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十二章 岔道()
汤姆走在最后,他虽然也不明白三叔为什么会突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但出于好意,临走前对我们提醒道:“三叔的脸色很不好看,这个时候你们最好不要惹怒他,否则,你们很难活着离开这里。”
汤姆走后,我思来想去,也不明白三叔的态度转变究竟是为了什么,就对其他人猜测道:“三叔无缘无故不会放出这样的狠话来,这里面难道有什么蹊跷?”
众人也犯嘀咕了,事情有蹊跷是明摆着的事情了,但这个蹊跷究竟是什么,一时间却没有人说的上来,只猜测出,这件事情一定和科研小组又关系。
眼见汤姆也下到了水池底部,标子就着急了,他对我们提醒道:“这老小子向来不按常理出牌,咱们就别琢磨他话里的猫腻了,眼下离开这里才是重中之重。”
我们几个人有些无奈的点了点头,便陆续顺着绳梯爬了下去,紧紧的跟在三叔等人的后面。
三叔见我们几个跟了来,只是无意间的瞥了一眼,便低头去打量池底的那个窟窿,看了一会儿,他对板寸头有些奇怪的问道:“你们是一直打盗洞到这里来的?速度这么快?”
板寸头一本正经的回道:“不是你想的那样,这下面本来就有一条通道,依我所见,应该是“九龙格局”的水道。我们已经探索过了,像这样的水道,一共有九条,都汇聚在下面的一个大水潭中,使之达到九龙归一的格局。”
标子之前就说过,如果想要九龙归一,必须把外面九座山峰的地气汇聚在一起。连接到风水眼上,这样墓主人才有尸解升仙的机会。
聚集九座山脉的地气不是易与之事,首先得从外面九座山峰的下面各挖一条地道,通向古墓的风水眼那里,而且地道里必须有活水。因为从易学上来讲,水能载气而不散。
做完这些还不够,最重要的是,九座山峰下的地气必须相互流通,达到融合,这样一来。便真正的九龙归一了。
在这之前,我并不是十分相信标子的那些话,不过后来下到池底之后,我们果然发现了一条水道,看起来呈圆形,而且十分的长。我估摸着,那应该就是连接九座山峰的大水道。
除了大水道之外,还有九条岔道直通主墓室,而眼前板寸头发现的这条水道,应该就是九条岔道之一了。
三叔这些年经常下古墓,身边必不可少的自然是懂得风水之道的地仙,耳濡目染之下。他自然也略懂一些。
沉思了片刻,三叔有些担忧的说道:“按照正常的逻辑,一共有九天岔道,你们既然能顺着岔道直通主墓室来,那么别人一样也可以,这一点你想过没有?”
板寸头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说道:“这个完全不必担心,除非我们留守在入口的人马都死了,否则,没人能顺着岔道进来。”
三叔似乎非常了解板寸头。直接问道:“别卖关子了,你这么有信心,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部署?”
板寸头哑然失笑,随后解释道:“什么都瞒不过三哥,那我就老实说了吧。岔道一共有九条没错。不过除了我们脚下这条之外,其中八条却完全毁了,所以,只要我们的人死守住脚下这条唯一的入口,其他人根本别想进来。”
“毁了?”三叔微微有些惊讶,随后问道:“到底怎么回事,是你叫人毁掉的?”
板寸头摇头回道:“不是我们的人干的,从现场的痕迹来看,应该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估计怎么也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吧。”
三叔微眯着眼睛想了一会儿,突然眼睛一亮,说道:“我明白了,来过这里的人只有刘伯温这厮,应该是他干的好事。”
板寸头愣了一下,随即脸色一变,惊道:“怎么又是他,这么说来,三哥你的计划又失败了?”
标子对三叔说道:“九条岔道被封八条,这明显是有人刻意这么干的,为的是阻碍地气融合,毁坏这个宝穴的风水。这件事情跟老刘压根就没关系,都是汉武帝派人做的,这事我不是跟三叔您说过吗,怎么这么快就忘了?”
三叔被一言点醒,恍然说道:“噢!我想起来了,就是那个叫做天成子的道士做的,看来这个人很忠心,果然把事情做成了。”
板寸头一副大失所望的摸样说道:“不管是谁来过这里,我们的任务都算是失败了,三哥,上面催的很紧,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我怕再耽搁一些时日,时局会有变啊。”
时局有变?板寸头指的应该是家族中的四爷造反一事,这个三叔曾经和我提起过,不过他说事情还在大老爷可掌控的范围内。可如今看到板寸头苦大仇深的模样,我想事情可能没有三叔说的那样轻巧,难道是四爷有所动作了?
