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白马天下-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会亲自率领四十万大军前来,又有水师从旁协助,即使没有灰衣卫做内应,江夏也肯定坚持不了多久!”

    “四十万大军?”刘琦大惊失色,江夏城内还不到八万守军,怎么挡得住四十万人的攻击?他笼在袖中的双手紧紧握了起来,更加相信不战而降才是最佳做法。

    诸葛亮并未就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转而问起了黄承彦和蔡瑁的近况。

    刘琦精神恍惚,只是随口敷衍几句。

    诸葛亮暗自一笑,他知道刘琦性格软弱,因此特意恫吓几句,说不定将来能起到一些作用。

    片刻之后,马车来到城西,停在了刘琦居住的宅院门口。

    刘琦下车后就喊来一名亲信,低声吩咐了几句,后者迅速快步离去。

    诸葛亮故作不见,他根本不担心刘琦会玩什么花样。

    刘琦让护卫头领去安置一下诸葛亮那些随从,自己则陪着诸葛亮进了内院,安排了两名侍女带着诸葛亮去洗漱。

    诸葛亮离去后,刘琦喊来一名护卫,低声吩咐道:“你立刻去见黄将军,就说稍后本公子和诸葛孔明一起去拜会他。”

    护卫离去后,刘琦长叹一声,喝令侍女赶紧去准备茶水和点心送到书房内。

    刘琦在书房坐下不久,门外的护卫就低声禀报,“公子,玄德公到了。”

    刘琦立即走到门外,躬身迎接大步而来的刘备。

    短短十几天时间,刘备似乎一下子老了十几岁,眉宇间满是愁苦之色。

    二人进了书房,落座后刘备问道:“不知贤侄让老夫前来所为何事?”

    刘琦低声道:“玄德公可听说过诸葛孔明?”

    刘备皱眉想了想,缓缓摇了摇头,问道:“可是琅琊诸葛氏的子弟?”

    刘备现在根本就没有和徐庶见面的机会,也就无从谈起‘徐庶走马荐诸葛’,哪会知道一个十六七岁少年的名头。

    刘琦点点头道:“不错,孔明正是琅琊诸葛氏的嫡系子弟,而且说起来还是小侄的表弟!”

    刘备吃了一惊,急忙询问原委。

    刘琦把情况说了一下,对诸葛亮的才能赞不绝口。

    “贤侄为何忽然提起此人?”刘备大惑不解,刚才张飞并未回来,因此他并不知道诸葛亮入城的事情。

    刘琦苦笑道:“昔日家父不愿重用孔明和其叔父,于是他们离开了荆州,没想到孔明竟然投靠了公孙子民,现在他作为使者途经江夏,刚才直言相告说公孙子民不日就会率领四十万大军前来,他准备劝说家父不战而降。不知叔父对此有何见解?”

    刘备心头一动,那诸葛亮既然被公孙续任命为使者,显然很受信任,回头不妨向此人打探一下口风,看看公孙续对自己到底有何看法。他略一思索,小声道:“不怕贤侄笑话,老夫和公孙续交手数次无一胜绩,已经没了战胜他的信心!如今公孙续手握四十万大军,长安马腾和洛阳张济加起来又有六七万人,马腾和张济随时都能挥师南下,老夫对守住江夏并无多少把握!若是诸葛亮能劝说景升兄化干戈为玉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刘琦叹道:“小侄对家父还算了解,知道他必定会先打打看,胜了固然是好,若是败了,才会考虑和谈的事情。”

    刘备暗自冷笑,说白了刘表就是首鼠两端,吃硬不吃软,也不好好想想,若是战败后再投降,又岂能得到公孙续的优待?

    这时门外的护卫低声禀报,“公子,诸葛公子来了。”

    刘琦喝道:“孔明,快请进来!”

    诸葛亮整了整衣襟,缓步走进书房。

    刘琦介绍道:“孔明,这位就是玄德公。”

    诸葛亮立即拱手笑道道:“久仰!末学后进诸葛亮,拜见玄德公。”

    “不敢!”刘备急忙还礼,心里顿时大定,诸葛亮对自己如此礼遇,岂不间接表明了公孙续的态度?

