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在汉末三国-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郑浑这个神匠的加入,刘凡心情大好,现在只等檀树顺利运来,然后开始他的淘金计划。

很快,第一批檀树顺利运到,刘凡亲自到造纸厂监工,他要亲眼看着大汉第一批宣纸的诞生。

为了不让制造宣纸的原料和工艺外泄,在尝试制造宣纸之前,刘凡便派出一队士兵将造纸厂团团围住,外人不许观望,更不许进入。同时他还让这群造纸工立下一份誓约,不得泄露造纸的原料和工艺,为了让他们尽心,刘凡将他们的工钱都提到先前的一倍。这群人本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如今工钱更多了,自然没人愿意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抗令,都全身心投入到宣纸的制造当中。

造纸流程很繁琐,先要将树皮浸泡,分离出其中的纤维,然后洗涤,漂白,筛选出优质液体,浓缩成浆片。形成浆片后,还要通过一道特殊的网,结成湿纸,烘干后形成粗劣的成品纸。

第一次制造出的纸张很粗劣,比先前的蔡伦纸强不了多少,刘凡不满意,让他们再试。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刘凡一直在旁观看,大概看出了点门道,建议他们在形成纸浆后再除一次渣,筛选出更优质的浆片。

这一建议果然有效,出来的纸张比之前白了许多,而且更加光滑。造纸工们被刘凡一点醒,便不再拘泥于先前的工艺,而是各自提出可能改进的方法,不断尝试。

终于,七天之后,在众纸匠的欢呼声中,大汉王朝第一批宣纸新鲜出炉。

刘凡站在仓库门口,望着库中那一堆堆又白又光滑的宣纸,心中激动无比。是他的到来让中国宣纸的诞生提前了几百年,而且最令他头疼的资金问题也将很快解决,他心中的计划终于可以开始实施。

泱泱中华,必将崛起于这个时代!

平静了下心情,刘凡命人装满两布袋宣纸,让赵牛和陈二一人拎一袋,随他入宫面圣。

第三十四章 黑山叛乱

东汉南宫的正殿本是崇德殿,汉灵帝刘宏觉得崇德殿不够气派,便将明光殿改为南宫正殿。

明光殿突出明光二字,殿内金碧辉煌而又不失皇家的恢弘大气。大殿黄金为墙,白玉为柱,红毯铺地直达殿前玉阶。殿内玉柱和金壁上的几条五爪金龙更是威风凛凛,睁着龙眼俯视着这处皇家圣地,使明光殿更添庄严肃穆。

汉灵帝刘宏身穿玄黑镶金龙袍,头戴黄金镶玉帝冠,高坐于龙椅上,文武官员分列大殿左右。其中,武将以当朝大将军何进为首,何进身后依次是左将军皇甫嵩,羽林中郎将何生,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典军校尉曹操,屯骑都尉鲍鸿以及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等将领。

立于左首的则是当朝太尉袁隗,立于袁隗身后的文官有司徒许相,尚书卢植,议郎陈琳,尚书令荀彧等一众文官。

此时大殿内一片寂静,各大臣手执象牙笏,眼观鼻,鼻观心,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样,之所以会出现这现象是有原因的。刚刚邺城兵士来报,黑山校尉杨凤联合黑山军将领于毒、白绕作乱,杀了邺城太守栗成,如今贼军已经占领了常山、中山、上党、赵郡和邺城,势力更是扩展到二十数万之众,贼势之浩大,直追当年的黄巾之乱。

朝廷早已是强弩之末,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些大臣都是鬼精之人,一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便不愿平白折损了自家的势力,而捞不到半点好处,除非汉灵帝能给他们足够的甜头。况且,如今正值大汉朝廷风雨飘摇之际,一旦离开京城,便等于拱手放弃了京中的权力,这些人都不是傻子,自然没人愿当那出头鸟。

当然,并非所有大臣都怀有这样的心思,忠于大汉的臣子也有一些,像太尉袁隗,尚书卢植,尚书令荀彧等,然而这些人虽然也有武将官职在身,但却没有半点兵权,只能动动嘴皮子。

卢植有点看不下去了,出列躬身奏道:“陛下,贼军虽然势大,但各自为战,实不足为虑!只要陛下派一宿将,率领数万精兵,贼军不日可破!”

