郭嘉来到书院门前时,便听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刘凡站住,抬头望去,仔细打量这座闻名遐迩的书院。这里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也没有青铜的兽面门环,甚至连围墙都显得低矮破败。古香古色的木门坦荡荡的向外开着,似乎已经日久年深没有阖上了,正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上面书着“颍川书院”四个大字。
字体遒劲有力,红如鲜血,与周围的黑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隐隐间,与整座书院古朴的氛围相得益彰。
书院中跑出一个童子,他疑惑地望了眼二人,见二人都是身穿儒服,面貌俊秀,眼神清朗,知道不是普通人家,连忙上前客气地问道:“两位公子,不知来书院要拜访哪位先生?”
见到这童子这么有礼貌,刘凡忍不住仔细打量一下他,见到这童子生得眉清目秀,满脸书卷气,心中暗惊,一个普通的书童都如此不凡,看来自己这一趟来对了。
郭嘉礼貌地回礼道:“在下郭嘉,麻烦入内通禀一声就说颍川郭奉孝前来拜访戏仲达。”
“仲达?”刘凡心头顿起疑惑,据他所知,仲达是司马懿的字,难道司马懿也隐居在这颍川书院不成,可是按理说司马懿现在才十岁左右,姓氏也不对,郭嘉口中的戏仲达断不可能是他。
那童子听着,语带激动地问道:“你…你真的是郭嘉郭奉孝?”
郭嘉点了点头道:“正是在下!”
听到郭嘉肯定的回答,童子激动地一转身向书院内冲进去,同时大嚷道:“郭师兄回来啦!郭师兄回来啦!”
见到这童子大嚷,郭嘉一脸无辜地看着刘凡,双手一摊,那样子像是说:“没办法,谁让我在书院这么有名呢?”
“切!”刘凡翻了翻白眼,不禁对郭嘉拥有如此厚的脸皮感到有些无奈。
郭嘉笑了笑,说道:“大哥这是赤*裸裸的嫉妒!”跟随刘凡久了,刘凡的一些古怪言语也被他学去了不少。
他话刚说完,便见书院之内冲出一大批少年,围住了郭嘉和刘凡。
第一百二十章 戏志才
颍川书院门口出现了一幕颇热闹的场面。
一众少年围住郭嘉,叽叽喳喳地询问各种问题。
“郭师兄,听说你是兴汉王的结拜弟弟,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是那兴汉王求着我结拜,我才勉为其难答应他!”郭嘉一脸得意,大声回答。
“郭师兄,传闻兴汉王容貌俊朗,文武双全,娶的两个老婆都貌比天仙,这是真的吗?”
郭嘉眼冒黑线,已经猜出这群少年为何会如此兴奋了,感情不是因为崇拜自己,而是因为身边的大哥啊!
看在这些少年是他的师弟们的份上,他还是耐着性子答道:“容貌嘛,比我稍微差点,武艺还凑合,文才略输于我,他的两个老婆倒确实拥有天仙的容貌!”
“郭师兄,听说兴汉王待部下宽厚,对敌人残忍,是真的吗?”
……
郭嘉已经回答不下去了,因为他看到一旁的刘凡已经在偷偷发笑,他那本是得意洋洋的俊脸瞬间就黑了下去。
这时,少年后面走出一个青衫儒士,看起来约有二十余岁,比郭嘉大不了多少,身材也颇为瘦弱,脸型方正,剑眉星目,看上去倒是颇为正派,怎奈那微翘的嘴角和猥琐的眼神却暴露了蔫坏的本性。
这名青年儒士正是郭嘉的同窗好友戏志才。
只听戏志才大声喝道:“都怎么了?围在这里成何体统,快回去读书!”声音颇为威严,一众少年顿时一哄而散。
郭嘉一瞅见他,顿时松了口气,大步走了上去,兴奋道:“仲达贤弟别来无恙,可是想我,这才亲自迎了出来?”
却见戏志才伸出一只手来,摇头晃脑地道:“非也,奉孝贤弟,你欠我的酒钱也该还了吧?”
郭嘉面露尴尬,他本想在刘凡面前卖弄一下自己在书院的名望,好让大哥佩服他,怎料先是在一众少年的提问中露了馅,如今戏志才又来拆他的台,这还让不让人玩了?
他咳嗽一声,别过脸去,嘴角抽抽道:“戏老弟,郭某胸怀天下之事,对平日的世俗之事所记不多,我有欠你酒钱吗?”
