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哉!
(曹操曰:越人相聚,纷然无知也。或曰:吴越,雠国也。〕
故曰:胜,可擅也;敌虽众,可无斗也。故积之而知动静之理,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计之而知得失之策,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曹操曰:角,量也。〕
形兵之极,至於无形;则深间弗能窥也,智者弗能谋也。
因形而措胜於众,众不能知,
(曹操曰:因敌形而立胜。〕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曹操曰:不以一形胜万形。或曰:不备知也。制胜者,人皆知吾所以胜,莫知吾因敌形
而制胜也。〕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於无穷。
(曹操曰:不重复动而应之也。〕
夫兵形象水:水行,避高而走下;兵胜,避实而击虚。故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
胜。
兵无成势,无恒形,能与敌化,之谓神。
(曹操曰:势盛必衰,形露必败,故能因敌变化,取胜若神。〕
五行无恒胜,四时无常立;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曹操曰:兵常无势,盈缩随敌。〕
军争篇
(曹操曰:两军争胜。〕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於君,
合军聚众,
(曹操曰:聚国人,结行伍,选部曲,起营陈也。〕
交和而舍,
(曹操曰:军门为和门,左右门为旗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为营曰人门,两军相对为
交和。〕
莫难於军争。
(曹操曰:从始受命,至於交和,军争为难也。〕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曹操曰:示以远,迩其道里,先敌至也。〕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後人发,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计者也。
(曹操曰:迂其途者,示之远也。後人发,先人至者,明於度数,先知远近之计也。〕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曹操曰:善者则以利,不善者则以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
(曹操曰:迟不及也。〕
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曹操曰:置辎重,则恐捐弃也。〕
是故,絭甲而趋利,则日夜不处,
(曹操曰:不得休息。〕
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上将;劲者先,疲者後,则十一以至。
(曹操曰:百里争利,非也;三将军皆以为擒。〕
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法以半至。
(曹操曰:蹶,犹挫也。〕
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曹操曰:道近至者多,故无死败也。〕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曹操曰:无此三者,亡之道也。〕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
(曹操曰:不知敌情者,不能结交也。〕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曹操曰:高而崇者为山,众树所聚者为林,坑堑者为险,一高一下者为阻,水草渐洳者
为沮,众水所归而不流者为泽。不先知军之所据及山川之形者,则不能行师也。〕
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变者也。
(曹操曰:兵一分一合,以敌为变也。〕
故其疾如风,
(曹操曰:击空虚也。〕
其徐如林;
(曹操曰:不见利也。〕
侵掠如火,
(曹操曰:疾也。〕
不动如山;
(曹操曰:守也。〕
难知如阴,
动如雷霆;
指向分众,
(曹操曰:因敌而制胜也。〕
廓地分利;
(曹操曰:广地以分敌利也。〕
悬权而动,
(曹操曰:量敌而动也。〕
先知迂直之道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是故,《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鼓金;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是故,昼战多旌旗,夜战多鼓金。
鼓金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已专,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三军可夺气,
(曹操曰:左氏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溃。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溃,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譁,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整整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曹操曰:正正,整齐也;堂堂,大也。〕
故用兵:高陵勿向,饵兵勿食,穷寇勿迫,锐卒勿攻;
背丘勿迎,佯北勿从,围师遗阙,
(曹操曰:《司马法》曰:「围其三面,阙其一面,所以示生路也。」〕
归师勿遏,此用众之法也。
九变篇
(曹操曰:变其正,得其所用有九也。〕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绝地无留,
(曹操曰:无久止也。〕
衢地合交,
(曹操曰:结诸候也。衢地,四通之地。〕
覆地无舍,
(曹操曰:无所依也。水毁曰圯。〕
围地则谋,
(曹操曰:发奇谋也。〕
死地则战。
(曹操曰:殊死战也。〕
途有所不由,
(曹操曰:隘难之地,所不当从;不得已从之,故为变。〕
军有所不击,
(曹操曰:军虽可击,以地险难久留之,失前利,若得之则利薄,困穷之兵,必死战也。
〕
城有所不攻,
(曹操曰:城小而固,粮饶,不可攻也。操所以置华费而深入徐州,得十四县也。〕
地有所不争,
(曹操曰:小利之地,方争得而失之,则不争也。〕
君令有所不行。
(曹操曰:苟便於事,不拘於君命也。〕
故将通於九变之利,知用兵矣。
将不通於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
