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白马天下-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亡故的妻儿交待?这黑衣少女是华佗的孙女华婵,也是他在世上唯一的亲人。此女自小喜欢舞枪弄棒,后来拜到名师门下学了一身好武艺,回家后一直跟着华佗走南闯北,近几年他们遇见了不少危险,大都是华婵出手解决。

    今日祖孙二人忽然遇见野猪,华佗想要躲避逃跑,华婵却执意要找个有利地形用这头大家伙练练手,于是就出现了赵云刚看到的一幕。华佗也会武艺,不过用来逃跑和防御倒还罢了,进攻则毫无什么威力,更别说攻击这头庞大的野猪了。若非赵云及时出手,只怕华婵性命堪忧,即便侥幸不死也会受重伤,不管是哪种结果都不是华佗愿意看到的,因此他此时心中对赵云充满了感激,怎么看这个英俊的少年郎怎么顺眼。

    “能不能能不能先放开我”华婵还被赵云抱着压在身下,一张秀美的小脸羞得通红,这时看到祖父望着自己竟然在偷笑,不禁羞上加羞,用蚊呐般的声音哀求赵云。

    “啊哦!”赵云只顾回头看那头野猪,闻声才回过神来,赶紧松开怀中的温香暖玉,一骨碌爬起来,躬身道:“刚才情势所迫,并非云故意轻薄,还请小娘子恕罪!”

    华婵也赶紧爬起来,屈膝裣衽回礼,轻声道:“将军急于救人,小女子岂会责怪?”

    “多谢小娘子宽容大量”赵云拱了拱手,额头上汗水涔涔,他活了二十三岁还是第一次和女子如此接近,心头的紧张程度十倍于和乌桓人厮杀。

    华佗走过来,拱手道:“呵呵,老朽多谢赵公子救了婵儿,事不宜迟,吾等这就前去救治小侯爷如何?”

    此时华佗看赵云十分顺眼,再者心里还有点别的心思,于是称呼也就由将军变成了公子。

    赵云心里惊喜交加,侧身避过不敢受礼,连声答应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多谢华神医!”

    华佗一拂袍袖,也不招呼华婵,大步向来路走去。

    赵云走到野猪面前拔出长枪,顺手在地上抓起一把枯叶准备擦拭掉血迹。

    “公子,用这个吧。”华婵轻声说着,从袖中摸出一块干净的锦帕递了过来。

    “这如何使得”赵云慌忙伸手推辞,不料华婵也正把手向前伸,二人的手掌不期而遇挨在了一起。

    下一刻,二人又迅速收手,心里同时涌起一种难以言表的青涩情绪。

    华佗回过头来,看到这一幕微微一笑,忽然开口唱起了一首曲调欢快的楚歌。

    华婵红着脸把锦帕塞给赵云,迈开步子跑向华佗。

    赵云愣愣地拿着锦帕,过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傻呵呵地笑了笑,然后把锦帕收在怀中,抓起一把树叶草草擦了下长枪上的血迹,大踏步向着华婵追了上去。

第二十三章 谈医论道留华佗() 
公孙续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张陌生的红木大床上,身上盖着厚厚的绣花锦被。视线左侧是墙壁,于是他慢慢扭转头向右望去,只见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圆桌和几个圆凳,一个人正趴在桌上睡觉,桌子旁边一大盆炭火烧得正旺,火上架着一只双耳陶壶,向外冒着袅袅热气,闻起来有一种淡淡的甜味。糊着上等竹纸的雕花窗户开了一半,慵懒的阳光斜斜照射进来,看来已经是午后了。

    “咳咳”公孙续想要说话,发现自己嘴里就像被烤干了一样难以发声,只能发出嘶哑的咳嗽声。

    趴在桌上那人猛然抬起头来,正是公孙乙,他惊喜的叫道:“公子,你醒了!大兄,大兄!快去请神医过来,公子醒了!”

