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扬三国-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了?她去哪里了?”

    “回洛阳去了。”

    “她回洛阳干什么?她这样回去不危险吗?”

    “她的第六商会的主要力量还在洛阳,她不能不回去的。而且她现在名义上还是洛云坞的当家之一。危不危险就不好说了,我觉得她可能会有麻烦,但我劝不住她。”

    “你劝不住时可以叫我呀。兴许我可以的……”名扬脱口而出。

    蔻蔻歪歪脑袋,笑道:“为什么你能劝住她?”

    “我说的是兴许……”

    “姑姑决定要做的事一般不会改变。姑且相信她能化险为夷吧。”

    蔻蔻对名扬古灵精怪地一笑,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名扬长叹一口气,感觉到的是无尽的失落。鸢尾在一边将对话全部听了。她挽住名扬的手臂,轻声说:“大哥,奴婢虽然与柳姐姐接触不多,但感觉得出来,她是一个厉害的人物。而且能做到洛云坞当家人的位置的人,肯定不会轻易遭遇麻烦。以后会有很多机会见到她。”

    名扬看了看鸢尾,张开臂膀将鸢尾揽入怀中,说:“还是你最贴心。我们也去收拾行装,准备明天出发。”

    。

    出发当天的凌晨,徐州刺史府派人将董承秘密送到“月未满”的货仓,名扬亲自在货仓迎接董承。

    董承见到名扬,激动地泣不成声。他哽咽道:“金将军,多谢你冒这么大的风险,就为保我这毫无价值的老命……”

    名扬说:“国舅,不必说这样的话。危险还没有解除。我们将把你送去江东,从此隐姓埋名,曹操再也不能把你怎么样。”

    “一切听将军安排。”

    名扬、鸢尾和董承都化装成车队的成员,“月未满”的搬家车队一共百余辆马车,浩浩荡荡,趁天未亮便出发。姬采早就向刺史府送了些钱财,要行一些方便,为他们开门放行。乐进知道其中玄机,做了个样子,收了钱开了门,放车队离开徐州。

    车队经过东海郡。刘备的大营正设在东海郡,车队专门在东海郡大营稍作停留。名扬和董承秘密拜见了刘备。

    刘备单独见了他们二人,董承和刘备相见更是抱头痛哭。他们或许是在为对方的不幸遭遇哭泣,但更多地是在为天子哭泣。待二人哭完,名扬向刘备行礼,刘备非常激动地对名扬说:“我一时误会了将军,请将军见谅。”

    名扬说:“只要能救人,承担些误会也无妨。等有合适的机会,再向关张二位将军解释,只不过现在国舅依旧危险,知道他行踪的人越少越好。”

    “是的是的。”刘备请两人落座。

    名扬细细讲述了“衣带诏”事件的整个经过,这些事刘备都是第一次听到。而历史上,他此时不仅非常清楚,而且是衣带诏的签名人之一。

    刘备不甚唏嘘,感叹为了这个诏死了太多无辜之人。他问道:“那么现在这诏在哪里?”

    董承正待要说,名扬插话道:“应该已经失落,不好找了。”董承听名扬这么说,便不再说话。

    “这毕竟是天子手,而且天子泣血而成,若是能找到,也是讨贼的武器。”

    名扬说:“恐怕此时天子都不承认自己写过这样的诏。这种诏不仅不是武器,还是害死自己的毒药。不要也罢。”

    刘备默默点头,不置可否。

    董承说:“我已经失败,本无面目苟活于世,托金将军的福,将要隐于乡野。之后汉室的匡扶还得仰赖皇叔,救救天子。”

    刘备郑重说道:“玄德不敢忘记国舅嘱托,必救天子于水火,匡扶汉室于乱世。”

    两人又一次抱头痛哭。名扬无奈地在一旁,默默喝茶。

    入夜,名扬和董承回到车队,车队再一次出发。第二天中午,车队到达彭城,彭城早就准备好了新的总店院落及货仓,车队一停,立刻搬运行李货物,很快总店便开张,“月未满”开始正常运营。

    一切焕然一新,待要重新开始之际。突然西境传来军报:“李典兵陈边境,强要越界,正与守军对峙。”

    :

第二七八章 风云突变 战事骤起() 
名扬听闻曹军兵陈边境,勃然大怒。

    “他们来干什么?李典是没事找事吗?”

    传消息回来的士兵,将一封信交给名扬。名扬打开一看,是李典写的:“我军得到消息,听闻金将军已经寻到董承,烦请将军将董承交与我军带回许昌,与将军之约依旧作数。”

    名扬“啪”收起竹简,往案上一拍,心中甚为疑惑。他与郭嘉的密谋,从头至尾只有他们二人和乐进知道,替郭嘉和名扬跑腿办事的都是郭嘉的亲信。而转移董承这件事,也是名扬和郭嘉直接谋定,连“月未满”内部都没人知道。为什么他们刚一回彭城,李典就知道消息了?有内鬼?那内鬼是谁?郭嘉的手下?还是在自己身边?