第八百三十四章 诸葛亮巧言说蔡瑁() 
    江夏城北,蔡瑁府邸,后院书房。

    蔡瑁穿着一身黑色的常服,头戴黑色方巾,正在翻看手下人重新统计出来的军队名册。他来到江夏已经三天了,除了督促加固城防之外,并未插手其他的事情,一直忙着查清楚江夏现在到底有多少军队——现在江夏城内既有黄祖所部,又有刘备的徐州军残部,还有蔡瑁带过来的三万多援军,显得十分混乱,他准备彻查人数之后再插手军务。

    啪!蔡瑁用力把一本花名册砸在书桌上,脸色愤怒无比,他早就猜到黄祖会‘吃空饷’,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过分——三年前和孙坚作战时阵亡的数百人都还在花名册上!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若是把那些‘死而复生’的人全部加起来,大概有五六千人之多。而黄祖麾下总共才五万多人,也就是说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不存在的’,简直是骇人听闻!

    “老爷可是有事?”门外的管家听到响声吓了一跳,急忙低声询问。

    “无事!”蔡瑁低喝一声,摸着胡须平复了一下心情,无奈地长叹一声。如今公孙续随时都会大军压境,绝对不能窝里斗,再则自己想要彻底掌控江夏的军权,也必须有黄祖的鼎力配合才行,此事只能放弃追究了。不过若是什么都不做也不合适,正好借此机会敲打一下黄祖,以免那厮太过嚣张跋扈。

    他想到这里,对着门外喝道:“来人!”

    管家推开门,低声问道:“老爷有何吩咐?”

    “拿我的帖子请黄归宁过府一叙!”

    管家答应一声,正准备转身离去,一名亲信护卫快步从外面进来,站在廊下小声禀报,“老爷,片刻之前,诸葛孔明带着随从进了城,随后就被大公子接走了。”

    蔡瑁脸色一变,怒道:“那竖子真是目无长辈,入城后竟然不来拜访老夫!”

    管家劝道:“老爷息怒,想必孔明并不知道老爷在江夏,否则肯定会来拜见。”

    蔡瑁冷哼一声,脸上怒色稍蓟,他知道诸葛亮在荆州的时候刘琦时常前去拜访,因此早就对诸葛亮不满——他们一直致力于让刘表立刘琮为继承人,把刘琦视为眼中钉,自然也很厌恨和刘琦交往的人。不过现在刘表的基业有极大可能保不住了,刘琮是否成为继承人已经无关紧要,蔡瑁的恼怒确实是因为诸葛亮竟然不先来拜见自己,觉得对方看不起自己。

    管家低声问道:“老爷,是否还要去请黄将军过来?”

    蔡瑁摇了摇头,他相信诸葛亮稍后肯定会来拜访自己,黄祖在场肯定有所不便。他挥挥手让管家退下,低头沉思起来。

    与此同时,刘琦的马车停在了蔡府门前的街道上。

    诸葛亮下了马车,整理了一下衣冠,带着随从向大门走去。他之前确实不知道蔡瑁来了江夏,从刘琦口中得知此事之后,立即带上礼品前来拜见。

    一名随从快步上前,对门口的护卫说道:“烦请通报一声,琅琊诸葛亮前来拜见。”

    管家从门房里出来,躬身笑道:“老爷已经交代过来,诸葛公子请随小人进去。”

    “有劳了!”诸葛亮道了声谢,把礼单交给管家,跟着对方向内院走去。

    到了书房门口,管家正要禀报,房门从里打开,蔡瑁神色淡然看着诸葛亮。

    “小子拜见姨丈!姨丈近来可安好?”诸葛亮上前两步,恭敬地行礼问好。

    蔡瑁上前扶起诸葛亮,呵呵笑道:“老夫一切安好!刚刚才听说你入城了,正准备派人去请,没想到你自己来了。”

    诸葛亮神色惭愧道:“小侄之前并不知道姨丈就在江夏,从刘琦公子那得知此事,就赶紧前来拜见,还请姨丈见谅。”

    “无妨,小事而已,快进来说话。蔡忠,上茶!”