    外面的公孙甲应了一声,随即好几个人的脚步声来到了门外,不过并没人说话或者敲门进来。

    “公子,先喝点水。”公孙乙提起陶壶倒了一碗蜜水,端到床边用一个木汤勺喂公孙续。

    几口蜜水下肚,公孙续舒畅了很多,不禁轻轻吐了口气。

    公孙乙慌忙问道:“公子,可是水太烫了?”

    公孙续摇摇头,以目示意他继续喂自己喝水。

    公孙乙松了口气,小心翼翼的把一碗蜜水全都喂了下去。

    “这是哪里?”公孙续精神好了一些,嘶哑着嗓子询问。

    “公子,这里是刘和公子的家,我们还在昌黎。”

    “我昏迷了多久?”公孙续喘了几口气,继续询问。

    “一天半了!公子,这一天半的时间可把吾等急死了!幸亏公子醒了,否则小人必定会自刎谢罪!”

    “此事并非你的错误,都是我自视太高啊!”公孙续摇摇头,微微叹了口气,问道:“阎柔没事吧?”

    公孙乙刚才喜悦的喊声远远传了出去,在外面院子里等候的赵云、刘和、阎柔三人都赶紧来到门前。

    阎柔听到公孙续醒来后第一个问的就是自己,不禁心头一暖,伏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抬起头直视房门,语气有些哽咽,“末将安然无恙,多谢小侯爷救命之恩!以后末将这一百多斤就交给小侯爷了,但有所命,无敢不从!”

    公孙续轻笑道:“呵呵,没事就好啊!子龙,快扶他起来!”

    赵云答应一声,上前扶起了阎柔。

    阎柔擦擦发红的眼睛,垂着手恭恭敬敬站在门边上。

    刘和看了阎柔一眼,轻轻皱了皱眉头。

    这时华佗和公孙甲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几个人的时候,华佗眉头微皱,挥挥手道:“小侯爷刚醒,不宜多说话。老朽还要仔细诊治一番,诸位还是去外面等候吧。”

    昨夜华佗到来的时候,公孙续高烧不退,身子烫得吓人,刘和又找来的几个医者都束手无策。没有抗生素的时代,气血丢失过多引发的高烧极端危险,动辄就会让人失去性命,因此治疗这类病的关键就是退烧。华佗不愧是闻名天下的神医,他先亲自煎了一碗独创的麻沸散给公孙续服下,接着重新清理伤口,抹上了独门金疮药,最后又是针灸又是用药,终于在半夜的时候把公孙续的高烧降了下来。

    刘和等人亲眼目睹此事,对华佗更加钦佩敬服,再则也不想耽误公孙续的治疗,因此华佗虽然说话不客气,几个人却不敢纠缠什么,老老实实退了出去。

    华佗进屋后就让公孙乙出去,坐到床边的圆凳上诊完脉,和善的问道:“小侯爷有何感受?”

    “还好,就是浑身疼痛无力。”公孙续点点头,想要拱手道谢却扯动了伤口,疼得呲了呲牙,只好歉意一笑,“多谢老丈出手相救,在下没齿难忘。敢问老丈尊姓大名?”

    华佗笑道:“老朽华佗。”

    “神医华佗?”公孙续又惊又喜,别人只是把华佗看做一个知名的医师,可能会很尊重他,但是要说有多重视却谈不上。但是公孙续岂能不知华佗就是一个超级宝藏?别的不说,仅仅是那个麻沸散,就能挽救多少受伤将士的性命!

    “呵呵,神医之称老朽愧不敢当。”华佗笑着谦逊,神色颇为平淡,他摸摸胡须,讶然道:“小侯爷竟然知道老朽的贱名,倒是让老朽颇感惊讶。”

    “先生心怀天下病患,呕心沥血编撰青囊经、研制麻沸散减轻患者的痛苦、开创疮科剔肉刮骨治疗创伤、编排五禽戏壮人体质凡此种种,天下谁人不知?”公孙续语气十分真诚,把华佗的成就粗略说了一遍,最后肃然道:“若是谁敢说先生不是神医,吾定会大耳光扇的他卧床不起!”

