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译注-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4) 观:观察。名:名声。
(55) 利:利禄。
(56) 纷意:缠绕意志,苦劳心思。绝体:残形伤生,牺牲身体。一本无绝字。
'译文'
无足问知和说:“众人没有不兴名求利的。他富有别人就依附他,依附
他就于心居他之下,居下就对他尊敬。有人居下就显出尊贵的人,是长寿、
体安、快乐之道。现在,难道你没有这种想法吗?是智慧不足呢?还是认识
到而力不从心呢?还是故意推行正道而不妄为呢?”知和说:“现在有这样
一种人,自以为和自己同时代生,同乡而处,就认为是个超过世俗的人。这
是一种内心无主见取正,不能观察古今时间的差别和是非的区别。与世俗同
化,离开自重,抛弃自尊,做自己兴名就利的事情。这样论到延长生命、安
适身体、愉悦心意之道,不是大远了吗?悲痛的疾病,安静的喜悦,不视其
形体;惊慌的恐惧,欣欢的喜悦,不视其内心。只知道去做而不知道为什么
去做,所以地位贵到天子,富有占据天下,却不能免除祸患。”无足说:“富
有对于人,无所不利。穷尽完美和究尽权势,至人不能得到,圣人也不能达
到。挟持别人勇敢和力量来增加威势,拿别人的智谋来增强观察问题的能力,
用别人的品德当作贤良,不享有国土而威严如君主。况且声色、滋味、权势
对于人,心不等学习就爱好它,身体不等模仿就感到安适。欲求、厌恶、避
害、就利,本来不用老师教导,这是人的本性。天下人虽然非难我,准能失
掉这些呢!”知和说:“有智慧的人做事,行动以百姓为基础,不违背民众
为原则,因此知足而不相争,无所作为,所以不贪求。不知足,所以才贪求
它,争夺声、色、味、权,而自己却不认为是贪求。有剩余,所以有辞让,
抛弃占据的天下之财而自己也不认为是清廉。清廉和贪求的实质,并不是受
迫于外物,反过来要察看网心是否有度。权势达到天子,而不拿权贵作为资
本,骄做对待别人;财富占有天下,而不拿财富戏弄人。计算其祸患,考虑
其反面,认为有害于本性,所以推辞而不接受,并不是要以此追求名誉。尧、
舜做帝王而和睦,并不是在天下推行仁政,而是不以追求美而损害性;善卷、
许由可得帝位而不接受,并不是虚伪地对待辞让,而是不以政事损害自己。
这些都是趋利避害,而天下人称赞他们是贤人,就是说他们虽然有趋利避害
的思想,他们并不是以兴名沽誉为目的。”无足说:“一定要保持其名声,
身受苦累拒绝美味,节约营养以维持生命,就是象久病危险而不死的人。”
知和说:“平均是福,多余是害,凡物没有不这样的,而财富更是如此。现
在的富人,耳朵要听钟鼓管籥的声音,嘴巴要尝牛羊狗猪甜酒的滋味,以感
受他的情意,遗忘他的事业,可以说是昏乱了。沉溺盛气之中,好象负重走
向上坡,可以说是劳苦了;贪财而带来敝病,贪权而带来竭尽精神,居静则
沉溺,体肥则骄满,可以说有疾病了。为了求富趋利,所以积累财富高过墙
也不知足,并且骄满而不舍,可以说是耻辱了;积累财富而无用,衷心信服
而不知舍弃,满心忧伤着急,追求增多而不知止,可以说是忧虑了;在家里
就疑虑盗贼来窃取财物,在外面就畏俱寇盗的伤害,在家周备楼窗严防,在
外不敢单独行动,可以说是畏惧了;这六种,是天下的最大祸害,大家都遗
忘掉而不知明察,等到祸患来到,想尽心思竭尽财产,只求象过去过一天好
日子,也达不到了。所以,想看那种名声看不到,想求得利禄得不着,缠绕


意志牺牲身体去争夺名利,不也是迷惑吗!”


