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房间里面那个一人多高的雕龙红瓷瓶,标子的眼睛射出一道绿光,就像馋猫看见老鼠似的,魂不守舍的走了过去,摸着那大瓷瓶一个劲的感叹着,就差没像壁虎一样趴在上面了。
我看众人眼神中透露出一股鄙视的味道,脸上不由得一红,真有点后悔与标子这家伙为伍了。我干咳了一声,对标子说道:“那个孙同志,注意一下形象,咱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自救,不是为了这些中看不中用的陶片。”
标子头也不回的说道:“你知道个屁啊,这是汉代的釉陶,就是在当时,也是非常珍贵的一件东西,搁到现在,那可都是国宝级别的玩意了,世上已经为数不多了。”
谭佳扫视了一眼这个房间,见没有其他的线索,回头对标子说道:“那行,你就在这里慢慢研究陶瓷,我们就不陪了。”说完吩咐了一声,带着众人走出了房间。
我们前脚刚走,标子后脚就跟了出来,他讪笑道:“这么大的瓷瓶,我能带走吗?我就是看看而已,满足一下贪婪的心灵,你们用不着做得这么绝吧!”
没人跟他瞎扯淡。接着去看其他的房间。一连看了十几个。里面的摆设和规格都是一般无二,实在有些索然无味。我们走到回字形走廊的另一边,继续打开那些房间查看,不知不觉中,已经快走到走廊的尽头,那里有着一条楼梯通往第二层船舱。
不过就在这时候,我们发现前边有一间木房的门是打开着的,而且那房子的大小不是一般的大。比我们看过的任何一间木房都要大上好几倍。
标子的精神一下子被提了起来,他有些兴奋的说道:“这件木房的规格比其他房间都要高,应该是给身份最高的人住的,如果我没有猜错,战船的主将就住在这间房中。”
“这个还用你说,我们又不是傻瓜。”谭佳回头对我们说道:“所有的房间都是紧闭着的,唯有这间主将的住房是被打开的,我感到有些不寻常,待会儿大家进去的时候都小心点。”
那个房间真的很大,里面布置的也很豪华。地板上铺了一层毛毯,房间的四向都摆有兽形铜灯。在房间的左边有一个雕文案。上面摆了砚台,和十几卷竹简,以及一副卷轴,而在右边有一排兵器架,上面放着刀、枪、棍、棒、剑、环、鞭各色各样的武器。
我走到兵器架前看了一眼,拿起一把阔叶铁剑试了试,发现很重,根本就舞不起来。那把铁剑算是众多兵器中最轻的了,但估摸着至少有二十斤的重量,那么其它的兵器铁定更加沉重,真不敢想象要多大的力气才能使用它们。
标子憋住一口气,双手抓住一把大刀,用了好大力气,才将大刀提了起来,他有点吃惊的说道:“他娘的,就我这一身九牛二虎之力,居然只能将这把刀拿起来,那得要多大的气力才能将它挥舞起来啊,这兵器架的主人绝对是个大力士,真正意义上的大力士。”
谭佳对这些中看不中用的兵器根本不感兴趣,目光全投在了那张雕文案上。拿起那道卷轴,谭佳小心翼翼的打开一看,顿时惊呼了一声:“重大发现,都过来看看。”
到了跟前仔细一看,才发现谭佳手里拿着的根本就不是卷轴,而是一块黄色的丝绸,两边的轴是玉石做的,因为卷在了一起,看起来很像一个卷轴。黄色丝绸质地极佳,上面写了百十来个古代篆字,旁边还有一个章印,好像是八个字的落款。
标子一眼认出了这张丝绸的来头,对我们激动的说道:“你们看到那个印章的落款没有,上面那八个大字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是传说中由和氏璧制作而成的传国玉玺啊。既然这枚玉玺在这上面盖了章,不用多说,这一定是一封由皇帝颁发的圣旨了。”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ps:ps:为了质量着想,以后不坚持每天五千字的更新了,也意味着五百的全勤没了。以后更新的话,状态好,就多更一些,一天一万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状态不好,就三千字吧。希望各位读者见谅,时间真的很紧,白天还要工作,所以每次我的更新,都是很晚很晚,我也建议大家,白天看书,晚上休息,熬夜伤身啊。
第十一章 长生之祸()
李残歌对着那张圣旨横竖都看了一眼,有些头大的说道:“原来圣旨就是这个模样啊,看来和电视里面的还是很不相同嘛,对了,这上面到底写着啥啊,你们谁认识?”