能得人之用矣。
(曹操曰:谓下五事也。九变,一云五变。〕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於利害。
(曹操曰: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当难行权也。〕
杂於利,故务可伸;
(曹操曰:计敌不能依五地为我害,所务可信也。〕
杂於害,故患可解也。
(曹操曰:既参於利,则亦计於害,虽有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以害,
(曹操曰:害其所恶也。〕
役诸侯以业,
(曹操曰:业,事也,使其烦劳,若彼入我出,彼出我入也。〕
趋诸侯以利。
(曹操曰:令自来也。〕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不可攻也。
(曹操曰:安不忘危,常设备也。〕
故将有五危:
必死可杀,
(曹操曰:勇而无虑,必欲死斗,不可曲挠,可以奇伏中之。〕
必生可虏,
(曹操曰:见利畏怯不进也。〕
忿速可侮,
(曹操曰:疾急之人,可忿怒侮而致之也。〕
洁廉可辱,
(曹操曰:廉洁之人,可污辱致之也。〕
爱民可烦。
(曹操曰:出其所必趋,爱民者,必倍道兼行以救之,救之则烦劳也。〕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军篇
(曹操曰:择便利而行也。〕
孙子曰: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
(曹操曰:近水草,便利也。〕
视生处高,
(曹操曰:生者,阳也。〕
战降无登:
(曹操曰:无迎高也。〕
此处山之军也。敌若绝水,必远水;
(曹操曰:引敌使渡。〕
客绝水而来,勿迎之於水汭,令半渡而击之,利。
(曹操曰:半渡,势不可并,故可败。〕
欲战,无附水而迎客;
(曹操曰:附,近也。〕
视生处高,
(曹操曰:水上当处其高,前向水、後当依高而处。〕
无迎水流:
(曹操曰:恐溉我也。〕
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交军斥泽之中,依水草而背众树:
(曹操曰:不得已与敌会於斥泽之中。〕
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
(曹操曰:车骑之利也。〕
而右背高,前死後生:
(曹操曰:战便也。〕
此处陆上之军也。凡四军之利,
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曹操曰:黄帝始立,四方诸侯亦称帝,以此四地胜之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处实,
(曹操曰:恃满实也。养生,向水草,可放牧养畜乘。实,犹高也。〕
(一曰:恃实满,向水草放牧也。〕
是谓必胜,军无百疾。
陵丘堤防,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水流至;止涉,待其
定也。
(曹操曰:恐半渡而水遽涨也。〕
绝涧遇: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曹操曰:山深水大者为绝涧,四方高、中央下者为天井,深山所过若蒙笼者为天牢,可
以罗绝人者为天罗,地形陷者为天陷,涧道迫狭、深数丈者为天隙。〕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曹操曰:用兵常远六害,令敌近背之,则我利敌凶。〕
军旁有险阻、草莽、葭苇、小林、翳浍,可伏匿者,谨复索之,奸之所处也。
(曹操曰:险者,一高一下之地;阻者,多水也。潢者,池也;井者,下也。葭苇(蒹葭
)者,众草所聚也;林木者,众木所居也。蹋к稣撸善帘沃σ病4艘陨下鄣匦危韵�
相敌情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敌远而挑战,欲人之进者,其所居者易、利也。
(曹操曰:所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
(曹操曰:斩伐树木,除道也。〕
众草多障者,疑也。
(曹操曰:结草为障,欲使我疑也。〕
鸟起者,伏也;
(曹操曰:鸟起其上,下有伏兵。〕
兽骇者,覆也。
(曹操曰:敌广陈张翼,来覆我也。〕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采樵者也;
少而往来者,营军者也。辞卑而备益者,进也;
(曹操曰:其使来辞卑,使间视之,敌人增备也。〕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曹操曰:诡诈也。〕
轻车先出居侧者,阵也;
(曹操曰:陈兵欲战也。〕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奔走阵兵者,期也;
半进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
汲役先饮者,渴也;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曹操曰:士卒疲劳也。〕
鸟集者,虚也。
夜呼者,恐也;
(曹操曰:军士夜呼,将不勇也。〕
军扰者,将不重也;
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军无悬甀者、不返其舍者,
穷寇也。
谆谆翕翕,徐言人者,失其众者也;
(曹操曰:谆谆,语貌;翕翕,失志貌。〕
数赏者,窘也;
数罚者,困也。
先暴而後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曹操曰:先轻敌,後闻其众,则心恶之也。〕
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近,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曹操曰:备奇伏也。〕
兵非多益,
(曹操曰:权力均也。一云:兵非贵益多。〕
无武进,
(曹操曰:未见便也。〕
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曹操曰:厮养足也。〕
夫唯无虑而易敌者,必擒於人。
卒未专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专亲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曹操曰:恩信已洽,若无刑罚,则骄惰难用也。〕
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
(曹操曰:文,仁也;武,法也。〕
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
相得也。
地形篇