这个道理在场大臣几乎都知道,但就是没人说出来,如今卢植一说,众大臣便纷纷附和,总算打破了死气沉沉的氛围。

刘宏原本瘫坐在龙椅上,听了卢植的话眼中精光一闪,随即又马上暗了下去,懒洋洋地起身,吃了粒太监剥好递过来的葡萄,润了润嗓门,这才开口道:“爱卿此计甚好,便这么办!”

他说完,双眼微眯着扫了眼众大臣,又瘫坐回龙椅,漫不经心地问道:“不知哪位将军愿意领兵前去平乱?”

以何进为首的众武将皆缄口不言,低垂着脑袋,顿时大殿再次安静了下来。刘宏对此似乎并不在意,淡淡地道:“既然众位将军皆不愿前往,寡人也不勉强。不过黑山军之乱必须镇压,寡人这倒是有个将领,不知众位将军意下如何?”

何进想不出汉灵帝手中除了蹇硕外,还有谁可用。蹇硕为西园军元帅,担负着守卫京师的重任,对汉灵帝也是忠心耿耿,汉灵帝万万不敢派他前去镇压叛乱。

何进硬着头皮上前道:“不知陛下口中的将军是哪一位?我等好替他提前张罗粮草军饷,安排行军事宜!”

“兴汉校尉刘凡!”汉灵帝漫不经心地说道。

何进心头一惊,刘凡这个名字他不是第一次听说,当初何生被暴揍就向他哭诉过,何进并未将其放在眼里,只是向皇帝讨了个圣旨将其打入死牢。怎料,他一个不注意,此人又出来蹦跶,而且还坏了他刺杀刘协的大计。因此,一听到刘凡这个名字,何进的脸色马上阴沉下去。

“陛下三思!”何进整了整思路,出列大声道:“当年张角主导了黄巾之乱,那刘凡本是张角的弟子,他虽然并未参与叛乱,但人言可畏,陛下怎可托此重任于他!”

看到汉灵帝面露不愉,何进连忙说道:“陛下!刘凡虽然救过二皇子殿下,但陛下已经封了他为兴汉校尉,此等天恩足以彰显我大汉有功必赏。但若因此便派此娃子上战场,不仅难以服众,只怕黑山军也会笑我大汉无人……”

刘宏挥手打断了何进的滔滔言辞,摸了摸额头,作出疲惫状,道:“那……依大将军之见,便任由那黑山军荼毒百姓了?”

何进见刘宏做出退让,心中一喜,道:“中军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此二人文武全才,手下又多有良将。陛下许二人分别为左右将军,并允许二人自行招募兵马,有他二人出马,黑山军只不过是土鸡瓦狗,指日可灭!”

左右将军虽然只是虚职,却能开府建衙,再加上可以招兵买马这个诱人的条件,何进抛出的这个甜头可谓颇大。

当然,何进不是傻子,他之所以推荐这二人也有他自己的考虑。袁绍,四世三公出身,门生故吏众多,若是让此人留在京中,必是阻挡他掌握大权的一大阻力。而曹操更不简单,此人城府极深,颇有权谋,手下多有良将,再加上此人收服人心颇有一套,比起袁绍更加可怕。

袁绍听了何进的这个建议,连忙出列,断断续续地说道:“陛……陛下,臣……近日身体颇有不适,只……只怕不能适应远征……”

再看他脸上苍白,说完话后咳嗽不停,仿佛真有大病缠身。

汉灵帝望了他一眼,徐徐道:“既然爱卿身体不适,那么这中军校尉一职也得另寻他人了……”

袁绍一听,顾不得礼节,急声道:“陛下,臣只是偶感风寒罢了,休息两日便可领兵出征,臣愿誓死报效朝廷,替陛下扫清黑山军!”