郭嘉话音刚落,便见戏志才掰着手指头,嘿嘿自语道:“咦,差点忘了,戏某曾经答应过弟妹要带她参观书院的,正好现在有空,那就定在今日吧!”
“别!”郭嘉一把拉过戏志才,赔笑道:“戏老弟,有话好说,不就是几十贯酒钱吗,我这就给你。”
看到戏志才露出一脸不怀好意的笑容,郭嘉扶额叹道:“郭某虽然心忧天下,但有些俗事还是记得的,断不会少了你戏仲达一文酒钱……”
戏志才这才恢复正常笑脸,摇头晃脑道:“奉孝贤弟这才像话嘛!”
郭嘉和戏志才叙旧了半天,突然一个激灵,想起大哥还在一边,顿时一把拉过戏志才,来到刘凡面前,笑道:“大哥,这位是嘉弟的同窗好友戏志才,字仲达。”
接着他又向戏志才介绍道:“戏老弟,这位便是郭某的结拜大哥刘凡。”
戏志才细细打量了刘凡一眼,见后者高大英武、气势非凡,连忙收起疲懒的姿态,拱手作揖道:“戏志才见过兴汉王!”
刘凡自然听过戏志才的大名,没想到他的字竟然和司马懿一模一样,先是一呆,而后抬头细细打量他,见他虽然放诞不羁,但眉宇间透着一股正气,姿容颇为不凡,连忙回礼道:“这里是山野之地,戏兄不必多礼,你我朋友相称便可!”
戏志才连道不敢,可表情和言语哪有半分不敢的意思,执着刘凡的手,一口一个贤弟,叫得无比亲热。
刘凡也颇为喜欢戏志才的这种性格,任由他拉着自己的手走入了书院。
郭嘉在一旁闷闷不乐,他和戏志才同窗多年,虽然情谊颇深,但两人谁都不服谁,都争着当那个兄长,因此才互相称之贤弟,如今戏志才当着他的面叫刘凡为贤弟,无疑是在向他示威,那意思便是说:“你的结拜大哥都喊我为兄长了,你这当小弟的还能反了不成?”
这时,一众少年簇拥着一个手拄拐杖、面貌慈祥的老人走了出来。
郭嘉见了大惊,连忙上前拱手作揖道:“郑老师亲自出来迎接郭嘉,实在折煞嘉了!”
老人见到,哈哈一笑道:“奉孝,你是从颍川书院走出去的弟子,辅佐名闻天下的骠骑大将军扫荡天下,替书院争光,老朽出来迎你再正常不过了。”
他一抬头,看到戏志才正亲热地挽着一人,观这人气度不凡,不由奇道:“这位是?”
郭嘉恭声道:“郑老师,这位是奉孝的结拜大哥刘凡。”
听到郭嘉的话,门前的一众少年齐齐发出一声惊呼。郭嘉的结拜大哥不就是兴汉王刘凡吗?那个跺跺脚大汉朝廷便会发生地震的大人物!突然见到传说中的大人物,自然惊呼不已了。
郑玄挥手让他们退下,望着刘凡,微笑道:“不知老朽该叫你一声骠骑大将军呢,还是兴汉王?”
郭嘉连忙介绍道:“大哥,这位就是嘉弟和你提起过的郑玄老师!”
郑玄可是当代经学大师,一代大儒,是士林界中泰山北斗的存在,据说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是个天下奇才。如此人物,刘凡怎敢怠慢他?
刘凡连忙上前,行了个后辈礼,恭声道:“不敢,晚辈刘凡见过郑老先生!”
郑玄对刘凡的表现颇为满意,暗暗点头,抚须一笑道:“老朽已命人在屋内沏茶,小友里面请!”
刘凡连忙拱手道:“郑老客气了。”说完上前一步,扶着郑玄,两人谈笑着走入一间竹屋。郭嘉和戏志才相视一笑,举步跟上。
四人席地而坐,各抒己见,畅谈大汉未来的出路。
郭嘉满腹经纶,引古论今,畅谈天下大势,指出未来天下必定三分。戏志才也是学富五车,不时地补充郭嘉漏掉的观点,两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刘凡来自后世,观念本就先进,再加上这么多年来的虚心求教和学习,虽然不能字字珠玑,但也每每出奇谈,让其他三人刮目相看。
郑玄望着三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听着他们的高谈阔论,心中大感欣慰,他知识渊博,不时指点他们一番,让刘凡三人受益匪浅。
一番畅谈后,四人很快熟络起来,这时有书童上来奉茶,他们一边品茶,一边听着屋外传来的朗朗读书声,也别有一番韵味。
席间,刘凡朝郭嘉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过来,突然起身,高声道:“奉孝最近明悟出一个道理,想请郑老和戏兄一同参详。”
戏志才撇撇嘴,催促道:“卖什么关子,快说。”由卝纹卝人卝书卝屋卝整卝理
郭嘉轻轻一笑,朗朗道:“今大汉之所以积弱,奉孝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少年之弱!”
