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唐春-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晨希望,他们能再接再厉,做出更多的成绩来,并最终有一天能入驻政事堂,位列宰相行列。

    这天,狄仁杰又来拜访。不过却不是一个人来,跟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年约五旬的中年人。

    不需要狄仁杰介绍,李晨马上知道,这又是一位才学不错的落魄之人。狄仁杰带这个人来,是准备推荐给他,让他在武则天面前举荐一下,以便得到朝廷的重用。

    李晨也不点破,很客气地接待了狄仁杰和跟狄仁杰一起来的中年人。他相信狄仁杰识人的眼光,愿意带上一起来拜访的人,肯定不会是不学无术之徒。

    不过在狄仁杰向他介绍此人时,李晨却吃了一惊,他没想到,他又遇到了一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晓阳,这是某的故交张柬之,字孟将,襄州人氏,与我相差一年中进士,如今任清源县丞,”狄仁杰介绍后,掩饰不住自己心里的感慨,对李晨抱怨道:“孟将兄才学远在我之上,但因为性子耿直,又得罪了上官,一直不得志,在清源县丞的位上,已经呆了好些年。这次他因为公干来长安,与我叙旧时候,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我有心向朝廷举荐他,但我知道,我这个新任的刑部侍郎的影响力,远不如你这个内卫统领,所以今天也冒昧将孟将兄带来,希望晓阳能帮忙向皇后娘娘举荐一下。”

    狄仁杰坦白地说明了来意,让跟在后面的张柬之挺不好意思,但来之前,狄仁杰已经和他说的很明白了,如果这次李晨愿意帮忙在皇后娘娘面前举荐,帮忙说说好话,说不定就可以留在长安,不必再回清源县了。已经过了知天命年岁,快到花甲之年了,但还任一个小小的八品职的县丞,他有点心灰意冷,这段时间火速升迁的狄仁杰给他指明道路,让他跟着一起来找李晨,他也寄以了一些希望。

    狄仁杰和李晨说明了来意,他也只能顺着狄仁杰的意思,恳请李晨帮忙了。

    “李统领,下官冒昧相求,真是非常过意不去,还希望李统领能在皇后娘娘面前帮忙说项,”说这话的时候,张柬之老脸都红了。他一个近花甲之年的老人,向李晨一个刚弱冠之年的年轻人恳求帮忙,脸面可是折损不少。还有,今天他来拜访,并没准备礼物,狄仁杰不让他带礼物,他也只能空手而来。空手而来,相求帮忙,张柬之即使脸皮再厚,也是老脸挂不住。

    何况他脸皮还挺薄,性子又耿直。

    说完了相求的话后,他心里有点忐忑,不知道李晨会怎么看待他,会不会帮他。

    让他很意外的是,李晨马上答应了他。

    “在下曾听闻孟将前辈的才学盛名,今日得见,真是幸事。今日得见孟将前辈,即使没有怀英兄的相求帮忙,在下也一定会向朝廷举荐。孟将前辈是国之栋梁,这么多年被埋没,实是可惜。相信皇后娘娘一定会识赏孟将前辈的才学,委以重用的!”说这话的时候,李晨心里可是非常欣喜。(……)

    。。。

    <;div>;

第四十一章 择机() 
李晨现在正发愁可以信任的人不多,希望能招揽更多在历史上有名声的人为已手,今天狄仁杰就给他领来了一个人,简直有点雪中送炭的味道。

    张柬之是什么人,相信读过唐史的人都知道,那是复唐有功的千古名人啊。

    武则天暮年的时候,当了宰相的张柬之,联合其他一些大臣,和禁军将士一道,逼迫武则天将皇位传给李显,恢复了大唐,可以说,张柬之对大唐的功绩,是没几人可以相比的。

    只是李晨想不到,张柬之会这么大器晚成,到了花甲之年,竟然还只是当一个小小的八品职县丞。相信不知道历史的人都会这么认为,快到六十岁了,只当一个小小的八品职县丞,那这辈子也就没花头,混不出什么名堂了。相信现在的张柬之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一副心灰意冷的样子。

    李晨完全清楚,如果给这样一个对自己人生差不多完全失望的人以希望,那这个人肯定会对他感恩戴德。心念至此,李晨马上打定了主意,要帮张柬之这个忙。

    李晨的热情,让原本并没抱很大希望的张柬之心情受到了感染,也看到了一丝希望。

    出于对历史上张柬之名声的仰慕,李晨对面前这个满脸沧桑的老者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礼,待,他也在和狄仁杰交流的时候,顺便咨张柬之以一些事情,以此考校这个在原来历史上非常有名望之人的才学及见识。在聊了一会后,李晨对张柬之刮目相看起来。