说剑
'题解'
《说剑》以义名篇。“说剑”指庄子为赵文王说剑一事。有人说《说剑》为伪书,
实不可从。此篇内容并非与庄子思想无关,它的主旨在于说明为政当无事,以无为而治就
会得到治理,可说是《应帝王》篇观点的继续。
在“昔赵文王喜剑”一段中,庄子以文王喜剑喻其为之政。在“太子乃使人以千金
奉庄子”段中,说明庄周轻物到“千金不受”而愿意去说服赵文王。在“太子乃于见王”
段中,以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喻治政的方法,说天子可以统治诸侯,诸侯可以称霸,
但都不是长久的统治方法,而庶人剑也只是一种世俗斗鸡之儿戏,不能达到统治的目的,
“大王安坐定气”暗指无为而治就可以达到治理目的了。于是文王三月不出官,剑士自毙
也就无事大吉了。
昔赵文王喜剑
(1)
,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
(2)
,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
百余人,好之不厌
(3)
。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4)
。太子惺患之
(5)
,募左
右曰
(6)
:“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
(7)
,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能
(8)
。”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
(9)
。庄子弗受
(10)
,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
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太子曰:“闻啊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市从者
(11)
夫子弗受,俚尚何敢言。”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
(12)
,下不当太子
(13)
,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
(14)
?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
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
士,皆蓬头突鬓
(15)
,垂冠
(16)
,曼胡之缨
(17)
,短后之衣
(18)
,瞋目而语难
(19)

王乃说之
(20)
。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21)
。”庄子曰:“请治剑服
(22)
。”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持之
(23)
。庄子入
殿门不趋
(24)
,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
(25)
,使太子先
(26)
?”曰:
“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
(27)
?”曰:“臣
之剑,十步一人
(28)
,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
曰:“夫为剑者
(29)
,示之以虚
(30)
,开之以利
(31)
,后之以发
(32)
,先之以至。
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
(33)
,就舍待命
(34)
,令设戏请夫子
(35)
。”王乃
校剑士七日
(36)
,死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
“今日试使士敦剑
(37)
。”庄子曰:“望之久矣
(38)
!”王曰:“夫子所御杖
(39)
,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
(40)
。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
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于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
(41)
。齐岱为愕
(42)
,晋卫为脊
(43)
,周宋为谭
(44)
,韩魏为夹
(45)
,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
以渤海,带以常山
(46)
,制以五行
(47)
,论以刑德
(48)
,开以阴阳
(49)
,持以春

(50)
,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
(51)
,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
决浮云
(52)
,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
(53)
,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向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
以清廉士为愕,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谭,以豪桀士为夹。此剑直之亦
无前,举之以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
(54)
;下


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55)
。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
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王曰:“庶人之剑何
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瞑目而语
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
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56)
。”王乃牵而上殿
(57)
,宰人上食
(58)
,王三环之
(59)
。庄子曰:“大王安
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60)
!”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61)

'注释'
(1)昔:过去,从前,赵文王,赵惠文王何。喜剑:喜欢剑术。
(2)夹门而客:客居宫门左右。
(3)好(hào),喜好。厌:满足。
(4)谋:谋图。之:赵国。
(5)悝(kuī):赵惠文王的太子名悝。
(6)募:募集,召募。左右:指左右幕僚。
(7)说:说服。王:赵惠文王。
(8)当:能做到。
(9)奉:送给,给予。
(10) 弗受:不接受。
(11) 以币从(cōng):用币以为劝侑。
(12) 臣:庄子自称,我。逆:违逆。
(13) 当(dǎns):合。不当太子:有负太子的委任。
(14) 尚:还。安:何。事:用。
(15) 蓬头:蓬乱的头发。突鬓:鬓毛突出。
(16) 垂:同唾,重。垂冠。即重冠,表示威武。
(17) 曼胡…(móhu):同模糊,不分明,不清楚。缨:冠缨,盔缨。
(18) 短后之衣:后身短便于起坐的衣服。
(19) 瞋(chēn)目:发怒时睁大眼睛。语难:用言语相互洁难。
(20) 说:同悦。
(21) 事必大逆:此事必然不顺。
(22) 治剑服:制做剑士的服装。
(23) 脱白刃:拔出利剑。
(24) 殿门:宫殿的门。不趋:不快走。
(25) 寡人:赵惠文王自称。
(26) 使太子先:通过太子先容禀。
(27) 禁制:制服。
(28) 十步一人:十步置一人。
(29) 为剑:用剑。
(30) 示人以虚:示人以虚空不能测。
(31) 开之以利:用剑叫人不及提防。
(32) 后之以发:发动在后。
(33) 休:休息。
(34) 就舍:住在旅馆。
(35) 戏:试剑术。


