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帝重生-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的所有记忆,一丝一缕都纷至杳来,只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对得上号,这让李玄百思不得其解。

“既然想不出,大概是机缘不到,反正,对于这个女子我既然如此亲切如此熟悉,那么我又有何畏惧,直接解开那个男人的封禁便是了!

即便那个男人是巅峰不朽,是十重大圆满的不朽,我又何须畏惧?如今,在空间法则一途,任何人,包括不朽,在隐匿与逃避方面,都绝对不是我的对手!”

李玄对于这一点非常自信,所以他已经无所畏惧!

☆、第458章 皆有注定

第458章皆有注定

李玄对于这一点非常自信,所以他已经无所畏惧!

要解开封禁,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情况,足以使得李玄耗费很大的意志威能。

李玄在这方面自然也不会吝啬,他既然有所决定,自然不会放弃,也不会舍不得一些信仰之力,所以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李玄便动了推衍衍算的心思。

在解封之前,那曾经的一幕经历,他是必须要了解的!

也就是说,就如同血碑推衍一般,这个时候,关系新的神国主权问题,李玄也不会大意。

因此,站在这个城池之中,李玄看了看身边的方娜娜和方云,当下严肃的道:“方云,对于这个地方,我考虑使用一种特殊阵法,看看能不能打开封印,在这个过程之中,我倒是不担心其它,而是你们的安危问题,所以你们最好是退后百米方圆,然后找寻一处地方先安顿下来,稍等一段时间,如何?”

李玄语气很平静的说道,当然,语气之中也有几分商量的意思在里面。

毕竟心中接纳了这方云方娜娜和器灵灵儿,李玄也就会尊重这三人的选择。

“嗯,大师,你放心,我们都听你的。”

方云二话不说,豪爽的答应了,然后带着方娜娜后退了一定的距离,随后默默的注意着四周,看样子是打算给李玄护法。

见状,李玄微微点头,然后在这个广场的一个边缘之地端坐了下来。

远处,是那个女子身体破碎似乎濒临死亡的雕像,四周,是涌动着的呐喊着祈福着的人群。

李玄在这样的古城之中,逐渐的融合到他所感悟的天道之中。

曾经,有血碑的帮助,可以对某些情况进行简单的推衍,而现在没有血碑镇魂碑,有的只是对时间法则、空间法则那一丝的顿悟。

而那一丝顿悟,究竟能不能推衍出什么来,李玄自己也毫无把握。

观想宇宙,进入无色无空、无法无念的状态之后,李玄似乎也逐渐的渗透进入了这个神国的核心,随后,仿佛时光荏苒,沧海桑田,他就好像是回到了过去或者是来到了未来一样,这种时光穿梭改变的感觉,似乎有些奇妙。

那并不是一处大殿,也不是一处古堡,而只是一处静斋,在静斋之中,他端坐着,而他的身边,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人。

这个女人,正站在他的身边不远,似乎在呢喃着什么。

场景似乎逐渐的真切的起来,房间里的古色古香的环境让人有种深深的皈依的感觉,桌子旁边,是一个茶炉,炉子里的水已经快开了,发出“呼呼呼”的响声,一股股白色的热气沸腾着从炉子上飞出。

而桌子旁的美丽女子,拿着绢帛,轻轻的念叨着: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

“大师,这便是晚辈拙见。晚辈认为,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碦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碦。

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碦。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呵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李玄淡然说道,这一刻,他似乎有很多的感悟忽然间明朗了起来,对于一些天道地道人道,似乎也看的非常的透彻。

那是一种真正的洞明的感觉。

当下,在那美丽女子不解之中,他拿出桌上的笔墨,醮上墨汁,大笔挥洒,书写出四行文字: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写完之后李玄放下笔,说道:“此‘天’非彼‘天’,非众生无明之天,亦非众生无明之命,此乃道天,因果不虚,故而改字‘方知’。修行不落恶果虽有信无证,却已无证有觉,已然是进步。能让迷者进步的经即是真经,真经即须务取。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