    华佗笑道:“小侯爷言重了,区区虚名何足挂齿?只是老朽有一疑问,还请小侯爷解惑。”

    “请先生询问,在下知无不言。”

    华佗眉头微皱,疑惑的问道:“老朽的青囊经正在编纂中,如今尚未问世,知其名者寥寥无几,敢问小侯爷从何处得知?”

    “啊这个”公孙续顿时傻了,他一心想让华佗留下来,于是只顾着拍马屁,不想却出了这个篓子,古人云言多必失,果然如此啊!当下接连打了几个哈哈,试图蒙混过去。

    华佗对这个问题极为重视,知道青囊经的人除了自己和孙女之外别无他人,岂能不追根问底?于是淡然问道:“小侯爷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公孙续却从这淡淡的问话中察觉出了警惕之意,若是不能给华佗一个满意的答复,只怕这位神医转身就会离去。

    果然,华佗见公孙续不答,马上站起身来,冷然道:“既然小侯爷不便告知,老朽也不敢强求。小侯爷伤势已经缓解,不日即可痊愈,老朽就此告辞了!”

    “先生且慢!”公孙续赶紧叫住华佗,轻声道:“在下有个秘密要告诉先生,先生请坐!”

    华佗脸色一松,不过并未坐下,只是紧紧盯着公孙续的眼睛。

    公孙续心黑脸厚,岂会惧怕别人的目光?当下很坦然的和华佗对视,悄声道:“在下前些日子遇刺昏迷,不想因祸得福被神仙眷顾,神仙在梦中传授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书籍和知识,还施展大神通让在下看到了一些零星的将来之事,先生的青囊经就是其中之一。”

    若是换了别人,公孙续不会用鬼神之说做借口,这样很容易引来麻烦。不过他坚信华佗品行高洁,不可能出去随口乱说。

    “哦?当真?”华佗听了半信半疑,不过相对来说相信占了多一半――华佗是楚人,楚地崇拜鬼神和巫蛊,他也未能例外,再者他已经从赵云口中得知了公孙续近来的一些所作所为,仔细想想除了鬼神之说还真的无法解释。

    公孙续正色道:“当真!在下岂敢欺骗先生!”

    华佗捻须沉思,就在公孙续以为他在怀疑自己所说的时候,华佗却问出了一个意外的问题:“将来的医者如何给病人治疗?”

    公孙续心头一颤,华佗不愧是留名青史的神医,他不问和自己有关的事情,第一个问的竟然是将来的医术发展!这才是真正值得敬佩尊重的神医!后世那些披着神医外皮的黑心贼,连给华佗提鞋都不配!

    只是公孙续一想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心里就很不舒服,他不是医学工作者,但是也对后世中医的大环境也略知一二,担心若是实话实说,会不会把华佗当场气死?其实不只是中医的问题,后世的人除了金钱没有任何信仰,绝大多数人都沉溺于物欲横流之中,到底丢失了多少真正宝贵有用的东西呢?

    华佗见公孙续不答,颇为不悦的冷哼一声。

    “这个先生能否保证听了绝不生气?”公孙续准备实话实说,因此小心翼翼地询问,

    华佗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皱眉道:“先说来听听。”

    公孙续叹了口气,组织了一下记忆,把自己知道的一点儿东西说了出来:中医没落之后被西方蛮夷的医术全面取代,中医被外人和自己人一起诬蔑为骗子,就连汉人自己都不愿意去学中医云云

    华佗听完后怒不可遏,右手握拳狠狠砸在左手掌心,叫道:“气煞老夫也!”

    公孙续心头叹息,劝道:“先生莫要太过生气,西方蛮夷的医学其实”

    “噫”华佗深深叹了口气,摇头道:“老夫愤怒的是那些后来者!吾等学医之人,不怕不如别人,就怕不思进取,自甘堕落啊!”

