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扬三国-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纪如意,听说是淮南世家公子,不喜欢上班。我和赵大哥在庐江只住了一夜,没有探听到更多消息。”

    “那你们在寿春有打听到什么吗?”

    “赵大哥打听到目前袁术只信任两个人,大小事情都交给他们去办了。”

    “是不是杨弘和李丰二人?”

    “正是,你已经知道了?”

    “这里我以前来过,跟他们打过交道。”名扬喝了一口茶,泰然自若,“阎象在淮南东境前线,韩胤在狱中,袁术能够用上的人也就他们两人。”

    “那你这么清楚,还要我们查什么?”

    “你不知道不要紧,子龙一定能查到有用的信息。你只管及时向我通报消息。”

    “那我待在这里岂不是很无聊。”

    名扬看了看萧元,笑了一下,说道:“你平常也出门转转,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了解一下经济文化,钱只要不乱花,都是够的。”

    “唉,想我在学校读,成天都是考试复习,累成狗了。这样好吃懒做,随便花钱的日子真是想象不来。”

    “你得习惯古代的生活,但是好吃懒做的日子恐怕没有几天了。你学的东西越多,对我的帮助就越大,以后有你忙的。”名扬将身子放松,开始与萧元闲聊,“我还不知道,你在现代的名字是什么?”

    “我叫刘徽。”

    “这名字挺常见的,我有一个老师还有一个同学都叫这个名字。还是萧元好听,就叫萧元吧。”

    “那金大哥你在现代叫什么名字?”

    “我就叫金名扬。我古代的名字并不是这个。”

    “那我也可以叫我原本的名字喽?”

    “你随便。”

    萧元笑了起来。罢了,他问:“那么大哥你有什么指示吗?”

    “我在庐江有三个目标,一是开一家商铺作为据点,二是帮助袁潞成为这里的首富,三是要你们两人摸清纪如意的底气。”

    萧元问道:“那我们还要继续留在这里吗?”

    “当然。我还需要你成为这家新店的掌柜呢。”

    本文来自看罓小说

    :

第一五四章 起帆东行() 
萧元听名扬要自己掌管一家商铺,大吃一惊,急忙推辞:“我连高中都没毕业,怎么管的了一家商铺?”

    名扬说:“那有什么关系,大学里你能多学多少东西?”

    “那我们拼死拼活考大学干什么?”

    “鬼知道。 ”上大学干什么,名扬觉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他不打算在这里和一个小鬼探讨。

    “大哥想开什么店?”

    “先开家服装店吧。”

    “为什么是服装店?”

    “因为最近袁潞公子要去丹阳郡卖布,反正要从豫州运布料过来,这样比较方便。”

    “袁潞公子是什么人?”

    “一个贵族。他就是新店铺的股东之一,不过大股东肯定是我,你就相当于店铺的cEo。”

    “说的这么高大上的,我一点都不感兴趣。”

    名扬站起身,对萧元说:“不跟你开玩笑了,我得走了。你替我写一封信送到许昌,请曹丞相送五十车布料到庐江来。既然庐江的关卡松懈,你就在信里把路线告知清楚。”

    萧元送名扬出门,名扬又说:“你和子龙继续调查纪如意,等我回到庐江,务必弄清他的情况。”

    “你要离开庐江了?”

    “我还要在待几天,我介绍袁潞和你认识,之后的事情就由你和子龙处理。我们再见面时,就要开始讨论开店的事情了,你好好做下准备,不懂的事情咱们在信中聊。”

    萧元目送名扬离开。由于都是穿越者,他和名扬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既是名扬值得信任也是自己无人可信,他已然视名扬为亲人。

    而名扬因为同样的理由,自然而然地相信萧元,并打算培养萧元成为自己得力的助手。

    第二天,名扬就带着萧元去见袁潞。

    袁潞盯着萧元看了半天。这个少年年纪尚小,名扬却说他能帮上大忙。正是因为名扬推荐,他才有一半相信。

    名扬轻松地笑着,一脸信心:“他很有能耐,但是经历得少。我专门把他从家里叫来,让他跟随公子去丹阳郡,由公子好好教导他一番,来日他必然能够帮上公子大忙。”

    袁潞心想,送胡兄一个人情也未尝不是件好事,便拍拍萧元的肩膀,说道:“萧兄弟,那就多多指教了。”

    萧元礼貌地回礼:“请公子多多指教。”

    名扬说:“布料已经在路上,大约七八日时间就可以到达庐江。公子拿到货物,就自行支配,平日让萧元帮你算算账,查查货,也算替我尽一份心。”