没有了孙教授这位考古学家在身边,我们这些人几乎就是个古代文盲,除了有限的几个字能认出来,其他的一概看不懂。
标子因为开过古董店的缘故,对于古字也有一定的认识,他道:“虽然这上面的字我也有一小半不认识,不过给我一点时间,我估摸着能翻译出上面的大概内容。”
谭佳有点凝重的说道:“这道圣旨上的内容很重要,你不必心急,慢慢的看,我们不在乎一时半刻。”
标子也不二话,索性坐在地上,将那道圣旨完全打开,然后慢慢的看了起来。我们在一旁静静的等候着,看着标子时而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时而又露出疑惑的神色,知道他翻译的有些困难,所以没人发出半点声音来干扰他。
过了二十分钟左右,标子抬头对我们说道:“准确的内容我翻译不出来,只能知道个大概。内容有些惊世骇俗,让我想起了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记来。”
标子告诉我们,这道圣旨是由西汉的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亲自颁发,而拿着这道圣旨的人叫张甲,是汉武帝身边的一位贴身侍卫,武艺非常高强。
汉武帝颁发的这道圣旨属于密令,大意是叫这位张甲侍卫率领两千士兵前去古滇国,向当时的滇王索要“长生术”的秘诀。汉武帝说了。这件事情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如果滇王不识抬举。张甲可以见机行事,甚至是胁迫滇王交出长生术。
标子说道:“历史上除了秦始皇疯狂的寻求过长生不老药之外,那么当之无愧的第二人就是汉武帝刘彻了。为了让自己长生不老,汉武帝不仅害死了太子刘据,和自己的皇后卫子夫,更是错杀了许多的忠臣义士,使得西汉在他手里发生超级大乱,差点走向灭亡。这件事情。也就是后来西汉著名的“巫蛊之祸”。”
桑克拉摸了摸自己的大光头,有些疑惑的说道:“巫蛊之祸我也知道一些,似乎和长生术没有半点关系,就是一件单纯的乌龙事件,据说是一个叫江充的人惹出来的祸事。”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汉武帝有一次白天小睡,梦到数千木头人手持棍棒要加害自己,猛然惊醒,后感到身体不适,精神力衰弱。记忆力大减。汉武帝身边有一个弄臣叫江充,与太子和皇后有嫌隙。见汉武帝年纪已老,害怕皇上去世后被太子诛杀,便定下奸谋,说皇上的病是因为有巫蛊作祟造成的。于是汉武帝派江充为使者,负责查出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江充利用手里的特权,无往而不利,只要过往和自己有嫌隙的人,他就事先在对方的家中埋上巫术中用以诅咒的木头人。待到第二天,他大摇大摆的带着一等士兵前去对方家里搜查,搜出那些诅咒之用的木头人后,就回去请示汉武帝。
汉武帝年事已高,已经有些老糊涂了,又加上极为偏信迷信和巫蛊之术,就想都不想,听了江充的谗言,下令斩杀了那些大臣。因为这件事情,丞相公孙贺一家,还有阳石公主、诸邑公主,长平侯卫伉都被汉武帝下令斩杀了。另有几万百姓,也因这件事情被全数斩杀。
江充见汉武帝居然可以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下毒手,就更加放心大胆地干起来。经过好一番部署,他开始把矛头指向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也就是太子刘据,以及皇后卫子夫。利用相同的招数,江充在分别在太子和皇后的寝宫中发现木头人,并打算立即将此事告知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刘彻。
皇后和太子深感惶恐,于是前往甘泉宫面见武帝,却不料半途中被江充的人拦了下来,说是武帝有令,凡牵连到巫咒一案之中的人,不管是谁,在事情没弄清楚之前,都不得离开自己的行宫。太子和皇后只能无功而返。
太子的师傅石德知道此事后,惧怕自己受到牵连,就告诉太子,说丞相公孙贺一家,阳石公主、诸邑公主,长平侯卫伉都是前车之鉴,如果你现在不做出决断,必也受株。
太子情急之下,听从了石德的建议,决定先杀了江充这个奸臣,再到武帝面前请罪,以求自保。太子刘据行动迅速,当天将自己的计划告诉生母卫子夫皇后和自己的心腹。经过一番周密的部署,太子在百官面前宣布江充谋反的罪行,并假借武帝使者之命,前去杀了江充以及其一干手下。然后仍有漏网之鱼,而这个人就是江充的得力助手苏文。
苏文闻讯江充死了,吓得立即逃亡甘泉宫,将太子刘据假借使者之事告知了武帝,并添油加醋的说,太子表面上是杀江充,其实是以此为借口,想要谋权篡位。汉武帝一怒之下,下令丞相刘屈氂率兵前去平乱,最终太子落败,开始了逃亡生活,而皇后卫子夫自杀于宫中。
此事过后,凡是参与太子发兵谋反的,一律处死刑,更有一些被灭九族,而一代忠臣栋梁卫青之子,就死于这次惨祸之中。
壶关三老令孤茂眼见朝中人心惶惶,而天下又有大乱之象,于是冒着杀头之祸直言武帝,并将江充一事的各种要点告知了武帝,并说太子是迫于无奈才起兵伐贼。
武帝看了令狐茂的觐见书之后,猛然醒悟,后悔不已,但并没有立即赦免太子之罪。后逃亡中的太子刘据被人告发,唯恐自己受辱而死,太子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并自缢于家中。
桑克拉讲完巫蛊之祸的来龙去脉之后。朝标子问道:“这件事情的里里外外。似乎都没有提到长生术,你怎么能把两件事情混为一谈呢?”