见郑玄和戏志才不为所动,既不赞同也不反对,他接着道:“少年若未经历好的教育,就会文不成武不就,落冠之后便无法为国为民出大力,终将碌碌无为一生。若是处在太平之世自当无恙,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国家动荡,武不能抵抗外敌和强盗,文不能制策以安乡里,甚至有可能受他人蛊惑,从而误入歧途,成为乱国的一份子。因此,少年是决定一国强大的关键,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大汉能否重新崛起,成为强盛大国,当取决于未来之少年!”
郑玄和戏志才越听越惊,他们皆是世之大才,未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从未见有人将此大国强盛之道总结得如此精辟,一时间都惊呆在原地。
郭嘉说完这番话后,便重新落座,观察着郑玄和戏志才的表情,心中暗自偷笑。记得他第一次从刘凡那里听到这番言论时,也是这般表情,一般无二。
“好一个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屋外突然传来一声长笑,接着竹门推开,一个老者飘然而至,只见他峨冠博带,长髯及胸,虽已近知天命之年,但目光炯炯,举手投足自是气度沉稳,无不流露出名士风范。
郑玄起身,笑着介绍道:“这是老朽的好友张俭,张元节。”
刘凡心底一惊,张俭可是一代名士,身怀大才,留有望门投止的典故,激励无数后人。他连忙站起,恭敬地抱拳施礼。
几人客套一番后,重新入座。
众人重拾刚刚的话题,对郭嘉提出的少年强国论表现出了无比的兴趣,各抒己见,议论起来,最后皆同意了这个观点。
戏志才虽然认同了少年强国的观点,却不信这样精辟独特的言论会出自这个郭奉孝之口,苦苦追问下,郭嘉终于招架不住,将刘凡给招了出来。
众人大惊,对刘凡更是刮目相看。
又是谈笑一番后,刘凡见时机差不多了,突然起身,冲郑玄一拜,道:“今汉室倾颓,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无数少年温饱尚难,更谈何读那圣贤书?如此,少年强国遥遥无期。兴汉每思及其,便倍感忧伤,苦思之下决定在洛阳创办书院,欲申大义于天下,教懵懂少年识字做人,胸怀抱负,以济天下,复我强盛国家,不教外藩欺负。然兴汉智术短浅,能力有限,闻先生有惊世绝伦之才,经天纬地之智,故登门求贤。望先生怜我赤诚,前往书院担任院长一职,此乃万千少年之幸,天下百姓之福!”
刘凡言辞恳切,话语铿锵有力,令在座众人无不动容。
郑玄更是听得浊目含泪,他虽然对朝廷失望至极,但骨子里终究是热爱这个国家,见刘凡如此为国为民,急忙扶起他,哽声道:“老朽粗鄙之人,承蒙小友看得起我,我便豁出这把老骨头,尽力为国家培养些栋梁之才!”
说着,他拉过张俭,道:“元节兄大才,学识不在老朽之下,老朽举荐他加入书院。”
张俭也被刘凡刚刚那番言语所感动,见老友郑玄都愿意出山了,他自然不会拒绝,抚须笑道:“蒙康成兄抬举,老朽也愿意为洛阳书院尽一分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徐庶
郑玄和张俭都是当世大儒,若有这二人加入书院,书院将名声大作,其他名士必将接踵而来。
刘凡喜出望外,向二人作揖拜谢。
郑玄和张俭连道不敢,起身相扶,三人客气一番后,重新落座。
接下来,刘凡向众人阐述了自己关于洛阳书院的构想,即建一个全国最大的书院,书院教授的知识将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天文、地理、诗词、书画、测量、水利、军工、陆战、水战、骑射、刀剑、谋略、阵法等等,书院宗旨是为大汉各个领域培育源源不断的人才,最终实现少年强国之梦。
郑玄和张俭听得连连点头,抚须称妙,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这等书院若真的建成,必将名垂千古,在历史上留下一页辉煌的篇章。
戏志才眼前一亮,若说之前他是对刘凡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