    袁潞大喜,向名扬致谢:“多谢胡兄。”

    名扬又说:“我明天就启程前往吴郡,有劳公子为我找一艘大一点的船。我怕鸢尾坐不管船舶会不舒服。”

    袁潞忙说:“好说好说。”

    袁潞好生招待了名扬二人,酒过三巡之后,名扬说还要为远行做些准备,于是饭局就散了。袁潞受了名扬之托,赶紧回家安排人去找船。名扬和萧元则是去采购一些东西。

    名扬买了一些方便携带的干粮,还到药店备了一些防止晕船的草药。

    路上萧元问道:“你走得如此匆忙,还没见到赵大哥呢。他去庐江郡边境地带侦察,说是这两日就回来了。”

    “赵云是什么人物,他需要我担心吗?”名扬笑道,“有他在你身边,我也比较放心。你代我向他问好吧。”

    萧元依然有些忧虑:“我还没有适应这个时代的生活,我怕我平常的习惯还有语言会让人觉得奇怪。”

    “最多是听不懂,哪有什么奇不奇怪的。若是说了什么让人听不懂的词语,尽管糊弄过去,不要太在意这些事情。”

    名扬又最后嘱咐道:“你是来自现代的人,你学到知识到了这里也是有用的,而且那将是你生存在这个时代最有用的工具。好好利用你所学的知识。”

    “我知道了,金大哥。”

    “以后在这里就称呼我胡大哥。在这里,我叫胡德越。”

    。

    许昌丞相府中,曹操看完名扬从庐江送来的信件,笑着递给身边的荀彧。他说:“金名扬果然有一套,他在淮南找了一群纨绔子弟,想要他们做内应。你们觉得怎么样?”

    荀彧也看过这封信,说道:“他的任务是去江东同盟孙策,为何要在淮南做这么多事情?丞相不觉得多余吗?”说着他把信递给身旁的程昱。

    程昱稍微扫了一眼,说道:“我担心他有别的想法。”

    曹操问道:“他有什么别的想法?”

    程昱说:“他在徐州是有先例的,培植自己的势力,竟然可以与吕布相敌,还能与丞相周旋多时,他这方面的能力很强,不得不防。”

    “一群纨绔子弟何惧之有?程大人也让我看一看信上的内容。”坐在程昱对面的郭嘉站起身来,走到程昱面前。他养伤多时,终于能够回到许昌为曹操办事了。

    程昱将信递给他,郭嘉边往回走边读完信。他对曹操说:“金名扬为刘备效力,这一次讨伐袁术正契合刘备兴汉讨逆的原则,如今能够出兵讨伐袁术的只有丞相,想来这一次他不会有别的想法。在徐州时,名扬确实一度建立了不小的势力,但最终在丞相面前不堪一击。这一次就算他别有所图,靠这几个纨绔子弟,又能如何。”

    曹操说:“上一次没有让我找到确切的证据以置刘备于死地,这一次如果金名扬再铤而走险,我一定要抓住机会除掉刘备。我不怕他们别有所图,反而我对他的做法有所期待。”

    他又扫视了一下三位谋士,问道:“大家还有什么想法?”

    郭嘉不再说话,看向对面的二位。程昱也沉默不语,荀彧说道:“丞相这么一说,我也提起了兴趣,想看看金名扬到底是什么打算。”

    曹操拍案而起,对程昱说:“仲德,你去给金名扬准备东西,即日出发。”‘

    他伸了伸懒腰,走向寝室,边走边说:“一大早就把你们都喊来,你们都回去再休息一会儿吧。”

    。

    在庐江津,名扬随袁潞登上一艘双桅帆船,这艘船是袁潞租下来的,船上除了三名船夫,袁潞还派了六个家仆作为护卫送名扬去吴郡。

    名扬看甲板上堆了不少货物,便问袁潞这些货物是什么。

    “我为胡兄准备了一些干粮、衣物,还有防备你们晕船而准备的药物。”

    袁潞真是细心,名扬虽然自己早已做好准备,但别人一番好意,自己还是得表示感谢。

    袁潞接着说:“胡兄武艺高强,那位任兄弟看上去身体也不错,应该不惧乘船之苦。鸢尾姑娘身体弱,只怕会难受的。”

    名扬笑了一下,说道:“我早有心理准备,请公子不必挂怀。”

    此时任永和鸢尾,牵着他们的三匹马也上了船。袁潞见状便匆匆告辞。

    任永看见一甲板的东西,说道:“这么多东西,都是什么?”