见刘宏点点头又坐回了龙椅,袁绍这才松了口气,他真怕刘宏夺了他的兵权。

看到刘宏眼神移了过来,曹操连忙出列道:“臣愿意出征冀州,替陛下剿灭黑山军,只是不知大将军的提议可做得了数?”

刘宏摆摆手,拍拍额头道:“寡人不日便将下旨,加封你二人为左右将军,可自行招兵买马,上限……上限便定在三万兵马。寡人累了,你们都退下吧!”

一名太监匆匆从大殿侧门进来,在刘宏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他面色一喜,大声道:“诸位爱卿先别急着离去,兴汉校尉带来了好东西,你们与寡人一同瞧瞧!”

“诺!”何进等大臣停住了脚步,纷纷面露疑惑,不知汉灵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第三十五章 朝堂争锋

一名太监健步走到殿门口,手中拂尘一挥,朝外朗郎道:“宣兴汉校尉刘凡觐见!”

声音遥遥传开,刘凡早在玉阶下候着,听到喊话忙脱去靴子,登上玉阶,仰首走入明光殿。赵牛和陈二一人扛着一个大*麻袋,跟在他身后,模样显得有些怪异。

“微臣参见皇上!”刘凡躬身行了一礼。

“免礼,爱卿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就亮出来让寡人和众位大臣开开眼界。”刘宏从座位上站起,颇为期待地说道。

“诺!”刘凡应了一声,让赵牛和陈二打开麻袋。

刘凡弯腰从中取出一沓宣纸,递给一名太监让他呈给刘宏。

刘宏从中抽出一张,看到这张纸又白又滑,摸在手里如同丝绸,还有淡淡芬香飘出,是他生平未见,神色十分激动。

多久了,刘宏从未如此畅快过。在他当皇帝期间创造出这种纸,连带着他都将被载入史册,被后世之人所称颂。

刘宏急命人取来毛笔,研好墨后,便迫不及待地在纸张上挥笔疾书。

“大汉王朝”四个字一气呵成,字体龙飞凤舞,气势非凡。

“好纸,用此纸书写极为舒畅,日后可推广到全朝。有了此纸,寡人日后不用再抱着那厚厚的竹简批阅了,爱卿你有功!”刘宏兴奋地说着,忍不住又在纸上疾书几笔。

“爱卿,这纸可有名称?”刘宏搁下毛笔后,笑望着刘凡问道。

“陛下,微臣将它命名为汉宣纸,微臣希望这种纸能流传开来,宣我大汉国威!”刘凡郎声回道。

“好一个宣我大汉国威,爱卿带领纸匠创造出如此好纸,寡人要重重赏你!”刘宏坐回龙椅上,兴奋地说道。

一旁的何进铁青着脸,他和刘凡是死仇,看到后者得志他极为不爽。但汉灵帝正在兴头上,连他也不敢拂皇帝的龙须,只是拿眼瞪视着刘凡。

刘凡有所察觉,扫了他一眼。这人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皮肤较黑,铜铃大眼,眉宇间透着一股凌人的威严。

看他面貌和何生有几分相像,又站于大殿首位,这人必是大将军何进无疑。别人怕何进,但刘凡无惧,他早就得罪过何进了,也不差这一回。如今他手里握有数千精兵,不再是任人拿捏的柿子!

“陛下,臣等可否试试这汉宣纸?”袁隗、卢植、荀彧等文官面露惊奇,上前奏请。

“准了!”汉灵帝大方地挥挥衣袖。

袁隗、卢植、荀彧纷纷面露喜色,卷起衣袖,向皇帝告了声罪,各自取了一张汉宣纸当场练手。

顿时,大殿上满是笔墨芳香,这些人都是书法好手,书写在汉宣纸上的字端的是气韵生动,落笔有神,各有千秋。

“恭喜陛下,有此汉宣纸,我大汉国威必将再次名扬海内外!”袁隗等人写罢,个个面露激动,嘴里不吝赞美之词。

一旁的何生看不过眼,出列奏道:“陛下,造纸乃商道。管子曰,士农工商,历来朝廷都将商道排于末位。兴汉校尉乃朝廷官员,一言一举都代表着朝廷威严,他人造纸乃造福大汉,兴汉校尉此举只怕会让人误以为朝廷要重用商人,到时天下之人皆学之,对朝廷百害而无一利!“

没想到看似肥头大耳的何生能说出这番道理,刘凡不免呆了一呆,正要辩解,却有人替他说话了。

“何中郎将此言差矣,造纸确属商道。然创造一纸,则利国利民,乃国之大进步,岂是小小商道二字可以形容!”