(36) 校:较量。
(37) 敦剑:对剑。
(38) 望:期待。
(39) 杖:与仗同。兵器的总称。所御杖,所用剑。
(40) 奉:通捧。所奉:所用的剑。
(41) 燕溪:燕国中的地名。百城:北方的山名。锋:剑端。
(42) 岱:泰山。锷:剑刃。
(43) 脊:剑背。
(44) 镡:剑环,剑鼻。
(45) 夹:通侠,剑把。
(46) 常山:恒山。
(47) 五行:水火木金上。
(48) 刑法:生杀的意思。
(49) 开:指开合变化。
(50) 持:把握。
(51) 直:伸。无前:前面无挡的。
(52) 决:通抉。
(53) 匡:正。
(54) 三光:日、月、星。
(55) 四乡(xiǎng):四方。
(56) 薄:鄙薄。
(57) 牵:带,引。
(58) 宰人:主管家务的人。上食:奉上食物。
(59) 环:环绕。
(60) 毕奏:奏已毕。
(61) 服毙:伏剑自杀。服,同伏。
'译文'
过去,赵惠文王喜欢剑术,住在宫门左右的剑客有三千余人,日夜相互
击剑于文王面前,死伤的一年有一百多人。而赵文王仍然喜好剑术而不厌恶。
如此下去三年,国势衰危。诸侯必图谋攻取它。太子悝感到忧患,召募左右
臣僚,说:“谁能说服国王使他停止剑士的活动,便赐他千金。”左右臣僚
说:“庄子能做到。”太子于是派人将千金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和使者
一起前往拜见太子,说:“太子叫我做什么,赐我千金?”太子说:“听说
先生明达圣哲,谨奉上千金用市以为劝侑。先生不接受,我还怎么敢说。”
庄子说:“听说太子之所以用我,是要杜绝国王的喜好。假使我向上劝说大
王而违逆了国王的心意,下又有负太子的委任,那就会遭到刑戮而死去,我
还怎么使用千金呢?假如我对上说服大王,对下能完成太子交给的任务,那
么我向赵国要求什么会得不到呢!”太子说:“是这样。我们大王所接见的,
只有剑士。”庄子说:“好吧。我善于使用剑。”太子说:“但是我们大王
所接见的剑士,都是蓬头突鬓,戴着重冠,冠缨模糊,穿后身短的衣服,怒
目瞪眼而相互洁难,大王就高兴。现在,先生一定要穿上儒士的服装去拜见
大王,此事必然不顺当。”庄子说:“请制做剑士的服装。”制做剑士服装
用了三天,就去拜见太子。太子便和庄子一起去拜见国王。国王拔剑等待他。


庄子进入宫殿大门不急步上前,见国王也不跪拜。国王说:“你打算用什么
来开导我,让太子事先跟我介绍?”庄子说:“我听说大工喜欢剑术,所以
以剑术拜见大王。”国王说:“你的剑术怎么能制服对手?”庄子说:“我
的剑术是十步置一人,千里无阻挡。”国王非常高兴,说:“天下无敌了。”
庄子说:“用剑术的方法,示人以空虚莫测,用起来叫人不及提防,发动在
后,竟先击至。希望试一试。”国王说:“先生休息,到馆舍等待命令,待
我下令设剑术比赛再请先生。”于是国王使剑士较量七天,死了六十多人,
选出五六个人,让他们捧剑在宫殿下,于是召请庄子。国王说:“今天请与
剑士对剑。”庄子说:“期待很久了。”国王说:“先生所使用的剑,长短
怎么样?”庄子说:“我用什么剑都可以。然而我有三种剑,听凭大王使用,
请允许我先谈谈而后再进行比武。”国王说:“愿意听到三剑。”庄子说:
“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国王说:“天子的剑什么样?”庄子
说:“天子的剑,把燕溪、石城当作剑端,把齐国的泰山当作剑刃,把晋国
和卫地当作剑背,把周地、宋国当作剑环,把韩国、魏国当作剑把,用四夷
包着,用四时裹着,用勃海缠着,用恒山做带,用五行制衡,用生杀论断,
用阴阳开变,用春夏抉持,用秋冬运行。这种剑,直伸无前,举它无上,按
它无下,运行无旁。向上可以决断浮云,向下可断绝地基。这种剑一旦使用,
就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顺服了。这是天子的剑。”文惠王惘然自失,说:
“诸侯的剑怎样?”庄子说:“诸侯的剑,以知勇之士做剑端,以清廉之士
剑刃,以贤良之上做剑背,以忠圣之士做剑环,以豪桀之士做剑把。这种剑
直伸去也无前,举它无上,按它也无下,运转亦无旁。在上效法圆天,以顺
应日月星三光,在下效法方地,以顺应四时;在中间和顺民意,来安顿四方。
这种剑一旦用起来,犹如雷霆的震撼,四境之内,没有不听从国君的命令的
了。这是诸侯的剑。”国王说:“庶人的剑怎样?”庄子说:“庶人的剑,
蓬头突鬓,戴着重冠,冠缨模糊,穿后身短的衣服,怒目瞪眼而相互洁难,
在人们面前相互袭击,上断人头,下决肝肺。这种庶人的剑,跟斗鸡没有不
同,性命死于一旦,对于事务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大王拥有天子的位置而
喜好庶人的剑术,我私下为大王鄙薄它。”国王于是引他上殿,主管家务的
人端上饭菜,国王绕着饭食走三圈。庄子说:“大王安静坐下来,平定气息,
关于剑术的事情我已上奏完了!”于是文惠王三个月没出宫门,剑士都伏剑
自杀在他们的住处。