李玄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的“勿”改成了“务”,把原句的“悲、喜”改成了“生、灭”,把原句的“哪个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缘”。九个字的改动,理虽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气却全然不同,即灭嗔怒、我慢,直指究竟。

而那女子似乎陷入了呆滞之中。

这个场景在这片刻定格了一下,然后一切恍惚了起来,随后,场景变化,下一刻,在豪华的现代都市里,李玄正在和一个美丽的带着明亮的玻璃眼镜的少女讲述着什么。

李玄忽然记起,这是他作为野兽武帝出山之后,一路穿行,作为普通人生活在默默无闻的小地方的时候的一个生活片段。那一次,他救好了一个善良的少女,那个少女似乎对于哲学和人生方面的知识非常的喜欢和热爱,而李玄记得这个女子的原因在于,这个女子很东方古典化,但是却有一个很西方式的名字——赵丹妮。

☆、第459章 人道酬情

第459章人道酬情

这个时候,李玄似乎回到了这个场景,但是他的九大意志明白,他自己存在于推衍之中,命运法则呈现这些,自然有其道理,李玄心底深处明白,却不会去按照意愿去强行改变什么,而是如同看客一般的观看着曾经的历经的那一幕。

……

“道,天道,地道,人道。

天道,为天理之循环,生生不息,因果昭彰。

地道,感天地之正气,发万物之生灭,应众生之劫难。

人道,人,六道众生之一。道,即品德之道,做人之道,处世之道,修行之道。”

……

“道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知行;一个是心态。

知行是分开看的。知;就是看清楚;看明白;看得透彻!也就是无论情感的错综复杂;无论手段的高低;无论是奉承还是挖苦;无论是伦理道德;无论是信仰还是观念;你都可以看见本质;而不是在乎表象;也就是说我不会在意情感里面我最喜欢谁最讨厌谁;不会在乎你用的什么手段;不会在乎你奉承我还是挖苦我;不会在意哪个规定的伦理道德;不会在乎佛祖还是耶稣;不会在乎你是西方思维还是东方思想;我都能通过本质看到事物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这样;我就很明白怎样处理能让自己不在自己心里留下解不开的结局。人;其实做任何事都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所以我们这类人处理事情的最高准则是依据事实去做事;这样可能会得罪很多人;可能会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是一定是对得起这件事情的;因为这件事情的本身已经具备了它最后的结局;恶因结恶果;善因结善果;我们只是陪伴着去处理;而不能去人为扭转规律要出现的结果;一旦我们因为情感;因为信仰;因为观念而去逆转或者改变;那么我们自己就会阻挡住自己悟道的慧根;都是环环相扣又都是可以分开处理的。

行;就是说的做;就是你能很清楚的看清本质;也知道遵循规律该怎么去做;但是很多事情里面都是有得就有失的;一旦发现是自己身边至爱或者亲人是那个要失去的人的时候;我们的情感和信仰的力量就会让我们想着去保护我们的至爱和亲人;这样做是可以得到心安;但是却扭曲了规律;所以行不能做到的人最好连知都不要有;那样他才会痛苦;而且无法得道。

心态;就是说在你们可以扭转规律来拯救至爱和亲人的时候;由于自己要遵循规律的发展而不去拯救时;这时的心态会是很难驾驭的;你只有能够以遵循规律为最高准则;而又能自己的内心能够释怀;你才有资格继续深悟。”

李玄语重心长的对赵丹妮说道。

赵丹妮若有所悟,随后深深的朝着李玄鞠了一躬。

“李大哥,谢谢,谢谢你的道!”