    传信人见名扬陷入沉思,便提醒道:“将军,如何回复?”

    名扬醒悟,说道:“我去见他。”他叫侍从取来铠甲,腰间挂上雌雄刀,快步走出郡守府。在路上,他迎面遇到简雍。简雍正是因为曹军压境之事来找名扬,见名扬正要出去,便问:“将军何去?”

    “去会会李典。”

    “将军可知曹军为何而来?”

    名扬迟疑了一下,然后说:“他说我已经找到董承,要我交出董承。”

    简雍面露吃惊之色,走近一步,低声问道:“他如何得知?”

    名扬反问:“先生知道?”

    “皇叔已经告知我,叫我保护好董国舅。”

    之前名扬已经向简雍说过他的计策,但这次转移董承的计划他未曾告诉简雍,没想到刘备会向简雍做如此一番叮嘱。

    名扬又问:“此事可有其他人知道?”

    简雍说:“将军放心,我保证除我以外,无人可知。”

    名扬向简雍一拱手,转身离开郡守府,出发前往边境。

    黄达早已来到边境,指挥两万彭城军进行布防。名扬一到达这里,立刻到最前沿察看,只见曹军已经在距边境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寨。

    黄达介绍曹军的情况:“曹军也是刚刚才扎下营寨。目测他们也有两万人,来势汹汹,看样子不会轻易撤退。”

    名扬仔细观察了一番曹军的营寨,不像临时扎寨,完全是战时的布阵方法,看来李典是来真的了。

    名扬对黄达说:“派人去向李典传个话,到边界上见面。”

    午后,名扬骑马来到边界,对面李典也缓缓朝这边过来。

    名扬指着李典身后的大军说道:“李将军,你意欲如何?想要强取彭城吗?”

    李典说:“将军既然已经找到董承,还请交给我们,好好的徐州不要,干嘛在这里跟我们动武?”

    名扬斩钉截铁地说:“我没有找到董承,你不要信口开河,挑起事端。”

    李典冷冷一笑说:“你休要抵赖,你若不交出董承,我便攻下彭城,自己抓住董承。也不怕你知道,不止我这两万人马,丞相已另派大军正朝这边过来,到时彭城一片尸山血海,你切莫后悔。”

    名扬也冷冷地说:“你们只管来,有客人来,就有酒菜招待;有敌人来,我们有刀枪相迎。”说罢,他调转马头,纵马而去。

    回到大帐,召集诸将,众人沉默。形势严峻,名扬也知道情况不妙。曹操看来是得到确切消息,才敢大张旗鼓发兵进攻彭城。

    名扬不怕对抗曹军,但两军战斗力的差距是事实,彭城一郡之力对抗曹操中原三州的力量也不现实。曹军突然到来,彭城上下连准备的时间都没有。当务之急,一方面要聚集彭城的钱粮,准备持*久作战。另一方面要找援军。淮南有兵却不能用,因为郡守袁继和淮南世族不愿意开战。那就只有向刘备求援了。

    名扬一连写了三封信,一封给刘备,请他发兵来救,一封给简雍,要他立刻收集钱粮,准备应战,一封给姬采,叫他帮忙收集军资粮草。另外他派人命令吕蒙率两万人马到前线来增强防卫。

    过了两天,姬采回信,说他已经派人前往各地调钱粮来彭城,他自己亲自去徐州筹集资金。又过了一天,简雍派人送来两封信简,一封是他的回信,说他已经在核算府库,并且组织兵丁百姓加固城防。另一封是转送来的来自庐江的信。

    原来是婚期将至,纪如意写信询问名扬是否能够按时回到庐江成婚。名扬现在哪有这个心思考虑婚事,看完便放在了一边。

    而刘备那边还没有消息。

    吕蒙带兵到达,名扬命令他在南边相距三十里的地方扎营,与黄达大营成犄角之势,互为呼应。对面的李典大军稳如泰山,丝毫不着急进攻,但每天都有斥候回报,曹军的粮草不断运到大营,看样子后续人马不会少。

    真是风云突变,战事骤起。刚开始名扬有些措手不及,经过短暂调度,安排妥当后,他开始担忧董承的处境。

    他觉得现在就应该把董承送走,董承在这里不仅身处险地,而且随时都可能暴露,等于给予曹军进攻彭城的口实。他无人可以商量,自己苦思冥想,权衡利弊之后,决定亲自回城,安排转移董承的事情。