渔父
'题解'
《渔父》以虚拟人名名篇。本篇的主旨是通过渔父批判了孔子的作为和儒家的仁义、
忠贞、慈孝、礼乐的思想。
在“孔子游乎缁帷之林”段落中,指出孔子的仁是“苦心劳形以危害其真”的有害
的观点,相距自然之道相差很远。在“子贡还报孔子”段中批评孔于是属于八疵四患的人,
只有去掉这种种毛病,而后才能教育他。在“孔子揪然而叹”段中,着重说明了庄子的自
然本真的观点。在“颜渊还车”段中,说明孔子接受了教育而崇敬渔父的主张,并教育颜
渊不要顽固不化,说明了儒道两派的分歧和争斗。
孔子游乎绪帷之林
(1)
,休坐乎杏坛之上
(2)
。弟子读书,孔子弦歌
(3)
。鼓
琴奏曲未半
(4)
,有渔父者
(5)
,下船而来,须眉交白
(6)
,被发榆袂
(7)
,行原以

(8)
,距陆而止
(9)
,左手据膝
(10)
,右手持颐
(11)
,以听。曲终,而招子贡
(12)

子路,二人俱对
(13)
。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
(14)
?”子路对曰:“鲁之
君子也,”客问其族
(15)
。子路对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
(16)
?”
子路未应,子贡曰:“孔氏者,性服忠信
(17)
,身行仁义
(18)
,饰礼乐
(19)
,选
人伦
(20)
,上以忠于世主
(21)
,下以化于齐民
(22)
,将以利天下
(23)
。此孔氏之
所治也。”又问曰:“有土之君与
(24)
?”子贡曰:“非也。”“侯王之佐与
(25)
?”子贡曰:“非也”。客乃笑而还行
(26)
,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
其身
(27)
。苦心劳形
(28)
,以危其真
(29)
。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
(30)
!”
'注释'
(1)游:游玩。缁帷之林,林名。缁,黑色。帷,帷幕。
(2)休:休息。杏坛:鲁东门外多杏树的土坛。
(3)弦歌:犹弦诵,弹琴瑟唱诗歌。《论语·阳货》有“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应在“孔子
弦歌”断句。旧注断在“鼓琴”非是。
(4)鼓琴:弹琴。
(5)渔父:渔翁,打鱼老人。
(6)交:皆,全。
(7)披发:散发。被,通披,榆:挥,摇。袂(meì):衣袖,袖子。
(8)行原:先走水边的平原。
(9)距:至。陆:高于原的平地。
(10) 据:按,扶,捂着。
(11) 持:主,撑。颐:面颊。
(12) 招:呼唤,招呼。
(13) 俱对:一齐对话。
(14) 彼:他,指孔子。为:做。
(15) 其:你,指孔子。族:氏族,指姓。
(16) 治:从事。
(17) 性:心性。服:守。
(18) 厅:践履,践行。
(19) 饰:修饰。
(20) 选:通撰,制作。人伦:道德规范。


(21) 世主:当世的君主。
(22) 化:教化。齐民:犹平民。
(23) 将:要。利:利益,谋利。
(24) 土:土地,领土。君:君主。
(25) 侯王:诸侯。佐:辅佐,指权臣。
(26) 还(xuan)行,反行,向回走。断句于“行”,旧注断句于“还”非是。
(27) 不免:难免。
(28) 苦心:用心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