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白马天下-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义哪里知道袁术的用意,只是满口称赞,只盼望着袁术赶紧让自己离开。

    袁术见陈义神色茫然,笑骂道:“汝真是不学无术啊,以后要多读点书,免得被人笑话。”

    陈义唯唯诺诺,心里嗤之以鼻。

    袁术笑容一敛,肃然道:“老夫看陈将军也没几个得力手下,为了确保这次的事情不出纰漏,老夫会派几个人帮着陈将军做事,将军只管放心驱使他们就是。”

    陈义心头十分恼怒,不过还是捏着鼻子答应下来,反正只有大半天的时间,区区几个人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袁术拍了拍掌,换来四名亲信家将,吩咐他们协助陈义尽心做事,随后就挥手让他们退下。

    陈义带着那四人出了二堂大门,他的亲信偏将走上前来,随便找了个借口闲扯了几句。

    陈义已经决定最后再为袁术效劳一次,当下不着痕迹的表明了自己的意思,让那偏将赶紧征召民夫,按照袁术的吩咐去搭建登天台,他自己则召集县衙的小吏们,商讨委任‘三公九卿’的事情。

    袁术独自一人在二堂静坐了很久,摸了摸怀中装着传国玉玺的盒子,起身向后院走去。

    袁夫人早已等候多时了,看到袁术进来,立即拉着他进了屋子,小声询问为何要把袁耀关起来。

    袁术示意夫人把门关上,从怀中拿出那个盒子,小心地打开后,指着传国玉玺低声道:“夫人,老夫当时被刘备和曹cao那两个狗贼蛊惑,间接导致公孙瓒战死,公孙续绝对不会放过咱们全家!如今咱们已经走投无路,与其默默无闻去死,不如在临死前肆意妄为一次!”

    袁夫人震惊万分,终于明白袁术要做什么,当即跪伏于地,泣道:“我袁氏一门四世三公,历代都是大汉朝的忠臣,若是夫君悍然称帝,势必会被天下人唾弃,连带着袁氏一族也会名声扫地,将来到了九泉之下如何面对列祖列宗?请夫君放弃这个打算,万万不可肆意妄为啊!”

    袁术双手扶起夫人,冷笑道:“老夫在耀儿和陈义面前还有所遮掩,在你面前不妨实话实说,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也当遗臭万年!老夫死后,袁氏家族的名声又与我何干?嘿嘿……恢复袁氏家族的名声应该是袁本初那厮的事情,但愿他能做到!”

    袁夫人泪如雨下,再次苦苦劝阻。

    袁术只是冷笑,听得烦了索性拂袖而去,命令家将们看好后院,禁止任何人出入。

    次日凌晨时分,在近万名青壮的努力下,一座长九丈,宽五丈,高三丈三的‘登天台’出现在了庐江县衙门外的大街上。这登天台是用黄土堆积而成,南面也就是正面有九个台阶,四面用圆木和木板固定,上面覆盖着金色和红色的布匹,看上去倒也像模像样。

    这些青壮并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东西,他们被勒令就地等候,忙碌了大半夜,人人都萎靡不振,却不敢擅自离去。

    陈义也一夜没睡,终于把‘三公九卿’和‘大将军们’找齐了,看到登天台已经完工,急忙让人去挨家挨户通传百姓,让他们立即前来县衙门口观礼。

    一个多时辰后,天色已经亮了起来,全城七万多人都已聚集在县衙门口,看着高大的登天台窃窃私语不休。有人猜是袁将军准备任命新的大将,这是一座拜将台;有人说袁将军要向上天祈祷,这是一座祭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陈义见一切都准备妥当,吩咐副将看好场面,自己带了几个亲信去面见袁术。

    袁术早已换上了龙袍和冠冕,正在焦急地等待,得知陈义求见,立即命令进来说话。

    袁夫人和袁耀等人也换上了相应的服饰,个个都面如死灰。

    陈义走进屋内,看到袁术打扮楞了一下,伏地叩头道:“启禀陛下,登天台已经准备妥当,观礼的百官和百姓也都到齐,恭请陛下移驾。”反正袁术已经疯了,陪他玩玩又有何妨。

    袁术大笑道:“陈将军做事果然妥当!平身吧!可惜啊,不能任命你为骠骑大将军,真是让朕有些遗憾啊!”