    他一回到彭城,刘备的使者孙乾也随即到达彭城,将刘备的信交给他。

    刘备在信中说,曹军很可能借此机会吞并整个徐州,他也不敢将所有部队都派来援救彭城,须得防范徐州的乐进也趁机进攻。他留够防守北面曹军的部队后,由糜竺带两万人前来相助。另外有一事,这件事他自己也思虑很久。既然曹操已经知道董承就在彭城,不惜开战来夺董承,不如公开血诏之事,发动天下诸侯讨伐曹操,或许可以挽回局面。

    名扬眉头一皱,刘备这个提议他绝不会同意。什么讨伐曹操,夺取天下他一点都不感兴趣。他只要保住董承的性命,既为了报董承的恩情,又为了完成对千巧的承诺。

    孙乾轻声说:“将军,心中所说之事,皇叔也和我说了。”

    名扬脸部肌肉一抽,看向孙乾。知道这事儿的人又多了一个。

    孙乾说:“皇叔希望借国舅之口,传达天子诏令,号召天下诸侯讨伐曹操。现在彭城危险,不如让董国舅随我去东海郡。”

    名扬摇头,说:“不可,董国舅既不能出面传达天子诏令,也不会留在徐州。他必须去江东,才可能保住性命。”

    孙乾说:“将军,如今形势危急。若不号召天下人共讨曹操,徐州可能全部落于曹操之手。你怎可送他离去?”

    “从头到尾就没有衣带诏,董承从来就没有来过徐州,曹操只是借机进攻彭城,我们只需全力御敌,干嘛要把董国舅找出来?”

    “将军此言差矣。皇叔此议,是为天下计。为了天子的这份血诏,死了无数冤魂,若不找曹操报仇,不仅冤魂难安,董国舅也难安。天子蒙难,下了多大的决心,才写下这份诏,作为大汉臣子,明知有这份诏,却不遵照执行,讨伐国*贼,于心何安?”

    名扬懒得再和这帮迂腐的“忠臣”争论,他说:“董国舅我必须带走,皇叔那里我亲自去解释。”

    孙乾不紧不慢地说道:“我已经见过董国舅了。他深明大义,心怀天子,已经同意随我去见皇叔。”

    “混蛋”名扬勃然大怒,“孙公佑,我敬你是名士,对你礼让有加,你竟然干这种偷偷摸摸的勾当。是老子抛了性命不要,去许昌救人,是老子一次又一次将曹军击退。你们竟然不跟老子商量,就擅自做决定,你们还有没有把我放在眼里。”

    孙乾毫不退缩,回答道:“将军这句话实在质问我,还是在质问皇叔?”

    “干皇叔何事?你不要乱扣帽子。”

    “扣帽子?”孙乾没听懂这个词,但他理解了名扬的意思,“我自然知道将军的功劳,但国舅所做之事干系天下,我万不能任由将军一意孤行。”

    “我若一定要带他走呢?你们拦得住我吗?”

    “我当然拦不住,但将军去江东势必要经过下邳,只怕关将军不会放你过去。”

    名扬胸中的怒火已经到达了极点。有时候,所谓的自己人会比敌人更可怕,更难对付。名扬不想和刘备翻脸,也不能和他翻脸,否则他将更孤立,更加难以和曹军对抗。

    名扬强压怒火,在稳定了心神之后,向孙乾行礼,说道:“先生,我刚才多有冒犯,请原谅。但国舅此事可否再议,我既不送他去江东,也不要现在把他送到东海,他暂时由我保护。还请先生回去再跟皇叔说一说。”

    孙乾也收起了冷峻的面容,缓和地说:“我知道了,我这就返回东海,向皇叔禀报。”

    。

    名扬将自己关在房间里,生着闷气。

    他没想到,不仅曹操步步紧逼,连刘备也来找麻烦。

    郁闷中,他又看到了案上纪如意的信,突然想起了临近的婚事。不由得心中再添愁云。

    他又一次打开信读了一遍,脑子里努力地回忆他将要迎娶的小乔的面容。竟然有些模糊。他只知道那是个可爱温顺的姑娘,却忘记了她的容貌和声音。

    唉,这是什么事情呐。自己记忆深刻的女人却得不到,自己要娶的女人却想不起。

    名扬摊开一卷竹简,提起笔,想了想,开始给纪如意写回信。

    “纪郡守,如今彭城面临大敌,我难以返回,恐怕婚期将要拖延……”

    :

第二七九章 诱敌出战() 
一早,名扬便去见董承。董承住在“月未满”总店,可现在总店内外已经被孙乾和简雍派人看管了起来。名扬径直进入总店,见到董承就问:“国舅,你既答应随我去江东,又为何要来趟这浑水?”

    董承说:“何来浑水?”