    “多谢姨丈。”

    二人各自落座,蔡瑁打量了一下诸葛亮,微笑道:“许久不见,孔明长高了很多,也强壮多了,看来要不了多久就能喝你们的喜酒了。”

    诸葛亮笑道:“到时候小侄定会恭候姨丈大驾光临。”

    这时管家敲门进来,奉上茶水后退了出去。

    蔡瑁伸手延请:“请喝茶!”

    “多谢姨丈!”诸葛亮道了声谢,端起茶杯才发现竟然不是煮茶而是冲泡的清茶,不禁微微一笑。

    蔡瑁喝了一口茶水,感慨道:“虽然和公孙子民是敌对关系,但是他做的某些事情确实值得称道,比如这清茶冲泡,入口后先苦后甘,茶香满口,确实比加了各种调料和香料的煮茶好喝多了。”

    诸葛亮点了点头,沉声道:“我家主公得鬼神眷顾,自然能人所不能!”

    蔡瑁皱了皱眉,问道:“孔明不是从不信鬼神之说吗?”

    诸葛亮叹道:“之前确实不信,不过和主公接触之后却不得不信!若是没有鬼神眷顾,岂能短短两年时间就以一隅之地横扫天下?除此之外,还有诸多无法解释的东西,清茶、海水晒盐、高炉炼钢、连弩等等,无不是闻所未闻!更何况……”他忽然身体微微前倾,声音也变得很小,“前几日小侄和主公饮酒,主公喝醉之后嘀咕了几句当初遇到鬼神的情景,小侄听得出了一身冷汗啊!”

    蔡瑁心头一震,他最是崇拜鬼神之说,当初听到公孙续被鬼神眷顾的传言就半信半疑,还特意派人千里迢迢去幽州打听过,得到的消息也都和传言大相径庭。现在听了诸葛亮这几句‘悄悄话’,对这个传言更是相信了大半,若非如此,怎么解释公孙续如此迅速强劲的崛起?

    诸葛亮看着蔡瑁眼中的惊慌,心里不禁有些好笑,刚才那几句完全就是‘鬼话’,没想到对方竟然相信了。不过转眼一想也很正常,蔡瑁素来笃信鬼神,家中还供奉着鬼神的牌位,据说遇到大事就会扶乩请神,然后才去做决断,相信自己的‘鬼话’并不意外。而且对方特意用公孙续‘发明’的清茶招待自己,显然是为了示好,自己那几句鬼话就显得更加有分量。

    蔡瑁借助饮茶的时机,悄悄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不敢再纠缠这个话题,轻声问道:“孔明此来荆州,可是为了劝说我家主公放弃抵抗?”

    诸葛亮点点头道:“姨丈猜得没错。本来我家主公并未想过派遣使者到荆州,准备数日后就率领四十万大军直接杀奔荆州。后来小侄劝说主公以百姓为重,而且主动请缨来劝说刘荆州,他才勉强答应。不瞒姨丈,此时四十万幽州大军可能已经启程了,想必几天后就会抵达江夏!”

    蔡瑁大惊失色,他刚刚才统计过江夏城中的军队数量,几支人马加起来也才七八万人,如何抵挡的住公孙续的四十万敌军?他忽然十分后悔,反正刘表也没有抵抗到底的决心,当时就不该答应刘表来江夏趟这趟浑水!

    诸葛亮把蔡瑁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微笑着问道:“我家主公曾经评价过姨丈,不知姨丈可有兴趣听听?”

    蔡瑁深吸口气,沉声道:“愿闻其详!”

    诸葛亮淡淡道:“主公曾说‘蔡德珪精通水战,可为一方水师统帅’!”