赵丹妮说着,再次的深深的鞠了一躬。

“其实不必如此,我也只是看你年纪不大,但是对于天道似乎太过于投入,这才忍不住说些的。

在你看来,旁人所说的三境界你不了解,索性我现在心情不错,便一并说与你听。”

李玄微微点头说道。

赵丹妮美目顿时泛起一股期待的光芒,对于李玄,也是感激涕零。

李玄微微沉吟,说道:“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觉的观察力,唯物的,表面现象。重事实,靠眼力。普通人的境界。

第二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能够通过表面现象,看透事务的本质。重心力,偏重唯心。智者之境。

第三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眼到心到,万物在心,心在万物。表面现象和内在本质,尽皆了然于胸,又能够超然于物外。是为神境。

这其中,自然有所区别,其区别在于……”

“李大哥,都说天道酬勤,那人道酬什么呢?”

李玄闻言,想了很久,想了很多。但他只是沉默着,没有急于回答。

“这话,其实没什么必要回答,如果一定要回答,人道酬什么?我说:人道酬情!

但这是不得已的回答。天道酬什么,人道酬什么。这是一种因果关系明确,功利心很重的观念。事实上,天道自在,人道自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无情。‘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无酬,人世无酬。天道自在,人道唯心。

天道酬勤,这是个感情色彩很重的说法,表达了千百年来善良人们的美好心愿。但是,天道人道,遵循的是理,不是情,更不是谁的愿望。

先不论天道,就人道而言,人生能够掌控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不管在你我的心中,天道酬的是什么,人道酬的是什么。如果你一心为了某个酬,不管用什么样的心去求,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不是你要的那个。更大的可能是大失所望或超过你的期望。如果你用真、善、美以及所有积极向上的心去努力,最后的结果无论是什么,一定已经不重要了!

天道论到极处,是个理字;人道说到极处,是个情底,人是情感的动物,生于天地间,循应天理,用尽一生情。酬的是什么?酬的就是你今生今世,不虚此行!

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因为我这个人重感情。像我这样的人可能还有很多,但肯定不是所有的人都遵循这个套路。要知道,天生的人们,我们之间的差别是很大很多的:先天的心智、兴趣、体能;后天的环境、条件、身份、际遇。等等。

单以人生目标而论,就有六种基本追求:金钱、名声、地位、知识、情感、家庭。每个人先天后天的追求不一样,使用的手段,经历的过程不一样,包括各种不可预知的诸多因素,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千差万别的——这就是人生。所以最后,每个人的结果一定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后果自负。

天道也许酬勤,而人道则未有一定。用心和结果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却没有明显、固定的因果。

天地无情,天道只是一种自然运行规律。天道酬勤是把天人格化了,而事实上,天,天道这种自然规律,没有人格意义的善恶之念和奖惩行为。万物自化!

再论人道,人道是什么?是按客观按规律办事。但是第一: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完全按客观规律办事。第二:客观规律在不同时期,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规律,第三:很多规律是自相矛盾的。第四:规律有普遍性还有特殊性。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规律可言’也是一种规律。

简单地说,人道酬什么?不同的人,酬不同,没有绝对定论。天道是个大的规律,大规律下有很多小规律,人道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一定要说人道酬什么,从普遍的现象和意义来说,人道酬的就是真、善、美!

天道酬勤,虽说没有道理,但对大众来说,这种不合道理的理却是最好的,论理不能不知道这个理,论情不能不顾这个情。

人道酬真、酬善、酬美!这也是不得已而说的偏重于情感和信念的说法。就事物的本质来说,人道酬的是:本性!

因为我们是人,所以我们能得到作为人所能得到的一切应该得到的。人类一切的作为和结果,都蕴含在本性中。

古人说:‘知一重非,进一重境。’言外之意,境界的提高,要不断发现自己的谬误和局限。但要我说,一,人生一辈子,不过都是原地画圈而已。二,人生的境界各有不同,但没有高低之别。

境界是逐渐丰富,更多、更趋于完美。每个人都有自己很多层面的心之境,与他人之间,某些方面,有深浅之别。但从人的整体来看,不以深浅多寡而论高低,质与量的对比不是跟别人,而是跟自己,跟自己的本性,做最好,最完美的自己。