三叔的脸色也不好看,沉思了片刻,他对板寸头说道:“事情还没到最后一步,你不要太过绝望,相信我,不会太久,西王母的事情就会水落石出,到时候不管结果如何,四爷的事情都会解决,这也在老爷的计划之中。”
板寸头神色凝重的点了点头,就不再多言。三叔再次看了一眼脚下的洞窟,便矮身第一个钻了进去。
池底的窟窿起码有一米的直径,上面有许多裂痕,都是爆炸所致,估计再来一次震动,整个水池都会垮塌掉。窟窿的深度有四米多,下去后果然是一条水道,水深不到一米,其规模比起我们来时的那条水道小了许多,两个人并排通过都显得有些拥挤。
水道很平坦,走过去十来米的样子,视线豁然开阔起来,走近了才发现,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洞窟,不是很高,却足足有三百多平方的面积,从周围洞壁上的痕迹上可以看出,这个地下洞窟是人为挖出来的。
洞窟里面没有半点摆设,只在正中间位置,有一个小水潭,它占据了洞窟三分之一的面积,里面的水很清,在强力手电的照射下,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叫不出名的小鱼,被我们一打扰,一下子四散开来,想必这些鱼儿是随着水道流到这里来的。(。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ps:各位书友大家好,我是四夕的家人,他本人在医院住院,在未得到医院的认可之前,我们不会允许他出院,希望大家理解。我们也不完全反对四夕写作,不过是在身体可行的情况下。通过和四夕协商,在他住院的这段时间里,可以每天用本子写两千字,然后交予我上传到这里来,这也是在我们最大的宽限范围内,也算让四夕本人对大家有一个交代。至于上面的书评,用企鹅联系四夕的诸位,信息我会看,然后告诉他,至于回复的问题,要等他出院以后。另外给四夕带句话,他说对不起诸位,让诸位失望了。
第九十三章 南海鲛人()
板寸头这时候停了下来,他指着右边一处空地对三叔说道:“三哥,过来看看这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三叔面露疑色,走过去看了一眼,然后咦了一声,惊道:“这是什么东西?难道是传说中的蛇人?”
蛇人?这里怎么会有蛇人?
我和标子对视了一眼,忍不住心中的好奇,立即走了过去,但标子却被板寸头在半路中拦了下来,他面色一冷,对标子说道:“谁让你过来的,这里没你的事情,给我闪一边儿去,再多事,我就让你留在这里守墓。”
回头看了我一眼,面色稍稍缓和了一些,说道:“你可以过来,以后就叫我四叔。”
如果说吴剑给我的感觉是冷酷和默然,那么板寸头给我的感觉就是凶狠,而且还非常的阴沉,所以这种人绝对不要招惹,我下意识叫住了不服气的标子,让他别逞一时之勇。
标子鄙视了板寸头一眼,嘴里嘀咕道:“三叔都对我客客气气的,你嚣张个什么劲儿,人多了不起吗,有本事单挑试试?”
三叔正仔细打量着脚下的那团东西,被板寸头这么一闹,瞬间收回了目光,他看了我一眼,随后对板寸头摆摆手说道:“那胖子和我的关系不错,别为难他了。”
板寸头显然有些意外,不过什么也没说,一边点头,一边将拦住标子的手放了下来,只是对标子不客气的说道:“你想和我单挑?我怕你还不够资格。有机会的话,你可以试试。”
标子浑身一抖。就想过去练练,我对他说道:“别闹了,也不看看是什么场合,走吧,先去三叔那里看看情况。”
板寸头对我的态度似乎不错,我从他身边走过的时候,他对我善意的点了点头,对于标子那挑衅的目光。他连看都懒得看。
我心中十分明白,不管是三叔,还是眼前的板寸头,之所以对我慈眉目善,那是因为他们有求于我,谁叫我长得像他们少爷一个德性呢?