    “多谢陛下!”陈义道谢起身,陪笑道:“启禀陛下,朝廷众臣也已恭候陛下多时,请陛下移驾吧。”

    袁术神色威严的点了点头,右手握着剑柄,左手抓着袁夫人的手臂,淡淡道:“皇后,随朕去见证这一生的荣光吧!”

    袁夫人木然站起身来,脚步踉跄跟着袁术向外走。

    袁耀捧着一个金盘子,上面摆放着传国玉玺,哭丧着脸紧随其后。

    其他的侍妾们走在最后,若非惧怕袁术,只怕当场就有人嚎啕大哭起来——昨夜有几名侍妾拒绝被‘册封为妃’,结果被袁术亲手斩杀。

    院子里,那些‘三公九卿’和‘大将军们’见到袁术出来,赶紧按照陈义之前的吩咐,三跪九叩行大礼。

    袁术十分喜悦,大笑道:“诸位爱卿平身,随朕去见见百姓们!”

    “多谢陛下!”

    袁术拉着夫人,缓步向外走去,‘皇太子’和‘文武大臣’纷纷跟了上去。

    陈义无奈地翻个白眼,最后跟了出去。

    门口的百姓们看到袁术穿着天子袍服出来,终于明白袁术要做什么,顿时一片哗然。若非周围的淮南军士卒杀气腾腾的盯着他们,只怕人群会一哄而散。

    袁术并不理会百姓们,他抬头看了看天色,拉着皇后顺着台阶缓缓走上登天台。

    袁耀和那些侍妾们在护卫们的押送下,脚步踉跄跟着上了高台,纷纷跪在地上抽泣不已。

    袁术走到高台中央站定,轻轻挥了挥手。

    一个青衣道士越众而出,捧着一个卷轴上了高台,向袁术三跪九叩。

    袁术微笑道:“爱卿平身!向天下百姓宣读一下朕的登基诏书!”

    全场鸦雀无声,几乎人人都用看疯子的目光看着袁术。

    那青衣道士答应一声,打开卷轴大声诵读,无外乎就是汉室无道,袁公路将军得承天命,当代汉而立云云。

    袁术也懒得走什么三辞三请的过场,直接拿起袁耀手中的传国玉玺,高高举在手中,宣布‘陈’朝就此成立,改元仲氏,袁耀为皇太子。

    随后那青衣道士又宣读了‘三公九卿’和‘大将军们’的人选,顿时满场哗然——百姓们发现那些‘朝廷高官’很多都是他们认识的,其中有的昨天还是一介白丁或者一名小卒,今天竟然一跃成为‘朝廷重臣’,实在是太荒谬了。

    袁术对百姓们的骚动视而不见,逐一接见‘朝臣’,不但温言抚慰,而且还厚加赏赐——只是从寿春逃走的时候并未带多少金银细软,那些赏赐只好暂且记下了。

    在庐江百姓们看猴戏一般的目光中,这场‘登基’闹剧持续了三个时辰才结束。

    随后袁术命令打开府库,向百姓发放钱粮,并且‘大赦天下’,总算是换来了些许欢呼声。

    ‘登基典礼’结束后不到半个时辰,袁术就在皇宫(县衙)内亲手斩杀了妻妾和‘皇太子’袁耀,随后怀抱传国玉玺,浑身浇上桐油,在疯狂的大笑声中引火自fen,他的亲信家将们也都纷纷自刎而死。

    ‘陈朝’只存在了小半天就彻底灭亡,堪称史上第一短命王朝。

    值得一提的是陈义及时从大火中抢出了传国玉玺,不过由于袁术握得太紧,他不得不斩断了袁术的手腕,,这位‘新朝皇帝’落了个死无全尸的下场。

第八百章 陈义敬献传国玺() 
    阎象叹了口气,颓然跌坐在坐席上。

    陈义跪伏在阎象面前,额头上冷汗直冒,当时自己可以阻止袁术玩那一场闹剧的,结果不但没有阻止,反而推波助澜,若是阎象怪罪下来如何是好?