标子解释道:“事情的开始是这样的。武帝年事已高,就召集天下方士,为自己打造传说中的不老仙丹。那些方士自然没有炼制长生不老药的本事,只是为了金钱而来,于是想出权宜之计,欺骗武帝,说自己的丹药要炼制九九八十一天才能成功。然而服下之后,又要九九八十一天才能颇见成效。”
汉武帝痴迷于长生之术,自然信以为真,并将那些方士视若上宾,放在宫中供养着。方士们每天就守在丹药房中,基本上足不出户,需要什么材料,就让宫中之人送来,但众多的材料之中,就有金、银、玉、珍珠等四种材料。
方士们拿到那些金银珠宝之后。自然不会真的放入炼丹炉中,而是自己偷偷藏了起来。然后随便炼制出一种丹药了事。武帝只当那些丹药是长生不老药,服下之后,就耐心的等待丹药发挥出成效。
然而就在武帝等待丹药发挥出成效的这段时间里,那些方士借着出外寻找仙药为名,从此消失不见。武帝知道此事后,方才明白自己上了大当,一怒之下,下令将仍在宫中装模做样的方士全部诛杀,并派人四处搜查那些假方士的下落。
虽然明知得到长生的希望渺茫,不过武帝仍然不死心,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发现历史上还有一人也痴迷于长生之道,而这个人就是威名赫赫的秦始皇。
武帝按照秦始皇的路线,找来一大批信得过的侍卫,命令他们去传说中东海蓬莱仙岛寻找传说中的神仙。那些侍卫自然不敢违命,立即朝着东海出发。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东海航行了一个多月,仍然未找到传说中的仙岛,无奈之下,就打算回去。
但就在这时候,在他们的前方,一座岛屿若隐若现,那些侍卫大喜,认定了那就是传说中的仙岛,于是驱船前往。那座岛屿面积很大,上面物产丰富,鸟语香,让那些侍卫有种置身于仙境一般的感觉。
在岛上搜寻了一圈,侍卫查清楚此岛乃叫扶桑岛,拥有人口数万,但绝非传说中的蓬莱仙岛,更没有传说中的神仙。众侍卫大失所望,打算就此返回,却有一童子迎了过来,说世上虽无真正的不老仙丹,但他会炼制一种丹药,可使人长寿十余年。
众侍卫一听,不免大喜,此次东海一行,竟是毫无收获,正不知回去如何向武帝交差,却得此童子,简直就是上天所赐。虽然童子并不能炼制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但能炼制出延年益寿的丹药,那照样也能使武帝龙心大悦,自己等人也必是大功一件。
童子临走之前,在扶桑岛上搜集了许多的草药和野果,说是炼制丹药的材料,唯独此岛才有。众侍卫回到汉朝之后,将东海一行的所有事情告诉了武帝。武帝听闻童子会炼制延年益寿的丹药后,果然龙心大悦,于是命其觐见自己。
童子见到武帝后,面色不惊,谈笑自若,并告诉武帝,扶桑岛上的居民,人人可活八十岁,更有年高者活到一百二十余岁,而这都是因为一种神奇丹药的功效,恰巧他自己就会炼制。为了让武帝信服自己所言,童子自称自己其实有三十岁,皆因吃了那延年益寿的丹药,这才保持着十七八岁的容颜。
武帝被人骗怕了,对此事将信将疑,于是命人时刻看住童子,不让他有逃跑的机会,而对于童子提出的所有要求,他全部应允。就这样,童子开始了炼制丹药。
童子炼制丹药的时间并不像那些方士一样,需要九九八十一天,他只了十天的时间,就炼制出了十颗丹药,取名延寿丹。
那时恰逢武帝身体抱恙,服下丹药之后,武帝的身体突然好转,精神出奇的好,于是对于延寿丹的功效深信不疑,也正因为如此,童子得到了重用,被留在了武帝的身边。
标子严肃的看着我们,说道:“那个童子就是后来的江充,小日本鬼子一个。你说,如果没有武帝寻求长生的事情,怎么可能有后来的“巫蛊之祸”?可笑的刘彻,竟然亲手将灾难带回了家,致使晚节不保。”