(曹操曰:欲战,审地形以立胜也。〕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曹操曰:此六者,地之形也。〕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曰: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曹操曰:宁致人,无致於人。〕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曰:敌无备,出而胜之;敌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
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曰: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
出而击之,利。
隘形曰: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曹操曰:隘,两山之间通谷也,敌势不得挠我也。我先居之,必前齐隘口,陈而守之,
以出奇也。敌若先居此地,齐口陈,勿从也。即半隘陈者从之,而与敌共此利也。〕
险形曰: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勿从也,引而去之。
(曹操曰:地险隘,尤不可致於人。〕
远形曰: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曹操曰:挑战者,延敌也。〕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所灾
,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
(曹操曰:不料力也。〕
卒强吏弱,曰弛。
(曹操曰:吏不能统卒,故弛坏。〕
吏强卒弱,曰陷。
(曹操曰:吏强欲进,卒弱,辄陷败也。〕
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曹操曰:大吏,小将也。大将怒之,心不压服,忿而赴敌,不量轻重,则必崩坏。〕
将弱不严,教导不明;吏卒无常,阵兵纵横,曰乱。
(曹操曰:为将若此,乱之道也。〕
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曹操曰:其势若此,必走之兵也。〕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
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
可也。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於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居死地。
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曹操曰:恩不可专用,罚不可独任;若骄子之喜怒对目,还害而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
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曹操曰:胜之半者,未可知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困,举而不穷。故兵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九地篇
(曹操曰:欲战之地有九。〕
孙子曰:
地形者,兵之助。故用兵: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覆地,有围地,有死地。
(曹操曰:此九地之名也。〕
诸侯战其地者,为散。
(曹操曰:士卒恋土,道近易散。〕
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
(曹操曰:士卒皆轻返也。〕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
(曹操曰:可以少胜众、弱击强。〕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
(曹操曰:道正相交错也。〕
诸侯之地三属,
(曹操曰:我与敌相当,而旁有他国也。〕
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
(曹操曰:先至得其国助也。〕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
(曹操曰:难返之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覆。
(曹操曰:少固也。〕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众者,为围。
疾则存,不疾则亡者,为死。
(曹操曰:前有高山,後有大水;进则不得,退则有碍。〕
是故,散地则无战,
轻地则无止,
争地则无攻,
(曹操曰:不当攻,当先至为利也。〕
交地则无绝,
(曹操曰:相及属也。〕
衢地则合交,
(曹操曰:结诸侯也。〕
重地则掠,
(曹操曰:蓄积粮食也。〕
覆地则行,
(曹操曰:无稽留也。〕
围地则谋,
(曹操曰:发奇谋也。〕
死地则战。
(曹操曰:殊死战也。〕
所谓古善战者,能使敌人前後不相及,众寡不相待,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曹操曰:暴之使离,乱之使不齐,动兵而战。〕
敢问:敌众以整,将来,待之若何?
(曹操曰:或人问之。〕
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曹操曰:夺其所恃之利。若先据利地,则我所欲必得也。〕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给,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曹操曰:孙子应难以覆陈兵情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
掠於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曹操曰:养土气、并兵力,为不可测度之计。〕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
死焉不得,
(曹操曰:士死安不得也。〕
士人尽力。
(曹操曰:在难地,心并也。〕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
(曹操曰:拘,专也。〕
无所往则斗。
(曹操曰:人穷则死战也。〕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曹操曰:不求索其意,而自得也。〕
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曹操曰:禁妖祥之言,去疑惑之计。一本作至死无所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