其实三叔对标子还是很不错的,指了指他脚下一团黑麻麻的事物。问道:“你小子不是老说自己见识广吗?看看这具尸体是怎么回事。”
那是一具干瘪的尸体,他双手伸开,紧紧的趴在地上,由于年代太久,身上的皮肤都成了褐色,上面甚至还出现了无数的裂痕。就好像一碰之下会碎掉似的。
最古怪的是干尸的下半身,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已经完全扭曲了起来,而且看不到双腿之间的轮廓,乍一眼看去。就好像一条盘起来的蛇尾,但我可以肯定下来。这并不是蛇人。
蛇人我们在沙漠中的鬼屋下面亲眼见过,那玩意体型比我们正常人要大得多,而且尾巴又粗又长,而眼下这具尸体非常的瘦小,酷似尾巴的下半身虽然很粗,却不超过一米的长度,就算他没有变成干尸,体型也绝不会有一个成年人那么高大,最多和一个十岁的小孩体型差不多。
三叔并未见过蛇人,关于蛇人的一切,也只是从我和标子的口中得知了个大概而已,所以他把这具尸体认作是蛇人也不奇怪。
我摇摇头对三叔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板寸头饶有兴致的问道:“那你认为这是什么,殉葬的童男童女?”
这个还真不好说,总之我是没见过这样怪异的干尸,于是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板寸头见我们猜不出个所以然,对着那具干尸踢了一脚,说道:“好好看看他的正面,我倒觉得像是传说中的夜叉。”
干尸没什么重量,被板寸头这么一脚踢过去,一下子飞出去两三米远的距离,落地时,身体已经完全翻转过来。
板寸头让我们去看尸体的正面,自然是有些不同寻常的地方,于是我们怀着好奇的心理走了过去。到了尸体跟前,只一眼看过去,我们下意识就怔住了,接着一股寒意涌上了心头。
天啊!这是一具怎样的尸体!我从未见到过这样的尸体,如果说蛇人的尸体让我大吃一惊,并且感到无比的诡异,那么眼前的这具尸体,已经完全将我震撼住了。
这具尸体的形象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不仅长着一个奇怪的三角形脑袋,更让人感到不可思的是,上面还长着一对骨刺,大概有二十厘米那么长,看上去十分的锋利,就像羚羊头顶上那一对尖角。
尸体的眼睛是紧闭着的,下面是一对鼻孔,对,只有孔,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鼻子,看起来十分的突兀。鼻孔的下面是一张布满尖牙的大嘴,这一点倒是和蛇人很像,我早已见怪不怪。
接下来是尸体的下巴位置,你可能永远也想不到,那里会有着什么奇特之处,如果我们没有看错的话,那应该是一对鱼鳃,通过鱼鳃的缝隙,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尸体的口腔内有着什么。
最后是这具尸体的下半身,之前我就说过了,它看起来像是一条尾巴,事实上,它就是一条尾巴,但并不是蛇尾,而是一条鱼尾。这让我一下子明白了过来,之前我在尸体上看到的那些裂痕并不是真的裂痕,而是鱼鳞之间的缝隙。
准确的来说,这是一条类似人鱼一样的怪物,其外形真的和传说中的夜叉很像,都是那样的丑陋,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叔当时就发出“嘶!”的一声,倒吸了一口凉气,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对我们问道:“这究竟是什么物种?”
我打着结巴说道:“从外形上来看,倒像是一条美人鱼,不对,应该是一条丑人鱼才对!”
板寸头对我说道:“传说中的人鱼可不是这幅尊容,如果让这怪物的手里拿上一把海神叉,我倒觉得它更像是传说中的海神波塞冬。”
我转头看向标子,想听听他有什么意见,谁知这小子就像被定了身似的,眼睛直愣愣的看着那具尸体,一副完全被震惊住了的表情挂在脸上。
我轻咳了一声,标子立即反应了过来,他组织了一下语言,对我问道:“老杨,还记得张甲的行船日志吗?”我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标子道:“这他娘的就是南海鲛人,张甲的战船最后就毁在了这玩意身上。”(。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九十四章 无功而返()
南海鲛人!我愣了一下,立马就想了起来,张甲的行船日志中的确提到了此事,不过我怎么也想不到,传说中的南海鲛人竟然会是这幅凶残的模样,和我想象中的实在相去甚远。请使用访问本站。
据博物志和述异记中记载,南海鲛人其实就是传说中的美人鱼,它们除了有一条独特的鱼尾之外,其他各方面都与人类无异。
鲛人习性温和,喜纺织,哭泣时眼泪可结珠,千金难求。不过在野史中的记载却是完全相反,鲛人性情凶残,喜吃鱼类,其身上的油脂非常耐烧,是古墓中用来做万年灯的不二之选。
正因为如此,南海鲛人曾被大肆捕杀,从而变得越来越少,以至于到了汉朝时期呈现出灭绝之势。而汉朝以后,南海鲛人已经销声匿迹,成为了传说中的产物,后世之人再也无缘目睹。
三叔对于南海鲛人的传闻并不陌生,他微微有些诧异的说道:“南海鲛人极其珍贵,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出现在这里?”