    历史名人之所以成为历史名人,肯定是有其内在原因的,至少有一点是必须具有,那就是真实的才学。没有真正的才学,给他最好的机会也不一定能把握。

    张柬之对时政的论述。如果朝堂上各派势力的分析都非常到位,有些甚至比李晨了解的还要清晰,这让李晨及狄仁杰都挺是惊叹。

    当然李晨也知道,这是张柬之为了获取他更大的好感,希望他在武则天面前一力举荐而故意的表现。或许张柬之是这样认为,如果他表现的不怎么样。李晨就不会卖力替他举荐,因此就说了一些平时不敢说的话,对一些事件也讲了自己的论述和观点,以期获得李晨的刮目相看。

    李晨虽然年轻,但各方面表现不错,非常得皇后娘娘的赏识,皇帝对其也挺看重。一个在朝中没有任何关系可寻的年轻人,短短一年多时间就混到了内卫统领的高位,并不能完全以运气来说明。没有才学。没有让人惊骇的表现,是不可能得到这样的机遇的。

    张柬之对李晨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当然也将希望寄托在了李晨的身上。

    在张柬之和狄仁杰一道起身告辞的时候,他也再次恳求李晨,能好生在皇后娘娘面前替他陈情,以获得皇帝和皇后的赏识,得到朝廷的重用。“李统领,某空有一腔报国志。却禄禄无为了大半生,真是惭愧。希望余生能有更多为国尽忠的机会。一切全拜托李统领了,某以后再来道谢。”

    一位年近花甲的老者,对自己这般敬重,让李晨有点汗颜,他也一再保证,肯定会经常在皇后娘娘面前讲述张柬之的事。尽可能帮忙。李晨也让张柬之不要着急,先在驿馆住着,并随时做好被宣召进宫的准备。“孟将前辈,说不定这次你来长安,就不要回清源任职了。”在送张柬之和狄仁杰出府的时候。李晨开了句玩笑。

    “要真是如此,那某就太幸运了,”张柬之情绪有点激动,眼圈都有点红了。

    也就在和狄仁杰、张柬之聊了半天,送他们走后,李晨也就进宫去找武则天说事了。

    当然他并不是专门找武则天举荐张柬之,而是和武则天讨论军情去。

    青海的战况依然在持续,几乎每天都有军情传来,不一定是战斗的捷报,还有其他方面的消息。

    青海的战事进展的非常顺利,顺利的出乎任何一个人的意外,包括李晨。

    在青海的冬天即将到来的时候,裴行俭所领的大唐军队已经连续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吐蕃人溃不成军。论钦陵的两个弟弟,赞婆和悉多所部都被大唐军队击败。悉多逃回伏俟城,而赞婆兵败后被俘,两兄弟所领的近二十万吐蕃军队,大部被俘或者被歼,逃脱的最多不过五万。

    在战事开始后,吐蕃军队只在赤海之战中取得了局势的胜利,钦陵亲领的人马,伏击了连续得胜后轻敌的左领军卫将军泉献诚所领的人马。这位原高丽权臣泉盖苏文的儿子,在归唐后得了大唐重用,并以忠心回报大唐的高丽降将,在取得了几场战事的胜利后,想再接再厉,获得更多的军功,轻敌冒进了,结果遭到了钦陵所部的伏击。还好其左右侧的程务挺部及右武卫将军崔献屯部的及时救援,没全军覆灭,但其部也损失惨重,伤亡了近万人马。

    泉献诚部所遭遇的情况,如当年李靖以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身份出征青海,其麾下的薛万均和薛万彻部遭到的伏击差不多。贞观九年大唐军队出征吐谷浑的时候,薛万均和薛万彻兄弟所领的唐军,在一连串的胜利鼓舞下,轻敌冒进,结果被吐谷浑军队伏击,损失惨重。薛氏兄弟遭遇惨败的地方同样是赤海,历史有时候会简单地重复。

    唯一不同的是,当年遭遇惨败的是汉人将领所领的大唐军队,勇救薛万均和薛万彻兄弟的是一代名将、归附大唐的突厥贵族契苾何力,这次是归附的胡将遭难,救援的是汉人将领所领的唐军。

    泉献诚部遭到伏击后,左右翼的大唐军队马上救援,裴行俭亲领的中军人马也快速救援,终于将形势反转过来,大唐军队转危为安。钦陵知道现在凭吐蕃军队的实力,已经难以抗衡大唐军队,他也做出了明知的选择,主动后撤,放弃了伏俟城,往西域方向退却,准备与攻击西域的吐蕃军队联合后,再卷土重来。