    过了足足一炷香的时间,阎象才低声道:“时也,命也!只是袁将军就此绝嗣,吾等于心何安啊?”

    陈义小声道:“长史,袁潞公子并未跟随主公……并未跟随袁将军前往庐江!”

    “什么?”阎象又惊又喜,起身一把抓着陈义的肩膀,急声问道:“此言当真?”

    “千真万确!末将岂敢欺骗长史?”

    “好!好啊!”阎象扶起陈义,低声问道:“袁将军或者其他人可曾提起袁潞公子?”

    陈义想了想,摇摇头道:“未曾!”

    阎象心头大定,立即猜到袁术在离开寿春的时候就安排了袁潞的去处,他忽而想起一事,凑到陈义耳边问道:“那件至宝何在?”

    陈义回头望了望门外,小心翼翼的从怀中亮出一个盒子给阎象看了看,却没有给对方的意思。

    阎象楞了一下,迅速明白了陈义的想法,冷冷问道:“你想亲自把此物献给大将军?”

    陈义低下头,轻声道:“家兄曾经得罪过大将军,末将想借此机会向大将军赔罪,以免……”

    阎象脸色缓和下来,陈兰当初是因为追击公孙续才战死的,陈义的做法倒也无可厚非,而且传国玉玺可是个烫手山芋,也没必要和陈义争抢这个机会。现在的问题是要不要暗中派人去寻找袁潞?还有,是否借此机会向公孙续禀明袁潞的事情?他来回踱了几步,决定先带着陈义去见公孙续,观其动态再做打算。

    由于过段时日就要挥师西进荆州,公孙续并未把八公山的大军全部调到寿春,只是抽调了三万人马,加上之前带来的近万人,驻扎在城外简易的军营内。

    公孙续今天准备甄别战俘,从中挑选合格者加入军中,不合格者则直接遣散或者弄去屯田。为了安抚百姓,他特意准许百姓们就近观看,还命令城门卒提前一个时辰打开城门,因此一大早就有大批百姓出了城,在军营外指定的地方观看。这其中八成以上都是俘虏们的家眷,他们起先还有些担忧,不过当他们发现幽州军确实遵循昨天公孙续的宣告,并未对俘虏做出任何伤害的时候,顿时心头大定,安安稳稳的一边闲聊一边观看。

    主持甄别俘虏的是单猛,公孙续独自一人在大帐中翻看淮南寿春周边各县的户籍名册,这些都是连夜紧急送过来的。他越看心情越差,袁术掌控淮南只有不多两年,然而却让淮南的人口锐减了四成以上——这还是寿春周边的情况,偏远一些的地方情况肯定更加严重。他烦躁的扔掉手上的册子,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准备去外面走走。

    “启禀主公,阎刺史求见!”

    公孙续只好回身坐下,对着账外吩咐一声:“请他进来。”

    门帘一掀,阎象走了进来,向公孙续躬身行礼:“属下参见大将军!”

    公孙续挥挥手:“阎刺史免礼!所为何来?”

    阎象低声道:“启禀大将军,庐江守将陈义带来了袁将军的消息,此外还有重宝献上。”

    公孙续心头一跳,重宝?必定是传国玉玺了!他立即喝道:“让陈义进来!”

    陈义躬身而入,从怀中取出那个盒子,上前两步跪在地上,小声道:“末将陈义,特来向大将军献上天下第一至宝,请大将军笑纳!”