这道声音厚重有力,犹如雷声一般直入人心耳,让人为之一振。

刘凡抬头望去,只见他身穿宽大官袍,头戴长冠,身材高大,面目威严,正是那曾经大败过黄巾军的尚书卢植。

何生能有先前那番见解已是不易,此时心中词穷,又见说话之人是那一身正气的卢植,哪敢反驳,不免面红耳赤,讪讪退下。

何进一甩袖袍,出列奏道:“兴汉校尉造纸有功,赏赐自是不能少。不过日后造纸一事,陛下还是另找一商人,如此既不会堕了朝廷的威严,又能让兴汉校尉专心领兵,此为我大汉社稷之福!”

这是要剥夺刘凡造纸的权利。

他暗骂一句老狐狸,立刻上前说道:“陛下,我兴汉军自成立以来,日夜操练,摩拳擦掌,为的就是报效朝廷,捍卫我大汉疆土。然而军中装备和战马迟迟未得供应,军中将士颇有怨言,微臣怕这一支由陛下亲自下旨招募的新军就此垮掉!”

兴汉军的创办可以说是刘宏一手促成的,是他的心血,寄托着他对大汉江山的期望,一听此言,面色大变,喝道:“爱卿此言颇有道理,大司农何在?”

一名颇为年迈的老头颤巍巍出列,此人是现任大司农张驯。

张驯面露苦涩,奏道:“陛下,如今国库空虚,朝廷又新添了西园八军,每支部队都催着老臣要装备,要粮饷,老臣实在是无能为力!”

刘宏一拍案台,冷笑道:“无能为力?那你就不用当这个大司农了!来人……”

刘凡连忙出列,奏道:“陛下,臣有一个办法可以不动用国库一分一毫,又能武装在下的兴汉军,而且每年还可以给国库上交一定的银两。”

“哦?爱卿快说来听听。”刘宏收起怒容,一脸欣喜,从来都是官员向他要钱要粮的,可没听说有人主要主动给国库交钱的。

“托陛下之福,微臣侥幸制造出了汉宣纸,没有人比臣更清楚知道汉宣纸的造法。当此非常时期,微臣希望陛下将汉宣纸的推广事宜全权交给微臣去办。当然,微臣会从民间寻找一可靠商贩签订协议,让其独家负责汉宣纸的制造和售卖。作为条件,之后兴汉军的一切花费全由此商贩提供,并且其卖纸所得的十分之一利润要上交国库。”刘凡侃侃而谈道。

“呵!”何进发出一声冷笑,上前奏道:“陛下圣明,兴汉校尉此举不过是想独揽造纸这一商道,于国于朝廷威严都不符,请陛下三思!”

“诸位爱卿怎么看?”刘宏双目扫向其他人,缓缓说道。

“陛下,微臣以为兴汉校尉此举大为可行。”一人出列朗朗说道。

“孟德兄好算计!”何进怒目瞪向那人,他没想到这个寡言的曹操竟然会主动替刘凡说话。

“孟德,那不就是曹操?”刘凡趁着此机会偷偷打量着这个传说中的奸雄,只见他身长七尺,身板宽阔,眼睛细小,容貌并不出众。

“大将军多虑了,孟德只是就事论事。兴汉校尉此举不仅可以大大缓解国库的紧张,而且能让大司农腾出足够的时间解决孟德和本初兄的粮饷问题。如此,面对黑山贼兵方能一战而胜!”

袁绍一听顿觉有理,也上前奏道:“微臣与典军校尉一个意思。”

刘宏望向其他人,见他们都没异议,便道:“那就这么办!”