标子指了指圣旨的右下角,对我们说道:“这封圣旨的日期是征和三年,也就是巫蛊之祸后的事情,说明汉武帝对长生不死的渴望到死都存在。不过历史上说,汉武帝在弥留之际,终于悔悟过来,于是写了“罪己诏”,告罪天下百姓。”
谭佳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标子,说道:“你知道的还挺多的嘛,关于汉武帝寻求长生的事情,你还知道多少?”
标子岂会不知谭佳话里的意思,立即撇清说道:“千万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我怕自己的小心肝受不了。实话告诉你,我知道的就这些,而且都是在野史里面看来的,可信度实在有待考证。”
谭佳沉默了片刻,又问道:“圣旨里面就提到了这些事情?还有没有提到其他的事情。”
标子摇了摇头,说道:“上面提到的就这些。”把圣旨放进了背包中,标子拿起文案上的一卷竹简,打开一看,似乎是发现了什么,对我们说道:“这上面好像是张甲的所见所闻,让我看看,估计上面提到了这条战船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的信息。”
标子对于汉代的小纂也是一知半解,那文案上的竹简又有七八卷之多,让他全部翻译过来,没有几个钟头是办不到的,谭佳干脆就点了蜡烛,让标子慢慢看仔细。
我们这些人闲来无事,就坐在地上休息,饿了就吃些干粮,也许是体力得到了补充,人的胆子也就大了许多,此刻也并不如何担心现在的处境,心里老在想,作为汉武帝使者的张甲,究竟和滇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他率领的战船会出现在这里?(。。)
第十二章 起因()
我们坐船前往“万毒山”寻找滇王的墓穴,不料途中遇到了巨鳄袭击盗墓谜云。经过一番生死之间的较量,巨鳄最终被吴剑用蚀骨水杀死,但我们的渔船因此而报销掉。随后我们遇到了一艘古代战船,疑是传说中的幽灵船。
我们怀着好奇的心理,登上了那艘古代战船,在船舱里面发现了一封圣旨,才知道这艘战船是汉武帝时期的产物,更发现了滇王有长生术的秘密,这和上面得来的消息不谋而合,滇王的确有异术,能使自己长寿,活到两百多岁。
除了一封圣旨外,在船舱里面我们还发现了类似于航海日志一样的记事性竹简,上面提到了战船的一些信息。标子为了解开战船的秘密,就仔细的研究竹简上的内容,但由于古文字的深奥,标子研究了三个多小时,也没有将那些竹简全部研究透。
又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标子终于看完最后一封竹简,似乎是在组织语言,过了好久,他才对我们说道:“竹简上的内容都是张甲亲自写的,上面记录了他出使古滇国的来龙去脉,一直到这条战船出事,记录才结束。上面的内容很广泛,我给你们大概的说下。”
征和四年,巫蛊之祸结束后不久,丧妻丧子的汉武帝心灰意冷,就在这时候,他得到探子密报,滇王尝羌去世,其子尝无继位。本来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汉武帝也并不放在心上,但接下来密报中所说的事情。让汉武帝彻底大吃一惊。并激动异常。
汉武帝征服滇国之初。出于种种顾虑,朝廷秘密派往十个探子混进滇国宫廷之中,监视滇王的一举一动,以防其再起反心。通过好几年的时间,十个探子其中有两人成功混到滇王长子尝无的身边,开始了长时间的潜伏工作,并定期将有用的信息传回大汉朝。
不过就在滇王尝羌去世的时候,其中一位探子由于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