    阎象脸色一变,这传国玉玺只能献给天子,陈义此言实属大逆不道啊!不过他并不反对陈义此言,心里反而有一丝期待,悄悄看了一眼公孙续。

    公孙续淡淡道:“陈将军,先说说袁公路的情况吧。”

    “喏!”陈义见公孙续并不责怪,心里大喜过望,急忙把袁术抵达庐江之后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阎象听了悔恨不已,若是自己那封信能早到一个时辰,袁术很可能就不会杀掉妻儿了。

    公孙续轻叹一声:“袁公路已经走火入魔了,谁都救不了他!只是杀掉妻儿就太过分了,本将军从未想过株连其家眷!陈将军,盒子里面可是传国玉玺?”

    陈义恭敬道:“回大将军的话,正是传国玉玺!”

    公孙续招招手:“起来,把盒子拿过来。”

    陈义答应一声,躬身走上前来,把盒子放在公孙续面前的案几上。

    公孙续按捺住激动的心情,缓缓打开了盒子。

    阎象犹豫了一下,还是伸长了脖子,想看看这神秘的传国重宝到底是什么模样。

    陈义早就悄悄把玩过传国玉玺,已经没了好奇心,躬身站在一边。

    公孙续静静地看着传国玉玺,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小心翼翼地拿起玉玺,轻轻抚摸了一下那个黄金补上的一角——王莽篡位的时候,其弟王舜去向太后索要传国玉玺,太后大怒,拿起玉玺砸向王舜,结果掉到地上崩掉了一个角。后来王莽找来能工巧匠,用黄金精心修补了一下。

    阎象咽了口唾沫,悄悄打量了一下玉玺,心里不禁涌起了一股敬畏。

    公孙续翻转玉玺,仔细打量了一下底部的那八个小篆,微笑着摇了摇头。

    阎象见公孙续摇头,不禁吃了一惊,急忙问道:“大将军,可是有什么不妥?”

    陈义心头一颤,壮着胆子抬头看着公孙续,若是对方说传国玉玺是假的,自己岂不是脱不了关系?当他看清公孙续相貌的时候,顿时大吃一惊,这位名震天下的骠骑大将军竟然如此年轻!

    公孙续沉声道:“并无不妥之处,只是本将军想起这传国重宝历经的风风雨雨,心里有所感慨罢了!”

    阎象和陈义同时舒了口气,只要玉玺没出问题就好。

    公孙续打开印泥盒子,给玉玺蘸上印泥,在一张纸上轻轻按了一下,那八个小篆字顿时跃然纸上。不知为何,他的脑海中忽然涌现出大秦雄师战无不胜的情景,急忙用力晃了晃脑袋。

    阎象和陈义只看了一眼那八个字,就敬畏的低下头去,在他们看来那几个字就是皇权的象征,多看一眼都是一种冒犯。

    公孙续从袖中取出一块丝巾,仔细把玉玺上残留的印泥擦干净,重新放回了盒子里。

    阎象心里忽然有些紧张,公孙续会怎么处置传国玉玺呢?自己留着,还是送去幽州交给天子?

    陈义心里既紧张又有些期盼,献上传国玉玺绝对是盖世大功,堂兄的事情应该不会牵连到自己,就看公孙续是否会给自己一些够分量的赏赐。

    “来人!”公孙续盖上盒盖,对着大帐外面喝了一声。

    一名亲信护卫应声而入,躬身问道:“主公有何吩咐?”

    “把这个盒子用火漆封好,送去徐州交给夫人,让她派遣可靠的人送回幽州,务必交到太尉杨彪的手上。”

    护卫答应一声,上前拿起盒子转身而去。

    阎象大惊,急忙道:“大将军,会不会太草率了?”