    “你答应刘皇叔,以血诏号令天下诸侯讨伐曹操,这不是浑水?曹操就是要杀你,你不仅找死,而且还告诉他你在哪里,这不是浑水?”

    董承微皱眉头,十分不解:“名扬,你何出此言?讨伐国*贼是你我的本分,不避生死,何来找死一说?既然刘皇叔决意讨伐曹贼,我怎能为了个人生死而逃避?”

    名扬和董承说了半天,他那股汉室忠臣的迂腐劲儿一上来,名扬也没有办法。董承心中拯救天子的心思从来就没有灭过,刘备此时又给了他希望,他便又重新坚定了信念。

    名扬拗不过他,无奈向董承告辞,径直回了郡守府。他一回府,就立刻吩咐鸢尾及其他随从收拾行装,准备搬入城外军营。

    简雍闻讯,急忙过来询问:“金将军,为何匆匆离开?”

    名扬说:“你们既然横下心要和曹军血战一场,我又带不走董国舅,那我就只好去前线,击败曹军,才好保住国舅。”

    简雍知道名扬说的话里有刺,也不计较,说道:“金将军亲自领兵,最好不过了。但也没有必要搬出去住。在郡守府同样可以……”

    “不了。打仗还是要亲临前线的。”名扬向简雍告辞,带着鸢尾和随从离开了郡守府。

    在中军大帐,名扬召集李异、黄达、吕蒙商议军务。吕蒙早已知晓名扬关于董承的计策,李异和黄达这才知道原来董承就在彭城。

    “我并非有意隐瞒两位兄弟,只是人多口杂,我这样做是以防万一。”

    李异和黄达一起说:“我们明白。”

    李异接着说:“现在彭城在我们手里,我们带着董承直奔江东而去,简雍和孙乾也奈何不了我们。”

    名扬说:“彭城不要了吗?曹军若占领彭城,徐州其他郡县都会受到威胁,我们放弃彭城就等于将徐州拱手让出。”

    黄达也说:“再说,我们南下必经过下邳,关羽那一关可不好过。”

    名扬点头,说:“说得对。我们还是先考虑一下如何击退李典以及曹军的援军。”

    黄达说:“不如还是用老计策,包抄合围、诱敌伏击?”

    名扬回头看着后侧的地图,思索了片刻,说:“现在就怕李典按兵不动,等待援军到来一起进攻。那时敌众我寡,就不好打了。现在要想办法引李典出动,才好实施计策。”

    李异说:“待我明天去骂阵,把他骂出来。”

    名扬一时也想不出什么主意,只好说:“先试试吧。”

    。

    第二天一早,曹军营前战鼓震天,李异带兵在曹营前列阵,他指着曹军营门大声喝道:“李典小儿,快快出来和爷爷一战”

    李异吼了半天,不见曹营有动静。李异继续骂道:“李典小儿,你是怕死了吗?不敢出来打一场?”

    他费尽口舌,用尽羞辱之辞,可是曹营依旧没有一点要出战的意思。

    午后,李异口干舌燥,返回大营。

    他“咕咚咕咚”连喝几碗水,对名扬说:“没想到李典这小子耐性这么好。”

    名扬说:“也不奇怪,李典虽然见到我总按不住火,但他本来的性格稳重谨慎,以后必成名将。你且休息,明天换黄将军去激他。”

    隔日,黄达带兵去叫阵。黄达不善骂人,就叫士兵们高声叫骂,要多难听有多难听。结果李典依旧不肯出战。

    黄达回来复命,讲述了今日的情况。名扬在中军打仗中踱了几步,苦笑道:“看来咱们得来点狠料。”

    又过一日,这一次是吕蒙带兵前去挑战。他也不骂,只是叫士兵们高举一根竹竿,竹竿顶端吊着一个假人,假人身披铠甲,身上挂着白布,写着“李乾”。这个假人就像被吊起示众一般,在阵前来回展示,而彭城军士兵不停地起哄,也高呼“李乾”这个人名。

    李乾就是李典的父亲,在讨伐吕布之时被名扬擒获,最后被吕布杀死。所以李典才会一直视名扬为杀父仇人。如今这个叫“李乾”的假人,被高悬阵前,被彭城军羞辱,正是名扬在戳李典最痛的那块伤疤。想必现在李典一定气得牙都要咬碎了。

    一个时辰过了,李典还未出战。吕蒙一挥手,又一名士兵出列,他举着一把长刀,来到“李乾”身后,在漫天的喧嚣和震天的战鼓声中,手起刀落,将假人的“头颅”砍掉。然后他骑上马,举着“头颅”放肆地庆祝,呐喊,在阵前来回奔跑,向大军展示。

    这时,曹军大营打开,李典一马当先,带着骑兵冲了出来。只见他双眼通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