对人自己来说,生命的过程是知、觉、感、受,理智与情感不断积累的过程。每时每刻,我们都活在一种自我独特的境界里。每天我们满足心灵的内容、形势都不尽相同,但只要心舒坦了,外在的助力、形式就不重要了。

心之为境,人所共有,舒适就好。没有本质的高低之差,都是人。

但有很多人总想证明自己比别的人更高明,活得更有道理。还有些人,总想证明自己是个人。”

李玄淡淡的说道,这个时候,他没有注意到,说这句话,赵丹妮的脸色微微有些尴尬和一丝不正常的苍白。

这个曾经的过往,李玄并不知晓,但是此刻,作为旁观者,看到这掩埋在历史之中的一幕,李玄的内心不由霍然明悟——地球上的人能进入飞升者的世界,飞升者的世界里被困逆的人又为何不能来到现代世界?

有了这样的想法,李玄忽然明白,那个化身雕像的女子,正是赵丹妮!

这一点,忽然间李玄便已经明白了。

但是,他忽然间很想弄明白,之前的那个问道问禅的是不是赵丹妮,之前那个讲述经法的,又是不是真正的他自己!

☆、第460章 法外虚空

第46o章法外虚空

“把你自己看得跟世上任何人都一样,每个人的灵魂都是对等的。”

这就是佛或神试图告诉世人的,也是一切哲学思维的最终归宿——我以为如此。

说理的重要性在于逻辑,说话的重要性在于知人。没有什么最高明的话,只有最恰当的适用对象。真正懂道理的人,不是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说,而是只说对方能接受的,或你所能给对方最恰当的——这就是知识和学问的差别。

知识是通过向书本、向别人学到的,但学问是对知识的运用之道,运用之道,会之于心,不能宣之于口,唯各人自悟自用——人生最大的难处就在于没有样板!

我们可以向别人学习,不一定是学他的长处,而是学习对自己最恰当,能学到的东西。做人之道,只能局部观照,没法照搬套用。不管你所学的是别人的什么东西,其中的运用之道,一定是你自己的用心。无论是照谁的样子,最后做出来的只能是你自己。

最好的你不是任何别人眼中的你,一定是你心灵满足度最高的自己。至于你用什么去满足它:金钱、名誉、地位、知识、学问、情感、生活经历等等,都好。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不止一样,所有这一切就是人生财富的全部。不是拥有的多,也不是拥有的多好,而是最恰当!

人生的境界是无限的,没有固定目标,没有终点。勉强说的话,不是某一种高境界,而是让你的心什么地方都能去,在哪都舒服。最高最完美的境界,是没有境界。

有点玄虚,似乎不太不好懂。这么说吧:不是搞一个固定的最好的面具,而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面对任何人,都能具有恰当的心境。

做个社会属性的人,不是追求最伟大的作用,而是有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作用。与人相处,不是高高在上,也不是谦卑逊让,而是让自己和对方全都身心愉悦。做事,尽其所能;做人,与人为善。做个完美人格属性的人,就是让自己的理智、情感全都解脱困惑、并满足。不是为社会,不是为他人,是为自己。

我所表达出来的,只是我个人的感悟。是心愿,不是境界。世上人,千千万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自己的人生套路。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了众生本来皆平等。

明白了这个;就明白了佛和神们,他们想告诉世人的也不过就是:世上没有神,找到了你自己,你就是自己的神。众生平等,万法归一,万物齐同,我们所处的世界就是人间的地狱和天堂。

作为一种哲学思维,这只能是少数人才有的悟性。但人类的本性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灵魂的归宿,不得已,佛和神们,以假代真,为了让众生相信世上没有神,自己先做了神——没有凌驾于万世的光芒,就不能令众生信服。

然后他们造了一个连小孩子也不一定会信服的谎言:地狱和天堂!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灵魂的归宿。有些人自己能够找到,更多的人只能祈求救世主,于是佛和神们,就做了救世主——为了众生所需。

但佛和神们既不能使人进天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