    公孙续淡淡道:“阎刺史不必担心,本将军的亲信护卫绝对可靠。”

    阎象皱了皱眉,既然公孙续信心十足,他就没必要再劝。再则他也看出来了,公孙续对传国玉玺似乎并不看重,莫非对方真的没有取而代之之意?不对,公孙续若真是忠臣,就该把另外一件天下至宝冀州鼎敬献给天子,而不是留在蓟县——当初公孙续班师回幽州的时候,把冀州鼎送去了蓟县,供奉在阵亡将士的纪念石碑前面,美其名曰让冀州鼎抚慰英灵,同时接受人们的香火祭拜。据闻去蓟县祭拜冀州鼎的人络绎不绝,纪念石碑前长年累月都香火鼎盛。

    陈义大为失望,公孙续既然没有留下传国玉玺,自己得到的赏赐恐怕就会减轻很多。

    公孙续轻声喝道:“陈义将军!”

    “末将在!”陈义迅速伏在地上,心跳急剧加快。

    公孙续厉声道:“袁公路僭越为帝,你不但不劝解,反而推波助澜,该当何罪?”

    陈义惊骇不已,急忙叩头求饶,额头上很快就一片血红。

    阎象本想求情,不过看到公孙续嘴角露出的一丝笑意之后,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公孙续看着陈义额头的血迹,沉声道:“不过你献上传国玉玺乃是大功一件,本将军认为你功大于过,特提升你为荡寇将军(正五品),回头会调拨五千精兵给你,暂且继续镇守庐江,你可愿意?”

    陈义惊喜交加,急忙叩头道谢:“多谢大将军!末将定会用心做事,不让大将军失望!”

    公孙续笑着点点头:“起来吧,本将军相信你!好好镇守庐江,本将军不会亏待你!”

    陈义再次道谢,起身后恭敬地垂首站在一边,背心满是冷汗。

    阎象躬身道:“大将军,属下有一事相求。”

    公孙续微笑着问道:“何事?”

    阎象低声道:“袁将军有一子嗣似乎尚在人世,不知大将军能否饶恕他?”

    公孙续沉声道:“之前本将军已经说过,不会株连袁公路的家眷,自然不会言而无信!阎刺史可去找回那人,本将军会厚加赏赐。对了,是何人?”

    阎象有些尴尬道:“是袁潞公子。”

    公孙续楞了一下,想起当初袁潞在蓟侯府中的拙劣表现,忽然放声大笑起来。

第八百零一章 赵云入驻扬州城() 
    江面上,几艘小渔船正在忙碌着捕鱼。

    正午的阳光炙热灿烂,江水随风而动,泛起了道道金光。

    一名壮年渔夫正准备撒出手中的渔网,小渔船忽然剧烈晃动起来。他大吃一惊,急忙向水里望了望,随即又抬起头来向四周张望,只见不远处忽然出现了无数逆水而来的巨大战船,激荡起的水花足足有四五尺高,难怪渔船会差点倾覆。

    “快跑!快跑!”其他几名渔夫也发现了那些战船,一边惊慌大叫,一边迅速向江边划去。

    为首战船的船头上,穿着一身亮银色铠甲的赵云双手搭在围栏上,目光不停地扫视着两岸和江面。当时他离开八公山的时候,双方还处于对峙状态,他并不知道孙策阵前倒戈,淮南军已经全军覆没,因此进入长江之后就一直提高着警惕,以免遭遇到江东水师残存船队的忽然袭击。

    赵云看到那几名渔夫仓皇向着岸边逃跑,并未下令攻击,扬州城已经遥遥在望,即使渔夫们去通风报信也无关紧要了。他并不知道孙策早就让人在长江入海口处守着,看到船队出现的时候就快马回报扬州,扬州城内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幽州水师战船即将抵达,纷纷跟着孙策出城去江边等候迎接。

    战船又向前走了三四里路,扬州城的城墙已经清晰可见。江边上人山人海,纷纷向着下游眺望,看到幽州水师战船出现在眼前,顿时锣鼓喧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