    长安已经是秋天了,青海进入寒冬,大雪在一些高海拔的地方出现,大唐军队的攻击态势缓和了下来,战事进入一个暂时休整的状态。

    今天李晨进宫找武则天,就是想和武则天探讨一下如今的青海形势,再顺便举荐一下张柬之。。。

第四十二章 目瞪口呆() 
“娘娘,大半年的时间,我大唐军队就在青海重新取得了主动权,歼灭了几十万吐蕃军队,收复了大部被吐蕃人占领的领土,裴大将军的能力,真的无人可以比及,”李晨在看了一些军报后,也不忘记再给裴行俭戴几”李晨微微地摇摇头,但又很肯定地说道:“不过臣觉得,如果娘娘见了他,考校了他的才学,也肯定认为他有宰相之才,可堪大用。”

    “你不会是说大话吧?”武则天认真地看了两眼李晨,抿嘴一笑,“李晨,本宫刚才让你说现在什么职位适合他,你干吗又不说?”

    李晨有点为难地掻掻头,“娘娘,这个臣不敢说,这是娘娘应该做出的决定,而不是我,臣只是向娘娘举荐这个人,希望娘娘能接见他一下,看他的才学再考虑授其官职。臣可不敢代娘娘做主!”

    “刚才说裴行俭的时候,你不是很坚定地要求本宫让他进政事堂吗?怎么现在让你决定授张柬之以什么官职,你倒不敢说了?难道这个张柬之并没有如你说的这般才华,只不过你是碍于面子,才帮他说项的,是这样吗?”武则天带点调皮地看着李晨,脸上却带着笑。

    “真要我说哪?”李晨疑惑地再问了一句,看到武则天点头后,又犹豫了一下,终于下定主意,替张柬之谋位置了,“娘娘,臣觉得他在民事方面了解的比较透彻,可以先让他到户部任个郎中什么的。看他的表现,再做以后的升贬。”

    “那就依你的建议,授其为户部郎中吧!”武则天马上做出的决定,让李晨目瞪口呆。(。。)

第四十三章 狄仁杰的聪慧() 
在李晨找武则天说张柬之之事的第三天,也就是中间隔了一天后,吏部就下了委任状,改授原清源县丞张柬之为户部郎中。

    这样一位中级官员的任命,并没在朝堂上引起什么风波,但对于张柬之本人及他的家人来说,却不亚于七级地震,一家子的命运从此改变。

    五品是官场上的一道门槛,许多官员一辈子没办法迈过五品这个门槛,最终升迁无望,没办法进入大唐官场的高层,饮恨一辈子。大器晚成的张柬之在官场上混了十几年,一直在八品级的官职上呆着,任何人都以为,这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已经没有希望更进一步。但谁也没想到,奇迹却不经意间降临到张柬之身上,吏部的一张任命书,一下子将他从八品级的官员直接提拔到五品级,中间越过了至少七级。中间的七级,以正常的升迁速度的话,至少要十年以上。

    奇迹就这样发生,张柬之在接到吏部传来的消息后,不禁老泪纵横,独自躲起来痛哭了一场。

    他也在第一时间上门感谢了李晨,对李晨致以了最真诚的感激。

    在跟随狄仁杰去找李晨之前,甚至一再拜托之后,张柬之还是不敢将希望寄托在李晨这样一个不及弱冠之年的少年人身上。但还真就是这个少年人,帮了他的大忙,在任何人都没想到的效率,帮他解决了困扰他一辈子的官场升迁问题。在见到李晨的时候,张柬之激动的再次泪下。

    看到年纪一大把的张柬之激动的在自己面前抹眼泪,他挺是意外和吃惊,也赶紧安慰。

    “孟将前辈,千万别这样,我只不过是在皇后娘娘面前称赞了你的才学。帮你说了几句话,觉得你是个能力非常不错的人而已。皇后娘娘是看在你才名颇佳的情况下,才越级提拔你的。如果你没有才名,即使我说破天,也是没有用的。这事别谢我,你记着皇后娘娘的知遇之恩就行了。也希望你做事别让皇后娘娘失望。”李晨话说的非常客气,尽量把自己的作用说淡。

    但张柬之是个明白之人,他清楚自己在长安并没留下什么名声,皇后娘娘根本不会知道他的才学,一切都是李晨举荐之功。但李晨这样说,他也没点破什么,只是再次郑重地表示了感激,并当场许诺,以后李晨有什么用的到他的地方。请尽管吩咐,只要不是祸害天下的事,他一定竭尽所能而为。

    看张柬之这副样子,李晨挺有成就感,不过他还是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表示张柬之这样做,让他挺是不好意思。以后大家都同朝为官,相互帮忙就行了。他与狄仁杰是忘年交。引为知己,他希望能与张柬之也成为朋友。莫逆之交。