板寸头指了指周围说道:“珍贵吗?这样尸体我们发现了不下一百具,前边还有好多,要不要带些回去研究?”
板寸头带我们在水潭边饶了一圈,果然,我们又发现了几十具南海鲛人的干尸,三叔奇怪极了的说道:“这滇王究竟想干什么,为什么不用鲛人来制作万年灯?”
标子想了想说道:“张甲的行船日志中说过,滇王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完全可以号令它们。现在这些玩意出现在这里。也许是用来守墓的。”
三叔发出质疑。他道:“鲛人不是死物,这里有九条岔道,怎么能保证它们日后不逃跑?”
三叔说的没错,南海鲛人不管怎么样,都算是一种灵智动物,不然也不会称之为“鲛人”,既然如此,这古墓里多年来没有人看管。又如何能保证它们不跑,而死在这里呢?
板寸头说道:“这个很简单,将所有的岔道封死,这些鲛人就只有困在这里守墓。”
板寸头告诉我们,九条岔道虽然可以进入大量的流水,不过每一条岔道的尽头处,都有一道铜制的栅栏。那栅栏都是由胳膊粗细的铜棍做成,铜棍与铜棍之间的间隔距离不超过十厘米,别说是人了,就是一条稍大的鱼。都不可能进来。
不过板寸头带来了许多犀利的工具,比如电动切割机。喷火器,电锯之类的装备,所以,那道铜制栅栏被他视若无物,很轻松的就解决掉了。
板寸头分析道:“我派人检查过了,这些鲛人身上没有半丝伤口,如果我没有猜错,它们是因为食物短缺而饿死的。”
我觉得这很正常,也许在几千年前,滇池中的鱼类非常多,顺着水流进入到古墓中的鱼类肯定也不少,从而足够养活困在这里的鲛人。不过滇王千算万算也肯定算不到,随着日后人类对水源的破坏,以及大肆的进行渔业,滇池中的鱼类越来越少,自然而然,误入到古墓中的鱼类也大大的减少,如此一来,困在这里的守墓鲛人自然要全部饿死。
三叔大叹这些珍贵的鲛人居然白白的死在这里,可我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也许是因为鲛人也是人的一种,这让我替他们的命运感到悲哀,同时也想到了科研小组等人的命运,那是何其的相似?
这个洞窟除了一百多具鲛人的尸体之外,再无其他的奇特之物,三叔感叹了一阵之后不再留恋,在板寸头的带领下,继续往前边而去。
洞窟的正对面有一条大水道,是九条岔道的汇聚点,里面的水很急,我们都是手挽手前进,以免被急流冲走。
水道里没有任何机关,我们这一路走的极为顺利,大概走了五分钟左右,前面出现了一个圆形的石室。石室有一百平方左右,全是由暗青色的条形石块砌成,上面开了九道圆形的门洞,其中一条门洞正有一股清水流出。
板寸头告诉我们,这九条门洞的后面,就是九条岔道,不过除了有清水流出来的那条岔道可以通行之外,其它八条岔道已经被坍塌下来的土石堵住了,所以现在里面都干涸了。
对于这件事情我们没有过多的交流,在一行老外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对面那条水道。水道没有坡度,而且非常的笔直,我们走了十来分钟左右,面前就出现了一条与岔道宽度相等的铜栅栏来。
果然是板寸头说的那样,铜栅栏上的每一根铜柱都有人的胳膊那么粗,由于年代过久,青铜上面都起了一层铜,也就是铜锈。铜栅栏中间部位其中两根铜棍已经被锯断了,我们完全可以从那里过去,但就在这时候,一阵轰炸声从铜栅栏的后面传了过来。
由于铜栅栏的后面是一条拐弯的石阶梯,所以我们根本不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板寸头似乎知道外面出现了什么情况,抬了抬手中的冲锋枪,对三叔说道:“三哥,估计是上面的人攻下来了,咱们要随时做好突围的准备,到时候你只管先走,我会和手下给你挡一阵子。”
三叔也没讲客气,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然后用警告的眼神看向科研小组的成员,那意思很明显,希望我们在这个时候别耍样,当然,不包括我和标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