    公孙续随之叹了口气,心里对华佗的钦佩又进了一层。

    华佗忽而眼睛一亮,盯着公孙续问道:“小侯爷既然知道一些后来的事情,想必也有应对之策吧?”

    公孙续本想摇头说没有,忽然灵机一动,这可是留下华佗最好的机会啊!于是故意沉思了一会,说道:“在下有一点浅见,若是说错了,请先生勿怪。”

    华佗严肃地整整衣领,抱拳躬身道:“请赐教。”

    公孙续急忙叫道:“哎呀,先生折煞我也!在下岂敢当先生之礼?快快请起!”

    “老朽并非为了自己,乃是为了华夏医学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故而,这礼小侯爷非受不可!”华佗说完,连续三鞠躬。

    华佗这三鞠躬确实是真心实意,原本历史上他被曹操派人捉拿之后严刑拷打,临死时唯一哀求狱卒的一件事就是想把自己的一本医书传下去,结果那狱卒惧怕惩罚竟然拒绝了。后人猜测,那本书应该就是失传的青囊经。

    公孙续默然无语,若是和华佗相比,自己就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啊!不过这种羞愧之感只是一闪而过,他不可能改变自己争夺天下的念头!

    华佗回身坐下后,公孙续诚恳地说道:“先生,在下看来,华夏医学的没落,最要紧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大量的医学书籍毁于战火之中;其二,医者的地位很低下,难以吸引到众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其中。”

    华佗沉思了好一会儿,点头道:“小侯爷真知灼见,老朽佩服。请问该何以解决?”

    “在下有两个对策。其一:召集优秀医者整理编撰天下医书,然后推广到各地医署之中;其二,先设立一座高等医师学堂,广招医学人才,由先生这样的神医亲自教授,再让弟子们去各地教授他人。”

    “好策略!”华佗眼睛一亮,随即皱眉道:“只是如此做法很难施行啊唉!”

    “呵呵”公孙续微笑道:“在下知道先生在担心什么。若是在下兴建一座专门教授医学的大学堂,学生的食宿和书籍尽皆免费,再把那些整理编撰好的医书大量印制,推广于天下,先生觉得如何?”

    华佗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蔡侯纸(蔡伦)虽然出现数十年了,但是价格依旧十分昂贵,印制书籍的成本更是百倍于纸张!幽州并非巨富之地,蓟侯岂能答应小侯爷如此胡乱如此任性行事?”

    华佗的青囊经编写已近尾声,只是印制书籍的费用实在太贵,想要大量印制几无可能,他一直为此头痛不已。没想到公孙续却说能大量印制书籍,怎不叫他既震惊又期盼?

    公孙续心头大喜,脸上却不动声色:“先生,可敢和在下打个赌?”

    “打赌?”华佗一怔,随即笑道:“老朽一生从不赌博,不过既然小侯爷说了,老朽就破个例又有何妨!”

    “好!先生爽快!”公孙续赞了一声,郑重其事道:“请先生在幽州停留一年时间,若是一年之后在下能做到刚才所说的那些,先生就要答应担任医学大学堂的首任院正!若是在下做不到,愿意赔三百万钱的药材给先生,拿去救治那些贫困百姓!”

    这个赌注华佗根本无法拒绝!他并非敝帚自珍之人,否则也不会为了华夏医术的没落而震怒,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若是真的能教出一大批优秀的弟子,除了能把华夏医术发扬光大之外,还能救助更多的患者,此乃一件大功德,何乐而不为?

    华佗想到这里,笑眯眯的说道:“若是小侯爷答应一个条件,老朽就和你赌了!”

    “先生请讲!”

    “闲暇之时,还请小侯爷和老朽仔细聊聊那些西方蛮夷的治病方法,如何?”