    名扬笑道:“袁公子还挺用心的,害怕鸢尾路上不适应乘船之苦,准备了不少东西。”

    鸢尾没有说话,抱着行李进入船舱了。

    名扬吩咐道:“任永,我们出发吧。”

    “船家,开船吧”

    船家解开了固定船只的绳索,升起了一张船帆。船慢慢离开渡口,向江心驶去。今日风和日丽,西风正行,孤帆破浪,一路东进。

    名扬背着手站在船头,面对连接天际的浩瀚江水,他的心情十分激动。古代诗人每逢高山大河都必然慷慨激越,是有道理的。名扬感觉自己化身为风,高居云端,忽然直扑大江,卷起冲天巨浪。这种吞吐万物的快感,如何不令人激动。

    正所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本文来自看罔小说

    :

第一五五章 有关鲁肃的谜团() 
孙策在江东征战了两年,如今已经拥有丹阳、鄱阳、会稽、吴四郡,孙策已经消灭了江东最大几个诸侯,如今他正处于临海郡的前线,将势力范围继续向南方扩张。

    目前吴军拥有六万主力大军,兵分两路南下,一路由周瑜率领进攻临川郡,一路由孙策率领进攻临海郡。周瑜文武双全战无不胜,孙策英勇无比攻无不克,吴军进展非常顺利。如果不是北方有淮南的张勋大军虎视眈眈,他早就毫无顾忌地直奔南海之滨,完成东南国土的扫荡。

    此时孙策大军正在临海城外驻扎,临海的守军已经弹尽粮绝、筋疲力尽。孙策按照鲁肃的建议,派人去劝降守军,如果守军坚持不降,吴军将展开最后一击。

    孙策和鲁肃在中军大帐商讨军务。

    孙策靠着一个枕头半躺着。他对鲁肃说:“子敬,南方虽然广阔,但已经没有可以反抗我们的力量了,所到之处都将披靡,整个东南都会归于我的旗下,想一想真是太好了。”

    鲁肃笑道:“称霸江东不是梦想,兄长你马上就能实现。”

    孙策说:“我若大业有成,子敬你功不可没。从我屈身袁术帐下,你将我带回江东,帮我请来张纮、张昭为谋士,又为我推荐了周公瑾为大将,你所设的每一个计策都精妙无比,所说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够实现,真如神人一般。如果没有你,我即使能够在江东生存,也不会有现在的功业。”

    鲁肃说:“兄长过奖了,这都是我职责。”

    此时帐外有人求见,孙策将他唤了进来。是去临海劝降的使者,他向孙策禀报:“启禀主公,对方愿意投降。”

    “好的。你退下吧。”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孙策也没有太过惊喜。

    他对鲁肃说:“子敬,快去歇息吧,明早去城下受降。”

    鲁肃放下竹简,退出大帐回去休息。留下孙策将整个身子完全躺平,开始盘算统一江东之后的事情。

    孙策心中所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袁术讨回传国玉玺。那是先父的遗物,他必须要回,拿去与先父陪葬。第二件事情就是讨伐刘表,为先父报仇。

    但自己全部兵力加起来不足十万,袁术总兵力有三十万,专门用来对付自己的张勋大军就有五万。袁术肯定不会归还玉玺,正如自己肯定不会归还借来的部队以及许诺的土地。那就得出兵夺回玉玺,可是击败袁术何其之难。

    第一件事都完成不了,讨伐刘表更遑论之。

    “唉。”他叹了口气。

    此时帐外又有人来报,说是吴郡留守张昭有信件送来。

    孙策打开信简,看了一眼内容。张昭留在吴郡处理内务,一向得心应手,自己就处理了,除非有重大事件才向孙策禀报,而自从出征以来,还没有发生过所谓重大事件。所以张昭的来信让孙策非常重视。

    而信中的内容确实让孙策大吃一惊,紧接着大喜过望。

    信中说:“朝廷上将军,主公的结义兄长金名扬来到吴郡,渴望一见。”

    。

    名扬一行人在吴郡居住已有十天,这里就是现代的苏州市,而以后的上海市,现在还没有被海浪堆出来。吴县往东不远就是东海。

    吴县是吴郡的治所,现在暂时是孙策的首府,但是它的规模还不及中原的一座小县城。据说江东最大的城池会稽,也只相当于徐州的沛县,可见这个时代中国南方全面的落后。

    张昭知道名扬的身份,将名扬一行人安置在县衙内,好生照料。

    名扬当然知道张昭是什么人,他对张昭也相当有礼,每日都会去和张昭打交道,聊上几句,重点是要在张昭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拉近与他的距离。