    蔡瑁闻听亦喜亦忧,公孙续对水师十分重视,说自己可为一方水师统帅,可见还是很认同自己的能力,即使战败也应该不会被秋后算账。只是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评价,可见公孙续仅仅只是看重自己的‘水战能力’,对其他方面并不满意。

    诸葛亮接着道:“我家主公多次说过,只待天下彻底平定,就会大量制造海船,出海去探索未知的陆地,将来的水师必定大有可为啊!而且主公用人历来只看能力,其他的都是小节,他常常把‘不拘一格降人才’这话挂在嘴边。”

    蔡瑁沉声道:“难怪公孙子民能迅速横扫天下,这份胸襟确实令人佩服!孔明啊,我家主公的脾性你也知道,想要劝说他不战而降是不可能的,只怕你要白跑一趟了!”

    诸葛亮淡然道:“小侄是为了荆州百姓着想才跑这一趟,若是刘荆州不听良言,小侄也不会强求!只不过等到我家主公大军压境之时,就没小侄这么好说话了!明人面前不说暗话,姨丈认为荆州守得住吗?等到主公大军到来,江夏会首当其冲,姨丈手头兵力不足,想守住城池只怕很难!小侄很担心姨丈事后被人推出去做替罪羊!”

    蔡瑁心头一颤,背心冷汗直冒,诸葛亮这话算是说到他心里去了,按照刘表的脾性,一旦战败十有八九会把自己推出去向公孙续请罪,到那时别说什么水师统帅了,能保住性命就很不错了!

    诸葛亮暗自一笑,看来把蔡瑁吓得够呛,等到大军到来之时,即使对方不开城投降,也必定没有多少斗志。

    蔡瑁端起茶杯灌了一大口茶水,沉声道:“孔明一路劳顿,且请下去洗浴一下,老夫稍后设宴为你洗尘接风。蔡忠,带孔明去洗浴!”

    诸葛亮微微一笑,起身行礼后退了出去。

第八百三十五章 孔明行险谋江夏(上)() 
    夜已深,蔡瑁府上的东厢房内,诸葛亮正在和扮作随从的侯炳低声说话。

    “某观蔡德珪和刘琦都无斗志,而且城中人心各异,主公大军到来之后,应该很快就能攻下江夏!唯一值得担心的就是黄归宁,此人掌握着江夏的大半兵力,而且对刘荆州忠心耿耿,有些不好对付!”

    侯炳低声道:“诸葛公子,等到你离开江夏的时候,小人想带几个人偷偷回来潜藏在城中,等到大军攻城的时候找机会刺杀黄归宁!”

    诸葛亮愕然道:“黄归宁武艺不俗,身边又有重重护卫,哪有那么容易刺杀?”

    侯炳冷笑道:“公子有所不知,那个叫莫凡的护卫就是精通刺杀的高手,由他出马的话,最少有六七成把握刺杀黄祖!即便不成,也能在城中制造一场混乱,给主公创造攻城的绝佳机会!”

    诸葛亮摸了摸光滑的下巴,皱着眉头思索起来。

    侯炳悄悄翻了个白眼,在他看来刺杀黄祖有百利而无一害,实在不明白诸葛亮为何还要思索半天。只是临行前公孙续明确吩咐过,凡事必须听从诸葛亮的指挥,否则严惩不贷,因此即使心里不满也不敢表现出来。

    诸葛亮忽然从行囊中取出一张地图,摊开放在桌子上。

    侯炳有些好奇,凑过去弯腰观看。当他看到诸葛亮把手指放在弋阳西面的时候,顿时心头一跳——诸葛亮离开寿春的时候,公孙续派出五千骑兵护送,不过为了赶时间,也为了避免刺激到荆州军,到达弋阳的时候诸葛亮改为乘船,那五千骑兵暂时驻扎在弋阳以南三四十里的一个废弃镇子里,反正他们都带着好几天的干粮,不会有饥饿之虞。现在诸葛亮似乎想动用那五千骑兵,莫非……

    诸葛亮手指从弋阳划到江夏,低声问道:“侯统领,那五千骑兵多久能到江夏?”