    公孙续慨然答应,殊不知却给自己挖了个坑――华佗隔三差五就来找他,把他脑海中关于西医的粗浅记忆挖了个精光,还时常前来探讨一些他根本不懂的医学疑难,以至于后来他看到华佗就避道而行。

第二十五章 赵云分说昌黎事(上)() 
夜色初临,蓟侯府内灯火通明。

    公孙瓒居住的后院膳堂内,一家三口正围着一张圆桌吃晚饭,桌下放着一大盆烧得正旺的炭火,屋内的温度和气氛都很温暖。

    汉朝之前,人们普遍只吃两顿饭,一顿在巳时初,谓之朝食;一顿在申时初,谓之辅食。正所谓‘食不时不食’,不到饭点是不能随便用膳的,否则会被认为是不知礼数。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上位者犒赏下面的人,有时会赏赐一些美味膳食,接到赏赐之人就可以随时进食而不会被人耻笑――最常见的就是‘犒赏三军’,此乃提升士气最有效果的手段之一,包括闻名宇内的霸王项羽在内,很多名将都曾经这样做过。

    到了本朝初年,高祖刘邦贫寒时经常饿着肚子到处打秋风,而大多数时候都因为别人已经吃过饭而无功而返,他对每天竟然只能吃两顿饭这件事深恶痛绝,于是做了皇帝之后,他下令皇宫内每天晚上加一顿饭,不久之后帝国上下争相效仿,就此形成了一日三餐。

    不过汉朝人吃饭时依旧采取跪坐的姿势:汉人穿着宽袍大袖,又没有内裤可穿,若是席地而坐未免‘视觉不雅’。除了那些贫困百姓会这样坐着吃饭之外,官宦富贵人家绝对不会这样做,否则必然会被人耻笑。

    公孙瓒一家之所以会‘离经叛道’围着圆桌吃饭,都是因为公孙续的建议所致――公孙续重生的时日并不长,不过却改变了蓟侯府中很多传统习惯,一家人不要丫鬟服侍围着圆桌吃饭就是其中之一。他还振振有词说既然是一家人,坐在一起既热闹又能尽享亲情之乐,其实主要原因是他不习惯跪坐,公孙芮对此言论大加赞赏,公孙瓒无可无不可,候悦只是淡淡反驳了几句,并未坚决反对,于是一家人吃饭的习惯就这样改变了。

    公孙芮三两口扒完一碗饭,用丝巾随意擦了擦嘴,站起身道:“爹娘慢慢用,女儿先告退了。”

    公孙瓒叹了口气:“举止粗疏,毫无半点淑女风范,将来如何嫁的出去啊?”

    “哼!”公孙芮做个鬼脸,撇撇嘴道:“嫁不出去就不嫁!女儿一辈子陪着爹娘。”

    侯悦淡淡问道:“天都黑了,要去哪啊?”

    公孙芮赶紧谄笑着拍马屁:“嘿嘿,娘就是厉害,一下子就猜到女儿要出去了。”

    “少来这一套!”侯悦摆了摆手,“老实回去歇着,不许乱跑!”

    “娘”公孙芮抱住侯悦的肩膀,用力摇晃起来。

    “先说要去哪!”

    “哦翠儿前几日得了个很好玩的稀奇动物,不想却意外受伤了,女儿想去看看。爹你帮女儿说句话嘛!”

    “好了好了!”公孙瓒慈爱地揉了揉公孙芮的脑袋,笑道:“夫人,就让她去吧,否则我们想好好吃饭都难喽。”

    “老爷,你就知道惯着芮儿!”侯悦给了公孙瓒一个白眼,不过还是答应了,“多带几个侍卫,早些回来。”

    “喏!谢谢娘,也谢谢爹,女儿保证很快就回来。”公孙芮笑着屈膝行了一礼,转身就向外跑去。

    侯悦叹道:“这孩子看来要好好教教礼仪才行啊!”

    公孙瓒把半樽酒一饮而尽,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