    张昭的职责不仅是留守吴郡,而且是孙策之弟孙权的老师,他只要在府中,就和孙权待在一起,言传身教,十分小心。

    名扬与张昭打交道,就经常可以看见孙权,确实如史以及文学作中所描述的,孙权的毛发颜色偏红。孙权与孙策不是亲兄弟,也不知道孙权的母亲是谁,怎么会有红色毛发的基因。在名扬和张昭谈话时,孙权一般都静静地在一旁看,也不插话,名扬来或走的时候,他都会起身行礼,说话也很有礼貌。

    起初张昭从名扬曾经的战例说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谋略,两人相互吹捧一番。后来两人谈起风土人情,张昭介绍了江东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名扬则向他解释了东南地区气候形成的原因,张昭虽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气象原理但他觉得名扬说得很有道理,便开始名扬所说的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旁读的孙权也往往被名扬的奇思妙想古怪言论吸引了注意力,他也放下本,侧耳倾听。

    后来张昭竟然和名扬讲起了天地玄黄,这是道家的理论,张昭是当世大儒,博览百家,说起来滔滔不绝。名扬并不能完全理解,但也小心应和,避免露怯。待张昭说罢,名扬却以一些后世创造的神话故事来回报张昭,主要以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为主。

    武王伐纣的典故张昭他们自然耳熟能详,然而根据这段历史虚构出来的神话故事,让张昭颇感新鲜,而其中的教派斗争是故事中最让人动容的地方。西游记中构建的神话世界更为详细复杂,故事中暗含的势力纷争比起封神演义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个孙猴子的命运竟让张昭牵肠挂肚。孙权更不必说,坐到老师身边来听名扬“说”。

    名扬未敢细讲,只是大致叙述了一下剧情,也花了两个半天时间。张昭听罢,说道:“故事听起来很荒谬,但也非常合理,将军家乡创造这些故事的人具有大才。”

    名扬为了掩饰,只好把吴承恩说成家乡的人,这些神话故事太过复杂,其中暗含的社会制度比汉代更复杂更完善,汉代人无法理解但又不会感觉不合理。

    张昭不愧是治世能臣,他从繁杂的故事内容当中,听出了一些君王之道。于是他便谈起了江东。

    “金将军,如今江东八十一县,就像你刚刚提起的四大部洲中的西牛贺洲,虽归于佛教,但内部纷乱,各占山头。江东各路诸侯已经被我主扫平,但各郡县都有豪强世家,现在归附我们,来日又会成为诸侯,难以管理。总不能想中佛祖那样,又一次一一扫平吧。”

    名扬说:“大汉绵延至今,衰弱至此,表面上看是朝中之人争权夺利,实际上是地方上豪强并起,世族坐大,使皇室威严丧尽。逼得太紧会反,放得太松又难以管理,确实是难题。”

    “主公的注意力目前还在战场上,他还没有想到这些。但老夫不得不想,如何治理这即将统一的江东大地。”

    “仅就江东一隅之地来说,有一个方法或许可以。”

    张昭好奇道:“愿洗耳恭听。”

    名扬说:“在县、郡、首府设立机构,先建立规矩,让世族大户能够充分表达意见,平时有事大家商量着来,按照规矩确定每一次讨论的结果,若有不服,按照规矩提出异议,但不可强行抵制决议,若出现强行抵制的情况,便可依法处置。这样做的前提是兵权完全由主公掌握。”

    张昭笑道:“将军的提议竟然和子敬的提议如此相似。”

    “子敬?”名扬有些惊讶,“三弟是怎么说的?”

    “他说设立议事所,所有政务先由议事所商议通过后,再由主公委派的地方官员执行。议事所中有资格商议政务的人是由每家或几家派出的一名代表,议事以绝大多数人赞同为通过。县议事所再选出几名代表到郡议事所参与政事,郡中在选派数人到首府的议事所。首府的议事所只对主公有建议之职,并无参政之职。家中有人做官,就不可在议事所中有代表。他还说了很多内容,老夫就拣一些重要的内容跟你说一说。”

    名扬都惊呆了,这就是议会制度啊。鲁肃竟然能够想出这么先进的制度,他还是鲁肃吗?已经有洛云坞和郭嘉的先例在前,名扬毫不迟疑地判断,鲁肃肯定与穿越有关。

    这样想,名扬的很多疑惑都解开了,如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策的结拜兄弟这个最大的谜团,名扬也能够解开了。

    目前为止,名扬遇到的穿越者都很低调,他们生怕被身边的人发现异常,像名扬和郭嘉这样的人,更怕被洛云坞发现。如鲁肃这么高调的穿越者,名扬第一次遇到。真不知道,鲁肃是不知道洛云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