何进一脸怒容,拂袖入列,一双虎目不时地瞪向刘凡和曹操。

下朝后,刘宏命人扛走了一袋汉宣纸。刘凡带着剩下的一袋汉宣纸前脚刚迈出大殿,袁隗、卢植、荀彧等文官便冲了上来,将他团团围住。

这一麻袋汉宣纸很快便被这群如狼似虎的大臣给瓜分了,刘凡好不容易寻了个机会从人堆中钻出。

此时,他样子十分狼狈,披头散发,衣裳不整,一只手紧紧抓着裤腰带,眼中惊魂未定,刚刚他的裤衩都差点被那群大臣给扒了,太过凶险!

出了皇宫,刘凡便不顾形象地大笑起来。

赵牛和陈二不解,但又不敢问,刘凡望了二人一眼,大声笑道:“我这是借这群大臣之口,将汉宣纸传扬出去。很快,整个京师的文人都会以拥有汉宣纸为荣,不出数月,整个大汉国土内,汉宣纸都将炙手可热!”

第三十六章 月旦评

不出刘凡所料,短短一个月时间,刘凡和汉宣纸的大名便传遍京城。

每个文人都以能用到汉宣纸为荣,有路人不解,特意问了一个刚买了一沓汉宣纸的士子。这位士子这样解释:“汉宣纸,光听名字就知道高贵大气,用了汉宣纸,不仅书写画画方便了,连上茅房都舒服多了!”

路人听了,立马买了一沓汉宣纸,回家后便跑进茅房试验去,出来后大呼过瘾。

刘凡万万没想到,他的这一发明,让大汉的厕纸业向前迈了一大步。许多富商虽然不爱写字,但也大批大批地购买汉宣纸,放在茅房里当厕纸用。

以前他们都是用竹片当厕纸,那东西冰凉又擦不干净,还搁屁股,自从试了汉宣纸,便再也不想用竹片了,上茅房的频率都提高了许多。

这一天凌晨,刘凡让赵牛带着半枚铜钱,秘密找来了张贵。

“张伯,我想将汉宣纸的制造和贩卖全权交给你负责,你可愿意?”刘凡开门见山问道。

张贵有点不敢相信,如今汉宣纸在京城几乎无人不知,大街小巷天天在谈,刘凡愿意将此大事交给他,无疑是对他极度的信任。

“公子知遇之恩,张贵必效死命!”张贵一脸激动,躬身行了一礼。

刘凡弯腰将他扶起,说道:“能有张伯如此大才,实在是刘凡之幸,希望张伯日后不遗余力地扩张造纸业,暗里的密探也同时往外扩张,争取尽快让暗探遍布全国各州郡。”

“张贵一定不让公子失望!”张贵郑重保证。

刘凡指着赵牛,说道:“赵牛是我的亲信,他日后负责造纸厂的安全,同时也是密探的头子,希望张伯有机会可以指点他一番。”

“见过张伯!”赵牛行了个礼,之前刘凡已经征求过他的意见,他知道刘凡乃是成大事者,成为密探首领他求之不得。

“赵将军有礼了。”张贵连忙回了一礼。

待张贵和赵牛退下后,刘凡又叫来陈二,让他辅助郑浑,负责兵工厂的防卫以及日后武器的运输。

待这些事情都交代下去后,刘凡才松了口气。

如今造纸厂渐入正轨,资金问题暂时得到解决,军工厂的武器制造计划也开始逐渐展开,但手里能用的人才还是太过短缺。高顺在忙着训练他那支八百人的陷阵营,周勇则负责训练剩下的六千骑兵,赵云充当他的副手,都是大忙人。

看来得抓紧人才的搜罗计划了,刘凡暗暗想着。

此时天才初亮,刘凡打算去后院花园透透气,怎料刚走出大门,便和迎面跑来的一个少女撞了个满怀。

刘凡怕她摔倒,伸手一揽,将少女拦腰扶住,定睛一看才发现她是赵云的妹妹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