    侯炳咽了口唾沫,低声道:“大概三四个时辰!不知公子想做什么?”

    诸葛亮沉声道:“某刚才听了你那番话,忽然认为不必等到大军到来,就有极大可能用那五千骑兵夺取江夏!”

    侯炳即使心里已有预料,听了这话依旧瞠目结舌,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颤声问道:“就算能成功刺杀黄祖,江夏城中还有七八万敌军,那五千骑兵没有攻城器械,又怎么进城?”

    诸葛亮淡淡道:“某自有主张,此事成功的可能性有七成左右,不过前提是一定要成功刺杀黄祖!你确定那个莫凡能做到?”

    诸葛亮现在初出茅庐,总想着找机会立下一份大功劳来证明自己,同时报答公孙续的信任和器重。此时的他年轻气盛,和‘一身唯谨慎’根本就不沾边,再则自持还有别的助力,因此才想用那五千骑兵冒险夺取江夏。

    侯炳本来对莫凡信心十足,这时见诸葛亮如此郑重其事,忽然感到压力极大,犹豫了一下才沉声答道:“最少有六成把握!”

    “太少!”诸葛亮摇了摇头,此事本来就是在弄险,六成把握实在不足以让他下决心。

    侯炳咬了咬牙,沉声道:“小的会好好劝说一下莫凡,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去做这件事!如此一来,当有八成胜算!”

    诸葛亮明白侯炳的意思,这是要把莫凡当做死士来用,当下轻声问道:“莫凡可有家人?”

    “有个寡母和一个七八岁的小妹。”

    诸葛亮肃然道:“告诉莫凡,若是他回不来,某会照顾他的寡母和妹妹一辈子!等到他的妹妹长大了,某还会帮她招一个赘婿来延续莫家的血脉!”

    “多谢公子!”侯炳闻听十分欣喜,诸葛亮可是主公面前的红人,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莫凡一旦得知此事,必定会豁出性命去刺杀黄祖。

    诸葛亮提笔写了一封信,末尾并未署名,封好后递给侯炳,低声吩咐了几句。

    侯炳惊讶地瞪大双眼,躬身退出去的时候脸色十分兴奋。

    诸葛亮收起地图,闭目沉思了许久,才熄灯上床休息。

    次日一早,诸葛亮就向蔡瑁告辞。

    蔡瑁惊讶地问道:“贤侄为何如此匆忙?”

    诸葛亮黯然道:“昔日途经南阳的时候,家叔忽染重病,不得不驻留南阳,之后小侄只见过他两面,心里十分挂念,因此想借此机会先去南阳一趟,然后再去荆州拜会景升公。”

    蔡瑁点头赞道:“孔明果然是个孝子!既然如此,老夫就不挽留你了。可要老夫派人护送?”

    诸葛亮摇摇头道:“多谢姨丈的好意,不过小侄有护卫和随从,此去南阳道路又很平坦,就不劳烦姨丈了。”

    蔡瑁也不强求,取出一块令牌递了过去,“持此令牌,一路当无人敢阻拦你!”

    诸葛亮大喜,急忙躬身道谢,双手接过令牌收在怀中。

    蔡瑁让管家准备了一份重礼,托诸葛亮带去给诸葛玄,又把诸葛亮送到大门外,目送对方上了马车,这才转身回府。

    诸葛亮借口想看看城中的风景,让车夫从城西绕一圈,再去城东刘琦的住所。

    车夫知道自家公子和诸葛亮是好友,哪敢拒绝对方的提议,老老实实按照吩咐绕向城西。

    江夏的荆州军原本就驻扎在城西,后来刘备的徐州军残部和蔡瑁的三万人也都驻扎于此地,因此军营一下子扩大了近乎一倍。

    马车从军营附近的街道缓缓驶过,由于车上有刘琦的标记,巡逻的士卒纷纷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