    见李晨这样表示,张柬之当然求之不得,满口答应。李晨是爽快之人,没有什么扭捏和虚伪的客套,而张柬之也是非常直爽之人,两人的性格有点类似。在随后一番交谈后,两人也有惺惺相惜的感觉起来。其实李晨愿意帮张柬之,最重要是知道原来历史上这位著名人物的事迹和名望,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看此人是个爽快之人,性格刚烈。他才愿意相帮的。

    如果张柬之是个阴柔,很有心机之人,他才不来帮忙呢。

    张柬之的任命下来后的第二天,狄仁杰也来找李晨说此事了。

    “晓阳,真没想到你能耐这么大,竟然如此轻松说动皇后娘娘,将张孟将越级提拔,”狄仁杰眼睛中闪着异样的光芒,“孟将兄也是时来运转,在年近花甲之年,竟然得这般际遇,真是他的幸运。”

    听狄仁杰话中有话,李晨也只能装糊涂:“怀英兄,你我都觉得张孟将是个很有才学、很有能力之人,这样的人得朝廷重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们就祝福他吧,希望他有更大的成就。”

    但狄仁杰却不是这么好被搪塞的,他很有兴致地追问道:“晓阳,我是惊讶你的能耐如此之在,竟然这么轻易说动了皇后娘娘,你让我刮目相看啊!”

    “怀英兄,其实授张孟将户部郎中,也是我的建议,”李晨不知道哪根筋搭牢了,冲口而去了这句话,说出后,马上觉得不妥当,呵呵笑着解释道:“我只是觉得,他在县丞的位置上呆了多年,对民生了解比较多,所以就建议了他这个职位。”

    “哦?!”李晨脱口而出的话让狄仁杰再次吃惊,这个年轻人对武则天的影响力比他预料的都要大,他认真地想了一下后,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晓阳,皇后娘娘会听取你的意见,究竟是为何?”

    “我也不知道,”李晨微微摇摇头,“可能是她觉得我才学不错,给了她不少的建议罢了。”

    狄仁杰又认真地看了看李晨,终于忍不住,将藏在心里很久的一个疑惑说了出来:“晓阳,我总觉得,你身上藏着很多让人不解的迷团,你的身世也很复杂,请原谅我说的直白,我就是这么感觉。”怔了怔后,狄仁杰又轻声说了一句:“而且我觉得,你与当今圣上,有几分相似的模样,你与先太子李弘,模样更是相像,比其他几个皇子更相像。”

    这话让李晨大吃一惊,“真的如此?”

    “真的如此,”狄仁杰非常认真地点头肯定,“没有其他人和你说过此事吗?”

    “没有,”李晨显得很疑惑,又再追问了一句:“你没有看错,真的像?”

    “没错,至少我觉得挺像,特别是言行举止上,”狄仁杰再次肯定了一句后,又悄声问道:“难道你真的与皇族中人有牵系?”

    “怎么可能?”李晨赶紧否认,“应该只是巧合吧,天下间相似的人很多,但并不一定是兄弟或者姐妹。有可能是你说的这个原因,所以皇后娘娘对我格外信任,哈哈,我有点明白了。”

    李晨虽然反应很快,但刚才时候,神情还是有点不自然,这一切全被狄仁杰看在眼里。他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神情也颇为复杂。(。。)

第四十四章 长安风云起() 
狄仁杰并没再追问什么,他只是在告辞离开之前,和李晨说了一句含义颇深的话。…“晓阳,希望你能把我当知己看待,一些事能和我坦诚相说,说不定,我可以给你出谋划策,帮你的忙。”

    说完了这句话后,狄仁杰也就告辞离去了。

    狄仁杰离去后,李晨呆呆地站了好一会,在反复咀嚼狄仁杰的这句话。他心里有个念头起来,或许狄仁杰真的能帮他成事,这个历史名人有这个能力。

    只是他不敢赌,怕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狄仁杰后,狄仁杰因为各种原因,将他的真实情况泄露出去,那样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不过有一点李晨敢确定,那就是以后他想成事,狄仁杰这样有能力,又在朝堂上有地位的大臣,是肯定要依仗的。想到这一点,他又在想,要真的依仗他们成事,那最终还是要让他们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但让他们知道了真实身份后,他又怕失去了他们的支持。

    这点担心,让他有点郁闷。

    不过他还是决定,继续在朝中培养自己的支持着,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他时不时向武则天推荐一些人。敬晖、桓彦范、魏玄同、魏元忠、娄师德等人都是李晨推荐的,得他推荐之后,这些人都得到了升迁或者委以要职。

    李晨之所以推荐这些人,是因为他在后世看史书的时候,看到过这些人的名,现在也记着这些人。既然这些人能名留青史,那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出色人物。朝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